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官常典司獄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司獄部匯考

  后漢

后漢制置諸縣案獄仁恕三人

按后漢書百官志注河南尹諸縣有案獄仁恕三人

  晉

晉制縣置獄小史獄門亭長等員

按晉書職官志云云

  宋

宋制建康置獄丞

按宋書百官志縣以五官為廷掾后則無復丞唯建

康有獄丞

  北齊

北齊制州置屬官有刑獄參軍事

按隋書百官志云云

  唐

唐制設大都督府置典獄人數(shù)以府州上中下為差

及縣置典獄門事

按唐書百官志注三都大都督府有典獄十八人問

事十二人白直二十四人典獄以防守囚系問事以

行罰中府上州典獄十四人問事八人白直二十人

下府中州典獄十二人問事六人白直十六人下州

典獄八人問事四人白直十六人自三都以下皆有

執(zhí)刀十五人凡縣有典獄門事

  宋

孝宗干道六年定知錄依司理以獄事為重不兼他

職之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干道六年汪大

猷言知錄依司理例以獄事為重不兼他職從之

寧宗慶元五年令司理間歲舉獄官一員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慶元五年臣僚

言司理獄事煩重宜優(yōu)其舉主照提刑司合舉主三

員以上許間歲舉獄官一員

嘉定  年申明年滿六十不許為獄官之令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嘉定中申明年

滿六十不許為獄官之令仍不許恩科人注授

  金

金制諸京留守司諸節(jié)鎮(zhèn)及諸司獄各置司獄一員

按金史百官志諸京留守司司獄一員諸節(jié)鎮(zhèn)司獄

一員正八品諸司獄司獄一員正九品提控獄囚



司吏一人公使二人典獄二人防守獄囚門禁

 啟閉之事獄子防守罪囚者

  元

世祖至元二十年定置諸路總管府屬司獄司司獄

一員丞一員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百官志云云

仁宗皇慶元年以司獄南北兩司異禁令分置一司

于南城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百官志司獄司凡三秩

正八品司獄一員獄丞一員獄典二員掌囚系獄具

之事一置于大都路一置于北城兵馬司通領南城

兵馬司獄事皇慶元年以兩司異禁遂分置一司于

南城

  明

明制內(nèi)外衙門各置司獄官一員

按續(xù)文獻通考明在內(nèi)順天府在外各布政司按察

司各都司各府俱設司獄司司獄官一員從九品

太祖洪武六年定諸府設司獄司司獄一人

按續(xù)文獻通考云云

英宗正統(tǒng)五年令南北直隸司獄官九年赴部通考

按明會典正統(tǒng)五年奏準南北直隸司獄官三年赴

巡按御史考核定與稱職不稱職考語連牌冊發(fā)有

司收候年終類繳九年赴部通考

景帝景泰元年令南北直隸司獄官各赴本部聽考

按明會典景泰元年奏準南北直隸司獄官三年六

年考滿南直隸者赴南京吏部北直隸者赴吏部

皇清

  順治 年

大清會典國初設順天府所屬衙門司獄司司獄一

  員

  順治十四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四年置奉天府所屬衙門司獄司

  司獄一員

  康熙七年

大清會典康熙七年定在外直省各承宣布政使司

  所屬衙門司獄司司獄一員(

初各省俱設今止江西河南各一員

  余悉裁)

