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人事典名字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名字部總論
谷梁傳
  名重父命
秋八月戊辰衛(wèi)侯惡卒卿曰衛(wèi)齊惡今曰衛(wèi)侯惡此
何為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奪人名不奪人親之所名
重其所以來也王父名子也


不奪人名謂親之所名明臣雖欲改君不當(dāng)聽
 也君不聽臣易名者欲使重父命也父受命名于
 王父王父卒則王父之命名之

傳言王父則
 祖也范云欲使人重父命也者父命名于王父王
 父卒則己命子
白虎通
  姓名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紀尊事人者也論語曰名
不正則言不順三月名之何天道一時物有變?nèi)松?br />三月目煦亦能笑與人相更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
之故禮服傳曰子生三月則父名之于祖廟于祖廟
者謂子之親廟也明當(dāng)為宗祖主也一說名之于燕
寢名者幼少卑賤之稱也寡略故于燕寢禮內(nèi)則曰
子生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立于阼階西南世婦
抱子升自西階君命之士適子執(zhí)其右手庶子撫其
首君曰欽有帥夫人曰記有成告于四境四境者所
以遏絕萌芽禁備未然故曾子問曰世子生三月以
名告于祖禰內(nèi)則記曰以名告于山川社稷四境天
子太子使士負子于南郊以?;∨钍噶湔吆我?br />北男子之事也故先表其事然后食其祿必?;『?br />桑者相逢接之道也保傳曰天子生舉之以禮使士
負之者何齋肅端綏之郊見于天韓詩內(nèi)傳曰太子
生以?;∨钍噶渖舷滤姆矫鳟?dāng)有事天地四方
也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質(zhì)故直以生日名子也以
尚書道殷家太甲帝武丁也于臣民亦得以生日名
子何亦不止也以尚書道殷臣有巫咸有祖己也何
以知諸侯不象王者以生日名子也以太王名亶父
王季名歷殷之諸侯也易曰帝乙謂成湯帝乙謂六
代孫也湯生于夏世何以用甲乙為名曰湯王后乃
更變名子孫法耳本名履故論語曰予小子履履湯
名也不以子丑何曰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干為
本本質(zhì)故以甲乙為名也名或兼或單何示非一也
或聽其聲以律定其名或依事傍其形故名或兼或
單也依其事者若后稷是也棄之因名之為棄也傍
其形者孔子首類魯國尼丘山故名為丘或傍其名
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
子貢名鯉字伯魚春秋譏二名何所以譏者乃謂其
無常者也若乍為名祿甫元言武庚名不以日月山
川為名者少賤卑己之稱也臣子當(dāng)諱為物示通故
避之也曲禮曰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
不逮父母則不諱王父母也君前不諱詩書不諱臨
文不諱郊廟不諱又曰君前臣名父前子名謂大夫
名卿弟名兄也明不敢諱于尊者前也太古之時所
不諱者何尚質(zhì)也故臣子不言其君父之名故禮記
曰朝日上值不諱正天名也人所以十月而生者何
人天子之也經(jīng)天地之?dāng)?shù)五故十月而備乃成人也
人生所以泣者何本一干而分得氣異息故泣重離
母之義也尚書曰啟呱呱泣也人拜所以自名者何
所以泣號自紀禮拜自后不自名何備陰陽也人所
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jié)卑體尊事之者也
拜之言服也所以必再拜何法陰陽也尚書曰再拜
稽首也必稽首何敬之至也頭至地何以言首謂頭
也禮曰首有瘍則沐所以先拜首后稽首何名順其
文質(zhì)也尚書曰周公拜首稽首人所以有字何冠德
明功敬成人也故禮士冠經(jīng)曰賓北面字之曰伯某
甫又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所以五十乃稱伯仲者
五十知天命思慮定也能順?biāo)臅r長幼之序故以伯
仲號之禮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稱伯仲論語曰
五十而知天命稱號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后
長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
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
季者幼也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
孟氏男女異長各自有伯仲法陰陽各自有終始也
春秋傳曰伯姬者何內(nèi)女稱也婦人十五稱伯仲何
婦人值少變陰陽道促蚤成十五通乎織之事思
慮定故許嫁笄而字故禮經(jīng)曰女子十五許嫁笄禮
之稱字之婦姓以配字何明不娶同姓也故春秋曰
伯姬歸于宋姬者姓也值字所以于仲春何值者親
故近于仲文子尊尊故于伯仲之時物尚值叔之時
物失之章即如是周有八士論語曰伯達伯適仲突
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積于叔何蓋以兩兩俱生
故也不積于伯季明其無二也文王十子詩傳曰伯
邑考武王發(fā)周公旦管叔鮮蔡叔鐸成叔處霍叔武
康叔封南季載載所以或上其叔何也管蔡霍成康
南皆采也故上置叔下伯邑叔震也以獨無乎蓋以
為大夫者不是采地也
此篇原本多訛字無
別本可校姑從闕疑

顏氏家訓(xùn)
  風(fēng)操篇
禮云見似目瞿聞名心瞿有所感觸惻愴心眼若在
從容平常之地幸須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當(dāng)忍之
猶如伯叔兄弟酷類先人可得終身腸斷與之絕耶
又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君所無私諱蓋知聞名須有
消息不必期于顛沛而走也梁世謝舉甚有聲譽聞
諱必哭為世所譏又臧逢世臧嚴之子也篤學(xué)修行
不墜門風(fēng)孝元經(jīng)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縣民庶
競修箋書朝夕輻輳幾案盈積書有稱嚴寒者必對
之流涕不省取記多廢公事物情怨駭竟以不辦而
還此□過事也近在楊都有一士人諱審而與沈氏
交結(jié)周厚沈與其書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凡避諱
者皆須得其同訓(xùn)以代換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
稱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不聞謂布帛為布皓呼
腎腸為腎修也梁武帝小名阿練子孫皆呼練為絹
乃謂銷煉物為銷絹物恐乖其義或有諱云者呼紛
紜為紛煙有諱桐者呼梧桐樹為白鐵樹便似戲笑
耳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兒曰鯉止在其身自可無
禁至若衛(wèi)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蟣虱長卿名犬子
王修名狗子上有連及理未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
笑也北土多有名兒為驢駒豚子者使其自稱及兄
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漢有尹翁歸后漢有鄭翁歸梁
家亦有孔翁歸又有顧翁寵晉代有許思妣孟少孤
如此名字幸當(dāng)避之今人避諱更急于古名子者當(dāng)
為孫地吾親識中有諱襄諱友諱同諱清諱和諱禹
交疏造次一座百犯聞?wù)咝量酂o聊賴焉昔司馬長
卿慕藺相如故名相如顧元歆慕蔡邕故名雍而后
漢有朱張字孫卿許暹字顏回梁世有庾晏嬰祖孫
登連古人姓為名字亦鄙事也昔劉文饒不忍罵奴
為畜產(chǎn)今世愚人遂以相戲或有指名為豚犢者有
識傍觀猶欲掩耳況名之者乎近在議曹共平章百
官秩祿有一顯貴當(dāng)世名臣意嫌所議過厚齊朝有
一兩士族文學(xué)之人謂此貴曰今日天下大同須為
百代典式豈得尚作關(guān)中舊意乎明公定是陶朱公
大兒耳彼此歡笑不以為嫌
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名終則諱之字乃可以為
孫氏孔子弟子記事者皆稱仲尼呂后微時嘗字高
祖為季至漢袁種字其叔父曰絲王丹與侯霸子語
字霸為君房江南至今不諱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
之名亦呼為字字固因呼為字尚書王元之兄弟皆
號名人其父名云字羅漢一皆諱之其余不足怪也
劉絳緩綏兄弟并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為照字
唯依爾雅火傍作召耳然凡文與正諱相犯當(dāng)自可
避其有同音異字不可悉然劉字之下即有昭音呂
尚之兒如不為上趙壹之子儻不作一便是下筆即
妨是書皆觸也嘗有甲設(shè)燕席請乙為賓而旦于公
庭見乙之子問之曰尊侯早晚顧宅乙子稱其父已
往時以為笑如此比例觸類慎之不可陷于輕脫
冊府元龜
  名字
古稱孩而名之冠而字之蓋以名者義之制字者名
之飾先民之論其亦多矣故吐情自紀名以示謙均
體相稱字以為重質(zhì)文既變單兼并興要在順言亦
無定義然五廢之說慮防大物三復(fù)之旨彌昭景行
隨時損益其說靡記至有兆興天賦□應(yīng)夢受命卜
筮以考休吉稽事類以擇淑令或避嫌變易或受賜
旌別咸有倫理率用論次傳曰人治之大也可不慎

  名諱
名以制義所以著象類之說諱不逼下所以伸臣子
之情是知名諱之來古今通道而余分之在位亦偏
方之所奉雖本以嘉稱期于象德或求諸義訓(xùn)契彼
未然蓋成敗之有端若符應(yīng)之?dāng)?shù)定然則稽之人事
察彼天道諒盛衰之在德豈名稱之足云乎
兼明書
  放勛重華文命非名
司馬遷史記以放勛為堯名重華為舜名文命為禹
名明曰皆非也按堯典云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
文思安安孔安國曰勛功也欽敬也言堯放上世之
功化而欽明文思之四德安天下之當(dāng)安也舜典云
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xié)于帝孔安國曰華謂文德言
其文德光華重合于堯俱圣明也大禹謨云若稽古
大禹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孔安國曰言其外布
文德教命內(nèi)則敬承堯舜也據(jù)安國所言當(dāng)以放勛
重華文命皆謂功業(yè)德化不言是其名也或問曰子
何以知安國之是而司馬之非乎答曰以尚書經(jīng)文
知之也經(jīng)文上曰是帝堯之位號下曰是帝堯之功
德若放勛是堯之名則經(jīng)當(dāng)云若稽古帝堯放勛則
放勛當(dāng)其名處今放勛乃在曰之下連于欽明文思
豈名不屬于位號而乃冠于功業(yè)乎又舜典云重華
協(xié)于帝若重華為名將何以協(xié)于帝又大禹謨云文
命敷于四海若以文命為名將何以敷于四海又□
陶謨曰允迪厥德豈允迪為□陶之名乎且子生三
月而父為之名今放勛重華文命之義皆謂圣明功
業(yè)豈此三帝即位之后始為名乎且舜之父母頑嚚
豈知舜之德可繼于堯而名之重華乎若是舜自作
于理固不當(dāng)如此驗斯枝節(jié)即放勛重華文命非堯
舜夏禹之名也故知馬遷之非安國之是也

 名字部匯考
禮記
  曲禮
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


常語易及則避諱為難故名子者不之用



 氏子墨曰名子父之責(zé)也命之名所以示之教也
 以國非所以教謙也以日月非所以教敬也以隱
 疾非所以教之進乎德也以山川非所以教之求
 諸己也命名而必示之教申繻所謂以德命為義
 者也雖古人之名其子或有所因不盡若是而曲
 禮之意蓋主乎以德命也又況以諱事神周道也
 名終而將諱之得不擇乎可諱者以名之乎子生
 三月而父名之既有以教其終身而又慮其子若
 孫之難避也不亦太早計乎非早計也君子之所
 以示其子孫無非為其遠之慮也于名而慮其遠
 如是則將無所不慮乎遠也以為鬼神而諱之多
 且百年少亦數(shù)十載之后矣而其諱之難易基于
 一日命名之初是以君子之于子孫無非于其始
 而謹之也于名而謹其始如是則將無所不謹其
 始也是曲禮之意也
男子二十冠而字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呂氏曰事父者家無二尊雖母不敢以抗之故
 無長幼皆名不敢致私敬于其長也事君者國無
 二尊雖父不敢以抗之故無貴賤尊卑皆名不敢
 致私敬于其所尊貴也春秋鄢陵之戰(zhàn)欒書欲載
 晉侯其子針曰書退此君前臣名雖父亦不敢抗
 也
女子許嫁笄而字


許嫁則十五而笄未許嫁則二十而笄亦成人
 之道也故字之
  又
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


葬而虞虞而卒哭凡卒哭之前猶用事生之禮
 故卒哭乃諱其名嫌名音同者不偏諱謂可單言
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


逮及也庶人父母早死不聞父之諱其祖故亦
 不諱其祖有廟以事祖者則不然也
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


私諱不避于公朝大夫則諱其先君也
詩書不諱臨文不諱


不因避諱而易詩書之文改行事之語蓋恐有
 惑于學(xué)者有誤于承用也
廟中不諱


廟中之諱以卑避尊如有事于高祖則不諱曾
 祖以下也
夫人之諱雖質(zhì)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大功
小功不諱


質(zhì)猶對也夫人之諱與婦之諱皆謂其家先世
 門者其所居之宮門也大功以下恩輕服殺故亦
 不諱
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問禁慮得罪于君也問俗慮得罪于眾也問諱
 慮得罪于主人也
  又
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侄娣士不名家
相長妾


不名不以名呼之也上卿貴故曰卿老世婦兩
 媵也次于夫人而貴于諸妾也世臣父在時老臣
 也侄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從妻來為妾也大
 夫不世爵此有世臣者子賢襲父爵也家相助知
 家事者長妾妾之有子者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
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列國之君與天子之大夫其子皆不敢自稱余
 小子避嗣天子之稱也列國之大夫與士之子不
 敢自稱嗣子某避嗣諸侯之稱也呂氏曰世子君
 之適子也諸侯之子不敢與之同名亦避君也若
 名之在世子之前則世子為君亦不避谷梁傳曰
 衛(wèi)齊惡衛(wèi)侯惡何為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奪人名
 不奪人親之所名
  又
君子已孤不更名


名者始生三月之時父所命也父沒而改之孝
 子所不忍也
  又
子于父母則自名也


自稱其名


呂氏曰子之名父母所命敬親之
 命不敢有他稱也
  又
天子不言出諸侯不生名君子不親惡諸侯失地名
滅同姓名


賢者貴者皆謂之君子天子無外安得而言出
 然而言出者德不足以君天下而位號存焉耳諸
 侯不生名惟死而告終然后名之然有生名者德
 不足以名君子而位號存焉耳故天子不言出諸
 侯不生名皆謂君子不親惡故也疏曰君子不親
 惡者謂孔子書經(jīng)見天子大惡書出以絕之諸侯
 大惡書名以絕之君子不親此惡故書出名以絕
 之也
  檀弓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


凡此之事皆周道也殷以上有生號仍為死后
 之稱更無別謚堯舜禹湯之類是也周則死后別
 立謚朱子曰儀禮賈公彥疏云少時便稱伯某甫
 至五十乃去某甫而專稱伯仲如今人于尊者不
 敢字之而曰幾丈之類
  又
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已既卒哭宰夫執(zhí)木鐸
以命于宮曰舍故而諱新自寢門至于庫門


高祖之父當(dāng)遷者諱多則難避故使之舍舊諱
 而諱新死者之名也以其親盡故盡故可不諱庫
 門自外入之第一門亦曰□門
二名不偏諱夫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稱征言征不
稱在
  郊特牲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內(nèi)則
三月之末擇日剪發(fā)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
是日也妻以子見于父貴人則為衣服由命士以下
皆漱澣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夫入門升自
阼階立于阼西鄉(xiāng)妻抱子出自房當(dāng)楣立東面姆先
相曰母某敢用時日祗見孺子夫?qū)υ粴J有帥父執(zhí)
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對曰記有成遂左還授師子
師辯告諸婦諸母名妻遂適寢


