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臺案匯錄丁集 作者:


一、臺灣總兵章隆揭帖(乾隆二年分奉到諭旨及條奏議行各案件分晰簡敘)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二、臺灣總兵張?zhí)祢E揭帖(恭報奉到律例日期)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 三、臺灣總兵張?zhí)祢E揭帖(乾隆七年分奉到上諭及條奏議行事件簡敘奏聞)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四、閩浙總督那揭帖(奏銷乾隆八年分福建通省各營官兵馬匹朋扣賠樁銀兩)乾隆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五、臺灣總兵張?zhí)祢E本(奏報奉到欽頒督捕則例日期)乾隆九年十一月初六日 六、福建巡撫周揭帖(臺協(xié)營房修竣報銷)乾隆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七、臺灣總兵李有用題本(恭報奉到王命旗牌日期)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日 八、福建布政使德舒殘冊(福建各縣軍功爵賞世襲人員報部清單)乾隆十八年正月 九、閩浙總督喀爾吉善題本(查覆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左右兩營游擊守備各署所用木植價值)乾隆十八年五月初二日 一○、臺灣總兵馬大用題本(恭報奉到恩詔日期)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三日 一一、吏部「為內閣抄出浙閩總督楊廷璋奏」移會(請注銷遠年世職之承襲)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 一二、內閣抄出福建漳州總兵奏殘件(閩省陸路各營馬兵應請一例換臺)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初三日 一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蘇昌奏」移會(請以澎臺二協(xié)游擊改為都司)乾隆三十年七月 一四、閩浙總督蘇昌題本(請改水師)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一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軍政展限)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九日 一六、閩浙總督??蛋矚堊嗾郏ㄜ娬瓜蓿? 一七、兵部「為內閣抄出大學士公福等奏」移會(酌留馬匹在臺試養(yǎng))乾隆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一八、戶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拉納等奏」移會(臺澎戍兵一律撥換)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一九、兵部「為軍機大臣會同戶兵二部奏」移會(臺灣添設馬兵)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 二○、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奏報興建汛署兵房巡船)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日 二一、兵部「為內閣抄出兼署福撫伍奏」移會(禁止班館)乾隆五十六年正月 二二、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奏銷旗營操演槍炮需用硝鉛料價)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二三、工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等奏」移會(建蓋澎湖被風倒壞兵房)乾隆五十九年九月 二四、工部題本(議覆閩督覺羅伍拉納請建蓋澎湖被風倒壞兵房)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初十日 一、臺灣總兵章隆揭帖 副將充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事帶紀錄一次駐札臺灣府職章隆謹揭為欽奉上諭事:案承前任福建浙江總督臣滿照會,準兵部咨開,奉上諭:為治之道在于務實,不尚虛名。朕纘承丕基,刻以吏治兵民為念,事無大小,周思詳慮,求其見諸施行實可以有濟天下者,必下諭旨,諄諄告誡中外。條奏有當理者,無不嘉與采納。所冀內外臣工,實在遵行,庶有成效。一年以來,所下諭旨及中外條奏,頒發(fā)于六部、九卿、八旗、各直省者亦已多矣。內外衙門于奉到事件,若不過行一文書,出一告示,徒托空文,竟不見諸實事,則不征不信,豈朕倚毗相助為理之至意?倘所下諭旨及條奏準行之事,其中果有一、二未盡允協(xié),宜加損益者,自即當據實入告。爾等即通行六部、九卿、八旗、各省督、撫、提、鎮(zhèn),凡從前所下諭旨及條奏議行事件,皆令其于來年十二月,各條各款,其實在如何施行,其行之如何已有成效,條分縷晣明白奏聞。至有密奏下諭旨者,仍密行詳悉奏聞。朕之所以寬其期限者,俾欲各得悉心體究,斟酌施行,于吏治兵民實有所濟。各宜砥礪,以副朕懷。特諭。欽此等因,轉行遵奉在案。業(yè)經前任總兵遞年恭繕黃冊進呈在案。又為欽奉上諭事,案于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前任總兵官陳倫烱準福建水師提督臣藍廷珍咨,蒙兵部札付內開,職方清吏司案呈,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內閣交出批本員外郎七達子等奏稱,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宗人府奏為有無成效一本折奏,奉旨:覽,各部院具奏。此等事件有造冊具奏者,亦有于本內繕寫者,亦有于折內開寫者,各不相同,將此俱著畫一繕本具題,不必全敘,祈聲明緣由總統(tǒng)繕寫,以便覽閱。欽此。又奉旨:總兵官黃元驤亦為此具奏,想各省督、撫、提、鎮(zhèn)等必陸續(xù)具奏。俟奏到之日,爾等寫票簽交批本處收貯。朕乘暇看閱。欽此。雍正三年,各部院俱畫一另行繕本具奏。前降諭旨,祗交各部院畫一具奏,是以督、撫等仍有造冊具題者,亦有繕本具題者,請于開印后批發(fā)等因具奏。本日奉旨:大學士等當遵照交部院之旨,傳諭督、撫、提、鎮(zhèn)等亦令畫一,將有無成效事件,俱于本內聲明緣由具奏,不必另造冊檔,欽此。相應通行直隸各省提、鎮(zhèn)一體欽遵可也。為此合札該提督,轉行各該鎮(zhèn),一體欽遵施行等因,轉咨遵奉在案。茲臣于乾隆三年八月十三日到任視事,遵將前任總兵臣馬驥,乾隆二年分任內奉到諭旨及條奏議行各案件,查明實力奉行,務期成效緣由,逐一分晣簡敘: 一件為請定武職終養(yǎng)之例,仰祈圣主采擇、以廣孝治事:案于乾隆二年正月初五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議得:廣州將軍張奏稱武職應照文職終養(yǎng)之例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欽惟皇上圣德大孝,普天之下,凡有血氣心知,莫不觀感興起,而武職弗得終養(yǎng),未免向隅,茲邀恩旨,得遂烏鳥之情,移孝作忠,咸愿捐軀圖報矣。 一件為請嚴越海樵采煎鹽等事:案于乾隆二年正月十二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承準戶部札開,議得:浙江布政使張若震奏稱沿海居民越海樵采煎鹽,其斧斤、鍋鋤均屬鐵器,難容下海,請禁止,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查閩省食鹽,俱系日曬,從無越海樵采煎鹽之事,但私越偷渡及鐵器下海,久經嚴禁,凡水師口岸各汛,于出入船只遂日查驗,臣不時更加嚴察,自無受賄私縱情弊。 一件為請停竊盜會勘等事:案于乾隆二年正月十六日,前任總兵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會議得:原任按察使白映棠奏稱事主報竊,毋庸會勘等語,應如所請,仍令該管員弁出具并無抑勒諱飾印結,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查臺地孤懸海外,防范更宜嚴密,現蒙督臣檄令各營轄內地方有無盜竊案件,不許諱捏,按月出具印結報核,各營員弁皆知奉法,不敢諱強為竊。 一件為請嚴盜犯等事:案于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閩浙總督巨郝咨,準吏部咨,會議得: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奏稱劇盜連劫數家,請將地方官處分之處,毋庸議,仍行令各督、撫、提、鎮(zhèn),嚴飭地方文武各官,不時查察,如有地方屢遭劫掠,立即提參,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查臺地各處扼要隘口,皆設塘汛,安兵把截防巡。又定例各營按月輪撥弁目,帶兵游巡,防范嚴密。但恐日久漸弛,臣時加提撕申飭,懲惰獎勤,毋致居民屢遭劫掠之事。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二月初二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署福建水師提督臣蘇明良咨,蒙兵部札付,總理事務王大臣奉上諭:大臣及科道等官,各矢忠藎,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庶稱朕拳拳冀望之心,至本朝定鼎以來,從前臣工章疏,有忠讜剴切,卓然可傳者,著內閣、翰林院派員精選,進呈刊刻,以垂示將來,其入選章疏諸臣內有素行端純、完名全節(jié)者,準祀賢良祠,用昭朕崇禮直臣、風勵百僚之意,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欽惟皇上圣德天縱,乃猶好問察言,精選章疏以示楷模,崇祀賢良以示鼓勵,百爾臣工,敢不勉竭愚誠,少獻芻蕘之一得。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三月初七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巡撫臣盧咨,準戶部咨開,內閣抄出奉上諭:聞臺地番黎大小計九十六社,有每年輸納之項名曰「番餉」,按丁征收,有多至二兩、一兩有余及伍、陸錢不等者,著照民丁之例,每丁征銀二錢;又聞澎糧廳、淡防廳均有額編人丁,每丁征銀四錢有零,亦著照臺灣四縣之例行,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仰見皇上如天之仁,內外民番,視同一體,咸沐浩蕩洪恩,海隅出日,皆在并生丕冒之中矣。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四月初一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署福建水師提督臣蘇明良咨,蒙兵部札付,準吏部咨,內閣交出奉上諭:朕聞近日督撫中于屬員饋送土儀物件,間有收受一、二者,此風斷不可長,是用特申誡諭,務各凜遵。如有暗中收受者,或經朕訪聞,或被風聞參劾,必嚴加議處,以為簠簋不飭者之戒,特諭,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地方大吏,必潔己方能率屬,若有收受饋送,即舉劾出于公心,亦干物議,臣誥誡屬員,凜遵圣訓,并不敢毫有授受,以肅軍紀。 一件為遵旨議覆事:案于乾隆二年四月十六日,前任總兵馬驥準署福建水師提督臣蘇明良咨,蒙兵部札付,會議得:刑科給事中陳□□奏內稱仇盜未明之案,請將武職一體處分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地方有仇盜未明之案,汛地弁兵應同文員嚴緝,自宜一體處分,然嚴緝在有事之后,而巡查在無事之先,臣時加申飭汛弁,務必勤謹巡緝,庶幾消患未萌。 一件為請旨事:案于乾隆二年五月初四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署福建水師提督臣蘇明良咨,準閩浙總督臣郝咨,準禮部咨,各省文、武官員印信、關防,臣部造成,照依文移程限,交提塘赍送各提、鎮(zhèn)、布司轉發(fā)給領,奉旨所奏是,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思文武員弁請給印信、關防,不無需費,且遠省海外,往返尤艱,茲蒙恩旨發(fā)給承領,非但省事節(jié)費,而公事亦無遲誤矣。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六月初二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準吏部咨,奉上諭:雨澤愆期,已逾旬日,漸有亢戾之象,朕心深為憂灼,立夏前后,若再無雨澤,則秋田難于播種,小民恐有艱食之虞,應作何預為籌劃之處,著總理事務大臣詳議具奏,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欽惟皇上敬天勤民,兢兢業(yè)業(yè),無時或釋。雨澤少有愆期,即先事預籌民食。中外臣工,敢不倍加省惕,仰體宸衷,悉心籌劃,務使有備無患,以副圣天子宵旰憂勤至意。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閣奉上諭:朕查閩省澎湖地方附島居民,咸置小艇捕魚,以餬其口,昔年提臣施瑯倚勢霸占,立為獨行,每年得規(guī)禮一千二百兩,頗為沿海窮民擾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欽惟皇上明見萬里,無遠弗屆,臺地民番丁銀,已蒙恩減,茲澎島漁船苦累,又荷蠲除,海隅蒼生,無一夫不得其所矣。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閣奉上諭:嗣后督撫折奏補用人員者,著于折內聲明本人科分、籍貫,以憑朕酌奪焉,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思以人事君者,大臣之職分,然或涉于徇私,即蹈欺罔之咎,恭蒙圣量包容,諄諄誥誡,凡封疆大吏,自宜靖共爾位,勉效公忠矣。 一件為遵旨議奏、仰祈睿鑒事:案于乾隆二年七月十二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承準閩浙總督臣郝□□照會,據臺灣鎮(zhèn)總兵馬驥折奏內請將溢息銀兩,加賞臺地游巡丁車腳,并賞給臺澎武職員弁白事銀兩,蒙皇上朱批,將此折交與郝議奏,欽此欽遵,應如所請,每兵日加賞銀一分,臺澎武職官弁病故,于盈息內賞給白事銀兩,奉朱批照卿所議行,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臺地防范宜周,游巡兵丁車腳,再加賞給,則費用既足,自應實力巡查。至于武職故員,扶櫬無資,并加賞恤,海外員弁兵丁,均沐洪恩,無不感激思奮矣。 一件為火藥既有儲備等事:案于乾隆二年七月三十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會議得:云南鶴麗鎮(zhèn)總兵顧祖純奏稱火藥鉛彈并預備以實營伍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火藥、鉛子,相需為用,缺一不可,今既一并預貯,每年操演,出陳易新,洵足壯軍實而修武備矣。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七月三十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議得:閩浙總督郝疏稱奉上諭:朕思各省營伍離提鎮(zhèn)遼遠,著行文各省督撫,令其酌量地方營制,應如何令提鎮(zhèn)等隔數年一次親身巡閱之處,妥協(xié)詳議具奏,欽此;臣查閩省惟銅山水師一營,應委令附近之南澳總兵每年前赴查察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仰見皇上睿慮周詳,俾水陸遠近各營巡查,并無遺忽,斯軍伍咸臻整肅,而將士無不奮勵矣。 一件為敬陳末議事:案于乾隆二年七月三十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承準閩浙總督臣郝照會,準兵部咨,議得:兩廣總督鄂奏稱,部覆湖廣彝陵總兵王進昌條奏,火器外委難資實用,請嗣后各營出有外委三缺,將馬兵拔補二名,火器內拔補一缺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火器添設外委,必致虛糜兵額,且槍手兼習弓馬,又非上進無階,嗣后陸續(xù)調拔,不再設立,斯兵額無缺,而火器皆資實用矣。 一件為奏明事:案于乾隆二年八月十二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承準閩浙總督臣郝照會,準吏部咨,議得:署河南布政溫而遜奏稱,臣閱邸報,伏讀諭旨,凡地方大員同省辦事處,互結姻親,則嫌疑在所不免,嗣后各宜留意,以免嫌疑之跡,欽此;今臣與守道黃叔璥實系姻親,應否回避,恭折陳奏等語。查定例無兒女姻親回避之條,但同省之員若結姻在未蒞任以前,遇有舉劾,將該員誼系姻親之處,本內聲明,以憑查核;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同省現任締結姻親,即有嫌疑之跡,臣恪遵圣訓,罔敢徇私,申飭屬員,共矢公忠,以仰副圣朝正直蕩平之治。 一件為請停隨帶人員之例、以清吏治事:案于乾隆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會議得:刑部左侍郎劉奏稱,新任督、撫、提、鎮(zhèn),往往奏請隨帶人員,請嗣后概停其奏請隨帶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調任奏請隨帶,輿論即指為私人,且賢能隨地皆需,我欲絜為腹心,彼即少一膂力,亦非公恕之道,向后不許隨帶,自無偏黨。 一件為臺灣字識援例詳請等事:案于乾隆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閩浙總督臣郝咨,準部咨,會議得:閩浙總督郝疏稱,臺澎各營兵糧工字識,請飭令內營調撥空糧前往,聽其就近招募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內營撥識來臺,多屬未諳,辦事遲鈍,貽誤匪輕,茲就本地招募,于營務大有裨益。 一件為請嚴稽查小艇之法、以靖盜源事:案于乾隆二年九月初八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查先經浙江溫州總兵施世澤奏稱,沿海港■〈氵義〉小艇,俱令取具澳鄰甘結印烙,編號書篷,給照出入,就近汛口查驗,計口計日帶糧,限日往返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查閩省沿海小艇,印烙編號、取結給照成例,遵行已久,臣時加申飭,無致懈弛,以靖海疆。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總理事務王大臣奉上諭:朕御極以來,凡八旗、部院及直省虧空銀兩,施恩豁免者,已不下數千萬兩,嗣后一切虧空案件,仍照舊例辦理,如有實在不能完納者,但當云無力完帑,出具保結,不得用家產盡絕字樣,著將此旨傳諭內外臣工知之,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思虧空人員,罪無可逭,恭逢皇上御極,加恩豁免,又荷誥誡諄諄,寬其既往,予以自新,雖至愚之人,亦知感激儆省。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閣奉漢字上諭:從前侵貪那移應追之項,已于恩詔內查果家產盡絕、力不能完者,概與豁免,至于那移之項,查明實系因公確有憑據者,具題請旨,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仰見皇上寬仁矜恤,雖法無可貸,猶原其情,百爾臣工,自當砥礪廉隅,謹守繩墨,而無及于罪戾矣。 一件為請申遏糴之禁等事:案于乾隆二年閏九月十八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承準閩浙總督臣郝照會,準戶部咨,會議得:浙江布政使張若震奏稱,臣聞各省每遇鄰封水旱,本地谷價稍高,輒禁出境,請定以遏糴處分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民食最宜通融,鄰封豈容遏糴,但本地歉收,自當暫禁??谕冈?,更須稽查,斯處分嚴而立法善矣。 一件為特請嚴禁臺灣民槍等事:案于乾隆二年閏九月二十三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議得:福建水師提督王郡奏稱,蒙部文準民人制造鳥槍,宜將臺民制造鳥槍之處,照舊禁止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臺地民番雜處,易啟釁端,防范最宜嚴密,不許制造鳥槍,即有不逞之心,憑借無資,亦不敢熾,洵為要地之福。 一件為地方盜案等事:案于乾隆二年十月二十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閩浙總督臣郝咨,準刑部咨,議得:署廣東提督張?zhí)祢E奏稱,盜案武弁參處,不過停升罰俸,而提鎮(zhèn)又無憑督緝等語,應請嗣后盜賊案件,該州縣移知該管汛弁,即具文申報提鎮(zhèn),以便責令跴緝,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地方盜案,文武員弁均同緝拿,更加各上司嚴督,則賊犯自無兔脫之患。 一件為請嚴私越番界之例、以全民命事:案于乾隆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承準刑部札付,會議得:福建水師提督王郡奏,臺民于番界之外私行出入者,照潛出外境律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小民趨利目前,罔顧后患,立法既嚴,則稽查謹密,人不敢犯,而民命之所全實大矣。 