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農本草經》概論 / 1
《神農本草經》序錄/ 2
二、《神農本草經》各論 / 9
上藥(上品)/ 10
(一) 礬石/ 10
(二) 滑石/ 13
(三) 菖蒲/ 16
(四) 鞠華/ 19
(五) 人參/ 22
(六) 天門冬/ 25
(七) 甘草/ 28
(八) 干地黃/ 33
(九) 菟絲子/ 37
(十) 充蔚子/ 40
(十一) 女萎/ 43
(十二) 茈胡/ 46
(十三) 獨活/ 50
(十四) 木香/ 54
(十五) 澤瀉/ 56
(十六) 龍膽/ 60
(十七) 細辛/ 63
(十八) 赤箭/ 66
(十九) 丹參/ 70
(二十) 酸棗/ 73
中藥(中品)/ 77
(二十一) 石膏/ 77
(二十二) 磁石/ 80
(二十三) 苦參/ 84
(二十四) 當歸/ 87
(二十五) 通草/ 91
(二十六) 芍藥/ 94
(二十七) 瞿麥/ 97
(二十八) 元參/ 101
(二十九) 百合/ 103
(三十) 知母/ 105
(三十一) 黃芩/ 108
(三十二) 茅根/ 111
(三十三) 紫菀/ 114
(三十四) 紫草/ 117
(三十五) 白蘚/ 120
(三十六) 藁本/ 122
(三十七) 萆薢/126
(三十八) 白薇/ 129
(三十九) 地榆/ 132
(四十) 桑根白皮/ 135
(四十一) 厚樸/ 137
(四十二) 秦皮/ 140
(四十三) 豬苓/ 143
(四十四) 山茱萸/ 146
(四十五) 梅實/ 149
下藥(下品)/153
(四十六) 鉛丹/ 153
(四十七) 代赭/ 156
(四十八) 附子/ 158
(四十九) 烏頭/ 161
(五十) 半夏/ 163
(五十一) 虎掌/ 167
(五十二) 大黃/ 170
(五十三) 亭歷/ 174
(五十四) 桔梗 / 177
(五十五) 草蒿/ 180
(五十六) 旋覆花/ 183
(五十七) 藜蘆/ 186
(五十八) 射干/ 189
(五十九) 白蘞/ 191
(六十) 白頭翁/ 194
(六十一) 夏枯草/ 196
(六十二) 蜀椒/ 199
(六十三) 皂莢/ 202
(六十四) 楝實/ 204
(六十五) 蚯蚓/ 207
(六十六) 蜈蚣/ 210
(六十七) 水蛭/ 211
(六十八) 杏核仁/ 214
附《神農本草經》中藥物古今效用對照 / 218
中藥索引 /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