某妻姓某氏也時日是日也孺稚也欽敬帥循
 也言當(dāng)敬教之使循善道也咳小兒笑聲謂父作
 咳聲笑容以示慈愛而名之也記有成謂當(dāng)記識
 夫言教之成德也諸婦同族卑者之妻也諸母同
 族尊者之妻也后告諸母欲名成于尊也妻遂適
 寢復(fù)夫之燕寢也
夫告宰名宰辯告諸男名書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
而藏之宰告閭史閭史書為二其一藏諸閭府其一
獻諸州史州史獻諸州伯州伯命藏諸州府夫入食
如養(yǎng)禮

者遍

宰屬吏也諸男同宗子姓也藏之者以簡策書
 子名而藏于家之書府也二十五家為閭二千五
 百家為州州伯則州長也閭史州史皆其屬吏也
 閭府州府皆其府藏也夫入食如養(yǎng)禮謂與其妻
 禮食如婦始饋舅姑之禮也疏曰此經(jīng)所陳謂卿
 大夫以下故以名遍告同宗諸男諸男卑者尚告
 則告諸父可知若諸侯絕宗則不告也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階西
鄉(xiāng)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名之乃降


諸侯朝服元端素裳夫人亦如之者亦朝服也
 當(dāng)是展衣注云褖衣者以見子畢即侍御于君故
 服御進之褖衣也人君見世子于路寢升自西階
 是自外而入也凡生子無問妻妾皆在側(cè)室
適子庶子見于外寢撫其首咳而名之禮帥初無辭


此適子蓋世子之弟庶子則妾子也外寢君燕
 寢也燕寢在內(nèi)以側(cè)室在旁處內(nèi)故謂此為外也
 疏曰庶子見于側(cè)室此以撫首咳名無辭之事同
 故與適子連文云見于外寢耳
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大夫士之子不
敢與世子同名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
子生三月之末漱澣夙齊見于內(nèi)寢禮之如始入室
君已食徹焉使之特馂遂入御公庶子生就側(cè)室三
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于君擯者以其子見君所
有賜君名之眾子則使有司名之


擯者傅姆之屬也君所有賜者此妾君所偏愛
 而特加恩賜者故其子君自名之若眾妾之子恩
 寵輕略者即使有司名之也疏曰前文已云適子
 庶子見異于世子今更重出者以前適庶連文故
 此特言庶子之禮
庶人無側(cè)室者及月辰夫出居群室其問之也與子
見父之禮無以異也


問之之禮與執(zhí)手咳名之事欽帥記成之辭皆
 與有爵者同故云無以異
凡父在孫見于祖祖亦名之禮如子見父無辭


應(yīng)氏曰辭者夫婦所以相授受也祖尊故有其
 禮而無其辭


方氏曰以祖名之而不以父者事
 統(tǒng)于尊故也
  玉藻
士于君所言大夫沒矣則稱謚若字名士與大夫言
名士字大夫


名士者士雖沒猶稱其名以在君之前也與大
 夫言而名士則謂士之生者也大夫之生者則字
 之
于大夫所有公諱無私諱凡祭不諱廟中不諱教學(xué)
臨文不諱


公諱本國先君之諱也私諱私家之諱也凡祭
 祭群神也
  又
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諸侯之于
天子曰某士之守臣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


一者無對之稱天子三公一相處內(nèi)二伯分主
 畿外諸侯蓋股肱之臣宣力四方者也屏者藩屏
 之義所以蔽內(nèi)而捍外也
其于敵以下曰寡人小國之君曰孤擯者亦曰孤


此章與曲禮小異此據(jù)自稱為辭彼則擯者之
 辭也
上大夫曰下臣擯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擯者
曰寡大夫世子自名擯者曰寡君之適


此明自稱與擯者之辭不同也
公子曰臣孽士曰傳遽之臣于大夫曰外私


適而傳世者謂之世子余則但稱公子而已讀
 孽為□者蓋比之木生之余也故以臣孽自稱驛
 傳之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車馬之役
 使故自稱傳遽之臣也家臣稱私此大夫非己所
 臣事者故對之言則自稱外私也
大夫私事使私人擯則稱名


私事謂非行聘禮而以他事奉君命往使鄰國
 也隨行之人當(dāng)謂之介曰擯者擯是主人之副今
 以在賓館而主國致禮則己為主人故稱擯也私
 人己之屬臣也私事使而私人擯則無問上大夫
 下大夫皆降而稱名以非正聘故也
公士擯則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與公
士為賓也


公士公家之士也若正行聘禮以公士為擯其
 下大夫往行小聘之禮則擯辭稱寡大夫其上大
 夫往行大聘之禮則擯辭稱寡君之老賓讀為擯
 介也謂大夫有正聘之往必使公士作介也方氏
 讀賓如字謂擯雖為賓執(zhí)事其實亦與之同為賓
 而已故曰與公士為賓也
  雜記
卒哭而諱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與父同



卒哭以前猶以生禮事之故不諱其名卒哭后
 則事以鬼道故諱其名而不稱也此專言父之所
 諱則子亦不敢不諱故曰子與父同諱也父之祖
 父母伯父叔父及姑等于己小功以下本不合諱
 但以父之所諱己亦從而諱也若父之兄弟姊妹
 己自當(dāng)諱不以從父而諱也又按不逮事父母則
 不諱王父母謂庶人此所言以父是士故從而諱
 也
母之諱宮中諱妻之諱不舉諸其側(cè)與從祖昆弟同
名則諱


母為其親諱則子于一宮之中亦為之諱妻為
 其親諱則夫亦不得稱其辭于妻之左右非宮中
 非其側(cè)則固可稱矣若母與妻所諱者適與己從
 祖昆弟之名同則雖他所亦諱之也
  又
過而舉君之諱則起與君之諱同則稱字
周禮
  地官
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



鄭鍔曰男女始生三月父名之際必記子版則
 知其二十三十可以嫁娶之時矣
儀禮
  士冠禮
冠者立于西階東南面賓字之冠者對


對應(yīng)也其辭未聞

下有賓祝辭不見冠者應(yīng)
 辭故云未聞
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
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
所當(dāng)


假大也宜之斯為大矣伯仲叔季長幼之稱甫
 是丈夫之美稱或作父

唯其所當(dāng)者二十冠時
 與之作字猶孔子生三月名之曰丘至二十冠而
 字之曰仲尼有兄曰伯居第二則曰仲但殷質(zhì)二
 十為字之時兼伯仲叔季呼之周文二十為字之
 時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故檀弓云五十
 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時則兼二十字而言
 若孔子生于周代從周禮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
 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若然二十冠而字之
 未呼伯仲叔季今于二十加冠而言者一則是殷
 家冠時遂以二十字呼之二則見周家若不死至
 五十乃加而呼之若二十已后死雖未滿五十即
 得呼伯仲知義然者見慶父乃是莊公之弟桓六
 年莊公生至閔公二年慶父死時莊公未滿五十
 慶父乃是莊公之弟時未五十慶父死號曰共仲
 是其死后雖未五十得呼仲叔季故二十冠時則
 以伯仲叔季當(dāng)擬之故云唯其所當(dāng)也

 名字部紀事二
宋史劉溫叟傳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
正動遵禮法唐武德功臣政會之后叔祖崇望相昭
宗父岳后唐太常卿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岳時
退居洛中語家人曰吾兒風(fēng)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
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
溫叟
戚同文傳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為儒晉末喪
亂絕意祿仕且思見混一遂以同文為名字
李筠傳筠稍知書頗好調(diào)謔初名榮避周世宗諱將
改之或令名筠筠曰李筠李筠玉帛云乎哉聞?wù)呓?br />笑
張齊賢傳齊賢曹州冤句人生三歲值晉亂徙家洛
陽孤貧力學(xué)有遠志慕唐李大亮之為人故字為師

米信傳信舊名海進本溪族少勇悍以喜射聞周祖
即位隸護圣軍從世宗征高平以功遷龍捷散都頭
太祖總禁兵以信隸麾下得給使左右遂委心焉改
名信
南唐世家李煜立母鍾氏為圣尊后以鍾氏父名泰
章故也妻周氏為國后
柳開傳開字仲涂大名人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
肖愈字紹元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圣道之涂也
慕容延釗傳延釗父章開州刺史太祖即位延釗加
殿前都點檢同中書門下三品避其父名故也
元達傳達初名守旻太宗居晉邸時達求見得隸帳
下嘗侍太宗習(xí)射園亭命之射達四發(fā)不中的已而
連中上喜為更其名曰達
吳越世家吳越錢俶字文德杭州臨安人本名弘俶
以犯宣祖偏諱去之
黨進傳進名進自稱曰暉人問之則曰吾欲從吾便

李瀆傳瀆父瑩禱河祠而生濱故名瀆字河神后改
字長源
吳廷祚傳廷祚宋初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其父名
璋故避之
北漢世家初太宗征繼元行次澶淵有太仆寺丞宋
捷者掌出納行在軍儲太宗見其姓名喜以為師必
有捷之兆
畢士安傳士安知制誥淳化二年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
大臣以張洎薦太宗曰洎視士安詞藝踐履固不減
但履行遠在下爾士安以父名乂林抗章引避朝議
謂二名不偏諱不聽
樊知古傳知古本名若水字叔清因召見上問之曰
卿名出何書對曰唐尚書右丞倪若水亮直臣竊慕
之上笑曰可改名知古知古頓首奉詔倪若水實名
若冰知古學(xué)淺妄引以對人皆笑之
臧丙傳丙字夢壽知江陵府卒年五十三丙舊名愚
字仲回既孤常夢其父召丙偶立于庭向空指曰老
人星見矣丙仰視之黃明潤大因望而拜既寤私喜
曰吉祥也以壽星出丙入丁乃改名焉至是無驗丙
于禮不當(dāng)更名古人戒數(shù)占夢無妄喜也
王昭遠傳昭遠形質(zhì)魁偉色黑父繼升名之鐵山端
拱初為殿前都虞候領(lǐng)勤州防御使命有司治綾錦
院為公署掘地得異鐵若山形或言此地即鐵山故
營又與昭遠幼名合聞?wù)弋愔?br />趙镕傳镕少涉獵文史美書翰委質(zhì)晉邸以勤謹被
眷本名容太宗改為镕曰陶镕所以成器也
靳懷德傳懷德本名湘素游寇準(zhǔn)之門準(zhǔn)父名湘景
德中準(zhǔn)方為相懷德乃改名焉
賈同傳同初名罔字公疏篤學(xué)好古有時名著山東
野錄七篇年四十余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
青箱雜記杜祁公衍常言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
可得言則所諱在我而已他人何預(yù)焉故公帥并州
視事未三日孔目吏請公家諱公曰下官無所諱惟
諱取枉法贓吏悚而退
燕翼貽謀錄李遵勖本名勖崇矩之孫繼昌之子真
宗朝尚長公主御筆增為遵勖
太平清話司馬公父守光州而溫公生遂名光
龍川別志寶元初元昊創(chuàng)立文法故名吾祖嫚書始
聞朝廷為之忿然張鄧公為相即議絕和問罪時西
邊弛備已久人不知兵識者以為憂吳春卿時為諫
官上言外裔不識禮義宜且勿與較許其所求彼將
無詞舉動然后陰敕邊臣密修戰(zhàn)備使年歲間戰(zhàn)守
之計立則元昊雖欲妄作不能為深害矣奏入鄧公
笑曰人言吳舍人心風(fēng)果然既而和事一絕元昊入
寇所至如入無人之境后數(shù)年力盡求和歲增賂遺
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問世乃以春卿之言為然
夢溪筆談景佑中審刑院斷獄有使臣何次公具獄
主判官方進呈上忽問此人名次公者何義主判官
不能對是時龐莊敏為殿中丞審刑院詳議官從官
長上殿乃越次對曰臣嘗讀前漢書黃霸字次公蓋
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黃霸之為人上頷之異日復(fù)
進讞上顧知院官問曰前時姓龐詳議官何故不來
知院對任滿已出外官上遽指揮中書與在京差遣
除三司檢法官俄擢三司判官慶歷中遂入相
澠水燕談錄柳三變景佑末登進士第少有俊才尤
精樂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
王彥祖初名元宗慶歷二年廷試不利至皇佑五年
免解赴禮部前以臥疾困眠夢至一大府見二人因
懇求平生祿命二人笑不答再叩來年得失其人指
面前池水曰但此頭分流君即登第覺以為無理而
池不能分流決無中第望矣久之乃寤即更名汾以
符水分之兆及試中高選
桯史景佑末有二狂生曰張曰吳皆華州人薄游塞
上覘覽山川風(fēng)俗慨然有志于經(jīng)略恥于自售放意
詩酒語皆絕豪崄驚人而邊帥豢安皆莫之知倀無
所適聞夏酋有意窺中國遂叛而往二人自念不力
出奇無以動其聽乃自更其名即其都門之酒家劇
飲終日引筆書壁曰張元吳昊來飲此樓邏者見之
知非其國人也跡其所憩執(zhí)之夏酋詰以入國問諱
之義二人大言曰姓尚不理會乃理會名耶時曩霄
未更名且用中國賜姓也于是竦然異之日尊寵用
事寶元西事蓋始此其事國史不書詩文雜見干田
承君集沈存中筆談洪文敏容齋三筆其為人概可
想見文敏謂二人名偶與酋同實不詳其所以更之
意云
宋史賈黯傳黯為翰林學(xué)士知審官院時官吏有以
祖父嫌名援律為請授他官黯言禮不諱嫌名二名
不偏諱律府號官稱犯祖父名而冒榮居之又上書
若奏事犯祖廟諱罪皆有差又曰若嫌名及二名偏
犯者不坐今官吏許避嫌名則或有如此而不自言
者可坐以冒榮之律乎國朝雍熙中嘗詔除官犯私
諱者三省御史臺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許用式奏改
余不在此制請約雍熙詔書自某品而上以禮律從
事詔非嫌名及二名不以品秩高下皆聽避
宋庠傳庠為翰林學(xué)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
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號郊
交也合姓名言之為不祥帝勿為意他日以諭之因
改名庠寶元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王拱辰傳拱辰字君貺開封咸平人原名拱壽年十
九舉進士第一仁宗賜以今名
曲洧舊聞李肅之公明文定公子也在三司論事切
直仁宗嘉納歐公以簡賀之甚有稱賞之語公明喜
曰歐公平日書疏往來未嘗呼我字也此簡遂以字
呼我人之作好事可不勉哉
道山清話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見公家小兒有小
名僧哥者戲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
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
之類是也聞?wù)吣环輰?br />慶歷中胡瑗以白衣召對侍延英講易讀干元亨利
貞不避上御名上與左右皆失色瑗曰臨文不諱后
瑗因言孟子民無恒產(chǎn)讀為常上微笑曰又卻避此
一字蓋自唐穆宗已改常字積久而讀熱雖曰尊經(jīng)
然坐斥君父之名亦未為允上嘗詔其修國史瑗乃
避其祖諱不拜
桐陰舊話忠獻公將生令公夢人手中書一大興字
示之知門戶之將起也及命名從人從意而字宗魏
蓋取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魏大名之義耳
莊敏公諱縝字玉汝初求字于歐陽文忠公公以小
合幅紙書玉女二字送來莊敏大不樂明日相見猶
有慍容文忠公曰出處無點水也君何怪耶取筆添
女字三點相與一笑蓋詩中王欲玉女但音發(fā)作汝
也前輩亦雅戲若此
老學(xué)庵筆記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
名而字文潛
李知幾少時祈夢于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
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及第矣李
遂改名石字知幾是舉過省
揮麈后錄晏元獻父名固在相位有朝士乃固始人
往謁元獻問其鄉(xiāng)里朝士曰本貫固縣元獻怒曰豈
有人而諱始字乎蓋其始欲避之生獰誤以應(yīng)也前
人亦嘗記之又元厚之作參知政事日有下狀陳乞
恩例者啟曰為部中不肯依元降指揮厚之亦怒曰
止為汝不依元降指揮耳
林仲平概仁宗朝耆儒也二子希旦卲顏早擅克家
之業(yè)仲平?jīng)]有二幼子尚在襁褓未名既長兩兄乃
析其名示不忘父訓(xùn)曰希曰旦曰卲曰顏后皆為聞
人衣冠指為名族
溫公在相位韓持國為門下侍郎二公舊交相厚溫
公避父之諱每呼持國為秉國
聞見后錄傅獻簡云王荊公之生也有□入其室俄
失所在故小字□郎
宋史李庭芝傳庭芝字祥甫生時有芝產(chǎn)屋棟鄉(xiāng)人
聚觀以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
范祖禹傳祖禹字淳甫一字夢得其生也母夢一偉
丈夫被金甲入寢室曰吾漢將軍鄧禹既寤猶見之
遂以為名
曹□叔傳□叔字秀之亳州譙人初名熙嘗夢之官
府見□叔名遂更名□叔后進士及第歷龍圖閣學(xué)

