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

博物志 作者:(晉)張華撰


  外國西海內(nèi)西北有軒轅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渚沃之野,鸞自舞,民食鳳卵,飲甘露。

  白民國,有乘黃,狀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壽三千歲。君子國人,衣冠帶劍,使兩虎。民衣野絲,好禮讓,不爭。

  土千里,多薰華之草。民多疾風(fēng)氣,故人不蕃息;好讓,故為君子國。

  三苗國。昔唐堯以天下讓于虞,三苗之民非之。帝征之,有苗之民叛,浮入南海,為三苗國。

  驩兜國,其民盡似仙人。帝堯司徒驩兜之后民,常捕海島中,人面鳥口。去南國萬六千里,盡似仙人也。

  大人國,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頭,其兒則長大,能乘云而不能走,蓋龍類。去會稽四萬六千里。

  厭光國民,光出口中,形盡似猿猴,黑色。

  結(jié)胸國,有滅蒙島。奇肱民善為拭,扛以殺百禽,能為飛車,從風(fēng)遠(yuǎn)行。湯時西風(fēng)至,吹其車至豫州,湯破其車,不以視民。十年,東風(fēng)至,乃復(fù)作車遣返,而其國去玉門關(guān)四萬里。

  羽民國,民有翼,飛不遠(yuǎn)。多鸞鳥,民食其卵。去九嶷四萬三千里。

  穿胸國。昔禹平天下,會諸侯會稽之野,防風(fēng)氏后到,殺之。夏德之盛,二龍降庭,禹使范成光御之行域外,既周而還。至南海,經(jīng)防風(fēng),防風(fēng)之神二臣以涂山之戮,見禹,便怒而射之,迅風(fēng)雪雨,二龍升去。二臣恐,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其刃,療以不死之草,是為穿胸民。

  交趾民在穿胸東。

  孟舒國民,人首鳥身。其先主為霅氏,馴百禽。夏后之世,始食卵,孟舒去之,鳳凰隨焉。

  異人《河圖玉板》云: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

  大秦國人長十丈,中秦國人長一丈,臨洮人長二丈五尺。

  禹致群臣于會稽,防風(fēng)氏后至,戮而殺之。其骨專車長狄僑如,身橫九畝,長五丈四尺,或長十丈。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十二見于臨洮,長五丈,足跡六尺。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大人國僬僥氏,長三丈。

  《時含神霧》曰:東北極人長九丈。

  東方有螗螂沃焦防風(fēng)氏,長三丈,短人身九寸。遠(yuǎn)夷之民,雕題黑齒穿胸儋耳大足岐首。

  于利國人,一手二足,拳反曲。

  無啟民,居穴食土。無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還化為人。細(xì)民國,其肝不朽,百年而化為人。皆穴居處,二國同類也。

  蒙雙民。昔高陽氏有同產(chǎn)而為夫婦,帝放之北野,相抱而死。神鳥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頸,二頭,四手,是為蒙雙民。

  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又說得一布衣,從海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兩袖,長二丈。又得一破船隨波出,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fù)有面。生得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地皆在沃沮東大海中。

  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嘔絲之野,其女子端跪據(jù)樹而嘔絲,北海外也。

  江陵有猛人,能化為虎。俗又云虎化為人。好著紫葛衣,足無踵。

  日南有野女,群行若丈夫,狀皛目,裸袒無衣衤尃。

  異俗越之東有駭沐之國。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父死則負(fù)其母而棄之,言鬼妻不可與同居。

  楚之南有啖人之國。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后埋其骨,乃為孝也。

  秦之西有義渠國。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熏之即煙上,謂之登遐,然后為孝。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中國未足為非也。此事見《墨子》。

  荊州極西南界至蜀,諸民曰獠子。婦人妊娠七月而產(chǎn),臨水生兒,便置水中,浮則取養(yǎng)之,沉便棄之,然千百多浮。既長,皆拔去上齒牙各一,以為身飾。

  毋丘儉遣王領(lǐng)追高句麗王宮,盡沃沮東界。問其耆老,言國人常乘船捕魚,遭風(fēng)吹數(shù)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夕取童女沉海。

  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長數(shù)尺,箭長尺余,以燋銅為鏑,涂毒藥于鏑鋒,中人即死,不時斂藏,即腹脹沸爛,須臾肌肉都盡,唯骨耳。其俗:誓不以此藥法語人。治之:飲婦人月水及糞汁,時有差者。唯射豬犬則無恙,以其食糞故也。燋銅者,故燒器,其長老唯別燋銅聲,以物杵之,徐聽其聲,得燋毒者,便鑿取以為箭鏑。

  景初中,蒼梧吏到京,云廣州西南接交州數(shù)郡,桂林,晉興,寧浦間,人有病將死,便有飛蟲大如小麥。或云有甲在舍上,人氣絕,來食亡者。雖復(fù)撲殺有斗斛,而來者如風(fēng)雨,前后相尋,續(xù)不可斷,截肌肉都盡,唯余骨在便去盡。貧家無相纏者,或殯殮不時,皆受此弊。有物力者,則以衣服布帛五六重裹亡者。此蟲惡梓木氣,即以板鄣防左右,并以作器,此蟲便不敢近也。入交界便無,鄰近郡亦有,但微少耳。

  異產(chǎn)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xiàn)香者,帝謂是常香,非中國之所乏,不禮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至乘輿間,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鸞卵,三枚與棗相似。帝不悅,以付外庫。后長安中大疫,宮中皆疫病,帝不舉樂。

  西使乞見,請燒所貢香一枚,以辟疫氣。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即日并差,長安中百里咸聞香氣,芳積九十余日,香猶不歇。帝乃厚禮發(fā)遣餞送。一說漢制獻(xiàn)香不滿斤,西使臨去,乃發(fā)香物如大豆者,拭著宮門,香氣聞長安數(shù)十里,經(jīng)數(shù)月乃歇。

  漢武帝時,西海國有獻(xiàn)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余膠半兩,西使佩以自隨。后從武帝射于甘泉宮,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西使乃進(jìn),乞以所送余膠續(xù)之。上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膠為水,注斷弦兩頭相連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頭,終不相離。西使曰:可以射,終日不斷。帝大怪,左右稱奇,因名曰續(xù)弦膠。

  《周書》曰:西域獻(xiàn)火浣布,昆吾氏獻(xiàn)切玉刀?;痄讲嘉郏瑒t燒之即潔,刀切玉如脂。布,漢世有獻(xiàn)者,刀則未聞。

  魏文帝黃初三年,武都西都尉王褒獻(xiàn)石膽二十斤,四年獻(xiàn)三斤。

  臨邛火井一所,從廣五尺,深二三丈。井在縣南百里,昔時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諸葛丞相往視之。后火轉(zhuǎn)盛熱,盆蓋井上,煮鹽得鹽,入于家火即滅,訖今不復(fù)燃也。酒泉延壽縣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

  徐公曰:西域使王暢說石流黃出足彌山,去高昌八百里,有石流黃數(shù)十丈,從廣五六十畝。有取流黃晝視孔中上狀如煙而高數(shù)尺,夜視皆如燈光明,高尺余。暢所親見之也。言時氣不和,皆往保此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