一件為敬陳臺地善后事宜事:案于乾隆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巡視福建臺灣御史臣白單咨,準戶部咨,會議得:巡視臺灣御史白等奏稱,番地勘丈歸番,嚴禁暗贌私買等語,應如所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畫清番界,嚴禁占越,洵為臺地善后要務,地方文武員弁實力奉行,務使番民相安,海疆自底寧靖。 一件為請更武職無籍可歸等事:案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嗣后武職革退之員,查明實系無籍可歸,準其入籍任所,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竊官職雖有崇卑,無籍可歸,情皆可憫,一體準其入籍,則廢弁身家咸欣有托矣。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閣奉上諭:荊州將軍袞泰因軍政屆期,將年老佐領五十泰等七員,照例請交部院議處,但此內不無出兵數次,曾經效力,其有軍功者,如何定例之處,著九卿會議具奏,欽此,欽遵臣等會議,奉旨依議,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伏思疆場效力,為武臣職分之當,然年耄力衰,自宜引退,乃蒙皇上洪恩優(yōu)渥,俾桑榆余齒,得遂生全,凡在戎行,無不感激矣。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前任總兵臣馬驥承準閩浙總督臣郝照會,準兵部咨,內閣奉上諭:曾奉皇考圣諭云,每見督撫提臣中有將熟習水師人員調用陸路者,以致用違其長,若從前有似此誤用者,可查明題請改調,向后部中推升之缺,亦著聲明旨,近見各省題補武弁又有如從前之弊,著該督撫提臣□各屬武弁內詳查,奏聞請旨,若陸路弁員有通曉水師者,亦著奏聞以水師調補,欽此等因,經前任總兵臣馬驥通行臺澎水陸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在案。仰見皇上因材器使,造就曲成至意,蓋置非其地,則用違其材,況水師人員,尤為難得,一轉移間,而抱材思奮之士,皆得自效矣。 欽惟皇上精一執(zhí)中,剛柔敷政。操三重以寡過,知天知人;敷五福而錫民,無偏無黨。海疆僻遠,咸經□□□詳;要地繁難,悉有成憲之可守。臣庸材谫□,□寄謬膺,接任以后,惟有小心恪遵,實力辦理,庶仰報皇恩于萬一耳。臣謹將前任總兵臣馬驥乾隆二年分任內奉到上諭及條奏議行事件,查明實力奉行,務期成效,逐條簡敘聲明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右具揭帖。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三~八○八頁。 二、臺灣總兵張?zhí)祢E揭帖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署都督僉事駐札臺灣府職張?zhí)祢E謹揭為恭報微臣奉到律例日期事:乾隆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據坐京提塘俞學天差赍刑部律例館頒給漢字律例一部到臣。臣隨率所屬員弁,出郊跪迎至署,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領訖。欽惟我皇上太和昭臨,至仁丕懋,本好生之德,繼列圣而載定爰書,期刑措之風,命群工以重參條教,寬嚴并濟,準情理之時宜,繁簡適中,酌重輕于畫一,特頒令典,敕布章程,維允維明,垂億萬年而永久,是彝是訓,合十五國以同文。佇見緯消貫索,頌帝德之高深;行看草臥桁楊,仰皇仁之浩蕩。山陬海澨,共凜王章;秋肅春溫,咸欽圣澤。所有微臣奉到律例祗受日期,理合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右具揭帖。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一三頁。 三、臺灣總兵張?zhí)祢E揭帖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署都督僉事駐札臺灣府職張?zhí)祢E謹揭為欽奉上諭事:案承前任福建浙江總督臣滿照會:準兵部咨開:奉上諭:為治之道,在于務實,不尚虛名。朕纘成丕基,刻以吏治兵民為念。事無大小,周思詳慮,求其見諸施行,實可以有濟天下者,必下諭旨,諄諄告誡。中外條奏有當理者,無不嘉與采納。所冀內外臣工,實在遵行,庶有成效。一年以來,所下諭旨,及中外條奏頒發(fā)于六部、九卿、八旗、各直省者,亦已多矣。內外衙門,于奉到事件,若不過行一文書,出一告示,徒托空文,竟不見諸實事,則不征不信,豈朕倚毗相助為理之至意?倘所下諭旨,及條奏準行之事,其中果有一、二未盡允協(xié),宜加損益者,自即當據實入告。爾等即通行六部、九卿、八旗、各省督、撫、提、鎮(zhèn),凡從前所下諭旨,及條奏議行事件,皆令其于來年十二月,各條各款,其實在如何施行?其行之如何已有成效?條分縷晣,明白奏聞。至有密奏下諭旨,仍密行詳悉奏聞。朕之所以寬其期限者,俾欲各得悉心體究,斟酌施行,于吏治兵民,實有所濟。各宜砥礪,以副朕懷。特諭。欽此等因,轉行遵奉在案。業(yè)經前任總兵遞年恭繕黃冊進呈在案。又為欽奉上諭事,案于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前任總兵臣陳倫烱準福建水師提督臣藍廷珍咨,蒙兵部札付內開,職方清吏司案呈,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內閣交出批本,員外郎七達子等奏稱: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宗人府奏為有無成效一本折奏,奉旨:覽各部院具奏,此等事件,有造冊具奏者,亦有于本內繕寫者,亦有于折內開寫者,各不相同。將此俱著畫一繕本具題,不必全敘,祗聲明緣由,總統(tǒng)繕寫,以便覽閱。欽此。又奉旨:總兵官黃元驤亦為此具奏,想各省督、撫、提、鎮(zhèn)等必陸續(xù)具奏。俟奏到之日,爾等寫票簽交批本處收貯,朕乘暇看閱,欽此。雍正三年,各部院具畫一另行繕本具奏。前降諭旨,祗交各部院畫一具奏。是以督撫等仍有造冊具題者,亦有繕本具題者,請于開印后批發(fā)等因具奏。本日奉旨:大學士等當遵照交部院之旨傳諭督、撫、提、鎮(zhèn)等,亦令畫一,將有無成效事件,俱于本內聲明緣由具奏,不必另造冊檔。欽此。相應通行直隸各省提鎮(zhèn),一體欽遵可也。為此,合札該提督轉行各該鎮(zhèn)一體欽遵施行等因,轉咨遵奉在案。茲臣遵將前任總兵臣何勉乾隆七年分欽奉諭旨及條奏議行各案件,實力奉行,務期成效緣由,逐一查明,分晣簡敘: 一件為籌備營伍積貯、以資飽騰事:案于乾隆七年正月初九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署福建浙江總督印務署福州將軍臣策咨,準戶部咨:各省武職升遷署事各員,原有留半親丁名糧,造報既未畫一,恐歷年久遠,該管上司不行查察,于營伍無裨。請嗣后各省將留半親丁銀兩,遵照雍正八年上諭,留為本營修理營房衙署之用,申報上司查核,將余存數目,年底造冊報部備查可也。奉朱批:依議,欽此等因,遵照在案。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開,奉上諭:各省副將、參將分別等第,五年舉行一次,著將所保一等之副將、參將俱送部引見,永著為例,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移付事:案于乾隆七年正月二十五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奉旨:近來督撫參官甚多,大都摭拾細事,加以重款。及至審虛,不得不請開復。夫國家策勵人材,必須養(yǎng)其廉恥。若既被嚴參,于獲罪受辱之后,審明復職,而靦然不以為恥,則后此之蕩檢踰閑,恐不可問。若稍知愧怍之人,又必志氣隳頹,不能復振。是豈督撫仰體朝廷培植人材之道?近來臣工,率狃于觀望迎合之陋習。朕諄諄開導,至再至三,而此風尚不能改。在京部院衙門,承辦之人尚多,偶有不協(xié)寮寀,猶可救正,朕亦可面加指示。至外省督撫,若務為迎合,為屬吏者又群然迎合以取悅上官,則公事之顛倒舛錯者,非鮮淺矣。九卿督撫宜深體朕懷,各自省察警惕,以襄治理,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澄敘官方,原不期于刻劾,整飭屬吏,應各盡其公忠。去觀望迎合之習,庶無偏黨依附之虞。內外臣工,各宜猛省。 一件為敬陳蒭蕘等事:案于乾隆七年二月初七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議得原署湖督那奏稱:營伍私設提塘及字識冒占伙糧之弊,仰請敕下各省督撫諸臣,一體清查裁禁等語。應如所請,提鎮(zhèn)各標協(xié)營,毋許于省會地方提鎮(zhèn)駐札之所,私設提塘?;蛴袘柁k理,著提鎮(zhèn)自行雇辦。各協(xié)營或附提鎮(zhèn)所委之人,或約同附近營分公同雇人承辦。所雇之人,給賞工食,毋許擅給名糧。至各營掌稿書識,除本身名糧一分之外,動支公費銀兩,量給工食,年底造冊報銷。所有從前冒占之糧,清出募補。各省均照楚省一體辦理。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如此清查裁禁,分別雇辦量給,而冒占之弊肅清矣。洵屬有效。 一件為請申明中軍之制、以勵戎行事:案于乾隆七年二月初九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嗣后凡一應奔走役使之事,不得擅責中軍料理。各督、撫、提、鎮(zhèn)將米鹽瑣務付托中軍籌劃之處,悉行禁革。中軍與文員宴會探聽信息之處,倘有仍循陋習,立即查參。又歲時令節(jié),督、撫、提、鎮(zhèn)衙門張燈結彩,中軍曲意經營,即以兵丁子弟充作伶優(yōu)雜戲,至醫(yī)卜、星象、碁師、琴客出入督撫等衙門,行令嚴查禁革。如中軍仍有曲意經營等情,即照不謹例議處。嗣后中軍、副將、參將、游擊缺出,有應題補之缺,行令督、撫、提、鎮(zhèn)揀選題補。如將不端之人徇情題補,后有發(fā)覺,將督、撫、提、鎮(zhèn)照濫舉匪人例議處。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嚴中軍之體制,定濫舉之處分,庶幾領袖得人,而官常自肅矣。 一件為查奏事:案于乾隆七年三月初九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福建布政司咨呈,奉福建巡撫臣王牌,準刑部咨,會同吏部折奏:嗣后官員,有犯侵貪等案,欽遵辦理。凡原擬斬絞,有以限內完贓請減者,刑部查明,果系貪婪入己,情罪較重,即于請減本內聲明加簽,請旨徒犯,坐臺三年;果無貽誤,準其免罪,回籍回旗。問流者坐臺三年,報滿之日,將應否寬免之處,奏聞請旨。如有貽誤,嚴參治罪。再查貪婪人員內有完贓之后,實系無力坐臺者,準其呈明,取具各官印甘各結,據實保題,免其發(fā)往,各照減等之罪發(fā)落。倘尚有隱匿贓私,一經發(fā)覺,將參員嚴加治罪,保題出結各官交部嚴加議處。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如此分別辦理,庶貪官不致有未盡之贓私,而軍臺亦無貽誤矣,洵屬可行。 一件為遵旨速行事:案于乾隆七年三月十一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準刑部咨稱,會覆侍郎周條奏一折黏單內開:老瓜賊之本地方官拿獲,并無議敘疏縱,亦無議處,責成未專,因而緝捕不力等語。應如所請,嗣后地方官有能拿獲一名者,照拿獲鄰境盜首例分別議敘;不能拿獲,經犯事地方及別州縣拿獲或指名關拿者,將該地方官照不實力編排保甲、稽查盜賊例議處。又塘汛兵丁,宜嚴定曉夜巡查,以慎防范。應行令轉飭該管汛防員弁,嚴督汛兵,晝夜輪番,往來巡查,務令兇賊絕跡。如汛兵怠惰,照例治罪。該汛員弁聽其懈弛,照約束不嚴例議處。又文武承緝之例,應如所請,嗣后道路掩埋無主身尸,有背負及放氣被勒戮傷情形,將專兼統(tǒng)轄文武各官,俱照盜案例揭參疏防。限內不獲,照盜案例議處。倘有避重就輕,察出照諱盜例議處。至老瓜賊中途謀害行客,武職疏防,俱照設有墩鋪防兵之例議處。奉旨: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三月十一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開,奉上諭:嗣后外任旗員子弟年至十八歲以上者,在外仍令該督撫題請,在內著呈明該都統(tǒng)查奏,俱準其隨任。其不愿隨任者亦聽之。若隨任之后,或出署交游,及干預地方之事,著該督撫即行查參,從重議處,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四月初六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福建巡撫臣王咨,準刑部咨開,奉上諭:苗地匪類,詭名甚多。即如黔、粵逆苗石金元、戴老四,乃案內之首犯。一人而有數名,易于蒙混,則為從之黨羽,借名漏網者不少。傳諭廣西等省之督、撫、提、鎮(zhèn),嗣后于始初拿獲苗犯之時,將一人幾名,詳細訊問,開寫明白,知會鄰省員弁,不許稍有隱匿,則使彼此易于查察,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詳情事:案于乾隆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嗣后承緝、承追、承查、承變等項案件,俱不準將公出日期扣除。至承審案件,如印官公出,概準其于本限內扣除。該督撫查參咨內,聲明其委署別邑之本任內應審之事,不準照公出之例扣展。再專司督催之道府廳員,如承審案件,遇有公出,照州縣之例扣展。其未經審解及承緝、承追、承查、承變等事,亦照此例,不準扣除。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似此分別扣展,而承督各官,事件既無率結之虞,辦理亦無因循之患,洵屬可行。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奉旨:左都御史劉奏大學士張親族居官人多、應請裁抑一折,又奏尚書訥承辦事務太多、并任事過銳一折,此國家之瑞也,朕心轉以為喜。大臣見人直陳己過,若有幾微芥蔕,則非大臣之度矣。張親族人家,一經查議,皆知謹飭,轉于大學士有益,所請裁抑之處,著該部查議。至訥職掌太多,如有可減之處,俟朕酌量降旨。近來參奏大臣者,每多過當,有關國體。此等奏折,若不發(fā)出,宵小無知者,必且以參大臣為幸進階,其為害于人心風俗,實非淺鮮。是以將二折發(fā)出,并將朕意曉諭眾人知之,欽此等因,欽遵在案。仰見皇上于從諫如流之中,寓君臣交儆之意。上以存國體,下以正人心,圣諭周詳,所關匪細。 一件為知照事:案于乾隆七年五月初八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嗣后外任大小官員,凡遇降革留任及降職、降俸、住俸等案,于匯題奉旨之日起,應扣俸銀,照數分別扣解,按季造報查核。武職事同一體,應照文職一例辦理。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自此按季報咨,而開復不致停升,扣解既清,而俸銀俱歸畫一矣。洵屬可行。 一件為移付事:案于乾隆七年五月初九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工部題覆,湖北布政使司嚴瑞龍條奏核減工程銀兩、照雜項錢糧例勒限催追一折,應如所奏:嗣后計以年限。若限滿不完,將承追官初參降二級,戴罪督催完納,復參罰俸一年。如承辦之員,遇有升遷事故,于任所原籍催追。限滿不行完繳者,亦令該督撫等指名交部,分別議處。奉旨:依議,欽此等因,遵行在案。自此承追、承辦各有定期,而催追完繳,均無延飾矣。洵屬可行。 一件為請除營伍錮習等事:案于乾隆七年五月十九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行令各省督、撫、提撫、鎮(zhèn),嚴飭標、協(xié)、營、汛,將現在各兵有無子弟,確查注冊。遇有糧缺,實系年力強壯者,方準頂補;如無合式子弟,即另行募補。至現在舊兵內,其從前未經出師效力而筋力已衰,自應裁汰;若有出師效力,筋力雖衰,尚堪差操者,酌量留伍。該管將弁,倘有造報不實,朦混頂補,怠忽從事者,即行查參。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似此據實查造,而幼弱不得濫充,分別汰留,而衰老莫能虛應。于以錮習悉除,而兵丁咸歸實用矣。洵屬可行。 一件為請嚴失察等事:案于乾隆七年六月十二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查直省盜劫案內,窩家不獲,止于按限查參議處,并無因所屬地方有窩盜之家,地方官不實力奉行察訪,被別處拿獲供出窩家,將州縣及捕盜等官,照例參處之案。是定例罰俸一年之條,向來督撫并不遵照查參。請將此例再通行各省督、撫,嚴飭密訪查拿。若被別處拿獲盜賊供出或被上司訪出者,照定例參處。武職專汛外委各官,亦照文職之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究盜原須究窩,增例不如遵例。文武并嚴查獲之條,而奸匪自無托足之地矣。洵屬可行。 一件為請定失察等事:案于乾隆七年六月十三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嗣后遇有事主被盜,不行呈報,經本管州縣查出,或拿獲賊犯,審明補報者,免其議處。如經上司訪令查拿,或別處獲賊供出,始據具報者,降一級留任。該管府廳巡道訪查補報者,均免議處。別處發(fā)覺者,同城道府、同知、通判等官罰俸一年,不同城百里以內罰俸六個月,百里以外者罰俸三個月。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州縣有稽查盜賊之責,不宜因事主未報而從寬。上司有督率緝捕之權,亦宜于有司失察而加罰。洵屬可行。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開,奉上諭:各省會及府城照京城之例,置備水桶、水銃、鉤鐮、麻搭之類,派定人役兵丁,一遇火警,齊集搶救。我皇考為民御患,至詳且悉。朕御極以來,復再三訓飭。今看似有視為具文之意,且器椇日久敝壞,亦應隨時修整。著行文各省督、撫、將軍等,嚴飭所屬,敬謹奉行。倘有怠忽,必于該管大臣是問,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遵旨會議具奏事:案于乾隆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護福建巡撫印務臣張咨,準刑部議覆侍郎張條奏重利放債一折,應如所奏:嗣后欽遵定例,如有佐領驍騎校領催等盤剝該管兵丁放印子銀者,問擬鞭責枷號,仍照例追利入官。其并無扣取兵丁錢糧情事,止系重利放債者,仍照違禁取利之本律治罪。若民人交通領催人等,用計盤剝,按其情罪與指扣者不同,應照領催枷號例減一等。旗人內如有勒取兵丁錢糧之人,不在本佐領下放債者,亦應照民人減等發(fā)落。奉旨:依議,欽此等因,遵奉在案。 一件為遵旨議奏事:案于乾隆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大學士伯臣鄂等遵旨議覆:嗣后各省滋生銀兩利息,約以一分為準,不得過一分五厘,永著為例。如有違禁,于現在營運數目之外,再將息銀作本,并于議定一分五厘外,私取重利者,該督、撫、提、鎮(zhèn)即指名糾參。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酌增捕治等事:案于乾隆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嗣后各汛兵丁,每日務于黃昏以迄天明,于本汛上下巡至鄰汛適中為止。并令地方官撥壯快一名,給單繳查。又行文各督撫,飭令所屬地方官諭鄰佑地保人等,不時稽查密稟。俟拿獲查審確實給賞。捕役能緝獲鄰境老瓜賞銀五十兩,本境者二十五兩。旁人首報能全獲者賞銀十兩。挾嫌誣拿希賞者,照例治罪。再于所屬捕盜同知、通判內,遴委才能之員,分帶干役,四散查拿,緝獲議敘。捕役一體賞賚。誣良滋擾,照例參治。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似此兵丁上下徹夜輪巡,而兇賊殊難下手,鄰保官役各予勸懲,而宵小莫可潛蹤。洵屬可行。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七月初十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護福建巡臣張咨,準刑部咨開,奉上諭:朕嘗見各省督撫等奏報查拿盜賊,皆稱鄰封境上,萑苻潛匿,搶奪橫行,而本省則極安靜。此固由于督撫有互相推諉之心,亦由所屬官員欺誑上司以卸己責。獨不思督撫皆朕簡用大臣,豈可存此疆彼界之心?此風不可改,國家何所依賴?可即傳諭各督撫知之。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查拿盜賊,原無此疆彼界之分,凡百臣工,豈可存恕己責人之見?圣諭周詳,允宜法守。 一件為遵旨議奏事:案于乾隆七年七月十六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前任福建巡撫臣劉咨,準兵部咨黏單內開:查各省舉子會試咨文,例由州縣起文,轉府至藩司,給咨赴部。有轉發(fā)州縣付本人者,有親身赴司候領者,原不畫一。今楊□□既稱赴省需費耽延,實堪矜憫,應如所請,自甲子年為始,于鄉(xiāng)試后藩司咨文,限一月內發(fā)各州縣付本人赍部。其會試武舉,亦照此例。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自此赴省無煩路費,咸歸實用,咨文迅發(fā),會試不致耽延,于以體恤寒儒,實以造成多士。洵屬可行。 一件為遵旨議奏事:案于乾隆七年七月十九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前任福建巡撫臣劉咨,準禮部咨黏單內開:議得孟夏行常雩禮,奏請皇上親詣行禮,或遣親王行事。孟夏后旱,則七日一祈。不雨或小雨,還從各壇祈禱如初。旱甚乃大雩。久雨伐鼓,用少牢榮祭于京師國門。不止則伐鼓,用牲祭于社,無庸各壇祈禱。各省、府、州、縣,孟夏擇日行常雩禮?;蛴锌汉?,每七日先祭山川,次祭社稷。 不雨乃行祈禱如初,但不得用大雩之禮,亦不必另設雩壇。其社稷、耤田等處,自有壇壝可以恪恭將事。其或霪潦為災,則伐鼓用牲,榮祭城門,以祈晴霽。奉旨:是,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祀雩、祀榮,報祭悉循乎典則,祈晴、祈雨,京外各致其悃誠。睹此禮樂修明,是自雨旸時若。洵屬可行。 一件為請旨事:案于乾隆七年七月二十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閩浙總督臣那咨,準兵部咨黏單內開:查揀選一二等之武進士,難免壅滯,請嗣后雙單月輪用功加之時,無庸用之員,即將投供之武進士抵補。