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邊疆學基礎理論研究:以古代中國為中心

中國邊疆學基礎理論研究:以古代中國為中心

中國邊疆學基礎理論研究:以古代中國為中心

定 價:¥119.00

作 者: 李大龍 著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207162 出版時間: 2024-10-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邊疆歷史多層次、寬領域的學術考察,探討了中國邊疆的內(nèi)涵及其特征,對中國疆域形成與發(fā)展做了理論解讀。對中國邊疆從“有疆無界”到“有疆有界”做了系統(tǒng)的辨析,對多民族建構(gòu)視野下農(nóng)耕與游牧族群的互動及其特點做了研究,對從夏人、漢人到中華民族的族群凝聚軌跡做了長時段的歷史考察;對制約中國邊疆學學科形成與發(fā)展的六大問題:“中國邊疆話語體系建設”“多民族中國形成與發(fā)展的理論解構(gòu)”“東亞天下秩序的理論解構(gòu)”“中國海疆的形成與發(fā)展”“治邊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邊疆學學科體系建設”做了深入細致的科學實證性研究。

作者簡介

  李大龍, 1964年生,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國家與疆域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邊疆史地研究》雜志主編、編審,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民族史學會副會長、遼金暨契丹女真史學會顧問等。長期致力于中國邊疆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一百六十余篇,出版《從“天下”到“中國”:多民族國家疆域理論解構(gòu)》《漢唐藩屬體制研究》等著作二十余部,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fā)展理論、歷代治邊政策與實踐·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以及漢唐邊疆史,尤其是高句麗歷史研究方面有一定影響。

圖書目錄

前言 / 1
第一章 “天下”視域下的“中國”與“邊疆”
第一節(jié) “中國”與“天下” / 12
一、“中國”:“大一統(tǒng)”的標識 / 12
二、“天下”:多民族國家中國形成與發(fā)展的空間 / 15
第二節(jié) 中國邊疆的內(nèi)涵及其特征 / 18
一、“邊疆”概念及其演變 / 18
二、“中國邊疆”的特征 / 27
第三節(jié) 國家與民族:“中國”與“邊疆”的交融 / 31
第二章 多民族國家疆域形成與發(fā)展的軌跡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話語體系與標準的探討 / 38
一、以歷代王朝疆域為主的話語體系 / 38
二、標準的探討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上溯”話語體系的出現(xiàn) / 43
三、以清代疆域為標準的話語體系 / 45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王朝國家到主權(quán)國家視域下疆域理論的新探索 / 49
一、新標準的確立:王朝國家與主權(quán)國家 / 49
二、“自然凝聚,碰撞底定”:多民族國家疆域的理論概述 / 55
三、“有疆無界”到“有疆有界”:中國疆域話語體系建構(gòu) / 70
第三章 “大一統(tǒng)”制度文明與多民族國家家園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農(nóng)耕王朝對“大一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 / 142
一、秦漢“大一統(tǒng)”思想的形成與實踐 / 143
二、唐朝對“大一統(tǒng)”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 147
三、明朝對“大一統(tǒng)”思想的改造與發(fā)揚 / 149
第二節(jié) 游牧族群對“大一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 / 155
一、對抗、認同與發(fā)展:從匈奴到鮮卑 / 156
二、對“中國”的一統(tǒng):從突厥、契丹、女真到蒙古 / 162
第三節(jié) 清朝的集大成:“大一統(tǒng)之在我朝” / 166
一、清代“大一統(tǒng)”研究評述 / 166
二、清朝對傳統(tǒng)“大一統(tǒng)”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 169
三、清朝“大一統(tǒng)”政治秩序的“一體化”實踐 / 173
第四章 “天下”政治格局演變與王朝國家治理
第一節(jié) “天下”格局由傳統(tǒng)向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的演變 / 182
一、中國古代“天下”的范圍及其自成體系的自然環(huán)境 / 183
二、“天下”自然狀態(tài)下政權(quán)建構(gòu)的主要形態(tài) / 187
三、“天下”格局構(gòu)成的常態(tài)及其發(fā)展趨勢 / 191
第二節(jié) 歷代王朝邊疆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 197
一、王朝國家治理思想與實踐 / 198
二、王朝國家治邊政策的繼承與發(fā)展 / 212
三、論“羈縻”:歷代治邊政策的要義 / 230
四、藩屬體系:歷代王朝邊疆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 247
五、“皇帝天可汗”:一種突破性嘗試 / 265
第五章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中華民族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 282
一、從“五方之民”“華夷之辨”到“中華民族” / 282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出現(xiàn)及其內(nèi)涵演變 / 287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分析 / 291
第二節(jié) 多民族國家建構(gòu)視野下農(nóng)耕與游牧族群的互動及其特點 / 294
一、“行國”與“行國體制” / 294
二、游牧與農(nóng)耕族群互動的分期與特點 / 307
三、“四等人”:一種特殊的人群劃分方式 / 323
第三節(jié) 中華大地上主體族群凝聚的軌跡 / 328
一、古代中國傳統(tǒng)的族群觀 / 328
二、由“夏人”到“漢人”:農(nóng)耕族群的初步凝聚 / 330
三、由“漢人”到“唐人”:農(nóng)耕族群的進一步凝聚 / 331
四、“漢人”的再次出現(xiàn):農(nóng)耕族群的再次壯大 / 333
五、“中華人”的重新出現(xiàn):“漢人”群體的壯大及其身份轉(zhuǎn)變 / 335
第四節(jié) 清朝近現(xiàn)代主權(quán)國家建構(gòu)的努力 / 337
一、由王朝國家向近現(xiàn)代主權(quán)國家的轉(zhuǎn)型 / 339
二、“臣民”(國民)塑造的嘗試 / 344
三、消除族群分界與確立滿洲正統(tǒng)的努力 / 347
四、通過調(diào)整政策,實現(xiàn)不同族群的整合 / 351
第六章 視角、理論與方法:中國邊疆學建設的思考
第一節(jié) 詮釋中國疆域的視角、理論和方法:研究邊疆地區(qū)融入多民族國家歷史應有的
視角 / 358
一、邊疆歸屬標準的探討 / 358
二、“天下國家”與整體史觀 / 370
第二節(jié) 詮釋中華民族的視角與方法 / 384
一、“民族”不是古籍固有用語 / 385
二、梁啟超、顧頡剛和費孝通對中華民族形成的理論解讀 / 393
三、“四個共同”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史觀 / 406
四、超越傳統(tǒng)史觀 / 412
第三節(jié) 中國邊疆學“三大體系”建設 / 419
一、關于中國邊疆學學科體系建設 / 420
二、關于中國邊疆學學術體系建設 / 423
三、關于中國邊疆學話語體系的建設 / 427
四、中國邊疆學“三大體系”建設亟須應對的問題 / 431
附錄1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一、古籍與檔案 / 436
二、今人著作(以引用先后排序) / 438
三、今人論文(以引用先后排序) / 443
四、網(wǎng)站資料 / 449
附錄2 個人論著目錄(筆名木子、龍木、龍穆)
一、學術著作 / 452
二、主編著作 / 453
三、學術論文 / 453
四、書評、綜述與序言 / 460
五、譯著 / 462
后記 / 46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