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一個時代(代前言)
潛利益
潛利益就是潛藏于深處或暗處的遠期利益,不是和尚頭上一目了然的虱子,若智商不夠,目光短淺,則不易參透和看明白。
圣賢與英雄
毋庸置疑,曾李師徒能收取蓋世大功,都是踐行“挺身入局”四字的結果,不過方法略有區(qū)別。
幕僚之道
李鴻章輕描淡寫道:“不就勤王嗎,老師何必小題大做?”曾國藩生氣道:“天都快塌了下來,還是小題,能不大做?”李鴻章笑道:“就算大題吧,也無需大做,可換個思路,大題小做如何?”
從助手到替手
試想史上多少帝王權臣,人亡政息,身死譽毀,生前身后所享榮譽判若云泥,曾國藩死后卻備受尊崇,聲望竟超過生前,不正是替手選得準,選得好嗎?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慈禧說,不用朝廷出錢也可創(chuàng)辦招商局,怎不早說,還拿到朝堂上討論作甚?奕?說此乃千古未有之新事,朝廷不討論,不表態(tài),李鴻章豈敢擅自行動?
該抗旨時得抗旨
曾國荃很快拿出調查結果,回奏皇上:尹漋河之戰(zhàn),鮑超對陣賴文光,劉銘傳遭遇任化邦,賴弱任強,鮑超勝得可喜,劉銘傳敗得也不冤。
被需要的才是贏家
朝野亂嘈嘈,李鴻章覺得北京不可久留,請求外放。已訓政執(zhí)權的慈禧委其為兩廣總督,李鴻章興沖沖南下廣州,遠避是非之地。
人才與事功
李鴻章看得準,功名低的人有個好處,眼界不高,愿意從小事做起,慢慢歷練,歷事越多,經驗越豐富,辦事能力越強,也越值得信任。
做官在于做事
得知開平煤礦要修運煤鐵路,果然朝堂一片嘩然,大罵李鴻章居心叵測,企圖壞我大清江山。
求變與求富
榮祿實在聽不下去,打斷康有為道:“什么都可變,唯祖宗之法不可變。”康有為反駁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祖宗之法何用?因時制宜,誠非得已,該變得變。
與洋人爭鋒
白齊文氣急,下令關閉松江城門,領著數(shù)十名戰(zhàn)士,趕往蘇松糧道衙門,大有沖擊銀庫強奪餉銀之勢。楊坊鉆進地窖,被白齊文搜出來,一拳砸過去,正正當當砸在對方鼻梁上。
弱國與重臣
慈禧問是何寶貝,李鴻章拿出包裹里的血袍,呈到慈禧面前。慈禧一見,不禁老淚縱橫,又問另外那樣寶貝是啥。李鴻章指指自己疤痕未去的面頰,說里面有顆彈頭,價值上億,老臣舍不得送人,還得自己留著,日后帶進棺材。
同處曾幕差別大
李元度與曾國藩屬生死之交,但一個才小,一個才大,不在同一層面上,以至先合后分。反之才人才大,貴人才不夠,也發(fā)揮不出才人的能量。
臣謀君計
人算不如天算。天是甚?天乃世界大勢也。形勢比人強,到頭來人謀不如天謀,人計不如天計,誰也別想翻出老天爺掌心。
自謙與自黑
每逢曾國藩來函問兵事,胡林翼以三字答復:惟我任;問餉事,也是三個字:于我取。
慈禧與李鴻章
李鴻章與慈禧首次見面是1868年,這年李鴻章四十五歲,慈禧三十三歲。但李鴻章三個字,慈禧十多年前就已有所耳聞。
太后的繞指柔
可咸豐偏偏低估了慈禧的能量,或說低估了她那雙綿柔白嫩的美手,不僅寫得出一筆好字,還能化百煉鋼為繞指柔,調擺男人世界。
大帥驚鴻一跳
曾國藩口喊:“別管我,讓我去死”,掙扎著要見閻王。掙扎半天也沒掙脫,回頭望望,見是章壽麟,驚愕道:“我派你帶人增援湘潭,怎么到了靖港?”
唯先生知我
這也許正是左宗棠心頭隱痛,說又說不出口,怪又不知怪誰,只得找些其他借口,破口大罵曾李師徒,以解心頭之妒。
翁同龢把政
人有私心,不足為奇,但身為國家重臣,翁同龢一輩子活在私心里,為一己私心不惜誤國誤民。
袁世凱讀書
一怒之下,袁世凱將詩文付之一炬,忿然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焉能齷齪久困于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甲午戰(zhàn)爭的正面與側面
只是戰(zhàn)爭殘酷,輸贏難料,光緒以為只要增兵朝鮮,擊退日軍易如反掌。再說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李鴻章花費那么多銀子,供淮軍,建海軍,就是用來打擊外敵,揚我國威的,關鍵時刻不出手,不白養(yǎng)了一番?
劃時代的人物
李鴻章屬羊,長于巢湖邊,戰(zhàn)于長江邊,仕于大海邊,一生沒避開過水。“羊”加“水”,便是“洋”,李鴻章喜讀洋書,擅辦洋務,建北洋海軍,與洋人周旋,無時不離洋,無事不離洋。
附錄:近代歷史人物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