再查臣部差官二十員,于武舉內揀充期滿歸入勞班選用,似應令揀選一二等之武進士,與武舉一例充補,期滿均歸選用。如武進士、武舉同日期滿,令其掣簽。如武進士內同日期滿,仍照揀選年分、等第、名次選用。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似此過班抵補,既無礙于功加,一例選充,亦無妨于武舉。武進藉以疏通,而營伍于以有效。洵屬可行。 一件為請定飭行等事:案于乾隆七年八月初十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嗣后各省督、撫、提、鎮(zhèn)、將軍、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題奏本章內,如有奉旨飭行者,仍祗遵旨飭行。其奉特旨交部議者,將該督、撫、提、鎮(zhèn)、將軍、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照在京各衙門錯誤本章之例議處。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四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開,奉上諭:內地米谷偷載出洋,例有嚴禁。昔我皇考訓諭地方官弁,至再至三。但恐日久法弛,人心玩忽,用是再頒諭旨,著沿海地方之督、撫、提、鎮(zhèn)等轉飭文武官弁,申明禁約,務絕偷越之弊?;蛴惺杪?,經朕訪聞,必于該督、撫、提、鎮(zhèn)是問。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現在凜遵圣諭,實力奉行。 一件為移付事:案于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開:嗣后外任旗員子弟年至十八歲以上請留任所者,照例詳明各上司。該督撫核實情節(jié),先行咨明部旗存案,仍俟年底,臣部會齊人數具題。其在旗各員,初蒞外任,呈請帶往任所者,仍遵奉諭旨辦理。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十月初三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奉上諭:各省軍政,乃黜陟將弁、鼓勵戎行之要務,所關匪淺。倘司其事者,或瞻徇情面,庇護私人,則賞罰不明,戎政廢弛,重負朝廷委任之意,其罪不可逭矣。用是特頒此旨,務各洗心滌慮,將從前弊習,一一屏除。倘有仍蹈前轍者,必當加以嚴譴。該部即通行曉諭知之,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軍政為激揚巨典,豈可任意瞻徇?舉劾為黜陟大權,豈宜妄行顛倒?圣諭特頒,咸知謹凜。 一件為奏明事:案于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五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黏單內開:查出征病故三品以下官員,會典內載有給賞之條。惟副將病故,既不得同提鎮(zhèn)之仰邀特恩,又不能比三四品官均沾圣澤,同屬效力疆場,而賞恤未經畫一,請嗣后出征病故副將,應照三四品官之例,一體恤賞。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 一件為咨繳事:案于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準禮部咨黏單內開:查印信關防,關系綦重。嗣后凡舊印繳部,應令該衙門于印面漢篆文正中鐫一繳字,呈送上司驗明,封固送部。奉旨:依議,欽此等因,欽遵在案。似此體制,不致有乖,而封繳莫能滋弊,洵屬可行。 一件為遵旨議奏事:案于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準福建浙江總督臣那咨,準兵部議覆福督那條奏:福建省生息銀兩,內地合之臺澎,租息按照,年需不敷。緣加給臺兵盤費,所用已浮于前,今取息既減,支用轉增。仰懇天恩,準于存剩息銀內動撥一萬五千兩,以一分五厘取息等語。應如所請,準其撥出通融賞給,務使均沾實惠。此外尚有余剩息銀,陸續(xù)歸還司庫,報部查核。奉旨:依議,欽此等因,遵照在案。似此變通辦理,而閩省兵丁均沾圣澤于無疆矣。洵屬可行。 一件為欽奉上諭事:案于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前任總兵臣何勉準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咨,蒙兵部札付內開,奉上諭:閩省向來武備廢弛,兵丁久染惡習。而武弁又復袒護姑容。即如漳浦縣殺死知縣一案,子龍小刀會內即有兵丁連結,此則干犯法紀之尤甚者。著該督、撫、提、鎮(zhèn)嚴飭各將弁,自今以后,務令約束兵丁,申明條教。倘再有百姓不法之案,營兵在內指使牽連者,將該管弁員即行糾參,從重議處,欽此等因,欽遵在案。竊惟兵以衛(wèi)民,豈宜誘民以犯科?官以盡職,豈可曠職以驕兵?圣諭特頒,咸思謹凜。 欽惟我皇上德懋中和,同恩覆載。宵衣旰食,時深保赤之懷;發(fā)政施仁,恒切求寧之念。凡立法納言,悉經睿鑒精詳,莫不至善至當。臣一介庸愚,謬膺重寄,夙夜冰兢,隕越是懼。欽奉上諭,敢不加意黽勉,率屬實力奉行,期有成效,以報高深于萬一耳。臣謹遵查舊案,將乾隆七年分奉到上諭及條奏議行事件,俱于本內簡敘,聲明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右具揭帖。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一本六九~七五頁。 四、閩浙總督那揭帖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世襲云騎尉加二級紀錄十九次那為請定歲底奏報、以肅馬政事:據福建布政司布政使高山詳稱:查康熙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前任李督院牌:案準兵部咨開,順治十八年朋馬數目,系巡撫兼管軍務任內之事,仍應令各該巡撫查核造冊具題;至嗣后朋樁馬匹,以各該巡撫交割之日為始,俱聽總督查核奏報等因,奉有依議之旨,抄出到部,移咨到院行司。 奉此,又為閩省買補營馬透支水師朋銀、酌定成規(guī)、以杜冒銷、以示公普事,奉前總督郝部院牌:照得營制武職大小員弁以及戰(zhàn)守各兵,均有朋銀扣貯司庫,以備買補例缺操馬及更換戰(zhàn)船篷索之需。而各營扣貯朋銀,多寡不一。倒馬支領,必量入為出,核定額數,總不浮出本營朋扣之外。其未滿三年,扣除賠樁,此定例也。查閩省奏銷內開,雍正八年分通省水陸各營官兵朋扣并賠樁銀三萬四千八百六十六兩六錢一分;內內地陸路官兵朋扣并賠樁銀二萬二千六百七十二兩四錢三分,內地水師官兵朋扣銀七千三百六十兩零九錢八分,臺灣水陸官兵朋扣銀四千八百三十三兩二錢。查陸路各營共額設經制營馬五千六百三十八匹,自應各計本營朋扣銀數,核報倒馬領銀買補,寧少無溢,始與定例相符。乃查雍正八年分各標協(xié)營報過倒馬竟至一千二百四十八匹,買補動支朋銀二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兩,除將陸路朋銀通支外,又透支內地水師并臺灣官兵朋銀四千七百八十三兩五錢七分。水師領過修換篷索銀三千五百一十兩五錢二分八厘,下剩報部朋銀僅三千九百兩零八分二厘。且查通省報倒馬匹,并不畫一。如督標三營額馬六百六十四匹,每年共報倒馬一百四十五匹,每匹部價二十二兩計算,該領朋銀三千一百九十兩,除動支三營共朋扣銀二千四百二十六兩四分外,多支朋銀七百六十三兩九錢六分;將軍標兩營額馬四百匹,每年共報倒馬一百零一匹,計算該領朋銀二千二百二十二兩,除動支兩營共朋扣銀一千一百六十六兩八錢八分外,多支朋銀一千五十五兩一錢二分;提標五營額馬八百六十二匹,每年共報倒馬二百七十匹,計算該領朋銀五千九百四十兩,除動支五營共朋扣銀二千六百五十四兩四錢外,多支朋銀三千二百八十五兩六錢;撫標汀州鎮(zhèn)、興化協(xié)、長福營等標鎮(zhèn)協(xié)營共額馬一千一百一十五匹,每年共報倒馬二百七十三匹,計算該領朋銀六千零六兩,除動支各本營朋扣銀四千二百三十三兩八錢四分外,多支朋銀一千七百七十二兩一錢六分。以上每年通省共多支朋銀六千八百七十六兩八錢四分。至九年分所領朋銀,亦系照舊透支。查此透支之項,均為各營弁冒銷。其兵丁遇有倒馬,又有賠樁、肉臟、截曠種種各色,仍扣兵銀買補。是以兵丁每逢倒馬,不但不得應支馬價,尚須扣出銀兩,以為買馬之用。從前本部院在廣東任內核定朋銀之數目,額報倒馬之多寡,并通行嚴禁,不許營弁又扣兵銀買馬。雍正九年,一歲之內馬兵倒馬者,不出肉臟,量扣朋樁,即將所領馬價買補,年底查核,尚有余存銀兩分賞各兵。故知報馬雖多,原與兵丁無涉,徒滋營弁冒銷耳。所有雍正十一年分閩省倒馬數目,本部院確加斟酌,應減倒馬三百一十三匹,每年通省核定止報倒馬九百三十五匹,動用買補朋扣銀二萬零五百七十兩。將來盈縮,總不得浮出本營朋扣之外。其于兵丁并無所累,而朋銀不致為營弁冒銷矣。至此項減報倒馬所余銀六千八百八十六兩,例應同原支剩朋銀三千九百兩零,一體充餉。但查水師有各營修整出洋巡防軍械每年共需銀七百一兩三錢三分,又水師提督并海壇、金門、南澳三鎮(zhèn)執(zhí)事夫役工食等項共銀九百三十七兩零,向在地丁錢糧耗羨內支用。查此項原系水師公務,況耗羨銀兩不能歲內征完,一切公費,應量入為出。經本部院會同撫都院計議另奏,除原支剩朋銀三千九百兩零仍照舊充餉外,應請將水師前項所需銀兩即于此減報倒馬銀內酌撥支給。下剩銀五千二百四十七兩零。查臺灣鎮(zhèn)協(xié)各營均屬一體扣朋,因系內地各標協(xié)營現兵調換,是以原無公費名糧。在臺灣陸路并無操馬,無憑支領朋銀。水師設有戰(zhàn)船,燂洗修理,又無公費可動。一切公事俱系營弁捐備,既有重洋之險,又有捐備之費,未免偏枯。至內地水師官兵,出洋巡哨,日在洪波怒浪之中,甚為勞苦,所有下剩朋銀,應照粵省核減朋銀之例,俾出洋官兵一體均沾,并資臺灣公務水師燂洗之用。至水師提鎮(zhèn),仰蒙圣恩,賞有執(zhí)事夫役等銀。其陸路提鎮(zhèn)暨臺灣鎮(zhèn),相應仰邀皇上天恩,一視同仁,于前項下剩朋銀五千二百余兩之內,陸路提督給銀五百兩,臺灣鎮(zhèn)遠處重洋,需用繁多,給銀四百兩,福寧、汀州、漳州三鎮(zhèn)各給銀二百兩,以為賞號之需,俾一切公務更得充裕。至臺灣鎮(zhèn)屬之水師安平、澎湖二協(xié)各給銀二百兩,陸路南北二路各給銀二百兩,以資燂洗戰(zhàn)船,辦理營中公務,余為賞給出洋官兵等項之用。其朋扣銀兩動支各數目,統(tǒng)于每年奏冊內分晣登明報部等因,除恭折奏明,奉旨俞允,并咨明兵部外,備牌行司。計粘單一紙內開:督標應減報馬五十一匹,將軍標應減報馬四十五匹,陸路提標應減報馬一百三十八匹,撫標應減報馬三十五匹,汀州鎮(zhèn)應減報馬三十一匹,興化協(xié)應減報馬一十一匹,長福營應減報馬二匹。以上共減馬三百一十三匹等因。 奉此,又為遵旨知會事,奉前督院牌:雍正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準署陸路提督福州阿將軍咨開為照閩省水陸各營,統(tǒng)于每兵百名內派存空糧三分,以為修補軍裝、甲械之需。唯軍標兩營,尚無扣存空糧,修備軍裝無項可支。先經奏請恩準,將節(jié)省馬價及草干、肉臟等銀,為兩營修造軍裝之用,并將制備過軍裝、藥鉛等項并動用及剩銀數,于每年歲底奏報各在案。嗣準貴部院以陸路各標協(xié)營每年所報倒馬過浮,恐致營弁冒銷,循照廣東減報之例,議將陸路各營減報倒馬三百一十三匹,共節(jié)省銀六千八百八十六兩,除各項公務派給外,下剩朋銀,賞給出洋官兵等項之用等因,折奏奉旨俞允,并單開軍標兩營應減報馬四十五匹等因,咨會前來。查軍械等項必須按時修備,軍標兩營既無扣存空糧,馬價又已裁減無余,而兩營欽奉諭旨,兵丁遺缺悉挑旗丁頂補,復不便循照通省一體派存空糧。輾轉思維,無項可以動那,復經恭折奏懇,即于前項下剩朋銀內每年賞銀五百兩,并將草干、肉臟銀兩添補,以為兩營修備軍裝之用,仍于每年具折奏報等緣由,荷蒙圣主恩準。除另咨署將軍副都統(tǒng)并飭行軍標兩營外,合咨煩請查照施行等因到院行司。 奉此,又為酌定驛朋事宜請旨遵行事,奉前督院牌:雍正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準兵部咨開,車駕清吏司案呈,本部奏前事等因,雍正十二年三月二十日交與奏事郎中張文彬等轉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行文該督,轉行巡撫、藩司并提鎮(zhèn)各營一體遵行可也,合咨欽遵查照施行。計粘單一紙內開:一馬匹皮臟,除口外差遣及在軍營倒馬免其變價外,其余倒馬,俱系動帑采買,所有皮臟,例應變價解部。查江南督撫提標及湖北、湖南朋馬、驛馬皮臟銀或九錢、或一兩、或一兩五錢,即陜西、甘肅、河南、山東、河標、漕標、四川猶變價五錢,乃其余各省朋馬、驛馬皮臟銀或三錢、或二錢、或一錢零,或分厘無報??v馬臟無值,豈馬皮果盡為棄物乎?應將各省朋驛未經報出皮臟銀兩及變價不及五錢者,悉令照五錢例從輕開報,變價解部。一、各省朋馬奏銷冊籍,多有舛錯遺漏,若不行駁查,既恐朦混冒開,若駁查往復,又必稽遲歲月,于內于外,俱有未便。應令該督撫將各營官兵馬匹各造總冊一本、細冊一本,朋樁、皮臟等銀總冊一本、細冊一本,臣部頒給式樣,令其照式造報。如有浮冒重復等弊,不難按冊稽查,而即可題結。計發(fā)冊式四本等因,咨院行司。又為前事奉前督院牌:雍正十二年六月初五日,準戶部咨同前因行司。 又為前事奉前督院牌:乾隆元年正月二十一日,準兵部咨開,車駕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題前事議覆浙閩總督郝奏銷閩省各營雍正十二年分朋馬一案,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題,本月初十日奉旨依議,欽此,欽遵抄出到部,相應抄錄原題移咨前去,欽遵查照施行。計粘單一紙內開:兵部為請定歲底等事,兵科抄出浙閩總督郝題前事等因,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三十日題,十月十八日奉旨:該部察核具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該臣等議得:福建浙江總督郝疏稱,建寧鎮(zhèn)及臺灣城守營系新設營分,從前未經議及,所有賞號公務,均應照例年各給銀二百兩;又淡水營有燂洗戰(zhàn)船之費,亦應年給與一百兩等語;應于此項剩余銀內照數撥給五百兩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為欽奉上諭事,奉前總督閩浙郝部院牌:乾隆二年閏九月二十九日,準兵部咨開,職方清吏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題前事等因,于乾隆二年九月二十日題,本月二十二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抄錄粘單行文該督可也,合咨欽遵查照施行。計粘單一紙內開:議得閩浙總督郝疏稱,接準部咨,欽奉上諭:朕查閱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島,并無田地可耕,附島居民,咸置小艇捕魚以餬其口。昔年提臣施瑯倚勢霸占,立為獨行,每年得規(guī)禮一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后,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漁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擾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其現在捕魚船只,飭令該地方官照例編號,稽查辦理。 此項陋規(guī),既經裁除,若水師提督衙門有公用必不可少之處,著郝玉麟將他項銀兩酌撥數百金補之,欽此。臣隨即出示禁革去后,茲準水師提督臣王以水師提督衙門有應援通省之責,所遣官兵,不有賞罰,無以勸懲,如每年哨巡、大操以及按期操考、獲匪緝私、遠近差遣,動需賞給,此乃按歲必不可少之公用,向俱就澎湖漁例內支應,今此項既奉旨禁革,所有公用之費,現荷圣恩體恤,將他項銀兩酌撥補之,應聽酌裁等因。臣查陸路提督衙門亦系應援全省,從前曾于減報倒馬案內經臣奏請,于下剩朋馬銀內撥給五百兩以為賞號之需,荷蒙世宗憲皇帝俞允在案。今水師提督衙門事同一例,相應仰懇天恩,一視同仁,俯準每年酌撥銀五百兩,以為賞號等項之用。其亦請于減報倒馬下剩朋扣銀內支銷,理合遵旨具疏題明等因,具題前來。查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內閣奉上諭:朕查閩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島,并無田地可耕,附島居民,咸置小艇捕魚,以餬其口。昔年提臣施瑯倚勢霸占,立為獨行,每年得規(guī)禮一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后,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漁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擾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其現在捕魚船只,飭令該地方官照例編號,稽查辦理。此項陋規(guī)既經裁除,若水師提督衙門有公用必不可少之處,著郝玉麟將他項銀兩酌撥數百金補之,欽此,欽遵行文在案。今該督既稱出示禁革,并準水師提督王以水師提督衙門有應援全省之責,所遣官兵,不有賞罰,無以勸懲,如每年哨巡、操考、獲匪、緝私、差遣,動需賞給,向俱就澎湖漁例內支應等因。臣查陸路提督衙門從前曾于減報倒馬案內奏請于下剩朋銀內撥給五百兩以為賞號之需,今水師提督衙門,仰懇一視同仁,俯準每年酌撥銀五百兩,以為賞號等項之用,亦請于減報倒馬下剩朋扣銀內支銷等語,應如該督所請,福建水師提督衙門嗣后每年在于下剩朋銀內撥給銀五百兩,以為賞號等項之用,仍將動支賞給各細數開造清冊,同該年朋馬奏銷各冊,送部查核等因,咨院行司。奉此,俱經移行一體遵照在案。 該本司布政使高山查得:福建省鎮(zhèn)防、經制將軍、督撫、提鎮(zhèn)、水陸綠旗、九府二州及臺灣澎湖各鎮(zhèn)標營官兵馬匹,乾隆八年正月起至十二月底,鎮(zhèn)防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三千八百六十八兩八錢九分,共應存皮臟銀七十五兩,賠樁銀無;經制各鎮(zhèn)標營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萬八千六百三兩一錢,共應存皮臟銀三百九十二兩五錢,賠樁銀八十兩;臺灣各營官兵共應存朋扣銀六千七百四十八兩一分,皮臟銀無賠樁銀無。以上朋扣、賠樁共銀三萬九千三百兩,皮臟共銀四百六十七兩五錢,本司遵照舊例,逐一按營分晣,照依各營數目,備造清冊并簡明總冊,現在合就呈送,伏候察核具題。 再查續(xù)為敬陳防海事宜等事,案奉具題,嗣后閩省水師各營戰(zhàn)船應給修換篷索銀兩常年每歲于朋扣余剩銀內給發(fā),與買馬一項同時奏銷等因,奉準部覆,遵照在案。今除閩省各鎮(zhèn)標營應買馬九百三十五匹,共享朋銀二萬五百一十二兩八錢六分,又動皮臟變價款內湊給銀五十七兩一錢四分,二項共價值銀二萬五百七十兩,又朋扣余剩銀內乾隆八年分給過水師各營篷索料價銀三千九百四十三兩八分四毫,俱備造細數清冊另請題銷外,又減報倒馬扣存朋扣銀內乾隆八年分給過督標水師營制換篷索料價銀二十八兩七錢四分四厘八毫,又動給水師旗營制換篷索料價銀二百一十二兩九錢九分四毫,又動給水師提鎮(zhèn)執(zhí)事人役工食銀九百三十六兩二錢,又動給水陸提督并陸路各鎮(zhèn)賞號銀二千二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出洋官兵銀一千二百四兩四錢,又動給將軍標修整軍裝銀五百兩,又動給臺澎各營燂洗戰(zhàn)船并辦理營中公務銀一千一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制備火藥軍械銀七百一兩三錢三分外,實剩朋銀七千八百八十兩三錢九分四厘四毫,實存賠樁銀八十兩,實存皮臟銀四百一十兩三錢六分。朋扣、賠樁、皮臟共銀八千三百七十兩七錢五分四厘四毫內,奉準部咨,每百兩應解飯食銀二兩,共應扣解銀一百六十七兩四錢一分五厘八絲八忽外,實剩朋扣、賠樁、皮臟銀八千二百三兩三錢三分九厘三毫一絲二忽?,F在備造各項總、細數冊,一并詳送,伏候察核具題等由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閩省鎮(zhèn)防、經制將軍、督撫、提鎮(zhèn)、水陸綠旗、九府二州及臺灣澎湖各鎮(zhèn)標營官兵馬匹朋扣、賠樁銀兩,例應年底造冊奏銷。茲據福建布政司布政使高山詳稱:查得乾隆八年正月起至十二月底,鎮(zhèn)防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三千八百六十八兩八錢九分,共應存皮臟銀七十五兩,賠樁銀無;經制各鎮(zhèn)標營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萬八千六百三兩一錢,共應存皮臟銀三百九十二兩五錢,賠樁銀八十兩;臺灣各營官兵共應存朋扣銀六千七百四十八兩一分,皮臟銀無,賠樁銀無。以上朋扣、賠樁共銀三萬九千三百兩,皮臟共銀四百六十七兩五錢,造具清冊,詳請具題。并聲明乾隆八年分除各鎮(zhèn)標營應買馬九百三十五匹,共享朋銀二萬五百一十二兩八錢六分,又動皮臟變價款內湊給銀五十七兩一錢四分,二項共價值銀二萬五百七十兩。又朋扣余剩銀內,乾隆八年分給過水師各營篷索料價銀三千九百四十三兩八分零,俱備造細數清冊另請題銷外,又減報倒馬扣存朋銀內乾隆八年分給過臣標水師營制換篷索料價銀二十八兩七錢四分零,又動給水師旗營制換篷索料價銀二百一十二兩九錢九分零,又動給水師提鎮(zhèn)執(zhí)事人役工食銀九百三十六兩二錢,又動給水陸提督并陸路各鎮(zhèn)賞號銀二千二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出洋官兵銀一千二百四兩四錢,又動給將軍標修整軍裝銀五百兩,又動給臺澎各營燂洗戰(zhàn)船并辦理營中公務銀一千一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制備火藥軍械銀七百一兩三錢三分外,實剩朋銀七千八百八十兩三錢九分零,實存賠樁銀八十兩,實存皮臟銀四百一十兩三錢六分。朋扣、賠樁、皮臟共銀八千三百七十兩七錢五分零,內除每百兩應解飯食銀二兩,共應扣解銀一百六十七兩四錢一分零外,實剩朋扣、賠樁、皮臟銀八千二百三兩三錢三分零,現在造冊詳請具題等情前來。