閨福部藝文一
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 漢蔡邕
夫人編縣舊族章氏之長女也字曰顯章令儀小心
秉操塞淵仁孝婉順率禮無遺體季蘭之姿蹈思齊
之跡永初二年年十有五爰初來嫁誕成家道仰奉
慈姑竭歡致敬俯誨膝下化導周悉至德修于幾微
徽音暢于神明故能□□姒之功兼生人之榮朝春
路寢贊桑蠶宮光寵有祭祭服有珫前后奉期禮者
三十余載夫人生五男長曰整伯齊次曰千懿叔韡
次曰寧威次曰碩季睿伯仲各未加冠遭厲氣同
時夭折叔上郡孝廉季更歷州郡舉茂才葉令京令
為議郎季以高第為侍御史諫議大夫侍中虎賁中
郎將陳留太守皆早即世夫人哀悼劬悴由是被疾
遭太夫人憂篤年七十七建寧三年薨夫人之存也
契闊中饋婉戀供養(yǎng)依生奉仁紹述雅意其閏月祔
于太夫人窀穸于茲地魂而有靈欽明定省神心欣
焉其實寧之元女金盈追慕永思憯怛罔極遂及斯
表鐫著堅頌曰悲母氏之不永懷殷恤以摧傷惟
子道之無窮惜聞誨之未央庶黃耇以期頤胡委我
以夙喪恒思心以激切亦割肝以絕腸昔先圣之遺
辭言仁者其壽長嗟母氏之憂患體愷悌以慈良失
延年之報祜獨何棄于穹蒼日月忽已將暮抱長結
以含愁尋修念于在昔原疾病之所由遭元子之弱
夭心傷瘁以自憂暨叔季之殞終哀情結以彌綢皇
姑歿而中感遂大漸兮速流疾焰焰兮日遘氣微微
而長浮銷精魂以遐翔曾不可乎援留爾乃順旨于
冥冥繼存意于不違爰祔靈于皇姑尚魂魄之有依
潛幽室之黯漠惜昭明之景輝一往超以未及傾徂
邈其彌遲顧新廟以累欷伏幾筵而增悲嗟既逝之
益遠眇悠悠而莫追
汾陽王夫人王氏碑記 唐楊綰
鵲巢配德合好之義深象服建封寵光之至極況動
循法度躬事蘋蘩揭四德而表儀高門秉一心而輔
佐君子則有夫人王氏有唐元輔汾陽王之伉儷本
其盛族著于太原高祖長諧皇左武衛(wèi)大將軍秦州
都督平原郡公贈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曾祖德元
銀青光祿大夫唐州刺史祖士會河南府陸渾縣令
父守一寧王府掾贈兗州大都督或勛閥可稱或理
行尤異積仁儲慶奕葉聯(lián)華夫人即兗州府君之長
女敏悟生知孝慈天性誕含柔范光起韶儀親執(zhí)組
紃備詳圖史女宗之美燦然有光年既及笄禮從納
幣言告師氏歸于汾陽時寵祿未崇盛業(yè)猶晦夫人
循節(jié)儉之行服澣濯之衣祗事舅姑恪恭朝夕視庖
主饋未嘗假人下氣怡聲率由至性生既極其養(yǎng)歿
又過乎戚慎徽眾善敦敘六宗睦娣姒以仁接中表
以義由是閨門以穆婦道有聞天寶中汾陽分鎮(zhèn)河
中策勛王府夫人從夫之義封瑯邪縣君尋又進封
太原郡君其后寇盜橫厲風云元感汾陽乃首起戎
行宣力王室出則統(tǒng)一師旅入則燮贊臺階元勛既
崇殊賞斯至若其內(nèi)訓之功其子或內(nèi)列通侯或室
殯貴主姻聯(lián)右戚榮冠中朝門通河漢之津地成冠
蓋之里每令節(jié)佳賞長筵高會青紫照庭環(huán)佩盈室
熏灼人代莫之與京然約己尚柔從夫體順服仁不
倦率理無違總是具美允應多福亦嘗排鳳闕謁龍
顏及承制曰汾陽郡主妻太原郡君王氏婉娩淑德
齊莊令容稟訓母師友于琴瑟作賓君子宜爾室家
克著艱難之勛實由輔助之力可封霍國夫人初汾
陽受命東征長驅(qū)河朔夫人處于西土三徙其居導
諸子以義方規(guī)眾女以典則用能聿尊禮度伊加等
之顧問奉殊常之寵錫容止合度威儀可觀帝嘉其
賢尤所稱重宜其阜昌盛業(yè)蕃衍華緒荷恩渥于上
天保榮耀于當代而夫人蘊高世之度抱出塵之節(jié)
以為致盈必損理有固然誓棄浮華愿皈正覺于是
捐其服玩斥其愛染思契理于勝因?qū)⑾⑿挠诹肆x
乃舍京城西別業(yè)置法雄寺又于法云寺寫藏經(jīng)修
塔院置經(jīng)行之室立禪誦之堂景福所憑斯焉茫昧
遐齡未及奄爾薨殂享年七十三以大歷十二年正
月辛未終于平康里之私第皇慈興嘆中使臨吊汾
陽以暌偕老之期深遺掛之恨撫襟長慟悼亡何及
即以其年六月二日卜葬于萬年縣鳳棲之原恩詔
贈賻率加常典哀榮之盛今昔罕儔有子六人長曰
銀青光祿大夫詹事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曜次曰
開府儀同三司行左散騎常侍趙國公晞次曰開府
儀同三司行尚書吏部司封郎中上柱國樂平郡開
國公晤次曰銀青光祿大夫試殿中監(jiān)駙馬都尉曖
次曰銀青光祿大夫守殿中少監(jiān)曙幼曰朝散大夫