避暑錄話趙康靖公初名禋直史館黃宗旦名知人
一見公曰君他日當(dāng)以篤厚君子稱于世因使改名
約已而忽夢有持文書示之若公牒者大書趙概二
字初弗悟既又夢有遺之書者題云秘書丞通判汝
州趙概始疑其或喻己乃改后名后六年登科果以
秘書丞通判海州但汝字不同爾議者或汝字篆文
與海字相近公夢中或不能詳也
懶真子李方叔初名豸從東坡游東坡曰五經(jīng)中無
公名獨左氏曰庶有豸乎乃音直氏切故后人以為
蟲豸之豸又周禮供具絼亦音治乃牛鼻繩也獨玉
篇有此豸字非五經(jīng)不可用今宜易名曰薦方叔遂
用之秦少游見而嘲之曰昔為有腳之豸乎今作無
頭之薦乎豸以況薦以況箭方叔倉卒無以答之
終身以為恨
字匯
無此字

澠水燕談錄元豐中汶上梁逖一夕夢奏事殿中見
御座前揭一碑金箔大書黃裳二字意必貴兆也因
改名黃裳明年御前唱進士第南劍黃裳為天下第

東軒筆錄劉邠王介同為開封府試官舉人有用畜
字者介謂音犯主上嫌名邠謂禮部先未嘗定此名
為諱不可用以黜落因紛爭不已而介以惡語侵邠
邠不校
懶真子余中行老朱服行中邵剛剛中葉唐懿中夫
何執(zhí)中伯通王漢之彥昭彥昭常于期集處自嘆曰
某獨不幸名字無中字故為第六行老應(yīng)之曰只為
賢不中時以為名答
陽翟澗上丈人陳恬叔易一日忽改名欽命或者疑
曰豈非欽若王之休命而有仕宦之意乎叔易曰不
然吾正以時人不畏天故欲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玉照新志先祖舊字子野未登第少年日歐公書
贄見王文恪于宛丘一見甚青顧云某與公俱六一
先生門下士他日齊名不在我下子野前已有之當(dāng)
以吾之字為遺先祖遂更字樂道先祖位雖不及文
恪而名譽藉甚于熙寧符佑之時文恪長子仲弓實
韓持國婿持國夫人實祖母親姑由是情益稔熟仲
弓之弟即幼安始名寧后以有犯法抵死者故易名
襄而仍舊字靖康初以知樞密院為南道總管先人
為屬階行有督勤王師檄文薦紳多能誦之
聞見后錄孫傅師名覽人有投詩者曰伏惟笑覽傅
師曰君無笑覽覽合笑君
青箱雜記孫樞密抃舊名貫應(yīng)舉時嘗夢至官府潭
潭深遠寂若無人大廳上有抄錄人名一卷意以為
榜遍覽無名偶睹第三名下有空白處抃欲填之空
中人語曰無孫貫有孫抃夢中即填孫抃是歲果第
三名因夢得
揮麈前錄元佑名卿朱紱者君子人也嘗登禁從紹
圣初不幸坐黨錮崇寧間亦有朱紱者蘇州人初登
第欲希晉用上疏自陳與奸人同姓名恐天下后世
以為疑遂易名諤字曰圣予蔡元長果大喜不次峻
擢位至右丞未及正謝而卒年方四十
揮麈后錄滕章敏初名甫字元發(fā)元佑初以避高魯
王諱以字為名
宋史王黼傳黼字將明開封祥符人初名甫后以同
東漢宦官賜名黼
避暑錄話楚州徐仲車至孝父名石每行山間或庭
字遇有石輒躍以過偶□踐必嗚咽流涕
聞見后錄或譖胡宿于上曰宿名當(dāng)為去聲乃以入
聲稱名尚不識豈堪作詞臣上以問宿宿曰臣名歸
宿之宿非星宿之宿譖者又曰果以歸宿取義何為
字拱辰也故后易字武平
齊東野語吳倜為寧海推官時蔡京罷相居城市中
意其生計從容委買霅川土物無虛月倜意中不平
念吾以文學(xué)起身而不以儒者見遇報以實直京覺
之而怒重和二年京以太師魯公賜第京師一日上
問京卿曩居杭識推官吳倜乎對曰識之其人傲狠
無上上驚曰何以知之曰知陛下御諱而不肯改乃
以一圈圍之蓋言倜字也上默然不懌未幾言者承
風(fēng)旨論罷自是不復(fù)出
揮麈后錄李釜字元量淮水人家世業(yè)儒其母懷娠
誕彌之日晨起庖下釜鳴甚可畏聲絕免身育男其
父即名之曰釜
閑燕常談薛肇明謹事蔡元長至戒家人避其名宣
和末有朝士新買一婢頗熟事因會客命出侑尊一
客語及京字婢遽請罰酒問其故曰犯太師諱一座
駭愕婢具述先在薛太尉家每見與賓客會飲有犯
京字者必舉罰平日家人輩誤犯必加叱詈太尉脫
或自犯則自批其頰以示戒
近歲許沖元將知西京有一屬□事云其預(yù)錢若干
已有指揮許將來春充預(yù)買錢沖元厲聲叱之曰許
將如何作得預(yù)買錢其人始悟觸諱踧踖謝過而退
又元厚之知杭州一吏呈公事云合依元降指揮厚
之徐拱手緩聲曰元降何嘗指揮吏惶恐厚之曰爾
誤也不之罪
錢中道帥太原一日武官謁見敘舊累數(shù)百言而退
錢語坐客曰適來官人口不稱名但稱賤跡不已欲
面折之便是要人避己名也客問似干門下有舊錢
曰舊識其公客曰某亦識之佳士也錢曰只那老賤
跡一坐皆笑
宋史徐俯傳俯字師川洪州分寧人以父禧死國事
授通直郎累官至司門郎靖康中張邦昌僭位俯遂
致仕時工部侍郎何昌言與其弟昌辰避邦昌皆改
名俯買婢名昌奴遇客至即呼前驅(qū)使之
韓世忠傳世忠嘗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
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
岳飛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nóng)父和能節(jié)食
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zé)償
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禮志紹興二年十一月禮部太常寺言淵圣皇帝御
名見于經(jīng)傳義訓(xùn)者或以威武為義或以回旋為義
又為植立之象又為亭郵表名又為圭名又為姓氏
又為木名當(dāng)各以其義類求之以威武為義者今欲
讀曰威以回旋為義者今欲讀曰旋以植立為義者
今欲讀曰植若姓氏之類欲去木為又緣漢法邦
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止是讀曰國曰滿其本字見
于經(jīng)傳者未嘗改易司馬遷漢人也作史記曰先王
之制邦內(nèi)畿服邦外侯服又曰盈而不持則傾于邦
字盈字亦不改易今來淵圣皇帝御名欲定讀如前
外其經(jīng)傳本字即不當(dāng)改易庶幾萬世之下有所考
證推求義類別無未盡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禮部太常寺言欽宗廟翼祖
當(dāng)遷于正月九日告遷翼祖皇帝簡穆皇后神主奉
藏夾室所有以后翼祖皇帝諱依禮不諱詔恭依
蔡幼學(xué)傳幼學(xué)調(diào)潭州執(zhí)政薦于朝帝許之且問年
幾何矣何以名幼學(xué)參政施師點舉孟子幼學(xué)壯行
之語以對上佇思慨然曰今壯矣可行也遂除敕令
所刪定官
容齋續(xù)筆建安城東二十里有梨山廟相傳為唐刺
史李公祠予守郡日因作祝文曰亟回哀眷書吏持
白回字犯相公名請改之蓋以為李回也
老學(xué)庵筆記常字子然河朔人本農(nóng)家一村數(shù)十
百家皆常氏多不通譜子然既為御史一村之人名
皆從玉雖走史下令皆然無如之何子然乃名子曰
任佚美向謂周任史佚子美叔向也意使人不可效

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劉季
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郡事皆如
律令也聞?wù)呓^倒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
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
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行營雜錄孝宗留心經(jīng)術(shù)無所不涉奏對官被顧問
者多致失措有王過者蜀人上殿孝宗驟問曰李融
字若川謂何過即對曰天地之氣融而為川結(jié)而為
山李融之字若川如元結(jié)之字次山也上大喜遂詔
改官密院編修
談藪甄龍友游天竺寺集詩句贊大士大書于壁云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孝廟臨
幸一見賞之詔侍臣物色其人或以甄姓名聞?wù)鐣r
為某邑宰趣召登殿上迎問曰卿何故名龍友甄惘
然不知所對既退乃得之曰君為堯舜之君故臣得
與夔龍為友由是不稱旨
宋史余玠傳玠有子曰如孫取當(dāng)如孫仲謀之義遭
論改師忠
陸游傳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
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
禮志紹熙元年四月詔今后臣庶命名并不許犯祧
廟正諱如名字見有犯祧廟正諱者并合改易
貴耳集本朝大儒皆出于世家周濂溪以舅官出仕
兩改名先名宗實因英廟舊名改后名惇頤又以光
宗御名改
周起傳起生而豐下父意異之曰此兒必起吾門因
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
曾從龍傳從龍字君錫左仆射公亮四世從孫初名
一龍慶元五年擢進士第一始賜今名
禮志嘉定十三年十月司農(nóng)寺丞岳珂言孝宗舊諱
從伯從玉從宗考國朝之制祖宗舊諱二字者皆著
令不許并用又言欽宗舊諱二字其一從從且其
一從火從皆合回避乞并下禮寺討論所有欽宗
孝宗舊諱若二字連用并合回避宜從本官所請刊
入施行從之
歐陽守道傳守道字公權(quán)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
自以更名應(yīng)舉非是當(dāng)祭必稱巽
陳文龍傳文龍字君貴福州興化人丞相俊卿之后
也能文章負氣節(jié)初名子龍咸淳五年廷對第一度
宗易其名文龍云
春渚紀聞三衢毛氏庭中一木忽中裂而紋成衍字
如以濃墨書染者體作顏平原書會其子始生因以
名之后衍登進士第官至龍圖閣而終
雞肋編朱希亮為鄧州教官有喬世賢者恃力輕忽
偶與朱相值遽問之曰君心希何亮朱報云何世無
賢今日未問君姓名將出何云喬愕然不能答蓋古
惟有橋姓而省木莫知其由至唐始有彝及知之或
云貴姓也
桯史張賢良君悅咸家蜀綿竹世以積德聞嘗一日
晝寢夢神人自天降告之曰天命爾子名德作宰相
驚而寤未幾而魏公生時魏公之兄已名滉君悅不
欲更所從乃字魏公曰德遠出入將相垂四十年忠
義勛名為中興第一天固有以啟之者歟
癸辛雜識省吏屠節(jié)嘗出知道州太守省札其本房
書史以避賈相之名遂書作某人知舂陵州事賈見
之大怒批出云二名不偏諱臨文不諱皆見于禮經(jīng)
今屠節(jié)乃敢擅改州名可見大無忌憚使不覺察豈
不相陷決欲黜之后以諸省吏羅拜懇告遂從編置

葉亦愚名李先為葉山所攻后為李性學(xué)所窘遂以
此飲恨而死蓋二人正寓其姓名云
吳興向氏欽圣后族也家富而儉不中節(jié)至于屋漏
亦不整治列盆盎以承之有三子常訪名于客長曰
渙次曰汗三曰水父不以為疑也他日有連呼其名
曰渙汗水方悟為戲已又胡衛(wèi)道三子孟曰寬仲曰
定季曰宕音蕩蓋悉從□其后悼亡妻俾友人作志
書曰夫人生三子寬定宕讀者為之掩鼻蓋當(dāng)時不
悟為語病也寬后為京僉宕則多收古物其子公明
悉獻之賈師憲得一官以贓敗
陳紹天臺之仙居人初名詔宋淳佑丙申嘗魁漕闈
后游上庠欲改名或有言增損偏旁可也昔先圣本
名兵已乃去其下二筆遂易今名登第及問其語所
本則不能知所謂異聞也
胡石壁□為憲日嘗出巡部適一尉格目忘書名胡
大怒遂批銀牌云縣尉不究心職事至于格目亦忘
署名可見無狀追問尉亦狡者也遂作一狀錄憲狀
判于前而空署字以黃覆之及就逮投狀胡見益怒
云汝尚敢侮我如此遂索元批銀牌觀之則有署字
蓋一時盛怒中所書忘其廟諱也于是不敢問而遣