臣復核無異,除冊分送戶、兵二部及兵科查核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周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核覆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乾隆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一四~八一八頁。 五、臺灣總兵張?zhí)祢E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署都督僉事駐札臺灣府臣張?zhí)祢E謹題為恭報微臣奉到欽頒漢字督捕則例日期事:乾隆九年十一月初一日,蒙刑部律例館札開:為頒發(fā)三流道里表并督捕則例事,查得三流道里表并督捕則例二書應行頒發(fā)之處,經本部擬定數目,另繕清單折奏,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奉旨:知道了,欽此,欽遵相應抄錄原奏,將漢字三流道里表并清漢督捕則例二書照單頒發(fā),并知照各該督、撫、將軍、提、鎮(zhèn)等各衙門一體欽遵奉行可也等因,并發(fā)臺灣鎮(zhèn)總兵官衙門漢字督捕則例一部到臺。臣隨率屬出郊跪迎至署,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領訖。臣謹將奉到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奏聞。乾隆九年十一月初六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署都督僉事駐札臺灣府臣張?zhí)祢E。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一八頁。 六、福建巡撫周揭帖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紀錄一次降三級留任駐札福州府周謹揭為稟報臺風情形事:據署福建布政司事署按察司按察使王廷諍呈詳:奉前劉撫院牌,乾隆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準工部咨,營繕司案呈,工科抄出本部題前事內開,該臣等議得福建巡撫劉疏稱:閩省臺灣府屬臺、諸二縣,乾隆五年閏六月二十二、三、四等日臺風大作,衙署、營房、倉廒、城柵等項損壞,經前署撫臣王匯入田禾被災情形案內題報。準到部覆,衙署、營房、倉廒、城柵應估計興修之處,行令確查,另行題報等因。行據布政使張嗣昌詳:據臺灣府知府錢洙申:據攝理臺灣縣事同知郝霔詳稱:衙署、城柵,經前縣朱岳楷隨時修補,惟臺協(xié)三營營房,會營逐細查勘,估需工料銀八百四十九兩零。又據諸羅縣知縣何衢詳稱:衙署、煙墩、炮臺等項,捐資修整完固,毋庸估計請修等因。經司飭減另造妥冊在案。茲據臺灣府知府范昌治詳:據臺灣縣知縣楊允璽申稱:臺協(xié)三營營房,會營撙節(jié)確估,實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零,造冊請題修建。并聲明臺灣工程限期,酌定部覆允準日為始,五個月領價辦料興工,又六個月完竣,限四個月造冊委員勘驗,再限兩個月出結到司,詳請題銷等因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謹合詞具題等因前來。查臺灣縣被風損壞臺協(xié)三營營房,該撫劉既稱撙節(jié)確估,實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零,題請修建等語。應如所題,將前項營房準其修理。仍令該撫照依定限,轉飭作速辦理,并將興工日期先行報部,俟工俊之日,將需用一切物料價值,委員查勘,取具并無浮冒捏飾印結,同用過工料銀兩,照例備造細冊報銷。至應動何項銀款之處,并令該撫咨報戶部撥用。其臺灣縣應修衙署、城柵并諸羅縣應修衙署、煙墩、炮臺等項,既據各該縣修補完固,毋庸估計請修,應毋庸議,并知照戶部可也。乾隆八年二月十三日題,本月十五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移咨前去,遵照施行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又為稟報事:奉前閩浙總督署巡撫印務那部院牌,乾隆八年四月十七日,準戶部咨,福建司案呈,乾隆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準工部咨開:議得福建巡撫劉疏稱,閩省臺灣府屬臺、諸二縣,乾隆五年閏六月二十二、三、四等日颶風大作,衙署、營房、倉廒、城柵等項損壞,經前署撫臣王匯入田禾被災情形案內題報。準到部覆,衙署、營房、倉廒、城柵應估計興修之處,行令確查,另行題報等因。行據布政使張嗣昌詳:據臺灣縣知縣楊允璽申稱:臺協(xié)三營營房,撙節(jié)確估,實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零,造冊請題修建等因。除冊送部外,謹合詞具題等因。查臺灣縣被風損壞,臺協(xié)三營營房,該撫劉既稱撙節(jié)確估,實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零,題請修建等語。應如所題,將前項營房,準其修理。仍令該撫照依定限,轉飭作速辦理,照例備造細冊報銷。至應動何項銀款之處,并令該撫咨報戶部撥用,并知照戶部等因。乾隆八年二月十三日題,本月十五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移咨等因前來。相應移咨福撫,將前項應需工料銀兩,動撥銀款,報部查核可也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又為稟報臺風情形事,奉本部院牌,乾隆九年正月初九日,準戶部咨,福建司案呈,乾隆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準福撫周咨稱:臺灣縣應修蓋臺協(xié)中、左、右三營營房,先據核估,實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九厘,造冊具題,奉準部覆,準其修理。應令照例定限,轉飭作速辦理,并將興工日期,先行報部,俟工竣之日,將需用一切物料價值,委員查勘,取具并無浮冒捏飾印結,同用過工料銀兩,照例備造細冊報銷。至應動何項銀款之處,并令咨報戶部撥用等因。隨即于庫貯乾隆七年分地丁銀內,照數支給承領,并飭令作速購辦料物,依期興工,具報詳咨去后。茲據臺灣府申:據臺灣縣詳稱:臺灣僻處海外,不產物料,動作工程需用木植磚瓦各項,俱赴內地買運。兼之重洋阻隔,風信靡常,一切案件,原限十個月完結。此案工程酌定限期,自部覆允準日為始,五個月領價辦料興工,應以乾隆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準咨起,至七月內興工。據報于八月二十九日興工,稽遲有因,應請免議。除檄催作速兼工趕修竣報外,合將據報興工日期,同動用銀兩,備造數冊,一并先行咨明戶、工二部等因前來。查修蓋臺協(xié)營房,估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九厘,既經該撫在于乾隆七年地丁銀內動支,相應準其動撥。仍咨該撫,俟工竣造報工部核銷之日,報部查核可也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又為前事,奉本部院牌,乾隆九年正月十六日,準工部咨,營繕司案呈,本年十一月十六日,準福撫周咨稱:查臺灣縣應修蓋臺協(xié)中、左、右三營營房,先據核估實需工料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九厘,當經具題動項給修,奉準部覆,俟工竣之日,取結造冊報銷。至應動何項銀款之處,并令咨報戶部撥用等因,隨即轉行遵照在案。續(xù)于庫貯乾隆七年分地丁銀內照數支給承領,并飭令作速購辦物料,依期興工,具報詳咨去后。茲據臺灣縣知縣楊允璽詳稱:臺地不產物料,向系內地買運,赴臺應用。至本年八月二十五日方始進港。隨會同營員,擇于八月二十九日興工,依限趕竣,稽遲有因,合將興工日期具報等由。查臺灣僻處海外,不產物料,動作工程需用木植磚瓦各項,俱赴內地買運。兼之重洋阻隔,風信靡常。一切案件,原限十個月完結。此案工程,酌定限期,自部覆允準日為始,五個月領價辦料興工,應以乾隆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準咨起,計至七月內興工,據報于八月二十九日興工,稽遲有因,應請免議。除檄催作速兼工趕修竣報外,合將據報興工日期,同動用銀兩,備造數冊,先行咨明戶、工二部等因前來。查臺灣縣修蓋臺協(xié)營房,該撫既將興工遲延緣由聲明,應毋庸議。仍咨該撫轉飭,作速趕修完竣,造具冊結題銷。至動用銀款,事隸戶部,該撫既經移咨戶部,應聽戶部核覆,仍知照戶部可也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俱經前署司檄行臺灣府轉飭,作速兼工趕修,依限竣報,委員驗勘結覆去后。續(xù)據臺灣府知府范昌治詳:據臺灣縣知縣楊允璽詳稱:遵查此案修蓋臺協(xié)中、左、右三營營房,業(yè)經購辦料物,已于乾隆八年八月二十九日興工,具文呈報,詳奉咨明內部在案。茲前項營房,著匠兼工,遵照定限,俱于本年二月內全竣,交營收管,撥兵住守外,合將用過工料,并運費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九厘,遵照成規(guī)定式,備造長、徑、寬、厚尺寸,按料計工,分別舊有、新添料物細冊呈送,伏乞轉請題銷等由到府。卑府隨將送到清冊,移委臺防廳逐一確勘,有無浮冒,據實移覆去后。茲準臺防廳同知方邦基移稱:隨即遵委,馳赴臺協(xié)中、左、右三營,將臺灣縣修蓋營房,逐加查勘,委系實估實修完固,并無浮冒,合就出具并無扶捏印結移送,請煩察轉等因到府。卑府覆查無異。合就據文轉送等緣由到司。 據此,該署布政司事署按察使王廷諍查得:臺灣縣應修蓋臺協(xié)中、左、右三營營房,先據核估實需工料并運費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九厘,冊報到司。當經張前司轉造簡明數冊,詳奉具題動項給修。奉準部覆,準其修理,應令照依定限,轉飭作速修理,并將興工日期先行報部,俟工竣之日,將實用一切物料價值,委員查勘,取具并無浮冒捏飾印結,同用過工料銀兩,照例備造細冊報銷。至應動何項銀款之處,并令咨報戶部撥用等因。隨經前司轉行遵照動給承領。續(xù)據臺灣府知府范昌治申:據臺灣縣知縣楊允璽詳報:臺地不產料物,向由內地買運。茲承修此案營房購辦各料,奈遠隔海洋,風信靡定,至乾隆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方始進港。隨會營擇于八月二十九日興工等由,轉報到司。復經前司將動支過乾隆七年分地丁銀兩,備造款冊,并將興工各緣由詳請咨明戶、工二部各在案。奉準部覆,相應準其動撥,應令轉飭作速趕修完竣,俟工竣造報工部核銷等因。隨經轉行遵照,兼工趕修竣報去后。茲據臺灣府知府范昌治詳:據署臺灣縣事彰化縣俸滿知縣費應豫申稱:前任知縣楊允璽承修此案營房,遵照定限,俱于乾隆九年二月內全竣,交營收管,撥兵住守外,備造用過工料并運費七百八十一兩九錢九厘,按照成規(guī)定式,備造長、徑、寬、厚尺寸,按料計工,分別舊有、新添料物細冊呈送,伏乞轉請題銷等由到府。經臺灣府移委臺灣府海防同知方邦基,按冊逐加查核,俱系實估實修完固,并無浮冒,出具無捏印結,依限轉送到司。本署司查核無異,合就轉造數冊,同委員查勘印結,一并詳送,伏候察照具題請銷等因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臺灣縣承修臺協(xié)中、左、右三營被風損壞營房,估需工料并運費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零,經前撫臣劉題請動項給修,部覆準其修理,照依定限,轉飭將興工日期先行報部,俟工竣之日,將實用一切物料價值,委員查勘,取具并無浮冒捏飾印結,同用過工料銀兩,修造細冊報銷。至應動何項銀款之處,并令咨報戶部撥用等因。業(yè)經行司,轉行遵照,動給承領。續(xù)據臺灣府知府范昌治申:據臺灣縣知縣楊允璽詳報:會營擇于乾隆八年八月二十九日興工等由。復經前司張嗣昌將動支過乾隆七年分地丁銀兩,備造款冊,并將興工各緣由詳請咨部。準部動撥行令作速趕修完竣,報部核銷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署布政司事署按察使王廷諍詳:據臺灣府知府范昌治詳:據署臺灣縣事彰化縣俸滿知縣費應豫申稱:前任知縣楊允璽承修此案營房,遵照定限,俱于乾隆九年二月內全竣,交營收管,撥兵住守外,備造用過工料并運費銀七百八十一兩九錢零,按照成規(guī)定式,備造長、徑、寬、厚尺寸,按料計工,分別舊有、新添料物細冊,經委臺灣府海防同知方邦基查勘完固,并無浮冒,出具無捏印結造冊,詳請題銷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謹會同閩浙總督臣馬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核覆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右具揭帖。乾隆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一本七六~七九頁。 七、臺灣總兵李有用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帶軍功紀錄二次駐札臺灣府臣李有用謹題為恭報微臣奉到新頒王命旗牌日期事:竊臣于乾隆十五年二月初一日,蒙工部札開為請旨事,虞衡司案呈,本部奏請換頒各省督撫、將軍、提鎮(zhèn)王命旗牌令箭一折,于乾隆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奏,本日奉旨:知道了,欽此,欽遵,相應行文直隸各省督撫、提鎮(zhèn)一體遵照,于文到之日,委員赴部請領,并令各該督撫等遵照原奏,俟新旗牌頒發(fā)到日,即將舊旗牌送部查銷等因到臣。遵即專差臣轄北路左營千總馬猶龍赴部請領去后。茲于本年九月十七日,捧到欽頒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王命旗牌到臺,臣率屬出郊跪迎至署,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受,遵即恭驗新頒王命旗牌令字四百四十一號起至四百五十號止十面桿副,敬謹珍藏訖。除將舊領旗牌另容送部察銷外,所有微臣奉到王命旗牌日期,理合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奏聞。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帶軍功紀錄二次駐札臺灣府臣李有用。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二三頁。 八、福建布政使德舒殘冊 (上缺) 一、平和縣冊報部單有名一等海澄公一員黃梧,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人。于順治十三年間,帶領官兵,以海澄縣倉庫、城池、軍火、炮械首先納獻歸誠,復同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等帶領所部官兵,剿殺海賊,克取金廈、浯嶼、閩安等處,題敘封一等海澄公,頒給勒印,準襲十二次。于康熙十三年四月內病故,遺疏題請所遺公爵,給伊男□□□□□十三年八月十一□□□□□旨準襲,添注敕書。十四年五月內,??艹珌y,全家殉難,系伊堂兄黃芳世承襲,奉旨加恩,十五年二月初一日添注敕書,再準襲十一次。芳世病故,所遺公爵系伊弟芳泰承襲,于十七年五月初一日添注敕書,再準襲十次。黃芳泰病故,所遺公爵與伊長子黃應纘承襲,于康熙三十年正月三十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再準襲九次。應纘因衰病乞休,將所遺公爵請與伊親侄黃仕簡過繼為子承襲,于雍正八年十月十二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再準承襲八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海澄縣冊報部單有名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詹六奇,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七、十九等年隨師克復浙江江山縣大溪灘、仙霞關、金廈等處,并攻克陳州、馬州一十九寨??滴醵?,征剿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得授二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二等輕車都尉世職,準襲五次。奉部頒給敕書承領。續(xù)補授江西南贛總兵官,于康熙三十一年六月初三日在任病故。所遺應襲五次世職,緣長男詹伯豸軍前立功,自有官職,其世襲隨與長孫詹世琳承襲。于康熙五十三年九月初一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承領,未經出仕,于雍正二年十一月內病故,尚有應襲四次世職。經伊嫡長曾孫詹嘉錫,于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內呈請承襲。乾隆元年十月初七日,奉旨準襲,注給敕書發(fā)閩隨標學習。尚有應襲三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詔安縣冊報部單有名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林寶,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五年克取仙霞關,十九年帶領官兵攻克十九寨、■〈氵丙〉州、潯尾等處并金、廈兩島。二十二年,進剿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授為左都督,給一二等阿達哈哈番,準襲五次札付,漢文稱為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奉部頒給敕書,特授河南、河北鎮(zhèn)總兵官??滴醵吣昶咴聝仍谌尾」?。所遺應襲五次世職,經伊長男林兆麟承襲。三十三年十月內掣補廣西欝林營參將,康熙四十六年升授山東文登營副將,五十五年三月內在任病故,尚有應襲四次世職。應伊長孫林克應承襲,因敕書遺失在部,未經承襲。理合聲明造報。 一、莆田縣冊報部單有名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林葵,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浙江提標隨征游擊于康熙十三年耿逆變亂,奉差冒險偵探,優(yōu)升浙江寧海營參將。十七年,奉調赴閩征剿。十八年,攻克獅子山、金廈等處,議敘功加二十二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題敘授為三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三等輕車都尉,準襲四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二十六年,補授直隸三屯營副將??滴醵吣?,升授云南鶴麗總兵。三十一年,調補湖廣沅州總兵。三十六年軍政案內,年老乞休回籍。所遺應襲四次世職,經伊男林邦杰于三十九年間呈請承襲,十二月內奉旨準襲。在閩候補,未經授職,因年力衰邁,于乾隆元年八月內呈請將世職讓與伊男林繼祖承襲,給咨送部。乾隆二年十月初二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承領,現在發(fā)閩候補。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莆田縣冊報部單有名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吳英,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原任福建督標中軍副將,于康熙十七年恢復金、廈等處,議敘授為拖沙喇哈番。康熙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招撫臺灣,議敘授為三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準襲四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承領。續(xù)授福建水師提督。五十一年七月內因患背疽,臨危遺本奏請將所得世職與伊男吳應鵬承襲??滴跷迨暾露?,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札付給發(fā)承領。續(xù)補福建水師提標前營游擊。五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在任病故,所遺世職,伊嫡孫吳一清呈請承襲。五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旨準襲,將原領敕書照例添注承領。乾隆二年九月內,補授湖廣督標左營游擊。七年,推升山西平魯路參將。乾隆八年九月內,題授浙江太平營參將。十二年五月內,升授四川永寧副將乾隆十四年四月內在任病故,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莆田縣冊報部單有名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鄭桂,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隨標于康熙十三年耿逆變亂奉調隨征,克復壽昌、淳安、遂安等縣。十五年,恢復江山。十九年,帶兵征剿陳州等十九寨、海澄、金廈等處,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二十二年,克復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三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準襲四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康熙二十七年,推升山東臺莊營游擊??滴跞荒晡逶聝仍谌尾」剩z應襲四次世職,經伊男鄭星拱呈請承襲??滴跛氖迥觐}帶赴閩,以參將補用。雍正四年七月內病故,尚有應襲三次世職,系伊孫鄭國俊請襲,于乾隆五年九月初三日奉旨準襲,發(fā)閩學習。