守校書省著作佐郎映有女八人長女適成都縣令
盧讓金次女適鄂州觀察使吳仲孺次女適衛(wèi)尉卿
張浚次女適殿中少監(jiān)李洞清次女適司門郎中鄭
渾次女適邠州別駕張邕次女適和州刺史趙縱幼
女適太常寺丞王宰并銜恤在疚是宗窀穸帝女降
天人之貴從主婦之儀手制衣衾親臨祖載自宮徂
野徒行號擗此又盛德所感明靈永慰者也汾陽屬
當出鎮(zhèn)瞻望不及思刻金石以紀徽猷綰顧無贊美
之能虛承敘德之命式揚茂實以副永懷銘曰赫赫
崇勛郁為元臣峨峨淑德奄有方國夫貴妻尊恩深
寵極聿修閫政以懋嬪則爰自中年嘉聲克宣魚軒
照耀翟茀嬋娟嬪從如云歌鐘沸天永言浮世載悟
貞筌兀夜何速青烏斯卜惻愴笳簫蒼茫陵谷惟貞
石之不朽庶斯言之可復
壽母賦 明何景明
春仲之望為母壽節(jié)時諸子舉觴諸婦進履諸孫羅
舞及女侄諸婿咸在少子景明前跪稱賦曰美吾母
之降辰兮惟歲月之協(xié)良當白日之鼎盛兮值昭灼
之春陽華鄂鄂以含干兮草萋萋以交芳獸駪駪于
原隰兮鳥雍雍而載翔秉明檠于中室兮征豐膳于
下房薦五絲之文履兮舉九缊之芬觴矧翁甫之齊
年兮亦欣欣而樂康仰令則于家人兮夙孝著于宗
祊固圣善之慈惠兮爰日臻于嘉祥賦畢又稱歌曰
惟南山兮日遐母壽考兮休嘉秉春陽兮茂草列靈
莖兮丹葩中有萱兮芾芾言樹之兮堂背春容滋兮
秋華永忘憂兮千歲于是眾咸稱壽乃命諸子婦孫
女侄諸婿飲食無不醉飽歡喜
祭誥封嚴母呂太夫人 王世貞
嗚呼疇不有伉惟夫人伉袞衣偕□翟茀以相疇不
有嗣惟夫人嗣手握大斗斟酌元氣疇不有養(yǎng)惟夫
人養(yǎng)鼎釜之腴分大官餉疇不有歸惟夫人歸柱石
在堂庭玉相輝疇不有祀惟夫人祀宗伯司之饔飧
牢醴疇不有葬惟夫人葬司空佐之金吾復壙貞山
之陽□芊佳城大隧豐碑三公九卿千里而內(nèi)守令
攝統(tǒng)及鄉(xiāng)先生牛酒上冢嗚呼哀哉婦德幽閑譽不
上逮揚于王庭有來綸綍女教習專不出閫幃長使
邇遠備榮致哀夫人休哉天子所賁夫人仁哉大保
所啟視不佞貞實大母行永媾慶門天作之祥敢攀
崇楸以酹□金冀駢云車儼其來歆尚饗
少傅呂公元配一品夫人夏氏誄 屠隆
萬歷十四年丙戌七月七日柱國少傅余姚呂公元
配一品夫人夏氏卒享年八十有三嗚呼哀哉少傅
公起家史館歷宮坊由司成大拜光輔肅皇帝皇帝
英明當時號稱多故小大臣工惴惴救過率不自全
少傅公忠勤任事卒與福會當公居密勿重地日夕
周廬靡皇休沐夫人督諸子婦拮據(jù)家事厘然就理
以故公得壹意竭忠事主上不以家務嬰心論其大
者即如力勸少傅公上建儲疏卻陸衛(wèi)尉昏斯蓋踔
絕偉丈夫之識乎又弘樛木之義下逮群姬嗣雞鳴
之風躬親浣濯貴而能降富而不汰于都哉光于女
史烈于彤管矣少傅公一代異人翊運綦隆相業(yè)鴻
鬯然夫人內(nèi)助之功不□少矣嗚呼哀哉夫人捐館
舍余姚邵中丞為之狀山陰朱少宰為之銘新都汪
司馬為之傳少傅公自草行實而不谷隆辱知于夫
人長子祠部君元及長孫宛陵理引昌乃作誄曰
羅剎西注大海東奔秦望宛委盤薄吐吞山川靈秀
句余是屯是生巨公曰岳降神才譽闛鞳勛華訇
甄陶埏埴天閫地垠平允六符協(xié)和三辰方諸陽燧
乃有夫人猗與夫人胄出神禹節(jié)度功宋賜第東土
夫人玉質(zhì)蘭畦蕙圃幼躬令聞來嬪于呂來嬪于呂
婦德罔疵上事宗祊下倡諸姬廁牏滫瀡捆政維宜
少傅直館簪筆赤墀辟雍振鷺為多士師載出載入
南北馬棰夫人理家不嚴而肅燒畬以田誅茅以屋
飾不珠琲衣必浣濯義踵葛覃賢稱樛木鱗趾發(fā)祥
螽斯多育少傅綠發(fā)晉司鼎鉉夙夜在公忠智并宣
絕昏貴幸折節(jié)才賢建儲一疏挽日回天夫人相之
其有勞焉功成身退六月乃息娛東山之絲管眷贊
皇之泉石酌松下兮觴罍坐花間兮博奕卿云爛兮
彩衣寶月燦兮絇嗟靚守之與鮑姑方同占乎仙
籍夫何七夕夫人告徂姮娥奔月南岳歸圖明珠逝
浦連城去都嗚呼哀哉蘭風含凄桂露薦冷蟏蛸晝
翳熠耀宵耿鏡在奩而長弢衣在笥而永屏龍笙折
兮無聲鸞馭征兮斷影少傅暮年當此憂悴臺空鳳
翠漢捐霞帔令儀不存女誡猶在名花開而孤映華
燈張而獨對歌褰珠箔舞上高堂酒肉層累鈿翠成
行此芳榭而嘉木彼殯宮而白楊羌俯景而感事轉(zhuǎn)
懰栗而凄傷嗚呼哀哉生榮一品歿登上壽恤典有
加寵靈孔后金缸玉座文軒朱柩千人挽歌諸孤哀
疚梁溪令妻鹿門嘉偶敬姜之共勤無斁樊姬之嫕
淑不朽嗚呼哀哉
閨福部藝文二
詩
相逢行 唐李白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玉戶臨馳道朱門近御溝