金史始祖諸子傳始祖明懿皇后生德帝烏魯季曰
斡魯女曰注思版皆福壽之語也以六十后生子異
之故皆以嘉名名之焉
謝庫德之孫拔達謝夷保之子盆納皆佐世祖有功
盆納勇毅善射當(dāng)時有與同名者嘗有貳志目之曰
惡盆納
李師雄傳師雄字伯威雁門人也有材力喜談兵慕
古之英雄故名師雄
宣宗本紀宣宗諱珣本名吾睹補大定二十六年賜
今名泰和五年改賜名從嘉至寧元年八月即皇帝
位九月庚午上復(fù)舊名珣詔所司告天地廟社前所
更名二字自今不須回避
完顏訛可傳訛可內(nèi)族也時有兩訛可皆護衛(wèi)出身
一曰草火訛可每得賊好以草火燎之一曰板子訛
可嘗誤以官中牙牌報班齊者為板子故時人各以
是目之
張萬公傳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
書父彌學(xué)夢至一室榜曰張萬相公讀書堂已而萬
公生因以名焉
白華傳范用吉者本姓孛朮魯名久住初歸入宋謁
制置趙范將以計動其心故更姓名范用吉趙怒其
觸諱斥之用吉猶應(yīng)對如故趙良久方悟且利其事
與己符遂擢置左右凡所言動略不加疑遂易其姓
曰花使為太尉改鎮(zhèn)均州未幾納款于北
夾谷衡傳衡本名阿里不拜參知政事明昌四年詔
賜今名諭之曰朕選大臣俾參機務(wù)必資謀畫協(xié)贊
治平其或得失晦而未形利害膠而未決正須識見
純直方能去取合公比來議事之臣鮮有一定之論
蓋以內(nèi)無所守故臨事而惑致有中失朕將何賴卿
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zhí)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
度其事勢有若權(quán)衡汝之所長衡實似之可賜名衡
古者命名將以責(zé)實汝先有實可謂稱名行之克終
乃副朕意
孫即康傳即康進尚書右丞上問即康參知政事賈
鉉曰太宗廟諱同音字有讀作成字者既非同音便
不當(dāng)缺點畫睿宗廟諱改作崇字其下卻有本字全
體若將示字依蘭亭帖寫作未字克字合缺點畫如
統(tǒng)傍之克似不合缺即康奏曰唐太宗諱世民偏傍
犯如葉字作字泯字作汦字乃擬熙宗廟諱從面
從且睿宗廟諱上字從未下字從世世宗廟諱從系
顯宗廟諱如正犯字形止書斜畫沇字鈗字各從口
兌悅之類各從本傳從之自此不勝曲避矣
元史太宗本紀烈祖征塔塔兒部獲其部長鐵木真
宣懿太后月倫適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異之
因以所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
察罕傳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清氣肅月白如晝
相者賀曰是兒必貴國人謂白為察罕故名察罕
劉秉忠傳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因從釋氏又名子聰
拜官后始更今名
王鶚傳鶚字百一曹州東明人曾祖成祖立父琛鶚
始生有大鳥止于庭鄉(xiāng)先生張大淵曰鶚也是兒其
有大名乎因名之
楊奐傳奐字煥然干州奉天人母嘗夢東南日光射
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奐生其父以為文明
之象因名之曰奐
張孔孫傳孔孫字夢符其先出遼之烏若部為金人
所并遂遷隆安父之純?yōu)闁|平萬戶府參議夜夢謁
孔子廟得賜嘉果已而孔孫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
名今名
孛朮魯翀傳翀從新喻蕭克翁學(xué)克翁宋參政燧之
四世孫也隱居不仕學(xué)行為州里所敬嘗夜夢大鳥
止其所居翼覆軒外舉家驚異出視之沖天而去明
日翀至翀始名思溫字伯和克翁為易今名字以夢

虎都鐵木祿傳虎都鐵木祿好讀書與學(xué)士大夫游
字之曰漢卿仁宗嘗顧左右曰虎都鐵木祿字漢卿
漢名卿不讓也汝等以漢卿名之宜矣其母姓劉氏
故人又稱之曰劉漢卿云
歸晹傳晹字彥溫汴梁人將生其母楊氏夢朝日出
東山有輕云來掩之故名晹
明會典洪武三年令官吏人等名字有天國君臣圣
神堯舜禹湯文武周漢晉唐等國號相犯者悉更之
又令官吏人等奏告改名復(fù)姓若自幼過房乞養(yǎng)或
入贅與人因從外姓報入戶籍外姓系軍匠戶而
本姓系民者不許改復(fù)又詔蒙古色目人入仕后或
多更姓名歲久子孫相傳昧其本原如已更易者聽
其改正
十九年詔軍民并吏胥人等敢有更名易諱及兩三
名字被人告發(fā)家財給賞告人本身處死家口遷發(fā)
化外
二十六年定凡官吏人等或年幼過房乞養(yǎng)欲復(fù)本
姓者經(jīng)由本部移文原籍官司勘實及官幼名改諱
具奏改正貼黃仍移咨戶部改附籍冊吏員人等幼
名改諱者移文本部準(zhǔn)改
明外史鐵鉉傳鉉洪武中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
調(diào)都督府?dāng)嗍聡L讞疑獄立白太祖喜故字之曰鼎

周新傳新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獨呼新遂為名
因以志新字
石天柱傳天柱授戶科給事中時禁臣下毋得以天
命名去之而名柱后乃復(fù)故
夏良勝傳良勝南城人為督學(xué)副使蔡清所知曰子
異日必為良臣當(dāng)無有勝子者遂命名良勝
張元禎傳元禎五歲能詩寧靖王召見異之命名元
征既而為巡撫韓雍所器曰人瑞也乃易元禎
林瀚傳瀚子廷機字利仁瀚年七十三初受參贊機
務(wù)之命而生廷機遂以為名
見聞錄永樂時長樂李太史公名馬三月朔旦殿試
士凡二百五十人上親閱其文擢為第一改其名曰
騏越三日傳制唱名凡三唱無敢應(yīng)者上曰即李馬
也騏乃受詔賜狀元及第明日賜紗帽銀帶朝服拜
翰林修撰中外相傳以為榮
吾鄉(xiāng)曹定庵公名時中家居時有林向陽者謁公公
留飯從容談笑時因問曰賢輩何字林對云字茂春
公然曰子不見朱文公先生名熹號晦庵乎子名
向陽又號茂春覺專在旺處一邊不可不思也
南京徐魏公鵬舉之生也母夫人先夢一將軍至其
第自言是岳飛受了三世苦今日到你家一受用因
是名曰鵬舉蓋武穆字也役夫舁之者咸稱吾家岳
爺云
狀元見滄茅公瓚少年時講業(yè)僧舍稍倦夢神人導(dǎo)
之帝廷授公二巨字文曰見滄寤未解所謂頃之僧
過語舍后山壁間故镵宋理宗御書公令引視則所
夢二巨字宛如也遂以為號
公余日錄弘治丙辰禮闈定榜后諸主司以所取士
子為對句有曰夏鼎周鼎對以孟春季春有曰蔡中
孚對以吳大有意每科或然如癸丑則有高達高文
達吳鵬吳一鵬之類但不若是科之妥切且巧耳
珍珠船王曇遷夢月落入懷乃擘而食之脆如冰片
味美遂更名月德
妮古錄陸友仁舊得古銅印一紐以示元鎮(zhèn)辨之文
曰陸定之印以名其子而字之曰仲安友仁沒仲安
謁元鎮(zhèn)賦焉有古詩載云林集中
抱璞簡記正德初劉瑾用事詔禁官民名字有天字
者悉令更之予見宋政和八年閏九月給事中趙野
奏陛下恢崇妙道寅奉高真凡世俗以君王圣三字
為名字悉令革而正之尚有以天字為稱者竊慮亦
當(dāng)禁約依奏
太常卿昆山夏公昶字仲昭以經(jīng)術(shù)進而書法絕妙
一時由庶吉士改中書舍人文廟嘗試其書第一時
命書諸宮殿榜賜第宅免朝參眷顧極隆初昶字本
書作昶因召見上曰日豈可從旁宜加永上遂為更
定故今書多作昶
名公像記倪文僖公無子禱北岳其夫人姚夢岳神
指捧香合童子曰以為爾子孕而生公故名岳
稗史錢大參良臣自諱其名其幼子頗慧凡經(jīng)史中
有良臣字輒改之一日讀孟子今之所謂良臣古之
所謂民賊也遂改云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
也可笑可笑

 名字部藝文
  彭城相袁元服辨     后漢應(yīng)劭
俗說元服父字伯楚為光祿卿于服中生此子時年
長矣不孝莫大于無后故收舉之君子不隱其過因
以服為字
謹按元服名賀汝南人也祖父名原為侍中安帝始
加元服百官會賀臨嚴垂出而孫適生喜其嘉會因
名曰賀字元服原父安為司徒忠蹇匪躬盡誠事國
啟發(fā)和帝誅討竇氏中興以來最為名宰原有堂構(gòu)
之稱矜于法度伯楚名彭清擬夷叔政則冉季歷典
三郡致位上列賀早失母不復(fù)繼室云曾子失妻而
不娶曰吾不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以吉甫之賢伯
奇之孝尚有放逐之?dāng)∥液稳嗽占芭R病困敕使留
葬侍衛(wèi)先公慎無迎取汝母喪柩如亡者有知往來
不難如其無知祇為煩耳虞舜葬于蒼梧二妃不從
經(jīng)典明文勿違吾志清高舉動皆此類也何有在服
中生子而名之賀者乎雖至愚人猶不云爾予為蕭
令周旋謁辭故司空宣伯應(yīng)賢相把臂言易稱天地
大德曰生今俗間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
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禮傷孝莫肯收舉袁元服功
德爵位子孫巍巍仁君所見越王勾踐民生三子與
乳母孟嘗君對其父若不受命于天何不高戶誰能
及者夫?qū)W問貴能行君體博雅政宜有異乎答曰齊
楚之事敬聞命矣至于元服其事如此明公既為鄉(xiāng)
里超然遠覽何為過聆晉語簡在心事乎于是欣然
悅服續(xù)以大言茍有過人必知之我能勝仲尼哉元
服子夏甫前后征命終不降志亞作者之遺風(fēng)矣正
甫亦有重名今見沛相載德五世而被斯言之玷恐
多有宣公之論故備記其終始
  孔邈名議        宋何承天
既沒之名不合奏者非有它義正嫌于近不祥爾奏
事一卻動經(jīng)歲時盛明之世事從簡易曲嫌細忌皆
應(yīng)蕩除
  宮吏之姓與太子同名議   齊邢卲
案曲禮大夫士之子不與世子同名鄭注云若先之
生亦不改漢法天子登位布名于天下四海之內(nèi)莫
不咸避案春秋經(jīng)衛(wèi)石惡出奔晉在衛(wèi)侯衎卒之前
衎卒其子惡始立明石惡于長子同名諸侯長子在
一國之內(nèi)與皇太子于天子禮亦不異鄭言先生不
改蓋以此義衛(wèi)石惡宋向戍皆與君同名春秋不譏
皇太子雖有儲貳之重未為海內(nèi)所避何容便改人
姓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于古宮吏至微而有所犯
朝夕從事亦是難安宜聽出宮尚書更補他職
  為昭義王大夫謝賜改名表 唐崔行先
臣某言中使第五守進至伏奉今月日制命授臣開
府儀同三司潞州大都督府司馬知府事充昭義軍
節(jié)度營田澤潞邢洺等州觀察留后兼賜名處休雨
露湛恩光臨非次蚳蝝眇質(zhì)負戴難勝臣某中謝臣
出自行間器識粗淺理兵從眾問陣無師一心守愚
六藝皆闕自謂才無經(jīng)濟智乏周防吐誠托人指己
待物每日揣分有時撫膺徒生于此何以報主得免
獲戾已足為榮敢求聞達妄進階級豈意陛下顥元
合德日月在躬敻開獨見之明特降發(fā)哀之詔拔自
泥滓致于煙霄臣之榮幸孰與為比伏以處休之義
恭懿有章簡自帝心納于臣口自訟增感以榮為憂
魄散心殞罔知所措況名器所慎春秋格言服之不
稱詩人是刺雖欲勿議誰能舍諸曩日劉元佐之領(lǐng)
浚郊李元諒之居關(guān)輔皆勛崇臺揆業(yè)濟艱難方開
加等之恩姑受錫名之寵臣何為者坐繼前人三省
駑鉛未展涓埃之效百身灰粉何酬天地之恩
  諱辨            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
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
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
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諱釋
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律曰不
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
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
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
乎夫諱始于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
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
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曾參之父名□曾子不
諱昔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
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
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后
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今上
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
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經(jīng)質(zhì)之于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
為可耶為不可耶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wù)行
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wù)勝于曾參周
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
周公孔子曾參乃比于宦官宮妾則是宦官宮妾之
孝于其親賢于周公孔子曾參者耶
  陳子淵等字說       宋葉適
老子稱淵兮似萬物之宗老氏之學(xué)以自下為高淵
兮所以似物宗也故字宗曰子淵大學(xué)曰欲齊其家
先修其身齊家人之所急修身人之所緩不修其身
未有能齊其家而人不自知徒病其難而莫獲其效
也故字家曰子修詩曰基命宥密繼之單厥心肆其
靖之密而靖物之所歸而命之所繇定也故字密曰
子靖莊周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善矣然未究其
義宥者寬以待人也在者嚴以察己也故字宥曰子

  答高宗丞          前人
錢塘示余石刻脫文公紀曾孫子潤大宗正丞十一
字問久不報始參預(yù)樓公大防書此銘謂侄其從姑
者女侄非男子也又改宋州為南都越州為鎮(zhèn)東軍
余以為適以完新為一新按左氏侄從姑子圉與焉
會于祝其實夾谷與樓公所改義不合古文簡質(zhì)臣
名予我通一稱爾不窮窮然自別也章懷太子以治
為化柳子厚以治為理至韓退之則本名不諱況嫌
名耶大宗丞求余初□因并錄異同以遺之
  錢則甫字說         前人
錢翼世自天臺來言曰惟名先人所命而未有以字
敢請按戴翼其世漢詔策語也為字曰則甫夫則先
王之法非戴翼其世之謂也戴翼其身之謂也身不
能翼世于何有六七圣人皆以身之道顯而孔子述
之豈論世哉故曰徐行后長者謂之弟始于是矣周
道衰士不知以身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謂立私
智挾污說無不欲破壞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然
則世安從治而功何由成宜其不能反而日以仆滅
也漢人淺陋不原古始黃老道德之意申韓法術(shù)之
學(xué)皆破壞先王之法者也而謂其欲則先王之法皆
斫喪其世者也而謂之戴翼其世嗚呼可悲也已子
質(zhì)高而智明必審擇而固守之必義無利也必厚無
薄也必安無躁也必垂于永久無茍于一時也皆所
以則先王之法而戴翼其身也世不是取而奚取耶
  胡名說          前人
思曰睿睿作圣案字篇古文睿字也繇思得睿繇
睿得圣古人常道也而近世學(xué)者諱之以為作圣當(dāng)
自蒙蓋疑睿之流于薄也信如古文從則不流矣
胡泰然子自十余歲敏讀能文詞思致超越學(xué)而不
倦未知其止也余為名古文而字彥思率其常防
其薄也
  仲兄字文甫說        蘇洵
洵讀易至渙之六四曰渙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
人之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蓋余仲兄名渙而字
公群則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滌蕩者以自命也而
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無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
曰請以文甫易之如何且兄嘗見夫水之與風(fēng)乎油
然而行淵然而流渟回汪洋滿而上浮者是水也而
風(fēng)實起之蓬蓬然而發(fā)乎大空不終日而行乎四方
蕩乎其無形飄乎其遠來既往而不知其跡之所存
者是風(fēng)也而水實形之今夫風(fēng)水之相遭乎大澤之
陂也紆余委蛇蜿蜒淪漣安而相推怒而相陵舒而
如云蹙而如鱗疾而如馳徐而如徊揖讓旋辟相顧
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亂如霧紛紜□擾百里若一汨
乎順流至乎滄浪之濱滂薄洶涌號怒相軋交橫綢
繆放乎空虛掉乎無垠橫流逆折濆旋傾側(cè)宛轉(zhuǎn)膠
戾回者如輪縈者如帶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
鷺躍者如鯉殊狀異態(tài)而風(fēng)水之極觀備矣故曰風(fēng)
行水上渙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豈有
求于文哉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
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風(fēng)之文也二物者非能為文
而不能不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間也故曰
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
為文刻鏤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論乎自然故夫
天下之無營而文生之者惟水與風(fēng)而已昔者君子
之處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成功則天下以為賢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下以為口實嗚呼此
不與他人道唯吾兄可也
  名二子說          前人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
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
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轍乎
吾知免矣

