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人事典七歲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七歲部紀事
路史炎帝紀炎帝柱神農(nóng)子也七歲有圣德佐神農(nóng)
氏歷□原銘百藥爰忌其人比梩定利芟芨及寒
土時雨至則挾創(chuàng)乂以從事于疇殖百疏區(qū)百谷別
其疏遫深耕圣作以興歲天均時而地均財于是神
農(nóng)之功廣而天下殷賑矣
新序項橐七歲為圣人師
東觀漢記魯恭父建武初為甘陵太守卒官時年十
二弟平年七歲晝夜號踴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
歸服喪禮過成人
后漢書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shù)歲而
知孝讓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xiāng)人號為張曾子七
歲通春秋復欲進余經(jīng)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
饒為之故字曰饒焉
黃琬傳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
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
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
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
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會稽典錄王充字仲任為兒童游戲不好狎侮父誦
奇之七歲教書數(shù)
世說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
方入門不顧
魏志王修傳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年七歲喪母
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之
為之罷社
常林傳林字伯槐河內(nèi)溫人也年七歲有父黨造門
問林曰伯先在不汝何不拜林曰臨子字父何拜之
有于是咸共嘉之
夏侯淵傳注世語曰淵第五子榮字幼權(quán)幼聰惠七
歲能屬文誦書日千言經(jīng)目輒識之文帝聞而請焉
賓客百余人人一奏刺悉書其鄉(xiāng)邑名氏世所謂爵
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識之遍談不謬一人帝深奇

世說何晏年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
內(nèi)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曰何氏之廬

世說王戎七歲常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
枝諸兒競走取之惟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傍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
歲亦往看虎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
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晉書劉元海載記元海齠齔英慧七歲遭母憂擗踴
號叫哀感旁鄰宗族部落咸共嘆賞時司空太原王
昶等聞而嘉之并遣吊賻
荀羨傳羨字令則清和有準纔年七歲遇蘇峻難隨
父在石頭峻甚愛之恒置膝上羨陰白其母曰得一
利刀子足以殺賊母掩其口曰無妄言
劉殷傳殷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喪三年未曾見齒
桓元傳元大司馬溫之孽子也溫臨終命以為嗣襲
爵南郡公七歲溫服終府州文武辭其叔父沖沖撫
元頭曰此汝家之故吏也元因涕淚覆面眾并異之
謝尚傳尚幼有至性七歲喪兄哀慟過禮親戚異之
苻堅載記堅年七歲聰敏好施舉止不逾規(guī)矩每侍
洪側(cè)輒量洪舉措取與不失機候洪每曰此兒姿貌
瓖偉質(zhì)性過人非常相也高平徐統(tǒng)有知人之鑒遇
堅于路異之執(zhí)其手曰苻郎此官之御街小兒敢戲
于此不畏司隸縛邪堅曰司隸縛罪人不縛小兒戲
也統(tǒng)謂左右曰此兒有霸王之相左右怪之統(tǒng)曰非
爾所及也后又遇之統(tǒng)下車屏人密謂之曰苻郎骨
相不恒后當大貴但仆不見如何堅曰誠如公言不
敢忘德
十六國春秋辛攀字懷遠年七歲隨父爽在京師北
地程曉爽之親友目攀而笑曰犁牛骍犢孺子之謂
攀曰戲及人親非雅訓也曉及眾賓大奇異之
夏錄土谷渾拾寅者虔國之弟也年數(shù)歲數(shù)大啼哭
母氏憂其不慧父樹洛子曰此兒吾家驪駒伯樂尚
不能目之而況庸人哉終成吾門戶者必在此子年
六七歲而器識不凡或謂之神童
杜祭酒別傳君在孩抱之中異于凡童舉宗奇之年
六七歲在縣北郭與小兒輩為竹馬戲有車行老公
停車視之嘆曰此有奇相公恨不見
徐邈別傳邈東莞人岐嶷朗慧聰悟七歲涉學詩賦
成章
孝子傳華光字榮祖彭城人年七歲欲見父像求畫
其父形像朝夕拜謁母有病輒呼天禱祠母即瘳愈
每得珍甘置父像前
吳猛年七歲時夏日伏于親□下恐蚊□及父母
世說孫盛為庾公記室參軍從獵將其二兒齊莊俱
行庾公不知忽于獵場見齊莊時年七八歲庾謂曰
君亦復來耶應聲答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張元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慧和□知之
而常謂顧勝親重偏至張頗不懌于時張年九歲顧
年七歲和與俱至寺中見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
有不泣者和以問二孫元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
泣敷曰不然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元之顧敷是中外孫年
并七歲在□邊戲于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暝于燈
下二兒共敘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
耳曰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宋書王景文傳景文長子絢字長素年七歲讀論語
至周監(jiān)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戲之曰耶耶乎文哉絢
即答曰草蓊風必偃少以敏慧見知及長篤志好學
官至秘書丞
謝莊傳莊太常弘微子也年七歲能屬文通論語及
長韶令美容儀太祖見而異之謂尚書仆射殷景仁
領(lǐng)軍將軍劉湛曰藍田出玉豈虛也哉
廣博物志謝莊七歲能文章當時稱江東獨步
王僧虔長子名慈外祖江夏王劉義恭迎之入中齋
施諸寶物恣其所取慈惟取素琴一張孝子圖一事
時慈才七歲
南齊書謝傳年七歲王彧見而異之言于宋孝
武孝武召見于稠人廣眾之中舉動閑詳應對合
旨帝甚悅詔尚公主值景和敗事寢仆射褚淵聞
年少清正不惡以女結(jié)婚厚為資送
齊春秋晉安王子懋武帝子也年七歲時母阮淑媛
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
盛水花更鮮子懋流涕禮佛誓曰若使阿姨護佑愿
華竟齋如故七日齋畢華更鮮紅看視罌中稍有根
須阮病尋差世稱其孝感
梁書南康簡王績傳績字世謹高祖第四子天監(jiān)八
年封南康郡王邑二千戶出為輕車將軍領(lǐng)石頭戍
軍事十年遷使持節(jié)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南徐州刺
史進號仁威將軍績時年七歲主者有受貨洗改解
書長史王僧孺弗之覺績見而輒詰之便即時首服
眾咸嘆其聰警
西陽王大鈞傳大鈞性厚重不妄戲弄年七歲高祖
嘗問讀何書對曰學詩因命諷誦音韻清雅高祖因
賜王羲之書一卷
建平王大球傳大球字仁珽大寶元年封建平郡王
邑二千戶性明惠夙成初侯景圍京城高祖素歸心
釋教每發(fā)誓愿恒云若有眾生應受諸苦悉衍身代
當時大球年甫七歲聞而驚謂母曰官家尚爾兒安
敢辭乃六時禮佛亦云凡有眾生應獲苦報悉大球
代受其早慧如此
庾于陵傳于陵七歲能言元理既長清警博學有才