各提刑按察使司所屬衙門司獄司司獄

江南湖廣各二員新江江西山東河南

陜西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各一員他省無

各府

  所屬衙門司獄司司獄一員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國初各官品級滿漢間有不同康熙九年

  改歸畫一從九品司獄司司獄

 司獄部名臣列傳

  漢

  于公

按漢書于定國傳定國父于公為縣獄史郡決曹決

獄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郡中為之生立祠

號曰于公祠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yǎng)姑甚謹姑欲

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

守寡我老久絫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jīng)死姑女告吏

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

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yǎng)姑十余年以孝聞

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

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

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

強斷之咎黨在是乎于是太守殺牛自祭孝婦冢因

表其墓天立大雨歲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干公

其閭門壞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謂曰少高大閭門令

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

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永為御史大夫封侯傳世云

  元

  陳學禮

按吉安府志學禮字季立太和人貧而力學攻醫(yī)常

懷藥濟人至元中以薦為瑞金縣學教諭升梅州學

正廣州府學教授徒步赴官僉憲劉公奇其清苦至

則復侵地核隱租大新學校升贛州司獄贛州獄具

酷械□以石為之學禮易以木夏備湢沐冬給薪炭

衣食其饑寒訖官三年無一人病死者獄有雩都人

因守禾為盜挾去人事覺坐罪學禮言于部使者

得白其冤未幾升瑞金縣尹訟簡徭輕民以休息時

郡守政尚嚴峻屬吏無所容獨重學禮尋以贛州路

推官致仕

  明

  孫一謙

按明外史本傳一謙連江人萬歷間為南京刑部司

獄善恤囚故事重囚米日一升多為獄卒盜去及散

飯時又強弱不均有終朝不得食者其輕系者初入

獄必驅(qū)之濕穢地索錢既足始與善地一謙知之嚴

為禁革手創(chuàng)一秤秤米計飯自持秤按籍分給時時

視囚衣敝則為浣濯補緝察輕系之尤餓者予囚飯

之半囚得不死無不人人感泣而獄卒無敢漁一錢

每郎官視獄問囚有苦欲言乎皆對曰甚幸孫君衣

食我尚書陸光祖侍郎王世貞聞之咸加嘆異欲為

之地而一謙已滿三歲遷靈山吏目去世貞特賦詩

贈之一謙竟不之官舟至鄱陽湖若有名為地主者

遂卒

  蘇夢旸

按明外史孫一謙傳一謙后二十年又有蘇夢旸閩

縣人三十四年亦為南京刑部司獄其郡人董應舉

時官南京以一謙事告之夢旸慨然一切效其所為

而益戢獄卒不使患苦諸囚又恐昏夜虐之而己不

知也則每室置一鑼令曰有虐囚者同室鳴此不鳴

者與同罪由是獄中肅然異時囚死而無人收葬者

率棄之竇中恣群犬食之夢旸惻然料囚米有羨即

白之郎官請為槥以待死者郎官稱善共白于署部

都御史丁賓賓大喜從之益發(fā)衣襦諸物令夢旸給

散諸囚已而秩滿遷東樂民守御所吏目賓太息曰

吾署刑曹祗見王郎中紹先及蘇司獄耳惜也紹先

死而司獄又遠徙于是特獎夢旸而資遣之甚厚郎

中沈珫嘗指獄戶曰此固生地獄也自蘇司獄去吾

不敢系人矣其為士大夫嘉嘆如此

 司獄部紀事

能書錄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陽獄

增減大篆體去其繁復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因名其

書曰隸書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勃免相就國歲余每河東守尉

行縣至絳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

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

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

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漢書韓安國傳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

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曰然即溺之居無幾梁

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

石田甲亡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族甲肉袒謝安

國笑曰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公孫弘傳弘少時為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

