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畜牧、動物醫(yī)學、狩獵、蠶、蜂中國獸藥研究與應用全書:獸用抗生素替代物及應用

中國獸藥研究與應用全書:獸用抗生素替代物及應用

中國獸藥研究與應用全書:獸用抗生素替代物及應用

定 價:¥238.00

作 者: 郝智慧 主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獸藥研究與應用全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2465351 出版時間: 2025-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當前用于減少或替代獸用抗菌藥物的各類技術和產品及其應用。主要包括天然植物用于減抗、替抗,飼用微生物制劑用于減抗、替抗,酶制劑用于減抗、替抗,飼用多糖和寡糖用于減抗、替抗,飼用生物活性肽用于減抗、替抗,飼用有機酸、有機微量元素用于減抗、替抗,其他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用于減抗、替抗,獸用中藥用于減抗、替抗,噬菌體用于減抗、替抗。同時也介紹了應用于減抗、替抗的主要技術,主要包括藥劑技術用于減抗、替抗,聯(lián)合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合理用藥技術用于減抗、替抗。本書系統(tǒng)性、先進性、理論性和實踐指導性較強,是高等院校動物藥學、動物醫(yī)學、動物科學、動物營養(yǎng)等專業(yè)教師、學生,相關專業(yè)科研人員,獸藥企業(yè)研發(fā)人員,養(yǎng)殖臨床一線工作人員的良好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郝智慧,教授,一直致力于中獸藥現(xiàn)代化和新獸藥創(chuàng)制、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等研究有關的教學科研,在獸用抗生素替代物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堅持原始創(chuàng)新和技術應用價值,升級革新了中獸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產品的新技術、新工藝,獲批3個國家一類新獸藥在內的22個新獸藥、授權發(fā)明專利50件,發(fā)表文章130篇,制定國家和行業(yè)標準2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各類獎勵14項,項目成果在養(yǎng)殖場、獸藥企業(yè)得到廣泛應用,并在行業(yè)內得到高度認可,提升了我國新獸藥研制的整體水平,為保障畜牧業(yè)健康發(fā)展、動物性產品的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后被遴選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抗菌藥物低劑量長期在飼料中添加使用危害嚴重2
1.2應對細菌耐藥性,世界在行動2
1.3應對耐藥性問題,中國在行動3
1.4獸用抗菌藥物使用減量化行動4
1.5獸用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危害4
1.5.1增加毒副反應發(fā)生率5
1.5.2污染環(huán)境生態(tài)、影響人類健康5
1.5.3誘導細菌耐藥性產生7
1.5.4引起動物腸道菌群失調8
1.5.5降低動物機體免疫力8
1.6獸用抗菌藥物減量化的意義及措施9
1.6.1獸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的含義9
1.6.2獸用抗菌藥物減量化的意義9
1.6.3獸用抗菌藥物減量化的對策10
第2章國內外研究進展12
2.1國外減抗、替抗技術研究進展及主要產品應用情況13
2.1.1國外飼用植物提取物的現(xiàn)狀13
2.1.2國外微生物制劑的現(xiàn)狀16
2.1.3國外飼用酶制劑的現(xiàn)狀19
2.1.4國外飼用酸化劑的現(xiàn)狀20
2.1.5國外飼用生物活性肽的現(xiàn)狀21
2.2我國減抗、替抗技術研究進展及主要產品應用情況23
2.2.1國內可飼用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獸用中藥制劑的現(xiàn)狀23
2.2.2國內飼用微生物制劑和噬菌體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31
2.2.3國內飼用酶制劑的現(xiàn)狀34
2.2.4國內飼用多糖和寡糖添加劑的現(xiàn)狀35
2.2.5國內飼用有機酸和有機微量元素的現(xiàn)狀36
2.2.6國內飼用生物活性肽的現(xiàn)狀37
參考文獻39
第3章減抗、替抗相關政策與法規(guī)46
3.1國際減抗、替抗政策與法規(guī)47
3.1.1解決抗菌藥耐藥性的“One Health”策略47
3.1.2不同國家減抗、替抗的法規(guī)49
3.2我國農業(yè)部門抗菌藥減量化行動的有關文件51
3.3我國有關減少抗菌藥在養(yǎng)殖業(yè)中應用的舉措51
3.3.1關于規(guī)范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獸用抗菌藥使用行為51
3.3.2關于加強養(yǎng)殖業(yè)廢水及廢棄物排放監(jiān)管52
3.3.3關于規(guī)范獸用抗菌藥市場秩序52
3.3.4關于國際交流合作與風險評估52
3.3.5關于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示范及評估53