陳慶之傳慶之第五子昕七歲能騎射
王規(guī)傳規(guī)子褒七歲能屬文外祖司空袁昂愛之謂
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相
王承傳承仆射暕子七歲通周易選補國子生
劉昭傳昭幼清警七歲通老莊義
南史明僧紹傳僧紹子山賓七歲能言元理
陳書傅縡傳縡幼聰敏七歲誦古詩賦至十余萬言
北齊書崔昂傳昂年七歲而孤伯父吏部尚書孝芬
常謂所親曰此兒終當遠至是吾家千里駒也
袁聿修傳聿修七歲喪父居處禮度有若成人
隋書郎茂傳茂少敏慧七歲誦騷雅日千余言
盧太翼傳太翼七歲詣學日誦數(shù)千言州里號曰神

王貞傳貞少聰敏七歲好學善毛詩禮記左氏傳周
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房彥謙傳彥謙長兄彥雅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
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shù)萬言為宗黨所異
大唐新語賈嘉隱年七歲以神童召見時太尉長孫
無忌司空李績于朝堂立語李戲之曰吾所倚者何
樹嘉隱對曰松樹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隱曰以
公配木則為松樹無忌連問之曰吾所倚者何樹嘉
隱曰槐樹無忌曰汝不能復矯對耶嘉隱應聲曰何
須矯對但取其以鬼配木耳績曰此小兒作獠面何
得如此聰明嘉隱又應聲曰胡面尚為宰相獠面何
廢聰明績狀貌胡也
唐書呂才傳才子方毅七歲能誦經(jīng)太宗聞其敏召
見奇之賜束帛
李百藥傳百藥七歲能屬文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
文有刈瑯邪之稻之語嘆不得其事百藥進曰春秋
鄅人藉稻杜預謂在瑯邪客大驚號奇童
壽王瑁傳初帝以永王等尚幼詔不入謁瑁七歲請
與諸兄眾謝拜舞有儀矩帝異之
丁公著傳公著三歲喪母七歲見鄰媼抱子哀感不
肯食請于父緒愿絕粒學老子道父聽之
任敬臣傳敬臣五歲喪母哀毀天至七歲問父英曰
若何可以報母英曰揚名顯親可也乃刻志從學汝
南任處權(quán)見其文驚曰孔子稱顏回之賢以為弗如
也吾非古人然見此兒信不可及
裴敬彝傳敬彝七歲能文章性謹敏宗族重之號甘
露頂
李鄴侯外傳開元十六年元宗御樓大酺夜于樓下
置高座召三教講論泌姑子員俶年九歲潛求姑備
儒服夜升高座詞辯鋒起譚者皆屈元宗奇之召入
樓中問姓名乃曰半千之孫宜其若是因問外更有
奇童如兒者乎對曰舅子泌年七歲能賦敏捷問其
宅居所在命中人潛伺于門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
知元宗方與張說觀□中人抱泌至俶與劉晏皆在
帝側(cè)及元宗見泌謂說曰后來者與前兒迥殊儀狀
真國器耳說曰誠然遂命說試為詩即令詠方圓動
靜曰愿聞其狀說應曰方如□盤圓如□子動如□
生靜如□死說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虛作不
得更實道□子泌曰隨意即甚易耳元宗笑曰精神
全大于身泌乃言曰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
靜如得意說因賀曰圣代嘉瑞也元宗大悅抱于懷
撫其頭命果餌啖之遂送申王院兩月方歸仍賜衣
物及彩數(shù)十且諭其家曰年少恐于兒有損未能與
官當善視之乃國器也
兒世說劉晏七歲為正字入禁中起居貴妃妃置膝
上親為畫眉總髻上問曰卿為正字正得幾字曰天
下字皆正惟朋字未正
李宗諤七歲恥以父任得官后舉進士三館兩制不
數(shù)年如父職
李禮成七歲其姑曰此兒平生未嘗回顧異日必為
重器
唐書李賀傳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
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gòu)自目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蔣乂傳乂性銳敏七歲時見庾信哀江南賦再讀輒