使君何暇問夫婿大長秋女弟新承寵諸兄近拜侯
春生百子殿花發(fā)五城樓出入千門里年年樂未休
古樂府 權德輿
光風淡蕩百花吐樓上朝朝學歌舞身年二八婿侍
中幼妹承恩兄尚主綠□珠箔繡鴛鴦侍婢先焚百
和香鶯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羅幃春夢長
世彩堂 宋朱震
公家王母九十余大父侍立垂白須子孫還如祖妣
壽康強不用傍人扶誰家高曾見五世不比徐卿生
二雛聞說一門能養(yǎng)志膳羞壺酒隨親意畏暑黃童
扇枕忙學啼萊子斑衣戲公為碧落新除吏兒齒龐
眉復鮐背得壽當如衛(wèi)武賢著書擬藐張蒼貴餌菊
三公未聞道芳泉萬斛空勞費豈知安樂便延年無
意益生生自至高堂大幅垂輕綃畫出嬋娟金翠翹
不如畫出彩云去使民知德如唐堯
強氏母 元楊維楨
毗陵強可事母以孝聞至正戊子十一月二十三
日長至適為夫人初度日也母子恩命皆以是日
至故為賦燕喜詩一首俾伶官歌之
強氏母毗陵人年已八十又一春強家郎未七旬五
十入官教邑民六十轉(zhuǎn)官在鄰郡大府婉畫方咨詢
守將急移檄候吏持在門強家郎捧檄告母母欣欣
一笑還一嚬庭中大樹風不停孝子惜陰寸寸勤強
家郎養(yǎng)母素不貧食有祝鯁寢有五色絪其肯貪天
之祿一日離其親年未及致仕辭檄奉晨曛中書重
爾天性真馳文箋天天不嗔賜爾孝子七品秩緋衣
姶妠青絲綸強家母隨牒封邑君一陽復為生辰邑
官里老走侁侁上堂與母千百壽烹羊炮豕羅鮭珍
強家母抱牒謝天恩強家郎百拜百舞稱□尊日日
起居太夫人項間壽帶日見雙絳文眼前離立五世
之兒孫壽無匹兮榮無倫
閨福部藝文三
漁家傲
壽顏惟
清母八十
宋吳子孝
簫鼓門闌人競羨高堂耆母身偏健家圃潘輿游不
厭斑衣絢老萊得侍春風面 五十年兒烏鬢艷兒
啼母笑歡無限桂實蓀枝香滿院分甘遍年年共醉
長安宴
閨福部列傳
漢
孔氏婦
按三吳郡國志孔氏婦有八子訓以義方漢哀帝時
俱為郡守后人名其居曰八子墩在烏程西三十八
里
北魏
王云妻崔氏
按青州府志崔氏清河人王云妻有學識風訓生九
子崔皆督誨成立風流蘊藉世號王氏九龍而晞尢
知名
唐
李光弼母李氏
按唐書李光弼傳光弼母李有須數(shù)十長五寸許封
韓國太夫人二子節(jié)制皆一品死葬長安南原將相
奠祭凡四十四幄時以為榮
張延賞妻苗氏
按唐國史補苗夫人其父太師也其舅張河東也其
夫延賞也其子弘靖也其子婿韋太尉也近代衣冠
婦人之貴無如此者
按石林燕語唐人記張延賞妻苗晉卿女父為宰相
舅嘉貞子弘靖皆宰相婿韋□雖不為真宰相而食
王爵以為有唐衣冠之盛一門而已
宋
陳損之妻
按茅亭客話偽蜀王氏時有郎官陳損之至孟氏朝
年已百歲妻亦九十余當時朝士家有婚聘筵會必
請老夫婦以乞年壽為名至蜀末年其夫先死后圣
朝□復至太平興國中老婦猶存僅一百二十歲遠
孫息輩住西市造花為業(yè)供侍稍給有好事者時往
看之形質(zhì)瘦狀若十二三歲小兒短發(fā)皓然顧視
外人有同異類寒暑風霜亦不知也嘗見神仙傳云
人壽有一百二十歲非因修養(yǎng)而致皆由稟受以得
之則老婦是也
張齊賢母孫氏
按宋史張齊賢傳齊賢母孫氏封晉國太夫人每入
謁禁中上嘆其福壽有令子多手詔存問加賜與縉
紳榮之
避暑錄話張司空齊賢初被遇太宗驟至僉書樞密
院時母晉國夫人孫氏年八十余尚無恙帝數(shù)召至
宮中眷禮甚厚如家人朝散郎仲咨其曾孫也嘗出
帝親禮面賜孫氏一詩示余云往日貧儒母年高壽
太平齊賢行孝侍神理甚分明又有一幅云張齊賢
拜相不是今生宿世遭逢本性于家孝事君忠婆婆
老福見兒榮貴
韓億妻王氏
按石林燕語本朝韓忠憲億夫人王魏公女忠憲參
知政事雖不為相而康公玉汝皆持國又為門下侍
郎長子綜亦為知制詔皆王氏出婿李內(nèi)翰淑與苗
氏殆不相遠他士族未有比者
韓治妻文氏
按揮麈前錄韓循之奉常治之妻魯國太夫人文氏
潞公之孫魏公之孫婦儀公之□婦呂惠穆之外孫
魯簡肅之外曾孫呂文靖之曾外孫身見其子肖胄
為樞密婿鄭億年為資政殿大學士儀同執(zhí)政他子
與孫俱被飾擢壽逾八秩婦人中罕有唐張延賞苗
夫人可儷之也
魯簡肅之外曾孫呂文靖
之曾外孫二句原本疑有誤
陳堯叟母馮氏
按宋史陳堯叟傳堯叟父省華母馮氏性嚴堯叟事
親孝謹怡聲侍側(cè)不敢以貴自處家本富祿賜且厚
馮氏不許諸子事華侈景德中堯叟掌樞密弟堯佐
直史館堯咨知制誥與省華同在北省諸孫任官者
十數(shù)人宗親登科者又數(shù)人榮盛無比賓客至堯叟