丙吉傳丙吉治律令為魯獄史積功勞稍遷至廷尉

右監(jiān)坐法失官歸為州從事武帝末巫蠱事起吉以

故廷尉監(jiān)征詔治巫蠱郡邸獄時宣帝生數(shù)月以皇

曾孫坐衛(wèi)太子事系吉見而憐之又心知太子無事

實重哀曾孫無辜吉擇謹厚女徒令保養(yǎng)曾孫置間

燥處吉治巫蠱事連歲不決后元二年武帝疾往來

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于是上

遣使者分條中都官詔獄系者亡輕重一切皆殺之

內(nèi)謁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獄吉閉門拒使者不納曰

皇曾孫在他人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相守

至天明不得入穰還以聞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

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獄系者獨賴吉得生恩及四

海矣曾孫病幾不全者數(shù)焉吉數(shù)敕保養(yǎng)乳母加致

醫(yī)藥視遇甚有恩惠以私財物給其衣食

太平御覽武帝置中都獄官二十六所世祖皆省唯

廷尉及洛陽有詔獄

漢書于定國傳定國少學法于父父死后定國亦為

獄史郡決曹補廷尉史

路溫舒?zhèn)鳒厥娓笧槔锉O(jiān)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

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習善求為獄小吏因?qū)W

律令轉為獄史縣中疑事皆問焉太守行縣見而異



尹翁歸傳翁歸徙杜陵少孤與季父居為獄小吏曉

習文法喜擊劍人莫能當

后漢書郭躬傳躬父弘習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為

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諸為弘所決者退無

怨情郡內(nèi)比之東海于公年九十五卒

虞詡傳詡祖父經(jīng)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

每冬月上其狀恒流涕隨之嘗稱曰東海于公高為

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吾決獄六十年矣雖不

及于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為九卿邪故字詡曰

升卿

范滂傳滂坐系黃門北寺獄獄吏謂曰凡坐系皆祭

皋陶滂曰皋陶賢者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于

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

魏志臧霸傳霸父戒為縣獄掾據(jù)法不聽太守欲所

私殺太守大怒收戒詣府時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

將客數(shù)十人徑于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

與父俱亡命東海

避署錄話蘇子瞻元豐間赴詔獄與其長子邁俱行

與之期送食唯菜與肉有不測則徹二物而送以魚

使伺外間以為候邁謹守逾月忽糧盡出謀于陳留

委其一親戚代送而忘語其約親戚偶得魚鲊送之

不兼他物子瞻大駭知不免將以祈哀于上而無以

自達乃作二詩寄子由祝獄吏致之蓋意獄吏不敢

隱則必以聞已而果然神宗初固無殺意見詩益動

心自是遂益從寬釋

東皋雜錄東坡元豐間系御史獄謫黃州元佑初起

知登州未幾以禮部員外郎召道中遇當時獄官甚

有愧色東坡戲之曰有蛇螫殺人為冥官所追議法

當死蛇前訴曰誠有罪然亦有功可自贖冥官曰何

功也蛇曰某有黃可治病所活已數(shù)人矣吏收驗果

不誣遂免良久索一牛至獄吏曰此牛觸殺人亦當

死牛曰我亦有黃可治病亦活數(shù)人矣良久亦得免

久之獄吏引一人至曰此人生常殺人幸免死今當

還命其人倉皇妄言亦有黃冥官大怒詰之曰蛇黃

牛黃皆入藥天下所共知汝為人何黃之有左右交

訊其人窘甚曰某別無黃但有些慚惶

宋史高登傳登攝獄事有囚殺人守欲奏裁曰陰德

可為登曰陰德豈可有心為之殺人者死而可幸免

則被死之冤何時銷滿秩士民丐留不獲

 司獄部雜錄

野客叢談漢獄固酷獄吏尤不恤試摭數(shù)事周勃下

廷尉吏稍侵辱之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安知獄吏

之貴也韓安國抵罪蒙獄吏田甲辱之安國曰死灰

不復然乎甲曰然即溺之王嘉下獄獄吏稍侵辱之

嘉喟然仰天嘆曰幸得充備宰相不能進賢退不肖

死有余責嘔血而死蕭望之不肯入獄仰天嘆曰吾

備位宰相老入獄牢茍求生活不亦鄙乎飲藥而死

夫以宰相大臣獄吏尚且不恤況其他乎是以路溫

舒上書有曰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今

治獄之吏上下相驅(qū)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

后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

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shù)此仁

圣之所以傷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捶楚之

下何求不獲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

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內(nèi)之

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何則成

煉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

亡極偷為一切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

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

莫深于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

所謂一尚存者也溫舒一書深切如此使人讀之不

覺毛竦想秦弊之存于當時者莫此為酷觀勃等所

云益可驗矣鍛煉周內(nèi)文致其罪在漢已然況今日



泊宅編今州縣獄皆立皋陶廟以時祀之蓋自漢已

然范滂系獄吏俾祭皋陶曰皋陶賢者知滂無罪將

理之于帝如其無知祭之何益皋陶大理善用刑故

后享之今西北屠者皆祭樊噲又可笑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