高郢傳郢子定辯惠七歲讀尚書湯誓跪問郢曰奈
何以臣伐君郢曰應天順人何云伐邪對曰用命賞
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順人乎郢異之
宋史劉溫叟傳溫叟性重厚方正動遵禮法唐武德
功臣政會之后叔祖崇望相昭宗父岳后唐太常卿
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岳時退居洛中語家人曰
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
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溫叟
楊澈傳澈字晏如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陽父思進晉
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
聰警七歲讀春秋左氏傳即曉大義周宰相李榖召
令默誦一無遺誤榖甚異之
司馬樸傳樸字文季少育于外祖范純?nèi)式B圣黨事
起父宏上書論辨得罪純?nèi)守熡乐菁彩骺椭帘?br />令樸導以見時方七歲進揖應對如成人客皆警嘆
種放傳放沈默好學七歲能屬文不與群兒戲
唐肅傳肅當錢俶時始七歲能誦五經(jīng)名聞其國中
后與孫何丁謂曹商游學者慕之
崔遵度傳遵度純介好學始七歲授經(jīng)于叔父憲嘗
以春秋編年史漢紀傳之例問于憲憲曰此兒他日
成令名矣
李遵勖傳遵勖子端懿字元伯性和厚喜問學頗通
陰陽醫(yī)術(shù)星經(jīng)地理之學七歲授如京副使侍真宗
東宮尤所親愛嘗解方玉帶賜之稍長出入宮禁如
家人
李清臣傳清臣字邦直魏人也七歲知讀書日數(shù)千
言暫經(jīng)目輒誦稍能戲為文章客有從京師來者與
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曰此所謂災也或者其
蠹民已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圖災解兄驚曰是必
大吾門
楊億傳億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
劉一止傳一止七歲能屬文試太學有司欲舉八行
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進士第為越州教授
司馬光傳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
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
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
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
以為圖
席旦傳旦七歲能詩嘗登沉黎嶺得句警拔觀者驚

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七歲能屬文觸類賦詠父常
令蔬食曰俟業(yè)成乃得食肉十五舉進士授校書郎
集賢校理
聞見前錄賈黃中唐相耽四世孫也年七歲以童子
舉及第李文公昉贈之詩曰七歲神童古所難賈家
門戶有衣冠十人科第排頭上五部經(jīng)書誦舌端見
榜不知名字貴登筵未識管弦歡從今穩(wěn)上青云去
萬里誰能測羽翰至太平興國中遂參大政
續(xù)湘山野錄晏殊相年七歲自臨川詣都下求舉神
童時寇萊公出鎮(zhèn)金陵殊以所業(yè)求見萊公一見器
之既辭命所乘賜馬韉轡送還旅邸復諭之曰馬即
還之韉轡奉資桂玉之費知人之鑒今罕其比
澠水燕談錄麻先生仲英有俊才七歲能詩隨侍官
鄜州宋翰林白方謫官鄜聞而召之坐賦詩十篇宋
大稱賞翌日宋以浣溪箋李廷珪墨諸葛氏筆遺之
乃贈以詩曰宣毫歙墨川箋紙寄與麻家小秀才七
歲能吟天骨異前生應折桂枝來
兒世說鮮于文宗七歲喪父父以種芋時亡明年對
芋嗚咽如此終身
宿食舒自賣與王氏得大麥九斛以養(yǎng)母纔七歲后
官上黨太守
桐江詩話山谷七歲作牧童詩云騎牛遠遠過前村
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