兄弟侍立省華側(cè)客不自安多引去舊制登樞近者
母妻即封郡夫人堯叟以父在朝母止從父封遂以
妻封表讓于母朝廷援制不許父既卒帝欲褒封其
母以問王旦旦曰雖私門禮制未闋公朝降命亦無
嫌也乃贈上黨郡太夫人進封滕國年八十余無恙
后堯叟數(shù)年卒
蘇紳妻陳氏
按閩書魏國太夫人陳氏龍圖閣直學士從易之女
內(nèi)翰蘇紳之妻而丞相頌母也從易守廣州有清德
為仁宗所知元豐中神宗問頌母誰氏頌以從易女
對神宗曰天圣間學士耶從易紳頌皆嘗守杭夫人
三至杭邸題邸柱云吾少從父至此中與吾夫偕來
今同吾兒凡三閱江山之勝蘇文忠挽詞□鳴為膳
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豈惟家室宜壽母實為朝
廷生異人
胡寅妻翁氏
按建寧府志胡夫人翁氏崇安人密州司戶揆女也
生前一日其祖殿撰夢有通謁者曰吾婺女星也當
生君家翼日夫人生紅光滿堂殿撰曰必貴而壽長
歸寅以婦德聞見元孫者三累封太原寧郡太夫人
曾夫人李氏
按贛州府志曾文清公夫人李氏閨儀甚肅家教尤
端生子逢逮貴而有賢行陳止齋先生傅良嘗曰余
不及見文清公然獲從六卿原伯侍郎仲躬游甚久
憶在都下時文清夫人尚亡恙生日當壽余與高炳
如博士修拜母之敬見諸婦各年六七十盛服夾侍
夫人出對客已而原伯帥婦及諸孫羅拜奉觴且遍
飲客乃罷故家孝敬之風可觀也原伯逢字仲躬逮
字諸孫概登進士為總卿盤為工部世慶□衍蓋
有自云
元
王文榮妻張氏
按紹興府志張氏名妙真余姚王文榮妻性至孝姑
老且死祝曰愿新婦如我壽多賢子孫后生嘉閭兄
弟五人皆有才望初以高年耆德被殊旌后嘉閭貴
復封太原郡君壽百有四歲曾元孫幾百人如其姑
之祝云
明
余鳴雷妻金氏
按婺源縣志金氏名寄閨休邑全州丞金甫公女冢
卿余懋衡冢媳鳴雷妻也性莊靜孩時太史陳時岡
見之謂性度不凡當福備人世陳與冢卿同譜移書
令雷委禽焉歸余克全婦道姑江早歿家事一委于
氏服勞奉養(yǎng)以孝聞時雷聲氣遍天下實賴內(nèi)助之
賢課諸子以敬姜陶孟為方厥后皆為名臣老居于
鄉(xiāng)凡吉兇諸禮征典墳者多咨后行身垂一方母儀
歷三十余載里黨化之年八十有三躬見七代福備
人世卒符陳太史之言云
何思鰲妻方氏
按安慶府志方氏桐城鄉(xiāng)賢何思鰲妻相國如寵母
也思鰲為諸生誦讀之外一切勿問居青山諸婦姑
娣姒尊卑咸聚方周旋其間內(nèi)外無間翁松坡晚年
半體不仁啖粥必以昧爽方未明求衣手小釜置火
按其候躬進膳五年手受釜處繭墳起至老不愈姑
章氏患痰不慧凡衵衣褻器皆親滌之后思鰲以明
經(jīng)令棲霞仲季相繼舉進士家世貴顯每語諸孫婦
親屬必舉紡織治盤箸諸事為訓享祿養(yǎng)四十年凡
先后官帔一服即置高閣衣不十澣不易年九十五
三子一女歷孫曾五代繞膝者數(shù)十余人長子如達
上林丞次子如申浙江右布政贈恭人三子如寵大
學士贈一品夫人
左出□妻周氏
按安慶府志周氏桐城人贈都御史左出□妻世居
清凈鄉(xiāng)出□學不群弟子從者日眾周躬營家業(yè)生
九子皆同胞出□教諸子有義方之訓光斗其第五
子也第七子光先按兩浙有兄之風九子所出四十
余人孫曾至二百余人桐邑子姓之盛無右之者
陳守分妻薛氏
按陜西通志薛氏西安韓城人陳守分妻事翁姑孝
處妯娌和教子有方律身以禮勤儉治家見子孫六
十余人年百有二歲
吳文弘妻鮑氏
按樂清縣志鮑氏吳文弘妻性不妒自舉七子二媵
各舉一子又一媵無子鮑欲以一子子之又為晨夕
焚香祈子于天不逾年亦舉一子鮑喜不自勝躬為
緩帶均產(chǎn)如一凡十子二十八孫繩繩滋蕃而咸有
樹立焉
陶生之妻徐氏
按金溪縣志徐氏陶生之妻性端莊慈厚終身無疾
百歲壽日有司拜賀皆以其飲食為瑞二子長八十
二歲次八十孫六十余曾孫已五十俱捧觴上壽盡
人倫之樂及卒扶杖居喪次者皆白發(fā)子孫
閨福部紀事
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七年加尊號詔天下百歲已上
婦人版授郡君九十已上婦人版授縣君八十已上
婦人版授鄉(xiāng)君
家世舊事文簡公一夕夢紫衣持箱其中若敕書
授之曰壽州陳氏不測所謂以問伯祖殿直亦莫能
曉后登科有媒氏來告有陳氏求婿必欲得高科名
問其鄉(xiāng)里乃壽州人文簡公年少氣高欲昏名家弗
許伯祖曰爾夢如是蓋默定也豈可違強之使就后
累年猶怏怏陳夫人賢德宜家夫婦偕老享封大國
子孫相繼豈偶然哉