 名字部紀事一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名曰軒轅按注索隱曰居軒轅
之丘因以為名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路史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荼一曰軒軒之字曰元
律母吳樞生帝于壽丘故名曰軒按注孝經(jīng)鉤命訣
云附寶出降大靈生帝軒注軒黃帝名尚書中候云
黃帝提象又云黃帝巡洛龜書赤文成字象軒而論
語撰亦有軒知地利九牧倡教之語是黃帝名惟曰
軒不曰軒轅軒之字曰元律見黃帝經(jīng)序及難經(jīng)疏
按軒星謂之元軒廣韻九合內(nèi)志文云竹受氣于元
軒之宿是矣然則名軒而字元律理或然也山海經(jīng)
帝律生帝鴻則帝之字律尤信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按
注皇甫謐云帝嚳名□帝王紀云其母生見其神異
自言其名曰岌
帝堯者放勛按注索隱曰堯謚也放勛名正義曰言
堯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勛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按注正義曰尚書
云重華協(xié)于帝孔安國云華謂文德也言其光又重
合于堯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
字曰叟
竹書紀年舜目重瞳子故名重華
史記夏本紀夏禹名曰文命按注索隱曰尚書云文
命敷于四??装矅仆獠嘉牡陆堂辉剖怯砻?br />太史公皆以放勛重華文命為名孔又云虞氏舜名
則堯舜禹湯皆名矣蓋古質(zhì)帝王之號皆以名后代
因其行追而為謚其實禹是名故張晏云少昊以前
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又按
系本鯀取有莘氏女謂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
密禹所封國帝王紀云父鯀妻修己見流星貫昴夢
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圻而生禹名文命
禹之父曰鯀按注皇甫謐云鯀帝顓頊之子字熙又
連山易云鯀封于崇故國語謂之崇伯鯀
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
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
之而心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
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
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
遂收養(yǎng)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路史帝嚳高辛氏四后上妃有駘氏曰姜嫄衣帝衣
履帝敏居期而生棄棄之每異嫄乃收之爰命曰棄
而字之曰度辰按注真源賦云帝未立時有姜嫄履
大跡而生男恥之三棄草野有異帝聞姜嫄有圣子
乃詔為妃賜姓姬名曰棄
史記殷本紀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按注張晏
曰禹湯皆字也二王去唐虞之文從高陽之質(zhì)故夏
殷之王皆以名為號謚法曰除虐去殘曰湯索隱曰
湯名履書曰予小子履是也又稱天乙者譙周云夏
殷之禮生稱王死稱廟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
殷人尊湯故曰天乙
竹書紀年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
日生湯號天乙
呂氏春秋本味篇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
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yǎng)之察其所以然曰其
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白水出而東走母
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為
水身因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
故也
吳越春秋古公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少曰季歷
季歷娶妻太任氏生子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傳
國以及昌曰興王業(yè)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歷太
伯仲雍望風(fēng)知指曰歷者適也知古公欲以國及昌
遂之荊蠻按注季歷即王季也
史記晉世家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
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
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左傳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莊
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
桓公二年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
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zhàn)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
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
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
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
亂矣兄其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
曲沃惠之三十年晉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
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侯翼
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
南鄙啟曲沃伐翼
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太
牢卜士負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
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
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
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
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
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
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
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
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
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太子城
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
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
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shù)其必有

二年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
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
則魯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干曰同復(fù)于父敬如君
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僖公十七年晉太子圉為質(zhì)于秦秦歸河?xùn)|而妻之
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過期卜招父與其
子卜之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為人臣女
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質(zhì)妾為宦女

宣公三年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
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
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
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征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
曰蘭
四年楚滅若敖氏初若敖娶于生斗伯比若敖卒
從其母畜于淫于子之女生子文焉夫人使
棄諸夢中虎乳之子田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
使收之楚人謂乳谷謂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
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其孫箴尹克黃使于
齊還及宋聞亂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
命獨誰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fù)命而自拘于
司敗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后何以勸善
使復(fù)其所改命曰生按注易其名也按正義言越椒
之亂合誅絕其族今更存立故命曰生言應(yīng)死而重

搜神記齊惠公之妾蕭同叔子見御有身以其賤不
敢言也取薪而生頃公于野又不敢舉也有貍?cè)槎?br />鹯覆之人見收之因名曰無野是為頃公
國語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襄公有疾召頃
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吾聞之成公之生
也其母夢神規(guī)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三而畀歡之
孫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襄公曰歡此其孫也而
令德孝恭非此其誰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丘云
左傳襄公三十年師曠曰狄伐魯叔孫莊叔敗狄于
咸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按注叔
孫僑如叔孫豹皆取長狄名
昭公七年衛(wèi)襄公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縶
孔成子夢康叔謂己立元
注時
元未生
余使羈之孫圉與
史茍相之史朝亦夢康叔謂己余將命而子茍與孔
烝鉏之曾孫圉相元史朝見成子告之夢夢協(xié)晉韓
宣子為政聘于諸侯之歲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縶
之足不良弱行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衛(wèi)國
主其社稷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成子曰
非長之謂乎對曰康叔名之可謂長矣故孔成子立
靈公按注靈公元也
晉語范獻子聘于魯問具山敖山魯人以其鄉(xiāng)對獻
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獻子歸遍
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xué)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為
笑焉唯不學(xué)也人之有學(xué)也猶太之有枝葉也木有
枝葉猶庇蔭人而況君子之學(xué)乎
賈誼新書審微篇昔者衛(wèi)侯朝于周周行問其名曰
衛(wèi)侯辟強周行還之曰啟強辟強天子之號也諸侯
勿得用衛(wèi)侯更其名曰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
分者雖空名弗使逾焉
左傳定公八年苫越生子將待事而名之陽州之役
獲焉名之曰陽州
說苑奉使篇蔡使師強王堅使于楚楚王聞之曰人
名多章章者獨為師強王堅乎趣見之無以次視其
人狀疑其名而丑其聲又惡其形楚王大怒曰今蔡
無人乎國可伐也有人不遣乎國可伐也端以此人
誡寡人乎國可伐也故發(fā)二使見三謀伐者蔡也
史記甘茂傳昔曾參之處費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
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
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又
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
家語本姓解篇孔子娶于宋之幵官氏一歲而生伯
魚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
以名曰鯉而字伯魚
瑯?gòu)钟浤有盏悦麨跗淠笁羧罩谐酁躏w入室中
光輝照耀目不能正驚覺生烏遂名之
韓詩外傳魏文侯子曰擊封中山三年莫往來其傅
趙蒼唐曰父忘子子不可忘父何不遣使乎擊曰愿
之而未有所使也蒼唐曰臣請使蒼唐至文侯曰擊
無恙乎蒼唐唯唯三問而三不對文侯曰不對何也
蒼唐曰臣聞諸侯不名君既已賜敝邑使得小國侯
君問以名不敢對也
戰(zhàn)國策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zhì)子異人說之曰今
子聽吾計求歸可以有秦國吾為子使秦必來請子
乃說秦王后弟陽泉君陽泉君入謂王后王后乃請
趙而歸之異人至不韋使楚服而見王后說其狀高
其智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變其名曰楚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
于邯鄲及生名為政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從上郡
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
秦者胡也按注鄭元曰胡胡亥秦二世名也秦見圖
書不知此為人名反備北胡
漢書鄭當(dāng)時傳當(dāng)時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事項
籍籍死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當(dāng)時獨不
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長沙定王發(fā)傳發(fā)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
程姬有所避不愿進而飾侍者唐兒使夜進上醉不
知以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覺非程姬也及生
子因名曰發(fā)

張晏曰長沙王生乃發(fā)寤己之繆幸
唐姬
江充傳充本名齊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趙太子
丹齊得幸于敬肅王為上客久之太子疑齊以己陰
私告王與齊忤使吏逐捕齊不得收系其父兄按驗
皆棄市齊遂絕跡亡西人關(guān)更名充
司馬相如傳相如少時好讀書學(xué)擊劍名犬子相如
既學(xué)慕藺相如之為人也更名相如
漢武帝內(nèi)傳漢孝武皇帝景帝子也未生之時景帝
夢一赤彘從云中下直入崇芳閣景帝覺而坐閣下
果有赤龍如霧來蔽戶牖宮內(nèi)嬪御望閣上有丹霞
蓊蔚而起霞滅見赤龍盤回棟間景帝召占者姚翁
以問之翁曰吉祥也此閣必主命世之人為劉宗盛
主也然亦大妖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欲以順
姚翁之言也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旬余景帝夢神
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景
帝曰吾夢赤氣化為赤龍占者以為吉可名之吉至
三歲景帝抱于膝上撫念之知其心藏洞徹試問兒
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愿每日居宮垣在陛
下前戲弄亦不敢逸豫以失子道景帝聞而愕然加
敬而訓(xùn)之他日復(fù)抱之幾前試問兒悅習(xí)何書為朕
言之乃誦伏羲以來群圣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
策數(shù)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圣徹過人景帝令改
名徹
西京雜記衛(wèi)將軍青生子或有獻騧馬者乃命其子
曰騧字叔馬其后改為登字叔升
小名錄匡衡字稚圭少勤學(xué)家貧邑有大姓文不識
家富墳籍衡乃為客作而不求直主人怪問衡曰愿
得主人書遍觀之主人感嘆遂給書衡能說詩時人
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字也其
畏服如此
漢書宣帝本紀元康二年夏五月詔曰聞古天子之
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
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觸諱其在令前者赦之
夏侯勝傳勝為人質(zhì)樸守正簡易亡威儀見時謂上
為君誤相字于前上亦以是親信之按注師古曰前
天子之前也君前臣名不當(dāng)相呼字也
劉向傳向本名更生遷給事中宦官弘恭石顯弄權(quán)
更生乃遣其外親上變事遂逮更生系獄廢十余年
成帝即位顯等伏辜更生乃復(fù)進用更名向
谷永傳永本名□以尉氏樊□反更名永云
平帝本紀元始二年詔曰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
名合于古制使太師光奉太牢告祠高廟按注平帝
本名箕子今更名衎
王莽傳莽念中國已平惟四夷未有異乃遣使者赍
黃金幣帛重賂匈奴單于使上書言聞中國譏二名
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圣制莽既篡國漢兵
言莽鴆殺孝平帝莽乃會公卿以下于王路堂開所
為平帝請命金縢之策泣以視群臣命明學(xué)男張邯
稱說其德及符命事因曰易言伏戎于莽升其高陵
三歲不興莽皇帝之名升謂劉伯升高陵謂高陵侯
子翟義也言劉升翟義為伏戎之兵于新皇帝世猶
殄滅不興也群臣皆稱萬歲
西京記杜陵秋胡者能通尚書善為古隸字為翟
公所禮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已經(jīng)娶而失禮妻
遂溺死不可妻也馳曰昔魯人秋胡娶妻三月而
游宦三年休還家其婦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識其
妻也見而悅之乃遺黃金一鎰妻曰妾有夫游宦不
返幽閨獨處三年于茲未有被辱如今日者也采不
顧胡慚而退至家問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
返既還乃向所挑之婦也夫妻□慚妻赴沂水而死
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魯有兩曾參趙有兩毛
遂南曾參殺人見捕人以告北曾參母野人毛遂墜
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
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豈得以昔之秋胡失
禮而絕婚今之秋胡哉
小名錄東漢世祖諱秀字文叔初南頓君為濟陽令
而世祖生是歲嘉禾生縣界大熟因名秀(
按此即小名也當(dāng)時
尚質(zhì)長遂不更改耳)

