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魯襄二十二年生至今七十三也四月十
八日乙丑無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誤
孔子作春秋終于獲麟之一句公羊谷梁經(jīng)是也
弟子欲記圣師之卒故采魯史記以續(xù)夫子之經(jīng)
而終于此丘明因隨而作傳終于哀公從此已下
無復(fù)經(jīng)矣
敬王四十二年冬十二月齊侯魯侯會于蒙
按左傳哀公十七年冬十二月公會齊侯盟于蒙孟
武伯相齊侯稽首公拜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
無所稽首武伯問于高柴曰諸侯盟誰執(zhí)牛耳季羔
曰鄫衍之役吳公子姑曹發(fā)陽之役衛(wèi)石魋武伯曰
然則彘也
敬王四十四年王崩太子仁即位魯叔青如京師
按左傳哀公十九年冬叔青如京師敬王崩故也
注
言敬王能終其世叔青叔還子按傳敬王崩在
此年世本亦爾世族譜云敬王四十二年崩敬王
子元王十年春秋之傳終矣則敬王崩當(dāng)在哀公
十七年史記周本紀及十二諸侯年表敬王四十
二年崩子元王仁立則敬王是魯哀十八年崩也
六國年表起自元王及本紀皆云元王八年崩子
定王介立定王元年是魯哀公之二十七年與杜
預(yù)世族譜為異又世本云魯哀公二十年是定王
介崩子元王赤立則定王之崩年是魯哀二十七
年也眾說不同未詳其正也
元王元年春齊人征會于魯夏會于廩丘
按左傳哀公二十年春齊人來征會夏會于廩丘為
鄭故謀伐晉鄭人辭諸侯秋師還
元王二年夏越人聘于魯秋八月齊侯魯侯邾子盟
于顧
按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來秋八月公
及齊侯邾子盟于顧齊人責(zé)稽首因歌之曰魯人之
皋數(shù)年不覺使我高蹈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是行
也公先至于陽榖齊閭丘息曰君辱舉玉趾以在寡
君之軍群臣將傳遽以告寡君比其復(fù)也君無乃勤
為仆人之未次請除館于舟道辭曰敢勤仆人
元王四年春宋元公夫人卒魯使冉有吊秋八月魯
叔青如越越諸鞅聘于魯
按左傳哀公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
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是
以不得助執(zhí)紼使求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
有不腆先人之產(chǎn)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
旌繁乎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越諸鞅來聘報
叔青也
元王五年夏四月魯臧石及晉侯伐齊取廩丘魯侯
以公子荊之母為夫人荊為太子魯侯朝于越
按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夏四月晉侯將伐齊使來乞
師曰昔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谷宣叔以晉師伐齊
取汶陽寡君欲僥福于周公愿乞靈于臧氏臧石帥
師會之取廩丘軍吏令繕將進萊章曰君卑政暴往
歲克敵今又勝都天奉多矣又焉能進是躗言也役
將班矣晉師乃還餼臧石牛太史謝之曰以寡君之
在行牢禮不度敢展謝之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
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公怒曰女為宗司
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
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齊此禮也則有若
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太
子國人始惡之閏月公如越得太子適郢將妻公而
多與之地公孫有山使告于季孫季孫懼使因太宰
嚭而納賂焉乃止
躗戶快
反過也
元王六年夏魯侯自越歸
按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夏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
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
之公宴于五梧武伯為祝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
請飲彘也以魯國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從君克
免于大行又謂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元王七年夏五月魯叔孫舒帥師會越皋如后庸宋
樂茷納衛(wèi)侯輒不克納
按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會越皋
如后庸宋樂茷納衛(wèi)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
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師侵外州大獲出
御之大敗掘褚?guī)煻ㄗ又狗僦谄角f之上文子
使王孫齊私于皋如曰子將大滅衛(wèi)乎抑納君而已
乎皋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wèi)君而已文子致眾而
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眾曰勿納
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眾曰勿出重賂越人
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師還立悼公南氏相之
以城鉏與越人公曰期則為此令茍有怨于夫人者
報之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王命取
之期以眾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太子者遂卒于
越
貞定王元年春越子使后庸聘于魯魯侯及越后庸
盟于平陽夏魯侯奔越
按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來聘且言邾
田封于駘上二月盟于平陽三子皆從康子病之言
及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
固將召之文子曰他日請念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
公吊焉降禮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
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于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
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
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因?qū)O于邾乃遂如越國人
施公孫有山氏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哀公如陘氏三桓攻公公奔于
衛(wèi)去如鄒遂如越
貞定王二年魯哀公卒子寧立
按通鑒前編紀
魯哀公卒于元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國人迎哀公復(fù)歸卒于有山氏
子寧立是為悼公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于
三桓之家
考王十二年魯?shù)抗渥蛹瘟?br />按通鑒前編
紀于考王十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悼公三十七年卒子嘉立是為
元公
威烈王十四年齊田白伐魯莒及安陽
按通鑒前編云云
目
大事記曰世家作伐魯葛及安陵
威烈王十五年齊田白伐魯取一城
按通鑒前編云云
目
年表取一城作取都
威烈王十八年魯元公卒子顯立齊取魯郭(
按通鑒前編紀
魯元公卒于十六年紀齊田和取魯城于是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元公二十一年卒子顯立是為
穆公
威烈王十 年魯侯尊禮孔伋以公儀休為相泄柳
申詳為臣
按通鑒前編紀于十七年據(jù)史記六國
表穆公立于十八年事應(yīng)在后疑年姑闕
按通鑒前編目董仲舒曰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
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曰吾已
食祿又奪園紅女利乎 大事記曰淳于髡曰魯穆
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
質(zhì)諸孟子皆非是當(dāng)時穆公欲友子思而不可得也
況得臣之乎以臺無饋之事觀之悅賢不能舉又不
能養(yǎng)無惑乎魯之削也穆公雖不能終用子思然尊
賢尚德之意當(dāng)時所罕而公儀之廉強亦得相小國
之道以魯之弱崎嶇于強暴之間竟能與戰(zhàn)國相終
始未必非其君相之力也 前編曰魯自三家四分
公室而魯君無民久矣孔子相魯亦季氏暫授之政
而尋自取之哀公既死于外而悼公之立反卑于三
家三十八年而至于元公元公之世齊田正熾魯于
是乎失莒失安陽又失都則元公之世削已甚矣穆
公立于失都之后二年而失郕則田氏之烈未戢也
不知公儀子為相其時三家之勢何如公儀子諸賢
所以處之者何策然自失郕之后又十五年而失最
而韓又來救則諸賢所以交鄰固國者必有道矣又
四年而敗齊于平陸又四年而為齊所破又十年而
穆公卒卒之四年而伐齊入陽關(guān)則齊魯之勢其相
為勝負者未為甚削也然自穆公之立以來凡百六
十余年而始亡則諸賢所與立者亦必有道矣不然
則以魯之弱一日不可存況于百六十年乎
安王八年齊伐魯取最
按史記六國表云云
安王十二年魯敗齊于平陸
按史記六國表云云
安王二十五年魯穆公卒子奮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奮立是為
共公
烈王三年魯伐齊入陽關(guān)
按史記六國表云云
顯王十六年魯共公卒子屯立
按史記六國表魯
共公卒宜在是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為
康公
顯王二十五年魯康公卒子匽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為景公
慎靚王六年魯景公卒子叔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為
平公
赧王十九年魯平公卒子賈立(
按世家平公在位三十二年依六國表考
之慎靚王六年崩赧王立赧王元年即文公元年至二十年為魯文侯元年則平公止十九年故編
于此)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平公三十二年卒子賈立是為
文公
赧王四十二年魯文公卒子讎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文公七年楚懷王死于秦二十
三年文公卒子讎立是為傾公傾公二年秦拔楚之
郢楚傾王東徙于陳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
年楚考烈王伐傾公亡還于卞邑為家人魯絕祀傾
公卒于柯魯起周公至傾公凡三十四世(
按六國表赧王五十
九年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是年王卒明年楚取魯魯君封于莒至秦莊襄王元年楚滅魯傾公遷
卞邑為家人遂絕祀)
宗藩部匯考二十七
周十
衛(wèi)一
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康叔于衛(wèi)(
按封衛(wèi)諸書多指為成王
事蔡子辨之甚詳通鑒依蔡傳記于武王克商大封同姓之年今從之)
按書經(jīng)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
康誥酒誥梓材
孔
傳
以三監(jiān)之民國康叔為衛(wèi)侯周公懲其數(shù)叛故
使賢母弟主之康圻內(nèi)國名叔封字
按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
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
肇造我區(qū)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
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
邦厥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蔡
傳
康叔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誥命為衛(wèi)侯今
文古文皆有按書序以康誥為成王之書今詳本
篇康叔于成王為叔父成王不應(yīng)以弟稱之說者
謂周公以成王命誥故曰弟然既謂之王若曰則
為成王之言周公何遽自以弟稱之也且康誥酒
誥梓材三篇言文王者非一而略無一語以及武
王何耶說者又謂寡兄勖為稱武王尤為非義寡
兄云者自謙之辭寡德之稱茍語他人猶之可也
武王康叔之兄家人相語周公安得以武王為寡
兄而告其弟乎或又謂康叔在武王時尚幼故不
得封然康叔武王同母弟武王分封之時年已九
十安有九十之兄同母弟尚幼不可封乎且康叔
文王之子叔虞成王之弟周公東征叔虞已封于
唐豈有康叔得封反在叔虞之后必?zé)o是理也又
按汲冢周書克殷篇言王即位于社南群臣畢從
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叔封傅禮召公奭贊采師尚父
牽牲史記亦言衛(wèi)康叔封布茲與汲書大同小異
康叔在武王時非幼亦明矣特序書者不知康誥
篇首四十八字為洛誥脫簡遂因誤為成王之書
是知書序果非孔子所作也按東土云者武王克
商分紂城朝歌以北為邶南為墉東為衛(wèi)意邶墉
為武庚之封而衛(wèi)即康叔也漢書言周公善康叔
不從管蔡之亂似地相比近之辭然不可考矣(
大全
或問孔氏小序以康誥為成王周公之書而子以
武王言之何也朱子曰此五峰胡氏之說也嘗因
而考之其曰朕弟寡兄皆為武王之自言乃得事
理之實而其他證亦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也)
胡氏于皇王大紀考究得康誥非周公成王時乃
武王時蓋有朕其弟之語若成王則康叔為叔父
矣又首尾只稱文考成王周公必不只稱文考又
有寡兄之語亦是武王自稱無疑如今人稱劣兄
之類又唐叔得禾傳記所載成王先封唐叔后封
康叔決無侄先叔之理 康誥三篇此是武王書
無疑其中分明說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豈
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己意以告
之乎決不解如此五峰吳才老皆說是武王書只
緣誤以洛誥書首一段置在康誥之前故序其書
于大誥微子之命之后問如此則封康叔在武庚
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時商畿千里紂之地亦甚
大所封必不止三兩國也惟三月哉生魄一段自
是脫落分曉且如朕弟寡兄是武王自告康叔之
詞無疑蓋武王周公康叔同叫作兄豈應(yīng)周公對
康叔一家人說話安得叫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
乎蓋寡者是向人稱我家我國長上之詞也只被
其中有作新大邑于周數(shù)句遂牽引得序來作成
王時書若是成王不應(yīng)所引多文王而不及武王
且如今人纔說太祖便必及太宗也 問殷地武
王既以封武庚而使三叔監(jiān)之矣又以何處封康
叔曰既言以殷余民封康叔豈非封武庚之外又
以封之乎 林氏曰康乃叔未受封時食采之地
或曰康謚也 鄭氏曰康叔初封衛(wèi)至子孫而并
邶墉也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
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
成人宅心知訓(xùn)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
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王曰嗚呼小子封恫
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
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
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yīng)保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
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zāi)適爾既道極厥
辜時乃不可殺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惟民
其懋和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
康乂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又曰非汝封
劓刵人無或劓刵人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
罰有倫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丕蔽要囚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
次汝封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已汝惟小
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
罪寇攘奸宄殺越人于貨暋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
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
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
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茲
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曰乃其速
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不率大矧惟外庶子訓(xùn)人
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jié)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
庸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
殺亦惟君惟長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
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
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則予一人以
懌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
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監(jiān)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今惟
民不靜未戾厥心迪屢未同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
不怨惟厥罪無在大亦無在多矧曰其尚顯聞于天
王曰嗚呼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彝蔽時忱丕
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
瑕殄王曰嗚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無
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聽用康乂民王若曰往哉封
勿替敬典聽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按酒誥王若
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
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
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
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誥教小子有
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
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xùn)越小大
德小子惟一妺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
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厥父母慶
自洗腆致用酒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
教爾大克羞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
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
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
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聞惟
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jīng)德秉哲自成湯
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
自逸矧曰其敢崇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wèi)邦伯越在
內(nèi)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
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
我聞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祗保
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
不衋傷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
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
聞于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
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王曰封予不
惟若茲多誥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jiān)當(dāng)于民監(jiān)今
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jiān)撫于時予惟曰汝劼毖
殷獻臣侯甸男衛(wèi)矧太史友內(nèi)史友越獻臣百宗工
矧惟爾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nóng)父若保
宏父定辟矧汝剛制于酒厥或誥曰群飲汝勿佚盡
執(zhí)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
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
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于殺王曰封汝典聽
朕毖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蔡
傳
商受酗酒天下化之妹土商之都邑其染惡尤
甚武王以其地封康叔故作書誥教之云今文古
文皆有按吳氏曰酒誥一書本是兩書以其皆為
酒而誥故誤合而為一自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
以下武王告受故都之書也自王曰封我西土棐
徂邦君以下武王告康叔之書也書之體為一人
而作則首稱其人為眾人而作則首稱其眾為一
方而作則首稱一方為天下而作則首稱天下君
奭書首稱君奭君陳書首稱君陳為一人而作也
甘誓首稱六事之人湯誓首稱格汝眾此為眾人
而作也湯誥首稱萬方有眾大誥首稱大誥多邦
此為天下而作也多方書為四國而作則首稱四
國多士書為多士而作則首稱多士今酒誥為妹
邦而作故首言明大命于妹邦其自為一書無疑
按吳氏分篇引證固為明甚但既謂專誥毖妹邦
不應(yīng)有乃穆考文王之語意酒誥專為妹邦而作
而妹邦在康叔封圻之內(nèi)則明大命之責(zé)康叔實
任之故篇首專以妹邦為稱至中篇始名康叔以
致誥其曰尚克用文王教者亦申言首章文王誥
毖之意其事則主于妹邦其書則付之康叔雖若
二篇而實為一書雖若二事而實相首尾反復(fù)參
究蓋自為書之一體也
按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
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
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
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王啟監(jiān)
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
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yǎng)引恬自
古王若茲監(jiān)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災(zāi)惟其陳
修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
梓材既勤樸斫惟其涂丹雘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
明德懷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后式
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已若茲
監(jiān)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蔡
傳
亦武王誥康叔之書諭以治國之理欲其通上
下之情寬刑辟之用而篇中有梓材二字比稽田
作室為雅故以為簡編之別非有他義也今文古
文皆有按此篇文多不類自今王惟曰以下若人
臣進戒之辭以書例推之曰今王惟曰者猶洛誥
之今王即命曰也肆王惟德用者猶召誥之肆惟
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也已若茲監(jiān)者猶無逸
嗣王其監(jiān)于茲也惟王子子孫系永保民者猶召
誥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也反復(fù)參考與周公召公
進戒之言若出一口意者此篇得于簡篇斷爛之
中文既不全而進戒爛簡有用明德之語編書者
以與罔厲殺人等意合又武王之誥有曰王曰監(jiān)
云者遂以為文意相屬編次其后而不知前之所
謂王者指先王而言非若今王之為自稱也后之
所謂監(jiān)者乃監(jiān)視之監(jiān)而非啟監(jiān)之監(jiān)也其非命
康叔之書亦明矣讀書者優(yōu)游涵泳沈潛反復(fù)繹
其文義審其語一篇之中前則尊諭卑之辭后
則臣告君之語蓋有不可得而強合者矣
按詩經(jīng)注疏邶墉衛(wèi)譜邶墉衛(wèi)者商紂畿內(nèi)方千里
之地其封域在禹貢冀州太行之東北逾衡漳東及
兗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
為殷后庶殷頑民被紂化日久未可以建諸侯乃三
分其地置三監(jiān)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紂城
而北謂之邶南謂之墉東謂之衛(wèi)武王既喪管叔及
其群弟見周公將攝政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
孺子周公避之居?xùn)|都二年秋大熟未獲有雷電疾
風(fēng)之異及后成王悅而迎之反而遂居攝三監(jiān)導(dǎo)武
庚叛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fù)伐三監(jiān)更于此三國
建諸侯以殷余民封康叔于衛(wèi)使為之長后世子孫
稍并二國混而名之七世至頃侯當(dāng)周夷王時衛(wèi)國
政衰變風(fēng)始作故作者各有所傷從其國本而異之
為邶墉衛(wèi)之詩焉 按朱子集注邶墉衛(wèi)三國名在
禹貢冀州西阻太行北逾衡漳東南跨河以及兗州
桑土之野及商之季而紂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紂城
朝歌而北謂之邶南謂之墉東謂之衛(wèi)以封諸侯邶
墉不詳其始封衛(wèi)則武王弟康叔之國也衛(wèi)本都河
北朝歌之東淇水之北百泉之南其后不知何時并
得邶墉之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東徙渡河野處
漕邑文公又徙居于楚丘朝歌故城在今衛(wèi)州衛(wèi)縣
西二十二里所謂殷墟衛(wèi)故都即今衛(wèi)縣漕楚丘皆
在滑州大抵今懷衛(wèi)澶相滑濮等州開封大名府界
皆衛(wèi)境也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wèi)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
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
之土以共王職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聃
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
政疆以周索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國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
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后國于
宋頗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wèi)康叔 按衛(wèi)
康叔世家衛(wèi)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
有冉季冉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紂復(fù)以殷余民封紂
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
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
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dāng)
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
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
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為衛(wèi)君居河淇間故商墟
周公旦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賢人
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wù)愛民告以
紂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婦人是用故紂之亂
自此始為梓材示君子可法則故謂之康誥酒誥梓
材以命之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說
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wèi)寶祭器以章有
德康叔卒子康伯代立
注
索隱曰系本康伯名髡宋忠曰即王孫牟也事
周康王為大夫按左傳所稱王孫牟父是也牟髡
聲相近故不同爾譙周古史考無康伯而云子牟
伯立蓋以不宜父子俱謚為康故因其名云牟伯
也
按通鑒前編武王十有三年春正月周王大會諸侯
于孟津誓師伐商二月癸亥周王陳師于商郊甲子
商受帥其旅會戰(zhàn)于牧野商師潰受反奔鹿臺自燔
死王即位國號周封紂子武庚為殷侯使管叔蔡叔
霍叔監(jiān)殷三月分封諸弟康叔于殷東
目
大紀曰武王克商大建公侯于天下封叔鮮于
管叔度于蔡叔處于霍以監(jiān)殷是為三監(jiān)以殷余
民封康叔于朝歌國號衛(wèi) 前編曰按書序稱成
王既伐管蔡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自王安石始疑梓材之書至五峰胡氏始正書序
之誤以三書系之武王之紀朱子是之而其他證
驗亦多但康誥曰小子封酒誥惟曰封則康叔之
年加長矣康誥曰在茲東土則武王未來自商也
酒誥曰明大命于妹邦則武王在周之辭也然則
二誥雖均為武王封康叔之書前后則非一時矣
康叔始封于衛(wèi)書無明文而酒誥則曰妹邦豈衛(wèi)
妹古或通稱兼以沬水得名與或先妹邦而后加
衛(wèi)亦未可知也詩傳稱武王克商分紂都以東曰
衛(wèi)西曰墉北曰邶紂都朝歌今在衛(wèi)州衛(wèi)縣西二
十二里謂之殷墟武王封康叔于衛(wèi)但不知何時
兼邶墉而有之夫兼邶墉而有之殆必成王既伐
管蔡黜殷之后序所謂以殷余民封康叔者也但
謂康誥以下為成王書則不可耳
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于衛(wèi)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夷王 年命衛(wèi)為侯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康伯卒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
伯立嗣伯卒子伯立伯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
貞伯立貞伯卒子頃侯立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
衛(wèi)為侯
注
索隱曰康誥稱命爾侯于東土又云孟侯朕其
弟小子封則康叔初封已為侯也比子康伯即稱
伯者謂方伯之伯耳非至子即降爵為伯也故孔
安國曰孟長也五侯之長謂方伯方伯州牧也故
五代孫袒恒為方伯耳至頃侯德衰不監(jiān)諸侯乃
從本爵而稱侯非是至子而削爵及頃侯賂夷王
而稱侯也
宣王十五年衛(wèi)厘侯薨太子余立弟和攻之余自殺
國人立和為衛(wèi)侯
按詩經(jīng)墉風(fēng)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
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
河側(c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
諒人只
序
柏舟共姜自誓也衛(wèi)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
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
按衛(wèi)風(fēng)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贍彼淇
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
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序
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guī)諫以
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
朱
注
衛(wèi)人美
武公之德而以綠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xué)問自修
之進益也
按小雅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酒
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shè)舉逸逸大侯既抗弓
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fā)功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鑰
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
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
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賓之初筵溫
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
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
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
我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cè)弁之俄屢
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
酒孔嘉維其令儀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jiān)或
佐之史彼醉不藏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匪
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識矧
敢多又
序
賓之初筵衛(wèi)武公刺時也幽王荒廢媟近小人
飲酒無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
入而作是詩也
朱
注
毛氏序曰衛(wèi)武公刺幽王也韓
氏序曰衛(wèi)武飲酒悔過也今按此詩意與大雅抑
戒相類必武公自悔之作當(dāng)從韓義
按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
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無競維人四
方其訓(xùn)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吁謨定命遠猶辰告
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
德荒湛于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往敷求先王克
共明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
寐灑埽庭內(nèi)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
作用蠻方質(zhì)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
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
玷不可為也無易由言無曰茍矣莫捫朕舌言不可
逝矣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
繩繩萬民靡不承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
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
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
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
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
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
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
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
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
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于乎小子告爾舊止
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
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序
抑衛(wèi)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
朱
注
楚語左史倚
相曰昔衛(wèi)武公年數(shù)九十五矣猶箴儆于國曰自
卿以下至于師長士茍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
我必恭恪于朝夕以交戒我在輿有旅賁之規(guī)位
寧有官師之典倚幾有誦訓(xùn)之諫居寢有御之
箴臨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
不失誦以訓(xùn)御之于是作懿戒以自儆及其沒
也謂之睿圣武公韋昭曰懿讀為抑即此篇也董
氏曰侯包言武公行年九十有五猶使人曰誦是
詩而不離于其側(cè)然則序說為刺厲王者誤矣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頃侯立十二年卒子厘侯立厘
侯四十二年卒太子共伯余立為君共伯弟和有寵
于厘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于墓
上共伯入厘侯羨自殺衛(wèi)人因葬之厘侯旁謚曰共
伯而立和為衛(wèi)侯是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
百姓和集
平王元年衛(wèi)侯和平戎有功命衛(wèi)侯為公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武公即位四十二年犬戎殺周
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
為公
按竹書紀年平王元年辛未王東徙洛邑錫文侯命
晉侯會衛(wèi)侯鄭伯秦伯以師從王入于成周
平王十三年武公卒子揚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武公五十五年卒子莊公揚立
平王三十六年衛(wèi)侯揚薨子完立
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綠衣篇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
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绤兮
凄其以風(fēng)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序
綠衣衛(wèi)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
詩也
按日月篇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
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
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日居月諸出自
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
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
我不述
序
日月衛(wèi)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
于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
按終風(fēng)篇終風(fēng)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fēng)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終風(fēng)且曀
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曀曀其陰虺虺其
寤言不寐愿言則懷
序
終風(fēng)衛(wèi)莊姜傷已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不能
正也
按衛(wèi)風(fēng)考盤篇考盤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
弗諼考盤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盤
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序
考盤刺莊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yè)使賢者退而
窮處
按碩人篇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nóng)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
鳣鮪發(fā)發(fā)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序
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
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
按左傳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
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
早死其姊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公子州吁嬖
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所自邪
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
也階之為禍夫?qū)櫠或滘湺芙到刀缓逗抖?br />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
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
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
禍是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吁
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莊公五年娶齊女為夫人好而
無子又娶陳女為夫人生子蚤死陳女女弟亦幸于
莊公而生子完完母死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立為
太子莊公有寵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長好兵莊
公使將石碏諫莊公曰庶子好兵使將亂自此起不
聽二十三年莊公卒太子完立是為桓公
按竹書紀年平王三十六年衛(wèi)莊公卒
平王三十八年衛(wèi)州吁出奔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桓公二年弟州吁驕奢桓公絀
之州吁出奔
平王四十九年冬十月衛(wèi)侯如魯會葬鄭公孫滑奔
衛(wèi)衛(wèi)人伐鄭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隱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
惠公公弗臨故不書衛(wèi)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鄭
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wèi)衛(wèi)人為之伐鄭請廩延鄭
人以王師虢師伐衛(wèi)南鄙請師于邾邾子使私于公
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及邾人鄭人盟于翼不書
非公命也
平王五十年冬十二月鄭人伐衛(wèi)
按春秋隱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鄭人伐衛(wèi)討公
孫滑之亂也
桓王元年春二月庚戌衛(wèi)州吁弒其君完宋公陳侯
蔡人衛(wèi)人伐鄭秋宋公陳侯魯公子翚蔡人衛(wèi)人伐
鄭九月衛(wèi)人殺州吁于濮冬十二月衛(wèi)立公子晉
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燕燕篇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
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
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序
燕燕衛(wèi)莊姜送歸妾也
箋
莊姜無子陳女戴媯
生子名完莊姜以為已子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
之戴媯于是大歸莊姜遠送之于野作詩見己志
按擊鼓篇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序
擊鼓怨州吁也衛(wèi)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
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
箋
將伐鄭
先告陳與宋以成其伐事伐鄭在魯隱四年
按春秋隱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衛(wèi)州吁弒桓公
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wèi)人來告
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
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wèi)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于鄭
而求寵于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鄭以
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wèi)國之愿也
宋人許之于是陳蔡方睦于衛(wèi)故宋公陳侯蔡人衛(wèi)
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于眾仲曰衛(wèi)州吁
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
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
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
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wù)令德而欲以
亂成必不免矣秋諸侯復(fù)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
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翚帥
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州吁未
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
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
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
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
圖之陳人執(zhí)之而請于衛(wèi)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
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殺石厚于陳君
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
之謂乎衛(wèi)人逆公子晉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
曰衛(wèi)人立晉眾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桓公十三年鄭伯弟段攻其兄
不勝亡而州吁求與之友十六年州吁收聚衛(wèi)亡人
以襲殺桓公州吁自立為衛(wèi)君為鄭伯弟段欲伐鄭
請宋陳蔡與俱三國皆許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弒桓
公衛(wèi)人皆不愛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陳詳為善州
吁至鄭郊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右宰丑進食因殺州
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晉于邢而立之是為宣公
桓王三年夏四月葬衛(wèi)桓公鄭人侵衛(wèi)衛(wèi)以燕師伐
鄭敗績秋衛(wèi)師入郕
按春秋隱公五年鄭侵衛(wèi)衛(wèi)伐鄭不書 按左傳五
年夏葬衛(wèi)桓公衛(wèi)亂是以緩四月鄭人侵衛(wèi)牧以報
東門之役衛(wèi)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泄駕以三
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后燕人畏鄭三
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制
北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衛(wèi)之亂也郕人侵衛(wèi)
故衛(wèi)師入郕
桓王六年春宋公衛(wèi)侯遇于垂秋七月庚午宋公齊
侯衛(wèi)侯盟于瓦屋
按春秋隱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wèi)
有會期宋公以幣請于衛(wèi)請先相見衛(wèi)侯許之故遇
于犬丘夏四月齊人卒平宋衛(wèi)于鄭秋會于溫盟于
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
桓王八年秋宋人衛(wèi)人入鄭宋人蔡人衛(wèi)人伐戴鄭
伯伐取之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九年夏宋公不王鄭伯
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秋鄭人以王命來告
伐宋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十年春王正月公
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夏五月羽
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于
老桃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
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
王命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wèi)人入鄭
蔡人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
師焉宋衛(wèi)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
而敗
桓王十一年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于蒲
按春秋桓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
于蒲不盟也
桓王十三年秋蔡人衛(wèi)人陳人從王伐鄭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王奪鄭伯政鄭
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
林父將右軍蔡人衛(wèi)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
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dāng)蔡人衛(wèi)人為右拒以當(dāng)
陳人曰陳亂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
必亂蔡衛(wèi)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
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后伍伍承彌縫戰(zhàn)于繻葛
命二拒曰動而鼓蔡衛(wèi)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
攻之王卒大敗祝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請從
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茍自救也
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桓王十八年秋魯侯會衛(wèi)侯于桃丘弗遇冬十二月
丙午齊侯衛(wèi)侯鄭伯與魯戰(zhàn)于郎
按春秋桓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冬齊衛(wèi)鄭來戰(zhàn)于
郎我有辭也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公鄭子忽有功
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后鄭鄭人怒請
師于齊齊人以衛(wèi)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先書齊衛(wèi)王
爵也
桓王十九年春正月齊人衛(wèi)人鄭人盟于惡曹秋九
月鄭忽奔出衛(wèi)衛(wèi)侯使盜殺子伋及壽
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篇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
籧篨不鮮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序
新臺剌衛(wèi)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
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
按二子乘舟篇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
養(yǎng)養(yǎng)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序
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wèi)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
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
按春秋桓公十一年盜殺衛(wèi)侯子伋壽不書 按左
傳十一年秋九月丁亥鄭昭公奔衛(wèi)初衛(wèi)宣公烝于
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為之娶于齊而美公取之
生壽及朔屬壽于左公子夷姜縊宣姜與公子朔構(gòu)
急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壽子告之使行
不可曰棄父之命惡用子矣有無父之國則可也及
行飲以酒壽子載其旌以先盜殺之急子至曰我之
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又殺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宣公十八年初宣公愛夫人夷
姜夷姜生子伋以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
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
好說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齊女生子
壽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與
朔共讒惡太子伋宣公自以其奪太子妻也心惡太
子欲廢之及聞其惡大怒乃使太子伋于齊而令盜
遮界上殺之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
之且行子朔之兄壽太子異母弟知朔之惡太子而
君欲殺之乃謂太子曰界盜見太子白旄即殺太子
太子可毋行太子曰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壽見太
子不止乃盜其白旄而先馳至界界盜見其驗即殺
之壽已死而太子伋又至謂盜曰所當(dāng)殺乃我也盜
并殺太子伋以報宣公宣公乃以子朔為太子
桓王二十年冬十一月丙戌衛(wèi)侯晉卒太子朔立
按春秋桓公十二年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宣公十九年卒太子朔立是為
惠公
桓王二十一年春二月己巳魯侯及齊侯宋公衛(wèi)侯
燕人戰(zhàn)齊師宋師衛(wèi)師燕師敗績?nèi)略嵝l(wèi)宣公
按春秋桓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宋多責(zé)賂
于鄭鄭不堪命故以紀魯及齊與宋衛(wèi)燕戰(zhàn)不書所
戰(zhàn)后也
桓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丁巳宋人以齊人蔡人衛(wèi)
人陳人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冬宋人以諸
侯伐鄭報宋之戰(zhàn)也
桓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會于
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祭仲專鄭
伯患之使其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
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
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于郊吾惑
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
及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
秋鄭伯因櫟人殺檀伯而遂居櫟冬會于謀伐鄭
將納厲公也弗克而還
莊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會于曹夏四
月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蔡侯伐鄭冬十一月衛(wèi)侯朔
出奔齊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夏伐鄭冬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職
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齊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
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讒殺前太子伋而代立乃
作亂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為君惠公齊
莊王二年秋八月宋人魯人衛(wèi)人伐邾
按春秋桓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盟于黃平
齊紀且謀衛(wèi)故也秋伐邾宋志也
莊王六年春王正月魯公子溺會齊師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三年
莊王八年冬魯侯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伐衛(wèi)納惠公也
莊王九年春正月王人子突救衛(wèi)夏六月衛(wèi)侯朔人
于衛(wèi)冬齊人歸衛(wèi)俘于魯
按春秋莊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王人救衛(wèi)夏衛(wèi)
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寧跪于秦殺左公子泄右
公子職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為不度矣
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
謀知本之不枝弗強詩云本枝百世冬齊人來歸衛(wèi)
寶文姜請之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衛(wèi)君黔牟立八年齊襄公率諸
侯奉王命共伐衛(wèi)納惠公誅左右公子衛(wèi)君黔牟
于周惠公復(fù)立惠公三年出亡亡八年復(fù)入與前通
年凡十三年矣
莊王十五年宋猛獲奔衛(wèi)宋人請之衛(wèi)人歸猛獲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二年秋宋萬弒閔公
于蒙澤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遇太宰督于東宮之
西又殺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南宮
牛猛獲帥師圍亳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
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于師殺子游于宋立桓
公猛獲奔衛(wèi)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
宋人請猛獲于衛(wèi)衛(wèi)人欲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
之惡一也惡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
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衛(wèi)人歸之亦請南宮萬于
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
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厘王二年冬單伯齊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會于鄄冬鄭
公父定叔奔衛(wèi)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鄭公父定叔奔衛(wèi)不書 按左
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齊請師于周夏單伯會之取
成于宋而還冬會于鄄宋服故也鄭伯自櫟入公父
定叔出奔衛(wèi)三年而復(fù)之
見十
六年傳
厘王三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會于鄄
按春秋莊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復(fù)會焉齊
始霸也
厘王四年夏宋人齊人衛(wèi)人伐鄭冬十二月齊侯宋
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五年秋諸侯為宋
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十六年夏諸侯伐鄭宋故也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惠王二年王子頹奔衛(wèi)衛(wèi)師燕師伐周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九年初王姚嬖于莊
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
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于王宮王取之王奪子
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
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
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wèi)衛(wèi)師燕師伐周
冬立子頹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惠公二十五年惠公怨周之容
舍黔牟與燕伐周周惠王溫衛(wèi)燕立惠王弟頹為
王
惠王八年夏五月癸丑衛(wèi)侯朔卒子赤立
按春秋莊公二十五年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惠公三十一年卒子懿公赤立
惠王十年王使召伯廖如齊請伐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冬王使召伯
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wèi)以其立子頹也
惠王十一年春三月甲寅齊人伐衛(wèi)衛(wèi)人及齊人戰(zhàn)
衛(wèi)人敗績
按春秋莊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春齊侯
伐衛(wèi)戰(zhàn)敗衛(wèi)師數(shù)之以王命取賂而還
惠王十七年冬十二月狄人入衛(wèi)殺衛(wèi)侯赤朔庶兄
頑子申立申卒弟毀立
按詩經(jīng)墉風(fēng)墻茨篇墻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
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
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墻有茨不可束
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序
墻有茨衛(wèi)人刺其上也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
疾之而不可道也
朱
注
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頑烝
于宣姜故詩人作此詩以刺之
按君子偕老篇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
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
翟也鬒發(fā)如云不屑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
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
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
之人兮邦之媛也
序
君子偕老刺衛(wèi)夫人也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
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
按鶉之奔奔篇鶉之奔奔鵲之強強人之無良我以
為兄鵲之強強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序
鶉之奔奔刺衛(wèi)宣姜也衛(wèi)人以為宣姜鶉鵲之
不若也
朱
注
衛(wèi)人刺宣姜與頑非匹耦而相從也故
為惠公之言以刺之
按定之方中篇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
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虛矣以望
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
允臧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
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序
定之方中美衛(wèi)文公也衛(wèi)為狄所滅東徙渡河
野處漕邑齊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
始建城市而營宮室得其時制百姓說之國家殷
富焉
按載馳篇載馳載驅(qū)歸唁衛(wèi)侯驅(qū)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能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
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
眾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序
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
救也衛(wèi)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于漕邑許
穆夫人閔衛(wèi)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
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
按春秋閔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十二日狄人伐
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
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公與石祁子玦與莊
子矢使守曰以此贊國擇利而為之與夫人繡衣曰
聽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為右黃夷前驅(qū)孔嬰齊殿
及狄人戰(zhàn)于滎澤衛(wèi)師敗績遂滅衛(wèi)衛(wèi)侯不去其旗
是以甚敗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wèi)人二人
曰我太史也實掌其祭不先國不可得也乃先之至
則告守曰不可待也夜與國人出狄入衛(wèi)遂從之又
敗諸河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文
公為衛(wèi)之多患也先適齊及敗宋桓公逆諸河宵濟
衛(wèi)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
五千人立戴公以廬于曹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
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乘
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
軒重錦三十兩僖之二年齊桓公封衛(wèi)于楚丘衛(wèi)國
忘亡衛(wèi)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wù)材訓(xùn)農(nóng)通商惠
工敬教勸學(xué)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
百乘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懿公即位好鶴淫樂奢侈九年
翟伐衛(wèi)衛(wèi)懿公欲發(fā)兵兵或畔大臣言曰君好鶴鶴
可令擊翟翟于是遂入殺懿公懿公之立也百姓大
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讒殺太子伋代立至
于懿公常欲敗之卒滅惠公之后而更立黔牟之弟
昭伯頑之子申為君是為戴公戴公申元年卒齊桓
公以衛(wèi)數(shù)亂乃率諸侯伐翟為衛(wèi)筑楚丘立戴公弟
毀為衛(wèi)君是為文公文公以亂故齊齊人入之初
翟殺懿公也衛(wèi)人憐之思復(fù)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
后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壽又無子太子伋同母
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嘗代惠公為君八年復(fù)去
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為
戴公戴公卒復(fù)立其弟毀為文公文公初立輕賦平
罪身自勞與百姓同苦以收衛(wèi)民
按竹書紀年惠王十七年衛(wèi)懿公及赤狄戰(zhàn)于泂澤
惠王十九年春正月諸侯城楚丘
按春秋僖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諸侯城楚丘而
封衛(wèi)焉不書所會后也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冬十二月魯
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許人侵陳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
師侵蔡蔡潰遂伐楚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
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
之屈完及諸侯盟齊侯執(zhí)陳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
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
涂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
伯逃歸不盟
按春秋僖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
惠王二十三年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按春秋僖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許
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鄭伯乞盟
按春秋僖公八年 按左傳七年冬閏月惠王崩襄
王惡太叔帶之難懼不立不發(fā)喪而告難于齊八年
春盟于洮謀王室也鄭伯乞盟請服也襄王定位而
后發(fā)喪
宗藩部匯考二十八
周十一
衛(wèi)二
襄王元年夏宰周公齊侯宋子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
曹伯會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按春秋僖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夏會于葵丘尋盟
且修好禮也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
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按谷梁傳秋九月戊辰諸
侯盟于葵丘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
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
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
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襄王二年春正月狄滅溫溫子奔衛(wèi)
按春秋僖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
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
故滅蘇子奔衛(wèi)
襄王四年春諸侯城衛(wèi)楚丘之郛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十二年春諸侯城衛(wèi)楚
丘之郛懼狄難也
襄王五年春狄侵衛(wèi)夏四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
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咸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夏會于咸淮
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
襄王七年春三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魯公孫敖帥師及諸侯
之大夫救徐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
襄王八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二月會
于淮謀鄫且東略也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衛(wèi)人邾人伐齊冬邢人
狄人伐衛(wèi)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七年冬十月乙亥
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nèi)寵以殺群吏而立
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
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
遂與宋人戰(zhàn)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秋
八月葬齊桓公冬邢人狄人伐衛(wèi)圍菟圃衛(wèi)侯以國
讓父兄子弟及朝眾曰茍能治之毀請從焉眾不可
而從師于訾婁狄?guī)熯€
襄王十一年秋衛(wèi)人伐邢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秋衛(wèi)人伐邢
以報菟圃之役于是衛(wèi)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
天其或者欲使衛(wèi)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襄王十二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秋齊狄盟于
邢為邢謀衛(wèi)難也于是衛(wèi)方病邢
襄王十三年春狄侵衛(wèi)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wèi)侯許男滕子伐鄭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
襄王十七年春正月丙午衛(wèi)侯毀滅邢夏四月癸酉
衛(wèi)侯毀卒世子鄭立秋葬衛(wèi)文公冬十二月癸亥魯
侯衛(wèi)子莒慶盟于洮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冬衛(wèi)人
將伐邢禮至曰不得其守國不可得也我請昆弟仕
焉乃往得仕二十五年春衛(wèi)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
城掖以赴外殺之正月丙午衛(wèi)侯毀滅邢同姓也故
名禮至為銘曰余掖殺國子莫余敢止冬衛(wèi)人平莒
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衛(wèi)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文公二十五年卒子成公鄭立
襄王十八年春正月己未魯侯莒子衛(wèi)速盟于向
夏衛(wèi)人伐齊
按春秋僖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春王正
月公會莒茲公莊子盟于向?qū)や艘蚕凝R
孝公伐我北鄙衛(wèi)人伐齊洮之盟故也
襄王二十年春晉侯伐衛(wèi)魯公子買戍衛(wèi)不卒戍刺
之楚人救衛(wèi)夏四月衛(wèi)侯出奔楚五月癸丑晉侯齊
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衛(wèi)子莒子盟于踐土六月衛(wèi)
侯鄭自楚復(fù)歸于衛(wèi)衛(wèi)元咺出奔晉冬晉人執(zhí)衛(wèi)侯
歸之于京師衛(wèi)元咺自晉復(fù)歸于衛(wèi)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晉公子重耳之奔
狄處狄十二年而行過衛(wèi)衛(wèi)文公不禮焉出于五鹿
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
賜也稽首受而載之二十四年春正月秦伯納之二
十七年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
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
得曹而新于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自
南河濟侵曹伐衛(wèi)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郄縠卒
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晉侯齊侯盟于斂
盂衛(wèi)侯請盟晉人弗許衛(wèi)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
其君以說于晉衛(wèi)侯出居于襄牛公子買戍衛(wèi)楚人
救衛(wèi)不克公懼于晉殺子叢以說焉謂楚人曰不卒
戍也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侯患之
聽輿人之謀曰稱舍于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
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shù)
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
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宋人使門尹
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許
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
齊秦藉之告楚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人
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zhàn)乎公說執(zhí)曹
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
谷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
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
當(dāng)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志者
晉之謂矣子玉使伯棼請戰(zhàn)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
間執(zhí)讒慝之口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宮與若敖
之六卒實從之子玉使宛春告于晉師曰請復(fù)衛(wèi)侯
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
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軫曰子與之定人之謂禮楚一
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zhàn)乎不
許楚言是棄宋也救而棄之謂諸侯何楚有三施我
有三怨怨讎已多將何以戰(zhàn)不如私許復(fù)曹衛(wèi)以攜
之執(zhí)宛春以怒楚既戰(zhàn)而后圖之公說乃拘宛春于
衛(wèi)且私許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絕于楚子玉怒從晉師晉
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
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
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
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
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
可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慭
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
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
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zé)o害也公曰
若楚惠何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
忘大恥不如戰(zhàn)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
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
矣子玉使斗勃請戰(zhàn)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
之得臣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
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dāng)君乎
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
事詰朝將見晉車七百乘韅靷鞅靽晉侯登有莘之
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
兵己巳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dāng)陳蔡子
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zé)o晉矣子西將
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
右?guī)煗⒑O(shè)二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
楚師馳之原軫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
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
而止故不敗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
衡雍作王宮于踐土五月丁未獻楚俘于王駟介百
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
侑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
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弓矢
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
綏四國糾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
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覲衛(wèi)侯
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
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其
元孫無有老幼或訴元咺于衛(wèi)侯曰立叔武矣其子
角從公公使殺之咺不廢命奉夷叔以入守六月晉
人復(fù)衛(wèi)侯寧武子與衛(wèi)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wèi)國君
臣不協(xié)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
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不協(xié)之
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
之后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
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后不貳
衛(wèi)侯先期入寧子先長牂守門以為使也與之乘而
入公子歂犬華仲前驅(qū)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發(fā)走
出前驅(qū)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
犬走出公使殺之元咺出奔晉冬會于溫討不服也
衛(wèi)侯與元咺訟寧武子為輔針莊子為坐士榮為大
士衛(wèi)侯不勝殺士榮刖針莊子謂寧俞忠而免之執(zhí)
衛(wèi)侯歸之于京師置諸深室寧子職納橐饘焉元咺
歸于衛(wèi)立公子瑕
按國語初公子重耳過衛(wèi)衛(wèi)文公有邢翟之虞不能
禮焉寧莊子言于公曰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jié)也
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jié)不可以固德
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
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wèi)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
矣臣故云君其圖之康叔文之昭唐叔武之穆也君
之大功在武天胙將在武族茍姬未絕周室而俾守
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晉實昌晉裔公子實德晉
仍無道天胙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復(fù)而修其
德鎮(zhèn)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討無禮君弗蚤圖衛(wèi)而在
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公弗聽
襄王二十二年秋衛(wèi)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wèi)侯
鄭歸于衛(wèi)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晉侯使醫(yī)
衍鴆衛(wèi)侯寧俞貨醫(yī)使薄其鴆不死公為之請納玉
于王與晉侯皆十王許之秋乃釋衛(wèi)侯衛(wèi)侯使賂
周歂冶曰茍能納我吾使?fàn)枮榍渲芤睔⒃獑I及
子適子儀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將命周歂先入及
門遇疾而死冶辭卿 按公羊傳二十八年冬晉
人執(zhí)衛(wèi)侯歸之于京師歸之于者何歸于者何歸之
于者罪巳定矣歸于者罪未定也罪未定則何以得
為伯討歸之于者執(zhí)之于天子之側(cè)者也罪定不定
已可知矣歸于者非執(zhí)之于天子之側(cè)者也罪定不
定未可知也衛(wèi)侯之罪何殺叔武也何以不書為叔
武諱也春秋為賢者諱何賢乎叔武讓國也其讓國
奈何文公逐衛(wèi)侯而立叔武叔武辭立而他人立則
恐衛(wèi)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己立然后為踐土之會
治反衛(wèi)侯衛(wèi)侯得反曰叔武篡我元咺爭之曰叔武
無罪終殺叔武元咺走而出此晉侯也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衛(wèi)之禍文公為之也文公為之奈何文公逐
衛(wèi)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殺母弟者文公
為之也衛(wèi)元咺自晉復(fù)歸于衛(wèi)自者何有力焉者也
此執(zhí)其君其言自何為叔武爭也三十年秋衛(wèi)殺其
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wèi)侯未至其稱國以殺何道殺
也衛(wèi)侯鄭歸于衛(wèi)此殺其大夫其言歸何歸惡乎元
咺也曷為歸惡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則己入
君入則己出以為不臣也
按國語溫之會晉人執(zhí)衛(wèi)成公歸之于周晉侯請殺
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
逆故上下無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無乃不可乎夫
君臣無獄今元咺雖直不可聽也君臣皆獄父子將
獄是無上下也而叔父聽之一逆矣又為臣殺其君
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諸侯而有再逆
政余懼其無后也不然余何私于衛(wèi)侯晉人乃歸衛(wèi)
侯 溫之會晉人執(zhí)衛(wèi)成公歸之于周使醫(yī)鴆之不
死醫(yī)亦不誅臧文仲言于僖公曰夫衛(wèi)君殆無罪矣
刑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大刑用甲兵其次用
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
也故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無
隱也今晉人鴆衛(wèi)侯不死亦不討其使者諱而惡殺
之也有諸侯之請必免之臣聞之班相恤也故能有
親夫諸侯之患諸侯恤之所以訓(xùn)民也君盍請衛(wèi)君
以示親于諸侯且以動晉夫晉新得諸侯使亦曰魯
不棄其親其亦不可以惡公說行玉二十乃免衛(wèi)
侯自是晉聘于魯加于諸侯一等爵同則厚其好貨
衛(wèi)侯聞其臧文仲之為也使納賂焉辭曰外臣之言
不越境不敢及君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公三年晉欲假道于衛(wèi)救宋
成公不許晉更從南河度救宋征師于衛(wèi)衛(wèi)大夫欲
許成公不肯大夫元咺攻成公成公出奔晉文公重
耳伐衛(wèi)分其地予宋討前過無禮及不救宋患也衛(wèi)
成公遂出奔陳二歲如周求入與晉文公會晉使人
鴆衛(wèi)成公成公私于周主鴆令薄得不死已而周為
請晉文公卒入之衛(wèi)而誅元咺衛(wèi)君瑕出奔
襄王二十三年冬狄圍衛(wèi)十二月衛(wèi)遷于帝丘
按春秋僖公三十一年 按左傳三十一年冬狄圍
衛(wèi)衛(wèi)遷于帝丘卜曰三百年衛(wèi)成公夢康叔曰相奪
予享公命祀相寧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
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衛(wèi)之罪也不
可以間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
襄王二十四年夏衛(wèi)人侵狄秋衛(wèi)人及狄人盟
按春秋僖公三十二年 按左傳三十二年夏狄有
亂衛(wèi)人侵狄狄請平焉秋衛(wèi)人及狄盟
襄王二十六年夏晉侯伐衛(wèi)衛(wèi)人伐晉秋魯公孫敖
會晉侯于戚
按春秋文公元年 按左傳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
晉衛(wèi)成公不朝使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晉襄公既
祥使告于諸侯而伐衛(wèi)及南陽先且居曰效尤禍也
請君朝王臣從師晉侯朝王于溫先且居胥臣伐衛(wèi)