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 漢蔡邕
夫人編縣舊族章氏之長女也字曰顯章令儀小心
秉操塞淵仁孝婉順率禮無遺體季蘭之姿蹈思齊
之跡永初二年年十有五爰初來嫁誕成家道仰奉
慈姑竭歡致敬俯誨膝下化導周悉至德修于幾微
徽音暢于神明故能□□姒之功兼生人之榮朝春
路寢贊桑蠶宮光寵有祭祭服有珫前后奉期禮者
三十余載夫人生五男長曰整伯齊次曰千懿叔韡
次曰寧威次曰碩季睿伯仲各未加冠遭厲氣同
時夭折叔上郡孝廉季更歷州郡舉茂才葉令京令
為議郎季以高第為侍御史諫議大夫侍中虎賁中
郎將陳留太守皆早即世夫人哀悼劬悴由是被疾
遭太夫人憂篤年七十七建寧三年薨夫人之存也
契闊中饋婉戀供養(yǎng)依生奉仁紹述雅意其閏月祔
于太夫人窀穸于茲地魂而有靈欽明定省神心欣
焉其實寧之元女金盈追慕永思憯怛罔極遂及斯
表鐫著堅頌曰悲母氏之不永懷殷恤以摧傷惟
子道之無窮惜聞誨之未央庶黃耇以期頤胡委我
以夙喪恒思心以激切亦割肝以絕腸昔先圣之遺
辭言仁者其壽長嗟母氏之憂患體愷悌以慈良失
延年之報祜獨何棄于穹蒼日月忽已將暮抱長結
以含愁尋修念于在昔原疾病之所由遭元子之弱
夭心傷瘁以自憂暨叔季之殞終哀情結以彌綢皇
姑歿而中感遂大漸兮速流疾焰焰兮日遘氣微微
而長浮銷精魂以遐翔曾不可乎援留爾乃順旨于
冥冥繼存意于不違爰祔靈于皇姑尚魂魄之有依
潛幽室之黯漠惜昭明之景輝一往超以未及傾徂
邈其彌遲顧新廟以累欷伏幾筵而增悲嗟既逝之
益遠眇悠悠而莫追
汾陽王夫人王氏碑記 唐楊綰
鵲巢配德合好之義深象服建封寵光之至極況動
循法度躬事蘋蘩揭四德而表儀高門秉一心而輔
佐君子則有夫人王氏有唐元輔汾陽王之伉儷本
其盛族著于太原高祖長諧皇左武衛(wèi)大將軍秦州
都督平原郡公贈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曾祖德元
銀青光祿大夫唐州刺史祖士會河南府陸渾縣令
父守一寧王府掾贈兗州大都督或勛閥可稱或理
行尤異積仁儲慶奕葉聯(lián)華夫人即兗州府君之長
女敏悟生知孝慈天性誕含柔范光起韶儀親執(zhí)組
紃備詳圖史女宗之美燦然有光年既及笄禮從納
幣言告師氏歸于汾陽時寵祿未崇盛業(yè)猶晦夫人
循節(jié)儉之行服澣濯之衣祗事舅姑恪恭朝夕視庖
主饋未嘗假人下氣怡聲率由至性生既極其養(yǎng)歿
又過乎戚慎徽眾善敦敘六宗睦娣姒以仁接中表
以義由是閨門以穆婦道有聞天寶中汾陽分鎮(zhèn)河
中策勛王府夫人從夫之義封瑯邪縣君尋又進封
太原郡君其后寇盜橫厲風云元感汾陽乃首起戎
行宣力王室出則統(tǒng)一師旅入則燮贊臺階元勛既
崇殊賞斯至若其內(nèi)訓之功其子或內(nèi)列通侯或室
殯貴主姻聯(lián)右戚榮冠中朝門通河漢之津地成冠
蓋之里每令節(jié)佳賞長筵高會青紫照庭環(huán)佩盈室
熏灼人代莫之與京然約己尚柔從夫體順服仁不
倦率理無違總是具美允應多福亦嘗排鳳闕謁龍
顏及承制曰汾陽郡主妻太原郡君王氏婉娩淑德
齊莊令容稟訓母師友于琴瑟作賓君子宜爾室家
克著艱難之勛實由輔助之力可封霍國夫人初汾
陽受命東征長驅(qū)河朔夫人處于西土三徙其居導
諸子以義方規(guī)眾女以典則用能聿尊禮度伊加等
之顧問奉殊常之寵錫容止合度威儀可觀帝嘉其
賢尤所稱重宜其阜昌盛業(yè)蕃衍華緒荷恩渥于上
天保榮耀于當代而夫人蘊高世之度抱出塵之節(jié)
以為致盈必損理有固然誓棄浮華愿皈正覺于是
捐其服玩斥其愛染思契理于勝因?qū)⑾⑿挠诹肆x
乃舍京城西別業(yè)置法雄寺又于法云寺寫藏經(jīng)修
塔院置經(jīng)行之室立禪誦之堂景福所憑斯焉茫昧
遐齡未及奄爾薨殂享年七十三以大歷十二年正
月辛未終于平康里之私第皇慈興嘆中使臨吊汾
陽以暌偕老之期深遺掛之恨撫襟長慟悼亡何及
即以其年六月二日卜葬于萬年縣鳳棲之原恩詔
贈賻率加常典哀榮之盛今昔罕儔有子六人長曰
銀青光祿大夫詹事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曜次曰
開府儀同三司行左散騎常侍趙國公晞次曰開府
儀同三司行尚書吏部司封郎中上柱國樂平郡開
國公晤次曰銀青光祿大夫試殿中監(jiān)駙馬都尉曖
次曰銀青光祿大夫守殿中少監(jiān)曙幼曰朝散大夫
守校書省著作佐郎映有女八人長女適成都縣令