3.4新飼料添加劑審批的相關政策53
3.4.1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53
3.4.2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54
3.4.3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54
3.4.4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管理辦法54
3.4.5飼料添加劑產品批準文號管理辦法54
3.4.6植物提取物類飼料添加劑申報指南54
3.5新獸藥審批相關政策及獸藥研究相關指導原則55
參考文獻56
第4章天然植物用于減抗、替抗59
4.1已批準可飼用天然植物60
4.1.1《飼料原料目錄》中的植物60
4.1.2新食品原料(新資源食品)73
4.2飼用植物減抗、替抗活性物質及示例76
4.2.1精油76
4.2.2有機酸類化合物81
4.2.3生物堿類化合物83
4.2.4酚類化合物86
4.2.5黃酮類化合物87
4.2.6萜類化合物89
4.2.7醌類化合物90
4.2.8甾體類化合物92
4.2.9多糖94
4.3飼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功能及作用機制95
4.3.1增強機體免疫力96
4.3.2改善腸道功能96
4.3.3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97
4.4可飼用天然植物及提取物98
4.4.1可飼用天然植物采集、產地初加工、貯藏98
4.4.2可飼用天然植物粉及粗提物的生產工藝99
4.4.3可飼用天然植物粉和粗提物的質量標準101
4.5植物提取物飼料添加劑產品102
4.5.1術語與定義及分類102
4.5.2生產工藝103
4.5.3質量標準104
4.5.4功能分類109
4.5.5已獲批的植物提取物飼料添加劑111
4.5.6飼用植物減抗、替抗研究與應用114
4.6可飼用天然植物減抗、替抗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展望118
4.6.1存在的問題118
4.6.2展望121
參考文獻122
第5章飼用微生物制劑用于減抗、替抗129
5.1飼用微生物制劑的概念及分類130
5.2飼用微生物制劑的主要作用機制131
5.2.1對病原微生物的競爭性排斥131
5.2.2對腸黏膜的黏附力131
5.2.3對畜禽腸道免疫的調控132
5.2.4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133
5.2.5補充機體營養(yǎng)成分,促進動物生長發(fā)育133
5.2.6補充腸道正常菌群,防止發(fā)生菌群失調134
5.2.7產生抗菌物質134
5.3飼用微生物制劑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135
5.3.1發(fā)酵工藝135
5.3.2加工工藝136
5.3.3質量控制137
5.4飼用微生物制劑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展望138
5.4.1飼用微生物制劑應用存在的問題138
5.4.2飼用微生物制劑發(fā)展趨勢142
參考文獻142
第6章酶制劑用于減抗、替抗148
6.1酶制劑的研究進展149
6.1.1酶的分類149
6.1.2畜牧業(yè)中常用的酶制劑150
6.1.3酶的應用種類拓展154
6.2酶制劑的作用機制156
6.2.1飼用酶通過提高腸道內消化酶水平促進動物生長156
6.2.2飼用酶在提高飼料消化率方面的機制156
6.2.3飼用酶通過改善動物的代謝來促進動物生長157
6.2.4飼用酶通過調控動物的免疫功能發(fā)揮作用158
6.2.5飼用酶通過調節(jié)動物的腸道菌群發(fā)揮作用158
6.3酶制劑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161
6.3.1酶制劑工業(yè)常用菌種161
6.3.2酶制劑生產工藝161
6.3.3酶制劑的質量控制165
6.4飼用酶制劑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165
6.4.1飼用酶的改造165
6.4.2飼用酶的高效表達168
參考文獻171
第7章飼用多糖和寡糖添加劑用于減抗、替抗175
7.1飼用多糖和寡糖的研究進展176
7.1.1低聚殼聚糖176
7.1.2殼寡糖179
7.1.3半乳甘露寡糖180
7.1.4果寡糖181
7.1.5甘露寡糖184
7.1.6低聚半乳糖186
7.1.7低聚木糖(木寡糖)187
7.1.8低聚異麥芽糖190
7.1.9β-葡聚糖(源自釀酒酵母)190
7.1.10褐藻酸寡糖192
7.2飼用多糖和寡糖的作用機制193
7.2.1促進礦物質的吸收193
7.2.2促進動物生長193
7.2.3抗氧化作用193
7.2.4調節(jié)動物胃腸道菌群的平衡194
7.2.5提高動物的免疫力194
7.2.6改善腸動力194
7.3飼用多糖和寡糖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195
7.3.1殼寡糖195
7.3.2果寡糖196
7.3.3甘露寡糖196
7.3.4低聚木糖(木寡糖)197
7.3.5低聚半乳糖197
7.4飼用多糖和寡糖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197
7.4.1飼用多糖和寡糖存在的問題197
7.4.2飼用多糖和寡糖的展望198
參考文獻199
第8章飼用生物活性肽用于減抗、替抗207
8.1飼用生物活性肽的研究進展208
8.1.1概述208
8.1.2飼用生物活性肽的來源及分類209