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六月戊戌取之獲孫昭子衛(wèi)
人使告于陳陳共公曰更伐之我辭之衛(wèi)孔達帥師
伐晉君子以為古古者越國而謀秋晉侯疆戚田故
公孫敖會之
襄王二十七年夏六月陳侯為衛(wèi)請成于晉執(zhí)孔達
以說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二年夏六月穆伯會諸
侯及晉司空士縠盟于垂隴晉討衛(wèi)故也陳侯為衛(wèi)
請成于晉執(zhí)孔達以說
襄王二十八年春正月魯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
人衛(wèi)人鄭人伐沉沉潰衛(wèi)侯如陳拜成
按春秋文公三年衛(wèi)侯如陳不書 按左傳三年春
莊叔會諸侯之師伐沈以其服于楚也沈潰衛(wèi)侯如
陳拜晉成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公十二年成公朝晉襄公
襄王二十九年春晉人歸孔達于衛(wèi)夏衛(wèi)侯如晉秋
衛(wèi)侯使寧俞聘于魯
按春秋文公四年晉歸衛(wèi)孔達衛(wèi)侯如晉不書 按
左傳四年春晉人歸孔達于衛(wèi)以為衛(wèi)之良也故免
之夏衛(wèi)侯如晉拜秋衛(wèi)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
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答賦使行人私焉對曰臣以
為肄業(yè)及之也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于是乎
賦湛露則天子當(dāng)陽諸侯用命也諸侯敵王所愾而
獻其功王于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
覺報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
自取戾
襄王三十年冬晉陽處父聘于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五年冬晉陽處父聘于
衛(wèi)
襄王三十二年秋八月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鄭
伯許男曹伯晉趙盾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八月齊侯宋公
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
故也公后至
頃王元年春三月楚人伐鄭晉趙盾宋華耦魯公子
遂衛(wèi)孔達許人救鄭
按春秋文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春三月公子遂會
晉趙盾宋華耦衛(wèi)孔達許大夫救鄭不及楚師
頃王五年冬魯侯衛(wèi)侯會于沓狄侵衛(wèi)
按春秋文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冬公如晉朝
且尋盟衛(wèi)侯會公于沓請平于晉公還鄭伯會公于
棐亦請平于晉公皆成之
頃王六年夏六月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
伯晉趙盾同盟于新城
按春秋文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邾文公元妃
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災(zāi)文公卒邾人立定公
捷災(zāi)奔晉夏六月同盟于新城從于楚者服且謀邾
也秋七月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乘納捷災(zāi)于邾
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子曰辭順而弗從不祥乃
還
匡王三年春晉人衛(wèi)人陳人鄭人伐宋
按春秋文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一月甲
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
之十七年春晉荀林父衛(wèi)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
宋討曰何故弒君猶立文公而還
匡王五年夏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wèi)秋楚子鄭人
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公陳侯衛(wèi)侯曹伯
會晉師于棐林伐鄭冬晉人宋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元年 按左傳文公十二年冬秦伯伐
晉取羈馬晉人御之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郄缺
將上軍臾駢佐之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范無恤御
戎以從秦師于河曲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
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
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謀將獨出
乃以其屬出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
我何以報乃皆出戰(zhàn)交綏秦行人夜戒晉師曰兩君
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請相見也臾駢曰使者目動而
言肆懼我也將遁矣薄諸河必敗之胥甲趙穿當(dāng)軍
門呼曰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
險無勇也乃止秦師夜遁復(fù)侵晉入瑕宣公元年夏
晉人討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衛(wèi)宋人之弒昭公也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
于晉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
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
禮焉陳靈公受盟于晉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
帥師救陳宋會于棐林以伐鄭也楚蒍賈救鄭遇于
北林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匡王六年夏晉人宋人衛(wèi)人陳人侵鄭
按春秋宣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
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二月壬子戰(zhàn)于大棘
宋師敗績秦師伐晉圍焦夏晉趙盾救焦遂自陰地
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定王四年春晉趙盾衛(wèi)孫免侵陳
按春秋宣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晉衛(wèi)侵陳陳即
楚故也
定王五年春衛(wèi)侯使孫良夫盟于魯冬晉侯宋公魯
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黑壤
按春秋宣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衛(wèi)孫桓子來盟
始通且謀會晉也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臨之以謀
不睦
定王七年秋九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冬十月癸酉衛(wèi)侯鄭卒
按春秋宣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會于扈討不睦
也
定王八年夏四月齊崔氏奔衛(wèi)六月晉人宋人衛(wèi)人
曹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夏齊惠公卒崔杼
有寵于惠公高國惡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衛(wèi)六月
鄭及楚平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定王十年冬十二月晉原縠宋華椒衛(wèi)孔達曹人同
盟于清丘宋師伐陳衛(wèi)人救陳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冬晉原縠宋
華椒衛(wèi)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宋為盟
故伐陳衛(wèi)人救之孔達曰先君有約言焉若大國討
我則死之
定王十二年春衛(wèi)殺其大夫孔達
按春秋宣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三年清丘之盟晉
以衛(wèi)之救陳也討焉使人弗去曰罪無所歸將加而
師孔達曰茍利社稷請以我說罪我之由我則為政
而亢大國之討將以誰任我則死之十四年春孔達
縊而死衛(wèi)人以說于晉而免遂告于諸侯曰寡君有
不令之臣達構(gòu)我敝邑于大國既伏其罪矣敢告衛(wèi)
人以為成勞復(fù)室其子使復(fù)其位
定王十三年潞酆舒奔衛(wèi)衛(wèi)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
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十五年夏晉
侯伐之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辛亥滅
潞舒奔衛(wèi)衛(wèi)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定王十五年夏六月晉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邾子同盟
于斷道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會于斷道
討貳也盟于卷楚
定王十六年春晉侯衛(wèi)世子臧伐齊
按春秋宣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春晉侯衛(wèi)太
子臧伐齊至于陽谷齊侯會晉侯盟于繒以公子強
為質(zhì)于晉晉師還
定王十八年夏四月丙戌衛(wèi)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zhàn)
于新筑衛(wèi)師敗績六同癸酉晉郄克魯季孫行父臧
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帥師
及齊侯戰(zhàn)于齊師敗績秋八月庚寅衛(wèi)侯速卒冬
楚師鄭師侵衛(wèi)十一月丙申魯侯及楚人秦人宋人
陳人衛(wèi)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衛(wèi)侯使孫良夫
石稷寧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石子欲還孫子曰
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
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zhàn)也夏有
闕
文
石成子曰師敗
矣子不少須眾懼盡子喪師徒何以復(fù)命皆不對又
曰子國卿也隕子辱矣子以眾退我此乃止且告車
來甚眾齊師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孫
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wèi)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
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
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
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于新筑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
乞師皆主郄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郄子曰此城濮
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于先大
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許之郄克將中軍士燮將上
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wèi)臧宣叔逆晉
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wèi)地韓獻子將斬人
郄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郄子使速以徇告
其仆曰吾以分謗也師從齊師于莘六月壬申師至
于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zhàn)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
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wèi)兄弟也來告曰大
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請于大
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
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
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
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余勇癸酉師陳于邴夏
御齊侯逄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郄克鄭丘緩為右齊
侯曰余姑剪滅此而后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郄克傷
于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
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
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
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
也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
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
周華不注韓厥夢子輿謂己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
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
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綦
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于
后韓厥俯定其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
于木而止丑父寢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
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
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wèi)請曰無令輿
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dāng)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
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丑父使
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
以免韓厥獻丑父郄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
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將為戮乎郄子曰人不難以
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齊
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齊師以帥退入于狄卒
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于衛(wèi)師衛(wèi)師免之遂自齊
關(guān)入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晉侯從齊師入
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
不可則聽客之所為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
蕭同叔子為質(zhì)而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對曰蕭同
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若王
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若
以不孝令于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
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
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
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
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
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
子實不優(yōu)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
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以犒
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僥齊國之福不泯
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
又不許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
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魯衛(wèi)諫曰齊疾我矣其死
亡者皆親昵也子若不許讎我必甚唯子則又何求
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于難其榮多矣齊晉亦
唯天所授豈必晉晉人許之對曰群臣帥賦輿以為
魯衛(wèi)請若茍有以借口而復(fù)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
唯命是聽禽鄭自師逆公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
于袁婁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公會晉師于上鄍賜
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師候正亞旅皆受
一命之服秋九月衛(wèi)穆公卒晉二子自役吊焉哭于
大門之外衛(wèi)人逆之婦人哭于門內(nèi)送亦如之遂常
以葬宣公使求好于楚莊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
即位受盟于晉會晉伐齊衛(wèi)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
盟于晉從于伐齊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
齊將起師子重曰君弱群臣不如先大夫師眾而后
可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夫文王猶用眾況吾儕
乎且先君莊王屬之曰無德以及遠方莫如惠恤其
民而善其用之乃大戶已責(zé)逮鰥救乏赦罪悉師王
卒盡行彭名御戎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二君弱
皆強冠之冬楚師侵衛(wèi)遂侵我?guī)熡谑袷龟皩O往辭
曰楚遠而久固將退矣無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
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zhí)斫執(zhí)針織纴皆百人公衡
為質(zhì)以請盟楚人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
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孫良夫鄭
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卿不書匱盟也于
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故曰匱盟蔡侯許男不書乘
楚車也謂之失位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許
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諸侯況其下乎詩曰不解
于位民之攸塈其是之謂矣 按公羊傳之戰(zhàn)齊
師大敗齊侯使國佐如師郄克曰與我紀侯之甗反
魯衛(wèi)之侵地使耕者東畝且以蕭同侄子為質(zhì)則吾
舍子矣國佐曰與我紀侯之甗請諾反魯衛(wèi)之侵地
請諾使耕者東畝是則土齊也蕭同侄子者齊君之
母也齊君之母猶晉君之母也不可壹戰(zhàn)不勝請再
再戰(zhàn)不勝請三三戰(zhàn)不勝則齊國盡子之有也何必
以蕭同侄子為質(zhì)揖而去之郄克眣齊衛(wèi)之使以其
辭而為之請然后許之逮于袁婁而與之盟 按谷
梁傳季孫行父禿晉郄克眇衛(wèi)孫良夫跛曹公子手
僂同時而聘于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
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蕭同侄子處臺上而
笑之聞于客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移日不
解齊人有知之者曰齊之患必自此始矣二年夏六
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
會晉郄克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zhàn)于齊師
敗績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及國佐盟于爰
婁去國五百里爰婁去國五十里一戰(zhàn)綿地五百
里焚雍門之茨侵車東至海君子聞之曰夫甚甚之
辭焉齊有以取之也齊之有以取之何也敗衛(wèi)師于
新筑侵我北鄙敖郄獻子齊有以取之也爰婁在師
之外郄克曰反魯衛(wèi)之侵地以紀侯之甗來以蕭同
侄子之母為質(zhì)使耕者皆東其畝然后與子盟國佐
曰反魯衛(wèi)之侵地以紀侯之甗來則諾以蕭同侄子
之母為質(zhì)則是齊侯之母也齊侯之母猶晉君之母
也晉君之母猶齊侯之母也使耕者盡東其畝則是
終土齊也不可請一戰(zhàn)一戰(zhàn)不克請再再不克請三
三不克請四四不克請五五不克舉國而授于是與
之盟
定王十九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辛亥葬衛(wèi)穆公秋晉郄克衛(wèi)孫良夫伐廧咎如冬十
一月衛(wèi)侯使孫良夫聘于魯丁未魯及孫良夫盟
按春秋成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諸侯伐鄭次于
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鄭敗諸丘輿秋晉郄克
衛(wèi)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余焉廧咎如潰上失
民也冬十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且尋盟衛(wèi)侯使孫
良夫來聘且尋盟公問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晉
也其位在三孫子之于衛(wèi)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
次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中中當(dāng)其下下當(dāng)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下卿中當(dāng)其上大夫下當(dāng)其
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衛(wèi)在晉不得為次國晉
為盟主其將先之丙午盟晉丁未盟衛(wèi)禮也
定王二十一年冬十二月己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按春秋成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同盟于蟲牢鄭
服也
簡王元年春衛(wèi)孫良夫帥師侵宋
按春秋成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
陽說衛(wèi)孫良夫相鄭人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
以其辭會也師于針衛(wèi)人不保說欲襲衛(wèi)曰雖不可
入多俘而歸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衛(wèi)唯信晉故
師在其郊而不設(shè)備若襲之是棄信也雖多衛(wèi)俘而
晉無信何以求諸侯乃止師還衛(wèi)人登陴
簡王二年秋楚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
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冬衛(wèi)孫
林父出奔晉
按春秋成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楚子重伐鄭師
于泛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
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衛(wèi)
定公惡孫林父冬孫林父出奔晉衛(wèi)侯如晉晉反戚
焉
簡王三年冬衛(wèi)人媵于魯
按春秋成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冬衛(wèi)人來媵共姬
簡王四年春正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按春秋成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春為歸汶陽之田
故諸侯貳于晉晉人懼會于蒲以尋馬陵之盟
簡王五年春衛(wèi)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夏五月晉侯
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衛(wèi)子叔黑背侵
鄭晉命也
簡王七年夏晉侯魯侯衛(wèi)侯會于瑣澤
按春秋成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五月晉士
燮會楚公子罷許偃癸亥盟于宋西門之外鄭伯如
晉聽成會于瑣澤成故也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如
京師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
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
師敗績
簡王九年夏衛(wèi)孫林父自晉歸于衛(wèi)冬十月庚寅衛(wèi)
侯臧卒
按春秋成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衛(wèi)侯如晉
晉侯強見孫林父焉定公不可夏衛(wèi)侯既歸晉侯使
郄送孫林父而見之衛(wèi)侯欲辭定姜曰不可是先
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雖惡之不
猶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wèi)
侯見而復(fù)之衛(wèi)侯饗苦成叔惠子相苦成叔傲
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
福也故詩曰兕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
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秋九月衛(wèi)侯有疾使孔成
子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為太子冬十月衛(wèi)定公
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太子之不哀也不內(nèi)酌飲
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wèi)國之?dāng)∑浔厥加谖赐鋈藶?br />呼天禍衛(wèi)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大夫聞之
無不聳懼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衛(wèi)盡置諸
戚而甚善晉大夫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定公十二年卒子獻公衎立
簡王十年春二月葬衛(wèi)定公三月癸丑晉侯魯侯衛(wèi)
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夏楚
子侵衛(wèi)冬十一月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魯叔孫
僑如衛(wèi)孫林父鄭公子邾人會吳于鍾離
按春秋成公十五年楚侵衛(wèi)不書 按左傳十五年
春會于戚討曹成公也執(zhí)而歸諸京師夏楚子侵鄭
及暴隧遂侵衛(wèi)及首止
簡王十一年夏衛(wèi)侯伐鄭晉侯使郄乞師于衛(wèi)伐
楚及鄭六月甲午晦戰(zhàn)于鄢陵衛(wèi)師后期秋晉侯齊
侯魯侯衛(wèi)侯宋華元邾人會于沙隨七月尹子晉侯
宋公魯侯衛(wèi)侯齊國佐邾人伐鄭侵陳及蔡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夏衛(wèi)伐鄭晉乞師衛(wèi)師后期侵
陳及蔡不書 按左傳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
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于鄭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
于武城夏衛(wèi)侯伐鄭至于鳴雁為晉故也晉伐鄭郄
如衛(wèi)遂如齊皆乞師焉戊寅晉師起鄭人聞有晉
師使告于楚楚子救鄭五月晉師濟河六月晉楚遇
于鄢陵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陳敗之衛(wèi)侯后秋會
于沙隨謀伐鄭也七月公會尹武公及諸侯伐鄭諸
侯之師次于鄭西遷于制田知武子佐下軍以諸侯
之師侵陳至于鳴鹿遂侵蔡未反諸侯遷于潁上戊
午鄭子罕宵軍之宋齊衛(wèi)皆失軍
簡王十二年春衛(wèi)北宮括帥師侵鄭夏尹子單子晉
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
盟于柯陵冬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人邾
人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王正月鄭
子駟侵晉虛滑衛(wèi)北宮括救晉侵鄭至于高氏夏五
月公會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
洧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尋戚之盟也楚子重救鄭
師于首止諸侯還冬諸侯伐鄭十月庚午圍鄭楚公
子申救鄭師于汝上十一月諸侯還
簡王十三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邾子齊崔杼
魯仲孫蔑同盟于虛朾
按春秋成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二月孟
獻子會于虛朾謀救宋也宋人辭諸侯而請師以圍
彭城孟獻子請于諸侯而先歸會葬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冬衛(wèi)侯使公
孫剽聘于魯
按春秋襄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正月己亥圍宋
彭城為宋討魚石彭城降晉冬衛(wèi)子叔晉知武子來
聘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jié)
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按公羊傳春王正月仲
孫蔑會晉欒黡宋華元衛(wèi)殖曹人莒人邾婁人滕
人薛人圍宋彭城宋華元曷為與諸侯圍宋彭城為
宋誅也其為宋誅奈何魚石走之楚楚為之伐宋取
彭城以封魚石魚石之罪奈何以入是為罪也楚已
取之矣曷為系之宋不與諸侯專封也
靈王元年夏六月晉師宋師衛(wèi)殖侵鄭秋七月晉
荀罃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曹人邾人會于戚
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曹人
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于是子罕當(dāng)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二年夏六月己未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
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同盟于雞澤陳侯使袁僑如
會戊寅魯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按春秋襄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
小國陳成公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
諸侯秋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
也
靈王四年夏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會吳于善道秋晉
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
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冬楚公子貞帥師伐
陳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
晉辭不會于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
之合諸侯使魯衛(wèi)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
子會吳于善道秋楚人討陳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
侵欲焉乃殺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冬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甲午會于城棣以救
之
靈王六年秋魯季孫宿如衛(wèi)冬十月衛(wèi)侯使孫林父
聘于魯壬戌魯及孫林父盟十二月晉侯宋公魯侯
陳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季武子如衛(wèi)報
子叔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冬十月衛(wèi)孫文子來聘
且拜武子之言而尋孫桓子之盟公登亦登叔孫穆
子相趨進曰諸侯之會寡君未嘗后衛(wèi)君今吾子不
后寡君寡君未知所過吾子其少安孫子無辭亦無
悛容穆叔曰孫子必亡為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
也詩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謂從者也衡而委蛇必
折楚子囊圍陳會于鄬以救之
靈王七年夏晉侯鄭伯齊高厚宋向戌衛(wèi)殖魯季
孫宿邾人會于邢丘
按春秋襄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五月甲辰會于
邢丘以命朝聘之?dāng)?shù)使諸侯之大夫聽命季孫宿齊
高厚宋向戍衛(wèi)殖邾大夫會之鄭伯獻捷于會故
親聽命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鄭人恐行成許之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夏六月楚子囊鄭
子耳伐宋師于訾毋庚午圍宋門于桐門衛(wèi)侯救宋
師于襄牛鄭子展曰必伐衛(wèi)不然是不與楚也得罪
于晉又得罪于楚國將若之何子駟曰國病矣子展
曰得罪于二大國必亡病不猶愈于亡乎諸大夫皆
以為然故鄭皇耳帥師侵衛(wèi)楚令也孫文子卜追之
獻兆于定姜姜氏問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
其雄姜氏曰征者喪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圖之衛(wèi)人
追之孫蒯獲鄭皇耳于犬丘秋九月諸侯伐鄭己酉
師于牛首子駟尉止御之冬十月諸侯之師城虎牢
而戍之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己亥齊世子
光宋向戍先至于鄭門于東門其莫晉荀罃至于西
郊東侵舊許衛(wèi)孫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諸侯會于北
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于濟
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楚子囊乞旅于
秦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
子伐宋九月諸侯悉師以復(fù)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
石如楚告將服于晉楚人執(zhí)之諸侯之師觀兵于
鄭東門鄭人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
伯冬十月丁亥鄭子展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
蕭魚庚辰赦鄭囚皆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
使叔肸告于諸侯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wèi)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
衛(wèi)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己未衛(wèi)侯出奔齊冬晉士宋華閱魯
季孫宿衛(wèi)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伐晉戰(zhàn)于櫟晉師敗績十四年春吳告敗于晉會于
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
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
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
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wèi)北宮懿子曰與
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
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
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于棫林不
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并夷唯余馬首是
瞻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下
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
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
也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
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針曰此役也報櫟之?dāng)∫惨?br />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恥乎與士
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黡謂士曰余弟不欲往
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
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于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會
伐秦不書惰也衛(wèi)獻公戒孫文子惠子食皆服而
朝日旰不召而射鴻于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
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太
師歌巧言之卒章太師辭師曹請為之初公有嬖妾
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故師曹
欲歌之以怒孫子以報公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
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于戚而入見
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懼社稷之傾覆將
若之何對曰君制其國臣敢奸之雖奸之庸知愈乎
遂行從近關(guān)出公使子蟜子伯子皮與孫子盟于丘
宮孫子皆殺之四月己未子展奔齊公如鄄使子行
于孫子孫子又殺之公出奔齊孫氏追之?dāng)」接?br />阿澤鄄人執(zhí)之初尹公佗學(xué)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學(xué)
射于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子魚曰射為背
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
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子
鮮從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定姜曰無神
何告若有不可誣也有罪若何告無舍大臣而與小
臣謀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為師保而蔑之二罪也
余以巾櫛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無
告無罪公使厚成叔吊于衛(wèi)曰寡君使瘠聞君不撫
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
私于執(zhí)事曰有君不吊有臣不敢君不赦宥臣亦不
帥職增淫發(fā)泄其若之何衛(wèi)人使太叔儀對曰群臣
不佞得罪于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棄之以為君
憂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
之辱重拜大貺厚孫歸復(fù)命語臧武仲曰衛(wèi)君其必
歸乎有太叔儀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撫其內(nèi)或營
其外能無歸乎齊人以郲寄衛(wèi)侯及其復(fù)也以郲糧
歸右宰谷從而逃歸衛(wèi)人將殺之辭曰余不說初矣
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衛(wèi)人立公孫剽孫林父殖
相之以聽命于諸侯衛(wèi)侯在郲臧紇如齊唁衛(wèi)侯衛(wèi)
侯與之言虐退而告其人曰衛(wèi)侯其不得入矣其言
糞土也亡而不變何以復(fù)國子展子鮮聞之見臧紇
與之言道臧孫說謂其人曰衛(wèi)君必入夫二子者或
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師曠侍于晉侯曰衛(wèi)人出
其君不亦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
刑淫養(yǎng)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
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
出乎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
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
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
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cè)室
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
昵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
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
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guī)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于
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
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諫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諫失常也
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從其淫而
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晉侯問衛(wèi)故于中行獻子對
曰不如因而定之衛(wèi)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
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
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君其定衛(wèi)以待時
乎冬會于戚謀定衛(wèi)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獻公十三年公令師曹教宮妾
鼓琴妾不善曹笞之妾以幸惡曹于公公亦笞曹三
百十八年獻公戒孫文子惠子食皆往日旰不召
而去射鴻于囿二子從之公不釋射服與之言二子
怒如宿孫文子數(shù)侍公飲使師曹歌巧言之卒章師
曹又怒公之嘗笞三百乃歌之欲以怒孫文子報衛(wèi)
獻公文子語蘧伯玉伯玉曰臣不知也遂攻出獻公
獻公奔齊齊置衛(wèi)獻公于聚邑孫文子惠子共立
定公弟秋為衛(wèi)君是為殤公殤公秋立封孫文子林
父于宿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夏五月晉荀偃鄭伯魯叔老衛(wèi)殖宋人伐許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晉平公即
位羊舌肸為傅張君臣為中軍司馬祁奚韓襄欒盈
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乘馬御改服修官烝于
曲沃警守而下會于溴梁命歸侵田以我故執(zhí)邾宣
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齊楚之使晉侯與諸侯宴于溫
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
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于
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戍衛(wèi)殖鄭公孫蠆小邾之
大夫盟曰同討不庭許男請遷于晉諸侯遂遷許許
大夫不可晉人歸諸侯鄭子蟜聞將伐許遂相鄭伯
以從諸侯之師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伐許次于函
氏
靈王十六年夏衛(wèi)石買帥師伐曹
按春秋襄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衛(wèi)孫蒯田
于曹隧飲馬于重丘毀其瓶重丘人閉門而之曰
親逐而君爾父為厲是之不憂而何以田為夏衛(wèi)石
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訴于晉
呼豆反
罵也
靈王十七年夏晉人執(zhí)衛(wèi)行人石買冬十月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
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夏晉人執(zhí)衛(wèi)
行人石買于長子執(zhí)孫蒯于純留為曹故也冬十月
會于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諸侯
之士門焉齊人多死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畏其眾
也乃脫歸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
遂從齊師夙沙衛(wèi)連大車以塞隧而殿殖綽郭最曰
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衛(wèi)殺馬于
隘以塞道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曰止
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顧曰為私誓州綽曰有
如日乃弛弓自后縛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縛郭最
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晉人欲逐歸者魯衛(wèi)
請攻險己卯荀偃士以中軍克京茲乙酉魏絳欒
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
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
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
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
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
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shù)闔齊侯駕將走郵棠
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
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
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諸侯盟于祝柯夏衛(wèi)孫林父帥
師伐齊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晉欒魴帥師從衛(wèi)孫文子伐齊衛(wèi)石
共子卒悼子不哀孔成子曰是謂其本必不有其
宗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衛(wèi)惠子疾召悼子曰吾得罪于君悔而
無及也名藏在諸侯之策曰孫林父殖出其君君
入則掩之若能掩之則吾子也若不能猶有鬼神吾
有餒而已不來食矣悼子許諾惠子遂卒
靈王二十年冬十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冬會于
商任錮欒氏也齊侯衛(wèi)侯不敬叔向曰二君者必不
免會朝禮之經(jīng)也禮政之輿也政身之守也怠禮失
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秋春襄公二十二年 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fù)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二年秋齊侯伐衛(wèi)
按春秋襄公二十三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衛(wèi)先驅(qū)谷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申驅(qū)成秩御莒
恒申鮮虞之傅摯為右曹開御戎晏父戎為右貳廣
上之登御邢公盧蒲癸為右啟牢成御襄罷師狼蘧
疏為右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大殿商子游御
夏之御寇崔如為右燭庸之越駟乘自衛(wèi)遂伐晉
靈王二十三年夏齊烏余奔晉襲衛(wèi)羊角取之秋八
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
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齊烏余襲衛(wèi)羊角不書 按
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冬楚
子伐鄭以救齊門于東門次于棘澤諸侯還救鄭夏
齊烏余以廩丘奔晉襲衛(wèi)羊角取之
襲羊角見
二十六年傳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八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衛(wèi)侯入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齊人以
莊公說使隰鉏請成晉侯許之使叔向告于諸侯晉
侯使魏舒宛沒逆衛(wèi)侯將使衛(wèi)與之夷儀崔子止其
帑以求五鹿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八
月衛(wèi)獻公入于夷儀冬十二月衛(wèi)獻公自夷儀使與
喜言喜許之太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
躬不說皇恤我后者子可謂不恤其后矣將可乎
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fù)也書曰慎
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今
子視君不如奕棋其何以免乎奕者舉棋不定不勝
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
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靈王二十五年春二月辛卯衛(wèi)喜弒其君剽衛(wèi)孫
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衛(wèi)侯衎復(fù)歸于衛(wèi)秋晉人執(zhí)
衛(wèi)喜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春衛(wèi)獻
公使子鮮為復(fù)辭敬姒強命之對曰君無信臣懼不
免敬姒曰雖然以吾故也許諾初獻公使與喜言
喜曰必子鮮在不然必敗故公使子鮮子鮮不獲
命于敬姒以公命與喜言曰茍反政由氏祭則
寡人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
其入遂行從近關(guān)出告右宰谷右宰谷曰不可獲罪
于兩君天下誰畜之悼子曰吾受命于先人不可以
貳谷曰我請使焉而觀之遂見公于夷儀反曰君淹
恤在外十二年矣而無憂色亦無寬言猶夫人也若
不已死無日矣悼子曰子鮮在右宰谷曰子鮮在何
益多而能亡于我何為悼子曰雖然弗可以已孫文
子在戚孫嘉聘于齊孫襄居守二月庚寅喜右宰
谷伐孫氏不克伯國傷子出舍于郊伯國死孫氏
夜哭國人召子子復(fù)攻孫氏克之辛卯殺子叔
及太子角孫林父以戚如晉甲午衛(wèi)侯入大夫逆于
竟者執(zhí)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于門者
頷之而已公至使讓太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
三子皆使寡人朝夕聞衛(wèi)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
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對曰臣知罪矣
臣不佞不能負羈紲以從捍牧圉臣之罪一也有出
者有居者臣不能貳通外內(nèi)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
也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從近關(guān)出公使止之衛(wèi)人
侵戚東鄙孫氏訴于晉晉戍茅氏殖綽伐茅氏殺晉
戍三百人孫蒯追之弗敢擊文子曰厲之不如遂從
衛(wèi)師敗之圉雍鉏獲殖綽復(fù)訴于晉晉人為孫氏故
召諸侯將以討衛(wèi)也夏中行穆子來聘召公也六月
公會晉趙武宋向戍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wèi)疆
戚田取衛(wèi)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于是衛(wèi)侯會之
晉人執(zhí)喜北宮遺使女齊以先歸衛(wèi)侯如晉晉人
執(zhí)而囚之于士弱氏秋七月齊侯鄭伯為衛(wèi)侯故如
晉晉侯兼享之晉侯賦嘉樂國景子相齊侯賦蓼蕭
子展相鄭伯賦緇衣叔向命晉侯拜二君曰寡君敢
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鄭君之不貳也
國子使晏平仲私于叔向曰晉君宣其明德于諸侯
恤其患而補其闕正其違而治其煩所以為盟主也
今為臣執(zhí)君若之何叔向告趙文子文子以告晉侯
晉侯言衛(wèi)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國子賦轡之柔矣
子展賦將仲子兮晉侯乃許歸衛(wèi)侯叔向曰鄭七穆
罕氏其后亡者也子展儉而壹衛(wèi)人歸衛(wèi)姬于晉乃
釋衛(wèi)侯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殤公十二年喜與孫林父爭
寵相惡殤公使喜攻孫林父林父奔晉復(fù)求入故
衛(wèi)獻公獻公在齊齊景公聞之與衛(wèi)獻公如晉求入
晉為伐衛(wèi)誘與盟衛(wèi)殤公會晉平公平公執(zhí)殤公與
喜而復(fù)入衛(wèi)獻公獻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獻公
后元年誅喜
靈王二十六年夏晉趙武魯叔孫豹楚屈建蔡公孫
歸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會于宋衛(wèi)殺
其大夫喜衛(wèi)侯之弟鱄出奔晉秋七月諸侯之大
夫盟于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衛(wèi)喜專公患之
二十七年春公孫免余請殺之公曰微子不及此
吾與之言矣事未可知祗成惡名止也對曰臣殺之
君勿與知乃與公孫無地公孫臣謀使攻氏弗克
皆死公曰臣也無罪父子死余矣夏免余復(fù)攻氏
殺喜及右宰谷尸諸朝石惡將會宋之盟受命而
出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欲斂以亡懼不免且曰受
命矣乃行子鮮曰逐我者出納我者死賞罰無章何
以沮勸君失其信而國無刑不亦難乎且鱄實使之
遂出奔晉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
盟于河托于木門不鄉(xiāng)衛(wèi)國而坐木門大夫勸之仕
不可曰仕而廢其事罪也從之昭吾所以出也將誰
訴乎吾不可以立于人之朝矣終身不仕公喪之如
稅服終身公與免余邑六十辭曰唯卿備百邑臣六
十矣下有上祿亂也臣弗敢聞且子唯多邑故死
臣懼死之速及也公固與之受其半以為少師公使
為卿辭曰太叔儀不貳能贊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
子為卿宋向戍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
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許
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之
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丙
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wèi)石
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楚
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木
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從
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fù)于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匹
也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
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復(fù)言
于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見
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盟以齊
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渙蔡公孫歸生至曹許之
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乙酉宋公及諸
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按公羊傳夏衛(wèi)殺其大
夫喜衛(wèi)侯之弟鱄出奔晉衛(wèi)殺其大夫喜則衛(wèi)
侯之弟鱄曷為出奔晉為殺喜出奔也曷為為殺
喜出奔衛(wèi)殖與孫林父逐衛(wèi)侯而立公孫剽
殖病將死謂喜曰黜公者非吾意也孫氏為之我即
死女能固納公乎喜曰諾殖死喜立為大夫使人
謂獻公曰黜公者非氏也孫氏為之吾欲納公何
如獻公曰子茍納我吾請與子盟喜曰無所用盟請
使公子鱄約之獻公謂公子鱄曰氏將納我吾欲
與之盟其言曰無所用盟請使公子鱄約之子固為
我與之約矣公子鱄辭曰夫負羈縶執(zhí)鈇锧從君東
西南北則是臣仆庶孽之事也若夫約言為信則非
臣仆庶孽之所敢與也獻公怒曰黜我者非氏與
孫氏凡在爾公子鱄不得已而與之約已約歸至殺
喜公子鱄挈其妻子而去之將濟于河挈其妻子
而與之盟曰茍有履衛(wèi)地食衛(wèi)粟者昧雉彼視 按
谷梁傳夏衛(wèi)殺其大夫喜衛(wèi)侯之弟專出奔晉稱
國以殺罪累上也喜弒君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
也嘗為大夫與之涉公事矣喜由君弒君而不以
弒君之罪罪之者惡獻公也專喜之徒也專之為喜
之徒何也己雖急納其兄與人之臣謀弒其君是亦
弒君者也專其曰弟何也專有是信者君賂不入乎
喜而殺喜是君不直乎喜也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
身不言衛(wèi)專之去合乎春秋
靈王二十七年夏衛(wèi)石惡出奔晉
按春秋襄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夏衛(wèi)人
討氏之黨故石惡出奔晉衛(wèi)人立其從子圃以守
石氏之祀禮也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庚午衛(wèi)侯衎卒子惡立晉荀
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
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秋九月葬衛(wèi)獻公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吳公子札適衛(wèi)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fā)
公子朝曰衛(wèi)多君子未有患也自衛(wèi)如晉將宿于戚
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夫
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
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殯而可以樂乎遂去
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獻公三年吳延陵季子使過衛(wèi)
見蘧伯玉史曰衛(wèi)多君子其國無故過宿孫林父
為擊磬曰不樂音太悲使衛(wèi)亂乃此矣是年獻公卒
子襄公惡立
宗藩部匯考二十九
周十二
衛(wèi)三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
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及小
邾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三年衛(wèi)侯如楚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冬十二月北
宮文子相衛(wèi)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過鄭印段迋
勞于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
馮簡子與子太叔送客事畢而出言于衛(wèi)侯曰鄭有
禮其數(shù)世之福也其無大國之討乎詩云誰能執(zhí)熱
逝不以濯禮之于政如熱之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
之有衛(wèi)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言于衛(wèi)
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雖獲其志不能終也詩
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令尹其將不免公
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
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
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
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
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
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
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wèi)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言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nèi)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詩曰
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訓(xùn)以威儀
也周書數(shù)文王之德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
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
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于是乎懼而歸
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帥服可
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王
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有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
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
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
下謂之有威儀也
景王四年春正月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
魯叔孫豹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
人曹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正月乙未會于
虢尋宋之盟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
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圍設(shè)服離衛(wèi)叔孫穆
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鄭子皮曰二執(zhí)戈者前矣蔡
子家曰蒲宮有前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辭
而假之寡君鄭行人揮曰假不反矣伯州犁曰子姑
憂子之欲背誕也子羽曰當(dāng)璧猶在假而不反子
其無憂乎齊國子曰吾代二子愍矣陳公子招曰不
憂何成二子樂矣衛(wèi)齊子曰茍或知之雖憂何害宋
合左師曰大國令小國共吾知共而已晉樂王鮒曰
小旻之卒章善矣吾從之退會子羽謂子皮曰叔孫
絞而婉宋左師簡而禮樂王鮒字而敬子與子家持
之皆保世之主也齊衛(wèi)陳大夫其不免乎國子代人
憂子招樂憂齊子雖憂弗害夫弗及而憂與可憂而
樂與憂而弗害皆取憂之道也憂必及之太誓曰民
之所欲天必從之三大夫兆憂憂能無至乎言以知
物其是之謂矣
景王五年春晉侯使韓起聘于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二年春韓宣子聘于衛(wèi)
衛(wèi)侯享之北宮文子賦淇澳宣子賦木瓜
景王九年夏宋華合比奔衛(wèi)
按春秋昭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宋寺人柳有寵太
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之柳聞之乃坎用牲埋書
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
視之有焉遂逐華合比合比奔衛(wèi)
景王十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戊辰衛(wèi)
侯惡卒子元立冬十二月癸亥葬衛(wèi)襄公
按春秋昭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
有食之晉侯問于士文伯曰誰將當(dāng)日食對曰魯衛(wèi)
惡之衛(wèi)大魯小公曰何故對曰去衛(wèi)地如魯?shù)赜谑?br />有災(zāi)魯實受之其大咎其衛(wèi)君乎魯將上卿公曰詩
所謂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對曰不善政之謂
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于日月之災(zāi)故政不可
不慎也務(wù)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秋
八月衛(wèi)襄公卒晉大夫言于范獻子曰衛(wèi)事晉為睦
晉不禮焉庇其賊人而取其地故諸侯貳詩曰鸰
在原兄弟急難又曰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兄弟之不
睦于是乎不吊況遠人誰敢歸之今又不禮于衛(wèi)之
嗣衛(wèi)必叛我是絕諸侯也獻子以告韓宣子宣子說
使獻子如衛(wèi)吊且反戚田衛(wèi)齊惡告喪于周且請命
王使成簡公如衛(wèi)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
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亞圉衛(wèi)襄公
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孔成子夢康叔謂
己立元余使羈之孫圉與史茍相之史朝亦夢康叔
謂己余將命而子茍與孔烝鉏之曾孫圉相元史朝
見成子告之夢夢協(xié)晉韓宣子為政聘于諸侯之歲
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縶之足不良弱行孔成子以
周易筮之曰元尚享衛(wèi)國主其社稷遇屯又曰余尚
立尚克嘉之遇屯之比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
何疑焉成子曰非長之謂乎對曰康叔名之可謂長
矣孟非人也將不列于宗不可謂長且其繇曰利建
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二卦皆云子其建之康叔命
之二卦告之筮襲于夢武王所用也弗從何為弱足
者居侯主社稷臨祭祀奉人民事鬼神從會朝又焉
得居各以所利不亦可乎故孔成子立靈公十二月
癸亥葬衛(wèi)襄公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初襄公有賤妾幸之有身夢有
人謂曰我康叔也今若子必有衛(wèi)名而子曰元妾怪
之問孔成子成子曰康叔者衛(wèi)祖也及生子男也以
告襄公襄公曰天所置也名之曰元襄公夫人無子
于是乃立元為嗣是為靈公
景王十二年春衛(wèi)趙黡會楚子于陳
按春秋昭公九年趙黡不書 按左傳九年春叔弓
宋華亥鄭游吉衛(wèi)趙黡會楚子于陳
景王十四年秋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
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會于厥慭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二月楚子
在申召蔡靈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
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
疾帥師圍蔡夏楚師在蔡秋會于厥慭謀救蔡也
景王十五年夏衛(wèi)侯如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二年夏齊侯衛(wèi)侯曹
伯如晉朝嗣君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靈公五年朝晉昭公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按左傳晉成虒祁諸侯朝而
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
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征會告于吳秋晉侯會吳
子于良水道不可吳子辭乃還七月丙寅治兵于邾
南甲車四千乘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子
產(chǎn)子大叔相鄭伯以會子產(chǎn)以幄幕九張行子太叔
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損焉及會亦如之次于衛(wèi)地
叔鮒求貨于衛(wèi)淫芻蕘者衛(wèi)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
一篋錦曰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wèi)在君之宇下而
敢有異志芻蕘者異于他日敢請之叔向受羹反錦
曰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為此役也子
若以君命賜之其已客從之未退而禁之晉人將尋
盟齊人不可晉侯使叔向告劉獻公曰抑齊人不盟
若之何對曰盟以底信君茍有信諸侯不貳何患焉
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雖齊不許君庸多矣天子
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乘以先啟行遲速唯君叔向
告于齊曰諸侯求盟已在此矣今君弗利寡君以為
請對曰諸侯討貳則有尋盟若皆用命何盟之尋叔
向曰國家之?dāng)∮惺露鵁o業(yè)事則不經(jīng)有業(yè)而無禮
經(jīng)則不序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則
不明不明棄共百事不終所由傾覆也是故明王之
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yè)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
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志業(yè)于好講禮于等示威于
眾昭明于神自古以來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
是興晉禮主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而布諸君求終
事也君曰余必廢之何齊之有唯君圖之寡君聞命
矣齊人懼對曰小國言之大國制之敢不聽從既聞
命矣敬共以往遲速唯君叔向曰諸侯有間矣不可
以不示眾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壬申復(fù)之諸
侯畏之甲戌同盟于平丘令諸侯日中造于除癸酉
退朝
景王二十一年夏五月壬午宋衛(wèi)陳鄭災(zāi)
按春秋昭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夏五月火始
昏見丙子風(fēng)梓慎曰是謂融風(fēng)火之始也七日其火
作乎戊寅風(fēng)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梓慎登大
廷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wèi)陳鄭也數(shù)日皆來告火
景王二十三年秋盜殺衛(wèi)侯之兄縶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 按左傳衛(wèi)公孟縶狎齊豹奪
之司寇與鄄有役則反之無則取之公孟惡北宮喜
褚?guī)熎杂ブ映ㄓ谙宸蛉诵獞侄?br />作亂故齊豹北宮喜褚?guī)熎怨映鱽y初齊豹見
宗魯于公孟為驂乘焉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
善子所知也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
子假吾名焉故不吾遠也雖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
利故不能去是吾過也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
事乎吾將死之以周事子而歸死于公孟其可也丙
辰衛(wèi)侯在平壽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齊子氏帷
于門外而伏甲焉使祝置戈于車薪以當(dāng)門使一
乘從公孟以出使華齊御公孟宗魯驂乘及閎中齊
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dāng)嚯乓灾泄现?br />皆殺之公聞亂乘驅(qū)自閱門入慶比御公公南楚驂
乘使華寅乘貳車及公宮鴻魋駟乘于公公載寶
以出褚?guī)熥由暧龉隈R路之衢遂從過齊氏使華
寅肉袒執(zhí)蓋以當(dāng)其闕齊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
出寅閉郭門逾而從公公如死鳥析朱鉏宵從竇出
徒行從公齊侯使公孫青聘于衛(wèi)既出聞衛(wèi)亂使請
所聘公曰猶在竟內(nèi)則衛(wèi)君也乃將事焉遂從諸死
鳥請將事辭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
無所辱君命賓曰寡君命下臣于朝曰阿下執(zhí)事臣
不敢貳主人曰君若惠顧先君之好昭臨敝邑鎮(zhèn)撫
其社稷則有宗祧在乃止衛(wèi)侯固請見之不獲命以
其良馬見為未致使故也衛(wèi)侯以為乘馬賓將掫主
人辭曰亡人之憂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
辱從者敢辭賓曰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獲
捍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懼不免于戾請以除死親
執(zhí)鐸終夕與于燎齊氏之宰渠子召北宮子北宮氏
之宰不與聞謀殺渠子遂伐齊氏滅之丁巳晦公入
與北宮喜盟于彭水之上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國人
八月辛亥公子朝褚?guī)熎宰佑裣鲎痈唪櫝霰紩x閏
月戊辰殺宣姜衛(wèi)侯賜北宮喜謚曰貞子賜析朱鉏
謚曰成子而以齊氏之墓予之衛(wèi)侯告寧于齊且言
子石齊侯將飲酒遍賜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
忌辭曰與于青之賞必及于其罰在康誥曰父子兄
弟罪不相及況在群臣臣敢貪君賜以干先王琴張
聞宗魯死將往吊之仲尼曰齊豹之盜而孟縶之賊
女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亂不為利疚于回不以
回待人不蓋不義不犯非禮 按谷梁傳秋盜殺衛(wèi)
侯之兄輒盜賤也其曰兄母兄也目衛(wèi)侯衛(wèi)侯累也
然則何為不為君也曰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廟輒
者何也曰兩足不能相過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衛(wèi)謂
之輒
踂女
輒反
景王二十四年夏宋華亥向?qū)幦A定自陳入于宋南
里以叛衛(wèi)公子朝救宋
按春秋昭公二十一年救宋不書 按左傳二十一
年夏五月華氏以南里叛冬十一月癸未公子城以
晉師至曹翰胡會晉荀吳齊苑何忌衛(wèi)公子朝救宋
丙戌與華氏戰(zhàn)于赭丘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王子朝之亂二十
四年夏六月晉范獻子與韓宣子圖之征會于諸侯
期以明年二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
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wèi)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宋衛(wèi)皆利納公固請之范獻
子取貨于季孫謂司城子梁與北宮貞子曰季孫未
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于是乎不獲君又弗克
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復(fù)天救之
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
說甲執(zhí)冰以游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于季氏天
之道也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
與之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有天之贊有民之助
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quán)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國
故鞅以為難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愿
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二子懼皆辭乃辭小
國而以難復(fù)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wèi)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 按左傳三十二年冬十一
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尋
盟且令城成周魏子南面魏彪傒曰魏子必有大咎
干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詩曰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敬天之渝不敢馳驅(qū)況敢干位以作大事乎己丑士
彌牟營成周計丈數(shù)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
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財用書糇糧以令役于諸
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
為成命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
鼬秋晉士鞅衛(wèi)孔圉帥師伐鮮虞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晉荀寅求貨于蔡侯弗得言
于范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
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于
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
得志祇取勤焉乃辭蔡侯晉人假羽旄于鄭鄭人與
之明日或以會晉于是乎失諸侯將會衛(wèi)子行敬
子言于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
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
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僥大罪也且夫祝
社稷之常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
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
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鼬將
長蔡于衛(wèi)衛(wèi)侯使祝佗私于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
信否若聞蔡將先衛(wèi)信乎萇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
也先衛(wèi)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昔
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
王室以尹天下于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旗夏后
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
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丑類以
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
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
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之虛分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
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
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于相土之
東都以會王之東搜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
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
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
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
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
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啟商惎閑王室王于是
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
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
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
其使蔡先衛(wèi)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
為司寇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
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今將尚之是反
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wèi)成公不在夷叔其母
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wèi)武蔡甲
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
欲復(fù)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萇弘說告劉
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wèi)侯于盟反自召陵鄭子太
叔未至而卒晉趙簡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
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
禮無驕能無復(fù)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敬王十六年春二月魯侵鄭不假道于衛(wèi)
按春秋定公六年不假道不書 按左傳六年春二
月公侵鄭取匡為晉討鄭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
衛(wèi)及還陽虎使季孟自南門入出自東門舍于豚澤
衛(wèi)侯怒使彌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曰
尤人而效之非禮也昭公之難君將以文之舒鼎成
之昭兆定之鞶鑒茍可以納之擇用一焉公子與二
三臣之子諸侯茍憂之將以為之質(zhì)此群臣之所聞
也今將以小忿蒙舊德無乃不可乎太姒之子唯周
公康叔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棄之不亦誣乎天將
多陽虎之罪以斃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敬王十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咸齊人執(zhí)衛(wèi)行人北
宮結(jié)以侵衛(wèi)齊侯衛(wèi)侯盟于沙
按春秋定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
咸征會于衛(wèi)衛(wèi)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宮結(jié)如
齊而私于齊侯曰執(zhí)結(jié)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于瑣
敬王十八年秋七月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wèi)九月
魯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wèi)冬衛(wèi)侯鄭伯盟于曲
濮
按春秋定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晉師將盟衛(wèi)侯
于剸澤趙簡子曰群臣誰敢盟衛(wèi)君者涉佗成何曰
我能盟之衛(wèi)人請執(zhí)牛耳成何曰衛(wèi)吾溫原也焉得
視諸侯將歃涉佗捘衛(wèi)侯之手及捥衛(wèi)侯怒王孫賈
趨進曰盟以信禮也有如衛(wèi)君其敢不唯禮是事而
受此盟也衛(wèi)侯欲叛晉而患諸大夫王孫賈使次于
郊大夫問故公以晉詬語之且曰寡人辱社稷其改
卜嗣寡人從焉大夫曰是衛(wèi)之禍豈君之過也公曰
又有患焉謂寡人必以而子與大夫之子為質(zhì)大夫
曰茍有益也公子則往群臣之子敢不皆負羈紲以
從將行王孫賈曰茍衛(wèi)國有難工商未嘗不為患使
皆行而后可公以告大夫乃皆將行之行有日公朝
國人使賈問焉曰若衛(wèi)叛晉晉五伐我病何如矣皆
曰五伐我猶可以能戰(zhàn)賈曰然則如叛之病而后質(zhì)
焉何遲之有乃叛晉晉人請改盟弗許秋晉士鞅會
成桓公侵鄭圍蟲牢報伊闕也遂侵衛(wèi)九月師侵衛(wèi)
晉故也
敬王十九年秋齊侯衛(wèi)侯次于五氏
按春秋定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齊侯伐晉夷儀
敝無存之父將室之辭以與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
必娶于高國先登求自門出死于溜下東郭書讓登
犁彌從之曰子讓而左我讓而右使登者絕而后下
書左彌先下書與王猛息猛曰我先登書斂甲曰曩
者之難今又難焉猛笑曰吾從子如驂之靳晉車千
乘在中牟衛(wèi)侯將如五氏卜過之龜焦衛(wèi)侯曰可也
衛(wèi)車當(dāng)其半寡人當(dāng)其半敵矣乃過中牟中牟人欲
伐之衛(wèi)褚?guī)熎酝鲈谥心苍恍l(wèi)雖小其君在焉未可
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遇必敗之不如從齊
乃伐齊師敗之齊侯致禚媚杏于衛(wèi)齊侯賞犁彌犁
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從之幘而衣貍制公使視東
郭書曰乃夫子也吾貺子公賞東郭書辭曰彼賓旅
也乃賞犁彌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
敝無存者以五家免乃得其尸公三襚之與之犀軒
與直蓋而先歸之坐引者以師哭之親推之三
敬王二十年夏晉趙鞅帥師圍衛(wèi)冬齊侯衛(wèi)侯鄭游
速會于安甫
按春秋定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夏晉趙鞅圍衛(wèi)報
夷儀也初衛(wèi)侯伐邯鄲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
宵熸及晉圍衛(wèi)午以徒七十人門于衛(wèi)西門殺人于
門中曰請報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則勇矣然我往
必不敢啟門亦以徒七十人旦門焉步左右皆至而
立如植日中不啟門乃退反役晉人討衛(wèi)之叛故曰
由涉佗成何于是執(zhí)涉佗以求成于衛(wèi)衛(wèi)人不許晉
人遂殺涉佗成何奔燕十三年春晉趙鞅謂邯鄲午
曰歸我衛(wèi)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午許諾歸告其父
兄父兄皆曰不可衛(wèi)是以為邯鄲而置諸晉陽絕衛(wèi)
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趙
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
敬王二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帥師伐曹
按春秋定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
伐曹克郊還滑羅殿未出不退于列其御曰殿而在
列其為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寧為無勇
敬王二十三年春齊侯衛(wèi)侯次于垂葭夏衛(wèi)公孟彄
帥師伐曹孔子至衛(wèi)
按春秋定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齊侯衛(wèi)侯
次于垂葭實郥氏使師伐晉將濟河諸大夫皆曰不
可邴意茲曰可銳師伐河內(nèi)傳必數(shù)日而后及絳絳
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乃伐河內(nèi)齊侯皆
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乘軒齊侯欲與衛(wèi)侯乘與
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使告曰晉師至矣齊侯曰比
君之駕也寡人請攝乃介而與之乘驅(qū)之或告曰無
晉師乃止初衛(wèi)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
而告之史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罪其及子乎
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
之何史曰無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難
上下同之戍也驕其亡乎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
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及文子卒衛(wèi)侯
始惡于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將去夫人之黨
夫人訴之曰戍將為亂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靈公三十八年孔子來祿之如
魯后有隙孔子去后復(fù)來
敬王二十四年春衛(wèi)公叔戍奔魯衛(wèi)趙陽奔宋夏衛(wèi)
北宮結(jié)奔魯齊侯魯侯衛(wèi)侯會于牽秋衛(wèi)世子蒯聵
奔宋衛(wèi)公孟彄奔鄭
按春秋定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衛(wèi)侯逐公
孫戍與其黨故趙陽奔宋戍來奔夏衛(wèi)北宮結(jié)來奔
公孫戍之故也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wèi)侯于脾上
梁之間謀殺范中行氏析成鮒小王桃甲率狄?guī)熞?br />襲晉戰(zhàn)于絳中不克而還士鮒奔周小王桃甲入于
朝歌秋齊侯宋公會于洮范氏故也衛(wèi)侯為夫人南
子召宋朝會于洮太子蒯聵獻盂于齊過宋野野人
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太子羞之謂戲陽
速曰從我而朝少君少君見我我顧乃殺之速曰諾
乃朝夫人夫人見太子太子三顧速不進夫人見其
色啼而走曰蒯聵將殺余公執(zhí)其手以登臺太子奔
宋盡逐其黨故公孟彄出奔鄭自鄭奔齊太子告人
曰戲陽速禍余戲陽速告人曰太子則禍余太子無
道使余殺其母余不許將戕于余若殺夫人將以余