春渚紀聞陸農(nóng)師左丞之父少師公規(guī)生七歲不能
言一日忽書壁間云昔年曾住海三山日月宮中數(shù)
往還無事引他天女笑謫來為吏向人間自此能言
語后登進士第官至卿監(jiān)壽八十而終
冷齋夜話臨川謝逸閑居多從衲子游不喜對書生
一日有貢士來謁坐定曰每欲問無逸一事輒忘之
嘗聞人言歐陽修果何如人無逸熟視久之曰舊亦
一書生后甚顯達嘗參大政又問能文章否無逸曰
也得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
吉安府志李如圭吉水人七歲能文隨父宦至京孝
宗召見誦尚書無逸上喜賜宴因父在以珠簾隔之
罷宴撤珠簾以賜如
高正夫安福人七歲通五經(jīng)寧宗召試寶慈宮賜衣
綬除正字說書寶謨閣尚豫章郡主
長沙府志譚昭寶字珍卿茶陵人提舉用式子也五
歲能讀五經(jīng)知為文辭七歲應童子科中上第其謝
啟略曰七歲遠離于膝下九經(jīng)流出于胸中蓍卦兼
太極之圖蓬矢效由基之射童科雖異文解則同破
云川千古之天荒駕月殿丹梯之云路啟上理宗見
而奇之大加稱賞
賀德英湘鄉(xiāng)人七歲能文理宗淳佑丙戌父以訟系
獄德英乃詣縣自陳乞試以贖父罪令問所習對以
通毛詩春秋語孟策與詩賦令各出一題援筆立就
遂薦于朝與金起巖等同試德英第一
金史麻九疇傳九疇三歲識字七歲能草書作大字
有及數(shù)尺者一時目為神童章宗召見問汝入宮殿
中亦懼怯否對曰君臣父子也子寧懼父耶上大奇

徒單鎰傳鎰穎悟絕倫甫七歲習女直字
元史許衡傳衡幼有異質(zhì)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
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
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
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父
母強之不能止
韓性傳性七歲讀書數(shù)行俱下日記萬言
廬江縣志呂誼靜樂知縣呂廷信子七歲能文洪武
十年舉神童召見命讀大誥應對豁然上喜悅之御
賜袍帶筆墨授翰林院博士
山房隨筆三水林觀過年七歲嬉游市中以鬻詩自
命或戲令詠轉(zhuǎn)失氣云視之不見名曰希聽之不聞
名曰夷不啻若是其口出人皆掩鼻而過之林試神
童科不甚達
檐曝偶談和叔時年七歲其伯氏問曰日出雨落公
婆相角是何語和叔曰陰陽不和
見聞錄三原王公承七歲作屋隙詩略曰風來臬
上響月到枕邊明又作先師孔子木主朝夕拜之春
秋則于太淑人所取錢十數(shù)文具香果而祭之
雪濤詩評江夏吳偉號小仙以畫名世武宗賜號曰
畫狀元當其童時鬻于人家為伴讀年七歲纔入塾
便伸紙作小畫一幅題其額曰白頭一老子騎驢去
飲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塾師見之大奇然則
偉亦天授非人力也
明外史彭勖傳勖幼有異稟七歲從鄉(xiāng)人入佛寺獨
不拜僧強之叱曰彼不衣冠而袒跣何拜為
胡翰傳翰幼聰穎異常兒七歲時道拾遺金坐守其
人而還之
艾南英傳南英七歲作竹林七賢論
處州府志戴夢齡青田人岐疑穎悟七歲如成人為
文操筆立就一日先輩謂之曰項羽聞楚歌賦作者
多不工童子能之乎夢齡唯唯移時草就坐客驚駭
曰此奇才也有司將以聞于朝其父固辭乃止未冠
而卒后人名其所居之山為神童峰
長沙府志鄧熛益陽人也七歲能文邑令命破白頸
烏鴉立破云渾具乎色之元間具乎色之素太極中
之一物也
莆田縣志林萬潮年七歲作聞鼓詩誰擊堂前鼓如
聞出地雷百花猶未發(fā)全仗數(shù)聲催

 七歲部雜錄
談苑王元長曰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
之游

 七歲部匯考
禮記
  曲禮
人生七年曰悼雖有罪不加刑焉


呂氏曰悼憐愛也悼者幼而知未及雖或有罪
 情不出于故故不加刑
  內(nèi)則
子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蚤其別也
釋名
  釋長幼
七年曰悼悼逃也知有廉恥隱逃其情也亦言是時
而死可傷悼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