后漢書馬援傳援子客卿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接應(yīng)
諸公專對賓客嘗有死罪亡命者來過客卿逃匿不
令人知外若訥而內(nèi)沈敏援甚奇之以為將相器故
以客卿字焉按注張儀虞卿□為客卿故取名焉
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shù)歲而知孝讓
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xiāng)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
秋復(fù)欲進余經(jīng)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對曰我饒為
之故字曰饒焉
趙歧傳歧字邠卿京兆長陵人也初名嘉生于御史
臺因字臺卿后避難故自改名字示不忘本土也
段颎傳颎字紀明颎與皇甫威明張然明并知名顯
達京師稱為涼州三明云
虞詡傳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jīng)為郡縣獄
吏按法平允務(wù)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恒流涕隨之
嘗稱曰東海于公高為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
吾決獄六十年雖不及于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
為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
傅燮傳燮字南容北地靈州人也本字幼起慕南容
三復(fù)白圭乃易字焉
梁鴻傳鴻東出關(guān)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
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易姓運
期名耀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之間
鄭元傳元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及
融為黃巾所圍益恩赴難隕身有遺腹子元以其手
文似己名之曰小同
英雄記鈔時年號初平袁紹字本初自以為年與字
合必能克平禍亂
吳志顧雍傳雍字元嘆吳郡吳人也蔡伯喈從朔方
還嘗避怨于吳雍從學(xué)琴書按注江表傳曰雍從伯
喈學(xué)專一清靜敏而易教伯喈貴異之謂曰卿必成
致今以吾名與卿故雍與伯喈同名也吳錄曰雍字
元嘆言為伯喈之所嘆因以為字焉
魏志張楊傳楊將楊丑殺楊以應(yīng)太祖楊將眭固殺
丑將其眾欲北合袁紹太祖擊破之于犬城按注典
略曰固字白兔既殺楊丑軍屯射犬時有巫誡固曰
將軍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宜急移去
兔不從遂戰(zhàn)死
程昱傳注魏書曰昱少時常夢上泰山兩手捧日昱
私異之以語荀彧及兗州反賴昱得完三城于是彧
以昱夢白太祖太祖曰卿當(dāng)終為吾腹心昱本名立
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蜀志馬超傳注山陽公載記曰超因見備待之厚與
備言常呼備字關(guān)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
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于天下也張飛曰
如是當(dāng)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杖刀立
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fù)
呼備字明日嘆曰我今乃知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
為關(guān)羽張飛所殺自后乃尊事備
魏志鄧艾傳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
荊州徙汝南為農(nóng)民養(yǎng)犢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
太丘長陳實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士則艾遂自名
范字士則后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吳志闞澤傳注吳錄曰初魏文帝即位權(quán)嘗從容問
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諸卿以為
何如群臣未對澤曰不及十年丕其沒矣大王勿憂
也權(quán)曰何以知之澤曰以字言之不十為丕此其數(shù)
也文帝果七年而崩
魏志王凌傳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為兗州刺史按
注魏書曰愚本名浚黃初中為和戎護軍烏丸校尉
田豫討胡有功小違節(jié)度愚以法繩之帝怒械系愚
免官治罪詔曰浚何愚遂以名之
高堂隆傳隆少為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為督郵郡
督軍與悌爭論名悌而呵之隆按劍叱督軍曰昔魯
定見侮仲尼歷階趙彈秦箏相如進缶臨臣名君義
之所討也督軍失色
王昶傳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
故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元沖深字道
沖遂書戒之曰夫人為子之道莫大于寶身汝曹立
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元默沖虛為
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高貴鄉(xiāng)公紀甘露五年高貴鄉(xiāng)公卒太后使使迎常
道鄉(xiāng)公璜嗣明帝后太后詔曰古者人君之為名字
難犯而易諱今常道鄉(xiāng)公諱字甚難避其朝臣博議
改易列奏
蜀志杜瓊傳譙周問瓊曰昔周征君以為當(dāng)涂高者
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dāng)涂而高圣人取
類而言耳又問周曰寧復(fù)有所怪耶周曰未達也瓊
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
吏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周緣瓊言乃觸類
而長之曰春秋傳著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
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
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其后果
如服言及漢靈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為帝后
皆免為諸侯與師服言相似也先主諱備其訓(xùn)具也
后主諱禪其訓(xùn)授也如言劉已具矣當(dāng)授與人也意
者甚于穆侯靈帝之名子后宦人黃皓弄權(quán)于內(nèi)景
耀五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
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fù)言曹者眾也
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dāng)會也具而授如何復(fù)有
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為驗
吳志張昭傳注時汝南主簿應(yīng)劭議宜為舊君諱論
者皆互有異同事在風(fēng)俗通昭著論曰客有見大國
之議士君子之論云起元建武已來舊君名諱五十
六人以為后生不得協(xié)也取乎經(jīng)論譬諸行事義高
辭麗甚可嘉羨愚意褊淺竊有疑焉蓋乾坤剖分萬
物定形肇有父子君臣之經(jīng)故圣人順天之性制禮
尚敬在三之義君實食之在喪之哀君親臨之厚莫
重焉恩莫大焉誠臣子所尊仰萬夫所天恃焉得而
同之哉然親親有衰尊尊有殺故禮服上不盡高祖
下不盡元孫又傳記四世而緦麻服之窮也五世袒
免降殺同姓也六世而親屬竭矣又曲禮有不逮事
之義則不諱不諱者蓋名之謂屬絕之義不拘于協(xié)
況乃古君五十六哉邾子會盟季友來歸不稱其名
咸書字者是時魯人嘉之也何解臣子為君父諱乎
周穆王諱滿至定王時有王孫滿者其為大夫是臣
協(xié)君也又厲王諱胡及莊王之子名胡其比眾多夫
類事建議經(jīng)有明據(jù)傳有征案然后進攻退守萬無
奔北垂示百世永無咎失今應(yīng)劭雖上尊舊君之名
而下無所斷齊猶歸之疑云曲禮之篇疑事無質(zhì)觀
省上下闕義自證文辭可為倡而不法將來何觀言
聲一放猶拾瀋也過辭在前悔其何追
孫休傳永安五年八月立子為皇太子按注吳錄
載休詔曰人之有名以相紀別長為作字憚其名耳
禮名子欲令難犯易避五十稱伯仲古或一字今人
競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
也孤常哂之或師友父兄所作或自己為師友尚可
父兄猶非自為最不謙孤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
音如湖水灣澳之灣字酋酋音如迄今之迄次
子名音如兕觥之觥字音如元礥首之礥
次子名柜柜音如草莽之莽字□□音如舉物之舉
次子名音如褒衣下寬大之褒字音如有
所擁持之擁此都不與世所用者同故鈔舊文會合
作之夫書八體損益因事而生今造此名字既不相
配又字但一庶易棄避其普告天下使咸聞知
孫皓傳元興元年立皇后滕氏封后父滕牧為高密
侯按注吳歷曰牧本名密避丁密改名牧丁密避牧
改名為固
鳳凰元年何定奸穢發(fā)聞伏誅皓以其惡似張布追
改定名為布
韋曜傳孫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
升為限酒后使侍臣難折公卿以嘲弄侵克發(fā)摘私
短以為歡時有誤犯皓諱輒見收縛至于誅戮
世說諸葛靚在吳于朝堂大會孫皓問曰卿字仲思
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
而已
晉書賈充傳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
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當(dāng)有充閭之慶故
以為名字焉
羊祜傳祜以伐吳必藉上流之勢時吳有童謠曰阿
童復(fù)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祜
聞之曰此必水軍有功但當(dāng)思應(yīng)其名者耳會益州
刺史王浚征為大司農(nóng)祜知其可任又小名阿童因
表留浚監(jiān)益州諸軍事祜卒荊州人為祜諱名屋室
皆以門為稱改戶曹為辭曹焉
陸機傳機遷太子洗馬著作郎范陽盧志于眾中問
機曰陸遜陸抗于君近遠機曰如君于盧毓盧珽志
默然既起云謂機曰殊邦遐遠容不相悉何至于此
機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寧不知邪議者以此定二陸
之優(yōu)劣
王濟傳濟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同列為一
時秀彥武帝常會公卿藩牧于式干殿顧濟恂而謂
諸公曰朕左右可謂恂恂濟濟矣
小名錄石崇字季倫勃海清河人苞之子生于青州
故小字齊奴
晉書江統(tǒng)傳統(tǒng)遷中郎選司以統(tǒng)叔父春為宜春令
統(tǒng)因上疏曰故事父祖與官職同名皆得改選而未
有身與官職同名不在改選之例臣以為父祖改選
者蓋為臣子開地不為父祖之身也而身名所加亦
施于臣子佐吏系屬朝夕從事官位之號發(fā)言所稱
若指實而語則違經(jīng)禮諱尊之義若詭辭避迥則為
廢官擅犯憲制今以四海之廣職位之眾名號繁多
士人殷富至使有受寵皇朝出身宰牧而令佐吏不
得表其官稱子孫不得言其位號所以上嚴君父下
為臣子體例不通若易私名以避官職則違春秋不
奪人親之義臣以為身名與官職同者宜與觸父祖
名為比體例既全于義為弘朝廷從之
劉元海載記劉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龍門
俄而有一大魚頂有二角軒鬐躍鱗而至祭所久之
乃去巫覡皆異之曰此嘉祥也其夜夢旦所見魚變
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雞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
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貴子寤而告豹豹曰吉征也吾
昔從邯鄲張冏母司徒氏相云吾當(dāng)有貴子孫三世
必大昌仿像相符矣自是十三月而生元海左手文
有其名遂以名焉
石勒載記勒字世龍初名為群盜成都王□故將
公師藩等自稱將軍起兵趙魏眾至數(shù)萬勒與汲桑
帥牧人乘苑馬數(shù)百騎以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
勒為名焉藩拜勒為前隊督從攻平昌公模于鄴濮
陽太守茍晞討藩斬之時胡部大張督馮突莫等
擁眾數(shù)千壁于上黨勒往從之深為所昵因說督
曰劉單于舉兵誅□部大距而不從豈能獨立乎曰
不能勒曰如其不能者兵馬當(dāng)有所屬今部落皆已
被單于賞募往往聚議欲叛部大而歸單于矣宜早
為之計督等素?zé)o智略懼部眾之貳己也乃潛隨
勒單騎歸元海元海署督為親漢王莫突為都督
部大以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tǒng)之勒于是命
督為兄賜姓石氏名之曰會言其遇己也
阮孚傳孚字遙集其母即胡婢也孚之初生其姑取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曰胡人遙集于上楹而以字焉
謝石傳石字石奴初拜秘書郎累遷尚書仆射征句
難以勛封興平縣伯淮肥之役詔石解仆射以將軍
假節(jié)征討大都督與兄子元琰破苻堅先是童謠云
誰謂爾堅石打碎故桓豁皆以石名子以邀功焉堅
之?dāng)∫搽m功始牢之而成于元琰然石時實為都督

桓溫傳溫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而太
原溫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
真英物也彝以嶠所賞故遂名之曰溫嶠笑曰果爾
后將易吾姓也
張?zhí)戾a傳天錫字純嘏駿少子也小名獨活初字公
純嘏入朝人笑其三字因自改焉
毛穆之傳穆之字憲祖小字武生名犯王靖后諱故
行字后又以桓溫母名憲乃更稱小字
王述傳述代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征虜將軍初至主
簿請諱報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內(nèi)遠近所知內(nèi)諱不
出門余無所諱
周訪傳元帝渡江命訪參鎮(zhèn)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
名者罪當(dāng)死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shù)十人皆散走
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前涼錄李弇隴西狄道人也本名梁妻姓梁張駿戲
之曰卿名梁妻姓梁夫妻同稱子孫將何以目其舅
氏昔耿弇以少年立功立事吾今賴卿有同于耿氏
乃錫名曰弇
陳安成紀平莊人也少慷慨讀書見許褚而慕之乃
自字虎侯
小名錄后趙石季龍殺勒子弘僭位大饗群臣于太
武殿佛圖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季
龍發(fā)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諸石后為冉閔滅略盡
閔小字棘奴
世說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公問齊由何字
答曰字齊由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齊莊何字答
曰字齊莊公曰欲何齊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
而慕莊周對曰圣人生知故難企慕庾公大喜小兒

庾園客詣孫監(jiān)值行見齊莊在外尚幼而有神意庾
試之曰孫安國何在即答曰庾恭家庾大笑曰諸
孫大盛有兒如此又答曰未若諸庾之翼翼還語人
曰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
冊府元龜庾袞四子怞薎澤捃在澤生故名澤生因
捃生故名捃生
晉書王舒?zhèn)魇娓笗媸趽彳妼④姇鼉?nèi)史秩中
二千石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
嫌舒復(fù)陳音雖異而字同求換它郡于是改會字為
鄶舒不得已而行
鄧岳傳岳本名岳以犯康帝諱改為岳后竟改名為
岱焉
許邁傳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永和三年入臨安西山
登巖茹芝眇爾自得有終焉之志乃改名元字遠游
與婦書告別
異苑桓元生而有光照室善占者云此兒生有奇曜
宜目為天人宣武嫌其三文復(fù)言為神靈寶猶復(fù)用
三既難重前卻減神一字名曰靈寶
苻洪載記苻洪字廣世略陽臨渭氐人也其先蓋有
扈之苗裔世為西戎酋長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
五節(jié)如竹形時咸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父懷歸部
落小帥先是隴右大雨百姓若之謠曰雨若不止洪
水必起故因名曰洪
慕容垂載記垂字道明皝之第五子也少岐嶷有器
度身長七尺四寸手垂過膝皝甚寵之嘗目而謂諸
弟曰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名
霸字道業(yè)恩遇逾于世子□故□不能平之以滅宇
文之功封都鄉(xiāng)侯石季龍來伐既還猶有兼并之志
遣將鄧恒率眾數(shù)萬屯于樂安營攻取之備垂戍徒
河與恒相持恒憚而不敢侵垂少好畋游因獵墜馬
折齒慕容□僭即王位改名外以慕郄為名內(nèi)
實惡而改之尋以讖記之文乃去夬以垂為名焉
南燕錄慕容德字元明皝之少子皝每對諸宮人言
婦人□娠夢曰入懷必生天子公孫夫人方□夢日
入臍中獨喜而不敢言晉咸康二年晝寢生德左右
以告方寢而起皝曰此兒易生似鄭莊公長必有大
德遂以德為名德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為建
平元年又曰漢宣憫吏民犯諱故改名朕今增一備
字以為復(fù)名庶開臣子避諱之路于是敘賞有差新
舊咸悅
晉書慕容超載記德兄納子超身長八尺腰帶九圍
精彩秀發(fā)容止可觀德甚加禮遇始名之曰超
禮志太元十三年召孔安國為侍中安國表以黃門
郎王愉名犯私諱不得連署求解有司議云名終諱
之有心所同聞名心瞿亦明前誥而禮復(fù)云君所無
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無私諱又云詩書不諱臨文
不諱豈非公義奪私情王制屈家禮哉尚書安眾男
臣先表中兵曹郎王佑名犯父諱求解職明詔爰發(fā)
聽許換曹蓋是恩出制外耳而頃者互相瞻式源流
既啟莫知其極夫皇朝禮大百僚備職編官列署動
相經(jīng)涉若以私諱人遂其心則移官易職遷流莫已
既違典法有虧政體請一斷之從之
小名錄前燕慕容沖初苻堅之滅慕容雋沖妹為清
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沖年十二有龍陽之
姿堅又幸之長安歌曰一雌復(fù)一雄雙飛入紫宮咸
懼為亂王猛切諫乃出沖長安又謠曰鳳凰鳳凰止
阿房堅曰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各植數(shù)
千株于阿房以待之沖小字鳳凰后終為堅賊入止
阿房
晉書呂光載記光生于枋頭夜有神光之異故以光
為名
世說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
后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shè)酒不能冷飲頻語左右令
溫酒來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淚因
謂王曰犯我家諱何預(yù)卿事王嘆曰靈寶故自達
晉書劉毅傳桓元篡位毅與劉裕討平之初桓元于
南州起齋悉畫盤龍于其上號為盤龍齋毅小字盤
龍至是遂居之
韓延之傳延之字顯宗少以分義稱安帝時為建威
將軍荊州治中轉(zhuǎn)平西府錄事參軍以劉裕父名翹
字顯宗延之遂字顯宗名兒為翹以示不臣劉氏
拾遺記曹曾魯人也本名平慕曾參之行改名為曾
宋書符瑞志宋武帝居在丹徒始生之夜有神光照
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樹皇考以高祖生有奇異名為
奇奴皇妣既殂養(yǎng)于舅氏改為寄奴焉
王鎮(zhèn)惡傳鎮(zhèn)惡北海劇人也祖猛字景略苻堅僭號
關(guān)中猛為將相有文武才北土重之父休為河?xùn)|太
守鎮(zhèn)惡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
猛見奇之曰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日生而相齊是
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之為鎮(zhèn)惡
范傳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母如
廁產(chǎn)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
謝弘微傳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祖韶車騎司馬父思
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nèi)諱故以字行
顏竣傳竣為散騎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而大司馬江
夏王義恭諸子為元兇所殺至是并各產(chǎn)男上自為

 名字部雜錄
尚書大禹謨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按注
文命史記以為禹名蘇氏曰以文命為禹名則敷于
四海者為何事耶
禮記曲禮大夫七十自稱曰老夫于其國則稱名按
注己國稱名者父母之邦不敢以尊者自居也
少儀聞始見君子者辭曰某固愿聞名于將命者