說余是故許而弗為以紓余死諺曰民保于信吾以
信義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靈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聵與靈
公夫人南子有惡欲殺南子蒯聵與其徒戲陽遫謀
朝使殺夫人戲陽后悔不果蒯聵數(shù)目之夫人覺之
懼呼曰太子欲殺我靈公怒太子蒯聵奔宋已而之
晉趙氏
敬王二十五年夏鄭罕達帥師伐宋齊侯衛(wèi)侯次于
渠蒢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鄭罕達敗
宋師于老丘齊侯衛(wèi)侯次于蘧拿謀救宋也
敬王二十六年秋齊侯衛(wèi)侯伐晉淇絕于舊衛(wèi)
按春秋哀公元年淇絕不書 按左傳元年夏四月
齊侯衛(wèi)侯救邯鄲圍五鹿秋齊侯衛(wèi)侯會于干侯救
范氏也師及齊師衛(wèi)孔圉鮮虞人伐晉取棘蒲
按竹書紀年敬王二十六年淇絕于舊衛(wèi)
敬王二十七年夏四月丙子衛(wèi)侯元卒孫輒立晉趙
鞅帥師納衛(wèi)世子蒯聵于戚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
師及鄭罕達戰(zhàn)于鐵鄭師敗績冬十月葬衛(wèi)靈公
按春秋哀公二年 按左傳初衛(wèi)侯游于郊子南仆
公曰余無子將立女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
以辱社稷君其改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祗
辱二年夏衛(wèi)靈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為太子君命
也對曰郢異于他子且君沒于吾手若有之郢必聞
之且亡人之子輒在乃立輒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衛(wèi)
太子于戚宵迷陽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使太子絻
八人衰绖偽自衛(wèi)逆者告于門哭而入遂居之秋八
月齊人輸范氏粟鄭子姚子般送之士吉射逆之趙
鞅御之遇于戚陽虎曰吾車少以兵車之與罕駟
兵車先陳罕駟自后隨而從之彼見吾貌必有懼心
于是乎會之必大敗之從之卜戰(zhàn)龜焦樂丁曰詩曰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謀協(xié)以故兆詢可也簡子誓曰
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
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
順天明從君命經(jīng)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克敵者上
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
隸圉免志父無罪君實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
棺三寸不設(shè)屬辟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
甲戌將戰(zhàn)郵無恤御簡子衛(wèi)太子為右登鐵上望見
鄭師眾太子懼自投于車下子良授太子綏而乘之
曰婦人也簡子巡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zhàn)皆獲有馬
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繁羽御趙羅宋
勇為右羅無勇麇之吏詰之御對曰痁作而伏衛(wèi)太
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
襄公鄭勝亂從晉午在難不能治亂使鞅討之蒯聵
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zhèn)?br />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鄭人
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獲其旗太子救之以戈鄭
師北獲溫大夫趙羅太子復(fù)伐之鄭師大敗獲齊粟
千車趙孟喜曰可矣傅曰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
艾也初周人與范氏田公孫尨稅焉趙氏得而獻之
吏請殺之趙孟曰為其主也何罪止而與之田及鐵
之戰(zhàn)以徒五百人宵攻鄭師取旗于子姚之幕下
獻曰請報主德追鄭師姚般公孫林殿而射前列多
死趙孟曰國無小既戰(zhàn)簡子曰吾伏弢嘔血鼓音不
衰今日我上也太子曰吾救主于車退敵于下我右
之上也郵良曰我兩靷將絕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
駕而乘材兩靷皆絕
敬王二十八年春齊國夏衛(wèi)石曼姑帥師圍戚
按春秋哀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齊衛(wèi)圍戚求援
于中山
敬王二十九年秋七月齊陳乞弦施衛(wèi)跪救范氏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哀公三年冬十月晉趙鞅圍
朝歌荀寅奔邯鄲四年秋七月齊陳乞弦施衛(wèi)跪
救范氏庚午圍五鹿九月趙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
鄲降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十二月弦施逆之遂墮
臨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陰人盂壺口會鮮虞
納荀寅于柏人
敬王三十年夏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
按春秋哀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趙鞅伐衛(wèi)范氏
之故也遂圍中牟
敬王三十二年春晉魏曼多帥師侵衛(wèi)
按春秋哀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晉師侵衛(wèi)衛(wèi)不
服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出公八年孔子自陳入衛(wèi)
敬王三十六年冬衛(wèi)世叔齊出奔宋
按春秋哀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衛(wèi)太叔疾
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
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誘其初妻之娣置于犁
而為之一宮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奪
其妻或淫于外州外州人奪之軒以獻恥是二者故
出衛(wèi)人立遺使室孔姞疾臣向魋納美珠焉與之城
鉏宋公求珠魋不與由是得罪及桓氏出城鉏人攻
太叔疾衛(wèi)莊公復(fù)之使處巢死焉殯于鄖葬于少禘
初晉悼公子慭亡在衛(wèi)使其女仆而田太叔懿子止
而飲之酒遂聘之生悼子悼子即位故夏戊為大夫
悼子亡衛(wèi)人剪夏戊孔文子之將攻太叔也訪于仲
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聞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
也退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
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wèi)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
召之乃歸
敬王三十七年秋魯侯衛(wèi)侯宋皇瑗會于鄖
按春秋哀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吳征會于
衛(wèi)初衛(wèi)人殺吳行人且姚而懼謀于行人子羽子羽
曰吳方無道無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吳方無
道國無道必棄疾于人吳雖無道猶足以患衛(wèi)往也
長木之?dāng)罒o不摽也國狗之瘈無不噬也而況大國
乎秋衛(wèi)侯會吳于鄖公及衛(wèi)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
盟吳人藩衛(wèi)侯之舍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
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今吳不
行禮于衛(wèi)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子盍見太宰乃請束
錦以行語及衛(wèi)故太宰嚭曰寡君愿事衛(wèi)君衛(wèi)君之
來也緩寡君懼故將止之子貢曰衛(wèi)君之來必謀于
其眾其眾或欲或否是以緩來其欲來者子之黨也
其不欲來者子之讎也若執(zhí)衛(wèi)君是墮黨而崇讎也
夫墮子者得其志矣且合諸侯而執(zhí)衛(wèi)君誰敢不懼
墮黨崇讎而懼諸侯或者難以霸乎太宰嚭說乃舍
衛(wèi)侯衛(wèi)侯歸效夷言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于
夷乎執(zhí)焉而又說其言從之固矣
敬王三十八年秋晉魏曼多帥師侵衛(wèi)
按春秋哀公十三年
敬王三十九年秋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
按魯史哀公十四年
敬王四十年秋八月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衛(wèi)公孟彄出
奔齊
按魯史哀公十五年 按左傳衛(wèi)孔圉取太子蒯聵
之姊生悝孔氏之豎渾良夫長而美孔文子卒通于
內(nèi)太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太子與之言曰茍使我入
獲國服冕乘軒三死無與與之盟為請于伯姬閏月
良夫與太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
寺人羅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欒寧問之稱姻妾以告
遂入適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
介輿豭從之迫孔悝于廁強盟之遂劫以登臺欒寧
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季子召獲駕乘車行爵食
炙奉衛(wèi)侯輒來奔季子將入遇子羔將出曰門已閉
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踐其難季子曰
食焉不辟其難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門焉
曰無入為也季子曰是公孫也求利焉而逃其難由
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太子焉用
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且曰太子無勇若燔臺半必
舍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黡敵子路以戈擊之
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jié)纓而死孔子聞衛(wèi)亂
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孔悝立莊公莊公害故政欲
盡去之先謂司徒瞞成曰寡人離病于外久矣子請
亦嘗之歸告褚?guī)煴扔c之伐公不果
敬王四十一年春正月己卯衛(wèi)世子蒯聵自戚入于
衛(wèi)衛(wèi)侯輒奔魯二月衛(wèi)子還成出奔宋
即
瞞成
按魯史哀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瞞成褚?guī)?br />比出奔宋衛(wèi)侯使鄢武子告于周曰蒯聵得罪于君
父君母逋竄于晉晉以王室之故不棄兄弟置諸河
上天誘其衷獲嗣守封焉使下臣肸敢告執(zhí)事王使
單平公對曰肸以嘉命來告余一人往謂叔父余嘉
乃成世復(fù)爾祿次敬之哉方天之休弗敬弗休悔其
可追夏六月衛(wèi)侯飲孔悝酒于平陽重酬之大夫皆
有納焉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載伯姬于平陽而行
及西門使貳車反祏于西圃子伯季子初為孔氏臣
新登于公請追之遇載祏者殺而乘其車許公為反
祏遇之曰與不仁人爭明無不勝必使先射射三發(fā)
皆遠許為許為射之殪或以其車從得祏于橐中孔
悝出奔宋衛(wèi)侯占夢嬖人求酒于太叔僖子不得與
卜人比而告公曰君有大臣在西南隅弗去懼害乃
逐太叔遺遺奔晉衛(wèi)侯謂渾良夫曰吾繼先君而不
得其器若之何良夫代執(zhí)火者而言曰疾與亡君皆
君之子也召之而擇材焉可也若不材器可得也豎
告太子太子使五人輿豭從己劫公而強盟之且請
殺良夫公曰其盟免三死曰請三之后有罪殺之公
曰諾哉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出公十二年欒奉出公輒奔
魯孔悝立太子蒯聵是為莊公莊公蒯聵者出公父
也居外怨大夫莫迎立元年即位欲盡誅大臣曰寡
人居外久矣子亦嘗聞之乎群臣欲作亂乃止
敬王四十二年春衛(wèi)侯殺其嬖人渾良夫夏六月晉
趙鞅圍衛(wèi)齊國觀陳瓘救衛(wèi)晉師還冬十月晉復(fù)伐
衛(wèi)衛(wèi)人出莊公與晉平晉立襄公孫般師而還十二
月齊人伐衛(wèi)立公子起執(zhí)般師而歸
按左傳哀公十七年春衛(wèi)侯為虎幄于藉圃成求令
名者而與之始食焉太子請使良夫良夫乘衷甸兩
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太子使?fàn)恳酝藬?shù)
之以三罪而殺之晉趙鞅使告于衛(wèi)曰君之在晉也
志父為主請君若太子來以免志父不然寡君其曰
志父之為也衛(wèi)侯辭以難太子又使椓之夏六月趙
鞅圍衛(wèi)齊國觀陳瓘救衛(wèi)得晉人之致師者子玉使
服而見之曰國子實執(zhí)齊柄而命瓘曰無辟晉師豈
敢廢命子又何辱簡子曰我卜伐衛(wèi)未卜與齊戰(zhàn)乃
還衛(wèi)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發(fā)北面而噪
曰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余為渾良夫叫天無
辜公親筮之胥彌赦占之曰不害與之邑置之而逃
奔宋衛(wèi)侯貞卜其繇曰如魚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
大國滅之將亡闔門塞竇乃自后逾冬十月晉復(fù)伐
衛(wèi)入其郛將入城簡子曰止叔向有言曰怙亂滅國
者無后衛(wèi)人出莊公而與晉平晉立襄公之孫般師
而還十一月衛(wèi)侯自鄄入般師出初公登城以望見
戎州問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剪之公
使匠久公欲逐石圃未及而難作辛巳石圃因匠氏
攻公公闔門而請弗許逾于北方而隊折股戎州人
攻之太子疾公子青逾從公戎州人殺之公入于戎
州己氏初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fā)美使髡之以為
呂姜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與女璧己氏曰
殺女璧其焉住遂殺之而取其璧衛(wèi)人復(fù)公孫般師
而立之十二月齊人伐衛(wèi)衛(wèi)人請平立公子起執(zhí)般
師以歸舍諸潞
敬王四十三年夏衛(wèi)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
按左傳哀公十八年夏衛(wèi)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衛(wèi)
侯輒自齊復(fù)歸逐石圃而復(fù)石魋與太叔遺
元王六年夏五月衛(wèi)侯輒出奔宋
按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衛(wèi)侯出奔宋衛(wèi)
侯為靈臺于藉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guī)熉曌?#而
登席公怒辭曰臣有疾異于人若見之君將之是
以不敢公愈怒大夫辭之不可褚?guī)煶龉涫衷?br />必斷而足聞之褚?guī)熍c司寇亥乘曰今日幸而后亡
公之入也奪南氏邑而奪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納公
文懿子之車于池初衛(wèi)人剪夏丁氏以其帑賜彭封
彌子彌子飲公酒納夏戊之女嬖以為夫人其弟期
太叔疾之從孫甥也少畜于公以為司徒夫人寵衰
期得罪公使三匠久公使優(yōu)狡盟拳彌而甚近信之
故褚?guī)煴裙珜O彌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因三匠
與拳彌以作亂皆執(zhí)利兵無者執(zhí)斤使拳彌入于公
宮而自太子疾之宮噪以攻公鄄子士請御之彌援
其手曰子則勇矣將若君何不見先君乎君何所不
逞欲且君嘗在外矣豈必不反當(dāng)今不可眾怒難犯
休而易間也乃出將適蒲彌曰晉無信不可將適鄄
彌曰齊晉爭我不可將適泠彌曰魯不足與請適城
鉏以鉤越越有君乃適城鉏彌曰衛(wèi)盜不可知也請
速自我始乃載寶以歸公為支離之卒因祝史揮以
侵衛(wèi)衛(wèi)人病之懿子知之見子之請逐揮文子曰無
罪懿子曰彼好專利而妄夫見君之入也將先道焉
若逐之必出于南門而適君所夫越新得諸侯將必
請師焉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揮出信弗內(nèi)五日乃
館諸外里遂有寵使如越請師
許
角反
元王七年夏五月魯叔孫舒帥師合越人宋人伐衛(wèi)
納衛(wèi)侯輒不克納衛(wèi)人立公子黔衛(wèi)人使司徒期聘
于越是年齊人鄭人伐衛(wèi)
按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會越
如后庸宋樂茷納衛(wèi)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
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衛(wèi)師侵外州大獲
出御之大敗掘褚?guī)煻ㄗ又狗僦谄角f之上文
子使王孫齊私于如曰子將大滅衛(wèi)乎抑納君而
已乎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wèi)君而已文子致眾
而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眾曰勿
納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眾曰勿出重賂越
人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師還立悼公南氏相
之以城鉏與越人公曰期則為此令茍有怨于夫人
者報之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王命
取之期以眾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太子者遂卒
于越衛(wèi)出公自城鉏使以弓問子贛且曰吾其入乎
贛稽首受弓對曰臣不識也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孫
于陳武子孫莊子為宛濮之盟而君入獻公孫于
衛(wèi)齊子鮮子展為夷儀之盟而君入今君再在孫矣
內(nèi)不聞獻之親外不聞成之卿則賜不識所由入也
詩曰無兢惟人四方其訓(xùn)之若得其人四方以為主
而國于何有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初出公立十二年亡亡在外四
年復(fù)入立二十二年卒出公季父黔攻出公子而自
立是為悼公
注
索隱曰按出公初立十二年亡在外四年復(fù)入
九年卒是立二十一年自即位至卒凡經(jīng)二十五
年而卒于越
按竹書紀年元王七年齊人鄭人伐衛(wèi)
貞定王 年楚犀首伐黃過衛(wèi)
按戰(zhàn)國策犀首伐黃過衛(wèi)使人謂悼公曰敝邑之師
過大國之郊曾無一介之使以存之乎敢請其罪今
黃城將下矣已將移兵造大國之城下衛(wèi)君懼束組
三百緄黃金三百鎰以隨使者南文子止之曰是勝
黃城必不敢來不勝亦不敢來是勝黃城則功大名
美內(nèi)臨其倫夫在中者惡臨議其事蒙大名挾成功
坐御以待中之議犀首雖愚必不為也是不勝黃城
破心而走歸恐不免于罪矣彼安敢攻衛(wèi)以重其不
勝之罪哉果勝黃城帥師而歸遂不敢過衛(wèi)
貞定王十二年晉荀瑤襲衛(wèi)
按戰(zhàn)國策智伯欲伐衛(wèi)遺衛(wèi)君野馬四百璧一衛(wèi)君
大說群臣皆賀南文子有憂色衛(wèi)君曰一國大歡而
子有憂色何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
也野馬四百璧一此小國之禮而大國致之君其圖
之衛(wèi)君以其言告邊境智伯果起兵而襲衛(wèi)至境而
反曰衛(wèi)有賢人先知吾謀也 智伯欲襲衛(wèi)乃佯亡
其太子使奔衛(wèi)南文子曰太子顏為君子也甚愛而
有寵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使迎之于境曰車過五
乘慎勿納也智伯聞之乃止
按通鑒前編貞定王十有二年晉荀瑤襲衛(wèi)還三卿
宴于籃臺
貞定王年十八衛(wèi)侯黔卒子弗立(
按世家悼公止五年注云紀年作四
年今依通鑒紀于是年是在位十九年俱疑有誤)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悼公五年卒子敬公弗立
注
索隱曰紀年云四年卒于越系本名虔世本云
敬公費也
按通鑒前編貞定王十有八年衛(wèi)悼公卒子弗嗣是
為敬公
考王九年衛(wèi)侯弗卒子糾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敬公十九年卒子昭公糾立是
時三晉強衛(wèi)如小侯屬之
注
正義曰屬趙也
按通鑒前編考王九年衛(wèi)敬公卒子糾嗣是為昭公
考王十五年衛(wèi)公子亹弒其君糾而自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昭公六年公子亹弒之代立是
為懷公
按通鑒前編考王十有五年衛(wèi)公子亹弒其君昭公
而自立是為懷公昭公在位六年遇弒
威烈王十一年衛(wèi)公子頹弒其君亹而自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懷公十一年公子頹弒懷公而
代立是為慎公慎公父公子適適父敬公也
按通鑒前編威烈王十有一年衛(wèi)公孫頹弒其君懷
公而自立是為慎公頹敬公之孫也
安王十三年齊田和會魏侯楚人衛(wèi)人于濁澤求為
諸侯
按通鑒綱目云云
安王二十三年趙襲衛(wèi)不克
按通鑒綱目云云
烈王三年衛(wèi)侯頹卒子訓(xùn)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慎公四十二年卒子聲公訓(xùn)立
烈王四年趙伐衛(wèi)取都鄙七十三
按通鑒綱目云云
顯王七年衛(wèi)侯訓(xùn)卒子不逝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聲公十一年卒子成侯立
注
索隱曰系本作不逝按上穆公已名不可成
侯更名則系本是也
顯王八年衛(wèi)公孫鞅自魏亡入秦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侯十一年公孫鞅入秦
注
索隱曰秦本紀云孝公元年鞅入秦又按年表
成侯與秦孝公同年然則十一年當(dāng)為元年字誤
爾
按戰(zhàn)國策衛(wèi)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
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
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
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
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
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
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
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
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讎也愿大王
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按通鑒綱目顯王八年衛(wèi)公孫鞅入秦
目
秦孝公令國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
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
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yè)甚光美會往者厲
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nèi)憂未遑外事三晉攻
奪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zhèn)撫邊境
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fù)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
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群臣有能
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于是衛(wèi)公孫
鞅聞之乃西入秦鞅衛(wèi)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xué)事
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病魏惠王往問
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
之中庶子衛(wèi)鞅年雖少有奇才愿君舉國而聽之
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王許諾而去公叔召鞅謝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
為君謀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
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卒不去王出
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wèi)鞅
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鞅既至秦因嬖臣
景監(jiān)以求見說以富國強兵之術(shù)孝公大悅與議
國事
顯王十二年魯宋衛(wèi)鄭朝魏
按竹書紀年顯王十二年魯恭侯宋桓侯衛(wèi)成侯鄭
厘侯來朝
按是書前后所紀凡稱我某處者
皆屬魏地故是年四國來朝為朝魏
顯王十四年邯鄲伐衛(wèi)取漆富兵城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顯王十五年宋衛(wèi)圍魏襄陵
按竹書紀年顯王十五年宋景鼓衛(wèi)公孫倉會師圍
我襄陵
按通鑒綱目十七年諸侯圍魏襄陵
竹書紀于十五年其稱我蓋謂魏也
顯王十九年王如衛(wèi)命公子南為侯
按竹書紀年云云
顯王二十三年衛(wèi)貶號曰侯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侯十六年衛(wèi)更貶號曰侯
按通鑒綱目顯王二十三年衛(wèi)貶號曰侯服屬三晉
目
初子思言茍變于衛(wèi)侯曰其材可將五百乘公
曰吾知其可將然變嘗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
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
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shù)尺之
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
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衛(wèi)侯言
計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觀衛(wèi)
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
子思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卻
眾謀況和非以長惡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cè)?br /> 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
甚焉君暗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不與也若此不
已國無類矣子思言于衛(wèi)侯曰君之國事將日非
矣公曰何故子思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為是
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為是
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
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如此
則善安從生詩曰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抑亦
似君之君臣乎
顯王三十六年衛(wèi)侯不逝卒子平侯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侯二十九年卒子平侯立
顯王四十四年衛(wèi)平侯卒子嗣君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
注
索隱曰樂資據(jù)紀年以嗣君即孝襄侯
慎靚王元年衛(wèi)更貶號曰君獨有濮陽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嗣君五年更貶號曰君獨有濮
陽
按通鑒綱目慎靚王元年衛(wèi)更貶號曰君
赧王三十二年衛(wèi)嗣君卒子懷君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嗣君四十二年卒子懷君立
按戰(zhàn)國策秦攻衛(wèi)之蒲胡衍謂樗里疾曰公之伐蒲
以為秦乎以為魏乎為魏則善為秦則不賴矣衛(wèi)所
以為衛(wèi)者以有蒲也今蒲入于魏衛(wèi)必折于魏魏亡
西河之外而弗能取者弱也今并衛(wèi)于魏魏必強魏
強之日西河之外必危且秦王亦將觀公之事害秦
以善魏秦王必怨公樗里疾曰奈何胡衍曰公釋蒲
勿攻臣請為公入戒蒲守以德衛(wèi)君樗里疾曰善胡
衍因入蒲謂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也其言曰吾
必取蒲今臣能使釋蒲勿攻蒲守再拜因效金三百
鎰焉曰秦兵誠去請厚子于衛(wèi)君胡衍取金于蒲以
自重于衛(wèi)樗里子亦得三百金而歸又以德衛(wèi)君也
衛(wèi)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見衛(wèi)客患之乃見梧下先
生許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諾乃見魏王曰臣聞秦
出兵未知其所之秦魏交而不修之日久矣愿王專
事秦?zé)o有他計魏王曰諾客趨出至郎門而反曰臣
恐王事秦之晚王曰何也先生曰夫人于事己者過
急于事人者過緩今王緩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
奚以知之衛(wèi)客曰事王三年不得見臣以是知王緩
也魏王趨見衛(wèi)客 衛(wèi)嗣君時胥靡逃之魏衛(wèi)贖之
百金不與乃請以左氏群臣諫曰以百金之地贖一
胥靡無乃不可乎君曰治無小亂無大教化喻于民
三百之城足以為治民無廉恥雖有十左氏將何以
用之 衛(wèi)嗣君病富術(shù)謂殷順且曰子聽吾言也以
說君勿益損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行與死之心異
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麗也所用者錯拿薄也
群臣盡以為君輕國而好高麗必?zé)o與君言國事者
子謂君君之所行天下者甚繆錯主斷于國而拿
薄輔之自今以往者公孫氏不血食矣君曰善與之
相印曰我死子制之嗣君死殷順且以君令相公子
期錯拿薄之族皆逐之也
按通鑒綱目赧王三十二年衛(wèi)侯卒
目
嗣君好察微隱縣令有發(fā)褥而席弊者嗣君聞
之乃賜之席令大驚以為神又使人過關(guān)市賂之
以金既而召關(guān)市問有客過與汝金汝回遣之關(guān)
市大恐又愛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愛重以壅己
也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
相參也
東周君四年魏人殺衛(wèi)懷君而立其弟元君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
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
注
徐廣曰班氏云元君者懷君之弟
按通鑒綱目己酉年魏人殺衛(wèi)君而立其弟
庚申年楚趙魏韓衛(wèi)伐秦敗績衛(wèi)徙野王(
是年為秦王政六年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趙悼襄王四年魏景閔王二年韓桓惠王三十二年衛(wèi)元君十四年)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六年韓魏趙衛(wèi)楚共擊秦取壽
陵秦兵五國兵罷拔衛(wèi)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
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nèi) 按衛(wèi)康叔世家
元君十四年秦拔魏東地秦初置東郡更徙衛(wèi)野王
縣而并濮陽為東郡
注
索隱曰魏都大梁濮陽黎陽并是魏之東地故
立郡名東郡也年表云元君十一年秦置東郡十
二年徙野王
按秦置東郡依注
在元君十一年為正
按通鑒綱目秦王政六年楚趙魏韓衛(wèi)合從伐秦至
函谷皆敗走秦拔魏朝歌及衛(wèi)濮陽衛(wèi)徙居野王
壬申年衛(wèi)元君卒子君角立
是年為秦王政十八
年衛(wèi)元君二十五年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元君二十五年卒子君角立
注
年表云元君二十三年卒
秦二世皇帝元年廢衛(wèi)君角為庶人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為始皇
帝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wèi)絕祀
按通鑒綱目秦二世皇帝元年廢衛(wèi)君角為庶人
宗藩部匯考三十
周十三
管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叔鮮于管使監(jiān)紂子
武庚于殷
按泰誓武王克商在十三
年則封管監(jiān)殷當(dāng)在是年
按汲冢周書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監(jiān)
東隅之侯咸受賜于王王乃旅之以上東隅用大匡
順九則八宅六位寬儉恭敬夙夜有嚴昭質(zhì)非樸樸
有不明明執(zhí)于私私回不中中忠于欲思慧丑詐昭
信非展展盡不伊伊言于允思復(fù)丑譖昭讓非背背
黨雍德德讓于敬思賢丑爭昭位非忿忿非
闕
直直
立于眾思直丑比昭政非閑閑非遠節(jié)節(jié)政于進思
止丑殘昭靜非窮窮居非意意動于行思靜丑躁昭
潔非為為窮非涓涓潔于行思義丑貪昭因非疾疾
非不貞貞固于事思任丑誕昭明九則九丑自齊齊
則曰知悖則死勇勇知害上則不登于明堂明堂所
以明道明道惟法法人惟重老重老惟寶嗚呼在昔
文考戰(zhàn)戰(zhàn)惟時祗祗汝其夙夜?jié)鷿鸁o競惟人惟允
惟讓不遠群正不邇讒邪汝不時行汝害于士士惟
都人孝悌子孫不官則不長官戒有敬官
闕
朝道舍
賓祭器曰八宅綏比新故外內(nèi)貴賤曰六位大官備
武小官成長大匡攝外用和大中匡用均勞故禮
新小匡用惠施舍靜眾禁請無怨順生分殺不忘不
憚俾若九則生欲在國國咸敬順維敬敬惟讓讓惟
禮辟不及寬有永假 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開
宗循王禁九慝昭九行濟九丑尊九德止九過務(wù)九
勝傾九戒固九守順九典九慝一不類二不服三不
則四
闕
務(wù)有不功五外有內(nèi)通六幼不觀國七間不
通徑八家不開列九大禁不令路徑九行一仁二行
三讓四言五固六始七義八意九勇九丑思勇丑忘
思意丑變思治丑亂思固丑轉(zhuǎn)思信丑奸思讓丑殘
思行丑頑思仁丑舋九德一忠二慈三祿四賞五民
之利六商工受資七祗民之死八無奪農(nóng)九足民之
財九過一視民傲二聽民暴三遠慎而近四法令
闕
亂五仁善是誅六不察而好殺七不念
闕
害行八
闕
思前后九偷其身不路而助無漁九勝一
闕
四字
二
闕
四字
三同惡潛謀四同好和困五師
闕
征
惡六迎旋便路七明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書
新九戒一內(nèi)有柔成二示有危傾三旅有罷置四亂
有立信五教用康經(jīng)六合詳毀成七色守維人八饑
有兆積九勞休無期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
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維假五城溝守立六廉守以名
七戒守以信八競守以備九國守以謀九典一祗道
以明之二稱賢以賞之三典師以教之四四戚以勞
之五位長以遵之六群長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
什長以行之九戒卒以將之嗚呼充虛為害無由不
通無虛不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封商紂子祿父治
殷之余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
叔度相祿父治殷 按管蔡世家管叔鮮蔡叔度者
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
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
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
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
季載最少同母兄弟十人維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
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fā)立是
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
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
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
按通鑒前編武王十三年封紂子武庚為殷侯使管
叔蔡叔霍叔監(jiān)殷
成王三年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
按書經(jīng)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國
曰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
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xùn)|二年則罪人斯得于后公
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鸮 按蔡仲之命惟周公
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
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按書
序武王崩三監(jiān)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
誥
按詩經(jīng)豳風(fēng)鴟鸮篇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
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jù)予所捋荼予
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
翛予室翹翹風(fēng)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朱
注
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鮮蔡叔度監(jiān)于紂子武庚
之國武主崩成王立周公相之而二叔以武庚叛
且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故周公東征三
年乃得管叔武庚而誅之而成王猶未知周公之
意也公乃作此詩以貽王
按東山篇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
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果裸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
蟏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亦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鸛鳴于垤
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
零雨其蒙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朱
注
成王既得鴟鸮之詩又感風(fēng)雷之變始悟而迎
周公于是周公東征已三年矣既歸因作此詩以
勞歸士
按破斧篇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
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朱
注
從軍之士以前篇周公勞己之勤故言此以答
其意
按汲冢周書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
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jiān)殷臣武王既歸成
歲十二月崩鎬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
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
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攻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
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
俘殷獻民遷于九畢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
東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
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
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國于
宋 按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
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
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
按路史周公使管叔監(jiān)郼與蔡惎郼間王室周公蔡
蔡而辟管爰代以中旄父管故不嗣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討武庚誅之致辟管叔于商
蔡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叔度于蔡與管叔同
監(jiān)武庚于殷
按泰誓武王克商在十三
年則封蔡監(jiān)殷當(dāng)在是年
按汲冢周書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開宗循王禁
九慝昭九行濟九丑尊九德止九過務(wù)九勝傾九戒
固九守順九典九慝一不類二不服三不則四
闕
務(wù)
有不功五外有內(nèi)通六幼不觀國七間不通徑八家
不開列九大禁不令路徑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言
五固六始七義八意九勇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變
思治丑亂思固丑轉(zhuǎn)思信丑奸思讓丑殘思行丑頑
思仁丑舋九德一忠二慈三祿四賞五民之利六商
工受資七祗民之死八無奪農(nóng)九足民之財九過一
視民傲二聽民暴三遠慎而近四法令
闕
亂五仁
善是誅六不察而好殺七不念
闕
害行八
闕
思前后
九偷其身不路而助無漁九勝一
闕
四字
二
闕
四字
三同惡潛謀四同好和困五師
闕
征惡六迎旋
便路七明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書新九戒一
內(nèi)有柔成二示有危傾三旅有罷置四亂有立信五
教用康經(jīng)六合詳毀成七色守維人八饑有兆積九
勞休無期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三固守以
典四信守維假五城溝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
信八競守以備九國守以謀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
稱賢以賞之三典師以教之四四戚以勞之五位長
以遵之六群長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什長以行
之九戒卒以將之嗚呼充虛為害無由不通無虛不
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封商紂子祿父治
殷之余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
叔度相祿父治殷 按管蔡世家蔡叔度者周文王
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
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鮮
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
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
少同母兄弟十人維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
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fā)立是為武王
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
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
庚祿父治殷遺民
按通鑒前編武王十三年封弟叔度于蔡
成王三年囚蔡叔于郭鄰
按汲冢周書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
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jiān)殷臣武王既歸成
歲十二月崩鎬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
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
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攻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
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
俘殷獻民遷于九畢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
東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
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
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國于
宋 按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
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
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遷之
與車十乘徒七十人
按路史周公使管叔監(jiān)郼與蔡惎郼間王室周公蔡
蔡而辟管爰代以中旄父管故不嗣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管叔及蔡叔霍叔與武庚叛
討武庚誅之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降霍叔
于庶人
成王八年命蔡叔度子仲復(fù)封之蔡
按書經(jīng)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
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
于庶人三年不齒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士叔
卒乃命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
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爾尚
蓋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
憲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訓(xùn)無若爾考之違王命皇
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
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
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懋乃攸績睦乃四
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
亂舊章詳乃視聽罔以側(cè)言改厥度則予一人汝嘉
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按史記管蔡世家蔡叔度既遷而死其子曰胡胡乃
改行率德馴善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為魯卿士魯國
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復(fù)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
是為蔡仲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宮侯立
宮侯卒子厲侯立厲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時周厲
王失國奔彘共和行政諸侯多叛周武侯卒子夷侯
立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子厘
侯所事立厘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室
卑而東徙秦始得列為諸侯四十八年厘侯卒子共
侯興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
措父立
按路史蔡叔既蔡于郭凌子胡改行帥德周公使為
魯卿魯治乃復(fù)之王邦之蔡澤是為蔡仲
按通鑒前編成王八年命蔡仲復(fù)封之蔡
桓王元年夏宋公陳侯蔡人衛(wèi)人伐鄭秋宋公陳侯
魯人蔡人衛(wèi)人伐鄭
按春秋隱公四年 按左傳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
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wèi)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
于鄭而求寵于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
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wèi)國之
愿也宋人許之于是陳蔡方睦于衛(wèi)故宋公陳侯蔡
人衛(wèi)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秋諸侯復(fù)伐鄭宋
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
而行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桓王五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子封人立秋八
月葬蔡宣公
按春秋隱公八年
按史記管蔡世家宣侯措父三十五年卒子桓侯封
人立
桓王七年秋宋人蔡人衛(wèi)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宋公不王鄭伯以王命
討之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王命十年秋七月庚寅鄭
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wèi)人入鄭蔡人從之伐戴八月
壬戍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宋衛(wèi)既入鄭而
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
桓王十年秋七月蔡侯鄭伯會于鄧
按春秋桓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蔡侯鄭伯
會于鄧始懼楚也
桓王十三年秋蔡人衛(wèi)人陳人從王伐鄭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王奪鄭伯政鄭
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
林父將右軍蔡人衛(wèi)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
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dāng)蔡人衛(wèi)人為右拒以當(dāng)
陳人曰陳亂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
必亂蔡衛(wèi)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
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后伍伍承彌縫戰(zhàn)于繻葛
命二拒曰動而鼓蔡衛(wèi)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
攻之王卒大敗祝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請從
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
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桓王十四年秋八月蔡人殺陳佗
按春秋桓公六年 按左傳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
殺五父而立之
見莊二
十二年傳
鄭子產(chǎn)獻捷于晉晉人
問陳之罪對曰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莊
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
見襄二
十五年傳
桓王十九年秋九月宋公陳侯魯公子桑蔡大夫盟
于折
按春秋桓公十一年
桓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wèi)人陳
人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二年公欲平宋鄭
秋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會
于虛冬又會于龜宋公辭平故與鄭伯盟于武父遂
帥師而伐宋戰(zhàn)焉十四年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
之戰(zhàn)也
桓王二十三年夏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厲公出奔
蔡
莊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會于曹夏四
月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蔡侯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夏伐鄭
莊王二年夏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弟獻舞立秋八
月蔡季自陳歸于蔡癸巳葬蔡桓侯
按春秋桓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蔡桓侯卒
蔡人召蔡季于陳秋蔡季自陳歸于蔡蔡人嘉之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桓侯二十年卒弟哀侯獻舞立
莊王八年冬魯侯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五年 按左傳桓公十六年冬十一月
衛(wèi)惠公奔齊莊公五年冬伐衛(wèi)納惠公也
莊王十三年秋九月荊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
按春秋莊公十年 按左傳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
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
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
之楚子從之十年秋九月楚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
舞歸
僖王元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
按春秋莊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二年秋宋萬弒閔
公于蒙澤十三年春會于北杏以平宋亂
僖王二年秋七月荊入蔡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 按左傳蔡哀侯為莘故繩息
媯以語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
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
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
蔡秋七月楚入蔡
惠王二年蔡侯獻舞卒于楚國人立其子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管蔡世家哀侯十一年楚文王虜蔡哀侯以
歸哀侯留九歲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蔡人立其子
是為繆侯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
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
蔡人嫁之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
楚
襄王六年冬蔡侯卒子甲午立
按春秋僖公十四年
按史記管蔡世家繆侯二十九年卒子莊侯甲午立
襄王十一年冬魯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陳穆公請修
好于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冬盟于齊修桓公之好
也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盂執(zhí)宋公以伐宋十二月魯侯會諸侯盟于薄
釋宋公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九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十二
月甲戌魯侯會諸侯盟于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冬楚子
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
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
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于是乎搜于被
廬作三軍使郄縠將中軍郄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
讓于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讓于欒枝先軫使欒
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為右
襄王二十年夏五月癸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
鄭伯衛(wèi)子莒子盟于踐土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
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會于溫諸侯遂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春晉侯
侵曹伐衛(wèi)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公執(zhí)曹伯分
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
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子玉使伯棼請戰(zhàn)王怒少與
之師子玉使宛春告于晉師曰請復(fù)衛(wèi)侯而封曹臣
亦釋宋之圍公拘宛春于衛(wèi)且私許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
絕于是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
不可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
慭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子玉使斗勃請戰(zhàn)己巳
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dāng)陳蔡子玉以若
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zé)o晉矣子西將左子上
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guī)煗?br />毛設(shè)二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
之原軫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
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
不敗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
王宮于踐土五月丁未獻楚俘于王己酉王命尹氏
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癸亥王子
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
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其元孫無有
老幼冬會于溫討不服也丁丑諸侯圍許
襄王二十一年夏六月王子虎魯侯晉人宋人齊人
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按春秋僖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二十九年夏公會
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涂秦小
子慭盟于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
襄王二十五年冬楚人侵陳蔡陳蔡成晉人侵蔡楚
人救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冬楚令尹子
上侵陳蔡陳蔡成遂伐鄭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
之
襄王三十一年冬十一月鄭伯蔡侯朝于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晉侯復(fù)合諸侯干扈不見鄭
伯以為貳也鄭子家使執(zhí)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
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九月蔡侯入
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
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于執(zhí)事
見文十
七年傳
頃王二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按春秋文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秋陳侯鄭伯會楚
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貂將以伐宋
匡王元年夏六月晉郄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冬十
一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是
年蔡侯甲午卒子申立
按春秋文公十五年 按左傳新城之盟蔡人不與
十五年夏六月晉郄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君弱不
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冬十一月晉侯
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尋新城之盟
且謀伐齊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莊侯三十四年卒子文侯申立
匡王三年夏六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
伯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六月晉侯
搜于黃父遂復(fù)合諸侯于扈平宋也
定王十五年春正月丁未蔡侯申卒子同立夏葬蔡
文公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
按史記管蔡世家文侯二十年卒子景侯同立
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魯侯蔡侯許男楚公子嬰齊
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孫良夫鄭公子去
疾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蔡許不書 按左傳宣公使求好
于楚莊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即位受盟于晉會
晉伐齊衛(wèi)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晉從于伐齊
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齊將起師子重曰
君弱群臣不如先大夫師眾而后可詩曰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夫文王猶用眾況吾儕乎且先君莊王屬
之曰無德以及遠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其用之乃
大戶已責(zé)逮鰥救乏赦罪悉師王卒盡行彭名御戎
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二君弱皆強冠之冬楚師
侵衛(wèi)遂侵我?guī)熡谑袷龟皩O往辭曰楚遠而久固將
退矣無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
之以執(zhí)斫執(zhí)針織纴皆百人公衡為質(zhì)以請盟楚人
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夫夫
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
之大夫盟于蜀
簡王元年晉師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救蔡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成公六年秋楚子重伐鄭晉
欒書救鄭與楚師遇于繞角楚師還晉師遂侵蔡楚
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御諸桑隧趙同趙
括欲戰(zhàn)請于武子武子將許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
子諫曰不可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于此是遷
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師戰(zhàn)必不克雖克不令成師
以出而敗楚之二縣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巳
甚不如還也乃遂還
簡王三年春晉欒書帥師侵蔡
按春秋成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晉欒書侵蔡遂侵
楚獲申驪
靈王七年夏鄭人侵蔡獲蔡公子
按春秋襄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四月庚寅鄭子
國子耳侵蔡獲蔡司馬公子燮鄭人皆喜唯子產(chǎn)不
順曰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楚人來討能
勿從乎從之晉師必至?xí)x楚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
年弗得寧矣子國怒之曰爾何知國有大命而有正
卿童子言焉將為戮矣冬楚子囊伐鄭討其侵蔡也
子駟子國子耳欲從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晉子駟
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云詢多職競
作羅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民急矣姑從楚
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
國之道也犧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強者而庀民焉
寇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子展曰小所以事大
信也小國無信兵亂日至亡無日矣五會之信今將
背之雖楚救我將安用之親我無成鄙我是欲不可
從也不如待晉晉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必不
棄鄭楚師遼遠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舍之聞
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子
駟曰詩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fā)言盈庭誰敢執(zhí)其
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請從楚騑也受其咎
乃及楚平使王子伯駢告于晉曰君命敝邑修而車
賦儆而司徒以討亂略蔡人不從敝邑之人不敢寧
處悉索敝賦以討于蔡獲司馬燮獻于邢丘今楚來
討曰女何故稱兵于蔡焚我郊保馮陵我城郭敝邑
之眾夫婦男女不遑啟處以相救也剪焉傾覆無所
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
所庇民知窮困而受盟于楚孤也與其二三臣不能
禁止不敢不告知武子使行人子員對之曰君有楚
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君之所
欲也誰敢違君寡君將帥諸侯以見于城下唯君圖
之
靈王十九年秋蔡殺其大夫公子燮公子履出奔楚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蔡公子燮欲
以蔡之晉蔡人殺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陳
慶虎慶寅畏公子黃之逼訴諸楚曰與蔡司馬同謀
楚人以為討公子黃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晉曰先
君與于踐土之盟晉不可棄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
而卒楚人使蔡無常公子燮求從先君以利蔡不能
而死
靈王二十三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靈王二十五年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靈王二十六年晉趙武楚屈建魯叔孫豹蔡公孫歸
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會于宋秋七月
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宋向戍善于趙文
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
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
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之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二
十七年秋七月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
之外
靈王二十七年夏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
沈子白狄朝于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
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
也齊侯將行慶封曰我不與盟何為于晉陳文子曰
先事后賄禮也小事大未獲事焉從之如志禮也雖
不與盟敢叛晉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勸行秋
八月蔡侯歸自晉入于鄭鄭伯享之不敬子產(chǎn)曰蔡
侯其不免乎日其過此也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
外而傲吾曰猶將更之今還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
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將得死乎若不免必
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僑聞之如是者恒有子
禍
景王二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弒其君固冬十月葬蔡
景公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蔡景侯為太子般娶
于楚通焉太子弒景侯
景王四年春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魯叔
孫豹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
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會于虢尋宋之
盟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晉人許之
三月甲辰盟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秋七月
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滅賴
按春秋昭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夏諸侯如楚六月
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八
月甲申克之遂以諸侯滅賴
景王八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
人伐吳
按春秋昭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諸
侯及東夷伐吳以報棘櫟麻之役
景王十四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
申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冬十一月丁酉楚師滅蔡
執(zhí)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王二月景
王問于萇弘曰今茲諸侯何實吉何實兇對曰蔡兇
此蔡侯般弒其君之歲也歲在豕韋弗過此矣楚將
有之然壅也歲及大梁蔡復(fù)楚兇天之道也楚子在
申召蔡靈侯靈侯將往蔡大夫曰王貪而無信唯蔡
于感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不如無往蔡侯不可三
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
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蔡韓宣
子問于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罪于其
君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于楚以斃之何故不克然
肸聞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孫吳以討于陳
曰將定而國陳人聽命而遂縣之今又誘蔡而殺其
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
緡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
于二王能無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兇
惡而降之罰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
盡而敝之是以無拯不可沒振五月楚師在蔡晉荀
吳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晉
之不能亦可知也己為盟主而不恤亡國將焉用之
秋會于厥慭謀救蔡也鄭子皮將行子產(chǎn)曰行不遠
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天將棄蔡以
壅楚盈而罰之蔡必亡矣且喪君而能守者鮮矣三
年王其有咎乎美惡周必復(fù)王惡周矣晉人使狐父
請蔡于楚弗許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隱太子于岡
山申無宇曰不祥五牲不相為用況用諸侯乎王必
悔之十二月楚子城陳蔡不羹使棄疾為蔡公王問
于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
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置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
公城谷而置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
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nèi)今棄疾在外鄭丹
在內(nèi)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
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衛(wèi)蒲戚
實出獻公若由是觀之則害于國末大必折尾大不
掉君所知也
景王十六年秋八月蔡侯廬歸于蔡冬十月葬蔡靈
公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平王封陳蔡
復(fù)遷邑隱太子之子廬歸于蔡冬十月葬蔡靈公
按史記管蔡世家蔡靈侯十二年楚靈王以靈侯弒
其父誘靈侯于申伏甲飲之醉而殺之刑其士卒七
十人令公子棄疾圍蔡十一月滅蔡使棄疾為蔡公
楚滅蔡三歲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代立為平王
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廬立之是為平侯
按說苑蔡侯宋公鄭伯朝于晉蔡侯謂叔向曰子亦
奚以語我對曰蔡言地計眾不若宋鄭其車馬衣裘
侈于二國諸侯其有圖蔡者乎處期年荊伐蔡而殘
之 下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以血
旁鄰窺墻而問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對曰吾
國且亡曰何以知也應(yīng)之曰吾聞病之將死也不可
為良醫(yī)國之將亡也不可為計謀吾數(shù)諫吾君吾君
不用是以知國之將亡也于是窺墻者聞其言則舉
宗而去之于楚居數(shù)年楚王果舉兵伐蔡窺墻者為
司馬將兵而往來虜甚眾問曰得無有昆弟故人乎
見威公縛在虜中問曰若何以至于此應(yīng)曰吾何以
不至于此且吾聞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
之主也汝能行我能言汝為主我為役吾亦何以不
至于此哉窺墻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縛與俱之
楚
景王十八年夏蔡朝吳出奔鄭
按春秋昭公十五年 按左傳楚費無極害朝吳之
在蔡也欲去之乃謂之曰王唯信子故處子于蔡子
亦長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請又謂其上之
人曰王唯信吳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
上不亦難乎弗圖必及于難十五年夏蔡人逐朝吳
朝吳出奔鄭王怒曰余唯信吳故置諸蔡且微吳吾
不及此女何故去之無極對曰臣豈不欲吳然而前
知其為人之異也吳在蔡蔡必速飛去吳所以剪其
翼也
景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辛卯蔡侯盧卒子朱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
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
后弭蔡有大喪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汰侈無禮
已甚亂所在也
景王二十四年春三月葬蔡平公冬蔡侯朱出奔楚
靈侯孫東國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春三月
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位在卑大夫送葬者歸見
昭子昭子問蔡故以告昭子嘆曰蔡其亡乎若不亡
是君也必不終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今蔡侯始
即位而適卑身將從之冬十一月蔡侯朱出奔楚費
無極取貨于東國而謂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
將立東國若不先從王欲楚必圍蔡蔡人懼出朱而
立東國朱訴于楚楚子將討蔡無極曰平侯與楚有
盟故封其子有二心故廢之靈王殺隱太子其子與
君同惡德君必甚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廢置在君
蔡無他矣
按史記管蔡世家平侯九年卒靈侯般之孫東國攻
平侯子而自立是為悼侯悼侯父曰隱太子友者靈
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殺隱太子故平侯卒而隱太子
之子?xùn)|國攻平侯子而自立是為悼侯
敬王元年夏六月蔡侯東國卒于楚弟申立秋七月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三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七月
吳人伐州來楚薳越帥師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
吳人御諸鍾離子瑕卒楚師熸吳公子光曰諸侯從
于楚者眾而皆小國也畏楚而不獲已是以來吾聞
之曰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胡沈之君幼而狂陳
大夫嚙壯而頑頓與許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師熸
帥賤多寵政令不壹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
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
必先奔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諸侯乖亂楚必
大奔請先者去備薄威后者敦陳整旅吳子從之戊
辰晦戰(zhàn)于雞父吳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與陳三
國爭之吳為三軍以系于后中軍從王光帥右掩余
帥左吳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國亂吳師擊之三國敗
獲胡沈之君及陳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許與蔡頓
曰吾君死矣師噪而從之三國奔楚師大潰
按史記管蔡世家悼侯三年卒子昭侯申立
敬王十三年冬蔡侯如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
楚獻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
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兩
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
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
常子常歸唐侯自拘于司敗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
身棄國家群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唐侯曰寡
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蔡人聞之固請而獻
佩于子常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
也官不共也明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zhí)玉而
沈曰余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定公三年冬蔡
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zhì)焉而請伐楚
按史記管蔡世家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獻
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與子常
讒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獻其裘于子常子
常受之乃言歸蔡侯蔡侯歸而之晉請與晉伐楚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
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五月諸侯盟于
鼬秋七月楚人圍蔡冬十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
及楚人戰(zhàn)于柏舉楚師敗績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晉荀寅求貨于蔡侯弗得言
于范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
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于
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
得志祇取勤焉乃辭蔡侯晉人假羽旄于鄭鄭人與
之明日或以會晉于是乎失諸侯將會衛(wèi)子行敬
子言于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
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
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僥大罪也且夫祝
社稷之常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
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
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鼬將
長蔡于衛(wèi)衛(wèi)侯使祝佗私于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
信否若聞蔡將先衛(wèi)信乎萇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
也先衛(wèi)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昔
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
王室以尹天下于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旗夏后
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
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丑類以
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
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
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之虛分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
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
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于相土之
東都以會王之東搜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
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
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
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正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
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
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啟商惎間王室王于是
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
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
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
其使蔡先衛(wèi)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
為司寇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
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今將尚之是反
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wèi)成公不在夷叔其母
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wèi)武蔡甲
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
欲復(fù)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萇弘說告劉
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wèi)侯于盟反自召陵鄭子太
叔未至而卒晉趙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
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
禮無驕能無復(fù)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沈人不會于
召陵晉人使蔡伐之夏蔡滅沈秋楚為沈故圍蔡伍
員為吳行人以謀楚楚之殺郄宛也伯氏之族出伯
州犁之孫嚭為吳太宰以謀楚楚自昭王即位無歲
不有吳師蔡侯因之以其子干與其大夫之子為質(zhì)
于吳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
楚夾漢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
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厄子濟漢而
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謂子
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戰(zhàn)史皇
謂子常曰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淮
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zhàn)不然不免乃濟
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三戰(zhàn)子常知不可欲奔史
皇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將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
必盡說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
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
其卒必奔而后大師繼之必克弗許夫概王曰所謂
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死楚可入
也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
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乘廣死吳從楚師
及清發(fā)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猷斗況人乎若知不
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
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吳
人及之奔食而從之?dāng)≈T雍澨五戰(zhàn)及郢己卯楚子
取其妹季芊畀我以出涉雎針尹固與王同舟王使
執(zhí)燧象以奔吳師庚辰吳入郢以班處宮子山處令
尹之宮夫概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概王入之左司
馬戌及息而還敗吳師于雍澨傷初司馬臣闔廬故
恥為禽焉謂其臣曰誰能免吾首吳句卑曰臣賤可
乎司馬曰我實失子可哉三戰(zhàn)皆傷曰吾不可用也
已句卑布裳剄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楚子涉
雎濟江入于云中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
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鄖鍾建負季芊以從由于徐蘇
而從鄖公辛之弟懷將弒王曰平王殺吾父我殺其
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討臣誰敢讎之君命天也若死
天命將誰讎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
畏強御唯仁者能之違強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約非
仁也滅宗廢祀非孝也動無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
將殺汝斗辛與其弟巢以王奔隨吳人從之謂隨人
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實盡之天誘其衷致罰于
楚而君又竄之周室何罪君若顧報周室施及寡人
以獎天衷君之惠也漢陽之田君實有之楚子在公
宮之北吳人在其南子期似王逃王而己為王曰以
我與之王必免隨人卜與之不吉乃辭吳曰以隨之
辟小而密邇于楚楚實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
若難而棄之何以事君執(zhí)事之患不唯一人若鳩楚
竟敢不聽命吳人乃退爐金初官于子期氏實與隨
人要言王使見辭曰不敢以約為利王割子期之心
以與隨人盟 按公羊傳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
去楚以干闔廬闔廬曰士之甚勇之甚將為之興師
而復(fù)讎于楚伍子胥復(fù)曰諸侯不為匹夫興師且臣
聞之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fù)父之讎臣不為也
于是止蔡昭公朝乎楚有美裘焉囊瓦求之昭公不
與為是拘昭公于南郢數(shù)年然后歸之于其歸焉用
是乎河曰天下諸侯茍有能伐楚者寡人請為之前
列楚人聞之怒為是興師使囊瓦將而伐蔡蔡請救
于吳伍子胥復(fù)曰蔡非有罪也楚人為無道君如有
憂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于是興師而救蔡 按谷
梁傳子胥父誅于楚也挾弓扶矢而干闔廬闔廬曰
大之甚勇之甚為是欲興師而伐楚子胥諫曰臣聞
之君不為匹夫興師且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fù)
父之讎臣弗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正
是日囊瓦求之昭公不與為是拘昭公于南郢數(shù)年
然后得歸歸乃用事乎漢曰茍諸侯有欲伐楚者寡
人請為前列焉楚人聞之而怒為是興師而伐蔡蔡
請救于吳子胥曰蔡非有罪楚無道也君若有憂中
國之心則若此時可矣為是興師而伐楚
敬王十五年夏魯歸粟于蔡
按春秋定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歸粟于蔡以周
亟矜無資
敬王二十六年春正月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按春秋哀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楚子圍蔡報柏
舉也里而栽廣丈高倍夫屯晝夜九日如子西之素
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間而還蔡于是乎請
遷于吳
敬王二十七年冬十一月蔡遷于州來蔡殺其大夫
公子駟
