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問題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史料
第四節(jié) 研究綜述
第一章 從中世紀走來: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與奧格斯堡
第一節(jié) 宗教改革前夕的帝國政治與社會
第二節(jié) 奧格斯堡的“黃金時代”下的政治、經濟與民生
第三節(jié) 中世紀的遺產:奧格斯保信仰虔誠與堂區(qū)的王職動世俗化管理
第四節(jié) 城市四大家族及其關系網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改革思潮的沖擊與中間道路政策(1518-1524)
第一節(jié) 沒有印刷術就沒有宗教改革:奧格斯堡作為新教宣傳風暴中心
第二節(jié) 強大的保守壁壘:神學家雷氏在奧格斯堡信仰舞臺上的第一回合
第三節(jié) 民生問題的新教解決方案:1522年救濟金制度改革
第四節(jié) 信仰與利益訴求的雜糅:1524年下層民眾動亂
第五節(jié) 鮑丁格與“中間道路”政策的制定
第六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適度改革與早期教派多元化(1524-1530)
第一節(jié) 內外形勢與雷氏的第二回合:“適度”的改革
第二節(jié) 信仰的裂隙:“圣餐之爭”神學疏要與奧格斯堡作為輿論戰(zhàn)場
第三節(jié) 多元調和:應對早期教派多元化局面與自身“教派認同”的建構
第四節(jié) 早期教派的此消彼長:路德派的式微與茨溫利派的發(fā)展
第五節(jié) 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造就再洗禮派中心
第六節(jié) 天平的失衡:帝國政治層面的博弈投射于“中間道路”政策
第七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多元力量的博弈:改革決議與實踐(1530-1537)
第一節(jié) 查理五世的回歸與“布道之戰(zhàn)”
第二節(jié) 1530年奧格斯堡帝國議會的召開
第三節(jié) 失衡之后的重建:1530年后市議會的改革努力
第四節(jié) 來自改教家布策的助力:教派認同與改革模式的確立
第五節(jié) 對改革合法性、改革范圍與政治后果的討論
第六節(jié) 為改革的政治保障所做的三次努力
第七節(jié) 1534年正式改革前的內外政治環(huán)境與和談計劃
第八節(jié) 1534年與1537年的改革實踐
第九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奧格斯堡宗教改革的特點比較與范式論評
第一節(jié) 奧格斯堡與紐倫堡的宗教改革比較
第二節(jié) 奧格斯堡宗教改革的三大特點
第三節(jié) “合力”范式:對奧格斯堡宗教改革的解釋范式
結語
附錄I 奧格斯堡大事記
附錄II 烏班努斯·雷吉烏斯的史料
附錄III 人名地名翻譯對照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