8.1.3飼用生物活性肽在畜禽生產上的研究與應用進展213
8.2飼用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機制217
8.2.1抗菌作用及其機制217
8.2.2抗病毒作用及其機制219
8.2.3免疫調節(jié)作用及其機制220
8.2.4抗氧化作用及其機制221
8.2.5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222
8.2.6腸道健康調節(jié)作用及其機制223
8.2.7其他生理功能224
8.3飼用生物活性肽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25
8.3.1生物活性肽制備技術225
8.3.2生物活性肽分離純化方法228
8.3.3生物活性肽的定性定量鑒定229
8.4飼用生物活性肽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30
8.4.1存在的問題230
8.4.2未來研究和應用方向展望231
參考文獻232
第9章飼用有機酸、有機微量元素用于減抗、替抗240
9.1飼用有機酸、有機微量元素的研究進展241
9.1.1飼用有機酸的研究進展241
9.1.2飼用有機微量元素的研究進展248
9.2飼用有機酸、有機微量元素的作用機制254
9.2.1飼用有機酸的作用機制254
9.2.2有機微量元素的作用機制255
9.3飼用有機酸、有機微量元素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57
9.3.1飼用有機酸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57
9.3.2有機微量元素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58
9.4飼用有機酸、有機微量元素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59
9.4.1飼用有機酸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59
9.4.2飼用有機微量元素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61
參考文獻262
第10章其他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用于減抗、替抗271
10.1其他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的研究進展272
10.1.1昆蟲提取物272
10.1.2卵黃抗體273
10.1.3化學合成類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研究進展274
10.2其他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的作用機制276
10.2.1非植物源提取物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作用機制276
10.2.2化學合成類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作用機制277
10.3其他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78
10.3.1非植物源提取物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78
10.3.2化學合成類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80
10.4其他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81
10.4.1非植物源提取物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81
10.4.2化學合成類飼用抗菌藥物替代物存在的問題、應用及展望282
參考文獻282
第11章獸用中藥應用于減抗、替抗287
11.1獸用中藥應用于減抗、替抗的研究進展288
11.1.1獸用中藥與飼料端的替抗288
11.1.2獸用中藥與養(yǎng)殖端的減抗290
11.2獸用中藥應用于減抗、替抗的作用機制294
11.2.1抑制病原體294
11.2.2緩解炎癥295
11.2.3免疫調節(jié)296
11.2.4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297
11.3獸用中藥應用于減抗、替抗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298
11.3.1藥材基原與源頭控制298
11.3.2獸用中藥生產工藝299
11.3.3獸用中藥質量控制標準301
11.4獸用中藥在減抗、替抗中的應用及展望303
11.4.1獸用中藥在減抗、替抗方面的應用303
11.4.2展望304
參考文獻305
第12章噬菌體防治技術310
12.1噬菌體作用機理與資源挖掘311
12.1.1噬菌體作用機理311
12.1.2噬菌體資源挖掘與應用方式314
12.2噬菌體藥理學和應用案例318
12.2.1噬菌體治療319
12.2.2噬菌體群體治療藥理學方法和框架320
12.2.3獸用噬菌體治療案例333
12.3噬菌體的評價方法和管理策略335
12.3.1抗藥性指數(shù)Lar評估335
12.3.2噬菌體群的管理和應用策略337
參考文獻338
第13章藥劑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43