按春秋哀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吳泄庸如蔡納聘
而稍納師師畢入眾知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
說哭而遷墓蔡遷于州來
敬王二十八年秋七月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于吳
按春秋哀公三年
敬王二十九年春二月庚戌盜殺蔡侯申子朔立蔡
公孫辰出奔吳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冬十
二月葬蔡昭公
按春秋哀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蔡昭侯將如吳
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公孫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
而卒以兩矢門之眾莫敢進文之鍇后至曰如墻而
進多而殺二人鍇執(zhí)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鍇遂殺之
故逐公孫辰而殺公孫姓公孫旴
承音懲蓋楚
言旴即霍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二十八年昭侯將朝于吳大夫恐
其復(fù)遷乃令賊利殺昭侯已而誅賊利以解過而立
昭侯子朔是為成侯
元王四年蔡侯申卒子產(chǎn)立
按史記管蔡世家成侯十九年卒子聲侯產(chǎn)立
貞定王十二年蔡侯產(chǎn)卒子元侯立
按史記管蔡世家聲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
貞定王十八年蔡元侯卒子侯齊立
按史記管蔡世家元侯六年卒子侯齊立
貞定王二十二年楚滅蔡
按史記管蔡世家侯齊四年楚惠王滅蔡蔡侯齊亡
蔡遂絕祀后陳滅三十三年
按路史蔡仲子蔡伯生宮侯至平侯徙新蔡益微每
賦役于楚遷之州來二十四世而楚滅之
宗藩部匯考三十一
周十四
郕 成 盛
周武王克商封弟叔武于郕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
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
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
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
最少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
武于成其后世無所見
注
索隱曰按春秋隱五年衛(wèi)師入郕杜預(yù)曰東平
剛父縣有郕鄉(xiāng)后漢地理志以為成本國又地理
志云廩丘縣南有成故城應(yīng)劭曰武王封弟季載
于成是古之成邑應(yīng)仲遠誤云季載封耳
按路史盛伯子姬姓之長降于齊有盛氏有痛氏
注
穆天子盛姬國春秋書成公羊云盛也韻譜姓
纂云先姓奭后改為盛蓋以漢元諱意其字曰盛
而召公之名字皆為奭也盛姬卒王改其族為痛
氏急就章有痛無忌
召公周西伯夫人紹兩交龍不樂遂娠生子各有
文在手曰盛因名氏之年十有八封之譙晉武公滅
譙有之為譙氏焦氏
注
李利涉盛氏譜孔至之說同以為譙侯為望
其地譙國譙縣
桓王元年秋衛(wèi)師入郕
按春秋隱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衛(wèi)之亂也郕人侵
衛(wèi)故衛(wèi)師入郕
注
郕國也東平剛父縣西南有郕鄉(xiāng)
疏
正義曰史
記管蔡世家稱郕叔武文王子武王之母弟后世
無所見既無世家不知其君號謚唯文十二年郕
太子朱儒奔魯書曰郕伯來奔見于經(jīng)傳則郕國
伯爵也
按公羊傳秋衛(wèi)師入盛曷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
將尊師眾稱某率師將尊師少稱將將卑師眾稱師
將卑師少稱人君將不言率師書其重者也
桓王七年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伐郕入之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卿
士以王命討之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王命十年冬齊
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 按公羊傳冬十月壬午
齊人鄭人入盛
莊王十一年夏魯師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按春秋莊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治兵于廟夏師
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
可我實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陶邁種
德德乃降姑務(wù)修德以待時乎秋師還 按公羊傳
夏師及齊師圍成成降于齊師成者何盛也盛則曷
為謂之成諱滅同姓也曷為不言降吾師辟之也秋
師還還者何善辭也此滅同姓何善爾病之也曰師
病矣曷為病之非師之罪也
注
辟滅同姓言圍者使若魯圍之而去成自從后
降于齊師也降者自伏之文所以醇歸于齊言及
者起魯實欲滅之不月者順諱文不書盛伯出奔
深諱之
頃王四年春正月郕伯奔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一年郕太子朱儒
自安于夫鐘國人弗徇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
太子以夫鐘與郕邽來奔公以諸侯逆之 按公羊
傳春王正月盛伯來奔盛伯者何失地之君也何以
不名兄弟辭也
簡王八年夏五月劉子成子會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劉成公不書 按左傳十三年
春三月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
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
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
定命也能者養(yǎng)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
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
養(yǎng)神篤在守業(y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
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夏
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
敗績師還成肅公卒于瑕
按路史成伯子爵后附于齊還奔魯而滅于楚
注
成十三年之成子成肅公也肅公桓公皆為卿
按成即郕文王之子不詳名
霍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封弟叔處于霍與管叔蔡叔監(jiān)
殷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
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
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
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
最少同母兄弟十人唯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
舍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fā)立是為武
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
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
武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封
叔處于霍其后晉獻公時滅霍
按路史霍處以祿父降而經(jīng)至永公滅而奔齊晉旱
卜之在岳于是復(fù)霍而登旋滅于晉
注
閔二年與耿魏俱滅
按通鑒前編按逸周書武王之封諸弟蓋以次受封
也先封管叔蔡叔使監(jiān)殷其后殷畿內(nèi)諸侯不服者
分師俘之甲申百弇俘衛(wèi)而后以衛(wèi)封康叔乙巳擒
霍侯而后以霍封叔處故逸書史記皆先言管蔡監(jiān)
殷也然則孟子以管叔監(jiān)殷為周公之過夫以康叔
之賢而不使監(jiān)殷則武王周公不其過乎曰凡封于
殷墟者皆監(jiān)殷者也其后獨管蔡霍三人叛故止曰
三監(jiān)叛爾其實康叔亦監(jiān)也故史記曰康叔爵命之
時未至成人后捍祿父之亂漢書亦曰周公善康叔
不從管蔡之亂然則武王周公不幸而有管蔡之過
亦幸而有康叔之賢也
成王三年周公討武庚誅之降霍叔為庶人
按書經(jīng)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
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
于庶人三年不齒
按汲冢周書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
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jiān)殷臣武王既歸成
歲十二月崩鎬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
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
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攻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
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
俘殷獻民遷于九畢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
東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按通鑒前編按書稱群叔流言傳稱管蔡啟商而管
叔獨誅死蔡叔猶有車七乘霍叔三年而復(fù)之縱管
叔首惡然同罪異罰輕重死生亦殊不等矣逸周書
稱管叔縊而書亦但云致辟是必因其縊而致戮之
蓋書其罪而尸之也而蔡霍俱不死此所謂施生戮
死者與懿親之間本所不忍因其死而戮之以正王
法因其生而施之以全私恩也逸周書云霍叔縊此
必傳聞之誤
穆王十六年霍侯舊彘薨
按竹書紀年云云
惠王十六年晉滅霍復(fù)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
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
滅霍滅魏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
為大夫
按史記趙世家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
為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泰山為祟
使趙夙召霍君于齊復(fù)之以奉霍泰山之祀晉復(fù)穰
毛
周文王子封于毛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
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成王十二年毛懿公薨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十七年夏四月王召毛公人受顧命
按書經(jīng)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
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
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受命
穆王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逢公因帥師從王伐犬
戎
按竹書紀年云云
穆王三十五年荊人入徐毛伯遷帥師敗荊人于泲
按竹書紀年云云
共王九年錫毛伯遷命
按竹書紀年九年春正月丁亥王使內(nèi)史良錫毛伯
遷命
襄王十六年秋王子帶以狄?guī)煼ブ塬@毛伯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狄伐鄭取
櫟王德狄人以其女為后初甘昭公有寵于惠后惠
后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齊王復(fù)之又通于隗氏
王替隗氏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太
叔以狄?guī)煿ネ跬跤繉⒂踉幌群笃渲^我何
寧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坎欿國人納之秋頹叔桃
子奉太叔以狄?guī)煼ブ艽髷≈軒煫@周公忌父原伯
毛伯富辰王出適鄭處于泛太叔以隗氏居于溫
襄王二十六年夏四月王使毛伯錫魯侯命
按春秋文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夏四月王使毛伯
衛(wèi)來錫公命
頃王元年春毛伯求金于魯
按春秋文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春毛伯衛(wèi)來求金
非禮也不書王命未葬也
定王十三年夏六月王札子殺召伯毛伯
按春秋宣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六月王孫
蘇與召氏毛氏爭政使王子捷殺召戴公及毛伯衛(wèi)
卒立召襄十六年秋為毛召之難故王室復(fù)亂王孫
蘇奔晉晉人復(fù)之冬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
景王二十一年春二月乙卯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
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
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之萇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
稔之日也侈故之以而毛得以濟侈于王都不亡何
待
敬王四年冬十月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
子朝奔楚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冬十月
丙申王起師于滑辛丑在郊遂次于尸十一月辛酉
晉師克鞏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
伯得尹氏固南宮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召伯逆王
于尸癸酉王入于成周
聃 冉
周成王始封季載于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
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
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
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
最少同母兄弟十人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
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
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封叔
振鐸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處于霍康叔封冉季載
皆少未得封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
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
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
車十乘徒七十人從而分殷余民為二其一封微子
啟于宋以續(xù)殷祀其一封康叔為衛(wèi)君是為衛(wèi)康叔
封季載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馴行于是周公舉康叔
為周司寇冉季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
天下
按路史武王之封母弟也惟季載少使食于沈成王
立為司空爰封之冉曰冉季是為
郜 告
周文王子封于郜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路史告分南北南后入晉北入宋
襄王十二年夏郜子朝于魯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
雍
周文王子封于雍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曹
周武王克商封弟振鐸于曹
按汲冢周書成周之會墠上張赤弈陰羽天子南面
立絻無繁露朝服八十物搢挺內(nèi)臺西面者北正方
應(yīng)侯曹叔伯舅中舅比服次之要服次之荒服次之
西方東面正北方伯父中子次之
注
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內(nèi)臺中臺也
按左傳僖公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
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按管蔡世家武王同
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
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
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
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武王已克殷紂平天
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振鐸于曹 按曹叔世家
曹叔振鐸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紂封叔振鐸
于曹
按路史曹叔甸伯二十六世而宋滅之
厲王十四年曹伯云卒子喜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叔振鐸卒太伯立太伯卒子
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宮伯侯立宮伯侯卒子孝伯
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按孝伯以上無年可
考故并錄以紀世次
按通鑒前編厲王十四年孝伯薨子喜嗣
厲王四十四年曹伯喜卒弟強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夷伯二十三年周厲王奔于彘三
十年卒弟幽伯強立
宣王二年曹伯強弟蘇弒其君而自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幽伯九年弟蘇殺幽伯代立是為
戴伯
宣王三十二年曹伯蘇卒子兕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歲三十
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注
惠伯或名雉或名弟或復(fù)名弟兕也索隱曰按
年表作惠公伯雉
平王十一年曹伯兕卒子石甫立弟武弒石甫而自
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為犬戎所
殺因東徙益卑諸侯畔之秦始列為諸侯三十六年
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殺之代立是為繆公
平王十四年曹伯武卒子終生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繆公三年卒子桓公終生立
桓王十三年冬州公如曹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淳于公如曹度
其國危遂不復(fù)六年春自曹來朝
桓王十七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曹太子來朝賓
之以上卿禮也享曹太子初獻樂奏而嘆施父曰曹
太子其有憂乎非嘆所也
桓王十八年春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子射姑立夏
五月葬曹桓公
按春秋桓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曹桓公卒
按史記曹叔世家桓公五十五年卒子莊公夕姑立
桓王二十二年春正月魯侯鄭伯會于曹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會于曹曹
人致餼禮也
莊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會于曹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
莊王十五年冬十月宋人以曹師伐南宮牛猛獲于
亳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二年秋宋萬弒閔公
于蒙澤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遇太宰督于東宮之
西又殺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南宮
牛猛獲帥師圍亳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
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于師殺子游于宋立桓
公猛獲奔衛(wèi)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
宋人請猛獲于衛(wèi)衛(wèi)人欲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
之惡一也惡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
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衛(wèi)人歸之亦請南宮萬于
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
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僖王二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
齊請師于周夏單伯會之取成于宋而還
惠王五年冬十一月曹伯射姑卒子夷立
按春秋莊公二十三年
惠王六年春葬曹莊公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
于曹
按春秋莊公二十四年
注
羈蓋曹世子也先君既葬而不稱爵者微弱不
能自定曹人以名赴赤曹僖公也蓋為戎所納故
曰歸
按公羊傳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曹羈者
何曹大夫也曹無大夫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曹羈
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
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
義也赤歸于曹郭公赤者何曹無赤者蓋郭公也郭
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按谷梁傳冬戎侵曹曹羈出
奔陳赤歸于曹郭公赤蓋郭公也何為名也禮諸侯
無外歸之義外歸非正也
按史記曹叔世家莊公三十一年卒子厘公夷立
惠王九年夏曹殺其大夫
按春秋莊公二十六年 按公羊傳二十六年夏曹
殺其大夫何以不名眾也曷為眾殺之不死于曹君
者也君死乎位曰滅曷為不言其滅為曹羈諱也此
蓋戰(zhàn)也何以不言戰(zhàn)為曹羈諱也 按谷梁傳夏曹
殺其大夫而不稱名姓無命大夫也無命大夫而曰
大夫賢也為曹羈崇也
惠王十五年曹伯夷卒子班立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曹叔世家厘公九年卒子昭
公班立
惠王十八年春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
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秋八月齊
侯宋公魯侯鄭伯曹伯邾人會于檉
按春秋僖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諸侯救邢邢人
潰出奔師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夏邢遷于夷儀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災(zāi)
討罪禮也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盟于犖謀救鄭
也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及楚人盟
于召陵冬十二月齊人宋人魯人衛(wèi)人鄭人許人曹
人侵陳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
師侵蔡蔡潰遂伐楚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
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
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涂謂鄭申侯曰師出于陳
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于東方觀兵于東夷循海而
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涂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
師老矣若出于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于陳
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執(zhí)
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
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涂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
按春秋僖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
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于王命而
懼其不朝于齊也故逃歸不盟
惠王二十三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
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按春秋僖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四年秋曹伯班卒子襄立冬葬曹昭公
按春秋僖公七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昭公九年卒子共公襄立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會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
按春秋僖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盟于洮謀王室
也鄭伯乞盟請服也襄王定位而后發(fā)喪
襄王元年夏王宰周公會齊侯宋子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曹伯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按春秋僖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夏會于葵丘尋盟
且修好禮也王使宰孔賜齊侯胙秋齊侯盟諸侯于
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襄王五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
伯會于咸秋齊仲孫湫致諸侯戍周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仲孫湫不書 按左傳十三年
夏會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秋為戎難故諸
侯戍周齊仲孫湫致之
襄王七年春正月楚人伐徐三月齊侯宋公陳侯魯
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諸侯之
大夫救徐冬宋人伐曹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冬宋人伐曹討舊怨也楚敗徐于婁林徐恃救也
襄王八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二月會
于淮謀鄫且東略也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衛(wèi)人邾人伐齊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
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
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zhàn)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
公而還
襄王十一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秋宋
人圍曹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秋宋人圍曹
討不服也子魚言于宋公曰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
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fù)伐之因壘而降詩曰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無乃猶有所
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nèi)省德乎無闕而后動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盂執(zhí)宋公以伐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二十年春晉侯侵曹三月丙午入曹執(zhí)曹伯畀
宋人冬曹伯歸于曹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晉公子重耳之及
于難也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
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
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
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
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
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于衛(wèi)
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二十八年春晉侯
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wèi)
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人患之聽輿
人之謀曰稱舍于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得者
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shù)之以
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令無
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魏顛頡怒曰勞
之不圖報于何有僖負羈氏魏傷于胸公欲殺
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束胸見使
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
之殺顛頡以徇于師立舟之僑以為戎右宋人使門
尹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
許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
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
人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zhàn)乎公說執(zhí)
曹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冬會于溫召王以諸侯
見且使王狩壬申公朝于王所丁丑諸侯圍許晉侯
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齊桓公
為會而封異姓今君為會而滅同姓曹叔振鐸文之
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
也與衛(wèi)偕命而不與偕復(fù)非信也同罪異罰非刑也
禮以行義信以守禮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將若之
何公說復(fù)曹伯
按國語晉公子重耳自衛(wèi)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聞
其骿脅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shè)微薄而觀之
僖負羈之妻言于負羈曰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
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
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貳焉僖負羈饋餐置璧焉公
子受餐反璧負羈言于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
匹也君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
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也余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
之愛親明賢政之干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
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國君無親國以為
親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王之
功實建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是不
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
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賢也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
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
窮也守天之聚將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
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
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公弗聽
襄王三十二年秋八月齊侯宋公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八月齊侯宋公
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
故也
頃王元年秋八月曹伯襄卒子壽立冬葬曹共公
按春秋文公九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共公三十五年卒子文公壽立
頃王三年秋曹伯朝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秋曹文公來
朝即位而來見也
頃王六年夏六月癸酉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晉趙盾同盟于新城
按春秋文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夏六月同盟
于新城從于楚者服且謀邾也
匡王元年夏曹伯朝于魯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
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十二月齊侯伐曹入其
郛
按春秋文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曹伯來朝
禮也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盟于扈尋新城之盟且謀伐齊也齊人賂晉侯故不
克而還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
郛討其來朝也
匡王五年秋宋公陳侯衛(wèi)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
鄭
按春秋宣公元年 按左傳宋人之弒昭公也晉荀
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
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公曰
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
陳靈公受盟于晉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
救陳宋會于棐林以伐鄭也楚蒍賈救鄭遇于北林
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定王元年秋宋師圍曹
按春秋宣公三年 按左傳宋文公即位三年殺母
弟須及昭公子武氏之謀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
司馬子伯之館盡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師伐
宋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定王五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盟于黑
壤
按春秋宣公七年
定王七年秋九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按春秋宣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會于扈討不睦
也
定王八年夏六月晉人宋人衛(wèi)人曹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鄭及楚平夏六月
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定王十年冬十二月晉人宋人衛(wèi)人曹人同盟于清
丘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冬晉原縠宋
華椒衛(wèi)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
定王十二年夏五月壬申曹伯壽卒子盧立
按春秋宣公十四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強立
注
索隱曰左傳宣公名盧
定王十五年夏六月己未晉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邾子
同盟于斷道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會于斷道
討貳也盟于卷楚辭齊人晉人執(zhí)晏弱于野王執(zhí)蔡
朝于原執(zhí)南郭偃于溫
定王十八年夏六月癸酉晉郄克魯季孫行父臧孫
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
戰(zhàn)于齊師敗績冬十一月楚人秦人宋人陳人魯
人衛(wèi)人齊人鄭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
定王十九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按春秋成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諸侯伐鄭次于
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鄭公子偃帥師御之使
東鄙覆諸鄤敗諸丘輿皇戍如楚獻捷
定王二十一年冬十二月己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按春秋成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同盟于蟲牢鄭
服也
簡王二年夏五月曹伯朝于魯秋楚公子嬰齊帥師
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
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按春秋成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夏曹宣公來朝秋
楚子重伐鄭師于泛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
囚鄖公鍾儀獻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
且莒服故也
簡王四年春正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按春秋成公九年 按左傳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
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九年春為歸汶陽之田故諸
侯貳于晉晉人懼會于蒲以尋馬陵之盟
簡王五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
鄭
按春秋成公十年 按左傳九年秋鄭伯如晉晉人
討其貳于楚也執(zhí)諸銅鞮欒書伐鄭鄭人使伯蠲行
成晉人殺之冬十一月鄭人圍許示晉不急君也是
則公孫申謀之曰我出師以圍許為將改立君者而
紓晉使晉必歸君鄭公子班聞叔申之謀十年春三
月子如立公子繻夏四月鄭人殺繻立髡頑子如奔
許欒武子曰鄭人立君我執(zhí)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鄭
而歸其君以求成焉晉侯有疾五月晉立太子州蒲
以為君而會諸侯伐鄭鄭子罕賂以襄鍾子然盟于
修澤子駟為質(zhì)辛巳鄭伯歸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盧卒于師弟負芻立冬葬曹
宣公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
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秦桓公
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
晉諸侯是以睦于晉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敗績曹宣公卒于師六月曹
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逆曹伯之喪秋負芻
殺其太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晉人以其役之
勞請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將亡國人皆將
從之成公乃懼告罪且請焉乃反而致其邑
按史記曹叔世家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負芻立
簡王十年春三月癸丑晉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宋
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晉侯執(zhí)曹伯歸于京
師曹子臧出奔宋
按春秋成公十五年子臧奔宋不書 按左傳十五
年春會于戚討曹成公也執(zhí)而歸諸京師諸侯將見
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圣達節(jié)次
守節(jié)下失節(jié)為君非吾節(jié)也雖不能圣敢失守乎遂
逃奔宋
王十一年秋曹伯歸自京師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秋曹人請于
晉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國人曰若之何憂猶未弭
而又討我寡君以亡曹國社稷之鎮(zhèn)公子是大泯曹
也先君無乃有罪乎若有罪則君列諸會矣君唯不
以德刑以伯諸侯豈獨遺諸敝邑敢私布之七月曹
人復(fù)請于晉晉侯謂子臧反吾歸而君子臧反曹伯
歸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王十二年夏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冬單子晉侯
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五月公會
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洧六月
乙酉同盟于柯陵尋戚之盟也冬諸侯伐鄭十月庚
午圍鄭楚公子申救鄭師于汝上十一月諸侯還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夏齊崔杼魯
仲孫蔑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按春秋襄公元年 按左傳成公十五年秋八月宋
華元為右?guī)燈~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
帶為太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冬十月左師
二司寇二宰出奔楚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
門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
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
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宋人患之秋七月宋老佐華
喜圍彭城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華元如晉
告急晉侯師于臺谷以救宋遇楚師于靡角之谷楚
師還襄公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于是為宋討魚石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
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dāng)∑?br />徒兵于洧上于是東諸侯之師次于鄫以待晉師晉
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晉侯衛(wèi)侯次于戚
以為之援
靈王元年秋七月晉荀罃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
父曹人邾人會于戚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
孫蔑衛(wèi)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
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于是子罕當(dāng)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冬戍
陳楚公子貞帥師伐陳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齊世子光救陳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
淮上吳子不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
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秋叔孫
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楚司馬公
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
繁陽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喪乃止陳人不
聽命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冬楚人使頓間陳
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晉辭
不會于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之合
諸侯使魯衛(wèi)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子會
吳于善道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冬
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甲午會于城棣以救之
靈王六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
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冬楚子囊圍陳會
于鄬以救之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門于鄟門
衛(wèi)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
薛人從欒黡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
斬行栗甲戌師于泛令于諸侯曰修器備盛糇糧歸
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
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zhàn)不然無成
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
諸侯之銳以逆來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于戰(zhàn)
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zhàn)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
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于鄭以諸侯復(fù)伐之
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陰阪侵鄭次
于陰口而還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夏四月戊午會于柤秋九月諸侯伐鄭己酉
師于牛首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
仆帥賊以入晨攻執(zhí)政于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
耳劫鄭伯以如北宮子產(chǎn)攻盜于北宮子蟜帥國人
助之殺尉止子師仆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
臣尉翩司齊奔宋子孔當(dāng)國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戍
之晉師城梧及制士魴魏絳戍之書曰戍鄭虎牢非
鄭地也言將歸焉鄭及晉平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魚蕭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六月諸侯會
于北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
于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
不慎必失諸侯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
書曰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災(zāi)
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命司慎司盟名山
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
之俾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楚子囊乞旅于秦
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
伐宋九月諸侯悉師以復(fù)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石
如楚告將服于晉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鄭人
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
亥鄭子產(chǎn)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蕭魚庚辰赦
鄭囚皆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使叔肸告于
諸侯公使臧孫紇對曰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
討茍有以藉手鮮不赦宥寡君聞命矣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wèi)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
衛(wèi)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己丑秦晉戰(zhàn)于櫟
晉師敗績十三年秋吳侵楚戰(zhàn)于庸浦大敗吳師十
四年春吳告敗于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
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
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退而具舟諸
侯之師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
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不獲成焉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晉平公即
位會于溴梁命歸侵田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
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且曰諸
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于是叔孫
豹晉荀偃宋向戍衛(wèi)殖鄭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
曰同討不庭
注
自曹以下大夫不書故傳舉小邾以包之
靈王十六年夏衛(wèi)石買帥師伐曹
按春秋襄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衛(wèi)孫蒯田
于曹隧飲馬于重丘毀其瓶重丘人閉門而之曰
親逐而君爾父為厲是之不憂而何以田為夏衛(wèi)石
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訴于晉十八年夏晉人執(zhí)
衛(wèi)行人石買于長子執(zhí)孫蒯于純留為曹故也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曹伯負芻
卒于師子勝立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諸侯之士
門焉齊人多死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入
平陰遂從齊師己卯荀偃士以中軍克京茲乙酉
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
御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
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
申池之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
門于東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shù)闔齊侯駕將
走郵棠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
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
之將犯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
沂
按史記曹叔世家成公二十三年卒子武公勝立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莒子
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祝柯葬曹成公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年冬十月曹伯朝于魯晉侯齊侯宋公魯
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秋欒盈
出奔楚冬曹武公來朝始見也會于商任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 按左傳二十二年秋欒盈
自楚適齊冬會于沙隨復(fù)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晉取朝歌二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濟自泮會于夷
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
成故也
靈王二十五年夏魯侯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會于
澶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十四年夏衛(wèi)獻公
戒孫文子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于
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
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太師歌巧言之卒章太師
辭師曹請為之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文子文子
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于戚公使子蟜子伯子
皮與孫子盟于丘宮孫子皆殺之四月己未子展奔
齊公如鄄使子行于孫子孫子又殺之公出奔齊孫
氏追之?dāng)」接诎邵踩藞?zhí)之子鮮從公及竟公
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齊人以郲寄衛(wèi)侯衛(wèi)人立公
孫剽孫林父殖相之以聽命于諸侯二十五年夏
五月晉侯使魏舒宛沒逆衛(wèi)侯將使衛(wèi)與之夷儀秋
七月衛(wèi)獻公入于夷儀冬十二月衛(wèi)獻公自夷儀使
與喜言喜許之二十六年春衛(wèi)獻公使子鮮為
復(fù)子鮮以公命與喜言曰茍反政由氏祭則寡
人孫文子在戚孫嘉聘于齊孫襄居守二月庚寅
喜右宰谷伐孫氏不克伯國傷子出舍于郊伯國
死孫氏夜哭國人召子子復(fù)攻孫氏克之辛卯
殺子叔及太子角孫林父以戚如晉甲午衛(wèi)侯入衛(wèi)
人侵戚東鄙孫氏訴于晉晉戍茅氏殖綽伐茅氏殺
晉戍三百人孫蒯追之弗敢擊文子曰厲之不如遂
從衛(wèi)師敗之圉雍鉏獲殖綽復(fù)訴于晉三月晉人為
孫氏故召諸侯將以討衛(wèi)六月公會晉趙武宋向戍
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wèi)疆戚田取衛(wèi)西鄙懿氏
六十以與孫氏
靈王二十六年夏邾子滕子晉趙武楚屈建魯叔孫
豹蔡公孫歸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秦人許人曹
人會于宋秋七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齊秦邾
滕不與盟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齊秦邾滕不書 按左傳二
十七年夏宋向戍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
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
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
之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
丙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wèi)
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
木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
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fù)于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
匹也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
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復(fù)
言于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
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盟以
齊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
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乙酉宋公及
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秋八月為宋災(zāi)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
財
景王四年春正月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
魯叔孫豹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
人曹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正月會于虢尋
宋之盟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而已
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夏四月趙孟叔孫豹曹大夫
入于鄭鄭伯兼享之子皮戒趙孟禮終趙孟賦瓠葉
子皮遂戒穆叔且告之穆叔曰趙孟欲一獻子其從
之子皮曰敢乎穆叔曰夫人之所欲也又何不敢及
享具五獻之籩豆于幕下趙孟辭私于子產(chǎn)曰武請
于冢宰矣乃用一獻趙孟為客禮終乃宴穆叔賦鵲
巢趙孟曰武不堪也又賦采蘩曰小國為蘩大國省
穡而用之其何實非命子皮賦野有死之卒章趙
孟賦常棣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庬也可使無吠穆叔
子皮及曹大夫興拜舉兕爵曰小國賴子知免于戾
矣飲酒樂趙孟出曰吾不復(fù)此矣
景王十三年秋九月曹人如晉會葬
按春秋昭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秋七月戊子晉平
公卒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wèi)北宮喜鄭罕虎
許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
也
景王十四年秋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
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會于厥慭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楚子在申
召蔡靈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
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
師圍蔡秋會于厥慭謀救蔡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月甲
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景王十七年春三月曹伯滕卒子須立秋葬曹武公
按春秋昭公十四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武公二十七年卒子平公須立
景王二十一年春三月曹伯須卒子午立秋葬曹平
公
按春秋昭公十八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
景王二十三年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夏六月
晉范獻子韓宣子圖王室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二
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子令諸侯之大
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wèi)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冬十月曹伯午卒弟野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
按史記曹叔世家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
弟野是為聲公悼公死于宋歸葬
敬王六年春三月葬曹悼公
按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wèi)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曹平公弟通弒其君野而自立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曹弒君不書 按左傳三十
二年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冬十
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
尋盟且令城成周定公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魏舒
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將以城成周魏獻子屬役于
韓簡子及原壽過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戍
按史記曹叔世家聲公五年平公弟通弒聲公代立
是為隱公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
鼬曹聲公弟露弒其君通而自立
按春秋定公四年曹弒君不書 按左傳四年春三
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按史記曹叔世家隱公四年聲公弟露弒隱公代立
是為靖公
敬王十八年春三月曹伯露卒子伯陽立秋七月葬
曹靖公
按春秋定公八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靖公四年卒子伯陽立
敬王二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帥師伐曹
按春秋定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
伐曹克郊還滑羅殿未出不退于列其御曰殿而在
列其為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寧為無勇
敬王二十三年夏衛(wèi)公孟彄師師伐曹
按春秋定公十三年
敬王二十八年夏宋樂髡帥師伐曹
按春秋哀公三年
敬王三十二年秋宋人圍曹冬鄭駟弘帥師救曹
按春秋哀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宋人圍曹鄭桓
子思曰宋人有曹鄭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鄭師救
曹侵宋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于社宮而謀亡曹曹
叔振鐸請待公孫強許之旦而求之曹無之戒其子
曰我死爾聞公孫強為政必去之及曹伯陽即位好
田弋曹鄙人公孫強好弋獲白雁獻之且言田弋之
說說之因訪政事大說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夢
者之子乃行強言霸說于曹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
奸宋宋人伐之晉人不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
丘大城鍾邘
敬王三十三年春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按春秋哀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宋公伐曹將還
褚?guī)熥臃实畈苋嗽嵵恍袔煷勚?br />之遂滅曹執(zhí)曹伯及司城強以歸殺之
宗藩部匯考三十二
周十五
滕
周武王封弟錯叔繡于滕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春秋隱公七年
疏
譜云滕姬姓文王子錯叔繡之
后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縣是也自叔繡至宣
公十七世乃見春秋隱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齊滅
之世本云齊景公亡滕按齊景公之卒在滕隱之前
世本言隱公之后仍有六世為君而云齊景亡滕為
謬何甚服虔昭四年注亦云齊景亡滕是不考校而
謬言之地理志云沛郡公丘縣故滕國也周文王子
錯叔繡所封三十一世為齊所滅
桓王三年春三月滕侯卒
按春秋隱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滕侯卒不書名
未同盟也 按公羊傳春王三月滕侯卒何以不名
微國也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春秋貴賤不嫌同
號美惡不嫌同辭
注
滕微國所傳聞之世未可卒所以稱侯而卒者
春秋王魯托隱公以為始受命王滕子先朝隱公
春秋褒之以禮嗣子得以其禮祭故稱侯見其義
桓王八年春滕侯薛侯朝于魯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滕侯薛侯
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
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請于薛侯曰君與
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
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
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愿以滕君為請薛侯
許之乃長滕侯
疏
正義曰賈逵以宗為尊服虔以宗盟為同宗之
盟孫毓以為宗伯屬官掌作盟詛之載辭故曰宗
盟杜無明解盟之尊卑自有定法不得言尊盟也
周禮司盟之官乃是司寇之屬非宗伯也唯服之
言得其旨矣而孫毓難服云同宗之盟則無與異
姓何論先后若通共同盟則何稱于宗斯不然矣
天子之盟諸侯令其共獎王室未聞離逖異姓獨
與同宗者也但周人貴親先敘同姓以其篤于宗
族是故謂之宗盟魯人之為此言見其重宗之義
執(zhí)其宗盟之文即云無與異姓然則公與族燕則
異姓為賓復(fù)言族燕不得有異姓也孟軻所云說
詩者不以辭害意此之謂也異姓為后者謂王官
之伯降臨諸侯以王命而盟者耳其春秋之世狎
主齊盟者則不復(fù)先姬姓也踐土之盟其載書云
王若曰晉重魯申是用王命而盟也召陵之會劉
子在焉故祝佗引踐土為比為有王官故也宋之
盟楚屈建先于趙武明是大國在前不先姬姓若
姬姓常先則楚不得競也且言周之宗盟是唯周
乃然故釋例曰斥周而言指謂王官之宰臨盟者
也其余雜盟未必皆然是言余盟不先姬姓盟則
同姓在先朝則各從其爵故鄭康成注禮記云朝
覲爵同同位若然案覲禮曰諸侯前朝皆受舍于
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鄭元云言諸侯
明來朝者眾矣顧其入覲不得并耳分別同姓異
姓受之將有先后也若如此言則似朝覲不以爵
者但朝覲實以爵同同位就爵同之中先同姓后
異姓若盟則爵雖不同先同姓也禮記周公朝諸
侯于明堂之位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
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
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
面東上覲禮于方明之壇鄭言諸侯見王之位亦
引明堂位為說是則諸侯總見皆以爵為班雖不
分別同姓異姓其受禮之時爵同者猶先同姓也
其王官之伯臨諸侯之盟雖群后咸在常先同姓
故此言宗盟耳取重宗之事以喻己也取譬之事
聊舉一邊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朝于彼
國自可下主國之宗諸侯聚盟不肯先盟主之宗
也
按谷梁傳春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
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犆言
同時也累數(shù)皆至也
注
犆言謂別言也
桓王十年春正月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二年
注
稱子者蓋為時王所黜
僖王四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夏諸侯伐鄭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襄王十一年春三月宋人執(zhí)滕子嬰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宋人執(zhí)滕
宣公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wèi)侯許男滕子伐鄭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
頃王四年秋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秋滕昭公來
朝始朝公也
定王七年秋八月滕子卒冬十月宋人圍滕
按春秋宣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滕昭公卒冬宋
人圍滕因其喪也
定王八平夏六月宋師伐滕
按春秋宣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滕人恃晉而不事
宋夏六月宋師伐滕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
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秦桓公
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
晉諸侯是以睦于晉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敗績
簡王十一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夏四月滕文
公卒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按春秋襄公元年 按左傳成公十五年秋八月宋
華元為右?guī)燈~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
帶為太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冬十月左師
二司寇二宰出奔楚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
門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
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
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宋人患之秋七月宋老佐華
喜圍彭城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華元如晉
告急晉侯師于臺谷以救宋遇楚師于靡角之谷楚
師還襄公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于是為宋討魚石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
靈王元年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
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于是子罕當(dāng)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
淮上吳子不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
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秋叔孫
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楚司馬公
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
繁陽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喪乃止陳人不
聽命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冬楚人使頓間陳
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晉辭
不會干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之合
諸侯使魯衛(wèi)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子會
吳于善道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冬
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丙午會于城棣以救之
靈王五年秋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襄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秋滕成公來朝始
朝公也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門于鄟門
衛(wèi)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
薛人從欒黡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
斬竹栗甲戌師于泛令于諸侯曰修器備盛糇糧歸
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
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zhàn)不然無成
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
諸侯之銳以逆來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于戰(zhàn)
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zhàn)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
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于鄭以諸侯復(fù)伐之
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陰阪侵鄭次
于陰口而還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夏四月戊午會于柤秋九月諸侯伐鄭齊崔
杼使太子光先至于師故長于滕己酉師于牛首冬
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帥賊以入
晨攻執(zhí)政于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
如北宮子產(chǎn)攻盜于北宮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
子師仆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
奔宋子孔當(dāng)國諸侯之師城鄭虎牢而戍之晉師城
梧及制士魴魏絳戍之書曰戍鄭虎牢非鄭地也言
將歸焉鄭及晉平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六月諸侯會
于北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
于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
不慎必失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書曰
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災(zāi)患恤
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
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
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
大夫詹帥師從楚子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九
月諸侯悉師以復(fù)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石如楚
告將服于晉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鄭人使王子
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亥鄭子
產(chǎn)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蕭魚庚辰赦鄭囚皆
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使叔告于諸侯公
使臧孫紇對曰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討茍有
以藉手鮮不赦宥寡君聞命矣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wèi)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衛(wèi)北宮括
鄭公孫蠆齊人宋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己丑秦晉戰(zhàn)于櫟
晉師敗績十三年秋吳侵楚戰(zhàn)于庸浦大敗吳師十
四年春吳告敗于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
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
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退而具舟諸
侯之師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
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不獲成焉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諸侯之士
門焉齊人多死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遂
從齊師己卯荀偃士以中軍克京茲乙酉魏絳欒
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
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
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
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
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
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shù)闔齊侯駕將走郵棠
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
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
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莒子
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br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晉取朝歌二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濟自泮會于夷
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
成故也
靈王二十六年夏邾子滕子晉趙武楚屈建齊慶封
魯叔孫豹蔡公孫歸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秦人
許人曹人會于宋秋七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齊秦邾滕不與盟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齊秦邾滕不書 按左傳二
十七年夏宋向戍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
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
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
之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
丙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wèi)
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
木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
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fù)于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
匹也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
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復(fù)
言于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
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盟以
齊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
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辛巳將盟于
宋西門之外季武子使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既而
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與盟叔孫曰邾滕人之私
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宋衛(wèi)吾匹也乃盟乙酉宋公
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秋八月為宋災(zāi)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
財
景王三年冬十月滕子會葬于魯
按春秋襄公三十一年 按左傳三十一年夏六月
魯襄公薨于楚宮冬十月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
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巳甚兆于
死所矣能無從乎
景王六年春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夏叔弓如滕
按春秋昭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正月丁未滕子
原卒夏五月叔弓如滕葬滕成公子服椒為介及郊
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惠伯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
椒請先入乃先受館敬子從之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按春秋昭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夏諸侯如楚魯衛(wèi)
曹邾不會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wèi)侯辭以疾鄭
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月甲
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夏六月
晉范獻子韓宣子圖王室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二
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侯諸之大
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wèi)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五年秋九月滕子會葬于魯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
敬王二十七年夏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哀公二年
敬王二十九年秋八月甲寅滕子結(jié)卒冬十二月葬
滕頃公
按春秋哀公四年
敬王三十六年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一月
葬滕隱公
按春秋哀公十一年
畢
周文王子封于畢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注
畢國在長安縣西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
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按魏世家魏之先畢
公高之后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
于畢于是為畢姓其后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
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獻公之十六年趙夙
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
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后必大矣萬滿數(shù)也
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
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shù)其必有眾初畢萬卜事晉
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
蕃昌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
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
按路史文公薨畢公高入職焉子季孫邑潘既復(fù)分
龐裔孫畢萬事晉獻公滅魏而封之十世而斯始命
文侯
成王三十七年夏四月王召畢公入受顧命
按書經(jīng)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
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
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受命 按康王之誥
王出在應(yīng)門之內(nèi)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yīng)門左畢公
率東方諸侯入應(yīng)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
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
諸侯以太子釗見于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
以為王業(yè)之不易務(wù)在節(jié)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
顧命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
成王十二年夏六月壬申命畢公保厘東郊
按周書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越三日壬申
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厘東
郊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
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
于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xùn)既歷三紀世變風(fēng)移四
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
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
罔不祇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王曰
嗚呼父師今予祇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
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fēng)聲弗率訓(xùn)典殊厥并疆
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恒
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余風(fēng)未殄
公其念哉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
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
侈滅義服美于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
之惟艱資富能訓(xùn)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xùn)不
由古訓(xùn)于何其訓(xùn)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
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
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后協(xié)心同底于道道洽政
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賴予小子永膺多福
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xùn)
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
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按史記周本紀康王即位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
郊
注
孔安國曰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也成定東
周郊境使有保護也
按竹書紀年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豐錫畢公命
穆王十四年秋九月翟人侵畢
按竹書紀年云云
原
周文王子封于原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路史武王伐紂原公把小鉞
僖王六年春原莊公逆王后于陳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八年春虢公晉侯鄭
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媯歸于京師實惠后
襄王十七年冬晉侯圍原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冬晉侯
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
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
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
于冀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
景王十五年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原伯絞而立
公子跪?qū)?br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
輿臣使曹逃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絞而立公子