罕見曰聞名

瞽曰聞名
楚辭朕皇考曰伯庸肇錫予以嘉名
神仙傳或云老子欲西度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知其非常人
也從之問道老子驚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號
亦不然也今按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jīng)老子未入關(guān)
時固已名聃矣老子數(shù)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所以
爾者按九宮及三五經(jīng)及元辰經(jīng)云人生各有厄會
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以延年度厄
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老子在周乃三百余年二百
年之中必有厄會非一是以名稍多耳
小名錄向靖小名稱與高祖諱同改稱小字今傳稱
向彌是也
續(xù)博物志宋齊丘乃字超回不自量如此孟軻莊周
其字不傳或云軻字子輿周字子休皆后人意取耳
庚桑名楚史記作尤桑
夏棘字子棘為湯大夫列子作夏革
玉泉子會昌末年忽改御名為火下大及宣宗以光
王龍飛于古文光字實從火焉噫先兆之明若是耶
尚書故實高祖太武皇帝本名與文皇帝同上一字
后乃刪去嘗有碑版鑿處具在
北夢瑣言唐張裼與韋相保衡有分韋列于同列以
其名裼裼訓(xùn)袒衣也又詩云載衣之裼裼即小兒襁
衣乃□帶也方欲因事改之未聞韋相流貶竟不大
拜韋常問立名之由裼以少孤為無學(xué)問親表所誤
也后唐姚相名洎崔沂侍郎戲之曰洎訓(xùn)肉汁胡為
名洎無以酬之然洎亦訓(xùn)至雖然古人以名貽誚者
多矣訪事者有焉至如仙客仙童齊丘用礪希大
過亦無取焉其復(fù)名須依義訓(xùn)唯單名易諱者善矣
揮麈前錄王絲字敦素越之蕭山人景佑初為縣令
會歲歉絲每家支錢一千以濟之期以明年夏輸絹
一匹邑人大受其惠稱為德政繇此當(dāng)路薦之蓋是
時一縑售價不逾其數(shù)而仕止郎曹典州而已范文
正公為作墓志具載其事王荊公當(dāng)國仿其法施之
天下號為和買久之本錢既不復(fù)俵且有折帛之害
世誤傳始于王儀仲素儀仲文正公之子早即貴達
未嘗為邑官至八座沒謚懿敏國史本傳可考其子
鞏字定國與東坡先生游李定字仲求洪州人晏元
獻公之甥文亦奇欲預(yù)賽神會而蘇子美以其任子
距之致興大獄梅圣俞謂一客不得食覆鼎傷眾賓
者也其孫即商老彭以詩名列江西派中又李定字
資深元豐御史中丞其孫方叔正民兄弟皆顯名一
時揚州人又李定嘉佑治平以來以風(fēng)采聞嘗遍歷
天下諸路計度轉(zhuǎn)運使官制未行老于正卿乃敦老
如岡之祖蓋濟南人也同姓名者凡三人世亦多指
而為一不可不辨
歐陽文忠公父名觀文多避之如碧落碑在絳州龍
興宮之類蘇東□祖名序文多云引或作敘近為文
者或仿此不知兩先生之意也
揮麈后錄李邯鄲名諸子名世人難曉后見孫長文
云邯鄲之長子壽朋取三壽作朋之義次子復(fù)圭本
三復(fù)白圭幼子德芻以三德苾芻其指如此宜乎人
所不解也
冊府元龜東昏侯諱寶卷字智藏本名賢明帝輔政
后改焉論者曰名以行義往賢垂范備而之禪術(shù)士
讖之東昏已卷矣藏以終之其兆先征蓋天所命矣
云麓漫抄文士輕薄不顧道理有甚害義者孔平仲
雜說載陳侗陳汝羲同在禮院為博士職掌宗室軷
祭每一次得絹五十匹見一老宗室入朝在路指視
曰此軷材也我當(dāng)?shù)弥讼酄幩找娪新?lián)騎造
朝者則又曰此皆軷材也我當(dāng)?shù)弥M有活人遽欲
得財而愿其死仁人固如是乎宗籍凡袒免親以上
賜名受官有親兄弟名士揭士士昆士綏者乃寓
不典之言于其間又有失之綏之亦此義也其它令
誅令鯀等不可概舉后又取怪僻字但欲為戲笑至
于撰字行尤當(dāng)致思使與國姓無妨如不字連國姓
固不美矣故皆以惡字綴之不衰等是也然不亦訓(xùn)
甚詩曰不顯文王言甚顯文王則不衰為甚衰得乎
高宗行實為不字而孝宗從別派入近又撰與字若
字必字亦非可連國姓人無言者不獨此耳徽宗書
閣曰敷文取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
苗格以寓譏誚其刻薄不遜如此
古之圣王諱世皆不知避有一時暴起且僭偽之主
至今諱而不改者如昭穆本作招穆讀以晉文帝諱
改呼韶城避朱梁諱改曰州如東都州南州北州是
也代字本作茂以李唐諱改云武或曰務(wù)浙人避錢
氏諱改劉為金果有石榴呼曰金櫻江東人以楊行
密諱呼密為□糖太乙十神有君基民基避唐明皇
諱改作寨至今不改本草有薯蕷避唐代宗諱改云
薯藥避英宗諱又改為山藥則與薯蕷似不相干今
當(dāng)云山蕷可也
石林燕語禮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
不諱王父母鄭氏以逮為及識當(dāng)是有知之稱舊法
祖父母私忌不為假元豐編敕修假寧令于父母私
忌暇下添入逮事祖父母者準(zhǔn)此意謂生時祖父母
尚存云爾然不當(dāng)言逮事蓋誤用禮之文也原為此
法者謂生而祖父母死則為不假存則為假所以別
于父母也若謂逮事為及見之辭則禮云不逮父母
者今遺腹子固有不及見父者矣而母則安有不及
見者乎法初行安厚卿為樞密適祖母忌祖母沒時
厚卿纔二歲疑而以問禮部郎官何洵直洵直雖知
法官之誤因欲遷就其說引子生三月而父名之以
為天時一變?yōu)橛凶R欲以三月為限斷過矣今士大
夫凡生而祖父母存者皆告假從立法者之意也
齊東野語古今避諱之事雜見諸書今漫集數(shù)條于
此以備考覽蓋殷以前尚質(zhì)不諱名至周始諱然猶
不盡諱如穆王名滿定王時有王孫滿之類至秦始
皇諱政乃呼正月為征月史記年表作端月盧生曰
不敢端言其過秦頒端正法度曰端直皆避政字漢
高祖諱邦舊史以邦為國惠帝諱盈史記以萬盈數(shù)
作滿數(shù)文帝諱恒以恒山為常山景帝諱啟史記微
子啟作微子開漢書啟母石作開母石武帝諱徹以
徹侯為通侯蒯徹為蒯通宣帝諱詢以荀卿為孫卿
元帝諱奭以奭氏為盛氏光武諱秀以秀才為茂才
明帝諱莊以老莊為老嚴莊助為嚴助卞莊為卞嚴
殤帝諱隆以隆慮為林慮安帝父諱慶以慶氏為賀
氏魏武帝諱操以杜操為杜度蜀后主諱宗以孟宗
為孟仁晉景帝諱師以師保為保傅京師為京都文
帝諱昭以昭穆為韶穆昭君為明君三國志韋昭為
韋耀愍帝諱業(yè)以建業(yè)為建康康帝諱岳以鄧岳為
鄧岱山岳為山岱齊太祖諱道成薛道淵但言薛淵
梁武帝小名阿練子孫皆呼練為白絹隋帝諱忠凡
郎中皆去中字侍中為侍內(nèi)中書為內(nèi)史殿中侍御
為殿內(nèi)侍御置侍郎不置郎中置御史大夫不置中
丞以侍書御史代之中廬為次廬至唐又避太子諱
亦以中郎為旅賁郎將中書舍人為內(nèi)舍人煬帝諱
廣以廣樂為長樂廣陵為江都唐世宗祖諱丙故以
景字代之如景科景令景子之類是也唐祖諱虎凡
言虎率改為猛獸或為武如武賁武林之類李延壽
作南北史易石虎為石季龍韓擒虎為韓擒高祖諱
淵趙文淵為文深淵字盡改為泉劉淵為元海戴淵
為戴若思太宗諱世民唐史凡言世皆曰代民皆曰
人如今人治人生人富人侯之類民部曰戶部高宗
諱治凡言治皆曰理如至理之主不代出者章環(huán)避
當(dāng)時諱也陸贄曰與理同道罔不興脅從罔理韓元
策問堯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無為而理者其舜也
歟睿宗諱旦張仁亶改人愿元宗諱隆基太一君基
與臣基并改為其字隆州為閬中隆康為晉康隆龕
為崇龕隆山郡為仁壽郡代宗諱豫以豫章為鍾陵
蘇預(yù)改名源明以薯蕷為薯及山藥德宗諱適改括
州為處州憲宗諱淳淳州改為欒州韋純改名貫之
之純改名處厚王純改名紹陸純改名執(zhí)柳淳改名
灌嚴純改名休復(fù)李行純改名行諶崔純亮改名行
范程純改名弘馮純敏改名約穆宗諱恒以恒山為
常山敬宗諱弘徐弘敏改名有功
帝諱昆宋緄會要作宋混鄭涵避文宗舊諱改名澣
武宗諱炎賈炎改名嵩宣宗諱忱韋諶改名損穆諶
改名仁裕后梁太祖父烈祖名誠遂改城曰墻晉高
祖諱敬塘析敬字為文氏茍氏至漢乃復(fù)舊至本朝
避翼祖諱復(fù)析為文為茍本朝高宗諱構(gòu)避嫌名者
仍其字更其音者勾濤是也加金字鉤光祖是也加
絲字絇紡是也加草頭者茍諶是也改為句字者句
思是也增勾龍者如淵是也勾龍去上一字者大淵
是也已上皆臣下避君諱也
吳太子諱和以和興為嘉興唐高宗太子弘為武后
所鴆追尊為孝敬帝廟曰義宗弘文館改為昭文弘
農(nóng)縣為恒農(nóng)諱弘機但為機李含光本姓弘易為李
曲阿弘氏易為洪溫彥弘遂以大雅字行晉以毗陵
封東海王世子毗以毗陵為晉陵唐避章懷太子賢
諱改集賢為崇文館之類皆避太子之諱也
呂后諱雉封禪書謂野雞夜鴝武后諱曌以詔書為
制書鮑照為鮑昭改懿德太子重照為重潤劉思照
為思昭簡文鄭后諱阿春以春秋為陽秋富春為富
陽蘄春為蘄陽此避后諱也
元后父諱禁以禁中為省中武后父諱華以華州為
太州韋仁約避武后家諱改名元忠竇懷貞避韋后
家諱而以字行劉穆之避王后諱以憲祖字行后復(fù)
避桓溫母諱遂稱小字武生虞茂避穆后母諱改名
預(yù)本朝章憲太后父諱通嘗改通直郎為同直郎通
州為崇州通判為同判通進司為承進司通奉為中
奉通事舍人為宣事舍人至明道間遂復(fù)舊此則避
后家諱也
錢王镠以石榴為金櫻改劉氏為金氏楊行密據(jù)揚
州州人呼為蜂糖趙避石勒諱以羅勒為蘭香高
祖父名誠以武成王為武明王武成縣為武義縣羊
祜為荊州州人呼戶曹為辭曹之類皆避國主諸侯
諱也
詩書則不諱若文王諱昌而箕子陳洪范曰使羞其
行而邦其昌厲王諱胡而宣王時詩曰胡不相畏胡
為虺蜴胡然厲矣周禮有昌本之俎詩有觱發(fā)之詠
大誥弗棄基不諱后稷棄字孔子父叔梁紇而春秋
書臧孫紇成王諱誦而吉甫作誦之句正在其時是

臨文則不諱魯莊公名同而春秋書同盟襄公名午
而書陳侯午卒僖公名申書戊申定公名宋書宋人
宋仲幾漢書祀元封詔書有啟母石之言刑法志建
三典以刑邦國與萬邦作孚韋孟詩總齊群邦皆不
避高祖諱魏太祖名操而陳思王有造白之句曹志
植之子奏議云干植不強三國吳時有言功以權(quán)成
蓋斥孫權(quán)之名南史有寧逢五虎及虎視之語則虎
字亦不盡避韓文潮州上表云朝廷治平日久曰政
治少懈曰巍巍治功曰君臣相戒以致至治舉張行
素云文學(xué)治行眾所推亦不避高宗之諱又袁州上
表曰顯榮頻煩舉韋顗曰顯映班序柳文樂曲曰羲
和顯耀乘清芬皆不盡避中宗之諱韓賀即位表曰
以和萬民亦不諱民字如此類甚多胡翼之侍講延
英日講干卦元亨利貞上為動色徐曰臨文不諱伊
川講南容三復(fù)白圭內(nèi)侍告曰容字上舊名也不聽
講畢曰昔仁宗時宮嬪謂正月為初月餅之蒸者為
炊天下以為非嫌名舊名請勿諱
邦國有不諱者襄王名鄭而鄭不改封至于出居其
國使者告于秦晉曰鄙在鄭地受晉文公朝而鄭伯
傳漢和帝名肇而郡有京兆是也
嫌名則有避有不避者韓退之辯諱桓公名白傳有
五皓之稱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不聞謂布帛為
布皓腎腸為腎修漢武名徹不聞諱車轍之轍然史
記天官書謂之車通此非諱車轍之轍乎若晉康帝
名岳鄧岳改名為岳此則不諱嫌名也
二名不偏諱唐太宗名世民在位日戴胄唐儉為民
部尚書處世南李世績皆不避至高宗時始改民部
為戶部世南已卒世績?nèi)ナ雷只蛟谱淇弈酥M
避諱而易字者按東觀漢記云惠帝諱盈之字曰滿
文帝諱恒之字曰常光武諱秀之字曰茂云云蓋當(dāng)
時避諱改為其字之者變也如卦變爻曰之也宋朝
真宗諱恒音胡登切若闕其下畫則為又犯徽宗
旁諱后遂并字不用而易為常正用前例也
淮南王安避父諱長故淮南書凡言長悉曰修王羲
之父諱正故每書正月為初月或作一月余則以政
字代之王舒除會稽內(nèi)史以祖諱會以會稽為鄶稽
司馬遷以父諱談史記中趙談為趙同子張孟談為
孟同范父名泰后漢書郭泰為郭太李翱祖父名
楚今故為文皆以今為茲杜甫父名閑故杜詩無閑
字蘇子瞻祖名序故以序為敘或改作引曾魯公父
名會故避之者以勘會為勘當(dāng)蔡京父名準(zhǔn)改平準(zhǔn)
務(wù)為平貨務(wù)此皆士大夫自避家諱也
史記李斯傳言宦者韓談則談字不能盡避漢書爰
盎傳有上益莊之文鄭當(dāng)時傳有鄭莊千里不赍糧
之類此不能盡避也
范為太子詹事以父名泰固辭朝議不許唐竇曾
授中書舍人以父名至忠不受議者以音同字別乃
就職韋聿遷秘書郎以父嫌名換司議郎柳公綽遷
吏部尚書以祖諱換左丞李涵父名少康為太子少
傅呂渭劾之宋朝呂希純以父名公著而辭著作郎
富鄭公父名言而不辭右正言韓億絳縝家諱保樞
皆為樞密而不避此除官有避不避也
至若后唐郭崇韜父名弘以弘文館為崇文館建隆
間慕容彥釗吳廷祚皆拜使相而釗父名章廷祚父
名璋制麻中為改同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二品紹
興中沈守約湯進之二丞相父皆名舉于是改提舉
書局為提領(lǐng)此則朝廷為臣下避家諱也
元稹以陽城驛與楊道州名同更之曰避賢驛且作
詩以記之白樂天和之云荊人愛羊祜戶曹改為詞
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是也鄭諴過郢州浩然亭
謂賢者名不可斥更名孟亭歙有任昉寺任昉村以
任所游之地故也虞藩為刺史日更為任公寺任公
村此則后人避前賢名也
至有君臣同名者襄王名鄭衛(wèi)成公與之同時亦名
鄭衛(wèi)侯諱惡其臣有石惡宋武帝名裕褚叔度王敬
弘皆名裕之謝景仁張茂度皆名裕宋明帝名彧王
景文亦名彧唐元宗名隆基劉子元名知幾
又有父子祖孫同名者周康王名釗生子瑕是為昭
王宋明帝名彧其子后廢帝亦名昱魏獻文名弘其
子孝文名宏聲雖相近而字猶異也若周厲王名胡
而僖王名胡齊蔡文侯昭侯相去五世皆名中魏安
同父名屈同之子亦名屈襄陽有處士羅君墓志曰
君諱靖父靖學(xué)優(yōu)不仕此尤為可罪也
若桓元呼父溫曰清此不足責(zé)若韓愈不避仲卿又
何耶
朱溫之父名誠以其類戊字司天監(jiān)上言請改戊己
之戊為武字此全無義理如揚都士人名審沈氏與
書名而不姓皆諛之者過耳未如梁謝舉聞家諱必
哭近世如趙南仲亦然此亦不失為孝若唐裴德融
父諱□高鍇為禮部侍郎典貢舉德融入試鍇曰伊
父諱□而某下就試與及第困一生事后除屯田員
外郎與同除一人參右丞盧簡盧先屈前一人使驅(qū)
使官傳語曰員外是何人下及第偶有事不得奉見
裴倉遽而去李賀以父名晉肅終身不赴進士舉抑
又甚焉崔殷夢知舉吏部尚書歸仁晦托弟仁澤殷
夢唯唯至于三四殷夢斂色端笏曰某見進表讓此
官矣仁晦始悟己姓乃殷夢家諱龜從故也后唐天
成中盧文紀為工部尚書郎中于鄴參文紀以父名
嗣業(yè)與同音竟不見鄴憂畏太過一夕雉經(jīng)而死楊
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改文散諸大夫為大卿御史
大夫為御史大卿至有興唐寺鐘題志云金紫光祿
大兼御史大及銀青光祿大皆直去夫字尤為可怪
國朝劉溫叟父名樂終身不聽絲竹不游岱嵩徐績
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不踐遇橋則令人負之
而過此皆避諱不近人情者也
至如唐憲宗時戎昱有詩名京兆尹李鑾擬以女嫁
之令其改姓昱辭焉五代有石昂者讀書好學(xué)不求
仕進節(jié)度使符習(xí)高其行召為臨淄令習(xí)入朝監(jiān)軍
楊彥朗知留后昂以公事上謁贊者以彥朗家諱石
遂更其姓曰右昂昂趨于庭責(zé)彥朗曰內(nèi)侍奈何以
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彥朗乃怒昂即解官去語其
子曰吾本不欲仕亂世果為刑人所辱宣和中徐申
干臣自諱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狀申府
未施行徐怒形于色責(zé)之曰君為縣宰豈不知長吏
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聲曰今此事申
府不報便當(dāng)申監(jiān)司否則申戶部申臺申省申來申
去直待身死即休語罷長揖而退徐雖怒然無以罪
之三人者皆不肯避權(quán)貴之諱以自系其姓名若北
齊熊安生者將通名見徐之才和士開二人相對以
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稱觸生群公哂之蔡京在相
位日權(quán)勢甚盛內(nèi)外官司公私皆避其名如京東京
西并改為畿左畿右之類蔡門下昂避之尤謹并禁
其家人犯者有笞責(zé)昂嘗自誤及之家人以為言乃
舉手自擊其口蔡經(jīng)國聞京閩音稱京為經(jīng)乃奏乞
改名純臣此尤可笑紹圣間安惇為從官章惇為相
安見之但稱享而已近世方巨山名岳或謗其為南
仲丞相幕客趙父名方乃改姓為方既而又為丘山
甫端明屬丘名岳于是復(fù)改名為方山遂止以為過
焉善乎胡康侯之論曰后世不明春秋之義有以諱
易人姓者易人名者愚者迷禮以為孝諂者獻佞以
為忠忌諱繁名實亂而春秋之法不行矣
夢溪筆談予家有閻博陵畫唐秦府十八學(xué)士各有
真贊亦唐人書多與舊史不同姚東字思廉舊史姚
思廉字簡之蘇臺陸元明薛莊唐書皆以字為名李
元道蓋文達于志寧許敬宗劉孝孫蔡允恭唐書皆
不書字房元齡字喬年唐書乃房喬字元齡孔潁達
字□達唐書字仲達蘇典簽名從日從九唐書乃從
日從助許敬宗薛莊官皆直記室唐書乃攝記室蓋
唐書成于后人之手所傳容有訛謬此乃當(dāng)時所記
也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云目如懸鈴者佳則
元齡果名非字也然蘇世長太宗召對真武門問云
卿何名長意短后乃為學(xué)士似為學(xué)士之時方更名