乾隆九年三月內病故,更有應襲二次世職,經伊曾孫鄭蛟請襲。于乾隆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奉旨準襲?,F在發(fā)閩候補。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漳浦縣冊報部單有名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韓進忠,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由龍江營守備于康熙十九等年隨師恢復海澄縣,并攻破漸山、東埭等十九寨。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授為三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三等輕車都尉,準襲四次世職,頒給敕書札付承領,未仕而故。所遺世職,經伊男韓顯宗請襲。于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承領。未經出仕,身故,尚有應襲三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漳浦縣冊報部單有名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藍廷珍,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由總兵官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帶領官兵征剿。七日之內,克復全臺。議敘得授三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準襲四次,奉部頒給敕書承領。于雍正元年九月內在任病故,所遺應襲四次世職,經伊嫡三子藍日寵承襲。雍正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承領在案?,F在發(fā)閩學習。尚有應襲三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平和縣冊報部單有名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一員羅檔,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人。于順治十八年間獻銅山、金城,帶兵萬余投誠,議敘授為左都督,給一三等阿達哈哈番,漢文稱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準襲四次??滴跏吣昶咴鲁醵?,奉部頒給敕書承領,隨即病故。所遺應襲四次世職,系伊男羅永佐承襲,未經出仕。于康熙十七年四月內病故。尚有應襲三次世職,系伊嫡長孫羅剛承襲,補授浙江黃巖鎮(zhèn)標游擊,年老休致回籍,俱經添注敕書在案。更有應襲二次世職,經伊嫡孫羅洪請襲?,F在給咨送部,未蒙覆準。理合聲明造報。 一、莆田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陳斌,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三年耿逆變亂,隨師克復淳安、遂安、壽昌等縣。十四年,攻克源□湖南等處。十五年,恢復建陽。十九年帶兵征剿漸山、陳州、馬州等十九寨、金廈等處,議敘功加二十二等,授為左都督,十一拖沙喇哈番。二十二年,奉調帶兵征討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一等,授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一次,紀錄四次,漢文稱為騎都尉、又一云騎尉世職,準襲三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滴醵拍?,補授河南南陽鎮(zhèn)標游擊。三十八年,告休回籍??滴跛氖暝诩也」剩z應襲三次世職,經伊男陳王捷于康熙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祗領。因年力衰弱,呈請讓與嫡孫陳銑承襲。乾隆四年七月初二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發(fā)閩候補。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晉江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施韜,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由效力于康熙十六年隨師克復漳、泉。十七年,攻圍??堋J拍?,恢復陳州等十九寨。二十二年,恢復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得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又一云騎尉世職,準襲三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承領。未經出仕,于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內病故。所遺應襲三次世職,經伊子施士隆呈請承襲。于雍正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發(fā)回本省督標學習。于雍正十年七月初二日未仕身故,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晉江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林賢,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原任海壇總兵官,于康熙二十二年克復澎湖三十六島嶼,招撫臺灣,議敘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札付,漢文稱為騎都尉、又一云騎尉世職,準襲三次。未經承領敕書,在任病故,所遺應襲三次世職,經伊長男林夢松請襲。于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奉旨準襲,注給敕書。未仕而故,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海澄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林芳,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金門鎮(zhèn)標右營守備于康熙二十二年帶領官兵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得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又一云騎尉世職,準襲三次??滴跞臧嗽聝?,奉部撰給敕書。續(xù)授廣東韶州副將。于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內,奉令征剿八排崗徭,殉難陣亡。準蔭一子,以守備用。伊長男林文祥承襲難蔭。所遺應襲三次世職,經伊嫡長孫林亮聲請襲。于乾隆四年四月初四日奉旨準襲,發(fā)回本省學習候補。未經出仕,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內病故。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長樂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高天鳳,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九年隨師克復漸山等十九寨并金廈、海澄等處。二十二年,隨軍征剿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一次,漢文稱為騎都尉、又一云騎尉世職,準襲三次,奉部頒給敕書承領。二十七年,補授臺灣水師右營守備,歷升云貴督標副將。四十六年正月內在京病故,所遺應襲三次世職,伊子高日于四十九年間具結請咨,赴部承襲,在京病故。其敕書繳部添注,未經領回,所遺世職,經伊孫高必盛請襲。于乾隆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奉旨準襲,發(fā)回本省隨標學習。乾隆十六年五月內,被陳爕首告冒頂題參發(fā)審,現在審明詳題在案。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福清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魏國珍,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八年隨師征剿海逆,大破賊船。十九年,克復海壇、南日、平海、湄洲、崇武、臭涂、金廈等處。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四次。三十二年三月內,推授四川川北鎮(zhèn)右營游擊。四十年,帶領官兵攻破二道水磨岡磨西面,直取打箭爐,斬殺巒賊五千有余,議敘授為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四十一年,推升陸路提標中軍參將。于康熙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任病故。所遺世職,經伊子魏廷佐注入廣東南海衛(wèi)具結請襲。于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旨準襲,撰給敕書承領。未仕身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福清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胡宗明,福建福洲府福清縣人。由海壇鎮(zhèn)標左營守備于康熙十七年間克復海壇、南日、平海、湄洲、崇武、金廈等處。二十二年,復征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十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滴醵四辏a授浙江太湖營游擊。康熙三十九年,推升江南川沙營參將,因病告休回籍。所遺應襲兩次世職,經伊男胡拱斗承襲,于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于乾隆四年正月內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福清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江新,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由海壇鎮(zhèn)標右營游擊于康熙十九年攻克澎湖,招撫臺灣,敘功加左都督,給與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續(xù)授山西大同府助馬路參將,因病告休回籍,于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內病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長男江夢弼承襲,于康熙四十年十月內奉旨準襲,添注敕書。因即身故,未經領回,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閩清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葉大興,福建福州府閩清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八年隨師克復陳州、馬州等十九寨及海澄、金廈等島。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奉部頒給敕書承領。未經出仕,于康熙四十六年病故。所遺世職,因伊子葉郡相繼淪亡,經伊孫葉□具結請襲。于雍正十一年給咨赴京,旋復病故,未經承襲,并無所出。所有世職,系詔安縣人游在中冒頂葉辟名字請襲。于乾隆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發(fā)閩隨標學習。續(xù)奉委署連江營守備事務,經前任福州府續(xù)升糧驛道張镠查出檢舉,于乾隆八年詳報題參審擬,于乾隆十年四月十四日奉準刑部咨覆,游在中發(fā)邊衛(wèi)充軍在案。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晉江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米得高,福建福州府晉江縣人。由晉江營千總于康熙十七等年隨師征剿海壇、南日等十九寨、金廈二島。二十二年奉令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札付,未經請領敕書??冋{補臺灣水師中營右哨千總。于康熙二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在任病故。所遺世職,經伊四男米振龍注入浙江杭州前衛(wèi)具結請襲。康熙四十一年二月十八日奉旨準襲,撰給敕書承領,奉發(fā)本省陸路提標候補。未經出仕,于雍正十年正月二十三日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同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林顯達,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效力于康熙十三年隨師征剿,克七盤,破朝天等關有功,札委守御。十七年隨征洞庭,給千總札任事。十九年進剿海逆,克復海壇、南日、平海、湄洲、崇武、臭涂等處??滴醵辏タ伺旌鶏u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承領敕書札付回籍。未仕身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長男林得拱請襲。于乾隆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奉旨準襲。現在發(fā)閩候補。其敕書送部添注,未經領回。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惠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黃瑞,福建泉州府惠安縣人。由援剿前鎮(zhèn)中營游擊于康熙十七年征剿???,克取海壇、南日、湄洲、平海、臭涂、金廈等處。康熙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陸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承領敕書札付。續(xù)授山西東路參將??滴跞荒?,以年老告休回籍,隨即身故。尚有應襲二次世職。理合聲明造報。 一、惠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陳元,福建泉州府惠安縣人。由建寧城守右營游擊于康熙十七年隨征金廈,授為功加都司僉書,復剿洞庭、岳州??滴跏拍辏タ伺旌鶏u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仍帶余功二次,紀錄一次札付,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頒給敕書承領。續(xù)授水師提標左營守備,在任病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長男陳光勛請襲。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奉旨準襲,將原領敕書送部添注,未經領回。未仕而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同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郭新,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效力于康熙十九年奉令帶兵征剿海寇,恢復金廈等處。二十二年,隨師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札付,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承領敕書札付回籍,未仕身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長男郭士進請襲。乾隆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奉旨準襲,發(fā)回閩省學習。敕書送部添注,未經領回。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同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楊奇,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康熙二年,帶兵投誠,隨征金廈等處。三年,克復銅山,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承領敕書札付回籍,未經出仕身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長子楊希文于康熙三十九年呈準承襲。其敕書送部添注,未經領回。未仕而故。尚有應襲一次世職,經伊嫡孫楊仕超呈請,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奉準部覆,以楊仕超之父楊冗現系閩安水師千總供職,自行具呈請襲,殊屬違例,不準承襲。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龍溪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陳聰,福建泉州府龍溪縣人。由行伍于康熙十七年澄城被困,奉令密帶公文,冒險往漳請援。二十二年,奉令配船航剿,克取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授為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仍記余功三次,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札付,未經請領敕書??滴醵?,調補臺灣鎮(zhèn)標右營把總,續(xù)調福寧鎮(zhèn)標左營把總??滴醵晔辉露?,在任病故。所遺世職,經伊長男陳永請襲。于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旨準襲,注給敕書。未仕而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龍溪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陳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由福建金門鎮(zhèn)總兵官于康熙二十二年克取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授為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內,奉部頒給敕書札付。于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內,在任病故。遺疏具請所遺應襲二次世職,與伊幼男陳汝鍵承襲。于康熙三十五年八月初三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現任香山協(xié)副將。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平和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蔡盛,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人。于康熙十七年十一月內,從海上帶兵投誠。十八年,拔委海澄右營千總。二十二年,隨師克取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殺賊一萬四千余名,議敘授為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承領敕書札付??滴跞?,推升陜西甘肅撫標右營游擊。三十八年十月內休致回籍。四十年七月十八日病故。所遺世職,經伊子蔡恩升請襲。于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承領。未仕身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閩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何應元,福建福州府閩縣人。由水師提標前營游擊于康熙十七年隨師征剿海壇十九寨、金廈等處。二十二年,奉令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招撫臺灣,議敘功加十六等,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仍記余功三次札付,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奉部頒給敕書。歷升古北鎮(zhèn)總兵。于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內病故。所遺世職,經伊長男何必騰請襲??滴跛氖吣炅露辗钪紲室u,添注敕書。