跪?qū)そg奔郊
襄王十六年秋王子帶以狄?guī)煼ブ塬@原伯
八日乙丑無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誤
孔子作春秋終于獲麟之一句公羊谷梁經(jīng)是也
弟子欲記圣師之卒故采魯史記以續(xù)夫子之經(jīng)
而終于此丘明因隨而作傳終于哀公從此已下
無復(fù)經(jīng)矣
敬王四十二年冬十二月齊侯魯侯會于蒙
按左傳哀公十七年冬十二月公會齊侯盟于蒙孟
武伯相齊侯稽首公拜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
無所稽首武伯問于高柴曰諸侯盟誰執(zhí)牛耳季羔
曰鄫衍之役吳公子姑曹發(fā)陽之役衛(wèi)石魋武伯曰
然則彘也
敬王四十四年王崩太子仁即位魯叔青如京師
按左傳哀公十九年冬叔青如京師敬王崩故也
注
言敬王能終其世叔青叔還子按傳敬王崩在
此年世本亦爾世族譜云敬王四十二年崩敬王
子元王十年春秋之傳終矣則敬王崩當(dāng)在哀公
十七年史記周本紀及十二諸侯年表敬王四十
二年崩子元王仁立則敬王是魯哀十八年崩也
六國年表起自元王及本紀皆云元王八年崩子
定王介立定王元年是魯哀公之二十七年與杜
預(yù)世族譜為異又世本云魯哀公二十年是定王
介崩子元王赤立則定王之崩年是魯哀二十七
年也眾說不同未詳其正也
元王元年春齊人征會于魯夏會于廩丘
按左傳哀公二十年春齊人來征會夏會于廩丘為
鄭故謀伐晉鄭人辭諸侯秋師還
元王二年夏越人聘于魯秋八月齊侯魯侯邾子盟
于顧
按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來秋八月公
及齊侯邾子盟于顧齊人責(zé)稽首因歌之曰魯人之
皋數(shù)年不覺使我高蹈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是行
也公先至于陽榖齊閭丘息曰君辱舉玉趾以在寡
君之軍群臣將傳遽以告寡君比其復(fù)也君無乃勤
為仆人之未次請除館于舟道辭曰敢勤仆人
元王四年春宋元公夫人卒魯使冉有吊秋八月魯
叔青如越越諸鞅聘于魯
按左傳哀公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
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是
以不得助執(zhí)紼使求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
有不腆先人之產(chǎn)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
旌繁乎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越諸鞅來聘報
叔青也
元王五年夏四月魯臧石及晉侯伐齊取廩丘魯侯
以公子荊之母為夫人荊為太子魯侯朝于越
按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夏四月晉侯將伐齊使來乞
師曰昔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谷宣叔以晉師伐齊
取汶陽寡君欲僥福于周公愿乞靈于臧氏臧石帥
師會之取廩丘軍吏令繕將進萊章曰君卑政暴往
歲克敵今又勝都天奉多矣又焉能進是躗言也役
將班矣晉師乃還餼臧石牛太史謝之曰以寡君之
在行牢禮不度敢展謝之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
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公怒曰女為宗司
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
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齊此禮也則有若
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太
子國人始惡之閏月公如越得太子適郢將妻公而
多與之地公孫有山使告于季孫季孫懼使因太宰
嚭而納賂焉乃止
躗戶快
反過也
元王六年夏魯侯自越歸
按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夏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
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
之公宴于五梧武伯為祝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
請飲彘也以魯國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從君克
免于大行又謂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元王七年夏五月魯叔孫舒帥師會越皋如后庸宋
樂茷納衛(wèi)侯輒不克納
按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會越皋
如后庸宋樂茷納衛(wèi)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
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師侵外州大獲出
御之大敗掘褚?guī)煻ㄗ又狗僦谄角f之上文子
使王孫齊私于皋如曰子將大滅衛(wèi)乎抑納君而已
乎皋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wèi)君而已文子致眾而
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眾曰勿納
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眾曰勿出重賂越人
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師還立悼公南氏相之
以城鉏與越人公曰期則為此令茍有怨于夫人者
報之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王命取
之期以眾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太子者遂卒于
越
貞定王元年春越子使后庸聘于魯魯侯及越后庸
盟于平陽夏魯侯奔越
按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來聘且言邾
田封于駘上二月盟于平陽三子皆從康子病之言
及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
固將召之文子曰他日請念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
公吊焉降禮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
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于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
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
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因?qū)O于邾乃遂如越國人
施公孫有山氏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哀公如陘氏三桓攻公公奔于
衛(wèi)去如鄒遂如越
貞定王二年魯哀公卒子寧立
按通鑒前編紀
魯哀公卒于元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國人迎哀公復(fù)歸卒于有山氏
子寧立是為悼公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于
三桓之家
考王十二年魯?shù)抗渥蛹瘟?br />按通鑒前編
紀于考王十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悼公三十七年卒子嘉立是為
元公
威烈王十四年齊田白伐魯莒及安陽
按通鑒前編云云
目
大事記曰世家作伐魯葛及安陵
威烈王十五年齊田白伐魯取一城
按通鑒前編云云
目
年表取一城作取都
威烈王十八年魯元公卒子顯立齊取魯郭(
按通鑒前編紀
魯元公卒于十六年紀齊田和取魯城于是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元公二十一年卒子顯立是為
穆公
威烈王十 年魯侯尊禮孔伋以公儀休為相泄柳
申詳為臣
按通鑒前編紀于十七年據(jù)史記六國
表穆公立于十八年事應(yīng)在后疑年姑闕
按通鑒前編目董仲舒曰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
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曰吾已
食祿又奪園紅女利乎 大事記曰淳于髡曰魯穆
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
質(zhì)諸孟子皆非是當(dāng)時穆公欲友子思而不可得也
況得臣之乎以臺無饋之事觀之悅賢不能舉又不
能養(yǎng)無惑乎魯之削也穆公雖不能終用子思然尊
賢尚德之意當(dāng)時所罕而公儀之廉強亦得相小國
之道以魯之弱崎嶇于強暴之間竟能與戰(zhàn)國相終
始未必非其君相之力也 前編曰魯自三家四分
公室而魯君無民久矣孔子相魯亦季氏暫授之政
而尋自取之哀公既死于外而悼公之立反卑于三
家三十八年而至于元公元公之世齊田正熾魯于
是乎失莒失安陽又失都則元公之世削已甚矣穆
公立于失都之后二年而失郕則田氏之烈未戢也
不知公儀子為相其時三家之勢何如公儀子諸賢
所以處之者何策然自失郕之后又十五年而失最
而韓又來救則諸賢所以交鄰固國者必有道矣又
四年而敗齊于平陸又四年而為齊所破又十年而
穆公卒卒之四年而伐齊入陽關(guān)則齊魯之勢其相
為勝負者未為甚削也然自穆公之立以來凡百六
十余年而始亡則諸賢所與立者亦必有道矣不然
則以魯之弱一日不可存況于百六十年乎
安王八年齊伐魯取最
按史記六國表云云
安王十二年魯敗齊于平陸
按史記六國表云云
安王二十五年魯穆公卒子奮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奮立是為
共公
烈王三年魯伐齊入陽關(guān)
按史記六國表云云
顯王十六年魯共公卒子屯立
按史記六國表魯
共公卒宜在是年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為
康公
顯王二十五年魯康公卒子匽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為景公
慎靚王六年魯景公卒子叔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為
平公
赧王十九年魯平公卒子賈立(
按世家平公在位三十二年依六國表考
之慎靚王六年崩赧王立赧王元年即文公元年至二十年為魯文侯元年則平公止十九年故編
于此)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平公三十二年卒子賈立是為
文公
赧王四十二年魯文公卒子讎立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文公七年楚懷王死于秦二十
三年文公卒子讎立是為傾公傾公二年秦拔楚之
郢楚傾王東徙于陳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
年楚考烈王伐傾公亡還于卞邑為家人魯絕祀傾
公卒于柯魯起周公至傾公凡三十四世(
按六國表赧王五十
九年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是年王卒明年楚取魯魯君封于莒至秦莊襄王元年楚滅魯傾公遷
卞邑為家人遂絕祀)
宗藩部匯考二十七
周十
衛(wèi)一
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康叔于衛(wèi)(
按封衛(wèi)諸書多指為成王
事蔡子辨之甚詳通鑒依蔡傳記于武王克商大封同姓之年今從之)
按書經(jīng)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
康誥酒誥梓材
孔
傳
以三監(jiān)之民國康叔為衛(wèi)侯周公懲其數(shù)叛故
使賢母弟主之康圻內(nèi)國名叔封字
按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
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
肇造我區(qū)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
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
邦厥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蔡
傳
康叔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誥命為衛(wèi)侯今
文古文皆有按書序以康誥為成王之書今詳本
篇康叔于成王為叔父成王不應(yīng)以弟稱之說者
謂周公以成王命誥故曰弟然既謂之王若曰則
為成王之言周公何遽自以弟稱之也且康誥酒
誥梓材三篇言文王者非一而略無一語以及武
王何耶說者又謂寡兄勖為稱武王尤為非義寡
兄云者自謙之辭寡德之稱茍語他人猶之可也
武王康叔之兄家人相語周公安得以武王為寡
兄而告其弟乎或又謂康叔在武王時尚幼故不
得封然康叔武王同母弟武王分封之時年已九
十安有九十之兄同母弟尚幼不可封乎且康叔
文王之子叔虞成王之弟周公東征叔虞已封于
唐豈有康叔得封反在叔虞之后必?zé)o是理也又
按汲冢周書克殷篇言王即位于社南群臣畢從
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叔封傅禮召公奭贊采師尚父
牽牲史記亦言衛(wèi)康叔封布茲與汲書大同小異
康叔在武王時非幼亦明矣特序書者不知康誥
篇首四十八字為洛誥脫簡遂因誤為成王之書
是知書序果非孔子所作也按東土云者武王克
商分紂城朝歌以北為邶南為墉東為衛(wèi)意邶墉
為武庚之封而衛(wèi)即康叔也漢書言周公善康叔
不從管蔡之亂似地相比近之辭然不可考矣(
大全
或問孔氏小序以康誥為成王周公之書而子以
武王言之何也朱子曰此五峰胡氏之說也嘗因
而考之其曰朕弟寡兄皆為武王之自言乃得事
理之實而其他證亦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也)
胡氏于皇王大紀考究得康誥非周公成王時乃
武王時蓋有朕其弟之語若成王則康叔為叔父
矣又首尾只稱文考成王周公必不只稱文考又
有寡兄之語亦是武王自稱無疑如今人稱劣兄
之類又唐叔得禾傳記所載成王先封唐叔后封
康叔決無侄先叔之理 康誥三篇此是武王書
無疑其中分明說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豈
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己意以告
之乎決不解如此五峰吳才老皆說是武王書只
緣誤以洛誥書首一段置在康誥之前故序其書
于大誥微子之命之后問如此則封康叔在武庚
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時商畿千里紂之地亦甚
大所封必不止三兩國也惟三月哉生魄一段自
是脫落分曉且如朕弟寡兄是武王自告康叔之
詞無疑蓋武王周公康叔同叫作兄豈應(yīng)周公對
康叔一家人說話安得叫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
乎蓋寡者是向人稱我家我國長上之詞也只被
其中有作新大邑于周數(shù)句遂牽引得序來作成
王時書若是成王不應(yīng)所引多文王而不及武王
且如今人纔說太祖便必及太宗也 問殷地武
王既以封武庚而使三叔監(jiān)之矣又以何處封康
叔曰既言以殷余民封康叔豈非封武庚之外又
以封之乎 林氏曰康乃叔未受封時食采之地
或曰康謚也 鄭氏曰康叔初封衛(wèi)至子孫而并
邶墉也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
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
成人宅心知訓(xùn)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
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王曰嗚呼小子封恫
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
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
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yīng)保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
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zāi)適爾既道極厥
辜時乃不可殺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惟民
其懋和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
康乂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又曰非汝封
劓刵人無或劓刵人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
罰有倫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丕蔽要囚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
次汝封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已汝惟小
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
罪寇攘奸宄殺越人于貨暋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
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
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
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茲
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曰乃其速
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不率大矧惟外庶子訓(xùn)人
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jié)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
庸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
殺亦惟君惟長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
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
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則予一人以
懌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
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監(jiān)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今惟
民不靜未戾厥心迪屢未同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
不怨惟厥罪無在大亦無在多矧曰其尚顯聞于天
王曰嗚呼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彝蔽時忱丕
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
瑕殄王曰嗚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無
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聽用康乂民王若曰往哉封
勿替敬典聽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按酒誥王若
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
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
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
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誥教小子有
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
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xùn)越小大
德小子惟一妺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
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厥父母慶
自洗腆致用酒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
教爾大克羞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
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
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
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聞惟
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jīng)德秉哲自成湯
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
自逸矧曰其敢崇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wèi)邦伯越在
內(nèi)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
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
我聞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祗保
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
不衋傷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
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
聞于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
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王曰封予不
惟若茲多誥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jiān)當(dāng)于民監(jiān)今
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jiān)撫于時予惟曰汝劼毖
殷獻臣侯甸男衛(wèi)矧太史友內(nèi)史友越獻臣百宗工
矧惟爾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nóng)父若保
宏父定辟矧汝剛制于酒厥或誥曰群飲汝勿佚盡
執(zhí)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
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
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于殺王曰封汝典聽
朕毖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蔡
傳
商受酗酒天下化之妹土商之都邑其染惡尤
甚武王以其地封康叔故作書誥教之云今文古
文皆有按吳氏曰酒誥一書本是兩書以其皆為
酒而誥故誤合而為一自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
以下武王告受故都之書也自王曰封我西土棐
徂邦君以下武王告康叔之書也書之體為一人
而作則首稱其人為眾人而作則首稱其眾為一
方而作則首稱一方為天下而作則首稱天下君
奭書首稱君奭君陳書首稱君陳為一人而作也
甘誓首稱六事之人湯誓首稱格汝眾此為眾人
而作也湯誥首稱萬方有眾大誥首稱大誥多邦
此為天下而作也多方書為四國而作則首稱四
國多士書為多士而作則首稱多士今酒誥為妹
邦而作故首言明大命于妹邦其自為一書無疑
按吳氏分篇引證固為明甚但既謂專誥毖妹邦
不應(yīng)有乃穆考文王之語意酒誥專為妹邦而作
而妹邦在康叔封圻之內(nèi)則明大命之責(zé)康叔實
任之故篇首專以妹邦為稱至中篇始名康叔以
致誥其曰尚克用文王教者亦申言首章文王誥
毖之意其事則主于妹邦其書則付之康叔雖若
二篇而實為一書雖若二事而實相首尾反復(fù)參
究蓋自為書之一體也
按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
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
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
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王啟監(jiān)
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
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yǎng)引恬自
古王若茲監(jiān)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災(zāi)惟其陳
修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
梓材既勤樸斫惟其涂丹雘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
明德懷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后式
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已若茲
監(jiān)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蔡
傳
亦武王誥康叔之書諭以治國之理欲其通上
下之情寬刑辟之用而篇中有梓材二字比稽田
作室為雅故以為簡編之別非有他義也今文古
文皆有按此篇文多不類自今王惟曰以下若人
臣進戒之辭以書例推之曰今王惟曰者猶洛誥
之今王即命曰也肆王惟德用者猶召誥之肆惟
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也已若茲監(jiān)者猶無逸
嗣王其監(jiān)于茲也惟王子子孫系永保民者猶召
誥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也反復(fù)參考與周公召公
進戒之言若出一口意者此篇得于簡篇斷爛之
中文既不全而進戒爛簡有用明德之語編書者
以與罔厲殺人等意合又武王之誥有曰王曰監(jiān)
云者遂以為文意相屬編次其后而不知前之所
謂王者指先王而言非若今王之為自稱也后之
所謂監(jiān)者乃監(jiān)視之監(jiān)而非啟監(jiān)之監(jiān)也其非命
康叔之書亦明矣讀書者優(yōu)游涵泳沈潛反復(fù)繹
其文義審其語一篇之中前則尊諭卑之辭后
則臣告君之語蓋有不可得而強合者矣
按詩經(jīng)注疏邶墉衛(wèi)譜邶墉衛(wèi)者商紂畿內(nèi)方千里
之地其封域在禹貢冀州太行之東北逾衡漳東及
兗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
為殷后庶殷頑民被紂化日久未可以建諸侯乃三
分其地置三監(jiān)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紂城
而北謂之邶南謂之墉東謂之衛(wèi)武王既喪管叔及
其群弟見周公將攝政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
孺子周公避之居?xùn)|都二年秋大熟未獲有雷電疾
風(fēng)之異及后成王悅而迎之反而遂居攝三監(jiān)導(dǎo)武
庚叛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fù)伐三監(jiān)更于此三國
建諸侯以殷余民封康叔于衛(wèi)使為之長后世子孫
稍并二國混而名之七世至頃侯當(dāng)周夷王時衛(wèi)國
政衰變風(fēng)始作故作者各有所傷從其國本而異之
為邶墉衛(wèi)之詩焉 按朱子集注邶墉衛(wèi)三國名在
禹貢冀州西阻太行北逾衡漳東南跨河以及兗州
桑土之野及商之季而紂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紂城
朝歌而北謂之邶南謂之墉東謂之衛(wèi)以封諸侯邶
墉不詳其始封衛(wèi)則武王弟康叔之國也衛(wèi)本都河
北朝歌之東淇水之北百泉之南其后不知何時并
得邶墉之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東徙渡河野處
漕邑文公又徙居于楚丘朝歌故城在今衛(wèi)州衛(wèi)縣
西二十二里所謂殷墟衛(wèi)故都即今衛(wèi)縣漕楚丘皆
在滑州大抵今懷衛(wèi)澶相滑濮等州開封大名府界
皆衛(wèi)境也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wèi)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
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
之土以共王職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聃
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
政疆以周索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國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
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后國于
宋頗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wèi)康叔 按衛(wèi)
康叔世家衛(wèi)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
有冉季冉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紂復(fù)以殷余民封紂
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
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
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dāng)
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
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
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為衛(wèi)君居河淇間故商墟
周公旦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賢人
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wù)愛民告以
紂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婦人是用故紂之亂
自此始為梓材示君子可法則故謂之康誥酒誥梓
材以命之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說
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wèi)寶祭器以章有
德康叔卒子康伯代立
注
索隱曰系本康伯名髡宋忠曰即王孫牟也事
周康王為大夫按左傳所稱王孫牟父是也牟髡
聲相近故不同爾譙周古史考無康伯而云子牟
伯立蓋以不宜父子俱謚為康故因其名云牟伯
也
按通鑒前編武王十有三年春正月周王大會諸侯
于孟津誓師伐商二月癸亥周王陳師于商郊甲子
商受帥其旅會戰(zhàn)于牧野商師潰受反奔鹿臺自燔
死王即位國號周封紂子武庚為殷侯使管叔蔡叔
霍叔監(jiān)殷三月分封諸弟康叔于殷東
目
大紀曰武王克商大建公侯于天下封叔鮮于
管叔度于蔡叔處于霍以監(jiān)殷是為三監(jiān)以殷余
民封康叔于朝歌國號衛(wèi) 前編曰按書序稱成
王既伐管蔡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自王安石始疑梓材之書至五峰胡氏始正書序
之誤以三書系之武王之紀朱子是之而其他證
驗亦多但康誥曰小子封酒誥惟曰封則康叔之
年加長矣康誥曰在茲東土則武王未來自商也
酒誥曰明大命于妹邦則武王在周之辭也然則
二誥雖均為武王封康叔之書前后則非一時矣
康叔始封于衛(wèi)書無明文而酒誥則曰妹邦豈衛(wèi)
妹古或通稱兼以沬水得名與或先妹邦而后加
衛(wèi)亦未可知也詩傳稱武王克商分紂都以東曰
衛(wèi)西曰墉北曰邶紂都朝歌今在衛(wèi)州衛(wèi)縣西二
十二里謂之殷墟武王封康叔于衛(wèi)但不知何時
兼邶墉而有之夫兼邶墉而有之殆必成王既伐
管蔡黜殷之后序所謂以殷余民封康叔者也但
謂康誥以下為成王書則不可耳
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于衛(wèi)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夷王 年命衛(wèi)為侯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康伯卒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
伯立嗣伯卒子伯立伯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
貞伯立貞伯卒子頃侯立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
衛(wèi)為侯
注
索隱曰康誥稱命爾侯于東土又云孟侯朕其
弟小子封則康叔初封已為侯也比子康伯即稱
伯者謂方伯之伯耳非至子即降爵為伯也故孔
安國曰孟長也五侯之長謂方伯方伯州牧也故
五代孫袒恒為方伯耳至頃侯德衰不監(jiān)諸侯乃
從本爵而稱侯非是至子而削爵及頃侯賂夷王
而稱侯也
宣王十五年衛(wèi)厘侯薨太子余立弟和攻之余自殺
國人立和為衛(wèi)侯
按詩經(jīng)墉風(fēng)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
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
河側(c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
諒人只
序
柏舟共姜自誓也衛(wèi)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
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
按衛(wèi)風(fēng)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贍彼淇
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
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序
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guī)諫以
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
朱
注
衛(wèi)人美
武公之德而以綠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xué)問自修
之進益也
按小雅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酒
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shè)舉逸逸大侯既抗弓
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fā)功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鑰
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
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
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賓之初筵溫
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
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
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
我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cè)弁之俄屢
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
酒孔嘉維其令儀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jiān)或
佐之史彼醉不藏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匪
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識矧
敢多又
序
賓之初筵衛(wèi)武公刺時也幽王荒廢媟近小人
飲酒無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
入而作是詩也
朱
注
毛氏序曰衛(wèi)武公刺幽王也韓
氏序曰衛(wèi)武飲酒悔過也今按此詩意與大雅抑
戒相類必武公自悔之作當(dāng)從韓義
按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
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無競維人四
方其訓(xùn)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吁謨定命遠猶辰告
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
德荒湛于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往敷求先王克
共明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
寐灑埽庭內(nèi)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
作用蠻方質(zhì)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
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
玷不可為也無易由言無曰茍矣莫捫朕舌言不可
逝矣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
繩繩萬民靡不承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
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
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
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
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
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
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
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
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
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于乎小子告爾舊止
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
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序
抑衛(wèi)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
朱
注
楚語左史倚
相曰昔衛(wèi)武公年數(shù)九十五矣猶箴儆于國曰自
卿以下至于師長士茍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
我必恭恪于朝夕以交戒我在輿有旅賁之規(guī)位
寧有官師之典倚幾有誦訓(xùn)之諫居寢有御之
箴臨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
不失誦以訓(xùn)御之于是作懿戒以自儆及其沒
也謂之睿圣武公韋昭曰懿讀為抑即此篇也董
氏曰侯包言武公行年九十有五猶使人曰誦是
詩而不離于其側(cè)然則序說為刺厲王者誤矣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頃侯立十二年卒子厘侯立厘
侯四十二年卒太子共伯余立為君共伯弟和有寵
于厘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于墓
上共伯入厘侯羨自殺衛(wèi)人因葬之厘侯旁謚曰共
伯而立和為衛(wèi)侯是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
百姓和集
平王元年衛(wèi)侯和平戎有功命衛(wèi)侯為公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武公即位四十二年犬戎殺周
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
為公
按竹書紀年平王元年辛未王東徙洛邑錫文侯命
晉侯會衛(wèi)侯鄭伯秦伯以師從王入于成周
平王十三年武公卒子揚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武公五十五年卒子莊公揚立
平王三十六年衛(wèi)侯揚薨子完立
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綠衣篇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
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绤兮
凄其以風(fēng)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序
綠衣衛(wèi)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
詩也
按日月篇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
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
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日居月諸出自
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
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
我不述
序
日月衛(wèi)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
于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
按終風(fēng)篇終風(fēng)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fēng)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終風(fēng)且曀
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曀曀其陰虺虺其
寤言不寐愿言則懷
序
終風(fēng)衛(wèi)莊姜傷已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不能
正也
按衛(wèi)風(fēng)考盤篇考盤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
弗諼考盤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盤
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序
考盤刺莊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yè)使賢者退而
窮處
按碩人篇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nóng)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
鳣鮪發(fā)發(fā)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序
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
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
按左傳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
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
早死其姊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公子州吁嬖
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所自邪
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
也階之為禍夫?qū)櫠或滘湺芙到刀缓逗抖?br />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
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
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
禍是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吁
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莊公五年娶齊女為夫人好而
無子又娶陳女為夫人生子蚤死陳女女弟亦幸于
莊公而生子完完母死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立為
太子莊公有寵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長好兵莊
公使將石碏諫莊公曰庶子好兵使將亂自此起不
聽二十三年莊公卒太子完立是為桓公
按竹書紀年平王三十六年衛(wèi)莊公卒
平王三十八年衛(wèi)州吁出奔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桓公二年弟州吁驕奢桓公絀
之州吁出奔
平王四十九年冬十月衛(wèi)侯如魯會葬鄭公孫滑奔
衛(wèi)衛(wèi)人伐鄭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隱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
惠公公弗臨故不書衛(wèi)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鄭
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wèi)衛(wèi)人為之伐鄭請廩延鄭
人以王師虢師伐衛(wèi)南鄙請師于邾邾子使私于公
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及邾人鄭人盟于翼不書
非公命也
平王五十年冬十二月鄭人伐衛(wèi)
按春秋隱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鄭人伐衛(wèi)討公
孫滑之亂也
桓王元年春二月庚戌衛(wèi)州吁弒其君完宋公陳侯
蔡人衛(wèi)人伐鄭秋宋公陳侯魯公子翚蔡人衛(wèi)人伐
鄭九月衛(wèi)人殺州吁于濮冬十二月衛(wèi)立公子晉
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燕燕篇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
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
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序
燕燕衛(wèi)莊姜送歸妾也
箋
莊姜無子陳女戴媯
生子名完莊姜以為已子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
之戴媯于是大歸莊姜遠送之于野作詩見己志
按擊鼓篇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序
擊鼓怨州吁也衛(wèi)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
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
箋
將伐鄭
先告陳與宋以成其伐事伐鄭在魯隱四年
按春秋隱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衛(wèi)州吁弒桓公
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wèi)人來告
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
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wèi)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于鄭
而求寵于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鄭以
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wèi)國之愿也
宋人許之于是陳蔡方睦于衛(wèi)故宋公陳侯蔡人衛(wèi)
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于眾仲曰衛(wèi)州吁
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
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
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
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wù)令德而欲以
亂成必不免矣秋諸侯復(fù)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
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翚帥
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州吁未
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
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
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
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
圖之陳人執(zhí)之而請于衛(wèi)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
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殺石厚于陳君
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
之謂乎衛(wèi)人逆公子晉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
曰衛(wèi)人立晉眾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桓公十三年鄭伯弟段攻其兄
不勝亡而州吁求與之友十六年州吁收聚衛(wèi)亡人
以襲殺桓公州吁自立為衛(wèi)君為鄭伯弟段欲伐鄭
請宋陳蔡與俱三國皆許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弒桓
公衛(wèi)人皆不愛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陳詳為善州
吁至鄭郊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右宰丑進食因殺州
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晉于邢而立之是為宣公
桓王三年夏四月葬衛(wèi)桓公鄭人侵衛(wèi)衛(wèi)以燕師伐
鄭敗績秋衛(wèi)師入郕
按春秋隱公五年鄭侵衛(wèi)衛(wèi)伐鄭不書 按左傳五
年夏葬衛(wèi)桓公衛(wèi)亂是以緩四月鄭人侵衛(wèi)牧以報
東門之役衛(wèi)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泄駕以三
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后燕人畏鄭三
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制
北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衛(wèi)之亂也郕人侵衛(wèi)
故衛(wèi)師入郕
桓王六年春宋公衛(wèi)侯遇于垂秋七月庚午宋公齊
侯衛(wèi)侯盟于瓦屋
按春秋隱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wèi)
有會期宋公以幣請于衛(wèi)請先相見衛(wèi)侯許之故遇
于犬丘夏四月齊人卒平宋衛(wèi)于鄭秋會于溫盟于
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
桓王八年秋宋人衛(wèi)人入鄭宋人蔡人衛(wèi)人伐戴鄭
伯伐取之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九年夏宋公不王鄭伯
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秋鄭人以王命來告
伐宋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十年春王正月公
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夏五月羽
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于
老桃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
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
王命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wèi)人入鄭
蔡人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
師焉宋衛(wèi)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
而敗
桓王十一年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于蒲
按春秋桓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
于蒲不盟也
桓王十三年秋蔡人衛(wèi)人陳人從王伐鄭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王奪鄭伯政鄭
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
林父將右軍蔡人衛(wèi)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
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dāng)蔡人衛(wèi)人為右拒以當(dāng)
陳人曰陳亂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
必亂蔡衛(wèi)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
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后伍伍承彌縫戰(zhàn)于繻葛
命二拒曰動而鼓蔡衛(wèi)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
攻之王卒大敗祝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請從
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茍自救也
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桓王十八年秋魯侯會衛(wèi)侯于桃丘弗遇冬十二月
丙午齊侯衛(wèi)侯鄭伯與魯戰(zhàn)于郎
按春秋桓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冬齊衛(wèi)鄭來戰(zhàn)于
郎我有辭也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公鄭子忽有功
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后鄭鄭人怒請
師于齊齊人以衛(wèi)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先書齊衛(wèi)王
爵也
桓王十九年春正月齊人衛(wèi)人鄭人盟于惡曹秋九
月鄭忽奔出衛(wèi)衛(wèi)侯使盜殺子伋及壽
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篇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
籧篨不鮮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序
新臺剌衛(wèi)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
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
按二子乘舟篇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
養(yǎng)養(yǎng)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序
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wèi)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
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
按春秋桓公十一年盜殺衛(wèi)侯子伋壽不書 按左
傳十一年秋九月丁亥鄭昭公奔衛(wèi)初衛(wèi)宣公烝于
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為之娶于齊而美公取之
生壽及朔屬壽于左公子夷姜縊宣姜與公子朔構(gòu)
急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壽子告之使行
不可曰棄父之命惡用子矣有無父之國則可也及
行飲以酒壽子載其旌以先盜殺之急子至曰我之
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又殺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宣公十八年初宣公愛夫人夷
姜夷姜生子伋以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
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
好說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齊女生子
壽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與
朔共讒惡太子伋宣公自以其奪太子妻也心惡太
子欲廢之及聞其惡大怒乃使太子伋于齊而令盜
遮界上殺之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
之且行子朔之兄壽太子異母弟知朔之惡太子而
君欲殺之乃謂太子曰界盜見太子白旄即殺太子
太子可毋行太子曰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壽見太
子不止乃盜其白旄而先馳至界界盜見其驗即殺
之壽已死而太子伋又至謂盜曰所當(dāng)殺乃我也盜
并殺太子伋以報宣公宣公乃以子朔為太子
桓王二十年冬十一月丙戌衛(wèi)侯晉卒太子朔立
按春秋桓公十二年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宣公十九年卒太子朔立是為
惠公
桓王二十一年春二月己巳魯侯及齊侯宋公衛(wèi)侯
燕人戰(zhàn)齊師宋師衛(wèi)師燕師敗績?nèi)略嵝l(wèi)宣公
按春秋桓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宋多責(zé)賂
于鄭鄭不堪命故以紀魯及齊與宋衛(wèi)燕戰(zhàn)不書所
戰(zhàn)后也
桓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丁巳宋人以齊人蔡人衛(wèi)
人陳人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冬宋人以諸
侯伐鄭報宋之戰(zhàn)也
桓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會于
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祭仲專鄭
伯患之使其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
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
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于郊吾惑
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
及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
秋鄭伯因櫟人殺檀伯而遂居櫟冬會于謀伐鄭
將納厲公也弗克而還
莊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會于曹夏四
月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蔡侯伐鄭冬十一月衛(wèi)侯朔
出奔齊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夏伐鄭冬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職
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齊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
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讒殺前太子伋而代立乃
作亂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為君惠公齊
莊王二年秋八月宋人魯人衛(wèi)人伐邾
按春秋桓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盟于黃平
齊紀且謀衛(wèi)故也秋伐邾宋志也
莊王六年春王正月魯公子溺會齊師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三年
莊王八年冬魯侯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伐衛(wèi)納惠公也
莊王九年春正月王人子突救衛(wèi)夏六月衛(wèi)侯朔人
于衛(wèi)冬齊人歸衛(wèi)俘于魯
按春秋莊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王人救衛(wèi)夏衛(wèi)
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寧跪于秦殺左公子泄右
公子職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為不度矣
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
謀知本之不枝弗強詩云本枝百世冬齊人來歸衛(wèi)
寶文姜請之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衛(wèi)君黔牟立八年齊襄公率諸
侯奉王命共伐衛(wèi)納惠公誅左右公子衛(wèi)君黔牟
于周惠公復(fù)立惠公三年出亡亡八年復(fù)入與前通
年凡十三年矣
莊王十五年宋猛獲奔衛(wèi)宋人請之衛(wèi)人歸猛獲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二年秋宋萬弒閔公
于蒙澤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遇太宰督于東宮之
西又殺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南宮
牛猛獲帥師圍亳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
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于師殺子游于宋立桓
公猛獲奔衛(wèi)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
宋人請猛獲于衛(wèi)衛(wèi)人欲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
之惡一也惡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
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衛(wèi)人歸之亦請南宮萬于
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
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厘王二年冬單伯齊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會于鄄冬鄭
公父定叔奔衛(wèi)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鄭公父定叔奔衛(wèi)不書 按左
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齊請師于周夏單伯會之取
成于宋而還冬會于鄄宋服故也鄭伯自櫟入公父
定叔出奔衛(wèi)三年而復(fù)之
見十
六年傳
厘王三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會于鄄
按春秋莊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復(fù)會焉齊
始霸也
厘王四年夏宋人齊人衛(wèi)人伐鄭冬十二月齊侯宋
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五年秋諸侯為宋
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十六年夏諸侯伐鄭宋故也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惠王二年王子頹奔衛(wèi)衛(wèi)師燕師伐周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九年初王姚嬖于莊
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
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于王宮王取之王奪子
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
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
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wèi)衛(wèi)師燕師伐周
冬立子頹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惠公二十五年惠公怨周之容
舍黔牟與燕伐周周惠王溫衛(wèi)燕立惠王弟頹為
王
惠王八年夏五月癸丑衛(wèi)侯朔卒子赤立
按春秋莊公二十五年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惠公三十一年卒子懿公赤立
惠王十年王使召伯廖如齊請伐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冬王使召伯
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wèi)以其立子頹也
惠王十一年春三月甲寅齊人伐衛(wèi)衛(wèi)人及齊人戰(zhàn)
衛(wèi)人敗績
按春秋莊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春齊侯
伐衛(wèi)戰(zhàn)敗衛(wèi)師數(shù)之以王命取賂而還
惠王十七年冬十二月狄人入衛(wèi)殺衛(wèi)侯赤朔庶兄
頑子申立申卒弟毀立
按詩經(jīng)墉風(fēng)墻茨篇墻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
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
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墻有茨不可束
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序
墻有茨衛(wèi)人刺其上也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
疾之而不可道也
朱
注
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頑烝
于宣姜故詩人作此詩以刺之
按君子偕老篇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
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
翟也鬒發(fā)如云不屑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
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
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
之人兮邦之媛也
序
君子偕老刺衛(wèi)夫人也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
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
按鶉之奔奔篇鶉之奔奔鵲之強強人之無良我以
為兄鵲之強強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序
鶉之奔奔刺衛(wèi)宣姜也衛(wèi)人以為宣姜鶉鵲之
不若也
朱
注
衛(wèi)人刺宣姜與頑非匹耦而相從也故
為惠公之言以刺之
按定之方中篇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
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虛矣以望
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
允臧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
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序
定之方中美衛(wèi)文公也衛(wèi)為狄所滅東徙渡河
野處漕邑齊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
始建城市而營宮室得其時制百姓說之國家殷
富焉
按載馳篇載馳載驅(qū)歸唁衛(wèi)侯驅(qū)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能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
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
眾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序
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
救也衛(wèi)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于漕邑許
穆夫人閔衛(wèi)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
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
按春秋閔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十二日狄人伐
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
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公與石祁子玦與莊
子矢使守曰以此贊國擇利而為之與夫人繡衣曰
聽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為右黃夷前驅(qū)孔嬰齊殿
及狄人戰(zhàn)于滎澤衛(wèi)師敗績遂滅衛(wèi)衛(wèi)侯不去其旗
是以甚敗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wèi)人二人
曰我太史也實掌其祭不先國不可得也乃先之至
則告守曰不可待也夜與國人出狄入衛(wèi)遂從之又
敗諸河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文
公為衛(wèi)之多患也先適齊及敗宋桓公逆諸河宵濟
衛(wèi)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
五千人立戴公以廬于曹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
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乘
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
軒重錦三十兩僖之二年齊桓公封衛(wèi)于楚丘衛(wèi)國
忘亡衛(wèi)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wù)材訓(xùn)農(nóng)通商惠
工敬教勸學(xué)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
百乘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懿公即位好鶴淫樂奢侈九年
翟伐衛(wèi)衛(wèi)懿公欲發(fā)兵兵或畔大臣言曰君好鶴鶴
可令擊翟翟于是遂入殺懿公懿公之立也百姓大
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讒殺太子伋代立至
于懿公常欲敗之卒滅惠公之后而更立黔牟之弟
昭伯頑之子申為君是為戴公戴公申元年卒齊桓
公以衛(wèi)數(shù)亂乃率諸侯伐翟為衛(wèi)筑楚丘立戴公弟
毀為衛(wèi)君是為文公文公以亂故齊齊人入之初
翟殺懿公也衛(wèi)人憐之思復(fù)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
后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壽又無子太子伋同母
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嘗代惠公為君八年復(fù)去
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為
戴公戴公卒復(fù)立其弟毀為文公文公初立輕賦平
罪身自勞與百姓同苦以收衛(wèi)民
按竹書紀年惠王十七年衛(wèi)懿公及赤狄戰(zhàn)于泂澤
惠王十九年春正月諸侯城楚丘
按春秋僖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諸侯城楚丘而
封衛(wèi)焉不書所會后也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冬十二月魯
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許人侵陳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
師侵蔡蔡潰遂伐楚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
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
之屈完及諸侯盟齊侯執(zhí)陳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
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
涂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
伯逃歸不盟
按春秋僖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
惠王二十三年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按春秋僖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許
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鄭伯乞盟
按春秋僖公八年 按左傳七年冬閏月惠王崩襄
王惡太叔帶之難懼不立不發(fā)喪而告難于齊八年
春盟于洮謀王室也鄭伯乞盟請服也襄王定位而
后發(fā)喪
宗藩部匯考二十八
周十一
衛(wèi)二
襄王元年夏宰周公齊侯宋子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
曹伯會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按春秋僖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夏會于葵丘尋盟
且修好禮也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
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按谷梁傳秋九月戊辰諸
侯盟于葵丘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
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
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
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襄王二年春正月狄滅溫溫子奔衛(wèi)
按春秋僖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
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
故滅蘇子奔衛(wèi)
襄王四年春諸侯城衛(wèi)楚丘之郛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十二年春諸侯城衛(wèi)楚
丘之郛懼狄難也
襄王五年春狄侵衛(wèi)夏四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
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咸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夏會于咸淮
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
襄王七年春三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魯公孫敖帥師及諸侯
之大夫救徐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
襄王八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二月會
于淮謀鄫且東略也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衛(wèi)人邾人伐齊冬邢人
狄人伐衛(wèi)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七年冬十月乙亥
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nèi)寵以殺群吏而立
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
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
遂與宋人戰(zhàn)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秋
八月葬齊桓公冬邢人狄人伐衛(wèi)圍菟圃衛(wèi)侯以國
讓父兄子弟及朝眾曰茍能治之毀請從焉眾不可
而從師于訾婁狄?guī)熯€
襄王十一年秋衛(wèi)人伐邢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秋衛(wèi)人伐邢
以報菟圃之役于是衛(wèi)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
天其或者欲使衛(wèi)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襄王十二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秋齊狄盟于
邢為邢謀衛(wèi)難也于是衛(wèi)方病邢
襄王十三年春狄侵衛(wèi)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wèi)侯許男滕子伐鄭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
襄王十七年春正月丙午衛(wèi)侯毀滅邢夏四月癸酉
衛(wèi)侯毀卒世子鄭立秋葬衛(wèi)文公冬十二月癸亥魯
侯衛(wèi)子莒慶盟于洮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冬衛(wèi)人
將伐邢禮至曰不得其守國不可得也我請昆弟仕
焉乃往得仕二十五年春衛(wèi)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
城掖以赴外殺之正月丙午衛(wèi)侯毀滅邢同姓也故
名禮至為銘曰余掖殺國子莫余敢止冬衛(wèi)人平莒
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衛(wèi)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文公二十五年卒子成公鄭立
襄王十八年春正月己未魯侯莒子衛(wèi)速盟于向
夏衛(wèi)人伐齊
按春秋僖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春王正
月公會莒茲公莊子盟于向?qū)や艘蚕凝R
孝公伐我北鄙衛(wèi)人伐齊洮之盟故也
襄王二十年春晉侯伐衛(wèi)魯公子買戍衛(wèi)不卒戍刺
之楚人救衛(wèi)夏四月衛(wèi)侯出奔楚五月癸丑晉侯齊
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衛(wèi)子莒子盟于踐土六月衛(wèi)
侯鄭自楚復(fù)歸于衛(wèi)衛(wèi)元咺出奔晉冬晉人執(zhí)衛(wèi)侯
歸之于京師衛(wèi)元咺自晉復(fù)歸于衛(wèi)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晉公子重耳之奔
狄處狄十二年而行過衛(wèi)衛(wèi)文公不禮焉出于五鹿
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
賜也稽首受而載之二十四年春正月秦伯納之二
十七年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
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
得曹而新于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自
南河濟侵曹伐衛(wèi)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郄縠卒
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晉侯齊侯盟于斂
盂衛(wèi)侯請盟晉人弗許衛(wèi)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
其君以說于晉衛(wèi)侯出居于襄牛公子買戍衛(wèi)楚人
救衛(wèi)不克公懼于晉殺子叢以說焉謂楚人曰不卒
戍也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侯患之
聽輿人之謀曰稱舍于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
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shù)
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
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宋人使門尹
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許
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
齊秦藉之告楚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人
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zhàn)乎公說執(zhí)曹
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
谷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
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
當(dāng)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志者
晉之謂矣子玉使伯棼請戰(zhàn)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
間執(zhí)讒慝之口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宮與若敖
之六卒實從之子玉使宛春告于晉師曰請復(fù)衛(wèi)侯
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
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軫曰子與之定人之謂禮楚一
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zhàn)乎不
許楚言是棄宋也救而棄之謂諸侯何楚有三施我
有三怨怨讎已多將何以戰(zhàn)不如私許復(fù)曹衛(wèi)以攜
之執(zhí)宛春以怒楚既戰(zhàn)而后圖之公說乃拘宛春于
衛(wèi)且私許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絕于楚子玉怒從晉師晉
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
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
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
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
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
可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慭
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
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
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zé)o害也公曰
若楚惠何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
忘大恥不如戰(zhàn)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
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
矣子玉使斗勃請戰(zhàn)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
之得臣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
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dāng)君乎
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
事詰朝將見晉車七百乘韅靷鞅靽晉侯登有莘之
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
兵己巳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dāng)陳蔡子
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zé)o晉矣子西將
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
右?guī)煗⒑O(shè)二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
楚師馳之原軫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
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
而止故不敗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
衡雍作王宮于踐土五月丁未獻楚俘于王駟介百
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
侑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
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弓矢
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
綏四國糾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
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覲衛(wèi)侯
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
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其
元孫無有老幼或訴元咺于衛(wèi)侯曰立叔武矣其子
角從公公使殺之咺不廢命奉夷叔以入守六月晉
人復(fù)衛(wèi)侯寧武子與衛(wèi)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wèi)國君
臣不協(xié)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
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不協(xié)之
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
之后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
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后不貳
衛(wèi)侯先期入寧子先長牂守門以為使也與之乘而
入公子歂犬華仲前驅(qū)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發(fā)走
出前驅(qū)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
犬走出公使殺之元咺出奔晉冬會于溫討不服也
衛(wèi)侯與元咺訟寧武子為輔針莊子為坐士榮為大
士衛(wèi)侯不勝殺士榮刖針莊子謂寧俞忠而免之執(zhí)
衛(wèi)侯歸之于京師置諸深室寧子職納橐饘焉元咺
歸于衛(wèi)立公子瑕
按國語初公子重耳過衛(wèi)衛(wèi)文公有邢翟之虞不能
禮焉寧莊子言于公曰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jié)也
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jié)不可以固德
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
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wèi)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
矣臣故云君其圖之康叔文之昭唐叔武之穆也君
之大功在武天胙將在武族茍姬未絕周室而俾守
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晉實昌晉裔公子實德晉
仍無道天胙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復(fù)而修其
德鎮(zhèn)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討無禮君弗蚤圖衛(wèi)而在
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公弗聽
襄王二十二年秋衛(wèi)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wèi)侯
鄭歸于衛(wèi)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晉侯使醫(yī)
衍鴆衛(wèi)侯寧俞貨醫(yī)使薄其鴆不死公為之請納玉
于王與晉侯皆十王許之秋乃釋衛(wèi)侯衛(wèi)侯使賂
周歂冶曰茍能納我吾使?fàn)枮榍渲芤睔⒃獑I及
子適子儀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將命周歂先入及
門遇疾而死冶辭卿 按公羊傳二十八年冬晉
人執(zhí)衛(wèi)侯歸之于京師歸之于者何歸于者何歸之
于者罪巳定矣歸于者罪未定也罪未定則何以得
為伯討歸之于者執(zhí)之于天子之側(cè)者也罪定不定
已可知矣歸于者非執(zhí)之于天子之側(cè)者也罪定不
定未可知也衛(wèi)侯之罪何殺叔武也何以不書為叔
武諱也春秋為賢者諱何賢乎叔武讓國也其讓國
奈何文公逐衛(wèi)侯而立叔武叔武辭立而他人立則
恐衛(wèi)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己立然后為踐土之會
治反衛(wèi)侯衛(wèi)侯得反曰叔武篡我元咺爭之曰叔武
無罪終殺叔武元咺走而出此晉侯也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衛(wèi)之禍文公為之也文公為之奈何文公逐
衛(wèi)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殺母弟者文公
為之也衛(wèi)元咺自晉復(fù)歸于衛(wèi)自者何有力焉者也
此執(zhí)其君其言自何為叔武爭也三十年秋衛(wèi)殺其
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wèi)侯未至其稱國以殺何道殺
也衛(wèi)侯鄭歸于衛(wèi)此殺其大夫其言歸何歸惡乎元
咺也曷為歸惡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則己入
君入則己出以為不臣也
按國語溫之會晉人執(zhí)衛(wèi)成公歸之于周晉侯請殺
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
逆故上下無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無乃不可乎夫
君臣無獄今元咺雖直不可聽也君臣皆獄父子將
獄是無上下也而叔父聽之一逆矣又為臣殺其君
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諸侯而有再逆
政余懼其無后也不然余何私于衛(wèi)侯晉人乃歸衛(wèi)
侯 溫之會晉人執(zhí)衛(wèi)成公歸之于周使醫(yī)鴆之不
死醫(yī)亦不誅臧文仲言于僖公曰夫衛(wèi)君殆無罪矣
刑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大刑用甲兵其次用
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
也故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無
隱也今晉人鴆衛(wèi)侯不死亦不討其使者諱而惡殺
之也有諸侯之請必免之臣聞之班相恤也故能有
親夫諸侯之患諸侯恤之所以訓(xùn)民也君盍請衛(wèi)君
以示親于諸侯且以動晉夫晉新得諸侯使亦曰魯
不棄其親其亦不可以惡公說行玉二十乃免衛(wèi)
侯自是晉聘于魯加于諸侯一等爵同則厚其好貨
衛(wèi)侯聞其臧文仲之為也使納賂焉辭曰外臣之言
不越境不敢及君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公三年晉欲假道于衛(wèi)救宋
成公不許晉更從南河度救宋征師于衛(wèi)衛(wèi)大夫欲
許成公不肯大夫元咺攻成公成公出奔晉文公重
耳伐衛(wèi)分其地予宋討前過無禮及不救宋患也衛(wèi)
成公遂出奔陳二歲如周求入與晉文公會晉使人
鴆衛(wèi)成公成公私于周主鴆令薄得不死已而周為
請晉文公卒入之衛(wèi)而誅元咺衛(wèi)君瑕出奔
襄王二十三年冬狄圍衛(wèi)十二月衛(wèi)遷于帝丘
按春秋僖公三十一年 按左傳三十一年冬狄圍
衛(wèi)衛(wèi)遷于帝丘卜曰三百年衛(wèi)成公夢康叔曰相奪
予享公命祀相寧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
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衛(wèi)之罪也不
可以間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
襄王二十四年夏衛(wèi)人侵狄秋衛(wèi)人及狄人盟
按春秋僖公三十二年 按左傳三十二年夏狄有
亂衛(wèi)人侵狄狄請平焉秋衛(wèi)人及狄盟
襄王二十六年夏晉侯伐衛(wèi)衛(wèi)人伐晉秋魯公孫敖
會晉侯于戚
按春秋文公元年 按左傳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
晉衛(wèi)成公不朝使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晉襄公既
祥使告于諸侯而伐衛(wèi)及南陽先且居曰效尤禍也
請君朝王臣從師晉侯朝王于溫先且居胥臣伐衛(wèi)