緗素雜記新序云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嘆曰嗟乎安
得賢士與此樂者乎固桑進曰君言過矣夫劍產(chǎn)于
越珠產(chǎn)江漢玉產(chǎn)昆山此三寶者皆無足而至平公
曰固桑來吾門下食客三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
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謂不好士乎對曰今夫
鴻鵠高飛沖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
上之毛增去一把飛不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
邪將腹背之毛毳也平公默然不應(yīng)余按說苑云趙
簡子游于西河而樂之嘆曰安得賢士而與處焉舟
人古乘跪而對曰夫珠玉無足去此數(shù)千里而所以
能來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能來者吾君其不
好之乎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
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謂不好士乎古乘對
曰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
之毳無尺寸之?dāng)?shù)去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卑益之
滿把飛不能為之益高不知門下左右客千人者有
六翮之用乎將盡毛毳也按新序說苑皆劉向所撰
也新序作平公說苑作趙簡子新序作固桑說苑作
古乘何異同如此又說苑第一卷載楚文王爵管饒
事而新序文王作恭王管饒作管蘇又班固古人表
云晉船人固來顏師古曰即固乘也又爾不同何邪
晉書周顗傳云顗弟嵩嘗因酒瞋目謂顗曰君才不
及弟何乃橫得重名以所然蠟燭投之顗神色無忤
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又案絡(luò)秀傳云嘗冬至
置酒絡(luò)秀舉觴謂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無所不謂
爾等并貴列吾目前吾復(fù)何憂嵩起曰恐不如尊旨
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
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當(dāng)在阿
母目下耳阿奴謨小字也觀世說所載正與此同注
云阿奴周謨也然則投燭之事當(dāng)云阿嵩火攻固出
下策耳其稱阿奴蓋史誤也
晉庾敳傳云敳有重名為縉紳所推而頗聚斂積實
談?wù)咦I之都官從事溫嶠嘗劾奏敳敳更器嶠曰嶠
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多節(jié)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而溫嶠傳曰嶠為都官從事散騎常侍庾敳有重名
而頗聚斂嶠舉奏之京都震肅蓋是時溫嶠為都官
從事敳為散騎常侍二人同在朝廷是敳之所器者
溫嶠非和嶠明矣及觀和嶠傳又云從事中郎庾敳
見而嘆曰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多節(jié)目施之大
廈有棟梁之用而世說亦云子嵩目和嶠云云何其
謬歟良由修史者雜出于諸儒而非一人之筆故其
謬戾如此今之學(xué)者至有云和氏之松千丈而益謬

歐陽五代史作拓跋思敬意謂薛史避國諱耳按舊
唐書實錄皆作思恭實錄天復(fù)二年九月武定軍節(jié)
度使李思敬以城降王建思敬本姓拓跋鄜夏節(jié)度
使思恭保大節(jié)度使思孝之弟也思孝致仕以思敬
為保大留后遂升節(jié)度徙武定軍新唐書黨項書曰
思孝為定難節(jié)度使卒弟思諫代為節(jié)度使思孝為
保大節(jié)度以孝薦弟思敬為保大留后俄為節(jié)度使
然則思恭思敬乃是兩人思敬后附李茂貞因賜國
姓故更姓李文忠公合為一人誤也
歸田錄云宋鄭公庠初名郊字伯庠與其弟祁自布
衣時名動天下號為二宋其為知制誥仁宗驟加獎
眷便欲大用有忌其先進者譖之謂其姓符國號名
應(yīng)郊天又曰郊音交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
祥仁宗遽命改之公怏怏不獲已乃改為庠字公序
公后更踐二府二十余年以司空致仕兼享福壽而
終而譖者竟不見用以卒可以為宵小人之重戒也
又西清詩話云宋元憲公始拜內(nèi)相同列譖其姓宋
而郊名非便公奉詔更名庠意殊怏怏不滿會用新
名移書葉道卿乃呼同年葉戲答公曰清臣宋郊榜
第六中選遍閱小錄無宋庠者不知何許人公因寄
一絕自解云紙尾勤勤問姓名禁林依舊玷華纓莫
驚書錄題臣向只是當(dāng)時劉更生又楊文公談苑云
太平興國四年北戎寇邊車駕幸大名府方渡河有
人持手板邀乘輿前驅(qū)斥之號呼道旁自言獻封事
太宗令接取視之乃臨河主簿宋捷上甚喜即以為
將作監(jiān)此乃以姓名盜爵祿者也此與元憲公姓同
而事異良可嗤笑
沈存中嘗謂予家有閻博陵畫唐秦府十八學(xué)士各
有真贊名字與史所載不同或以字為名或書名而
不書字者其論甚美然謂房真齡字喬年舊史乃云
房喬字真齡既而云唐書成于后人之手所傳容有
訛謬甚美也末云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曰目
如懸鈴者佳則真齡果名非字也何其謬歟蓋所謂
懸鈴者乃鈴鐸之鈴而真齡乃年齡之齡唯其為年
齡之齡故字以喬年此理甚明而存中乃不之省何
也然房梁公名字大抵不同真贊云房真齡字喬年
舊史云房喬字真齡而新史云房元齡字喬皆未詳
也又韓愈集中有王弘中神道碑云諱弘中字某按
實錄新舊傳皆名仲舒字弘中愈又作宴喜亭記序
稱為王弘中然則弘中必字也碑文誤耳政與房喬
名字一同
宜齋野乘唐人多有稱人名者詩中惟甚今人學(xué)唐
詩者多仿效之不知其不可枋記李習(xí)之答梁載言
書云孟子曰天下之達尊三德爵年惡得有其一以
慢其二足下之書韋君詞楊君潛足下之德與二君
未知先后也足下齒幼而位卑而皆名之傳曰吾見
其與先生□行也觀習(xí)之之言則當(dāng)時亦以稱前輩
名為非枋謂古者君稱臣名父兄稱子弟名師稱弟
子名禮疏云名者職賤之稱仲尼于弟子外不敢稱
人名曾子稱子夏之名蓋因子夏稱無罪怒而責(zé)之
也常考桓公四年夏天王使伯糾來聘注禮君于臣
而不名者五諸父兄不名詩云王曰叔父是也子大
夫不名祭伯是也盛德之士不名叔肸是也老臣不
名宰渠伯糾是也如桓二年及其大夫孔父十七年
蔡季自陳歸莊三年紀季以酅入于齊閔元年季子
來歸僖十六年公子季友卒公羊曰何以不名賢也
閔二年齊與子來盟公羊曰何以不名喜之也又白
虎通曰王者臣有不名者五先王老臣不名與先王
戮力共治者尊而不名尚書曰咨爾伯不言名也不
名者貴賢者而已故呂望郭子儀俱稱尚父管夷吾
稱仲父裴寂稱裴監(jiān)魏晉以來多有贊拜不名者以
人主之待臣子猶爾況常人乎
玉照新志本朝有兩張先皆字子野一則樞密副使
遜之孫與歐陽文忠同在洛陽幕府其后文忠為作
墓志銘稱其志守端方臨事敢決者一與東坡先生
游東坡推為前輩詩中所謂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
歸來燕燕忙能為樂府號張三影者有兩蘇世美一
東坡作哀詞者一蘇丞相子名京二人皆知名士也
可談王介甫居金陵作謝墩詩云我名公字偶相同
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yīng)墩姓尚隨
公蓋晉謝安故地也謝字安石介甫名安石
曲洧舊聞?wù)统醴踩嗣蜃种杏刑熳志种髯?br />圣字王字皆令避而不用蓋從趙野所請也當(dāng)時如
寺觀僧道所稱王字亦行改正或曰此不祥也已而
果然
筆記陶谷本唐彥謙后石晉時避帝諱改曰陶后納
唐氏為婿亦可怪
西溪叢語封德彝名倫房元齡名喬高士廉名儉顏
師古名籀而皆云以字行顏之推云古者名終則諱
之字乃以為子孫江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為字
字固為字顏師古刊謬正俗云或問人有稱字而不
稱名何也顏師古考諸典故故以稱名為是顏師古
立論如此而乃以字行不可曉也
青箱雜記太祖廟諱匡引語訛近香印故今世賣香
印者不敢斥呼鳴羅而已仁宗廟諱征語訛近蒸今
內(nèi)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亦此類
錢武肅王諱镠至今吳越間謂石榴為金櫻劉家留
家為金家田家留住為駐住又楊行密據(jù)江淮至今
民間猶謂蜜為蜂糖滁人猶謂荇溪為菱溪則俗語
承諱久未能頓易故也
劉溫叟父名岳終身不聽樂不游嵩華每赴內(nèi)宴聞
鈞奏回則號泣移時曰若非君命則不至于是此與
唐李賀父名晉肅賀不敢舉進士事頗相類
嶺南風(fēng)俗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男女小名
呼其父母元豐中余任大理丞斷賓州奏案有民韋
超男名首即呼韋超作父首韋遨男名滿即呼韋遨
作父滿韋全女名插娘即呼韋全作父插韋庶女名
睡娘即呼庶作父睡妾作嬸睡
墨客揮犀楊行密之據(jù)揚州民呼蜜為蜂糖夫蜜密
二音也呼吸不同字體各異亦猶茄子伽子之義甚
哉南方之好避諱者如此
懶真子同年小錄載小名小字或問有故事乎或曰
始于司馬犬子仆曰不然離騷經(jīng)曰皇覽揆予于初
度兮肇錫予以嘉名名予曰正則兮字予曰靈均且
屈原字平而正則靈均則其小字小名也所謂皇者
三閭稱其父也后人遂以皇覽為進御之書誤矣
晉史乃唐時文士所為但托之御撰耳天文志云天
聰明自我民聰明以民為人且太宗不應(yīng)自避其名
又洛書干曜度以干為甄則太宗又不應(yīng)為太子承
干避名也以此足見乃當(dāng)時臣下所為爾臣下之文
駕其名于人主已為失矣而人主傲然受之而不辭
兩胥失矣
涑水先生一私印曰程伯休甫之后蓋出于司馬遷
傳曰重黎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當(dāng)宣
王時官失其守而為司馬氏故涑水引用之耳伯休
甫者其字也古字一字多矣如爰絲房喬顏籀之類
三字無之獨本朝有劉伯貢父劉中原父或云二人
本字貢父原父以犯高魯王諱故去甫而加伯中時
人因并三字呼之此說非也六一先生作原甫墓志
云公諱敞字中原父姓劉氏熙寧元年四月八日卒
以此可知彼但見錢穆甫以避諱人或呼為錢穆或
呼為穆四遂并二劉失之誤矣
古人姓名有不可解者文公十八年季文子云高陽
氏有才子八人注云高陽顓頊帝號也八人其苗裔
蒼舒隤敳梼戭大臨龐降庭堅仲容叔達注云此即
垂益禹□陶之倫庭堅□陶字也然有可疑者文公
五年楚滅六蓼臧文仲聞六滅曰□陶庭堅不祀忽
諸注云六蓼皆□陶后也且既云庭堅即□陶字則
文仲不應(yīng)既曰□陶又曰庭堅也若據(jù)其意則□陶
庭堅又似兩人山谷老人名庭堅字魯直其義不可
解或云慕季文子之逐莒仆故曰魯直
唐時前輩多自重而后輩亦尊仰前輩而師事之此
風(fēng)最為淳厚杜工部于蘇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