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長安城,縱橫交織一百零八坊,坊坊有奇案,步步藏殺機。請君入局,明察秋毫,破解長安一百零八案!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正月甲子夜,永樂坊東北角一座宅院內,燈火通明,靡靡的歌舞之聲裊裊傳來。忽聽“咔嚓”一聲琉璃破碎之音,萬籟休止。醇香的葡萄酒帶著劇毒,自破裂的琉璃琥珀杯中汩汩流出,當朝三品大將軍命喪當場。不日,案件偵破,證據確鑿,嫌犯認罪,經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司裁定,真兇將擇日問斬。然而大出意外的是,死者家屬不依不饒,居然屢屢上訴要為兇手鳴冤。此時正逢武后代天子執(zhí)政之初,死者恰好是武后的表親,這樁咄咄怪案竟成了瞬息傾覆時局的關鍵。于是,負責糾察百官、監(jiān)審刑獄的御史臺不得不接下這燙手山芋。與慣于現場查證的大理寺、偏于定罪處罰的刑部不同,御史臺以“辯論”破案。即由二人分作正反雙方,訊問證人、復核證物,作無罪或有罪辯護。臺官張元曇、楊藏英受命,擔任此案的正反雙方。他們根據一句證詞、一件證物、一條線索……唇槍舌劍,據理力爭。而在他們身后,一代酷吏來俊臣正一步一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