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六月戊戌取之獲孫昭子衛(wèi)
人使告于陳陳共公曰更伐之我辭之衛(wèi)孔達帥師
伐晉君子以為古古者越國而謀秋晉侯疆戚田故
公孫敖會之
襄王二十七年夏六月陳侯為衛(wèi)請成于晉執(zhí)孔達
以說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二年夏六月穆伯會諸
侯及晉司空士縠盟于垂隴晉討衛(wèi)故也陳侯為衛(wèi)
請成于晉執(zhí)孔達以說
襄王二十八年春正月魯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
人衛(wèi)人鄭人伐沉沉潰衛(wèi)侯如陳拜成
按春秋文公三年衛(wèi)侯如陳不書 按左傳三年春
莊叔會諸侯之師伐沈以其服于楚也沈潰衛(wèi)侯如
陳拜晉成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公十二年成公朝晉襄公
襄王二十九年春晉人歸孔達于衛(wèi)夏衛(wèi)侯如晉秋
衛(wèi)侯使寧俞聘于魯
按春秋文公四年晉歸衛(wèi)孔達衛(wèi)侯如晉不書 按
左傳四年春晉人歸孔達于衛(wèi)以為衛(wèi)之良也故免
之夏衛(wèi)侯如晉拜秋衛(wèi)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
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答賦使行人私焉對曰臣以
為肄業(yè)及之也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于是乎
賦湛露則天子當(dāng)陽諸侯用命也諸侯敵王所愾而
獻其功王于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
覺報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
自取戾
襄王三十年冬晉陽處父聘于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五年冬晉陽處父聘于
衛(wèi)
襄王三十二年秋八月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鄭
伯許男曹伯晉趙盾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八月齊侯宋公
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
故也公后至
頃王元年春三月楚人伐鄭晉趙盾宋華耦魯公子
遂衛(wèi)孔達許人救鄭
按春秋文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春三月公子遂會
晉趙盾宋華耦衛(wèi)孔達許大夫救鄭不及楚師
頃王五年冬魯侯衛(wèi)侯會于沓狄侵衛(wèi)
按春秋文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冬公如晉朝
且尋盟衛(wèi)侯會公于沓請平于晉公還鄭伯會公于
棐亦請平于晉公皆成之
頃王六年夏六月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
伯晉趙盾同盟于新城
按春秋文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邾文公元妃
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災(zāi)文公卒邾人立定公
捷災(zāi)奔晉夏六月同盟于新城從于楚者服且謀邾
也秋七月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乘納捷災(zāi)于邾
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子曰辭順而弗從不祥乃
還
匡王三年春晉人衛(wèi)人陳人鄭人伐宋
按春秋文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一月甲
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
之十七年春晉荀林父衛(wèi)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
宋討曰何故弒君猶立文公而還
匡王五年夏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wèi)秋楚子鄭人
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公陳侯衛(wèi)侯曹伯
會晉師于棐林伐鄭冬晉人宋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元年 按左傳文公十二年冬秦伯伐
晉取羈馬晉人御之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郄缺
將上軍臾駢佐之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范無恤御
戎以從秦師于河曲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
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
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謀將獨出
乃以其屬出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
我何以報乃皆出戰(zhàn)交綏秦行人夜戒晉師曰兩君
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請相見也臾駢曰使者目動而
言肆懼我也將遁矣薄諸河必敗之胥甲趙穿當(dāng)軍
門呼曰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
險無勇也乃止秦師夜遁復(fù)侵晉入瑕宣公元年夏
晉人討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衛(wèi)宋人之弒昭公也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
于晉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
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
禮焉陳靈公受盟于晉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
帥師救陳宋會于棐林以伐鄭也楚蒍賈救鄭遇于
北林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匡王六年夏晉人宋人衛(wèi)人陳人侵鄭
按春秋宣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
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二月壬子戰(zhàn)于大棘
宋師敗績秦師伐晉圍焦夏晉趙盾救焦遂自陰地
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定王四年春晉趙盾衛(wèi)孫免侵陳
按春秋宣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晉衛(wèi)侵陳陳即
楚故也
定王五年春衛(wèi)侯使孫良夫盟于魯冬晉侯宋公魯
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黑壤
按春秋宣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衛(wèi)孫桓子來盟
始通且謀會晉也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臨之以謀
不睦
定王七年秋九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冬十月癸酉衛(wèi)侯鄭卒
按春秋宣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會于扈討不睦
也
定王八年夏四月齊崔氏奔衛(wèi)六月晉人宋人衛(wèi)人
曹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夏齊惠公卒崔杼
有寵于惠公高國惡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衛(wèi)六月
鄭及楚平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定王十年冬十二月晉原縠宋華椒衛(wèi)孔達曹人同
盟于清丘宋師伐陳衛(wèi)人救陳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冬晉原縠宋
華椒衛(wèi)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宋為盟
故伐陳衛(wèi)人救之孔達曰先君有約言焉若大國討
我則死之
定王十二年春衛(wèi)殺其大夫孔達
按春秋宣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三年清丘之盟晉
以衛(wèi)之救陳也討焉使人弗去曰罪無所歸將加而
師孔達曰茍利社稷請以我說罪我之由我則為政
而亢大國之討將以誰任我則死之十四年春孔達
縊而死衛(wèi)人以說于晉而免遂告于諸侯曰寡君有
不令之臣達構(gòu)我敝邑于大國既伏其罪矣敢告衛(wèi)
人以為成勞復(fù)室其子使復(fù)其位
定王十三年潞酆舒奔衛(wèi)衛(wèi)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
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十五年夏晉
侯伐之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辛亥滅
潞舒奔衛(wèi)衛(wèi)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定王十五年夏六月晉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邾子同盟
于斷道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會于斷道
討貳也盟于卷楚
定王十六年春晉侯衛(wèi)世子臧伐齊
按春秋宣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春晉侯衛(wèi)太
子臧伐齊至于陽谷齊侯會晉侯盟于繒以公子強
為質(zhì)于晉晉師還
定王十八年夏四月丙戌衛(wèi)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zhàn)
于新筑衛(wèi)師敗績六同癸酉晉郄克魯季孫行父臧
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帥師
及齊侯戰(zhàn)于齊師敗績秋八月庚寅衛(wèi)侯速卒冬
楚師鄭師侵衛(wèi)十一月丙申魯侯及楚人秦人宋人
陳人衛(wèi)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衛(wèi)侯使孫良夫
石稷寧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石子欲還孫子曰
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
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zhàn)也夏有
闕
文
石成子曰師敗
矣子不少須眾懼盡子喪師徒何以復(fù)命皆不對又
曰子國卿也隕子辱矣子以眾退我此乃止且告車
來甚眾齊師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孫
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wèi)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
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
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
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于新筑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
乞師皆主郄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郄子曰此城濮
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于先大
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許之郄克將中軍士燮將上
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wèi)臧宣叔逆晉
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wèi)地韓獻子將斬人
郄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郄子使速以徇告
其仆曰吾以分謗也師從齊師于莘六月壬申師至
于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zhàn)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
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wèi)兄弟也來告曰大
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請于大
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
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
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
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余勇癸酉師陳于邴夏
御齊侯逄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郄克鄭丘緩為右齊
侯曰余姑剪滅此而后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郄克傷
于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
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
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
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
也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
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
周華不注韓厥夢子輿謂己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
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
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綦
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于
后韓厥俯定其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
于木而止丑父寢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
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
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wèi)請曰無令輿
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dāng)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
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丑父使
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
以免韓厥獻丑父郄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
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將為戮乎郄子曰人不難以
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齊
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齊師以帥退入于狄卒
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于衛(wèi)師衛(wèi)師免之遂自齊
關(guān)入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晉侯從齊師入
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
不可則聽客之所為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
蕭同叔子為質(zhì)而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對曰蕭同
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若王
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若
以不孝令于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
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
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
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
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
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
子實不優(yōu)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
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以犒
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僥齊國之福不泯
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
又不許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
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魯衛(wèi)諫曰齊疾我矣其死
亡者皆親昵也子若不許讎我必甚唯子則又何求
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于難其榮多矣齊晉亦
唯天所授豈必晉晉人許之對曰群臣帥賦輿以為
魯衛(wèi)請若茍有以借口而復(fù)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
唯命是聽禽鄭自師逆公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
于袁婁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公會晉師于上鄍賜
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師候正亞旅皆受
一命之服秋九月衛(wèi)穆公卒晉二子自役吊焉哭于
大門之外衛(wèi)人逆之婦人哭于門內(nèi)送亦如之遂常
以葬宣公使求好于楚莊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
即位受盟于晉會晉伐齊衛(wèi)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
盟于晉從于伐齊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
齊將起師子重曰君弱群臣不如先大夫師眾而后
可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夫文王猶用眾況吾儕
乎且先君莊王屬之曰無德以及遠方莫如惠恤其
民而善其用之乃大戶已責(zé)逮鰥救乏赦罪悉師王
卒盡行彭名御戎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二君弱
皆強冠之冬楚師侵衛(wèi)遂侵我?guī)熡谑袷龟皩O往辭
曰楚遠而久固將退矣無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
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zhí)斫執(zhí)針織纴皆百人公衡
為質(zhì)以請盟楚人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
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孫良夫鄭
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卿不書匱盟也于
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故曰匱盟蔡侯許男不書乘
楚車也謂之失位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許
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諸侯況其下乎詩曰不解
于位民之攸塈其是之謂矣 按公羊傳之戰(zhàn)齊
師大敗齊侯使國佐如師郄克曰與我紀侯之甗反
魯衛(wèi)之侵地使耕者東畝且以蕭同侄子為質(zhì)則吾
舍子矣國佐曰與我紀侯之甗請諾反魯衛(wèi)之侵地
請諾使耕者東畝是則土齊也蕭同侄子者齊君之
母也齊君之母猶晉君之母也不可壹戰(zhàn)不勝請再
再戰(zhàn)不勝請三三戰(zhàn)不勝則齊國盡子之有也何必
以蕭同侄子為質(zhì)揖而去之郄克眣齊衛(wèi)之使以其
辭而為之請然后許之逮于袁婁而與之盟 按谷
梁傳季孫行父禿晉郄克眇衛(wèi)孫良夫跛曹公子手
僂同時而聘于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
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蕭同侄子處臺上而
笑之聞于客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移日不
解齊人有知之者曰齊之患必自此始矣二年夏六
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
會晉郄克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zhàn)于齊師
敗績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及國佐盟于爰
婁去國五百里爰婁去國五十里一戰(zhàn)綿地五百
里焚雍門之茨侵車東至海君子聞之曰夫甚甚之
辭焉齊有以取之也齊之有以取之何也敗衛(wèi)師于
新筑侵我北鄙敖郄獻子齊有以取之也爰婁在師
之外郄克曰反魯衛(wèi)之侵地以紀侯之甗來以蕭同
侄子之母為質(zhì)使耕者皆東其畝然后與子盟國佐
曰反魯衛(wèi)之侵地以紀侯之甗來則諾以蕭同侄子
之母為質(zhì)則是齊侯之母也齊侯之母猶晉君之母
也晉君之母猶齊侯之母也使耕者盡東其畝則是
終土齊也不可請一戰(zhàn)一戰(zhàn)不克請再再不克請三
三不克請四四不克請五五不克舉國而授于是與
之盟
定王十九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辛亥葬衛(wèi)穆公秋晉郄克衛(wèi)孫良夫伐廧咎如冬十
一月衛(wèi)侯使孫良夫聘于魯丁未魯及孫良夫盟
按春秋成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諸侯伐鄭次于
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鄭敗諸丘輿秋晉郄克
衛(wèi)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余焉廧咎如潰上失
民也冬十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且尋盟衛(wèi)侯使孫
良夫來聘且尋盟公問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晉
也其位在三孫子之于衛(wèi)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
次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中中當(dāng)其下下當(dāng)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下卿中當(dāng)其上大夫下當(dāng)其
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衛(wèi)在晉不得為次國晉
為盟主其將先之丙午盟晉丁未盟衛(wèi)禮也
定王二十一年冬十二月己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按春秋成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同盟于蟲牢鄭
服也
簡王元年春衛(wèi)孫良夫帥師侵宋
按春秋成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
陽說衛(wèi)孫良夫相鄭人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
以其辭會也師于針衛(wèi)人不保說欲襲衛(wèi)曰雖不可
入多俘而歸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衛(wèi)唯信晉故
師在其郊而不設(shè)備若襲之是棄信也雖多衛(wèi)俘而
晉無信何以求諸侯乃止師還衛(wèi)人登陴
簡王二年秋楚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
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冬衛(wèi)孫
林父出奔晉
按春秋成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楚子重伐鄭師
于泛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
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衛(wèi)
定公惡孫林父冬孫林父出奔晉衛(wèi)侯如晉晉反戚
焉
簡王三年冬衛(wèi)人媵于魯
按春秋成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冬衛(wèi)人來媵共姬
簡王四年春正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按春秋成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春為歸汶陽之田
故諸侯貳于晉晉人懼會于蒲以尋馬陵之盟
簡王五年春衛(wèi)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夏五月晉侯
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衛(wèi)子叔黑背侵
鄭晉命也
簡王七年夏晉侯魯侯衛(wèi)侯會于瑣澤
按春秋成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五月晉士
燮會楚公子罷許偃癸亥盟于宋西門之外鄭伯如
晉聽成會于瑣澤成故也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如
京師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
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
師敗績
簡王九年夏衛(wèi)孫林父自晉歸于衛(wèi)冬十月庚寅衛(wèi)
侯臧卒
按春秋成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衛(wèi)侯如晉
晉侯強見孫林父焉定公不可夏衛(wèi)侯既歸晉侯使
郄送孫林父而見之衛(wèi)侯欲辭定姜曰不可是先
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雖惡之不
猶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wèi)
侯見而復(fù)之衛(wèi)侯饗苦成叔惠子相苦成叔傲
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
福也故詩曰兕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
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秋九月衛(wèi)侯有疾使孔成
子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為太子冬十月衛(wèi)定公
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太子之不哀也不內(nèi)酌飲
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wèi)國之?dāng)∑浔厥加谖赐鋈藶?br />呼天禍衛(wèi)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大夫聞之
無不聳懼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衛(wèi)盡置諸
戚而甚善晉大夫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定公十二年卒子獻公衎立
簡王十年春二月葬衛(wèi)定公三月癸丑晉侯魯侯衛(wèi)
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夏楚
子侵衛(wèi)冬十一月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魯叔孫
僑如衛(wèi)孫林父鄭公子邾人會吳于鍾離
按春秋成公十五年楚侵衛(wèi)不書 按左傳十五年
春會于戚討曹成公也執(zhí)而歸諸京師夏楚子侵鄭
及暴隧遂侵衛(wèi)及首止
簡王十一年夏衛(wèi)侯伐鄭晉侯使郄乞師于衛(wèi)伐
楚及鄭六月甲午晦戰(zhàn)于鄢陵衛(wèi)師后期秋晉侯齊
侯魯侯衛(wèi)侯宋華元邾人會于沙隨七月尹子晉侯
宋公魯侯衛(wèi)侯齊國佐邾人伐鄭侵陳及蔡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夏衛(wèi)伐鄭晉乞師衛(wèi)師后期侵
陳及蔡不書 按左傳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
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于鄭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
于武城夏衛(wèi)侯伐鄭至于鳴雁為晉故也晉伐鄭郄
如衛(wèi)遂如齊皆乞師焉戊寅晉師起鄭人聞有晉
師使告于楚楚子救鄭五月晉師濟河六月晉楚遇
于鄢陵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陳敗之衛(wèi)侯后秋會
于沙隨謀伐鄭也七月公會尹武公及諸侯伐鄭諸
侯之師次于鄭西遷于制田知武子佐下軍以諸侯
之師侵陳至于鳴鹿遂侵蔡未反諸侯遷于潁上戊
午鄭子罕宵軍之宋齊衛(wèi)皆失軍
簡王十二年春衛(wèi)北宮括帥師侵鄭夏尹子單子晉
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
盟于柯陵冬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人邾
人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王正月鄭
子駟侵晉虛滑衛(wèi)北宮括救晉侵鄭至于高氏夏五
月公會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
洧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尋戚之盟也楚子重救鄭
師于首止諸侯還冬諸侯伐鄭十月庚午圍鄭楚公
子申救鄭師于汝上十一月諸侯還
簡王十三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邾子齊崔杼
魯仲孫蔑同盟于虛朾
按春秋成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二月孟
獻子會于虛朾謀救宋也宋人辭諸侯而請師以圍
彭城孟獻子請于諸侯而先歸會葬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冬衛(wèi)侯使公
孫剽聘于魯
按春秋襄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正月己亥圍宋
彭城為宋討魚石彭城降晉冬衛(wèi)子叔晉知武子來
聘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jié)
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按公羊傳春王正月仲
孫蔑會晉欒黡宋華元衛(wèi)殖曹人莒人邾婁人滕
人薛人圍宋彭城宋華元曷為與諸侯圍宋彭城為
宋誅也其為宋誅奈何魚石走之楚楚為之伐宋取
彭城以封魚石魚石之罪奈何以入是為罪也楚已
取之矣曷為系之宋不與諸侯專封也
靈王元年夏六月晉師宋師衛(wèi)殖侵鄭秋七月晉
荀罃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曹人邾人會于戚
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曹人
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于是子罕當(dāng)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二年夏六月己未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
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同盟于雞澤陳侯使袁僑如
會戊寅魯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按春秋襄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
小國陳成公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
諸侯秋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
也
靈王四年夏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會吳于善道秋晉
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
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冬楚公子貞帥師伐
陳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
晉辭不會于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
之合諸侯使魯衛(wèi)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
子會吳于善道秋楚人討陳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
侵欲焉乃殺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冬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甲午會于城棣以救
之
靈王六年秋魯季孫宿如衛(wèi)冬十月衛(wèi)侯使孫林父
聘于魯壬戌魯及孫林父盟十二月晉侯宋公魯侯
陳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季武子如衛(wèi)報
子叔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冬十月衛(wèi)孫文子來聘
且拜武子之言而尋孫桓子之盟公登亦登叔孫穆
子相趨進曰諸侯之會寡君未嘗后衛(wèi)君今吾子不
后寡君寡君未知所過吾子其少安孫子無辭亦無
悛容穆叔曰孫子必亡為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
也詩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謂從者也衡而委蛇必
折楚子囊圍陳會于鄬以救之
靈王七年夏晉侯鄭伯齊高厚宋向戌衛(wèi)殖魯季
孫宿邾人會于邢丘
按春秋襄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五月甲辰會于
邢丘以命朝聘之?dāng)?shù)使諸侯之大夫聽命季孫宿齊
高厚宋向戍衛(wèi)殖邾大夫會之鄭伯獻捷于會故
親聽命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鄭人恐行成許之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夏六月楚子囊鄭
子耳伐宋師于訾毋庚午圍宋門于桐門衛(wèi)侯救宋
師于襄牛鄭子展曰必伐衛(wèi)不然是不與楚也得罪
于晉又得罪于楚國將若之何子駟曰國病矣子展
曰得罪于二大國必亡病不猶愈于亡乎諸大夫皆
以為然故鄭皇耳帥師侵衛(wèi)楚令也孫文子卜追之
獻兆于定姜姜氏問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
其雄姜氏曰征者喪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圖之衛(wèi)人
追之孫蒯獲鄭皇耳于犬丘秋九月諸侯伐鄭己酉
師于牛首子駟尉止御之冬十月諸侯之師城虎牢
而戍之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己亥齊世子
光宋向戍先至于鄭門于東門其莫晉荀罃至于西
郊東侵舊許衛(wèi)孫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諸侯會于北
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于濟
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楚子囊乞旅于
秦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
子伐宋九月諸侯悉師以復(fù)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
石如楚告將服于晉楚人執(zhí)之諸侯之師觀兵于
鄭東門鄭人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
伯冬十月丁亥鄭子展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
蕭魚庚辰赦鄭囚皆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
使叔肸告于諸侯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wèi)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
衛(wèi)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己未衛(wèi)侯出奔齊冬晉士宋華閱魯
季孫宿衛(wèi)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伐晉戰(zhàn)于櫟晉師敗績十四年春吳告敗于晉會于
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
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
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
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wèi)北宮懿子曰與
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
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
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于棫林不
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并夷唯余馬首是
瞻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下
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
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
也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
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針曰此役也報櫟之?dāng)∫惨?br />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恥乎與士
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黡謂士曰余弟不欲往
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
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于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會
伐秦不書惰也衛(wèi)獻公戒孫文子惠子食皆服而
朝日旰不召而射鴻于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
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太
師歌巧言之卒章太師辭師曹請為之初公有嬖妾
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故師曹
欲歌之以怒孫子以報公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
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于戚而入見
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懼社稷之傾覆將
若之何對曰君制其國臣敢奸之雖奸之庸知愈乎
遂行從近關(guān)出公使子蟜子伯子皮與孫子盟于丘
宮孫子皆殺之四月己未子展奔齊公如鄄使子行
于孫子孫子又殺之公出奔齊孫氏追之?dāng)」接?br />阿澤鄄人執(zhí)之初尹公佗學(xué)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學(xué)
射于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子魚曰射為背
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
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子
鮮從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定姜曰無神
何告若有不可誣也有罪若何告無舍大臣而與小
臣謀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為師保而蔑之二罪也
余以巾櫛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無
告無罪公使厚成叔吊于衛(wèi)曰寡君使瘠聞君不撫
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
私于執(zhí)事曰有君不吊有臣不敢君不赦宥臣亦不
帥職增淫發(fā)泄其若之何衛(wèi)人使太叔儀對曰群臣
不佞得罪于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棄之以為君
憂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
之辱重拜大貺厚孫歸復(fù)命語臧武仲曰衛(wèi)君其必
歸乎有太叔儀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撫其內(nèi)或營
其外能無歸乎齊人以郲寄衛(wèi)侯及其復(fù)也以郲糧
歸右宰谷從而逃歸衛(wèi)人將殺之辭曰余不說初矣
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衛(wèi)人立公孫剽孫林父殖
相之以聽命于諸侯衛(wèi)侯在郲臧紇如齊唁衛(wèi)侯衛(wèi)
侯與之言虐退而告其人曰衛(wèi)侯其不得入矣其言
糞土也亡而不變何以復(fù)國子展子鮮聞之見臧紇
與之言道臧孫說謂其人曰衛(wèi)君必入夫二子者或
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師曠侍于晉侯曰衛(wèi)人出
其君不亦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
刑淫養(yǎng)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
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
出乎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
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
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
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cè)室
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
昵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
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
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guī)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于
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
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諫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諫失常也
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從其淫而
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晉侯問衛(wèi)故于中行獻子對
曰不如因而定之衛(wèi)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
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
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君其定衛(wèi)以待時
乎冬會于戚謀定衛(wèi)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獻公十三年公令師曹教宮妾
鼓琴妾不善曹笞之妾以幸惡曹于公公亦笞曹三
百十八年獻公戒孫文子惠子食皆往日旰不召
而去射鴻于囿二子從之公不釋射服與之言二子
怒如宿孫文子數(shù)侍公飲使師曹歌巧言之卒章師
曹又怒公之嘗笞三百乃歌之欲以怒孫文子報衛(wèi)
獻公文子語蘧伯玉伯玉曰臣不知也遂攻出獻公
獻公奔齊齊置衛(wèi)獻公于聚邑孫文子惠子共立
定公弟秋為衛(wèi)君是為殤公殤公秋立封孫文子林
父于宿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夏五月晉荀偃鄭伯魯叔老衛(wèi)殖宋人伐許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晉平公即
位羊舌肸為傅張君臣為中軍司馬祁奚韓襄欒盈
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乘馬御改服修官烝于
曲沃警守而下會于溴梁命歸侵田以我故執(zhí)邾宣
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齊楚之使晉侯與諸侯宴于溫
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
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于
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戍衛(wèi)殖鄭公孫蠆小邾之
大夫盟曰同討不庭許男請遷于晉諸侯遂遷許許
大夫不可晉人歸諸侯鄭子蟜聞將伐許遂相鄭伯
以從諸侯之師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伐許次于函
氏
靈王十六年夏衛(wèi)石買帥師伐曹
按春秋襄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衛(wèi)孫蒯田
于曹隧飲馬于重丘毀其瓶重丘人閉門而之曰
親逐而君爾父為厲是之不憂而何以田為夏衛(wèi)石
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訴于晉
呼豆反
罵也
靈王十七年夏晉人執(zhí)衛(wèi)行人石買冬十月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
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夏晉人執(zhí)衛(wèi)
行人石買于長子執(zhí)孫蒯于純留為曹故也冬十月
會于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諸侯
之士門焉齊人多死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畏其眾
也乃脫歸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
遂從齊師夙沙衛(wèi)連大車以塞隧而殿殖綽郭最曰
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衛(wèi)殺馬于
隘以塞道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曰止
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顧曰為私誓州綽曰有
如日乃弛弓自后縛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縛郭最
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晉人欲逐歸者魯衛(wèi)
請攻險己卯荀偃士以中軍克京茲乙酉魏絳欒
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
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
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
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
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
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shù)闔齊侯駕將走郵棠
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
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
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諸侯盟于祝柯夏衛(wèi)孫林父帥
師伐齊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晉欒魴帥師從衛(wèi)孫文子伐齊衛(wèi)石
共子卒悼子不哀孔成子曰是謂其本必不有其
宗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衛(wèi)惠子疾召悼子曰吾得罪于君悔而
無及也名藏在諸侯之策曰孫林父殖出其君君
入則掩之若能掩之則吾子也若不能猶有鬼神吾
有餒而已不來食矣悼子許諾惠子遂卒
靈王二十年冬十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冬會于
商任錮欒氏也齊侯衛(wèi)侯不敬叔向曰二君者必不
免會朝禮之經(jīng)也禮政之輿也政身之守也怠禮失
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秋春襄公二十二年 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fù)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二年秋齊侯伐衛(wèi)
按春秋襄公二十三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衛(wèi)先驅(qū)谷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申驅(qū)成秩御莒
恒申鮮虞之傅摯為右曹開御戎晏父戎為右貳廣
上之登御邢公盧蒲癸為右啟牢成御襄罷師狼蘧
疏為右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大殿商子游御
夏之御寇崔如為右燭庸之越駟乘自衛(wèi)遂伐晉
靈王二十三年夏齊烏余奔晉襲衛(wèi)羊角取之秋八
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
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齊烏余襲衛(wèi)羊角不書 按
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冬楚
子伐鄭以救齊門于東門次于棘澤諸侯還救鄭夏
齊烏余以廩丘奔晉襲衛(wèi)羊角取之
襲羊角見
二十六年傳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八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衛(wèi)侯入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齊人以
莊公說使隰鉏請成晉侯許之使叔向告于諸侯晉
侯使魏舒宛沒逆衛(wèi)侯將使衛(wèi)與之夷儀崔子止其
帑以求五鹿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八
月衛(wèi)獻公入于夷儀冬十二月衛(wèi)獻公自夷儀使與
喜言喜許之太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
躬不說皇恤我后者子可謂不恤其后矣將可乎
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fù)也書曰慎
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今
子視君不如奕棋其何以免乎奕者舉棋不定不勝
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
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靈王二十五年春二月辛卯衛(wèi)喜弒其君剽衛(wèi)孫
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衛(wèi)侯衎復(fù)歸于衛(wèi)秋晉人執(zhí)
衛(wèi)喜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春衛(wèi)獻
公使子鮮為復(fù)辭敬姒強命之對曰君無信臣懼不
免敬姒曰雖然以吾故也許諾初獻公使與喜言
喜曰必子鮮在不然必敗故公使子鮮子鮮不獲
命于敬姒以公命與喜言曰茍反政由氏祭則
寡人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
其入遂行從近關(guān)出告右宰谷右宰谷曰不可獲罪
于兩君天下誰畜之悼子曰吾受命于先人不可以
貳谷曰我請使焉而觀之遂見公于夷儀反曰君淹
恤在外十二年矣而無憂色亦無寬言猶夫人也若
不已死無日矣悼子曰子鮮在右宰谷曰子鮮在何
益多而能亡于我何為悼子曰雖然弗可以已孫文
子在戚孫嘉聘于齊孫襄居守二月庚寅喜右宰
谷伐孫氏不克伯國傷子出舍于郊伯國死孫氏
夜哭國人召子子復(fù)攻孫氏克之辛卯殺子叔
及太子角孫林父以戚如晉甲午衛(wèi)侯入大夫逆于
竟者執(zhí)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于門者
頷之而已公至使讓太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
三子皆使寡人朝夕聞衛(wèi)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
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對曰臣知罪矣
臣不佞不能負羈紲以從捍牧圉臣之罪一也有出
者有居者臣不能貳通外內(nèi)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
也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從近關(guān)出公使止之衛(wèi)人
侵戚東鄙孫氏訴于晉晉戍茅氏殖綽伐茅氏殺晉
戍三百人孫蒯追之弗敢擊文子曰厲之不如遂從
衛(wèi)師敗之圉雍鉏獲殖綽復(fù)訴于晉晉人為孫氏故
召諸侯將以討衛(wèi)也夏中行穆子來聘召公也六月
公會晉趙武宋向戍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wèi)疆
戚田取衛(wèi)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于是衛(wèi)侯會之
晉人執(zhí)喜北宮遺使女齊以先歸衛(wèi)侯如晉晉人
執(zhí)而囚之于士弱氏秋七月齊侯鄭伯為衛(wèi)侯故如
晉晉侯兼享之晉侯賦嘉樂國景子相齊侯賦蓼蕭
子展相鄭伯賦緇衣叔向命晉侯拜二君曰寡君敢
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鄭君之不貳也
國子使晏平仲私于叔向曰晉君宣其明德于諸侯
恤其患而補其闕正其違而治其煩所以為盟主也
今為臣執(zhí)君若之何叔向告趙文子文子以告晉侯
晉侯言衛(wèi)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國子賦轡之柔矣
子展賦將仲子兮晉侯乃許歸衛(wèi)侯叔向曰鄭七穆
罕氏其后亡者也子展儉而壹衛(wèi)人歸衛(wèi)姬于晉乃
釋衛(wèi)侯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殤公十二年喜與孫林父爭
寵相惡殤公使喜攻孫林父林父奔晉復(fù)求入故
衛(wèi)獻公獻公在齊齊景公聞之與衛(wèi)獻公如晉求入
晉為伐衛(wèi)誘與盟衛(wèi)殤公會晉平公平公執(zhí)殤公與
喜而復(fù)入衛(wèi)獻公獻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獻公
后元年誅喜
靈王二十六年夏晉趙武魯叔孫豹楚屈建蔡公孫
歸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會于宋衛(wèi)殺
其大夫喜衛(wèi)侯之弟鱄出奔晉秋七月諸侯之大
夫盟于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衛(wèi)喜專公患之
二十七年春公孫免余請殺之公曰微子不及此
吾與之言矣事未可知祗成惡名止也對曰臣殺之
君勿與知乃與公孫無地公孫臣謀使攻氏弗克
皆死公曰臣也無罪父子死余矣夏免余復(fù)攻氏
殺喜及右宰谷尸諸朝石惡將會宋之盟受命而
出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欲斂以亡懼不免且曰受
命矣乃行子鮮曰逐我者出納我者死賞罰無章何
以沮勸君失其信而國無刑不亦難乎且鱄實使之
遂出奔晉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
盟于河托于木門不鄉(xiāng)衛(wèi)國而坐木門大夫勸之仕
不可曰仕而廢其事罪也從之昭吾所以出也將誰
訴乎吾不可以立于人之朝矣終身不仕公喪之如
稅服終身公與免余邑六十辭曰唯卿備百邑臣六
十矣下有上祿亂也臣弗敢聞且子唯多邑故死
臣懼死之速及也公固與之受其半以為少師公使
為卿辭曰太叔儀不貳能贊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
子為卿宋向戍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
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許
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之
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丙
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wèi)石
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楚
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木
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從
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fù)于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匹
也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
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復(fù)言
于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見
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盟以齊
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渙蔡公孫歸生至曹許之
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乙酉宋公及諸
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按公羊傳夏衛(wèi)殺其大
夫喜衛(wèi)侯之弟鱄出奔晉衛(wèi)殺其大夫喜則衛(wèi)
侯之弟鱄曷為出奔晉為殺喜出奔也曷為為殺
喜出奔衛(wèi)殖與孫林父逐衛(wèi)侯而立公孫剽
殖病將死謂喜曰黜公者非吾意也孫氏為之我即
死女能固納公乎喜曰諾殖死喜立為大夫使人
謂獻公曰黜公者非氏也孫氏為之吾欲納公何
如獻公曰子茍納我吾請與子盟喜曰無所用盟請
使公子鱄約之獻公謂公子鱄曰氏將納我吾欲
與之盟其言曰無所用盟請使公子鱄約之子固為
我與之約矣公子鱄辭曰夫負羈縶執(zhí)鈇锧從君東
西南北則是臣仆庶孽之事也若夫約言為信則非
臣仆庶孽之所敢與也獻公怒曰黜我者非氏與
孫氏凡在爾公子鱄不得已而與之約已約歸至殺
喜公子鱄挈其妻子而去之將濟于河挈其妻子
而與之盟曰茍有履衛(wèi)地食衛(wèi)粟者昧雉彼視 按
谷梁傳夏衛(wèi)殺其大夫喜衛(wèi)侯之弟專出奔晉稱
國以殺罪累上也喜弒君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
也嘗為大夫與之涉公事矣喜由君弒君而不以
弒君之罪罪之者惡獻公也專喜之徒也專之為喜
之徒何也己雖急納其兄與人之臣謀弒其君是亦
弒君者也專其曰弟何也專有是信者君賂不入乎
喜而殺喜是君不直乎喜也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
身不言衛(wèi)專之去合乎春秋
靈王二十七年夏衛(wèi)石惡出奔晉
按春秋襄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夏衛(wèi)人
討氏之黨故石惡出奔晉衛(wèi)人立其從子圃以守
石氏之祀禮也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庚午衛(wèi)侯衎卒子惡立晉荀
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
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秋九月葬衛(wèi)獻公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吳公子札適衛(wèi)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fā)
公子朝曰衛(wèi)多君子未有患也自衛(wèi)如晉將宿于戚
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夫
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
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殯而可以樂乎遂去
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獻公三年吳延陵季子使過衛(wèi)
見蘧伯玉史曰衛(wèi)多君子其國無故過宿孫林父
為擊磬曰不樂音太悲使衛(wèi)亂乃此矣是年獻公卒
子襄公惡立
宗藩部匯考二十九
周十二
衛(wèi)三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
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及小
邾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三年衛(wèi)侯如楚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冬十二月北
宮文子相衛(wèi)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過鄭印段迋
勞于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
馮簡子與子太叔送客事畢而出言于衛(wèi)侯曰鄭有
禮其數(shù)世之福也其無大國之討乎詩云誰能執(zhí)熱
逝不以濯禮之于政如熱之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
之有衛(wèi)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言于衛(wèi)
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雖獲其志不能終也詩
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令尹其將不免公
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
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
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
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
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
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
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wèi)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言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nèi)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詩曰
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訓(xùn)以威儀
也周書數(shù)文王之德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
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
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于是乎懼而歸
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帥服可
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王
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有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
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
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
下謂之有威儀也
景王四年春正月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
魯叔孫豹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
人曹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正月乙未會于
虢尋宋之盟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
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圍設(shè)服離衛(wèi)叔孫穆
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鄭子皮曰二執(zhí)戈者前矣蔡
子家曰蒲宮有前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辭
而假之寡君鄭行人揮曰假不反矣伯州犁曰子姑
憂子之欲背誕也子羽曰當(dāng)璧猶在假而不反子
其無憂乎齊國子曰吾代二子愍矣陳公子招曰不
憂何成二子樂矣衛(wèi)齊子曰茍或知之雖憂何害宋
合左師曰大國令小國共吾知共而已晉樂王鮒曰
小旻之卒章善矣吾從之退會子羽謂子皮曰叔孫
絞而婉宋左師簡而禮樂王鮒字而敬子與子家持
之皆保世之主也齊衛(wèi)陳大夫其不免乎國子代人
憂子招樂憂齊子雖憂弗害夫弗及而憂與可憂而
樂與憂而弗害皆取憂之道也憂必及之太誓曰民
之所欲天必從之三大夫兆憂憂能無至乎言以知
物其是之謂矣
景王五年春晉侯使韓起聘于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二年春韓宣子聘于衛(wèi)
衛(wèi)侯享之北宮文子賦淇澳宣子賦木瓜
景王九年夏宋華合比奔衛(wèi)
按春秋昭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宋寺人柳有寵太
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之柳聞之乃坎用牲埋書
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
視之有焉遂逐華合比合比奔衛(wèi)
景王十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戊辰衛(wèi)
侯惡卒子元立冬十二月癸亥葬衛(wèi)襄公
按春秋昭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
有食之晉侯問于士文伯曰誰將當(dāng)日食對曰魯衛(wèi)
惡之衛(wèi)大魯小公曰何故對曰去衛(wèi)地如魯?shù)赜谑?br />有災(zāi)魯實受之其大咎其衛(wèi)君乎魯將上卿公曰詩
所謂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對曰不善政之謂
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于日月之災(zāi)故政不可
不慎也務(wù)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秋
八月衛(wèi)襄公卒晉大夫言于范獻子曰衛(wèi)事晉為睦
晉不禮焉庇其賊人而取其地故諸侯貳詩曰鸰
在原兄弟急難又曰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兄弟之不
睦于是乎不吊況遠人誰敢歸之今又不禮于衛(wèi)之
嗣衛(wèi)必叛我是絕諸侯也獻子以告韓宣子宣子說
使獻子如衛(wèi)吊且反戚田衛(wèi)齊惡告喪于周且請命
王使成簡公如衛(wèi)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
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亞圉衛(wèi)襄公
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孔成子夢康叔謂
己立元余使羈之孫圉與史茍相之史朝亦夢康叔
謂己余將命而子茍與孔烝鉏之曾孫圉相元史朝
見成子告之夢夢協(xié)晉韓宣子為政聘于諸侯之歲
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縶之足不良弱行孔成子以
周易筮之曰元尚享衛(wèi)國主其社稷遇屯又曰余尚
立尚克嘉之遇屯之比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
何疑焉成子曰非長之謂乎對曰康叔名之可謂長
矣孟非人也將不列于宗不可謂長且其繇曰利建
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二卦皆云子其建之康叔命
之二卦告之筮襲于夢武王所用也弗從何為弱足
者居侯主社稷臨祭祀奉人民事鬼神從會朝又焉
得居各以所利不亦可乎故孔成子立靈公十二月
癸亥葬衛(wèi)襄公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初襄公有賤妾幸之有身夢有
人謂曰我康叔也今若子必有衛(wèi)名而子曰元妾怪
之問孔成子成子曰康叔者衛(wèi)祖也及生子男也以
告襄公襄公曰天所置也名之曰元襄公夫人無子
于是乃立元為嗣是為靈公
景王十二年春衛(wèi)趙黡會楚子于陳
按春秋昭公九年趙黡不書 按左傳九年春叔弓
宋華亥鄭游吉衛(wèi)趙黡會楚子于陳
景王十四年秋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
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會于厥慭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二月楚子
在申召蔡靈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
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
疾帥師圍蔡夏楚師在蔡秋會于厥慭謀救蔡也
景王十五年夏衛(wèi)侯如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二年夏齊侯衛(wèi)侯曹
伯如晉朝嗣君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靈公五年朝晉昭公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按左傳晉成虒祁諸侯朝而
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
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征會告于吳秋晉侯會吳
子于良水道不可吳子辭乃還七月丙寅治兵于邾
南甲車四千乘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子
產(chǎn)子大叔相鄭伯以會子產(chǎn)以幄幕九張行子太叔
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損焉及會亦如之次于衛(wèi)地
叔鮒求貨于衛(wèi)淫芻蕘者衛(wèi)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
一篋錦曰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wèi)在君之宇下而
敢有異志芻蕘者異于他日敢請之叔向受羹反錦
曰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為此役也子
若以君命賜之其已客從之未退而禁之晉人將尋
盟齊人不可晉侯使叔向告劉獻公曰抑齊人不盟
若之何對曰盟以底信君茍有信諸侯不貳何患焉
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雖齊不許君庸多矣天子
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乘以先啟行遲速唯君叔向
告于齊曰諸侯求盟已在此矣今君弗利寡君以為
請對曰諸侯討貳則有尋盟若皆用命何盟之尋叔
向曰國家之?dāng)∮惺露鵁o業(yè)事則不經(jīng)有業(yè)而無禮
經(jīng)則不序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則
不明不明棄共百事不終所由傾覆也是故明王之
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yè)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
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志業(yè)于好講禮于等示威于
眾昭明于神自古以來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
是興晉禮主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而布諸君求終
事也君曰余必廢之何齊之有唯君圖之寡君聞命
矣齊人懼對曰小國言之大國制之敢不聽從既聞
命矣敬共以往遲速唯君叔向曰諸侯有間矣不可
以不示眾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壬申復(fù)之諸
侯畏之甲戌同盟于平丘令諸侯日中造于除癸酉
退朝
景王二十一年夏五月壬午宋衛(wèi)陳鄭災(zāi)
按春秋昭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夏五月火始
昏見丙子風(fēng)梓慎曰是謂融風(fēng)火之始也七日其火
作乎戊寅風(fēng)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梓慎登大
廷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wèi)陳鄭也數(shù)日皆來告火
景王二十三年秋盜殺衛(wèi)侯之兄縶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 按左傳衛(wèi)公孟縶狎齊豹奪
之司寇與鄄有役則反之無則取之公孟惡北宮喜
褚?guī)熎杂ブ映ㄓ谙宸蛉诵獞侄?br />作亂故齊豹北宮喜褚?guī)熎怨映鱽y初齊豹見
宗魯于公孟為驂乘焉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
善子所知也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
子假吾名焉故不吾遠也雖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
利故不能去是吾過也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
事乎吾將死之以周事子而歸死于公孟其可也丙
辰衛(wèi)侯在平壽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齊子氏帷
于門外而伏甲焉使祝置戈于車薪以當(dāng)門使一
乘從公孟以出使華齊御公孟宗魯驂乘及閎中齊
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dāng)嚯乓灾泄现?br />皆殺之公聞亂乘驅(qū)自閱門入慶比御公公南楚驂
乘使華寅乘貳車及公宮鴻魋駟乘于公公載寶
以出褚?guī)熥由暧龉隈R路之衢遂從過齊氏使華
寅肉袒執(zhí)蓋以當(dāng)其闕齊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
出寅閉郭門逾而從公公如死鳥析朱鉏宵從竇出
徒行從公齊侯使公孫青聘于衛(wèi)既出聞衛(wèi)亂使請
所聘公曰猶在竟內(nèi)則衛(wèi)君也乃將事焉遂從諸死
鳥請將事辭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
無所辱君命賓曰寡君命下臣于朝曰阿下執(zhí)事臣
不敢貳主人曰君若惠顧先君之好昭臨敝邑鎮(zhèn)撫
其社稷則有宗祧在乃止衛(wèi)侯固請見之不獲命以
其良馬見為未致使故也衛(wèi)侯以為乘馬賓將掫主
人辭曰亡人之憂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
辱從者敢辭賓曰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獲
捍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懼不免于戾請以除死親
執(zhí)鐸終夕與于燎齊氏之宰渠子召北宮子北宮氏
之宰不與聞謀殺渠子遂伐齊氏滅之丁巳晦公入
與北宮喜盟于彭水之上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國人
八月辛亥公子朝褚?guī)熎宰佑裣鲎痈唪櫝霰紩x閏
月戊辰殺宣姜衛(wèi)侯賜北宮喜謚曰貞子賜析朱鉏
謚曰成子而以齊氏之墓予之衛(wèi)侯告寧于齊且言
子石齊侯將飲酒遍賜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
忌辭曰與于青之賞必及于其罰在康誥曰父子兄
弟罪不相及況在群臣臣敢貪君賜以干先王琴張
聞宗魯死將往吊之仲尼曰齊豹之盜而孟縶之賊
女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亂不為利疚于回不以
回待人不蓋不義不犯非禮 按谷梁傳秋盜殺衛(wèi)
侯之兄輒盜賤也其曰兄母兄也目衛(wèi)侯衛(wèi)侯累也
然則何為不為君也曰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廟輒
者何也曰兩足不能相過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衛(wèi)謂
之輒
踂女
輒反
景王二十四年夏宋華亥向?qū)幦A定自陳入于宋南
里以叛衛(wèi)公子朝救宋
按春秋昭公二十一年救宋不書 按左傳二十一
年夏五月華氏以南里叛冬十一月癸未公子城以
晉師至曹翰胡會晉荀吳齊苑何忌衛(wèi)公子朝救宋
丙戌與華氏戰(zhàn)于赭丘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王子朝之亂二十
四年夏六月晉范獻子與韓宣子圖之征會于諸侯
期以明年二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
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wèi)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宋衛(wèi)皆利納公固請之范獻
子取貨于季孫謂司城子梁與北宮貞子曰季孫未
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于是乎不獲君又弗克
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復(fù)天救之
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
說甲執(zhí)冰以游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于季氏天
之道也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
與之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有天之贊有民之助
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quán)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國
故鞅以為難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愿
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二子懼皆辭乃辭小
國而以難復(fù)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wèi)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 按左傳三十二年冬十一
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尋
盟且令城成周魏子南面魏彪傒曰魏子必有大咎
干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詩曰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敬天之渝不敢馳驅(qū)況敢干位以作大事乎己丑士
彌牟營成周計丈數(shù)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
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財用書糇糧以令役于諸
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
為成命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
鼬秋晉士鞅衛(wèi)孔圉帥師伐鮮虞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晉荀寅求貨于蔡侯弗得言
于范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
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于
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
得志祇取勤焉乃辭蔡侯晉人假羽旄于鄭鄭人與
之明日或以會晉于是乎失諸侯將會衛(wèi)子行敬
子言于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
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
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僥大罪也且夫祝
社稷之常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
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
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鼬將
長蔡于衛(wèi)衛(wèi)侯使祝佗私于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
信否若聞蔡將先衛(wèi)信乎萇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
也先衛(wèi)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昔
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
王室以尹天下于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旗夏后
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
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丑類以
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
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
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之虛分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
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
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于相土之
東都以會王之東搜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
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
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
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
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
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啟商惎閑王室王于是
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
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
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
其使蔡先衛(wèi)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
為司寇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
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今將尚之是反
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wèi)成公不在夷叔其母
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wèi)武蔡甲
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
欲復(fù)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萇弘說告劉
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wèi)侯于盟反自召陵鄭子太
叔未至而卒晉趙簡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
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
禮無驕能無復(fù)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敬王十六年春二月魯侵鄭不假道于衛(wèi)
按春秋定公六年不假道不書 按左傳六年春二
月公侵鄭取匡為晉討鄭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
衛(wèi)及還陽虎使季孟自南門入出自東門舍于豚澤
衛(wèi)侯怒使彌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曰
尤人而效之非禮也昭公之難君將以文之舒鼎成
之昭兆定之鞶鑒茍可以納之擇用一焉公子與二
三臣之子諸侯茍憂之將以為之質(zhì)此群臣之所聞
也今將以小忿蒙舊德無乃不可乎太姒之子唯周
公康叔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棄之不亦誣乎天將
多陽虎之罪以斃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敬王十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咸齊人執(zhí)衛(wèi)行人北
宮結(jié)以侵衛(wèi)齊侯衛(wèi)侯盟于沙
按春秋定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
咸征會于衛(wèi)衛(wèi)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宮結(jié)如
齊而私于齊侯曰執(zhí)結(jié)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于瑣
敬王十八年秋七月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wèi)九月
魯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wèi)冬衛(wèi)侯鄭伯盟于曲
濮
按春秋定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晉師將盟衛(wèi)侯
于剸澤趙簡子曰群臣誰敢盟衛(wèi)君者涉佗成何曰
我能盟之衛(wèi)人請執(zhí)牛耳成何曰衛(wèi)吾溫原也焉得
視諸侯將歃涉佗捘衛(wèi)侯之手及捥衛(wèi)侯怒王孫賈
趨進曰盟以信禮也有如衛(wèi)君其敢不唯禮是事而
受此盟也衛(wèi)侯欲叛晉而患諸大夫王孫賈使次于
郊大夫問故公以晉詬語之且曰寡人辱社稷其改
卜嗣寡人從焉大夫曰是衛(wèi)之禍豈君之過也公曰
又有患焉謂寡人必以而子與大夫之子為質(zhì)大夫
曰茍有益也公子則往群臣之子敢不皆負羈紲以
從將行王孫賈曰茍衛(wèi)國有難工商未嘗不為患使
皆行而后可公以告大夫乃皆將行之行有日公朝
國人使賈問焉曰若衛(wèi)叛晉晉五伐我病何如矣皆
曰五伐我猶可以能戰(zhàn)賈曰然則如叛之病而后質(zhì)
焉何遲之有乃叛晉晉人請改盟弗許秋晉士鞅會
成桓公侵鄭圍蟲牢報伊闕也遂侵衛(wèi)九月師侵衛(wèi)
晉故也
敬王十九年秋齊侯衛(wèi)侯次于五氏
按春秋定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齊侯伐晉夷儀
敝無存之父將室之辭以與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
必娶于高國先登求自門出死于溜下東郭書讓登
犁彌從之曰子讓而左我讓而右使登者絕而后下
書左彌先下書與王猛息猛曰我先登書斂甲曰曩
者之難今又難焉猛笑曰吾從子如驂之靳晉車千
乘在中牟衛(wèi)侯將如五氏卜過之龜焦衛(wèi)侯曰可也
衛(wèi)車當(dāng)其半寡人當(dāng)其半敵矣乃過中牟中牟人欲
伐之衛(wèi)褚?guī)熎酝鲈谥心苍恍l(wèi)雖小其君在焉未可
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遇必敗之不如從齊
乃伐齊師敗之齊侯致禚媚杏于衛(wèi)齊侯賞犁彌犁
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從之幘而衣貍制公使視東
郭書曰乃夫子也吾貺子公賞東郭書辭曰彼賓旅
也乃賞犁彌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
敝無存者以五家免乃得其尸公三襚之與之犀軒
與直蓋而先歸之坐引者以師哭之親推之三
敬王二十年夏晉趙鞅帥師圍衛(wèi)冬齊侯衛(wèi)侯鄭游
速會于安甫
按春秋定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夏晉趙鞅圍衛(wèi)報
夷儀也初衛(wèi)侯伐邯鄲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
宵熸及晉圍衛(wèi)午以徒七十人門于衛(wèi)西門殺人于
門中曰請報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則勇矣然我往
必不敢啟門亦以徒七十人旦門焉步左右皆至而
立如植日中不啟門乃退反役晉人討衛(wèi)之叛故曰
由涉佗成何于是執(zhí)涉佗以求成于衛(wèi)衛(wèi)人不許晉
人遂殺涉佗成何奔燕十三年春晉趙鞅謂邯鄲午
曰歸我衛(wèi)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午許諾歸告其父
兄父兄皆曰不可衛(wèi)是以為邯鄲而置諸晉陽絕衛(wèi)
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趙
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
敬王二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帥師伐曹
按春秋定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
伐曹克郊還滑羅殿未出不退于列其御曰殿而在
列其為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寧為無勇
敬王二十三年春齊侯衛(wèi)侯次于垂葭夏衛(wèi)公孟彄
帥師伐曹孔子至衛(wèi)
按春秋定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齊侯衛(wèi)侯
次于垂葭實郥氏使師伐晉將濟河諸大夫皆曰不
可邴意茲曰可銳師伐河內(nèi)傳必數(shù)日而后及絳絳
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乃伐河內(nèi)齊侯皆
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乘軒齊侯欲與衛(wèi)侯乘與
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使告曰晉師至矣齊侯曰比
君之駕也寡人請攝乃介而與之乘驅(qū)之或告曰無
晉師乃止初衛(wèi)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
而告之史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罪其及子乎
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
之何史曰無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難
上下同之戍也驕其亡乎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
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及文子卒衛(wèi)侯
始惡于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將去夫人之黨
夫人訴之曰戍將為亂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靈公三十八年孔子來祿之如
魯后有隙孔子去后復(fù)來
敬王二十四年春衛(wèi)公叔戍奔魯衛(wèi)趙陽奔宋夏衛(wèi)
北宮結(jié)奔魯齊侯魯侯衛(wèi)侯會于牽秋衛(wèi)世子蒯聵
奔宋衛(wèi)公孟彄奔鄭
按春秋定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衛(wèi)侯逐公
孫戍與其黨故趙陽奔宋戍來奔夏衛(wèi)北宮結(jié)來奔
公孫戍之故也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wèi)侯于脾上
梁之間謀殺范中行氏析成鮒小王桃甲率狄?guī)熞?br />襲晉戰(zhàn)于絳中不克而還士鮒奔周小王桃甲入于
朝歌秋齊侯宋公會于洮范氏故也衛(wèi)侯為夫人南
子召宋朝會于洮太子蒯聵獻盂于齊過宋野野人
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太子羞之謂戲陽
速曰從我而朝少君少君見我我顧乃殺之速曰諾
乃朝夫人夫人見太子太子三顧速不進夫人見其
色啼而走曰蒯聵將殺余公執(zhí)其手以登臺太子奔
宋盡逐其黨故公孟彄出奔鄭自鄭奔齊太子告人
曰戲陽速禍余戲陽速告人曰太子則禍余太子無
道使余殺其母余不許將戕于余若殺夫人將以余