盧讓金次女適鄂州觀察使吳仲孺次女適衛(wèi)尉卿
張浚次女適殿中少監(jiān)李洞清次女適司門郎中鄭
渾次女適邠州別駕張邕次女適和州刺史趙縱幼
女適太常寺丞王宰并銜恤在疚是宗窀穸帝女降
天人之貴從主婦之儀手制衣衾親臨祖載自宮徂
野徒行號擗此又盛德所感明靈永慰者也汾陽屬
當出鎮(zhèn)瞻望不及思刻金石以紀徽猷綰顧無贊美
之能虛承敘德之命式揚茂實以副永懷銘曰赫赫
崇勛郁為元臣峨峨淑德奄有方國夫貴妻尊恩深
寵極聿修閫政以懋嬪則爰自中年嘉聲克宣魚軒
照耀翟茀嬋娟嬪從如云歌鐘沸天永言浮世載悟
貞筌兀夜何速青烏斯卜惻愴笳簫蒼茫陵谷惟貞
石之不朽庶斯言之可復
壽母賦 明何景明
春仲之望為母壽節(jié)時諸子舉觴諸婦進履諸孫羅
舞及女侄諸婿咸在少子景明前跪稱賦曰美吾母
之降辰兮惟歲月之協(xié)良當白日之鼎盛兮值昭灼
之春陽華鄂鄂以含干兮草萋萋以交芳獸駪駪于
原隰兮鳥雍雍而載翔秉明檠于中室兮征豐膳于
下房薦五絲之文履兮舉九缊之芬觴矧翁甫之齊
年兮亦欣欣而樂康仰令則于家人兮夙孝著于宗
祊固圣善之慈惠兮爰日臻于嘉祥賦畢又稱歌曰
惟南山兮日遐母壽考兮休嘉秉春陽兮茂草列靈
莖兮丹葩中有萱兮芾芾言樹之兮堂背春容滋兮
秋華永忘憂兮千歲于是眾咸稱壽乃命諸子婦孫
女侄諸婿飲食無不醉飽歡喜
祭誥封嚴母呂太夫人 王世貞
嗚呼疇不有伉惟夫人伉袞衣偕□翟茀以相疇不
有嗣惟夫人嗣手握大斗斟酌元氣疇不有養(yǎng)惟夫
人養(yǎng)鼎釜之腴分大官餉疇不有歸惟夫人歸柱石
在堂庭玉相輝疇不有祀惟夫人祀宗伯司之饔飧
牢醴疇不有葬惟夫人葬司空佐之金吾復壙貞山
之陽□芊佳城大隧豐碑三公九卿千里而內(nèi)守令
攝統(tǒng)及鄉(xiāng)先生牛酒上冢嗚呼哀哉婦德幽閑譽不
上逮揚于王庭有來綸綍女教習專不出閫幃長使
邇遠備榮致哀夫人休哉天子所賁夫人仁哉大保
所啟視不佞貞實大母行永媾慶門天作之祥敢攀
崇楸以酹□金冀駢云車儼其來歆尚饗
少傅呂公元配一品夫人夏氏誄 屠隆
萬歷十四年丙戌七月七日柱國少傅余姚呂公元
配一品夫人夏氏卒享年八十有三嗚呼哀哉少傅
公起家史館歷宮坊由司成大拜光輔肅皇帝皇帝
英明當時號稱多故小大臣工惴惴救過率不自全
少傅公忠勤任事卒與福會當公居密勿重地日夕
周廬靡皇休沐夫人督諸子婦拮據(jù)家事厘然就理
以故公得壹意竭忠事主上不以家務嬰心論其大
者即如力勸少傅公上建儲疏卻陸衛(wèi)尉昏斯蓋踔
絕偉丈夫之識乎又弘樛木之義下逮群姬嗣雞鳴
之風躬親浣濯貴而能降富而不汰于都哉光于女
史烈于彤管矣少傅公一代異人翊運綦隆相業(yè)鴻
鬯然夫人內(nèi)助之功不□少矣嗚呼哀哉夫人捐館
舍余姚邵中丞為之狀山陰朱少宰為之銘新都汪
司馬為之傳少傅公自草行實而不谷隆辱知于夫
人長子祠部君元及長孫宛陵理引昌乃作誄曰
羅剎西注大海東奔秦望宛委盤薄吐吞山川靈秀
句余是屯是生巨公曰岳降神才譽闛鞳勛華訇
甄陶埏埴天閫地垠平允六符協(xié)和三辰方諸陽燧
乃有夫人猗與夫人胄出神禹節(jié)度功宋賜第東土
夫人玉質(zhì)蘭畦蕙圃幼躬令聞來嬪于呂來嬪于呂
婦德罔疵上事宗祊下倡諸姬廁牏滫瀡捆政維宜
少傅直館簪筆赤墀辟雍振鷺為多士師載出載入
南北馬棰夫人理家不嚴而肅燒畬以田誅茅以屋
飾不珠琲衣必浣濯義踵葛覃賢稱樛木鱗趾發(fā)祥
螽斯多育少傅綠發(fā)晉司鼎鉉夙夜在公忠智并宣
絕昏貴幸折節(jié)才賢建儲一疏挽日回天夫人相之
其有勞焉功成身退六月乃息娛東山之絲管眷贊
皇之泉石酌松下兮觴罍坐花間兮博奕卿云爛兮
彩衣寶月燦兮絇嗟靚守之與鮑姑方同占乎仙
籍夫何七夕夫人告徂姮娥奔月南岳歸圖明珠逝
浦連城去都嗚呼哀哉蘭風含凄桂露薦冷蟏蛸晝
翳熠耀宵耿鏡在奩而長弢衣在笥而永屏龍笙折
兮無聲鸞馭征兮斷影少傅暮年當此憂悴臺空鳳
翠漢捐霞帔令儀不存女誡猶在名花開而孤映華
燈張而獨對歌褰珠箔舞上高堂酒肉層累鈿翠成
行此芳榭而嘉木彼殯宮而白楊羌俯景而感事轉(zhuǎn)
懰栗而凄傷嗚呼哀哉生榮一品歿登上壽恤典有
加寵靈孔后金缸玉座文軒朱柩千人挽歌諸孤哀
疚梁溪令妻鹿門嘉偶敬姜之共勤無斁樊姬之嫕
淑不朽嗚呼哀哉
閨福部藝文二
詩
相逢行 唐李白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玉戶臨馳道朱門近御溝
使君何暇問夫婿大長秋女弟新承寵諸兄近拜侯
