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部紀事
漢書枚乘傳乘子皋年十七上書梁共王得召為郎
后漢書王暢傳暢拜南陽太守郡中豪族多以奢靡
相尚暢常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敝同郡劉表
時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諫曰夫奢不僭上儉不逼下
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間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
不??资ブ饔柖揭凝R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
于世乎
襄陽耆舊傳后漢楊慮字威方襄陽人少有德行為
沔南冠冕州郡禮重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十七而
天門徒數(shù)百人宗其德范號為德行楊君許洗是慮
同里人少師慮為魏武從事中郎事劉備昔在劉表
坐論陳元德者其人也慮弟儀
魏志王基傳基以孝稱年十七郡召為吏非其好也
遂去入瑯琊界游學
吳志孫堅傳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后也
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塘會海賊胡玉
等從匏里上掠取賈人財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
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
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
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
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
會稽先賢傳淳于長通年十七說宓氏易經(jīng)貫洞內
事萬言兼春秋鄉(xiāng)黨稱曰圣童
后趙錄石虎晉永興中與勒相失嘉平元年劉琨送
勒母王及虎于葛陂時年十七性殘忍好馳獵喧游
無紀度尤善彈數(shù)彈人軍中每患之勒白王曰此兒
兇暴無使軍人殺之聲名可惜宜自除也王曰快牛
犢子小時多能破車為復小忍而怯之
梁書元帝本紀帝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
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高祖嘗問曰孫策昔在
江東于時年幾答曰十七高祖曰正是汝年
吉翂傳翂年十七應辟為本州主簿出監(jiān)萬年縣攝
官期月風化大行
誠齋雜記梁太尉從事中郎江從簡年十七有才思
為采荷調以刺何敬容敬容覽之不覺嗟賞愛其巧
麗敬容時為宰相其詞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
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
后魏書常山王遵傳遵子素素子可悉陵年十七從
世祖獵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獻世祖曰汝才
力絕人當為國立事勿如此也即拜內行阿千
夏侯道遷傳道遷譙國人少有志操年十七父母為
結婚韋氏道遷云欲懷四方之志不愿取婦家人咸
謂戲言及至婚日求□不知所在于后訪問乃云逃
入益州仕蕭鸞以軍勛稍遷至前軍將軍輔國將軍
隨裴叔業(yè)至壽春為南譙太守兩家雖為婚好而親
情不協(xié)遂單騎歸國
周書賀若敦傳敦父統(tǒng)為東魏潁州長史大統(tǒng)二年
執(zhí)刺史田迅以州降統(tǒng)之謀執(zhí)迅也慮事不果又以
累弱既多難以自拔沈吟者久之敦時年十七乃進
策曰大人往事葛榮已為將帥后入爾朱禮遇猶重
韓陵之役屈節(jié)高歡既非故人又無功效今日委任
無異于前者正以天下未定方藉英雄之力一旦清
平豈有相容之理以敦愚計恐將來有危亡之憂愿
思全身遠害不得有所顧念也統(tǒng)乃流涕從之遂定
謀歸太祖
唐書元結傳結少不羈十七乃折節(jié)向學事元德秀
天寶十二載舉進士禮部侍郎陽浚見其文曰一第
慁子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
大唐新語張楚金年十七與兄越石同以茂才應舉
所司以兄弟不可兩收將罷越石楚金辭曰以順則
越石長以才則楚金不如請某退時李績?yōu)橹菽羾@
曰貢才本求才行相推如此可雙舉也令兩人同赴
上京俱擢第遷刑部尚書
全唐詩話王維年十七時九日憶山東弟兄云獨在
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
插茱萸少一人
澠水燕談錄夏文莊公竦初侍其父監(jiān)通州狼山鹽
場渡口詩曰渡口人稀黯翠煙登臨尤喜夕陽天殘
云右倚維楊樹遠水難回建業(yè)船山引亂猿啼古寺
電馳甘雨過閑田季鷹死后無歸客江上鱸魚不直
錢時年十七后之題詩無出其右
宋史晁補之傳補之聰明強記纔解事即善屬文王
安國一見奇之十七歲從父官杭州萃錢塘山川風
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先欲有所賦讀
之嘆曰吾可以閣筆矣
張耒傳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人幼穎異十三歲能為
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
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
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嘆曰吾
輩學丞相文字千里來京師固當一見乃入傳舍求
見拜于堂下希尹問曰此何兒也良弼自贊曰有司
所薦學丞相文字者也希尹大喜問所學良弼應對
無懼色希尹曰此子他日必為國之令器留之數(shù)日
年十七補尚書省令史簿書過目輒得其隱奧雖大
文牒口占立成詞理皆到時學希尹之業(yè)者稱為第
一
明外史龔詡傳詡□山人建文四年年十七為金川
門守卒燕王兵至谷王橞與李景隆等開門迎降詡
慟哭去之歸□山隱居教授杜門不出
