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壯醫(yī)學概述 001
第一節(jié) 壯醫(yī)學溯源 002
第二節(jié) 壯醫(yī)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006
第三節(jié) 壯醫(yī)學的特點及主要內容 009
第二章 壯醫(yī)學基礎理論 013
第一節(jié) 陰陽為本的哲學觀 014
第二節(jié) 三氣同步的整體觀 017
第三節(jié) 三道兩路的生理觀 020
第四節(jié) 毒虛為患的病理觀 027
第五節(jié) 多診合參的診斷觀 031
第六節(jié) 扶正解毒的防治觀 033
第三章 龍路的生理功能及調節(jié)機制 039
第一節(jié) 龍路的生理功能及重要性 040
第二節(jié) 龍路以心為用的動力機制 043
第三節(jié) 龍路以通為要的運輸網絡 045
第四節(jié) 龍路與三道調節(jié)關系 046
第五節(jié) 龍路與火路協(xié)作關系 049
第四章 龍路病的病理機制 051
第一節(jié) 概述 052
第二節(jié) 龍路病毒虛結合的發(fā)病機制 054
第三節(jié) 龍路病以“堵”為主的關鍵病機 058
第四節(jié) 以“亂”為綱的龍路病病機概括 060
第五章 龍路病常見病證的診治 065
第一節(jié) 血壓嗓 066
第二節(jié) 麻邦 070
第三節(jié) 心頭跳 075
第四節(jié) 阿悶 080
第五節(jié) 心頭弱 084
第六節(jié) 屙意勒 089
第七節(jié) 嘎脈勒叮塞 093
第八節(jié) 楞喔勒 096
第九節(jié) 唉勒 100
第十節(jié) 幽勒 103
第六章 龍路病常用藥 109
漢桃葉 110
八角楓 111
八角茴香 112
八角蓮 114
九龍?zhí)?115
九里香 117
三七 118
三叉苦木 120
三加 121
土茯苓 123
牡蒿 124
大風艾 126
鉤藤 127
大葉紫珠 128
大駁骨 130
大金花草 131
大薊 132
小鉆 133
金不換 135
千斤拔 136
莪術 137
飛龍掌血 139
馬蹄金 140
牛大力 141
牛奶木 142
牛尾菜 143
白背葉 145
地龍 146
當歸藤 147
朱砂根 148
紅藥 150
崗梅 151
寬筋藤 152
余甘子 153
青天葵 155
羅漢果 156
側柏葉 157
金線草 158
金盞菊 160
金櫻根 161
腫節(jié)風 162
南酸棗 164
戰(zhàn)骨 165
絞股藍 166
桃金娘根 167
益母草 168
海螵蛸 170
排錢草 171
黃花倒水蓮 172
赪桐 174
蜈蚣 175
鷹不撲 176
野牡丹 178
第七章 龍路病的外治法 181
第一節(jié)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 182
第二節(jié) 壯醫(yī)針刺療法 185
第三節(jié) 壯醫(yī)蓮花針拔罐逐瘀療法 190
第四節(jié) 壯醫(yī)刮痧療法 193
第五節(jié) 壯醫(yī)燙熨療法 196
第六節(jié) 壯醫(yī)藥物竹罐療法 198
第七節(jié) 壯醫(yī)刺血療法 201
第八節(jié) 壯醫(yī)火針療法 204
第九節(jié) 壯醫(yī)針挑療法 206
第十節(jié) 壯醫(yī)水蛭療法 209
第八章 龍路疾病的預防與調攝 213
第九章 龍路病臨床驗案舉隅 219
屙意勒病案舉隅 220
麻邦病案舉隅(一) 222
麻邦病案舉隅(二) 225
麻邦病案舉隅(三) 228
血壓嗓病案舉隅 231
嘎脈勒叮塞病案舉隅 234
楞喔嘞病案舉隅 237
參考文獻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