春生百子殿花發(fā)五城樓出入千門里年年樂未休
古樂府 權德輿
光風淡蕩百花吐樓上朝朝學歌舞身年二八婿侍
中幼妹承恩兄尚主綠□珠箔繡鴛鴦侍婢先焚百
和香鶯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羅幃春夢長
世彩堂 宋朱震
公家王母九十余大父侍立垂白須子孫還如祖妣
壽康強不用傍人扶誰家高曾見五世不比徐卿生
二雛聞說一門能養(yǎng)志膳羞壺酒隨親意畏暑黃童
扇枕忙學啼萊子斑衣戲公為碧落新除吏兒齒龐
眉復鮐背得壽當如衛(wèi)武賢著書擬藐張蒼貴餌菊
三公未聞道芳泉萬斛空勞費豈知安樂便延年無
意益生生自至高堂大幅垂輕綃畫出嬋娟金翠翹
不如畫出彩云去使民知德如唐堯
強氏母 元楊維楨
毗陵強可事母以孝聞至正戊子十一月二十三
日長至適為夫人初度日也母子恩命皆以是日
至故為賦燕喜詩一首俾伶官歌之
強氏母毗陵人年已八十又一春強家郎未七旬五
十入官教邑民六十轉(zhuǎn)官在鄰郡大府婉畫方咨詢
守將急移檄候吏持在門強家郎捧檄告母母欣欣
一笑還一嚬庭中大樹風不停孝子惜陰寸寸勤強
家郎養(yǎng)母素不貧食有祝鯁寢有五色絪其肯貪天
之祿一日離其親年未及致仕辭檄奉晨曛中書重
爾天性真馳文箋天天不嗔賜爾孝子七品秩緋衣
姶妠青絲綸強家母隨牒封邑君一陽復為生辰邑
官里老走侁侁上堂與母千百壽烹羊炮豕羅鮭珍
強家母抱牒謝天恩強家郎百拜百舞稱□尊日日
起居太夫人項間壽帶日見雙絳文眼前離立五世
之兒孫壽無匹兮榮無倫
閨福部藝文三
漁家傲
壽顏惟
清母八十
宋吳子孝
簫鼓門闌人競羨高堂耆母身偏健家圃潘輿游不
厭斑衣絢老萊得侍春風面 五十年兒烏鬢艷兒
啼母笑歡無限桂實蓀枝香滿院分甘遍年年共醉
長安宴
閨福部列傳
漢
孔氏婦
按三吳郡國志孔氏婦有八子訓以義方漢哀帝時
俱為郡守后人名其居曰八子墩在烏程西三十八
里
北魏
王云妻崔氏
按青州府志崔氏清河人王云妻有學識風訓生九
子崔皆督誨成立風流蘊藉世號王氏九龍而晞尢
知名
唐
李光弼母李氏
按唐書李光弼傳光弼母李有須數(shù)十長五寸許封
韓國太夫人二子節(jié)制皆一品死葬長安南原將相
奠祭凡四十四幄時以為榮
張延賞妻苗氏
按唐國史補苗夫人其父太師也其舅張河東也其
夫延賞也其子弘靖也其子婿韋太尉也近代衣冠
婦人之貴無如此者
按石林燕語唐人記張延賞妻苗晉卿女父為宰相
舅嘉貞子弘靖皆宰相婿韋□雖不為真宰相而食
王爵以為有唐衣冠之盛一門而已
宋
陳損之妻
按茅亭客話偽蜀王氏時有郎官陳損之至孟氏朝
年已百歲妻亦九十余當時朝士家有婚聘筵會必
請老夫婦以乞年壽為名至蜀末年其夫先死后圣
朝□復至太平興國中老婦猶存僅一百二十歲遠
孫息輩住西市造花為業(yè)供侍稍給有好事者時往
看之形質(zhì)瘦狀若十二三歲小兒短發(fā)皓然顧視
外人有同異類寒暑風霜亦不知也嘗見神仙傳云
人壽有一百二十歲非因修養(yǎng)而致皆由稟受以得
之則老婦是也
張齊賢母孫氏
按宋史張齊賢傳齊賢母孫氏封晉國太夫人每入
謁禁中上嘆其福壽有令子多手詔存問加賜與縉
紳榮之
避暑錄話張司空齊賢初被遇太宗驟至僉書樞密
院時母晉國夫人孫氏年八十余尚無恙帝數(shù)召至
宮中眷禮甚厚如家人朝散郎仲咨其曾孫也嘗出
帝親禮面賜孫氏一詩示余云往日貧儒母年高壽
太平齊賢行孝侍神理甚分明又有一幅云張齊賢
拜相不是今生宿世遭逢本性于家孝事君忠婆婆
老福見兒榮貴
韓億妻王氏
按石林燕語本朝韓忠憲億夫人王魏公女忠憲參
知政事雖不為相而康公玉汝皆持國又為門下侍
郎長子綜亦為知制詔皆王氏出婿李內(nèi)翰淑與苗
氏殆不相遠他士族未有比者
韓治妻文氏
按揮麈前錄韓循之奉常治之妻魯國太夫人文氏
潞公之孫魏公之孫婦儀公之□婦呂惠穆之外孫
魯簡肅之外曾孫呂文靖之曾外孫身見其子肖胄
為樞密婿鄭億年為資政殿大學士儀同執(zhí)政他子
與孫俱被飾擢壽逾八秩婦人中罕有唐張延賞苗
夫人可儷之也
魯簡肅之外曾孫呂文靖
之曾外孫二句原本疑有誤
陳堯叟母馮氏
按宋史陳堯叟傳堯叟父省華母馮氏性嚴堯叟事
親孝謹怡聲侍側(cè)不敢以貴自處家本富祿賜且厚
馮氏不許諸子事華侈景德中堯叟掌樞密弟堯佐
直史館堯咨知制誥與省華同在北省諸孫任官者
十數(shù)人宗親登科者又數(shù)人榮盛無比賓客至堯叟
兄弟侍立省華側(cè)客不自安多引去舊制登樞近者