漢書枚乘傳乘子皋年十七上書梁共王得召為郎
后漢書王暢傳暢拜南陽太守郡中豪族多以奢靡
相尚暢常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敝同郡劉表
時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諫曰夫奢不僭上儉不逼下
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間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
不??资ブ饔柖揭凝R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
于世乎
襄陽耆舊傳后漢楊慮字威方襄陽人少有德行為
沔南冠冕州郡禮重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十七而
天門徒數(shù)百人宗其德范號為德行楊君許洗是慮
同里人少師慮為魏武從事中郎事劉備昔在劉表
坐論陳元德者其人也慮弟儀
魏志王基傳基以孝稱年十七郡召為吏非其好也
遂去入瑯琊界游學
吳志孫堅傳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后也
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塘會海賊胡玉
等從匏里上掠取賈人財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
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
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
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
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
會稽先賢傳淳于長通年十七說宓氏易經(jīng)貫洞內
事萬言兼春秋鄉(xiāng)黨稱曰圣童
后趙錄石虎晉永興中與勒相失嘉平元年劉琨送
勒母王及虎于葛陂時年十七性殘忍好馳獵喧游
無紀度尤善彈數(shù)彈人軍中每患之勒白王曰此兒
兇暴無使軍人殺之聲名可惜宜自除也王曰快牛
犢子小時多能破車為復小忍而怯之
梁書元帝本紀帝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
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高祖嘗問曰孫策昔在
江東于時年幾答曰十七高祖曰正是汝年
吉翂傳翂年十七應辟為本州主簿出監(jiān)萬年縣攝
官期月風化大行
誠齋雜記梁太尉從事中郎江從簡年十七有才思
為采荷調以刺何敬容敬容覽之不覺嗟賞愛其巧
麗敬容時為宰相其詞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
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
后魏書常山王遵傳遵子素素子可悉陵年十七從
世祖獵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獻世祖曰汝才
力絕人當為國立事勿如此也即拜內行阿千
夏侯道遷傳道遷譙國人少有志操年十七父母為
結婚韋氏道遷云欲懷四方之志不愿取婦家人咸
謂戲言及至婚日求□不知所在于后訪問乃云逃
入益州仕蕭鸞以軍勛稍遷至前軍將軍輔國將軍
隨裴叔業(yè)至壽春為南譙太守兩家雖為婚好而親
情不協(xié)遂單騎歸國
周書賀若敦傳敦父統(tǒng)為東魏潁州長史大統(tǒng)二年
執(zhí)刺史田迅以州降統(tǒng)之謀執(zhí)迅也慮事不果又以
累弱既多難以自拔沈吟者久之敦時年十七乃進
策曰大人往事葛榮已為將帥后入爾朱禮遇猶重
韓陵之役屈節(jié)高歡既非故人又無功效今日委任
無異于前者正以天下未定方藉英雄之力一旦清
平豈有相容之理以敦愚計恐將來有危亡之憂愿
思全身遠害不得有所顧念也統(tǒng)乃流涕從之遂定
謀歸太祖
唐書元結傳結少不羈十七乃折節(jié)向學事元德秀
天寶十二載舉進士禮部侍郎陽浚見其文曰一第
慁子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
大唐新語張楚金年十七與兄越石同以茂才應舉
所司以兄弟不可兩收將罷越石楚金辭曰以順則
越石長以才則楚金不如請某退時李績?yōu)橹菽羾@
曰貢才本求才行相推如此可雙舉也令兩人同赴
上京俱擢第遷刑部尚書
全唐詩話王維年十七時九日憶山東弟兄云獨在
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
插茱萸少一人
澠水燕談錄夏文莊公竦初侍其父監(jiān)通州狼山鹽
場渡口詩曰渡口人稀黯翠煙登臨尤喜夕陽天殘
云右倚維楊樹遠水難回建業(yè)船山引亂猿啼古寺
電馳甘雨過閑田季鷹死后無歸客江上鱸魚不直
錢時年十七后之題詩無出其右
宋史晁補之傳補之聰明強記纔解事即善屬文王
安國一見奇之十七歲從父官杭州萃錢塘山川風
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先欲有所賦讀
之嘆曰吾可以閣筆矣
張耒傳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人幼穎異十三歲能為
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
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
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嘆曰吾
輩學丞相文字千里來京師固當一見乃入傳舍求
見拜于堂下希尹問曰此何兒也良弼自贊曰有司
所薦學丞相文字者也希尹大喜問所學良弼應對
無懼色希尹曰此子他日必為國之令器留之數(shù)日
年十七補尚書省令史簿書過目輒得其隱奧雖大
文牒口占立成詞理皆到時學希尹之業(yè)者稱為第
一
明外史龔詡傳詡□山人建文四年年十七為金川
門守卒燕王兵至谷王橞與李景隆等開門迎降詡
慟哭去之歸□山隱居教授杜門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