未仕而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漳浦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林亮,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由澎湖水師右營守備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帶領兵船為頭隊先鋒,攻取鹿耳門,克復安平鎮(zhèn)。又率弁兵攻擊府治,恢復全臺,議敘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札付。雍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準注廣東潮州衛(wèi)撰給敕書承領。歷升臺灣鎮(zhèn)總兵。雍正五年,調補浙江定??偙S谟赫迥昶咴聝仍谌尾」?。所有世職,遺本奏請與次子林朝翼承襲。奉準部覆查,取印結,并原領敕書送部。隨于雍正六年十一月初九日注給承領?,F任廣東碣石鎮(zhèn)總兵。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漳浦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鄭興,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由江東橋左營游擊于康熙二十二年間帶兵征剿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殺賊一萬四千余名,議敘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札付,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奉部頒給敕書承領。隨即病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男鄭永錫呈請承襲。于康熙三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亦經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海澄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王瑞,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將材于康熙二年隨師克取金廈。十七年,隨軍征剿岳州。十九年,攻克海壇、南日、平海、湄州、臭涂??滴醵?,克復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仍記余功二次,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續(xù)授福建水師左營右哨二司把總。未經承領敕書。于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內病故。尚有應襲二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海澄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許云,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由臺灣協(xié)副將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血戰(zhàn)陣亡,議敘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奉部頒給敕書承領。所有應襲二次世職,伊長男許芳曾早已身故。其世職系伊長孫許時中呈請承襲。雍正五年正月二十八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F任湖廣荊州參將。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安溪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林孺,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由水師提標中營守備于康熙二十二年克取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殺賊萬余,議敘得授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頒給敕書札付?;丶诳滴跷迨瓴」?。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子林天育呈請,于康熙五十年二月十三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業(yè)經補授廣東海門營游擊,休致回籍。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詔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一員廖琠,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九年隨師克復陳州等十九寨、海澄、金廈等處??滴醵?,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二十二等,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承領。未仕身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經伊男廖朝覲于康熙五十五年請襲,未蒙部準,隨即身故。至雍正十二年,經伊嫡長孫廖遜請咨赴部。乾隆元年七月二十日奉旨準襲,發(fā)閩隨標學習。于乾隆十七年六月內,因營識黃尚瑞等冒支餉銀一案,奉參發(fā)審,訊無分贓情事,應請開復。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詔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金福,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武生于康熙十八年招撫偽藩全鎮(zhèn)文武官兵一萬二千余名投誠,奉令進剿烏山、水晶坪等處。十九年,帶領官兵,隨師克復陳州十九寨、海澄、金廈等島。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二十二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二次,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未經請領敕書。未仕身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因伊長男金朝鋐染患瘋疾,不堪襲職,經伊長孫金廷用請咨赴部,于乾隆元年九月二十日奉旨準襲。隨于乾隆四年六月內未仕身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詔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廖興,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八年隨師征剿陳州等十九寨。十九年,恢復海澄、金廈等處,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二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承領。于康熙五十一年間,未仕而故。所遺應襲二次世職,因伊長子天鏞早故,經伊嫡長孫廖國選呈請承襲。乾隆元年七月二十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承領。乾隆七年,補授福寧鎮(zhèn)標中營游擊,奉委護理福寧總兵官印務。于乾隆九年十二月內在任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浦城縣冊報部單有名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一員陳維陶,福建建寧府浦城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七年隨師攻克漸山、陳州、馬州等處一十九寨,并蕩平金廈二島。二十二年,奉令克取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授為左都督,給一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稱為騎都尉,準襲二次世職札付,承領敕書。未仕身故。所遺世職,經伊長男陳開泰具結請襲。于雍正九年十月十二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未仕而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侯官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何勉,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由行伍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隨師征剿,擒獲賊眾,歷著軍功,議敘奉旨加恩,給一拖沙喇哈番,世襲兩代,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頒給敕書札付承領。隨經奏請將伊三子何思和承襲,于乾隆三年七月初五日奉旨準襲?,F任直隸務關路參將。尚有應襲一次世職。理合聲明造報。 一、晉江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宋斌,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由將材于康熙十九年征剿海壇、金廈等處。二十二年隨師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四次,漢文稱為云騎尉,準襲一次。二十五年補授閩安游擊。三十六年升補山西汾州參將。因年老乞休回籍,續(xù)經病故。所遺應襲一次世職,經趙家騏冒名系伊曾孫宋麒請襲,于乾隆七年七月初三日奉旨準襲。續(xù)經查明參革發(fā)審。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長樂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蔡國,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由閩安鎮(zhèn)右營把總于康熙十九年隨師征海壇、南日、平海、湄州、金廈等處。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六次,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三十年,補授烽火門千總,因病告休回籍,于四十一年六月內病故。所遺應襲一次世職,經伊次子蔡廷柱于四十二年間具結請咨,赴部承襲,敕札投繳添注。續(xù)蒙部駁,以非嫡長子,與例不符,未經準襲。至乾隆八年五月間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福清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吳必貴,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由行伍康熙十九年二月內隨師克復海壇、南日、金廈等處。二十二年六月內,征剿花嶼、八罩,克復澎湖,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肆次,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未經承領敕書。四十八年十一月內,補授漕標后營右哨千總。五十八年二月內,升授廣西富賀營守備。五十八年四月內,題補福建水師提標右營游擊。乾隆二年十月內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莆田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李祿,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行伍于康熙十六年奉剿黃石等處。十九年,隨師克復金廈等處。二十二年,征剿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二次,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承領。未經出仕。五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在籍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莆田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游崇功,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由臺灣水師協(xié)標左營游擊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帶兵征剿,奮勇殺賊,血戰(zhàn)陣亡,荷蒙皇上加恩,賞給拖沙喇哈番,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二次。于雍正四年四月內頒給敕書承領。伊男游金闕系候補守備,另有執(zhí)事,所遺應襲兩代云騎尉世職,請給伊嫡長孫游繼盛承襲。于乾隆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奉旨準襲,添注敕書,現在發(fā)閩候補。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惠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蔡靖,福建泉州府惠安縣人。由隨征把總于康熙十九年隨師進剿海逆,克復海壇、南日、平海、湄洲、崇武、臭涂、金廈等處。二十二年,奉令配船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漢文稱為云騎尉,準襲一次世職札付??滴跞哪?,推授湖廣提標前營游擊,原品休致回籍??滴跞四辏⑷霃V東潮州衛(wèi)。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奉旨依議,撰給敕書承領。續(xù)于康熙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同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董方,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由澎湖協(xié)標右營守備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請領先鋒進剿,克復府治,議敘一拖沙喇哈番札付,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未經請領敕書,在任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龍溪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呂孝德,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由漳州鎮(zhèn)標空銜游擊于康熙十七年攻克漸山、東埭、萬人洞、十九寨,殺賊四千余名,議敘得授拖沙喇哈番札付,漢文稱為騎都尉世職,準襲一次。康熙二十三年八月內,奉部頒給敕書承領?;丶词耍砉?。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平和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羅萬倉,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人。由臺灣南路營參將于康熙六十年臺匪朱一貴倡亂,對敵陣亡,議敘一拖沙喇哈番,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未經承領敕書。續(xù)于乾隆八年間,經伊四男羅世華呈請承襲,本年六月初五日奉旨準襲在案。尚有應襲一次。理合造報。 一、詔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何國舉,原姓名郭揚輝,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招募水兵于康熙十九年隨師克復海壇、金廈等處。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四次札付,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未領敕書。三十五年,升授紹興協(xié)副將,請復本姓名何國舉。四十一年告休回籍。康熙五十四年,伊長子何諒請咨赴京承襲,因無敕札,未蒙部準,隨即身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一、長樂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謝友忠,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由督標左營百總于康熙十九等年隨師恢復海澄、金廈并漸山、東埭等十九寨,議敘功加二十一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三次,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奉部頒給敕書札付。因病告休回籍,未經出仕。于康熙四十年正月內病故。伊子謝奇雄家貧無力請襲,續(xù)于雍正二年十一月內病故。所遺應襲一次世職,經伊嫡孫謝廷元于乾隆七年間具結請咨赴部承襲,奉旨準襲,發(fā)回本省督標學習。乾隆十二年十月內,經長樂縣知縣姚循義查出鄭應舉冒襲,詳請題參在案。理合聲明造報。 一、詔安縣冊報部單有名拖沙喇哈番世職一員陳旺,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由隨標于康熙十九年隨師克復海壇、南日、平海、湄洲、崇武、臭涂、金廈等處。二十二年,攻克澎湖三十六島嶼,進撫臺灣,議敘功加十九等,授為左都督,給一拖沙喇哈番,仍記余功陸次,漢文稱為云騎尉世職,準襲一次札付??滴跞耆聝龋a授水師提標右營右哨千總。三十二年二月十九日,奉部頒給敕札承領。三十五年二月內,染患瘋疾,辭退,于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尚有應襲一次。理合聲明造報。 乾隆十八年正月日,布政使德舒(年月上用清漢字「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之印」一顆)。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九二~一○○頁。 九、閩浙總督喀爾吉善題本 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世襲騎都尉加一級紀錄九次革職留任又從寬留任駐札福州府臣喀爾吉善謹題為特委確勘事:據福建布政司布政使德舒呈詳:奉閩浙總督喀部院牌:乾隆十七年十月三十日,準工部咨開,營繕司案呈,工科抄出本部題前事內開:該臣等查得閩浙總督喀爾吉善疏稱: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左右兩營游擊守備各衙署用過工料銀兩,題準部覆,所用物料匠工,轉飭查明分晰,另造妥冊題銷,所用高洋木并其余木植價值,并令核減造報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福建布政使顧濟美呈詳:修理副將游守各衙署遵照部駁各款,逐一詳細查明分晰造報。至所用高洋木料,緣邇來近水山場,木植采用殆盡,必須購覓內山,挽運出水,價值昂貴,實無浮多,無從核減,備造清冊詳送題銷前來。臣復核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合詞具題等因前來。 查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游擊守備等署用過工料銀八百五兩一錢三分零,先據該督造冊題銷,經臣部議覆以所用物料匠工,并未分晰,木植價值較該處定例浮多,行令查明分晰,據實核減,另造妥冊題銷在案。今據該督另行造冊具題。臣部查冊開所用木植價值,仍未據實核減。雖據聲明,邇來近水山場木植采用殆盡,必須購覓內山,挽運出水,價值昂貴,實無浮多,無從核減等語。但木植價值,果否昂貴,以及是否照依時價采買之處,未據該督委勘,取結送部,臣部難以懸擬。相應行令該督轉飭委員確查。如果木植價值昂貴,實系照依時價采買,即照例取具切實無浮印結,具題到日,再行核議可也。乾隆十七年九月十五日題,本月十九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移咨該督遵照施行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該本司布政使德舒查得: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左右兩營游擊守備各衙署用過工料銀兩一案,先經前司顧濟美造冊,詳請題銷,奉準工部咨覆,查冊開所用木植價值,果否昂貴,以及是否照依時價采買之處,未據委勘取結,難以懸擬,應令轉飭委員確查。如果木植價值昂貴,實系照依時價采買,即照例取具切實無浮印結,具題到日再議等因。當即檄委澎湖通判查驗結報去后。茲據臺灣府澎湖通判何器覆稱:遵奉檄委,隨即親赴該營將此案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左右兩營游守各衙署逐一驗勘,并確查木植時價。所用木植價值,果系昂貴,實系照依時價采買,并無浮冒。理合出具并無扶掜切實印結申繳等情前來。