說余是故許而弗為以紓余死諺曰民保于信吾以
信義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靈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聵與靈
公夫人南子有惡欲殺南子蒯聵與其徒戲陽遫謀
朝使殺夫人戲陽后悔不果蒯聵數(shù)目之夫人覺之
懼呼曰太子欲殺我靈公怒太子蒯聵奔宋已而之
晉趙氏
敬王二十五年夏鄭罕達帥師伐宋齊侯衛(wèi)侯次于
渠蒢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鄭罕達敗
宋師于老丘齊侯衛(wèi)侯次于蘧拿謀救宋也
敬王二十六年秋齊侯衛(wèi)侯伐晉淇絕于舊衛(wèi)
按春秋哀公元年淇絕不書 按左傳元年夏四月
齊侯衛(wèi)侯救邯鄲圍五鹿秋齊侯衛(wèi)侯會于干侯救
范氏也師及齊師衛(wèi)孔圉鮮虞人伐晉取棘蒲
按竹書紀年敬王二十六年淇絕于舊衛(wèi)
敬王二十七年夏四月丙子衛(wèi)侯元卒孫輒立晉趙
鞅帥師納衛(wèi)世子蒯聵于戚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
師及鄭罕達戰(zhàn)于鐵鄭師敗績冬十月葬衛(wèi)靈公
按春秋哀公二年 按左傳初衛(wèi)侯游于郊子南仆
公曰余無子將立女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
以辱社稷君其改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祗
辱二年夏衛(wèi)靈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為太子君命
也對曰郢異于他子且君沒于吾手若有之郢必聞
之且亡人之子輒在乃立輒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衛(wèi)
太子于戚宵迷陽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使太子絻
八人衰绖偽自衛(wèi)逆者告于門哭而入遂居之秋八
月齊人輸范氏粟鄭子姚子般送之士吉射逆之趙
鞅御之遇于戚陽虎曰吾車少以兵車之與罕駟
兵車先陳罕駟自后隨而從之彼見吾貌必有懼心
于是乎會之必大敗之從之卜戰(zhàn)龜焦樂丁曰詩曰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謀協(xié)以故兆詢可也簡子誓曰
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
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
順天明從君命經(jīng)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克敵者上
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
隸圉免志父無罪君實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
棺三寸不設(shè)屬辟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
甲戌將戰(zhàn)郵無恤御簡子衛(wèi)太子為右登鐵上望見
鄭師眾太子懼自投于車下子良授太子綏而乘之
曰婦人也簡子巡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zhàn)皆獲有馬
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繁羽御趙羅宋
勇為右羅無勇麇之吏詰之御對曰痁作而伏衛(wèi)太
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
襄公鄭勝亂從晉午在難不能治亂使鞅討之蒯聵
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zhèn)?br />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鄭人
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獲其旗太子救之以戈鄭
師北獲溫大夫趙羅太子復(fù)伐之鄭師大敗獲齊粟
千車趙孟喜曰可矣傅曰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
艾也初周人與范氏田公孫尨稅焉趙氏得而獻之
吏請殺之趙孟曰為其主也何罪止而與之田及鐵
之戰(zhàn)以徒五百人宵攻鄭師取旗于子姚之幕下
獻曰請報主德追鄭師姚般公孫林殿而射前列多
死趙孟曰國無小既戰(zhàn)簡子曰吾伏弢嘔血鼓音不
衰今日我上也太子曰吾救主于車退敵于下我右
之上也郵良曰我兩靷將絕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
駕而乘材兩靷皆絕
敬王二十八年春齊國夏衛(wèi)石曼姑帥師圍戚
按春秋哀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齊衛(wèi)圍戚求援
于中山
敬王二十九年秋七月齊陳乞弦施衛(wèi)跪救范氏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哀公三年冬十月晉趙鞅圍
朝歌荀寅奔邯鄲四年秋七月齊陳乞弦施衛(wèi)跪
救范氏庚午圍五鹿九月趙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
鄲降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十二月弦施逆之遂墮
臨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陰人盂壺口會鮮虞
納荀寅于柏人
敬王三十年夏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
按春秋哀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趙鞅伐衛(wèi)范氏
之故也遂圍中牟
敬王三十二年春晉魏曼多帥師侵衛(wèi)
按春秋哀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晉師侵衛(wèi)衛(wèi)不
服也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出公八年孔子自陳入衛(wèi)
敬王三十六年冬衛(wèi)世叔齊出奔宋
按春秋哀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衛(wèi)太叔疾
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
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誘其初妻之娣置于犁
而為之一宮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奪
其妻或淫于外州外州人奪之軒以獻恥是二者故
出衛(wèi)人立遺使室孔姞疾臣向魋納美珠焉與之城
鉏宋公求珠魋不與由是得罪及桓氏出城鉏人攻
太叔疾衛(wèi)莊公復(fù)之使處巢死焉殯于鄖葬于少禘
初晉悼公子慭亡在衛(wèi)使其女仆而田太叔懿子止
而飲之酒遂聘之生悼子悼子即位故夏戊為大夫
悼子亡衛(wèi)人剪夏戊孔文子之將攻太叔也訪于仲
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聞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
也退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
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wèi)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
召之乃歸
敬王三十七年秋魯侯衛(wèi)侯宋皇瑗會于鄖
按春秋哀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吳征會于
衛(wèi)初衛(wèi)人殺吳行人且姚而懼謀于行人子羽子羽
曰吳方無道無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吳方無
道國無道必棄疾于人吳雖無道猶足以患衛(wèi)往也
長木之?dāng)罒o不摽也國狗之瘈無不噬也而況大國
乎秋衛(wèi)侯會吳于鄖公及衛(wèi)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
盟吳人藩衛(wèi)侯之舍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
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今吳不
行禮于衛(wèi)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子盍見太宰乃請束
錦以行語及衛(wèi)故太宰嚭曰寡君愿事衛(wèi)君衛(wèi)君之
來也緩寡君懼故將止之子貢曰衛(wèi)君之來必謀于
其眾其眾或欲或否是以緩來其欲來者子之黨也
其不欲來者子之讎也若執(zhí)衛(wèi)君是墮黨而崇讎也
夫墮子者得其志矣且合諸侯而執(zhí)衛(wèi)君誰敢不懼
墮黨崇讎而懼諸侯或者難以霸乎太宰嚭說乃舍
衛(wèi)侯衛(wèi)侯歸效夷言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于
夷乎執(zhí)焉而又說其言從之固矣
敬王三十八年秋晉魏曼多帥師侵衛(wèi)
按春秋哀公十三年
敬王三十九年秋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
按魯史哀公十四年
敬王四十年秋八月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衛(wèi)公孟彄出
奔齊
按魯史哀公十五年 按左傳衛(wèi)孔圉取太子蒯聵
之姊生悝孔氏之豎渾良夫長而美孔文子卒通于
內(nèi)太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太子與之言曰茍使我入
獲國服冕乘軒三死無與與之盟為請于伯姬閏月
良夫與太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
寺人羅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欒寧問之稱姻妾以告
遂入適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
介輿豭從之迫孔悝于廁強盟之遂劫以登臺欒寧
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季子召獲駕乘車行爵食
炙奉衛(wèi)侯輒來奔季子將入遇子羔將出曰門已閉
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踐其難季子曰
食焉不辟其難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門焉
曰無入為也季子曰是公孫也求利焉而逃其難由
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太子焉用
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且曰太子無勇若燔臺半必
舍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黡敵子路以戈擊之
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jié)纓而死孔子聞衛(wèi)亂
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孔悝立莊公莊公害故政欲
盡去之先謂司徒瞞成曰寡人離病于外久矣子請
亦嘗之歸告褚?guī)煴扔c之伐公不果
敬王四十一年春正月己卯衛(wèi)世子蒯聵自戚入于
衛(wèi)衛(wèi)侯輒奔魯二月衛(wèi)子還成出奔宋
即
瞞成
按魯史哀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瞞成褚?guī)?br />比出奔宋衛(wèi)侯使鄢武子告于周曰蒯聵得罪于君
父君母逋竄于晉晉以王室之故不棄兄弟置諸河
上天誘其衷獲嗣守封焉使下臣肸敢告執(zhí)事王使
單平公對曰肸以嘉命來告余一人往謂叔父余嘉
乃成世復(fù)爾祿次敬之哉方天之休弗敬弗休悔其
可追夏六月衛(wèi)侯飲孔悝酒于平陽重酬之大夫皆
有納焉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載伯姬于平陽而行
及西門使貳車反祏于西圃子伯季子初為孔氏臣
新登于公請追之遇載祏者殺而乘其車許公為反
祏遇之曰與不仁人爭明無不勝必使先射射三發(fā)
皆遠許為許為射之殪或以其車從得祏于橐中孔
悝出奔宋衛(wèi)侯占夢嬖人求酒于太叔僖子不得與
卜人比而告公曰君有大臣在西南隅弗去懼害乃
逐太叔遺遺奔晉衛(wèi)侯謂渾良夫曰吾繼先君而不
得其器若之何良夫代執(zhí)火者而言曰疾與亡君皆
君之子也召之而擇材焉可也若不材器可得也豎
告太子太子使五人輿豭從己劫公而強盟之且請
殺良夫公曰其盟免三死曰請三之后有罪殺之公
曰諾哉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出公十二年欒奉出公輒奔
魯孔悝立太子蒯聵是為莊公莊公蒯聵者出公父
也居外怨大夫莫迎立元年即位欲盡誅大臣曰寡
人居外久矣子亦嘗聞之乎群臣欲作亂乃止
敬王四十二年春衛(wèi)侯殺其嬖人渾良夫夏六月晉
趙鞅圍衛(wèi)齊國觀陳瓘救衛(wèi)晉師還冬十月晉復(fù)伐
衛(wèi)衛(wèi)人出莊公與晉平晉立襄公孫般師而還十二
月齊人伐衛(wèi)立公子起執(zhí)般師而歸
按左傳哀公十七年春衛(wèi)侯為虎幄于藉圃成求令
名者而與之始食焉太子請使良夫良夫乘衷甸兩
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太子使?fàn)恳酝藬?shù)
之以三罪而殺之晉趙鞅使告于衛(wèi)曰君之在晉也
志父為主請君若太子來以免志父不然寡君其曰
志父之為也衛(wèi)侯辭以難太子又使椓之夏六月趙
鞅圍衛(wèi)齊國觀陳瓘救衛(wèi)得晉人之致師者子玉使
服而見之曰國子實執(zhí)齊柄而命瓘曰無辟晉師豈
敢廢命子又何辱簡子曰我卜伐衛(wèi)未卜與齊戰(zhàn)乃
還衛(wèi)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發(fā)北面而噪
曰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余為渾良夫叫天無
辜公親筮之胥彌赦占之曰不害與之邑置之而逃
奔宋衛(wèi)侯貞卜其繇曰如魚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
大國滅之將亡闔門塞竇乃自后逾冬十月晉復(fù)伐
衛(wèi)入其郛將入城簡子曰止叔向有言曰怙亂滅國
者無后衛(wèi)人出莊公而與晉平晉立襄公之孫般師
而還十一月衛(wèi)侯自鄄入般師出初公登城以望見
戎州問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剪之公
使匠久公欲逐石圃未及而難作辛巳石圃因匠氏
攻公公闔門而請弗許逾于北方而隊折股戎州人
攻之太子疾公子青逾從公戎州人殺之公入于戎
州己氏初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fā)美使髡之以為
呂姜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與女璧己氏曰
殺女璧其焉住遂殺之而取其璧衛(wèi)人復(fù)公孫般師
而立之十二月齊人伐衛(wèi)衛(wèi)人請平立公子起執(zhí)般
師以歸舍諸潞
敬王四十三年夏衛(wèi)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
按左傳哀公十八年夏衛(wèi)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衛(wèi)
侯輒自齊復(fù)歸逐石圃而復(fù)石魋與太叔遺
元王六年夏五月衛(wèi)侯輒出奔宋
按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衛(wèi)侯出奔宋衛(wèi)
侯為靈臺于藉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guī)熉曌?#而
登席公怒辭曰臣有疾異于人若見之君將之是
以不敢公愈怒大夫辭之不可褚?guī)煶龉涫衷?br />必斷而足聞之褚?guī)熍c司寇亥乘曰今日幸而后亡
公之入也奪南氏邑而奪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納公
文懿子之車于池初衛(wèi)人剪夏丁氏以其帑賜彭封
彌子彌子飲公酒納夏戊之女嬖以為夫人其弟期
太叔疾之從孫甥也少畜于公以為司徒夫人寵衰
期得罪公使三匠久公使優(yōu)狡盟拳彌而甚近信之
故褚?guī)煴裙珜O彌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因三匠
與拳彌以作亂皆執(zhí)利兵無者執(zhí)斤使拳彌入于公
宮而自太子疾之宮噪以攻公鄄子士請御之彌援
其手曰子則勇矣將若君何不見先君乎君何所不
逞欲且君嘗在外矣豈必不反當(dāng)今不可眾怒難犯
休而易間也乃出將適蒲彌曰晉無信不可將適鄄
彌曰齊晉爭我不可將適泠彌曰魯不足與請適城
鉏以鉤越越有君乃適城鉏彌曰衛(wèi)盜不可知也請
速自我始乃載寶以歸公為支離之卒因祝史揮以
侵衛(wèi)衛(wèi)人病之懿子知之見子之請逐揮文子曰無
罪懿子曰彼好專利而妄夫見君之入也將先道焉
若逐之必出于南門而適君所夫越新得諸侯將必
請師焉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揮出信弗內(nèi)五日乃
館諸外里遂有寵使如越請師
許
角反
元王七年夏五月魯叔孫舒帥師合越人宋人伐衛(wèi)
納衛(wèi)侯輒不克納衛(wèi)人立公子黔衛(wèi)人使司徒期聘
于越是年齊人鄭人伐衛(wèi)
按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會越
如后庸宋樂茷納衛(wèi)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
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衛(wèi)師侵外州大獲
出御之大敗掘褚?guī)煻ㄗ又狗僦谄角f之上文
子使王孫齊私于如曰子將大滅衛(wèi)乎抑納君而
已乎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wèi)君而已文子致眾
而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眾曰勿
納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眾曰勿出重賂越
人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師還立悼公南氏相
之以城鉏與越人公曰期則為此令茍有怨于夫人
者報之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王命
取之期以眾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太子者遂卒
于越衛(wèi)出公自城鉏使以弓問子贛且曰吾其入乎
贛稽首受弓對曰臣不識也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孫
于陳武子孫莊子為宛濮之盟而君入獻公孫于
衛(wèi)齊子鮮子展為夷儀之盟而君入今君再在孫矣
內(nèi)不聞獻之親外不聞成之卿則賜不識所由入也
詩曰無兢惟人四方其訓(xùn)之若得其人四方以為主
而國于何有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初出公立十二年亡亡在外四
年復(fù)入立二十二年卒出公季父黔攻出公子而自
立是為悼公
注
索隱曰按出公初立十二年亡在外四年復(fù)入
九年卒是立二十一年自即位至卒凡經(jīng)二十五
年而卒于越
按竹書紀年元王七年齊人鄭人伐衛(wèi)
貞定王 年楚犀首伐黃過衛(wèi)
按戰(zhàn)國策犀首伐黃過衛(wèi)使人謂悼公曰敝邑之師
過大國之郊曾無一介之使以存之乎敢請其罪今
黃城將下矣已將移兵造大國之城下衛(wèi)君懼束組
三百緄黃金三百鎰以隨使者南文子止之曰是勝
黃城必不敢來不勝亦不敢來是勝黃城則功大名
美內(nèi)臨其倫夫在中者惡臨議其事蒙大名挾成功
坐御以待中之議犀首雖愚必不為也是不勝黃城
破心而走歸恐不免于罪矣彼安敢攻衛(wèi)以重其不
勝之罪哉果勝黃城帥師而歸遂不敢過衛(wèi)
貞定王十二年晉荀瑤襲衛(wèi)
按戰(zhàn)國策智伯欲伐衛(wèi)遺衛(wèi)君野馬四百璧一衛(wèi)君
大說群臣皆賀南文子有憂色衛(wèi)君曰一國大歡而
子有憂色何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
也野馬四百璧一此小國之禮而大國致之君其圖
之衛(wèi)君以其言告邊境智伯果起兵而襲衛(wèi)至境而
反曰衛(wèi)有賢人先知吾謀也 智伯欲襲衛(wèi)乃佯亡
其太子使奔衛(wèi)南文子曰太子顏為君子也甚愛而
有寵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使迎之于境曰車過五
乘慎勿納也智伯聞之乃止
按通鑒前編貞定王十有二年晉荀瑤襲衛(wèi)還三卿
宴于籃臺
貞定王年十八衛(wèi)侯黔卒子弗立(
按世家悼公止五年注云紀年作四
年今依通鑒紀于是年是在位十九年俱疑有誤)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悼公五年卒子敬公弗立
注
索隱曰紀年云四年卒于越系本名虔世本云
敬公費也
按通鑒前編貞定王十有八年衛(wèi)悼公卒子弗嗣是
為敬公
考王九年衛(wèi)侯弗卒子糾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敬公十九年卒子昭公糾立是
時三晉強衛(wèi)如小侯屬之
注
正義曰屬趙也
按通鑒前編考王九年衛(wèi)敬公卒子糾嗣是為昭公
考王十五年衛(wèi)公子亹弒其君糾而自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昭公六年公子亹弒之代立是
為懷公
按通鑒前編考王十有五年衛(wèi)公子亹弒其君昭公
而自立是為懷公昭公在位六年遇弒
威烈王十一年衛(wèi)公子頹弒其君亹而自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懷公十一年公子頹弒懷公而
代立是為慎公慎公父公子適適父敬公也
按通鑒前編威烈王十有一年衛(wèi)公孫頹弒其君懷
公而自立是為慎公頹敬公之孫也
安王十三年齊田和會魏侯楚人衛(wèi)人于濁澤求為
諸侯
按通鑒綱目云云
安王二十三年趙襲衛(wèi)不克
按通鑒綱目云云
烈王三年衛(wèi)侯頹卒子訓(xùn)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慎公四十二年卒子聲公訓(xùn)立
烈王四年趙伐衛(wèi)取都鄙七十三
按通鑒綱目云云
顯王七年衛(wèi)侯訓(xùn)卒子不逝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聲公十一年卒子成侯立
注
索隱曰系本作不逝按上穆公已名不可成
侯更名則系本是也
顯王八年衛(wèi)公孫鞅自魏亡入秦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侯十一年公孫鞅入秦
注
索隱曰秦本紀云孝公元年鞅入秦又按年表
成侯與秦孝公同年然則十一年當(dāng)為元年字誤
爾
按戰(zhàn)國策衛(wèi)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
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
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
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
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
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
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
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
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讎也愿大王
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按通鑒綱目顯王八年衛(wèi)公孫鞅入秦
目
秦孝公令國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
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
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yè)甚光美會往者厲
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nèi)憂未遑外事三晉攻
奪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zhèn)撫邊境
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fù)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
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群臣有能
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于是衛(wèi)公孫
鞅聞之乃西入秦鞅衛(wèi)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xué)事
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病魏惠王往問
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
之中庶子衛(wèi)鞅年雖少有奇才愿君舉國而聽之
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王許諾而去公叔召鞅謝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
為君謀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
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卒不去王出
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wèi)鞅
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鞅既至秦因嬖臣
景監(jiān)以求見說以富國強兵之術(shù)孝公大悅與議
國事
顯王十二年魯宋衛(wèi)鄭朝魏
按竹書紀年顯王十二年魯恭侯宋桓侯衛(wèi)成侯鄭
厘侯來朝
按是書前后所紀凡稱我某處者
皆屬魏地故是年四國來朝為朝魏
顯王十四年邯鄲伐衛(wèi)取漆富兵城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顯王十五年宋衛(wèi)圍魏襄陵
按竹書紀年顯王十五年宋景鼓衛(wèi)公孫倉會師圍
我襄陵
按通鑒綱目十七年諸侯圍魏襄陵
竹書紀于十五年其稱我蓋謂魏也
顯王十九年王如衛(wèi)命公子南為侯
按竹書紀年云云
顯王二十三年衛(wèi)貶號曰侯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侯十六年衛(wèi)更貶號曰侯
按通鑒綱目顯王二十三年衛(wèi)貶號曰侯服屬三晉
目
初子思言茍變于衛(wèi)侯曰其材可將五百乘公
曰吾知其可將然變嘗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
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
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shù)尺之
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
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衛(wèi)侯言
計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觀衛(wèi)
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
子思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卻
眾謀況和非以長惡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cè)?br /> 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
甚焉君暗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不與也若此不
已國無類矣子思言于衛(wèi)侯曰君之國事將日非
矣公曰何故子思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為是
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為是
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
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如此
則善安從生詩曰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抑亦
似君之君臣乎
顯王三十六年衛(wèi)侯不逝卒子平侯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成侯二十九年卒子平侯立
顯王四十四年衛(wèi)平侯卒子嗣君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
注
索隱曰樂資據(jù)紀年以嗣君即孝襄侯
慎靚王元年衛(wèi)更貶號曰君獨有濮陽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嗣君五年更貶號曰君獨有濮
陽
按通鑒綱目慎靚王元年衛(wèi)更貶號曰君
赧王三十二年衛(wèi)嗣君卒子懷君立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嗣君四十二年卒子懷君立
按戰(zhàn)國策秦攻衛(wèi)之蒲胡衍謂樗里疾曰公之伐蒲
以為秦乎以為魏乎為魏則善為秦則不賴矣衛(wèi)所
以為衛(wèi)者以有蒲也今蒲入于魏衛(wèi)必折于魏魏亡
西河之外而弗能取者弱也今并衛(wèi)于魏魏必強魏
強之日西河之外必危且秦王亦將觀公之事害秦
以善魏秦王必怨公樗里疾曰奈何胡衍曰公釋蒲
勿攻臣請為公入戒蒲守以德衛(wèi)君樗里疾曰善胡
衍因入蒲謂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也其言曰吾
必取蒲今臣能使釋蒲勿攻蒲守再拜因效金三百
鎰焉曰秦兵誠去請厚子于衛(wèi)君胡衍取金于蒲以
自重于衛(wèi)樗里子亦得三百金而歸又以德衛(wèi)君也
衛(wèi)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見衛(wèi)客患之乃見梧下先
生許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諾乃見魏王曰臣聞秦
出兵未知其所之秦魏交而不修之日久矣愿王專
事秦?zé)o有他計魏王曰諾客趨出至郎門而反曰臣
恐王事秦之晚王曰何也先生曰夫人于事己者過
急于事人者過緩今王緩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
奚以知之衛(wèi)客曰事王三年不得見臣以是知王緩
也魏王趨見衛(wèi)客 衛(wèi)嗣君時胥靡逃之魏衛(wèi)贖之
百金不與乃請以左氏群臣諫曰以百金之地贖一
胥靡無乃不可乎君曰治無小亂無大教化喻于民
三百之城足以為治民無廉恥雖有十左氏將何以
用之 衛(wèi)嗣君病富術(shù)謂殷順且曰子聽吾言也以
說君勿益損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行與死之心異
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麗也所用者錯拿薄也
群臣盡以為君輕國而好高麗必?zé)o與君言國事者
子謂君君之所行天下者甚繆錯主斷于國而拿
薄輔之自今以往者公孫氏不血食矣君曰善與之
相印曰我死子制之嗣君死殷順且以君令相公子
期錯拿薄之族皆逐之也
按通鑒綱目赧王三十二年衛(wèi)侯卒
目
嗣君好察微隱縣令有發(fā)褥而席弊者嗣君聞
之乃賜之席令大驚以為神又使人過關(guān)市賂之
以金既而召關(guān)市問有客過與汝金汝回遣之關(guān)
市大恐又愛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愛重以壅己
也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
相參也
東周君四年魏人殺衛(wèi)懷君而立其弟元君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
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
注
徐廣曰班氏云元君者懷君之弟
按通鑒綱目己酉年魏人殺衛(wèi)君而立其弟
庚申年楚趙魏韓衛(wèi)伐秦敗績衛(wèi)徙野王(
是年為秦王政六年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趙悼襄王四年魏景閔王二年韓桓惠王三十二年衛(wèi)元君十四年)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六年韓魏趙衛(wèi)楚共擊秦取壽
陵秦兵五國兵罷拔衛(wèi)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
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nèi) 按衛(wèi)康叔世家
元君十四年秦拔魏東地秦初置東郡更徙衛(wèi)野王
縣而并濮陽為東郡
注
索隱曰魏都大梁濮陽黎陽并是魏之東地故
立郡名東郡也年表云元君十一年秦置東郡十
二年徙野王
按秦置東郡依注
在元君十一年為正
按通鑒綱目秦王政六年楚趙魏韓衛(wèi)合從伐秦至
函谷皆敗走秦拔魏朝歌及衛(wèi)濮陽衛(wèi)徙居野王
壬申年衛(wèi)元君卒子君角立
是年為秦王政十八
年衛(wèi)元君二十五年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元君二十五年卒子君角立
注
年表云元君二十三年卒
秦二世皇帝元年廢衛(wèi)君角為庶人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為始皇
帝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wèi)絕祀
按通鑒綱目秦二世皇帝元年廢衛(wèi)君角為庶人
宗藩部匯考三十
周十三
管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叔鮮于管使監(jiān)紂子
武庚于殷
按泰誓武王克商在十三
年則封管監(jiān)殷當(dāng)在是年
按汲冢周書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監(jiān)
東隅之侯咸受賜于王王乃旅之以上東隅用大匡
順九則八宅六位寬儉恭敬夙夜有嚴昭質(zhì)非樸樸
有不明明執(zhí)于私私回不中中忠于欲思慧丑詐昭
信非展展盡不伊伊言于允思復(fù)丑譖昭讓非背背
黨雍德德讓于敬思賢丑爭昭位非忿忿非
闕
直直
立于眾思直丑比昭政非閑閑非遠節(jié)節(jié)政于進思
止丑殘昭靜非窮窮居非意意動于行思靜丑躁昭
潔非為為窮非涓涓潔于行思義丑貪昭因非疾疾
非不貞貞固于事思任丑誕昭明九則九丑自齊齊
則曰知悖則死勇勇知害上則不登于明堂明堂所
以明道明道惟法法人惟重老重老惟寶嗚呼在昔
文考戰(zhàn)戰(zhàn)惟時祗祗汝其夙夜?jié)鷿鸁o競惟人惟允
惟讓不遠群正不邇讒邪汝不時行汝害于士士惟
都人孝悌子孫不官則不長官戒有敬官
闕
朝道舍
賓祭器曰八宅綏比新故外內(nèi)貴賤曰六位大官備
武小官成長大匡攝外用和大中匡用均勞故禮
新小匡用惠施舍靜眾禁請無怨順生分殺不忘不
憚俾若九則生欲在國國咸敬順維敬敬惟讓讓惟
禮辟不及寬有永假 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開
宗循王禁九慝昭九行濟九丑尊九德止九過務(wù)九
勝傾九戒固九守順九典九慝一不類二不服三不
則四
闕
務(wù)有不功五外有內(nèi)通六幼不觀國七間不
通徑八家不開列九大禁不令路徑九行一仁二行
三讓四言五固六始七義八意九勇九丑思勇丑忘
思意丑變思治丑亂思固丑轉(zhuǎn)思信丑奸思讓丑殘
思行丑頑思仁丑舋九德一忠二慈三祿四賞五民
之利六商工受資七祗民之死八無奪農(nóng)九足民之
財九過一視民傲二聽民暴三遠慎而近四法令
闕
亂五仁善是誅六不察而好殺七不念
闕
害行八
闕
思前后九偷其身不路而助無漁九勝一
闕
四字
二
闕
四字
三同惡潛謀四同好和困五師
闕
征
惡六迎旋便路七明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書
新九戒一內(nèi)有柔成二示有危傾三旅有罷置四亂
有立信五教用康經(jīng)六合詳毀成七色守維人八饑
有兆積九勞休無期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
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維假五城溝守立六廉守以名
七戒守以信八競守以備九國守以謀九典一祗道
以明之二稱賢以賞之三典師以教之四四戚以勞
之五位長以遵之六群長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
什長以行之九戒卒以將之嗚呼充虛為害無由不
通無虛不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封商紂子祿父治
殷之余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
叔度相祿父治殷 按管蔡世家管叔鮮蔡叔度者
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
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
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
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
季載最少同母兄弟十人維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
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fā)立是
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
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
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
按通鑒前編武王十三年封紂子武庚為殷侯使管
叔蔡叔霍叔監(jiān)殷
成王三年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
按書經(jīng)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國
曰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
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xùn)|二年則罪人斯得于后公
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鸮 按蔡仲之命惟周公
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
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按書
序武王崩三監(jiān)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
誥
按詩經(jīng)豳風(fēng)鴟鸮篇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
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jù)予所捋荼予
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
翛予室翹翹風(fēng)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朱
注
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鮮蔡叔度監(jiān)于紂子武庚
之國武主崩成王立周公相之而二叔以武庚叛
且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故周公東征三
年乃得管叔武庚而誅之而成王猶未知周公之
意也公乃作此詩以貽王
按東山篇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
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果裸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
蟏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亦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鸛鳴于垤
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
零雨其蒙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朱
注
成王既得鴟鸮之詩又感風(fēng)雷之變始悟而迎
周公于是周公東征已三年矣既歸因作此詩以
勞歸士
按破斧篇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
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朱
注
從軍之士以前篇周公勞己之勤故言此以答
其意
按汲冢周書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
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jiān)殷臣武王既歸成
歲十二月崩鎬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
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
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攻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
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
俘殷獻民遷于九畢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
東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
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
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國于
宋 按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
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
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
按路史周公使管叔監(jiān)郼與蔡惎郼間王室周公蔡
蔡而辟管爰代以中旄父管故不嗣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討武庚誅之致辟管叔于商
蔡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叔度于蔡與管叔同
監(jiān)武庚于殷
按泰誓武王克商在十三
年則封蔡監(jiān)殷當(dāng)在是年
按汲冢周書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開宗循王禁
九慝昭九行濟九丑尊九德止九過務(wù)九勝傾九戒
固九守順九典九慝一不類二不服三不則四
闕
務(wù)
有不功五外有內(nèi)通六幼不觀國七間不通徑八家
不開列九大禁不令路徑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言
五固六始七義八意九勇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變
思治丑亂思固丑轉(zhuǎn)思信丑奸思讓丑殘思行丑頑
思仁丑舋九德一忠二慈三祿四賞五民之利六商
工受資七祗民之死八無奪農(nóng)九足民之財九過一
視民傲二聽民暴三遠慎而近四法令
闕
亂五仁
善是誅六不察而好殺七不念
闕
害行八
闕
思前后
九偷其身不路而助無漁九勝一
闕
四字
二
闕
四字
三同惡潛謀四同好和困五師
闕
征惡六迎旋
便路七明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書新九戒一
內(nèi)有柔成二示有危傾三旅有罷置四亂有立信五
教用康經(jīng)六合詳毀成七色守維人八饑有兆積九
勞休無期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三固守以
典四信守維假五城溝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
信八競守以備九國守以謀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
稱賢以賞之三典師以教之四四戚以勞之五位長
以遵之六群長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什長以行
之九戒卒以將之嗚呼充虛為害無由不通無虛不
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封商紂子祿父治
殷之余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
叔度相祿父治殷 按管蔡世家蔡叔度者周文王
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
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鮮
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
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
少同母兄弟十人維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
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fā)立是為武王
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
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
庚祿父治殷遺民
按通鑒前編武王十三年封弟叔度于蔡
成王三年囚蔡叔于郭鄰
按汲冢周書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
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jiān)殷臣武王既歸成
歲十二月崩鎬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
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
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攻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
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
俘殷獻民遷于九畢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
東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
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
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國于
宋 按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
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
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遷之
與車十乘徒七十人
按路史周公使管叔監(jiān)郼與蔡惎郼間王室周公蔡
蔡而辟管爰代以中旄父管故不嗣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管叔及蔡叔霍叔與武庚叛
討武庚誅之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降霍叔
于庶人
成王八年命蔡叔度子仲復(fù)封之蔡
按書經(jīng)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
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
于庶人三年不齒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士叔
卒乃命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
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爾尚
蓋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
憲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訓(xùn)無若爾考之違王命皇
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
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
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懋乃攸績睦乃四
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
亂舊章詳乃視聽罔以側(cè)言改厥度則予一人汝嘉
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按史記管蔡世家蔡叔度既遷而死其子曰胡胡乃
改行率德馴善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為魯卿士魯國
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復(fù)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
是為蔡仲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宮侯立
宮侯卒子厲侯立厲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時周厲
王失國奔彘共和行政諸侯多叛周武侯卒子夷侯
立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子厘
侯所事立厘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室
卑而東徙秦始得列為諸侯四十八年厘侯卒子共
侯興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
措父立
按路史蔡叔既蔡于郭凌子胡改行帥德周公使為
魯卿魯治乃復(fù)之王邦之蔡澤是為蔡仲
按通鑒前編成王八年命蔡仲復(fù)封之蔡
桓王元年夏宋公陳侯蔡人衛(wèi)人伐鄭秋宋公陳侯
魯人蔡人衛(wèi)人伐鄭
按春秋隱公四年 按左傳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
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wèi)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
于鄭而求寵于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
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wèi)國之
愿也宋人許之于是陳蔡方睦于衛(wèi)故宋公陳侯蔡
人衛(wèi)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秋諸侯復(fù)伐鄭宋
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
而行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桓王五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子封人立秋八
月葬蔡宣公
按春秋隱公八年
按史記管蔡世家宣侯措父三十五年卒子桓侯封
人立
桓王七年秋宋人蔡人衛(wèi)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宋公不王鄭伯以王命
討之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王命十年秋七月庚寅鄭
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wèi)人入鄭蔡人從之伐戴八月
壬戍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宋衛(wèi)既入鄭而
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
桓王十年秋七月蔡侯鄭伯會于鄧
按春秋桓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蔡侯鄭伯
會于鄧始懼楚也
桓王十三年秋蔡人衛(wèi)人陳人從王伐鄭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王奪鄭伯政鄭
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
林父將右軍蔡人衛(wèi)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
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dāng)蔡人衛(wèi)人為右拒以當(dāng)
陳人曰陳亂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
必亂蔡衛(wèi)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
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后伍伍承彌縫戰(zhàn)于繻葛
命二拒曰動而鼓蔡衛(wèi)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
攻之王卒大敗祝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請從
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
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桓王十四年秋八月蔡人殺陳佗
按春秋桓公六年 按左傳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
殺五父而立之
見莊二
十二年傳
鄭子產(chǎn)獻捷于晉晉人
問陳之罪對曰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莊
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
見襄二
十五年傳
桓王十九年秋九月宋公陳侯魯公子桑蔡大夫盟
于折
按春秋桓公十一年
桓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wèi)人陳
人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二年公欲平宋鄭
秋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會
于虛冬又會于龜宋公辭平故與鄭伯盟于武父遂
帥師而伐宋戰(zhàn)焉十四年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
之戰(zhàn)也
桓王二十三年夏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厲公出奔
蔡
莊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會于曹夏四
月宋公魯侯衛(wèi)侯陳侯蔡侯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夏伐鄭
莊王二年夏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弟獻舞立秋八
月蔡季自陳歸于蔡癸巳葬蔡桓侯
按春秋桓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蔡桓侯卒
蔡人召蔡季于陳秋蔡季自陳歸于蔡蔡人嘉之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桓侯二十年卒弟哀侯獻舞立
莊王八年冬魯侯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五年 按左傳桓公十六年冬十一月
衛(wèi)惠公奔齊莊公五年冬伐衛(wèi)納惠公也
莊王十三年秋九月荊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
按春秋莊公十年 按左傳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
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
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
之楚子從之十年秋九月楚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
舞歸
僖王元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
按春秋莊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二年秋宋萬弒閔
公于蒙澤十三年春會于北杏以平宋亂
僖王二年秋七月荊入蔡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 按左傳蔡哀侯為莘故繩息
媯以語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
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
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
蔡秋七月楚入蔡
惠王二年蔡侯獻舞卒于楚國人立其子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管蔡世家哀侯十一年楚文王虜蔡哀侯以
歸哀侯留九歲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蔡人立其子
是為繆侯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
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
蔡人嫁之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
楚
襄王六年冬蔡侯卒子甲午立
按春秋僖公十四年
按史記管蔡世家繆侯二十九年卒子莊侯甲午立
襄王十一年冬魯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陳穆公請修
好于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冬盟于齊修桓公之好
也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盂執(zhí)宋公以伐宋十二月魯侯會諸侯盟于薄
釋宋公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九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十二
月甲戌魯侯會諸侯盟于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冬楚子
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
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
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于是乎搜于被
廬作三軍使郄縠將中軍郄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
讓于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讓于欒枝先軫使欒
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為右
襄王二十年夏五月癸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
鄭伯衛(wèi)子莒子盟于踐土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
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會于溫諸侯遂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春晉侯
侵曹伐衛(wèi)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公執(zhí)曹伯分
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
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子玉使伯棼請戰(zhàn)王怒少與
之師子玉使宛春告于晉師曰請復(fù)衛(wèi)侯而封曹臣
亦釋宋之圍公拘宛春于衛(wèi)且私許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
絕于是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
不可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
慭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子玉使斗勃請戰(zhàn)己巳
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dāng)陳蔡子玉以若
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zé)o晉矣子西將左子上
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guī)煗?br />毛設(shè)二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
之原軫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
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
不敗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
王宮于踐土五月丁未獻楚俘于王己酉王命尹氏
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癸亥王子
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
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其元孫無有
老幼冬會于溫討不服也丁丑諸侯圍許
襄王二十一年夏六月王子虎魯侯晉人宋人齊人
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按春秋僖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二十九年夏公會
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涂秦小
子慭盟于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
襄王二十五年冬楚人侵陳蔡陳蔡成晉人侵蔡楚
人救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冬楚令尹子
上侵陳蔡陳蔡成遂伐鄭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
之
襄王三十一年冬十一月鄭伯蔡侯朝于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晉侯復(fù)合諸侯干扈不見鄭
伯以為貳也鄭子家使執(zhí)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
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九月蔡侯入
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
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于執(zhí)事
見文十
七年傳
頃王二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按春秋文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秋陳侯鄭伯會楚
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貂將以伐宋
匡王元年夏六月晉郄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冬十
一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是
年蔡侯甲午卒子申立
按春秋文公十五年 按左傳新城之盟蔡人不與
十五年夏六月晉郄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君弱不
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冬十一月晉侯
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尋新城之盟
且謀伐齊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莊侯三十四年卒子文侯申立
匡王三年夏六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
伯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六月晉侯
搜于黃父遂復(fù)合諸侯于扈平宋也
定王十五年春正月丁未蔡侯申卒子同立夏葬蔡
文公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
按史記管蔡世家文侯二十年卒子景侯同立
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魯侯蔡侯許男楚公子嬰齊
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孫良夫鄭公子去
疾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蔡許不書 按左傳宣公使求好
于楚莊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即位受盟于晉會
晉伐齊衛(wèi)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晉從于伐齊
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齊將起師子重曰
君弱群臣不如先大夫師眾而后可詩曰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夫文王猶用眾況吾儕乎且先君莊王屬
之曰無德以及遠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其用之乃
大戶已責(zé)逮鰥救乏赦罪悉師王卒盡行彭名御戎
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二君弱皆強冠之冬楚師
侵衛(wèi)遂侵我?guī)熡谑袷龟皩O往辭曰楚遠而久固將
退矣無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
之以執(zhí)斫執(zhí)針織纴皆百人公衡為質(zhì)以請盟楚人
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夫夫
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
之大夫盟于蜀
簡王元年晉師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救蔡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成公六年秋楚子重伐鄭晉
欒書救鄭與楚師遇于繞角楚師還晉師遂侵蔡楚
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御諸桑隧趙同趙
括欲戰(zhàn)請于武子武子將許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
子諫曰不可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于此是遷
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師戰(zhàn)必不克雖克不令成師
以出而敗楚之二縣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巳
甚不如還也乃遂還
簡王三年春晉欒書帥師侵蔡
按春秋成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晉欒書侵蔡遂侵
楚獲申驪
靈王七年夏鄭人侵蔡獲蔡公子
按春秋襄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四月庚寅鄭子
國子耳侵蔡獲蔡司馬公子燮鄭人皆喜唯子產(chǎn)不
順曰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楚人來討能
勿從乎從之晉師必至?xí)x楚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
年弗得寧矣子國怒之曰爾何知國有大命而有正
卿童子言焉將為戮矣冬楚子囊伐鄭討其侵蔡也
子駟子國子耳欲從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晉子駟
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云詢多職競
作羅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民急矣姑從楚
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
國之道也犧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強者而庀民焉
寇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子展曰小所以事大
信也小國無信兵亂日至亡無日矣五會之信今將
背之雖楚救我將安用之親我無成鄙我是欲不可
從也不如待晉晉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必不
棄鄭楚師遼遠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舍之聞
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子
駟曰詩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fā)言盈庭誰敢執(zhí)其
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請從楚騑也受其咎
乃及楚平使王子伯駢告于晉曰君命敝邑修而車
賦儆而司徒以討亂略蔡人不從敝邑之人不敢寧
處悉索敝賦以討于蔡獲司馬燮獻于邢丘今楚來
討曰女何故稱兵于蔡焚我郊保馮陵我城郭敝邑
之眾夫婦男女不遑啟處以相救也剪焉傾覆無所
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
所庇民知窮困而受盟于楚孤也與其二三臣不能
禁止不敢不告知武子使行人子員對之曰君有楚
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君之所
欲也誰敢違君寡君將帥諸侯以見于城下唯君圖
之
靈王十九年秋蔡殺其大夫公子燮公子履出奔楚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蔡公子燮欲
以蔡之晉蔡人殺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陳
慶虎慶寅畏公子黃之逼訴諸楚曰與蔡司馬同謀
楚人以為討公子黃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晉曰先
君與于踐土之盟晉不可棄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
而卒楚人使蔡無常公子燮求從先君以利蔡不能
而死
靈王二十三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靈王二十五年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靈王二十六年晉趙武楚屈建魯叔孫豹蔡公孫歸
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會于宋秋七月
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宋向戍善于趙文
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
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
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之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二
十七年秋七月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
之外
靈王二十七年夏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
沈子白狄朝于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
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
也齊侯將行慶封曰我不與盟何為于晉陳文子曰
先事后賄禮也小事大未獲事焉從之如志禮也雖
不與盟敢叛晉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勸行秋
八月蔡侯歸自晉入于鄭鄭伯享之不敬子產(chǎn)曰蔡
侯其不免乎日其過此也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
外而傲吾曰猶將更之今還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
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將得死乎若不免必
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僑聞之如是者恒有子
禍
景王二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弒其君固冬十月葬蔡
景公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蔡景侯為太子般娶
于楚通焉太子弒景侯
景王四年春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魯叔
孫豹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
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會于虢尋宋之
盟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晉人許之
三月甲辰盟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秋七月
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滅賴
按春秋昭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夏諸侯如楚六月
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八
月甲申克之遂以諸侯滅賴
景王八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
人伐吳
按春秋昭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諸
侯及東夷伐吳以報棘櫟麻之役
景王十四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
申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冬十一月丁酉楚師滅蔡
執(zhí)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王二月景
王問于萇弘曰今茲諸侯何實吉何實兇對曰蔡兇
此蔡侯般弒其君之歲也歲在豕韋弗過此矣楚將
有之然壅也歲及大梁蔡復(fù)楚兇天之道也楚子在
申召蔡靈侯靈侯將往蔡大夫曰王貪而無信唯蔡
于感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不如無往蔡侯不可三
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
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蔡韓宣
子問于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罪于其
君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于楚以斃之何故不克然
肸聞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孫吳以討于陳
曰將定而國陳人聽命而遂縣之今又誘蔡而殺其
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
緡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
于二王能無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兇
惡而降之罰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
盡而敝之是以無拯不可沒振五月楚師在蔡晉荀
吳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晉
之不能亦可知也己為盟主而不恤亡國將焉用之
秋會于厥慭謀救蔡也鄭子皮將行子產(chǎn)曰行不遠
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天將棄蔡以
壅楚盈而罰之蔡必亡矣且喪君而能守者鮮矣三
年王其有咎乎美惡周必復(fù)王惡周矣晉人使狐父
請蔡于楚弗許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隱太子于岡
山申無宇曰不祥五牲不相為用況用諸侯乎王必
悔之十二月楚子城陳蔡不羹使棄疾為蔡公王問
于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
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置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
公城谷而置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
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nèi)今棄疾在外鄭丹
在內(nèi)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
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衛(wèi)蒲戚
實出獻公若由是觀之則害于國末大必折尾大不
掉君所知也
景王十六年秋八月蔡侯廬歸于蔡冬十月葬蔡靈
公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平王封陳蔡
復(fù)遷邑隱太子之子廬歸于蔡冬十月葬蔡靈公
按史記管蔡世家蔡靈侯十二年楚靈王以靈侯弒
其父誘靈侯于申伏甲飲之醉而殺之刑其士卒七
十人令公子棄疾圍蔡十一月滅蔡使棄疾為蔡公
楚滅蔡三歲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代立為平王
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廬立之是為平侯
按說苑蔡侯宋公鄭伯朝于晉蔡侯謂叔向曰子亦
奚以語我對曰蔡言地計眾不若宋鄭其車馬衣裘
侈于二國諸侯其有圖蔡者乎處期年荊伐蔡而殘
之 下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以血
旁鄰窺墻而問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對曰吾
國且亡曰何以知也應(yīng)之曰吾聞病之將死也不可
為良醫(yī)國之將亡也不可為計謀吾數(shù)諫吾君吾君
不用是以知國之將亡也于是窺墻者聞其言則舉
宗而去之于楚居數(shù)年楚王果舉兵伐蔡窺墻者為
司馬將兵而往來虜甚眾問曰得無有昆弟故人乎
見威公縛在虜中問曰若何以至于此應(yīng)曰吾何以
不至于此且吾聞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
之主也汝能行我能言汝為主我為役吾亦何以不
至于此哉窺墻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縛與俱之
楚
景王十八年夏蔡朝吳出奔鄭
按春秋昭公十五年 按左傳楚費無極害朝吳之
在蔡也欲去之乃謂之曰王唯信子故處子于蔡子
亦長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請又謂其上之
人曰王唯信吳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
上不亦難乎弗圖必及于難十五年夏蔡人逐朝吳
朝吳出奔鄭王怒曰余唯信吳故置諸蔡且微吳吾
不及此女何故去之無極對曰臣豈不欲吳然而前
知其為人之異也吳在蔡蔡必速飛去吳所以剪其
翼也
景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辛卯蔡侯盧卒子朱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
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
后弭蔡有大喪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汰侈無禮
已甚亂所在也
景王二十四年春三月葬蔡平公冬蔡侯朱出奔楚
靈侯孫東國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春三月
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位在卑大夫送葬者歸見
昭子昭子問蔡故以告昭子嘆曰蔡其亡乎若不亡
是君也必不終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今蔡侯始
即位而適卑身將從之冬十一月蔡侯朱出奔楚費
無極取貨于東國而謂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
將立東國若不先從王欲楚必圍蔡蔡人懼出朱而
立東國朱訴于楚楚子將討蔡無極曰平侯與楚有
盟故封其子有二心故廢之靈王殺隱太子其子與
君同惡德君必甚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廢置在君
蔡無他矣
按史記管蔡世家平侯九年卒靈侯般之孫東國攻
平侯子而自立是為悼侯悼侯父曰隱太子友者靈
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殺隱太子故平侯卒而隱太子
之子?xùn)|國攻平侯子而自立是為悼侯
敬王元年夏六月蔡侯東國卒于楚弟申立秋七月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三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七月
吳人伐州來楚薳越帥師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
吳人御諸鍾離子瑕卒楚師熸吳公子光曰諸侯從
于楚者眾而皆小國也畏楚而不獲已是以來吾聞
之曰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胡沈之君幼而狂陳
大夫嚙壯而頑頓與許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師熸
帥賤多寵政令不壹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
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
必先奔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諸侯乖亂楚必
大奔請先者去備薄威后者敦陳整旅吳子從之戊
辰晦戰(zhàn)于雞父吳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與陳三
國爭之吳為三軍以系于后中軍從王光帥右掩余
帥左吳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國亂吳師擊之三國敗
獲胡沈之君及陳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許與蔡頓
曰吾君死矣師噪而從之三國奔楚師大潰
按史記管蔡世家悼侯三年卒子昭侯申立
敬王十三年冬蔡侯如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
楚獻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
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兩
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
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
常子常歸唐侯自拘于司敗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
身棄國家群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唐侯曰寡
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蔡人聞之固請而獻
佩于子常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
也官不共也明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zhí)玉而
沈曰余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定公三年冬蔡
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zhì)焉而請伐楚
按史記管蔡世家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獻
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與子常
讒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獻其裘于子常子
常受之乃言歸蔡侯蔡侯歸而之晉請與晉伐楚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
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五月諸侯盟于
鼬秋七月楚人圍蔡冬十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
及楚人戰(zhàn)于柏舉楚師敗績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晉荀寅求貨于蔡侯弗得言
于范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
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于
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
得志祇取勤焉乃辭蔡侯晉人假羽旄于鄭鄭人與
之明日或以會晉于是乎失諸侯將會衛(wèi)子行敬
子言于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
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
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僥大罪也且夫祝
社稷之常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
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
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鼬將
長蔡于衛(wèi)衛(wèi)侯使祝佗私于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
信否若聞蔡將先衛(wèi)信乎萇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
也先衛(wèi)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昔
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
王室以尹天下于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旗夏后
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
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丑類以
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
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
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之虛分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
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
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于相土之
東都以會王之東搜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
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
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
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正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
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
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啟商惎間王室王于是
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
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
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
其使蔡先衛(wèi)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
為司寇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
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今將尚之是反
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wèi)成公不在夷叔其母
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wèi)武蔡甲
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
欲復(fù)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萇弘說告劉
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wèi)侯于盟反自召陵鄭子太
叔未至而卒晉趙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
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
禮無驕能無復(fù)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沈人不會于
召陵晉人使蔡伐之夏蔡滅沈秋楚為沈故圍蔡伍
員為吳行人以謀楚楚之殺郄宛也伯氏之族出伯
州犁之孫嚭為吳太宰以謀楚楚自昭王即位無歲
不有吳師蔡侯因之以其子干與其大夫之子為質(zhì)
于吳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
楚夾漢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
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厄子濟漢而
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謂子
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戰(zhàn)史皇
謂子常曰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淮
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zhàn)不然不免乃濟
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三戰(zhàn)子常知不可欲奔史
皇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將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
必盡說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
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
其卒必奔而后大師繼之必克弗許夫概王曰所謂
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死楚可入
也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
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乘廣死吳從楚師
及清發(fā)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猷斗況人乎若知不
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
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吳
人及之奔食而從之?dāng)≈T雍澨五戰(zhàn)及郢己卯楚子
取其妹季芊畀我以出涉雎針尹固與王同舟王使
執(zhí)燧象以奔吳師庚辰吳入郢以班處宮子山處令
尹之宮夫概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概王入之左司
馬戌及息而還敗吳師于雍澨傷初司馬臣闔廬故
恥為禽焉謂其臣曰誰能免吾首吳句卑曰臣賤可
乎司馬曰我實失子可哉三戰(zhàn)皆傷曰吾不可用也
已句卑布裳剄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楚子涉
雎濟江入于云中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
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鄖鍾建負季芊以從由于徐蘇
而從鄖公辛之弟懷將弒王曰平王殺吾父我殺其
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討臣誰敢讎之君命天也若死
天命將誰讎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
畏強御唯仁者能之違強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約非
仁也滅宗廢祀非孝也動無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
將殺汝斗辛與其弟巢以王奔隨吳人從之謂隨人
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實盡之天誘其衷致罰于
楚而君又竄之周室何罪君若顧報周室施及寡人
以獎天衷君之惠也漢陽之田君實有之楚子在公
宮之北吳人在其南子期似王逃王而己為王曰以
我與之王必免隨人卜與之不吉乃辭吳曰以隨之
辟小而密邇于楚楚實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
若難而棄之何以事君執(zhí)事之患不唯一人若鳩楚
竟敢不聽命吳人乃退爐金初官于子期氏實與隨
人要言王使見辭曰不敢以約為利王割子期之心
以與隨人盟 按公羊傳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
去楚以干闔廬闔廬曰士之甚勇之甚將為之興師
而復(fù)讎于楚伍子胥復(fù)曰諸侯不為匹夫興師且臣
聞之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fù)父之讎臣不為也
于是止蔡昭公朝乎楚有美裘焉囊瓦求之昭公不
與為是拘昭公于南郢數(shù)年然后歸之于其歸焉用
是乎河曰天下諸侯茍有能伐楚者寡人請為之前
列楚人聞之怒為是興師使囊瓦將而伐蔡蔡請救
于吳伍子胥復(fù)曰蔡非有罪也楚人為無道君如有
憂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于是興師而救蔡 按谷
梁傳子胥父誅于楚也挾弓扶矢而干闔廬闔廬曰
大之甚勇之甚為是欲興師而伐楚子胥諫曰臣聞
之君不為匹夫興師且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fù)
父之讎臣弗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正
是日囊瓦求之昭公不與為是拘昭公于南郢數(shù)年
然后得歸歸乃用事乎漢曰茍諸侯有欲伐楚者寡
人請為前列焉楚人聞之而怒為是興師而伐蔡蔡
請救于吳子胥曰蔡非有罪楚無道也君若有憂中
國之心則若此時可矣為是興師而伐楚
敬王十五年夏魯歸粟于蔡
按春秋定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歸粟于蔡以周
亟矜無資
敬王二十六年春正月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按春秋哀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楚子圍蔡報柏
舉也里而栽廣丈高倍夫屯晝夜九日如子西之素
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間而還蔡于是乎請
遷于吳
敬王二十七年冬十一月蔡遷于州來蔡殺其大夫
公子駟
按春秋哀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吳泄庸如蔡納聘