母妻即封郡夫人堯叟以父在朝母止從父封遂以
妻封表讓于母朝廷援制不許父既卒帝欲褒封其
母以問王旦旦曰雖私門禮制未闋公朝降命亦無
嫌也乃贈上黨郡太夫人進封滕國年八十余無恙
后堯叟數(shù)年卒
蘇紳妻陳氏
按閩書魏國太夫人陳氏龍圖閣直學士從易之女
內(nèi)翰蘇紳之妻而丞相頌母也從易守廣州有清德
為仁宗所知元豐中神宗問頌母誰氏頌以從易女
對神宗曰天圣間學士耶從易紳頌皆嘗守杭夫人
三至杭邸題邸柱云吾少從父至此中與吾夫偕來
今同吾兒凡三閱江山之勝蘇文忠挽詞□鳴為膳
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豈惟家室宜壽母實為朝
廷生異人
胡寅妻翁氏
按建寧府志胡夫人翁氏崇安人密州司戶揆女也
生前一日其祖殿撰夢有通謁者曰吾婺女星也當
生君家翼日夫人生紅光滿堂殿撰曰必貴而壽長
歸寅以婦德聞見元孫者三累封太原寧郡太夫人
曾夫人李氏
按贛州府志曾文清公夫人李氏閨儀甚肅家教尤
端生子逢逮貴而有賢行陳止齋先生傅良嘗曰余
不及見文清公然獲從六卿原伯侍郎仲躬游甚久
憶在都下時文清夫人尚亡恙生日當壽余與高炳
如博士修拜母之敬見諸婦各年六七十盛服夾侍
夫人出對客已而原伯帥婦及諸孫羅拜奉觴且遍
飲客乃罷故家孝敬之風可觀也原伯逢字仲躬逮
字諸孫概登進士為總卿盤為工部世慶□衍蓋
有自云
元
王文榮妻張氏
按紹興府志張氏名妙真余姚王文榮妻性至孝姑
老且死祝曰愿新婦如我壽多賢子孫后生嘉閭兄
弟五人皆有才望初以高年耆德被殊旌后嘉閭貴
復封太原郡君壽百有四歲曾元孫幾百人如其姑
之祝云
明
余鳴雷妻金氏
按婺源縣志金氏名寄閨休邑全州丞金甫公女冢
卿余懋衡冢媳鳴雷妻也性莊靜孩時太史陳時岡
見之謂性度不凡當福備人世陳與冢卿同譜移書
令雷委禽焉歸余克全婦道姑江早歿家事一委于
氏服勞奉養(yǎng)以孝聞時雷聲氣遍天下實賴內(nèi)助之
賢課諸子以敬姜陶孟為方厥后皆為名臣老居于
鄉(xiāng)凡吉兇諸禮征典墳者多咨后行身垂一方母儀
歷三十余載里黨化之年八十有三躬見七代福備
人世卒符陳太史之言云
何思鰲妻方氏
按安慶府志方氏桐城鄉(xiāng)賢何思鰲妻相國如寵母
也思鰲為諸生誦讀之外一切勿問居青山諸婦姑
娣姒尊卑咸聚方周旋其間內(nèi)外無間翁松坡晚年
半體不仁啖粥必以昧爽方未明求衣手小釜置火
按其候躬進膳五年手受釜處繭墳起至老不愈姑
章氏患痰不慧凡衵衣褻器皆親滌之后思鰲以明
經(jīng)令棲霞仲季相繼舉進士家世貴顯每語諸孫婦
親屬必舉紡織治盤箸諸事為訓享祿養(yǎng)四十年凡
先后官帔一服即置高閣衣不十澣不易年九十五
三子一女歷孫曾五代繞膝者數(shù)十余人長子如達
上林丞次子如申浙江右布政贈恭人三子如寵大
學士贈一品夫人
左出□妻周氏
按安慶府志周氏桐城人贈都御史左出□妻世居
清凈鄉(xiāng)出□學不群弟子從者日眾周躬營家業(yè)生
九子皆同胞出□教諸子有義方之訓光斗其第五
子也第七子光先按兩浙有兄之風九子所出四十
余人孫曾至二百余人桐邑子姓之盛無右之者
陳守分妻薛氏
按陜西通志薛氏西安韓城人陳守分妻事翁姑孝
處妯娌和教子有方律身以禮勤儉治家見子孫六
十余人年百有二歲
吳文弘妻鮑氏
按樂清縣志鮑氏吳文弘妻性不妒自舉七子二媵
各舉一子又一媵無子鮑欲以一子子之又為晨夕
焚香祈子于天不逾年亦舉一子鮑喜不自勝躬為
緩帶均產(chǎn)如一凡十子二十八孫繩繩滋蕃而咸有
樹立焉
陶生之妻徐氏
按金溪縣志徐氏陶生之妻性端莊慈厚終身無疾
百歲壽日有司拜賀皆以其飲食為瑞二子長八十
二歲次八十孫六十余曾孫已五十俱捧觴上壽盡
人倫之樂及卒扶杖居喪次者皆白發(fā)子孫
閨福部紀事
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七年加尊號詔天下百歲已上
婦人版授郡君九十已上婦人版授縣君八十已上
婦人版授鄉(xiāng)君
家世舊事文簡公一夕夢紫衣持箱其中若敕書
授之曰壽州陳氏不測所謂以問伯祖殿直亦莫能
曉后登科有媒氏來告有陳氏求婿必欲得高科名
問其鄉(xiāng)里乃壽州人文簡公年少氣高欲昏名家弗
許伯祖曰爾夢如是蓋默定也豈可違強之使就后
累年猶怏怏陳夫人賢德宜家夫婦偕老享封大國
子孫相繼豈偶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