本司覆查無異,合將送到印結同營結詳送,伏候察照,具題請銷等由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左右兩營游擊守備各衙署用過工料銀八百五兩一錢三分零,先據造冊,經臣會疏題銷,準到工部咨覆,查冊開所用木植,價值果否昂貴,以及是否照依時價采買之處,應令轉飭委員確查。如果昂貴,實系照依時價采買,即照例取具切實無浮印結,具題到日再議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福建布政司布政使德舒詳稱:當即檄委臺灣府澎湖通判何器親赴該營,將此案修理澎湖協(xié)副將并左右兩營游守各衙署逐一驗勘,確查所用木植,價值果系昂貴實,系照依時價采買,并無浮冒,出具并無扶掜切實印結到司,同營結詳送具題請銷等因前來。臣覆查無異,除結送工部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陳弘謀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核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十八年五月初二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世襲騎都尉加一級紀錄九次革職留任又從寬留任駐札福州府臣喀爾吉善。 旨:該部察核具奏。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七本六四六~六四七頁。 一○、臺灣總兵馬大用題本 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降一級留任駐札臺灣府臣馬大用謹題為恭報奉到恩詔日期事: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一日,準福建巡撫臣鐘音差員赍捧欽奉皇上敬加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皇太后徽號謄黃恩詔到臺,臣隨率同在城文武各官,出郊跪迎至公所,恭設香案,跪聽宣讀,望闕叩頭祗受,欽遵即頒發(fā)所屬各協(xié)營一體欽遵外,謹將奉到恩詔日期,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謹具奏聞。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三日,鎮(zhèn)守福建臺灣等處掛印總兵官降一級留任駐札臺灣府臣馬大用。 旨:該部知道。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二七頁。 一一、吏部「為內閣抄出浙閩總督楊廷璋奏」移會 吏部為知照事:驗封司案呈,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十三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楊奏前事等因一折,抄出到部。除本部于本月十五日移送兵部欽遵定議外,相應移會稽察房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日。 浙閩總督臣楊廷璋謹奏為奏請注銷遠年世職之承襲、以杜頂冒捏混事:竊照閩省從前因有海上率眾投誠、并攻克臺澎、平復耿逆、及剿平逆匪朱一貴等案議敘功加世職人員甚多,俱經頒給敕書札付,以為符券,此誠圣朝酬庸盛典。本身故后,原準其嫡派子孫按次承襲,酌量錄用。詎非姓子孫,因循不振,于本人故后,不即具呈請襲。又因有遺存敕札可憑,并不將因何不即請襲緣由,隨時據實呈報存案。歷今遠則百年,近亦不下數十年,其從前議敘檔案,內外各衙門均多散失,即子孫之現在有無故絕,敕書札符之現存何人收執(zhí),均無從稽考。迨乾隆十六年,準部咨查各省世職,經前任各督撫各臣將閩省所有世職,通查造冊咨部,從此始有冊檔可查。但世遠年湮,其子孫是否嫡派,有無疏族遠房及異姓乞養(yǎng)頂認混冒,更或本家子孫不肖,難以上進,將所有世職敕札頂賣他人,種種弊混,難以究詰。在地方官行查之時,亦祗向請襲之人及族鄰保長逐一查訊取結,而伊等有心弊混,不難串作一帆,扶同捏冒。即如造冊咨部后承襲各世職內,現經臣查出林承武、林大威、鄭應元等三人,或系無服遠族,或系同姓不宗,竟混行頂冒,居然襲職,支食俸餉?,F雖拿究伏法,而冊內未經請襲之職,尚有數十員之多。若不及早設法清厘,將來年復一年,為時永久,弊益難稽。倘不法奸徒將敕札頂買,影射冒名承襲,承查之員稍不精細嚴密,鮮不墮其術中。伏思當日國家錄及微勛,予以世職,有子孫者自必實時請襲,以圖報效榮身,誰肯甘心暴棄,不愿仰承恩澤,冀圖上進?其子孫未襲而至曾孫請襲者,必是頂冒故絕,亦可概見。今若任其輾轉滋弊,是以朝廷報功之典,轉為奸徒幸進之階,殊非所以整法紀而肅官常。臣愚,請將閩省已經造冊報部及從前間有遺漏未經報部各世職查明,凡有伊等祖父未經襲職者,無論有無嫡派子孫,一概注銷,永不復行承襲。仍于大小各衙門明立文案,并聲明注銷緣由,出示曉諭,咸使知悉。設日久仍有瞻玩之人,赴官朦混請襲者,立即根究確實。果無情弊,則勒令歸農。若查有弊混,即嚴拿從重究治。如此設法整頓,不特頂替捏冒之弊可杜,而奸匪自無從中作奸誆騙,所全實多矣。 抑臣更有請者:奸民鄒文、邱子位等假造敕札散賣,業(yè)經敗露,質審明確,將邱子位等正法。鄒文先經病故。所賣偽札,雖已根究查出蔡保、陳光、陳喜、林斌各犯,但查該犯散賣有年,恐所賣不止此數。此時既無活口可究,而從前被騙買札之人,因鄒文已故,無可追究,意欲出頭自首,又慮身罹罪愆,將偽札仍行藏匿。在官又無從挨戶根查。此等不法之物,豈容不消除凈盡?容臣出示,遍行曉諭,凡有從前曾向鄒文買過敕札之人,毋論祖父及本身所買,均勒限一月內將偽札呈繳送官,免其治罪。如冥頑不靈,限內不行遵繳,將來一經訪查,立拿從重治罪,不少寬貸。務使所買偽札盡行毀銷,不使片紙遺留,致滋日久弊混。臣謹一并恭折具奏,是否有當,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初十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一一頁。 一二、內閣抄出福建漳州總兵奏殘件 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初三日,內閣抄出福建漳州鎮(zhèn)總兵□□□□□奏為敬陳末議、以均勞逸、以正儀注、仰乞睿鑒事:竊臣一介武夫,邊鄙劣質,仰蒙圣恩,由行伍微弁而歷擢封疆重寄,汲深綆短,時悚蚊負,凡有裨于營伍官常事宜,靡不細心籌酌,以期盡善,斷不敢稍存緘默,壅于上聞。茲臣不揣固陋,謬抒管見,敬擬二條,謹為我皇上陳之: 一、營中馬兵應請一例換臺,以均勞逸也。竊查營中兵丁有馬、步、守兵之分,技藝有弓箭、槍牌之別,遇有差事,勞逸必須苦樂適均,方無偏枯之嘆,更必額數相宜,亦得選拔有人而鼓勵士氣。茲查閩省陸路各營兵丁換臺一役,案于雍正三年內,經前任臺灣御史臣禪濟布奏請,臺灣設立馬兵三百名,同步守兵一例在于內營派撥更換等因,遵辦在案。此誠于營制各宜,勞逸適均,且使內地臺營遇有□□□缺,各就本營挨次拔補,而挑選有人,亦不致人少缺多,□□□□□□□臺灣拔補外委,亦得有馬兵選拔,更不致將步兵遷就□□□□□善也。續(xù)于雍正七年內,經前任總督臣高其倬因馬匹渡洋□□,到臺不服水土,倒斃甚多,遂又奏請將臺灣馬兵三百名改為步兵三百名,防守臺營等因,遵辦又在案。自此以后,則內營撥臺兵丁,概系步守,而馬兵一項不準換臺,遂使臺營遇有經制外委缺出,只就步兵內挑選拔補,使內地各營遇有馬糧缺出,竟致有人少缺多,選拔無人,奈為成例所限,只得遷就拔補。似此既于營制未合,且于鼓勵有妨,辦理甚屬掣肘。查閩省地方,概系依山濱海,地土潮熱,而馬匹在營倒斃,亦屬不少。況馬兵糧餉較之步守兵丁又優(yōu),未便因馬匹不利,臺營遂將馬兵亦不換臺,致使勞逸不均,而鼓勵有礙。臣再四籌酌,馬匹雖于臺營不宜,而馬兵并非必不可撥。茲謬抒管見,請撥無馬之馬兵赴臺換防,仍照前任臺灣御史臣禪濟布奏請之額,在于內地陸路各營,派撥三百名輪流換防,以資戍守。將原改之步兵三百名,按照內地各營名數,盡將弓箭手步兵□□□回內營操防。至撥臺馬兵等初次過臺所遺之馬匹,□□□□□□兵丁騎操,無庸另行買補。俟三年換回之時,又有□□□□□□配給騎操。彼此撥換,輪流接騎,并嗣后每年請領額馬□□□臺馬兵草干算明,俱歸司庫,無庸請領,則年復一年,亦于國帑不致糜費。似此一轉移間,庶使臺營遇有外委缺出,內營遇有馬糧缺出,均得選拔有人,而歷來有遷就之弊,可以永除,則勞逸而鼓勵戎行,似于內地、臺疆兩有裨益矣。 一、總兵進見總督之儀注,宜遵會典也。切實體制貴乎適中,進接難容紊越,自應敬謹遵守,未便以一時之紛更,致違萬載之典禮。查近奉兵部札付內開:準禮部議覆廣西左江鎮(zhèn)總兵官蔡卜年條奏請定總督巡閱營伍儀注一案,議得通禮內開:司道見總督,初見具銜名、履歷、公服詣署,至大門外下轎,入及儀門,由左門入,總督迎于外堂,屏內先行,司道隨入,及廳事,司道告報北面稟參,總督辭,乃三揖,總督西面答揖,總督正坐,司道傍侍坐,辭出,三揖如初,總督送至屏門外,司道三揖,趨出,至大門外上轎。又總兵官見總督,與司道見□□□□等語。至總督巡閱按臨各鎮(zhèn)時,如何迎送接見之處,□□□□開載。茲據總兵官奏請酌定儀注前來,查閱兵□□□□□軍政體統(tǒng),自宜嚴肅,惟是總兵為長鎮(zhèn)大員,弁兵俱□□□,若披執(zhí)跪見,誠未免于過卑,應令總兵官于總督按臨各鎮(zhèn)時,照司道初見總督之儀接見??偠綄⒅粒偙俪龀怯?,路旁打躬,隨至教場,總督升坐,總兵官上堂北面稟參,總督辭,向上三揖總督出坐答禮,總兵官旁坐,總督升轎,總兵官在傍打躬,送至原接處,仍于路旁打躬。如此則于總督節(jié)制及總兵官專閫之體,均為整肅,可無長傲獻媚之弊等因,遵行在案。竊查會典內見載:總兵官見總督用履歷、手本,由儀門進堂,三揖,總督答禮后,□堂侍坐,總(約缺十一二字)下又載總兵官往總督衙門,至二(約缺十一二字)語。伏思會典之儀,乃我朝定鼎之鴻模,垂萬世一統(tǒng)之制,(約缺十二三字)絲毫踰越。茲蒙部檄,議覆左(約缺八字)奏請總督巡閱儀注,案,并將總兵(約缺十一二字)通禮議覆與司道見儀同等因,(約缺十一二字)慎重,但恐與會曲所載一定之儀(約缺十一二字)后,凡遇總督巡閱按臨(約缺五十六字)外,至于總兵官往總督(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三六~八三七頁。 一三、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蘇昌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清吏司案呈,乾隆三十年七月初八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蘇昌奏福建澎臺二協(xié)游擊改為都司等因,(下缺) 閩浙總督臣蘇跪奏為議請酌改游擊都司各缺、以均營制、仰祈圣鑒事:竊照閩省為山海要區(qū),從前設立標營,各就水陸地方險易,分設大小員弁,駐防鎮(zhèn)守,控制已屬周密。惟是水師人員內,尚有員缺多寡殊懸。迨預保升遷,不無窒礙。更有地方應用水師人員,向俱補用升路,似未合宜之處,均須酌量更改,以收實效。查外海水師副、參、游、都、守均系在外題補之缺,例應預保,聽部掣升。但閩省水師游擊,通省共有一十四員,而應升游擊之水師都司,祗有閩安協(xié)左右營都司二員。游擊為都司升缺,迨預保應掣水師游擊時,理應先盡都司保送,無如人數過少,每有甫經任事,即行預保升任者,遷轉過驟,于整頓營伍之道非。若概將水師守備越次保送,必須材技十分出色者,方可膺選。然人材難得,因掣補需人,不得不為遷就保送。在各員升遷既多躐等,而所保又未盡得人,殊多未協(xié)。臣到任以來,細心籌劃,與水師、提臣、往復商酌,惟有于水師游擊各缺內,酌改都司幾員,俾都司員數稍多,庶辦理易臻妥協(xié)。除水師提鎮(zhèn)各親標游擊均分防各地、毋庸置議外,其副將所轄營分,無論水陸,各省俱祗都司。惟閩省水師副將所轄營分,均系游擊。乾隆十八年間,于刪除武職空銜論俸升轉案內,經部議將閩安協(xié)左右二營游擊改為都司,以符營制。尚有澎湖協(xié)水師副將左、右二營及臺灣協(xié)水師副將中、左、右三營,現在仍屬游擊。在當日因協(xié)駐札海外,體制宜嚴,是以多設游擊,以重防維。邇來海宇清寧,澎臺已不殊內地,既有鎮(zhèn)協(xié)大員駐札統(tǒng)轄,初不在多此二、三員游擊,方為有備無患。查澎臺二協(xié)游擊,均與副將同城,并不分防。有副將就近調度,則哨巡等事,都司亦必辦理裕如。況游擊、都司官階相去一間,果其選用得人,都司未必不勝于游擊。設任非其人,即游擊正恐不如都司。以臣愚見,應請將澎臺二協(xié)水師游擊共五員內,祗留臺協(xié)中軍游擊一員,其余四員一并改為水師都司,作為水師守備升缺。其管轄備弁兵丁及巡洋等事,悉皆照舊辦理,毋庸另為更張。預保應掣水師游擊時,即于各都司內擇其任事久而才具可觀者,酌量保送。如實無可保,再于水師守備內慎選材能杰出之員,聲明預保。再查臺灣之北路淡水營駐札八里岔,系屬販洋要路,又為臺郡北路門戶,巡防最為緊要,向設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額設陸兵三百名、水兵二百名,派撥臺協(xié)戰(zhàn)船二只,以資巡哨。但歷來俱于陸路人員內調補。臣查水師人員兼辦陸路,其操防、訓練原無二致,若以陸路人員兼辦水師,不諳洋面駕駛情形,勉強辦理,終覺有名無實。查該都司原系水陸兼管之缺,應請將北路淡水營都司一缺,嗣后改用水師人員。再于各把總外委內改用一半水師弁目,俾令督率水兵實力巡查洋面。其千總一員并其余把總、外委,仍于陸路人員拔補,督率端防陸路地方,庶海外水陸巡防,均歸實在。如此酌量更改,在外海水師仍不乏員,而都守遷轉又得均平,可杜濫觴幸進之漸。且于外洋巡哨,亦不為虛設。似于營制海防用人,均有裨益。如蒙俞允,所有應改員弁各缺,請俟現任各員報滿離任時,陸續(xù)題請改補。臣與水師提臣吳會商意見相同,理合恭折具奏,是否有當,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乾隆三十年七月初五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八本七八四~七八五頁。 一四、閩浙總督蘇昌題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仍兼世管佐領臣蘇昌謹題為請改水師事:準福建水師提督臣吳必達咨,據署水師提標前營游擊事世職藍元枚詳稱:竊元枚系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于乾隆二十四年請襲,二十五年引見,奉旨:藍元枚著交與該督標下學習行走,欽此。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收標,歷蒙委署水陸游擊、都司、守備各缺,并無貽誤。伏念元枚籍隸福建漳浦,生長海濱,且自幼隨父出洋,涉歷波濤。及元枚襲職后,歷署水師營務。是水務船工,益加練習,自揣水師實為所長。懇乞請改水師,以圖報效等情。又據水師提標中軍參將朱承祚詳,據署水師提標中營守備事試用武進士柴大紀詳稱:竊大紀生長浙江海濱,幼從父兄出洋貿易,涉歷波濤,云色風潮素所熟悉。后入武庠,謬舉鄉(xiāng)闈,癸未科中式武進士,揀選一等一名,奉部分發(fā)福建省試用。乾隆二十九年九月初一日收標,迭蒙委署水師提標后營中營各守備事務,每每坐帶兵船,巡防海汛,練習福建洋面事宜,兼識沙線澳嶼。伏查陸路人員內有通曉水師者,悉蒙改用。茲大紀情愿改入水師行走,庶得竭力報效等情,理合轉詳等由各到提督。據此移咨到臣。經臣檄發(fā)海壇鎮(zhèn)親帶赴外洋詳加試驗去后。茲據海壇鎮(zhèn)總兵官章紳咨呈覆稱:驗得藍元枚、柴大紀船上駕駛操縱各項事宜,俱能諳曉,詢其風云、水色、沙線、島嶼,亦皆明晰,均堪請改水師等由。又據臺灣鎮(zhèn)總兵官楊瑞詳,據臺灣北路副將觀柱詳,據右營守備王祥詳稱:竊守備籍隸福建,生長海濱,幼隨叔父出洋貿易,續(xù)投福寧鎮(zhèn)標左營入伍,拔把擢千。而福寧雖屬陸汛,與水師之烽火、閩安接壤,按期均與水師員弁一體會哨,旋蒙補授備,調補今職。其臺澎一帶沙線、島嶼,亦已熟悉。自揣改水,實為所長,合情詳請察轉,檄發(fā)試驗,俾得改補,以圖報效等情,轉詳到本職。據此隨檄委臺灣水師副將趙一琴管帶出洋試驗得王祥水務諳曉,駕駛熟悉等情前來。本職復加面試,水務果甚熟悉,堪以改調水師等由各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武職員弁如有水陸用違其長者,案奉諭旨,準予改調,欽遵在案。茲準據水師提督臣吳必達、臺灣鎮(zhèn)總兵官楊瑞咨稱,署水師提標前營游擊事世職藍元枚、署水師提標中營守備事試用武進士柴大紀、臺灣北路右營守備王祥,俱系生長海濱,自幼均隨父兄叔父出洋,水務素所熟悉,據詳請改水師前來。臣查藍元枚、柴大紀、王祥生長海濱,從幼出洋,素識海道,歷經委署水師營務,或調任臺灣水務,益加熟悉,船工水性均所周知。據請改用,經海壇、臺灣各鎮(zhèn)臣帶出外洋,面加親試,果于水務諳曉。理合循例題明,準予改入水師營分別學習,試用調補,庶不致用違其長。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zhèn)總兵官臣任澍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等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仍兼世管佐領臣蘇昌。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一○~二一一頁。 一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李奏前事一折,除行文完結外,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九日。 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五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跪奏為奏明請旨事:竊照本年十月,武職各官屆當舉行軍政之期,事關激揚巨典,必須詳慎考察,黜陟得宜,始足示懲勸而肅戎伍。臣荷蒙圣恩,調補閩浙總督,于本年二月間馳抵泉州駐扎,所有閩浙兩省將備,材技優(yōu)絀,辦事勤惰,均未深知。且各員又多帶兵前赴臺灣剿賊。應俟事竣回營,核其功過,分別優(yōu)劣,以昭激勸。相應仰懇圣恩,俯準閩浙二省,于乾隆五十二年十月軍政,俟剿匪事竣,循例補行,庶衡鑒得以周詳,舉劾益昭慎重。臣現在仍留心察訪,如有怠玩不職之員,隨時據實核參,不敢稍事姑容,致滋貽誤。理合恭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奉朱批:覽,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五○頁。 一六、閩浙總督??蛋矚堊嗾? 臣??蛋补蜃酁樽嗾埣诱管娬奁?、仰祈圣鑒事:竊查閩、浙二省應行五十二年軍政,經前督臣李侍堯奏請展限。及上年軍務告蕆,兩省員弁陸續(xù)調赴省城候考,因李侍堯染患瘡疾,不能考驗,署督臣魁綸任內,又以為日無多,未及辦理,令各員弁暫行回任候調在案。伏思武職之有軍政,猶文員之有大計,于激揚進退之中,寓彰癉勸懲之道。閩浙地方遼闊,山海錯盤。閩省八鎮(zhèn)、七協(xié)、五十八營,浙省五鎮(zhèn)、十一協(xié)、三十七營,碁布星羅,在在均關緊要。向來各營習氣,怠玩廢弛。自臺灣逆匪滋事,各員弁帶兵前赴會剿,至上年夏間內渡歸營,而自將備以下,經前督臣調考來省,需候日久,旋以未及考驗,復行回任,往返道途,殊形跋涉。統(tǒng)計一年之中,在營操練巡查之日甚少。臣抵任以來,體察營伍情形,亟應嚴加整頓。惟標營遠近不齊,員弁多未識面?,F雖陸續(xù)調考,其漢仗、弓馬自可一望而知。所有平日操防之勤惰,辦事之優(yōu)絀,尚須詳加訪察,一時究難悉其底里。且督臣統(tǒng)轄兩省,而提督則系分別水陸,各有專轄,考核更為親切。今福建水師提督哈當阿、陸路提督梁朝桂系甫經到任,浙江提督觀成尚未來浙,現系衢州鎮(zhèn)總兵伊里布護理,于各營員弁之賢否,均未能深知,即往返札詢,亦屬無益。而臺灣一鎮(zhèn),向例由該鎮(zhèn)考驗后出具考語送核匯題。該營員弁多系臣上年在于臺灣酌核打仗出力之人,分別奏咨補用,半載以來,勤惰恐難一致??值饺尾痪茫辔幢悴萋兽k理。是臣此時當亟須整頓之秋,有不能即行舉劾之勢。除大計薦劾,現與撫臣徐嗣曾另折奏請再行展限半年外,所有五十二年軍政,相應仰懇圣恩,竟再展限一年。容臣就兩省營分酌分遠近,陸續(xù)調考,并分予各提督半年之限,囑令實心察驗,隨時出具密考,咨送查對。統(tǒng)于今冬考驗齊全,匯冊具題。則辦理既昭慎重,而各營員弁赴調,亦覺從容。大抵綠營習氣,兵丁則不解操防,將弁則惟思克扣。今若以軍政期逾,遽行調考,員弁等甫經回任,又復束裝,盤費無出,勢須借貸不足,必致克扣軍餉。以兵丁有定之銀糧,供員弁不時之侵扣,將兵力日疲,營務日廢。故臣愚昧之見,惟有寬期調考,使員弁等在營稍稍休息,再行赴省,則措費少覺舒徐,即不得藉詞克扣,致累兵丁。 至臣蒙皇上逾格厚恩,畀以海疆重任,吏治、兵防,二者并重。現在水師、陸路,地方盜風未息,劫案時聞,良由各營將弁兵丁積懦成疲,積疲成玩。臣自抵任以后,嚴飭各鎮(zhèn)協(xié)營務宜振刷精神,一洗從前惡習,大聲疾呼,不遺余力。仍時刻留心訪察,如有不肖員弁仍前玩懦,貽誤戎行,則不待調考即行嚴參,不敢稍存姑息。而各營中或有緝捕勇往,訓練精嚴、出力向上者,亦必亟行奏請升用,斷不以未經考驗,阻其上進之階。臣復竊思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今營伍如此廢弛,地方如此緊要,即使員弁等弓馬不致生疏,漢仗尚可去得,而以之緝盜不獲,以之操兵而兵不強,此等員弁沾染習氣已深,若非明示懲儆,難望其知畏知悛。臣為皇上儲備人才,輯寧邊境,早作夜思,札催面飭,務使將為有用之將,兵為有用之兵。將來調驗時,凡員弁等漢仗、弓馬,縱有可觀,亦必將其平日獲盜多寡,操兵勤惰,互相參核,以定優(yōu)劣。如此則黜陟俱歸核實,而戎伍可冀改觀。事關軍政考核,謹繕折具奏,伏乞(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四九頁。 一七、兵部「為內閣抄出大學士公福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車駕司案呈,本年五月十八日,內閣抄出協(xié)辦大學士公福等奏巴圖魯侍衛(wèi)等交回馬內酌留臺灣馬一百匹給發(fā)馬干試養(yǎng)等因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房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四七頁。 一八、戶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拉納等奏」移會 戶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伍等具奏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閩浙總督臣覺羅伍拉納、福建巡撫臣徐嗣曾跪奏為臺澎新舊戍兵、酌籌一律撥換班程、恭折奏請圣鑒事:竊照臺灣、澎湖各營原額戍守班兵一萬二千一百七十六名,向由內地各營均勻派往,三年輪替。