而稍納師師畢入眾知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
說哭而遷墓蔡遷于州來
敬王二十八年秋七月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于吳
按春秋哀公三年
敬王二十九年春二月庚戌盜殺蔡侯申子朔立蔡
公孫辰出奔吳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冬十
二月葬蔡昭公
按春秋哀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蔡昭侯將如吳
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公孫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
而卒以兩矢門之眾莫敢進文之鍇后至曰如墻而
進多而殺二人鍇執(zhí)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鍇遂殺之
故逐公孫辰而殺公孫姓公孫旴
承音懲蓋楚
言旴即霍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二十八年昭侯將朝于吳大夫恐
其復(fù)遷乃令賊利殺昭侯已而誅賊利以解過而立
昭侯子朔是為成侯
元王四年蔡侯申卒子產(chǎn)立
按史記管蔡世家成侯十九年卒子聲侯產(chǎn)立
貞定王十二年蔡侯產(chǎn)卒子元侯立
按史記管蔡世家聲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
貞定王十八年蔡元侯卒子侯齊立
按史記管蔡世家元侯六年卒子侯齊立
貞定王二十二年楚滅蔡
按史記管蔡世家侯齊四年楚惠王滅蔡蔡侯齊亡
蔡遂絕祀后陳滅三十三年
按路史蔡仲子蔡伯生宮侯至平侯徙新蔡益微每
賦役于楚遷之州來二十四世而楚滅之
宗藩部匯考三十一
周十四
郕 成 盛
周武王克商封弟叔武于郕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
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
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
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
最少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
武于成其后世無所見
注
索隱曰按春秋隱五年衛(wèi)師入郕杜預(yù)曰東平
剛父縣有郕鄉(xiāng)后漢地理志以為成本國又地理
志云廩丘縣南有成故城應(yīng)劭曰武王封弟季載
于成是古之成邑應(yīng)仲遠誤云季載封耳
按路史盛伯子姬姓之長降于齊有盛氏有痛氏
注
穆天子盛姬國春秋書成公羊云盛也韻譜姓
纂云先姓奭后改為盛蓋以漢元諱意其字曰盛
而召公之名字皆為奭也盛姬卒王改其族為痛
氏急就章有痛無忌
召公周西伯夫人紹兩交龍不樂遂娠生子各有
文在手曰盛因名氏之年十有八封之譙晉武公滅
譙有之為譙氏焦氏
注
李利涉盛氏譜孔至之說同以為譙侯為望
其地譙國譙縣
桓王元年秋衛(wèi)師入郕
按春秋隱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衛(wèi)之亂也郕人侵
衛(wèi)故衛(wèi)師入郕
注
郕國也東平剛父縣西南有郕鄉(xiāng)
疏
正義曰史
記管蔡世家稱郕叔武文王子武王之母弟后世
無所見既無世家不知其君號謚唯文十二年郕
太子朱儒奔魯書曰郕伯來奔見于經(jīng)傳則郕國
伯爵也
按公羊傳秋衛(wèi)師入盛曷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
將尊師眾稱某率師將尊師少稱將將卑師眾稱師
將卑師少稱人君將不言率師書其重者也
桓王七年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伐郕入之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卿
士以王命討之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王命十年冬齊
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 按公羊傳冬十月壬午
齊人鄭人入盛
莊王十一年夏魯師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按春秋莊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治兵于廟夏師
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
可我實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陶邁種
德德乃降姑務(wù)修德以待時乎秋師還 按公羊傳
夏師及齊師圍成成降于齊師成者何盛也盛則曷
為謂之成諱滅同姓也曷為不言降吾師辟之也秋
師還還者何善辭也此滅同姓何善爾病之也曰師
病矣曷為病之非師之罪也
注
辟滅同姓言圍者使若魯圍之而去成自從后
降于齊師也降者自伏之文所以醇歸于齊言及
者起魯實欲滅之不月者順諱文不書盛伯出奔
深諱之
頃王四年春正月郕伯奔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一年郕太子朱儒
自安于夫鐘國人弗徇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
太子以夫鐘與郕邽來奔公以諸侯逆之 按公羊
傳春王正月盛伯來奔盛伯者何失地之君也何以
不名兄弟辭也
簡王八年夏五月劉子成子會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劉成公不書 按左傳十三年
春三月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
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
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
定命也能者養(yǎng)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
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
養(yǎng)神篤在守業(y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
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夏
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
敗績師還成肅公卒于瑕
按路史成伯子爵后附于齊還奔魯而滅于楚
注
成十三年之成子成肅公也肅公桓公皆為卿
按成即郕文王之子不詳名
霍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封弟叔處于霍與管叔蔡叔監(jiān)
殷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
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
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
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
最少同母兄弟十人唯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
舍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fā)立是為武
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
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
武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封
叔處于霍其后晉獻公時滅霍
按路史霍處以祿父降而經(jīng)至永公滅而奔齊晉旱
卜之在岳于是復(fù)霍而登旋滅于晉
注
閔二年與耿魏俱滅
按通鑒前編按逸周書武王之封諸弟蓋以次受封
也先封管叔蔡叔使監(jiān)殷其后殷畿內(nèi)諸侯不服者
分師俘之甲申百弇俘衛(wèi)而后以衛(wèi)封康叔乙巳擒
霍侯而后以霍封叔處故逸書史記皆先言管蔡監(jiān)
殷也然則孟子以管叔監(jiān)殷為周公之過夫以康叔
之賢而不使監(jiān)殷則武王周公不其過乎曰凡封于
殷墟者皆監(jiān)殷者也其后獨管蔡霍三人叛故止曰
三監(jiān)叛爾其實康叔亦監(jiān)也故史記曰康叔爵命之
時未至成人后捍祿父之亂漢書亦曰周公善康叔
不從管蔡之亂然則武王周公不幸而有管蔡之過
亦幸而有康叔之賢也
成王三年周公討武庚誅之降霍叔為庶人
按書經(jīng)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
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
于庶人三年不齒
按汲冢周書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
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jiān)殷臣武王既歸成
歲十二月崩鎬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
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
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攻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
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
俘殷獻民遷于九畢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
東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按通鑒前編按書稱群叔流言傳稱管蔡啟商而管
叔獨誅死蔡叔猶有車七乘霍叔三年而復(fù)之縱管
叔首惡然同罪異罰輕重死生亦殊不等矣逸周書
稱管叔縊而書亦但云致辟是必因其縊而致戮之
蓋書其罪而尸之也而蔡霍俱不死此所謂施生戮
死者與懿親之間本所不忍因其死而戮之以正王
法因其生而施之以全私恩也逸周書云霍叔縊此
必傳聞之誤
穆王十六年霍侯舊彘薨
按竹書紀年云云
惠王十六年晉滅霍復(fù)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
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
滅霍滅魏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
為大夫
按史記趙世家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
為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泰山為祟
使趙夙召霍君于齊復(fù)之以奉霍泰山之祀晉復(fù)穰
毛
周文王子封于毛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
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成王十二年毛懿公薨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十七年夏四月王召毛公人受顧命
按書經(jīng)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
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
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受命
穆王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逢公因帥師從王伐犬
戎
按竹書紀年云云
穆王三十五年荊人入徐毛伯遷帥師敗荊人于泲
按竹書紀年云云
共王九年錫毛伯遷命
按竹書紀年九年春正月丁亥王使內(nèi)史良錫毛伯
遷命
襄王十六年秋王子帶以狄?guī)煼ブ塬@毛伯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狄伐鄭取
櫟王德狄人以其女為后初甘昭公有寵于惠后惠
后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齊王復(fù)之又通于隗氏
王替隗氏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太
叔以狄?guī)煿ネ跬跤繉⒂踉幌群笃渲^我何
寧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坎欿國人納之秋頹叔桃
子奉太叔以狄?guī)煼ブ艽髷≈軒煫@周公忌父原伯
毛伯富辰王出適鄭處于泛太叔以隗氏居于溫
襄王二十六年夏四月王使毛伯錫魯侯命
按春秋文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夏四月王使毛伯
衛(wèi)來錫公命
頃王元年春毛伯求金于魯
按春秋文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春毛伯衛(wèi)來求金
非禮也不書王命未葬也
定王十三年夏六月王札子殺召伯毛伯
按春秋宣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六月王孫
蘇與召氏毛氏爭政使王子捷殺召戴公及毛伯衛(wèi)
卒立召襄十六年秋為毛召之難故王室復(fù)亂王孫
蘇奔晉晉人復(fù)之冬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
景王二十一年春二月乙卯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
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
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之萇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
稔之日也侈故之以而毛得以濟侈于王都不亡何
待
敬王四年冬十月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
子朝奔楚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冬十月
丙申王起師于滑辛丑在郊遂次于尸十一月辛酉
晉師克鞏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
伯得尹氏固南宮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召伯逆王
于尸癸酉王入于成周
聃 冉
周成王始封季載于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
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
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
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
最少同母兄弟十人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
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
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封叔
振鐸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處于霍康叔封冉季載
皆少未得封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
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
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
車十乘徒七十人從而分殷余民為二其一封微子
啟于宋以續(xù)殷祀其一封康叔為衛(wèi)君是為衛(wèi)康叔
封季載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馴行于是周公舉康叔
為周司寇冉季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
天下
按路史武王之封母弟也惟季載少使食于沈成王
立為司空爰封之冉曰冉季是為
郜 告
周文王子封于郜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路史告分南北南后入晉北入宋
襄王十二年夏郜子朝于魯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
雍
周文王子封于雍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曹
周武王克商封弟振鐸于曹
按汲冢周書成周之會墠上張赤弈陰羽天子南面
立絻無繁露朝服八十物搢挺內(nèi)臺西面者北正方
應(yīng)侯曹叔伯舅中舅比服次之要服次之荒服次之
西方東面正北方伯父中子次之
注
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內(nèi)臺中臺也
按左傳僖公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
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按管蔡世家武王同
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
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
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
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武王已克殷紂平天
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振鐸于曹 按曹叔世家
曹叔振鐸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紂封叔振鐸
于曹
按路史曹叔甸伯二十六世而宋滅之
厲王十四年曹伯云卒子喜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叔振鐸卒太伯立太伯卒子
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宮伯侯立宮伯侯卒子孝伯
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按孝伯以上無年可
考故并錄以紀世次
按通鑒前編厲王十四年孝伯薨子喜嗣
厲王四十四年曹伯喜卒弟強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夷伯二十三年周厲王奔于彘三
十年卒弟幽伯強立
宣王二年曹伯強弟蘇弒其君而自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幽伯九年弟蘇殺幽伯代立是為
戴伯
宣王三十二年曹伯蘇卒子兕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歲三十
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注
惠伯或名雉或名弟或復(fù)名弟兕也索隱曰按
年表作惠公伯雉
平王十一年曹伯兕卒子石甫立弟武弒石甫而自
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為犬戎所
殺因東徙益卑諸侯畔之秦始列為諸侯三十六年
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殺之代立是為繆公
平王十四年曹伯武卒子終生立
按史記曹叔世家繆公三年卒子桓公終生立
桓王十三年冬州公如曹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淳于公如曹度
其國危遂不復(fù)六年春自曹來朝
桓王十七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曹太子來朝賓
之以上卿禮也享曹太子初獻樂奏而嘆施父曰曹
太子其有憂乎非嘆所也
桓王十八年春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子射姑立夏
五月葬曹桓公
按春秋桓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曹桓公卒
按史記曹叔世家桓公五十五年卒子莊公夕姑立
桓王二十二年春正月魯侯鄭伯會于曹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會于曹曹
人致餼禮也
莊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會于曹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
莊王十五年冬十月宋人以曹師伐南宮牛猛獲于
亳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二年秋宋萬弒閔公
于蒙澤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遇太宰督于東宮之
西又殺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南宮
牛猛獲帥師圍亳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
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于師殺子游于宋立桓
公猛獲奔衛(wèi)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
宋人請猛獲于衛(wèi)衛(wèi)人欲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
之惡一也惡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
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衛(wèi)人歸之亦請南宮萬于
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
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僖王二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
齊請師于周夏單伯會之取成于宋而還
惠王五年冬十一月曹伯射姑卒子夷立
按春秋莊公二十三年
惠王六年春葬曹莊公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
于曹
按春秋莊公二十四年
注
羈蓋曹世子也先君既葬而不稱爵者微弱不
能自定曹人以名赴赤曹僖公也蓋為戎所納故
曰歸
按公羊傳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曹羈者
何曹大夫也曹無大夫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曹羈
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
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
義也赤歸于曹郭公赤者何曹無赤者蓋郭公也郭
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按谷梁傳冬戎侵曹曹羈出
奔陳赤歸于曹郭公赤蓋郭公也何為名也禮諸侯
無外歸之義外歸非正也
按史記曹叔世家莊公三十一年卒子厘公夷立
惠王九年夏曹殺其大夫
按春秋莊公二十六年 按公羊傳二十六年夏曹
殺其大夫何以不名眾也曷為眾殺之不死于曹君
者也君死乎位曰滅曷為不言其滅為曹羈諱也此
蓋戰(zhàn)也何以不言戰(zhàn)為曹羈諱也 按谷梁傳夏曹
殺其大夫而不稱名姓無命大夫也無命大夫而曰
大夫賢也為曹羈崇也
惠王十五年曹伯夷卒子班立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曹叔世家厘公九年卒子昭
公班立
惠王十八年春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
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秋八月齊
侯宋公魯侯鄭伯曹伯邾人會于檉
按春秋僖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諸侯救邢邢人
潰出奔師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夏邢遷于夷儀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災(zāi)
討罪禮也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盟于犖謀救鄭
也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及楚人盟
于召陵冬十二月齊人宋人魯人衛(wèi)人鄭人許人曹
人侵陳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
師侵蔡蔡潰遂伐楚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
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
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涂謂鄭申侯曰師出于陳
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于東方觀兵于東夷循海而
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涂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
師老矣若出于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于陳
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執(zhí)
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
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涂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
按春秋僖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
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于王命而
懼其不朝于齊也故逃歸不盟
惠王二十三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
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按春秋僖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四年秋曹伯班卒子襄立冬葬曹昭公
按春秋僖公七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昭公九年卒子共公襄立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會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
按春秋僖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盟于洮謀王室
也鄭伯乞盟請服也襄王定位而后發(fā)喪
襄王元年夏王宰周公會齊侯宋子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曹伯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按春秋僖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夏會于葵丘尋盟
且修好禮也王使宰孔賜齊侯胙秋齊侯盟諸侯于
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襄王五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
伯會于咸秋齊仲孫湫致諸侯戍周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仲孫湫不書 按左傳十三年
夏會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秋為戎難故諸
侯戍周齊仲孫湫致之
襄王七年春正月楚人伐徐三月齊侯宋公陳侯魯
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諸侯之
大夫救徐冬宋人伐曹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冬宋人伐曹討舊怨也楚敗徐于婁林徐恃救也
襄王八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二月會
于淮謀鄫且東略也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衛(wèi)人邾人伐齊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
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
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zhàn)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
公而還
襄王十一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秋宋
人圍曹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秋宋人圍曹
討不服也子魚言于宋公曰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
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fù)伐之因壘而降詩曰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無乃猶有所
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nèi)省德乎無闕而后動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盂執(zhí)宋公以伐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二十年春晉侯侵曹三月丙午入曹執(zhí)曹伯畀
宋人冬曹伯歸于曹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晉公子重耳之及
于難也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
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
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
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
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
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于衛(wèi)
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二十八年春晉侯
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wèi)
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人患之聽輿
人之謀曰稱舍于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得者
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shù)之以
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令無
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魏顛頡怒曰勞
之不圖報于何有僖負羈氏魏傷于胸公欲殺
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束胸見使
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
之殺顛頡以徇于師立舟之僑以為戎右宋人使門
尹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
許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
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
人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zhàn)乎公說執(zhí)
曹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冬會于溫召王以諸侯
見且使王狩壬申公朝于王所丁丑諸侯圍許晉侯
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齊桓公
為會而封異姓今君為會而滅同姓曹叔振鐸文之
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
也與衛(wèi)偕命而不與偕復(fù)非信也同罪異罰非刑也
禮以行義信以守禮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將若之
何公說復(fù)曹伯
按國語晉公子重耳自衛(wèi)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聞
其骿脅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shè)微薄而觀之
僖負羈之妻言于負羈曰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
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
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貳焉僖負羈饋餐置璧焉公
子受餐反璧負羈言于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
匹也君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
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也余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
之愛親明賢政之干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
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國君無親國以為
親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王之
功實建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是不
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
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賢也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
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
窮也守天之聚將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
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
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公弗聽
襄王三十二年秋八月齊侯宋公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八月齊侯宋公
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
故也
頃王元年秋八月曹伯襄卒子壽立冬葬曹共公
按春秋文公九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共公三十五年卒子文公壽立
頃王三年秋曹伯朝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秋曹文公來
朝即位而來見也
頃王六年夏六月癸酉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晉趙盾同盟于新城
按春秋文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夏六月同盟
于新城從于楚者服且謀邾也
匡王元年夏曹伯朝于魯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
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十二月齊侯伐曹入其
郛
按春秋文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曹伯來朝
禮也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盟于扈尋新城之盟且謀伐齊也齊人賂晉侯故不
克而還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
郛討其來朝也
匡王五年秋宋公陳侯衛(wèi)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
鄭
按春秋宣公元年 按左傳宋人之弒昭公也晉荀
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
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公曰
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
陳靈公受盟于晉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
救陳宋會于棐林以伐鄭也楚蒍賈救鄭遇于北林
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定王元年秋宋師圍曹
按春秋宣公三年 按左傳宋文公即位三年殺母
弟須及昭公子武氏之謀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
司馬子伯之館盡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師伐
宋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定王五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盟于黑
壤
按春秋宣公七年
定王七年秋九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按春秋宣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會于扈討不睦
也
定王八年夏六月晉人宋人衛(wèi)人曹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鄭及楚平夏六月
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定王十年冬十二月晉人宋人衛(wèi)人曹人同盟于清
丘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冬晉原縠宋
華椒衛(wèi)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
定王十二年夏五月壬申曹伯壽卒子盧立
按春秋宣公十四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強立
注
索隱曰左傳宣公名盧
定王十五年夏六月己未晉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邾子
同盟于斷道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會于斷道
討貳也盟于卷楚辭齊人晉人執(zhí)晏弱于野王執(zhí)蔡
朝于原執(zhí)南郭偃于溫
定王十八年夏六月癸酉晉郄克魯季孫行父臧孫
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
戰(zhàn)于齊師敗績冬十一月楚人秦人宋人陳人魯
人衛(wèi)人齊人鄭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
定王十九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
按春秋成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諸侯伐鄭次于
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鄭公子偃帥師御之使
東鄙覆諸鄤敗諸丘輿皇戍如楚獻捷
定王二十一年冬十二月己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按春秋成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同盟于蟲牢鄭
服也
簡王二年夏五月曹伯朝于魯秋楚公子嬰齊帥師
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
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按春秋成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夏曹宣公來朝秋
楚子重伐鄭師于泛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
囚鄖公鍾儀獻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
且莒服故也
簡王四年春正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按春秋成公九年 按左傳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
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九年春為歸汶陽之田故諸
侯貳于晉晉人懼會于蒲以尋馬陵之盟
簡王五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
鄭
按春秋成公十年 按左傳九年秋鄭伯如晉晉人
討其貳于楚也執(zhí)諸銅鞮欒書伐鄭鄭人使伯蠲行
成晉人殺之冬十一月鄭人圍許示晉不急君也是
則公孫申謀之曰我出師以圍許為將改立君者而
紓晉使晉必歸君鄭公子班聞叔申之謀十年春三
月子如立公子繻夏四月鄭人殺繻立髡頑子如奔
許欒武子曰鄭人立君我執(zhí)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鄭
而歸其君以求成焉晉侯有疾五月晉立太子州蒲
以為君而會諸侯伐鄭鄭子罕賂以襄鍾子然盟于
修澤子駟為質(zhì)辛巳鄭伯歸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盧卒于師弟負芻立冬葬曹
宣公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
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秦桓公
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
晉諸侯是以睦于晉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敗績曹宣公卒于師六月曹
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逆曹伯之喪秋負芻
殺其太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晉人以其役之
勞請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將亡國人皆將
從之成公乃懼告罪且請焉乃反而致其邑
按史記曹叔世家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負芻立
簡王十年春三月癸丑晉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宋
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晉侯執(zhí)曹伯歸于京
師曹子臧出奔宋
按春秋成公十五年子臧奔宋不書 按左傳十五
年春會于戚討曹成公也執(zhí)而歸諸京師諸侯將見
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圣達節(jié)次
守節(jié)下失節(jié)為君非吾節(jié)也雖不能圣敢失守乎遂
逃奔宋
王十一年秋曹伯歸自京師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秋曹人請于
晉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國人曰若之何憂猶未弭
而又討我寡君以亡曹國社稷之鎮(zhèn)公子是大泯曹
也先君無乃有罪乎若有罪則君列諸會矣君唯不
以德刑以伯諸侯豈獨遺諸敝邑敢私布之七月曹
人復(fù)請于晉晉侯謂子臧反吾歸而君子臧反曹伯
歸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王十二年夏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冬單子晉侯
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五月公會
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洧六月
乙酉同盟于柯陵尋戚之盟也冬諸侯伐鄭十月庚
午圍鄭楚公子申救鄭師于汝上十一月諸侯還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夏齊崔杼魯
仲孫蔑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按春秋襄公元年 按左傳成公十五年秋八月宋
華元為右?guī)燈~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
帶為太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冬十月左師
二司寇二宰出奔楚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
門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
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
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宋人患之秋七月宋老佐華
喜圍彭城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華元如晉
告急晉侯師于臺谷以救宋遇楚師于靡角之谷楚
師還襄公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于是為宋討魚石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
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dāng)∑?br />徒兵于洧上于是東諸侯之師次于鄫以待晉師晉
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晉侯衛(wèi)侯次于戚
以為之援
靈王元年秋七月晉荀罃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
父曹人邾人會于戚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
孫蔑衛(wèi)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
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于是子罕當(dāng)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冬戍
陳楚公子貞帥師伐陳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齊世子光救陳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
淮上吳子不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
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秋叔孫
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楚司馬公
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
繁陽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喪乃止陳人不
聽命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冬楚人使頓間陳
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晉辭
不會于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之合
諸侯使魯衛(wèi)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子會
吳于善道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冬
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甲午會于城棣以救之
靈王六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
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冬楚子囊圍陳會
于鄬以救之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門于鄟門
衛(wèi)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
薛人從欒黡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
斬行栗甲戌師于泛令于諸侯曰修器備盛糇糧歸
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
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zhàn)不然無成
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
諸侯之銳以逆來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于戰(zhàn)
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zhàn)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
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于鄭以諸侯復(fù)伐之
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陰阪侵鄭次
于陰口而還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夏四月戊午會于柤秋九月諸侯伐鄭己酉
師于牛首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
仆帥賊以入晨攻執(zhí)政于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
耳劫鄭伯以如北宮子產(chǎn)攻盜于北宮子蟜帥國人
助之殺尉止子師仆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
臣尉翩司齊奔宋子孔當(dāng)國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戍
之晉師城梧及制士魴魏絳戍之書曰戍鄭虎牢非
鄭地也言將歸焉鄭及晉平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魚蕭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六月諸侯會
于北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
于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
不慎必失諸侯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
書曰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災(zāi)
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命司慎司盟名山
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
之俾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楚子囊乞旅于秦
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
伐宋九月諸侯悉師以復(fù)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石
如楚告將服于晉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鄭人
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
亥鄭子產(chǎn)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蕭魚庚辰赦
鄭囚皆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使叔肸告于
諸侯公使臧孫紇對曰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
討茍有以藉手鮮不赦宥寡君聞命矣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wèi)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
衛(wèi)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己丑秦晉戰(zhàn)于櫟
晉師敗績十三年秋吳侵楚戰(zhàn)于庸浦大敗吳師十
四年春吳告敗于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
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
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退而具舟諸
侯之師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
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不獲成焉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晉平公即
位會于溴梁命歸侵田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
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且曰諸
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于是叔孫
豹晉荀偃宋向戍衛(wèi)殖鄭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
曰同討不庭
注
自曹以下大夫不書故傳舉小邾以包之
靈王十六年夏衛(wèi)石買帥師伐曹
按春秋襄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衛(wèi)孫蒯田
于曹隧飲馬于重丘毀其瓶重丘人閉門而之曰
親逐而君爾父為厲是之不憂而何以田為夏衛(wèi)石
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訴于晉十八年夏晉人執(zhí)
衛(wèi)行人石買于長子執(zhí)孫蒯于純留為曹故也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曹伯負芻
卒于師子勝立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諸侯之士
門焉齊人多死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入
平陰遂從齊師己卯荀偃士以中軍克京茲乙酉
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
御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
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
申池之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
門于東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shù)闔齊侯駕將
走郵棠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
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
之將犯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
沂
按史記曹叔世家成公二十三年卒子武公勝立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莒子
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祝柯葬曹成公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年冬十月曹伯朝于魯晉侯齊侯宋公魯
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秋欒盈
出奔楚冬曹武公來朝始見也會于商任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 按左傳二十二年秋欒盈
自楚適齊冬會于沙隨復(fù)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晉取朝歌二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濟自泮會于夷
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
成故也
靈王二十五年夏魯侯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會于
澶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十四年夏衛(wèi)獻公
戒孫文子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于
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
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太師歌巧言之卒章太師
辭師曹請為之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文子文子
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于戚公使子蟜子伯子
皮與孫子盟于丘宮孫子皆殺之四月己未子展奔
齊公如鄄使子行于孫子孫子又殺之公出奔齊孫
氏追之?dāng)」接诎邵踩藞?zhí)之子鮮從公及竟公
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齊人以郲寄衛(wèi)侯衛(wèi)人立公
孫剽孫林父殖相之以聽命于諸侯二十五年夏
五月晉侯使魏舒宛沒逆衛(wèi)侯將使衛(wèi)與之夷儀秋
七月衛(wèi)獻公入于夷儀冬十二月衛(wèi)獻公自夷儀使
與喜言喜許之二十六年春衛(wèi)獻公使子鮮為
復(fù)子鮮以公命與喜言曰茍反政由氏祭則寡
人孫文子在戚孫嘉聘于齊孫襄居守二月庚寅
喜右宰谷伐孫氏不克伯國傷子出舍于郊伯國
死孫氏夜哭國人召子子復(fù)攻孫氏克之辛卯
殺子叔及太子角孫林父以戚如晉甲午衛(wèi)侯入衛(wèi)
人侵戚東鄙孫氏訴于晉晉戍茅氏殖綽伐茅氏殺
晉戍三百人孫蒯追之弗敢擊文子曰厲之不如遂
從衛(wèi)師敗之圉雍鉏獲殖綽復(fù)訴于晉三月晉人為
孫氏故召諸侯將以討衛(wèi)六月公會晉趙武宋向戍
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wèi)疆戚田取衛(wèi)西鄙懿氏
六十以與孫氏
靈王二十六年夏邾子滕子晉趙武楚屈建魯叔孫
豹蔡公孫歸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秦人許人曹
人會于宋秋七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齊秦邾
滕不與盟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齊秦邾滕不書 按左傳二
十七年夏宋向戍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
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
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
之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
丙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wèi)
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
木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
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fù)于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
匹也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
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復(fù)
言于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
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盟以
齊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
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乙酉宋公及
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秋八月為宋災(zāi)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
財
景王四年春正月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
魯叔孫豹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
人曹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正月會于虢尋
宋之盟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而已
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夏四月趙孟叔孫豹曹大夫
入于鄭鄭伯兼享之子皮戒趙孟禮終趙孟賦瓠葉
子皮遂戒穆叔且告之穆叔曰趙孟欲一獻子其從
之子皮曰敢乎穆叔曰夫人之所欲也又何不敢及
享具五獻之籩豆于幕下趙孟辭私于子產(chǎn)曰武請
于冢宰矣乃用一獻趙孟為客禮終乃宴穆叔賦鵲
巢趙孟曰武不堪也又賦采蘩曰小國為蘩大國省
穡而用之其何實非命子皮賦野有死之卒章趙
孟賦常棣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庬也可使無吠穆叔
子皮及曹大夫興拜舉兕爵曰小國賴子知免于戾
矣飲酒樂趙孟出曰吾不復(fù)此矣
景王十三年秋九月曹人如晉會葬
按春秋昭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秋七月戊子晉平
公卒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wèi)北宮喜鄭罕虎
許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
也
景王十四年秋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
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會于厥慭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楚子在申
召蔡靈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
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
師圍蔡秋會于厥慭謀救蔡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月甲
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景王十七年春三月曹伯滕卒子須立秋葬曹武公
按春秋昭公十四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武公二十七年卒子平公須立
景王二十一年春三月曹伯須卒子午立秋葬曹平
公
按春秋昭公十八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
景王二十三年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夏六月
晉范獻子韓宣子圖王室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二
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子令諸侯之大
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wèi)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冬十月曹伯午卒弟野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
按史記曹叔世家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
弟野是為聲公悼公死于宋歸葬
敬王六年春三月葬曹悼公
按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wèi)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曹平公弟通弒其君野而自立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曹弒君不書 按左傳三十
二年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冬十
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
尋盟且令城成周定公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魏舒
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將以城成周魏獻子屬役于
韓簡子及原壽過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戍
按史記曹叔世家聲公五年平公弟通弒聲公代立
是為隱公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
鼬曹聲公弟露弒其君通而自立
按春秋定公四年曹弒君不書 按左傳四年春三
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按史記曹叔世家隱公四年聲公弟露弒隱公代立
是為靖公
敬王十八年春三月曹伯露卒子伯陽立秋七月葬
曹靖公
按春秋定公八年
按史記曹叔世家靖公四年卒子伯陽立
敬王二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帥師伐曹
按春秋定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夏衛(wèi)公孟彄
伐曹克郊還滑羅殿未出不退于列其御曰殿而在
列其為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寧為無勇
敬王二十三年夏衛(wèi)公孟彄師師伐曹
按春秋定公十三年
敬王二十八年夏宋樂髡帥師伐曹
按春秋哀公三年
敬王三十二年秋宋人圍曹冬鄭駟弘帥師救曹
按春秋哀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宋人圍曹鄭桓
子思曰宋人有曹鄭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鄭師救
曹侵宋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于社宮而謀亡曹曹
叔振鐸請待公孫強許之旦而求之曹無之戒其子
曰我死爾聞公孫強為政必去之及曹伯陽即位好
田弋曹鄙人公孫強好弋獲白雁獻之且言田弋之
說說之因訪政事大說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夢
者之子乃行強言霸說于曹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
奸宋宋人伐之晉人不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
丘大城鍾邘
敬王三十三年春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按春秋哀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宋公伐曹將還
褚?guī)熥臃实畈苋嗽嵵恍袔煷勚?br />之遂滅曹執(zhí)曹伯及司城強以歸殺之
宗藩部匯考三十二
周十五
滕
周武王封弟錯叔繡于滕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春秋隱公七年
疏
譜云滕姬姓文王子錯叔繡之
后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縣是也自叔繡至宣
公十七世乃見春秋隱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齊滅
之世本云齊景公亡滕按齊景公之卒在滕隱之前
世本言隱公之后仍有六世為君而云齊景亡滕為
謬何甚服虔昭四年注亦云齊景亡滕是不考校而
謬言之地理志云沛郡公丘縣故滕國也周文王子
錯叔繡所封三十一世為齊所滅
桓王三年春三月滕侯卒
按春秋隱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滕侯卒不書名
未同盟也 按公羊傳春王三月滕侯卒何以不名
微國也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春秋貴賤不嫌同
號美惡不嫌同辭
注
滕微國所傳聞之世未可卒所以稱侯而卒者
春秋王魯托隱公以為始受命王滕子先朝隱公
春秋褒之以禮嗣子得以其禮祭故稱侯見其義
桓王八年春滕侯薛侯朝于魯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滕侯薛侯
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
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請于薛侯曰君與
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
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
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愿以滕君為請薛侯
許之乃長滕侯
疏
正義曰賈逵以宗為尊服虔以宗盟為同宗之
盟孫毓以為宗伯屬官掌作盟詛之載辭故曰宗
盟杜無明解盟之尊卑自有定法不得言尊盟也
周禮司盟之官乃是司寇之屬非宗伯也唯服之
言得其旨矣而孫毓難服云同宗之盟則無與異
姓何論先后若通共同盟則何稱于宗斯不然矣
天子之盟諸侯令其共獎王室未聞離逖異姓獨
與同宗者也但周人貴親先敘同姓以其篤于宗
族是故謂之宗盟魯人之為此言見其重宗之義
執(zhí)其宗盟之文即云無與異姓然則公與族燕則
異姓為賓復(fù)言族燕不得有異姓也孟軻所云說
詩者不以辭害意此之謂也異姓為后者謂王官
之伯降臨諸侯以王命而盟者耳其春秋之世狎
主齊盟者則不復(fù)先姬姓也踐土之盟其載書云
王若曰晉重魯申是用王命而盟也召陵之會劉
子在焉故祝佗引踐土為比為有王官故也宋之
盟楚屈建先于趙武明是大國在前不先姬姓若
姬姓常先則楚不得競也且言周之宗盟是唯周
乃然故釋例曰斥周而言指謂王官之宰臨盟者
也其余雜盟未必皆然是言余盟不先姬姓盟則
同姓在先朝則各從其爵故鄭康成注禮記云朝
覲爵同同位若然案覲禮曰諸侯前朝皆受舍于
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鄭元云言諸侯
明來朝者眾矣顧其入覲不得并耳分別同姓異
姓受之將有先后也若如此言則似朝覲不以爵
者但朝覲實以爵同同位就爵同之中先同姓后
異姓若盟則爵雖不同先同姓也禮記周公朝諸
侯于明堂之位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
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
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
面東上覲禮于方明之壇鄭言諸侯見王之位亦
引明堂位為說是則諸侯總見皆以爵為班雖不
分別同姓異姓其受禮之時爵同者猶先同姓也
其王官之伯臨諸侯之盟雖群后咸在常先同姓
故此言宗盟耳取重宗之事以喻己也取譬之事
聊舉一邊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朝于彼
國自可下主國之宗諸侯聚盟不肯先盟主之宗
也
按谷梁傳春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
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犆言
同時也累數(shù)皆至也
注
犆言謂別言也
桓王十年春正月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二年
注
稱子者蓋為時王所黜
僖王四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
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夏諸侯伐鄭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襄王十一年春三月宋人執(zhí)滕子嬰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宋人執(zhí)滕
宣公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wèi)侯許男滕子伐鄭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
頃王四年秋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秋滕昭公來
朝始朝公也
定王七年秋八月滕子卒冬十月宋人圍滕
按春秋宣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秋滕昭公卒冬宋
人圍滕因其喪也
定王八平夏六月宋師伐滕
按春秋宣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滕人恃晉而不事
宋夏六月宋師伐滕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
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秦桓公
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
晉諸侯是以睦于晉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敗績
簡王十一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夏四月滕文
公卒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按春秋襄公元年 按左傳成公十五年秋八月宋
華元為右?guī)燈~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
帶為太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冬十月左師
二司寇二宰出奔楚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
門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
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
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宋人患之秋七月宋老佐華
喜圍彭城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華元如晉
告急晉侯師于臺谷以救宋遇楚師于靡角之谷楚
師還襄公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于是為宋討魚石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
靈王元年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
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于是子罕當(dāng)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
淮上吳子不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
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秋叔孫
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楚司馬公
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
繁陽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喪乃止陳人不
聽命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冬楚人使頓間陳
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晉辭
不會干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之合
諸侯使魯衛(wèi)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子會
吳于善道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冬
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丙午會于城棣以救之
靈王五年秋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襄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秋滕成公來朝始
朝公也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門于鄟門
衛(wèi)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
薛人從欒黡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
斬竹栗甲戌師于泛令于諸侯曰修器備盛糇糧歸
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
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zhàn)不然無成
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
諸侯之銳以逆來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于戰(zhàn)
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zhàn)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
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于鄭以諸侯復(fù)伐之
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陰阪侵鄭次
于陰口而還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夏四月戊午會于柤秋九月諸侯伐鄭齊崔
杼使太子光先至于師故長于滕己酉師于牛首冬
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帥賊以入
晨攻執(zhí)政于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
如北宮子產(chǎn)攻盜于北宮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
子師仆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
奔宋子孔當(dāng)國諸侯之師城鄭虎牢而戍之晉師城
梧及制士魴魏絳戍之書曰戍鄭虎牢非鄭地也言
將歸焉鄭及晉平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六月諸侯會
于北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
于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
不慎必失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書曰
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災(zāi)患恤
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
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
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
大夫詹帥師從楚子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九
月諸侯悉師以復(fù)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石如楚
告將服于晉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鄭人使王子
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亥鄭子
產(chǎn)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蕭魚庚辰赦鄭囚皆
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使叔告于諸侯公
使臧孫紇對曰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討茍有
以藉手鮮不赦宥寡君聞命矣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wèi)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衛(wèi)北宮括
鄭公孫蠆齊人宋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己丑秦晉戰(zhàn)于櫟
晉師敗績十三年秋吳侵楚戰(zhàn)于庸浦大敗吳師十
四年春吳告敗于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
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
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退而具舟諸
侯之師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
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不獲成焉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諸侯之士
門焉齊人多死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遂
從齊師己卯荀偃士以中軍克京茲乙酉魏絳欒
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
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
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
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
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
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shù)闔齊侯駕將走郵棠
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
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
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莒子
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br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晉取朝歌二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濟自泮會于夷
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
成故也
靈王二十六年夏邾子滕子晉趙武楚屈建齊慶封
魯叔孫豹蔡公孫歸生衛(wèi)石惡陳孔奐鄭良霄秦人
許人曹人會于宋秋七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齊秦邾滕不與盟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齊秦邾滕不書 按左傳二
十七年夏宋向戍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
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于諸大夫
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
之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
丙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wèi)
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
木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
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fù)于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
匹也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
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復(fù)
言于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
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盟以
齊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
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辛巳將盟于
宋西門之外季武子使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既而
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與盟叔孫曰邾滕人之私
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宋衛(wèi)吾匹也乃盟乙酉宋公
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秋八月為宋災(zāi)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
財
景王三年冬十月滕子會葬于魯
按春秋襄公三十一年 按左傳三十一年夏六月
魯襄公薨于楚宮冬十月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
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巳甚兆于
死所矣能無從乎
景王六年春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夏叔弓如滕
按春秋昭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正月丁未滕子
原卒夏五月叔弓如滕葬滕成公子服椒為介及郊
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惠伯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
椒請先入乃先受館敬子從之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按春秋昭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夏諸侯如楚魯衛(wèi)
曹邾不會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wèi)侯辭以疾鄭
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月甲
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夏六月
晉范獻子韓宣子圖王室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二
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侯諸之大
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wèi)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五年秋九月滕子會葬于魯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
敬王二十七年夏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哀公二年
敬王二十九年秋八月甲寅滕子結(jié)卒冬十二月葬
滕頃公
按春秋哀公四年
敬王三十六年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一月
葬滕隱公
按春秋哀公十一年
畢
周文王子封于畢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注
畢國在長安縣西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
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按魏世家魏之先畢
公高之后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
于畢于是為畢姓其后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
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獻公之十六年趙夙
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
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后必大矣萬滿數(shù)也
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
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shù)其必有眾初畢萬卜事晉
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
蕃昌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
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
按路史文公薨畢公高入職焉子季孫邑潘既復(fù)分
龐裔孫畢萬事晉獻公滅魏而封之十世而斯始命
文侯
成王三十七年夏四月王召畢公入受顧命
按書經(jīng)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
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
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受命 按康王之誥
王出在應(yīng)門之內(nèi)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yīng)門左畢公
率東方諸侯入應(yīng)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
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
諸侯以太子釗見于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
以為王業(yè)之不易務(wù)在節(jié)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
顧命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
成王十二年夏六月壬申命畢公保厘東郊
按周書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越三日壬申
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厘東
郊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
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
于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xùn)既歷三紀世變風(fēng)移四
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
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
罔不祇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王曰
嗚呼父師今予祇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
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fēng)聲弗率訓(xùn)典殊厥并疆
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恒
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余風(fēng)未殄
公其念哉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
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
侈滅義服美于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
之惟艱資富能訓(xùn)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xùn)不
由古訓(xùn)于何其訓(xùn)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
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
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后協(xié)心同底于道道洽政
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賴予小子永膺多福
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xùn)
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
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按史記周本紀康王即位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
郊
注
孔安國曰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也成定東
周郊境使有保護也
按竹書紀年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豐錫畢公命
穆王十四年秋九月翟人侵畢
按竹書紀年云云
原
周文王子封于原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路史武王伐紂原公把小鉞
僖王六年春原莊公逆王后于陳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莊公十八年春虢公晉侯鄭
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媯歸于京師實惠后
襄王十七年冬晉侯圍原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冬晉侯
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
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
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
于冀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
景王十五年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原伯絞而立
公子跪?qū)?br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
輿臣使曹逃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絞而立公子
跪?qū)そg奔郊
襄王十六年秋王子帶以狄?guī)煼ブ塬@原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