13.1緩控釋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44
13.1.1概述344
13.1.2制備緩控材料344
13.1.3緩控釋制備技術346
13.1.4緩控釋質量評價348
13.1.5影響緩控釋制劑質量的因素348
13.1.6緩控釋技術在減抗、替抗中的應用350
13.1.7展望351
13.2納米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52
13.2.1前言352
13.2.2納米技術發(fā)展歷程352
13.2.3納米技術減抗和替抗的研究應用現(xiàn)狀353
13.2.4納米技術抗菌機制354
13.2.5展望356
13.3包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57
13.3.1前言357
13.3.2包合技術發(fā)展歷程357
13.3.3包合技術減抗和替抗的研究現(xiàn)狀358
13.3.4包合技術減抗和替抗的機制358
13.3.5展望361
13.4微球、微囊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61
13.4.1概述361
13.4.2制備微球、微囊的材料362
13.4.3微球、微囊制備364
13.4.4微球、微囊質量評價367
13.4.5影響微球、微囊制備質量的因素368
13.4.6微球、微囊技術在減抗、替抗中的應用369
13.4.7展望371
13.5固體分散體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72
13.5.1引言372
13.5.2SD定義37213.5.3SD的分類372
13.5.4SD的新技術374
13.5.5SD的質量檢查與評定374
13.5.6SD用于減抗、替抗的研究進展374
13.5.7展望379
13.6給藥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80
13.6.1氣凝膠技術380
13.6.2鼻腔給藥技術381
13.6.3經皮給藥技術382
13.6.4微針給藥技術383
13.6.5植入式給藥技術384
13.6.6噴霧給藥技術384
13.6.7胃滯留給藥技術385
13.7輔料技術用于減抗、替抗386
13.7.1輔料技術在獸藥固體制劑中的應用387
13.7.2輔料技術在獸藥液體制劑中的應用389
13.7.3制劑技術在減抗、替抗方面的應用390
參考文獻395
第14章聯(lián)合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15
14.1協(xié)同減毒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16
14.1.1降低多黏菌素類抗菌藥物毒性416
14.1.2降低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毒性417
14.1.3降低四環(huán)素類抗菌藥物毒性417
14.1.4降低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毒性417
14.2協(xié)同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18
14.2.1化藥與化藥的協(xié)同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19
14.2.2化藥與中藥的協(xié)同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21
14.2.3中藥與中藥的協(xié)同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24
14.2.4化藥與抗菌肽的協(xié)同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26
14.2.5其他協(xié)同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27
14.3相加增效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29
14.3.1化藥與化藥的相加增效作用429
14.3.2化藥與中藥的相加增效作用432
14.3.3中藥與中藥的相加增效作用435
14.3.4抗菌肽與常規(guī)抗菌藥的相加增效作用436
參考文獻437
第15章合理用藥技術用于減抗、替抗446
15.1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447
15.1.1明確用藥指征447
15.1.2謹慎聯(lián)合用藥,避免配伍禁忌448
15.1.3對因治療與對癥治療相結合449
15.1.4杜絕濫用藥物,嚴防耐藥性產生450
15.1.5適當考慮中西醫(yī)結合用藥450
15.1.6遵守休藥期,防止藥物殘留451
15.2敏感性折點與合理用藥451
15.2.1敏感性折點451
15.2.2敏感性折點的制定452
15.2.3敏感性折點的更新453
15.3流行病學臨界值與合理用藥453
15.3.1流行病學臨界值的概念453
15.3.2流行病學臨界值標準的制定454
15.3.3耐藥進化預測與流行病學臨界值455
15.4PK/PD研究與給藥方案設計456
15.4.1抗菌藥物的藥代動力學(PK)456
15.4.2抗菌藥物主要藥效學(PD)指標458
15.4.3抗菌藥PK/PD的分類依據(jù)與特點459
15.4.4PK/PD臨界值與給藥方案的設計463
15.5臨床臨界值與合理用藥考量464
參考文獻46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