乾隆五十二年分班滿應回內地兵丁,時值剿匪未平,暫緩撥換。上年大功告竣,經將軍??蛋膊槊魇鴥葌鍪鹿始鞍酀M應行調回各兵缺額七千八百八名,又酌增汛防兵一千二百名,統(tǒng)計新舊共應補兵九千零八名,即于內地派往征兵內挑其年力精壯者留補;并聲明以調到臺灣之日為始,照例扣算換防之期,奏奉諭旨依議,欽遵在案。茲據臺灣鎮(zhèn)總兵普吉保請將內營馬步戰(zhàn)守各兵,勻作三次撥換,每次以六個月為期,咨呈前督臣李侍堯飭司查議。迨督臣??蛋采W任,以從前挑留戍兵,原因海疆初定,戍額不可不足,內外撥換,又恐往返需時,故為議宜之計。至挑征作戍,更于勞苦之力倍加勞苦。臺地既已寧靜,而臣徐嗣曾在臺灣數年,該處以征作戍之兵,類能安分,似未便拘泥前奏例限,致行征居戍,獨著勤勞,遂與面加商確,仰體皇上優(yōu)恤戎行之意,一律速予換回,以均勞逸。當即飭司核議撥換班程。隨據藩司伊轍布詳稱:向日撥換臺灣一營之兵,每派至內地空營至數十營不等,以致弁兵不相認識,稽察為難。此后新增舊額換防弁兵,遵照??蛋苍谂_灣時奏定章程,應于督、撫、提、鎮(zhèn)、協(xié)標各營分,整齊歸一劃撥。如某營應派外委千把若干員,某營應派馬步戰(zhàn)守兵若干名,一營仍歸一營總兵挑出指定,前往臺灣某營更替,俾無混淆,畫一注冊。 至此次班程,如照臺灣鎮(zhèn)臣所議作為三起勻換,每起以六個月為期,須至五十五年秋間方能完竣,班次未免過遲。應分作四起,每起以三個月為期,各按營分歸撥換。擬將新增戍防經制額外外委十六員、兵一千二百名,同原額內應撥水陸馬步守兵二千三百名,通共弁兵三千五百一十六名為第一起,班程糧餉于本年四月初一日畫一起?。挥峙蓳軆鹊厮懜髋_兵三千五百名為第二起,班程糧餉于七月初一日畫一起??;又派內地水陸各營兵三千五百名為三起,班程糧餉于十月初一日畫一起??;又派撥各營兵二千八百七十六名為第四起,班程糧餉于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畫一起住。各起弁兵通于一年以內全數完竣,仍俟三年屆滿,換回原營歸伍等情,經??蛋才c臣徐嗣曾斟酌定議,咨明水、陸二提臣暨行內地各營遵照揀派。??蛋残蚍蠲{任兩廣,迅速遄行,臣徐嗣曾署篆接辦,詳奏核辦通行。催趲將省城、廈門各哨船調撥齊備。臣伍拉納抵任后,會同查照??蛋埠硕ò喑蹋S復飛檄嚴催,一面咨移水、陸各提臣互相點驗頭起班兵。已據報齊集廈門,風順即隨配隨渡。其撥換之第二、三、四起,臣仍趕緊催趲,俾得按期依次前進,不致有誤班程。并將各冊咨部外,所有新舊戍兵酌籌一律撥換班程,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奉朱批:如所議行,欽此。于本月初六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五一頁。 一九、兵部「為軍機大臣會同戶兵二部奏」移會 兵部為遵旨議奏事:武庫司案呈,軍機大臣會同戶、兵二部奏前事等因一案,相應抄錄原奏移會稽察房可也。須至移會者。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日。 軍機大臣會同兵部等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福建巡撫徐奏臺灣留喂馬匹、試有成效、酌籌改撥馬兵數目等因一折,于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初九日奉朱批:軍機大臣會該部議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臣等會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等奏稱:臺灣各營,雍正二年原設為馬兵三百名,于雍正七年添設塘汛案內將馬兵議裁。此次將軍??蛋步瞬杜_灣逆匪,屢次克捷,多藉馬力,議請于解往臺灣軍營馬匹內酌留一百匹,試養(yǎng)一年,如果喂養(yǎng)得宜,再于臺灣鎮(zhèn)標、北路協(xié)標各改設馬兵一百名,作為定制,奏準在案。臣伍拉納因本年未經前赴臺灣,照會該鎮(zhèn)奎林查明喂馬情形具覆。茲據該鎮(zhèn)報稱:留喂馬匹已屆一年,倒斃止二十七匹,余皆臕壯,堪以畜牧,并請于臺灣鎮(zhèn)及南北路、城守各標營按其形勢之沖簡,兵數之多寡,改設馬兵三百名,派撥防守等情。伏查前項馬匹,臣等雖未及親加查驗,既據奎林呈報試養(yǎng)已有成效,自屬實在情形。且臺灣南北兩路道里綿長,若以三百匹馬,按照各營均勻分撥,不惟聲援既壯,而弁兵又得騎操嫻熟,實于海外要地大有裨益。應如該鎮(zhèn)所議,臺灣鎮(zhèn)標中、左、右三營、城守二軍、南路營、下淡水二營、北路協(xié)標四營,共設馬兵三百名。所需馬匹,即照??蛋苍啵趦鹊仄藸I調撥班期更換,留馬易人,一切糧餉、草料并無增減。其每年倒馬匹數,查內地各營每馬一百匹,年額倒馬二十匹,今臺灣天氣潮熱,似宜量為區(qū)別,應請每百匹年額倒馬二十五匹。應補之馬,照例動支朋銀買補。派撥之馬兵三百名,應于五十五年正、四兩月分撥起程,糧餉、草干于四、七兩月起住,將來歸入新定班程之頭、二兩起內歸總撥換,俾臻畫一,另造班程各冊咨部。再查臺灣上年酌留馬一百匹,內有福州等營馬七十五匹,不在原奏調撥之列,若令解回內地,未免更多往返,應即于內地照數扣除,就應派營分撥還補額。其挑留之馬兵七十五名,亦由原營派撥步兵換回,各歸原伍,以符營制等因具奏前來。 查臺灣各營,原設馬兵三百名,于雍正七年添設塘汛守兵議裁在案。乾隆五十三年,協(xié)辦大學士公福剿捕逆匪,迅就蕩平,多藉馬力,奏請于解往軍營馬內酌留一百匹,試養(yǎng)一年,如果喂養(yǎng)得宜,再于臺灣鎮(zhèn)標、北路協(xié)標各改設馬兵一百名奏準在案。今該督撫奏稱,據臺灣鎮(zhèn)奎林呈報,試養(yǎng)馬匹倒斃止二十七匹,余皆臕壯,堪以畜牧,奏請于南北路、城守各標營改設馬兵三百名,所需馬匹于內地偏僻標營調撥班期更換,留馬易人,并酌定分撥改設數目營分,附單具奏。核與上年??蛋苍嗲楣?jié)相符,應如所請,按形勢之沖簡,兵數之多寡,均勻攤配,俾馬步各兵互為聲援,誠于海外要地,大有裨益。其所請自五十五年正、四兩月分撥起程,另文報部之處,亦應如所奏辦理。應令該督將內地調撥標營馬匹數目,并改設馬兵姓名,照例造入兵丁、朋馬各冊內報部查核。至該處既經添設馬兵,自應照內地之例,一體按期操演,以期精練純熟,俾成勁旅。并將操演各兵技藝,造冊報部查核。其每年額倒馬數,既據聲稱臺灣天氣潮熱,似宜與內地各營量為區(qū)別,應準其每百匹每年倒馬二十五匹。所倒馬匹,應由內地動支朋銀買補。其賠樁年分,并皮臟變價,悉照該省朋馬奏銷定例辦理。一切糧餉、草干起住月分,于報銷冊內分晰聲造報部查核。再上年酌留馬一百匹內,有福州等營馬七十五匹,亦應準其仍留備用,即于內地照數扣除,就應派營分撥還補額。仍將各該兵領騎馬匹毛齒、年月日期、兵丁姓名,統(tǒng)入該省朋馬奏銷案內造報查核。其挑留之馬兵七十五名,系在未經定制設立馬兵以前,暫留彈壓,今既定額改設馬兵,亦應如所請,由原營派撥步兵換回,各歸原伍,以符營制。此案系兵部主稿,合并聲明。為此謹奏請旨。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奏,本日奉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五三~八五四頁。 二○、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遵旨等事:竊照閩省臺灣、內地各營移駐弁兵添設塘汛防守,應需建造汛署、兵房、巡船等項。統(tǒng)計蚶江等處汛地,共應建汛署三座,塘房二百零四間,煙墩四十八座,望樓、旗桿、牌坊、照墻各十六座,巡船一只,勘估共需工料銀六千四百二十七兩一錢零,動撥司庫存公銀兩,給領興建,經前督臣富勒渾會折具奏。準到兵部咨覆,準其動頂興建,以資防守。仍將應建汛署、塘房、煙墩、望樓、旗桿、牌坊、照墻、巡船轉飭核實確估,造具冊結,題報興建。所需工料銀兩,應準在于存公銀內動支。將動用銀兩,進入存公冊內報部查核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福建布政使伊轍布詳稱:據泉州府蚶江通判陳惇會同署晉江縣方維憲、陸路提標右營游擊張瑞麟冊開蚶江五堡巖、右浮港等汛建蓋千總衙署一座、塘房三十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共需工料銀一千一百三十一兩七錢一分八厘;福清縣知縣李倓會同護理海壇鎮(zhèn)標左營游擊林士元,冊開旗桿尾汛塘房十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共需工料銀二百七十四兩六錢五分四厘;署福清縣知縣郭廷魁會同護理長福營參將事右軍都司馬元勛冊開,城頭汛塘房十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共需工料銀二百七十四兩六錢五分四厘;長樂縣知縣彭如槐會同長福營右軍都司哈景泰冊開,潭頭汛塘房三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共需工料銀一百一十三兩七錢二分一厘;閩縣知縣李堂會同護理閩安協(xié)副將事游擊施如憲冊開,東岐、浮岐等汛衙署一座、塘房十三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巡船一只,共需工料銀七百四十四兩三錢五分五厘;泉州府馬家巷通判常明會同署同安營參將事游擊倪賓冊開,馬家巷、萬家村等汛塘房三十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共需工料銀七百六十四兩一錢二分二厘;護理龍巖州事海澄縣知縣何茹連會同龍巖營游擊和昌冊開,大池、小池、龍門船巷、王莊、三井、上家邦等汛衙署一座、塘房三十間、并墩樓牌坊等項,共需工料銀一千三百零三兩三錢二厘。通計內地各汛共需銀四千六百零六兩五錢二分六厘。按冊復核,均與原估相符,委系撙節(jié)核實,并無浮冒,應行動撥存公銀兩給領興建,業(yè)經匯入乾隆五十年奏銷存公冊內造報在案。至臺灣南北路各營添設塘汛,先經逆匪滋事,未據造報,見在建筑城垣,未及兼辦塘汛,應俟造送冊結到日,另案詳題。所有內地各汛已據冊報到齊,未便留待,合先轉造清冊,同送到圖結,詳請察核具題。再查馬家巷會勘印結,未據并送,見飭催取,送到另詳補咨,合并聲明等情前來。臣復核無異,除冊結圖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徐嗣曾、水師提督臣哈當阿、陸路提督臣海祿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察核具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七本六八三頁。 二一、兵部「為內閣抄出兼署福撫伍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兼署福撫伍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六年正月日。 閩督兼署福撫伍跪奏為禁止班館等項名目、遵例具奏事:案準部咨:奉上諭:蠹役擾害善良,于吏治民生,大有關系,著傳諭各督撫,務飭問刑衙門,將班館等項名目永行禁革,仍著年終奏聞。欽此。欽遵在案。臣查差役設立班館,勒賄殃民,最為地方之害。閩省自懲治臺灣蠹役案內奏奉諭旨嚴查,臣得時刻留心防察,遇有差役詐贓之案,無不盡法痛治。現在內地各屬奸蠹稍知畏懼,即臺灣地方經總兵奎林及道府等遇事嚴懲,亦尚斂跡。茲乾隆五十五年歲底,據兩司轉據各府州屬結報閩省班館一項,及囤房、土地堂之名異而實同者俱已禁絕等情,會詳前來。伏思此等積弊,最易潛滋,總期平時嚴查,遇事認真整頓,方不致復萌故習。臣惟有督率司道時時留心,有犯必懲,斷不敢少容懈縱,以仰副圣主察吏安民、綏靖海疆之至意。所有禁止、班館等名目緣由,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再閩浙總督系臣本任,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奏。 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奉朱批:以實為之,欽此。于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四本三八八頁。 二二、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遵旨議奏事:竊照福建臺灣澎湖水陸各營暨福州旗營,遞年操演槍炮、火藥、鉛子,需用硝鉛料價桶腳等項,查照部準價值,每年核實動支額派存公銀二千七百一兩九錢三分五厘,歷年造冊題銷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伊轍布詳稱:乾隆四十七年奉文武職名糧改給養(yǎng)廉,添補實兵,內槍炮各兵,應于四十八年起加用藥鉛,業(yè)經造冊咨報。今查乾隆五十年分,計臺澎福州等八旗營實需硝鉛料價桶腳等銀二千三百零八兩五錢八分六厘,在于乾隆五十年分額派存公銀二千七百一兩九錢三分五厘之內動支,計節(jié)省余剩存公銀三百九十三兩三錢四分九厘。又乾隆五十一年分計臺澎福州等八旗營實需硝鉛料價桶腳等銀二千三百零八兩五錢八分六厘,在于乾隆五十一年額派存公銀二千七百一兩九錢三分五厘之內動支,計節(jié)省余剩存公銀三百九十三兩三錢四分九厘。以上二年節(jié)省余剩存公共銀七百八十六兩六錢九分八厘,同收回四十二年分硝斤合共銀九千八百零六兩九錢九分一厘,分別截給,委員采辦四十四年分硝斤應用,理合遵照分晰報銷四柱,同節(jié)省存公銀兩,按年按款備造清冊,并取具實銷印結,詳送察核具題。所有乾隆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七、四十、四十一、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八、四十九等十四年,節(jié)省余剩,共銀六千四百七十一兩三錢零七厘,業(yè)于前次四柱冊內造報,動支湊給委員采辦四十三年分硝斤,俟收回歸入下次四柱冊內造報,合并聲明等情前來。臣復核無異,除冊結分送戶、工二部外,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察核具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七本六八七~六八八頁。 二三、工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等奏」移會 工部為移會事:營繕司案呈,本年九月二十三日內閣抄出閩督伍等奏建蓋澎湖兵房一折,除行文外,相應抄錄原奏知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九日。 閩浙總督臣覺羅伍拉納、福建巡撫臣浦霖跪奏為動項建蓋澎湖被風倒壞兵房、循例具奏事:竊照臺灣府澎湖地方于乾隆五十五年六月間陡起颶風,民間房屋多有倒壞,經臣提取司庫銀兩,委員曾中立管解前往,并飭會同升任臺灣府楊廷理親赴查勘,逐一撫恤,恭折具奏,并聲明兵房等項,分別勘估另辦。接準部咨,行令造具冊結,照例辦理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布政使轍布詳,準臺灣府楊廷理移稱:飭令澎湖通判蔣曾年會同副將李南馨確勘左右兩營,原設十三汛兵房,于乾隆二十二年請動項修蓋,歷年已久,茲復被風倒壞,僅存基址,共應建兵房六十八間,并炮臺、望樓、旗桿、牌坊、照壁、煙墩等項,估需工料銀三千二百十四兩二錢三分八厘,造具冊結移送到司,核與準銷例價無浮,應請于浙江省解到商捐臺灣城工銀兩余剩項下動支興建,遵例呈請具奏前來。臣等覆查無異,除飭取冊結另疏核題外,所有動項建蓋澎湖被風兵房估需銀數緣由,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十九日奉朱批:該部知道,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五九頁。 二四、工部題本 經筵講官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鑲黃旗漢軍統(tǒng)臣金簡等謹題為動項建蓋澎湖兵房等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前事內開:竊照臺灣府澎湖地方于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六日陡起颶風,民間房屋多有倒壞,經臣提取司庫銀兩,派委署南勝同知曾中立管解前往,并飭會同前升任臺灣府知府楊廷理親赴查勘,逐一撫恤,恭折具奏,并聲明兵房等項分別勘估另辦,于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初九日準到工部咨覆,行令造具冊結,照例辦理等因,轉行遵照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伊轍布詳,準臺灣道楊廷理移,據署臺灣府知府袁秉義轉,準澎湖通判蔣曾年會同澎湖協(xié)副將李南馨親詣確勘,澎湖水師左、右兩營原設新城東邊等十三汛兵房,并炮臺、照墻、旗桿、牌坊、望樓、煙墩廠、煙臺等項,撥兵駐守巡查,緣島峰孤懸,四圍環(huán)海,頻遭風雨摧殘,先于乾隆三十二年間題請動項修蓋,歷年已久,本多損壞,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六日陡遭颶風驟雨,被刮倒塌,木料、磚瓦掀飛破碎,隨風入海,僅存基址。遵經召匠確估,應建新城東邊、新城西邊等二汛營房各一座七間,嵵里汛、風柜尾汛、文良汛等三汛營房各一座三間,將軍澳汛、挽門汛、水埯汛、西嶼內塹汛、外塹汛、小門汛、吉貝汛、等七汛營房各一座五間,北山赤崁汛營房一座十間,共六十八間,炮臺十座共三十間,又嵵里汛、風柜尾汛、文良汛、將軍澳汛、挽門汛、水埯汛、西嶼內塹汛、外塹汛、小門汛、北山赤崁汛、吉貝汛等十一汛照墻、旗桿、牌坊、望樓、煙墩廠等項每汛各一座,煙臺汛各三座,共估需工料銀三千二百一十四兩二錢三分八厘,造具冊結,由府道加結,移送到司,核與歷奉準銷例價并無浮糜,應請在于浙江省解到商捐臺灣城工銀兩余剩項下動支給領,興建竣固,交營收管,另造冊結報銷,合先轉造估冊,同送到圖結,詳候察核具題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結圖分送兵、工二部并循例恭折具奏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浦霖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九年八月二十日題,十月初四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準兵部于十月初十日將原抄咨送到部。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疏稱:竊照臺灣府澎湖地方,于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六日陡起颶風,民間房屋多有倒壞,經臣提取司庫銀兩撫恤具奏,并聲明兵房等項分別勘估另辦,準到部覆,行令造具冊結照例辦理等因,轉飭遵照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伊轍布詳,準臺灣道楊廷理移,據署臺灣府知府袁秉義轉,準澎湖通判蔣曾年會同澎湖協(xié)副將李南馨親詣確勘,澎湖水師左、右兩營原設新城東邊等十三汛兵房并炮臺、照墻、旗桿、牌坊、望樓、煙墩廠、煙臺等項撥兵駐守巡查,緣島嶼孤懸,四圍環(huán)海,頻遭風雨摧殘,先于乾隆三十二年間題請動項修蓋,歷年已久,本多損壞,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六日陡遭颶風驟雨,被刮倒塌,木料、磚瓦掀飛破碎,隨風入海,僅存基址。遵經召匠確估,應建新城東邊、新城西邊等二汛營房各一座七間,嵵里等三汛營房各一座三間,將軍澳等七汛營房各一座五間,北山赤崁汛營房一座十間,共六十八間,炮臺十座共三十間,又嵵里等十一汛照墻、旗桿、牌坊、望樓、煙墩廠等項每汛各一座,煙臺每汛各三座,共估需工料銀三千二百一十四兩二錢三分八厘,造具冊結,由府道加結移送到司,應請準于浙江省解到商捐臺灣城工銀兩余剩項下動支興建,合先轉造估冊同送到圖結詳候具題等情。臣覆查無異,除冊結圖分送兵、工二部并循例恭折具奏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浦霖合詞具題等因前來。查福建臺灣府澎湖地方被風倒塌營汛、兵房并照墻、旗桿、牌坊、望樓、煙墩等項,先據該督于奏報撫恤被災折內聲明衙署、營房等項照例分別辦理,經臣部移咨該督轉飭照例造具冊結,分題咨辦理。嗣據該督奏明兵房等項下估需工料銀三千二百十四兩二錢三分八厘,請在浙江省解到商捐臺灣城工銀兩余剩項下動支興建等因,又經臣部移咨該督轉飭作速具冊結題報辦理,并行文戶部各在案。今據該督疏稱,修建澎湖水師左、右兩營、新城東邊等十三汛兵房共六十八間,炮臺十座共三十間,并照墻、旗桿、牌坊、望樓、煙墩等項共估需工料銀三千二百十四兩二錢三分八厘,造具冊結題報辦理等語。應如該督所題,準其照估興修。仍令該督轉飭作速撙節(jié)辦理,俟工竣之日,將用過工料銀兩照例切實確核造具冊結題銷。至冊開裝修門扇板片并未開明應裝處所高寬尺寸,成砌圍墻亦未開明面數并每面各長丈尺,油飾彩畫均未將應油應畫處所逐件露明長徑寬厚尺寸開載,應將原冊粘簽鈐印發(fā)還該督,轉飭于題銷冊內照依簽駁各款,逐一詳細查造,以便核辦并行文戶部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初十日,經筵講官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御茶膳房奉宸苑事務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總管內務府大臣臣金簡、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尚書掌翰林院事教習庶吉士臣彭元瑞、左侍郎管理錢法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臣伊齡阿、左侍郎臣吳省欽、右侍郎兼鑾儀衛(wèi)鑾儀使臣阿迪斯、右侍郎鑲藍旗漢軍都統(tǒng)臣范宜恒、營繕清吏司郎中臣文光、郎中臣達琳、郎中臣閻學■〈氵朿〉、員外郎臣多隆阿、員外郎臣李肖筠、主事臣元明、主事臣恒清、主事臣何道生。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八六一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