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001第一章 武昌起義后朝局演變與袁氏掌權/007 一 武昌首義與十四省響應/010 二 清廷決定出兵及起用袁世凱/018 三 袁氏應命赴鄂辦理剿撫/028 四 灤州兵諫提出政綱十二條/044 五 清廷頒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055 六 袁氏當選內閣總理及入京與資政院溝通/065 七 皇族內閣結束與袁內閣組成/076 八 攝政王載灃退政歸藩/085 九 馮國璋總統(tǒng)禁衛(wèi)軍/096 十 袁氏強化對近畿諸省之控制/101第二章 袁黨密謀主動召集國民會議未果/107 一 袁氏以君主立憲招撫民軍被拒/110 二 洪述祖首倡召集國民會議/120 三 袁氏接受國民會議及游說親貴失敗/124 四 唐紹儀推動袁氏密奏召集國民會議/130 五 楊度、汪兆銘組織國事共濟會/134 六 國民會議遭各方拒絕/144 七 朱芾煌秘密赴鄂訂立推袁之約/150第三章 南北議和協(xié)商召集國民會議失敗/161 一 英國調停下停戰(zhàn)協(xié)定的簽署及延展/164 二 議和代表及地點的確定/178 三 袁氏的虛君共和訴求/185 四 唐伍議定由國民會議決定國體/200 五 唐氏敦促袁內閣盡早允準國民會議/214 六 袁氏力圖以先訂選舉法延緩國民會議/220 七 袁內閣議擬勸導清帝遜位/229 八 唐氏續(xù)請國民會議與袁內閣上奏/238 九 清廷降旨允準召集國民會議/244 十 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tǒng)及南京臨時政府建立/253 十一 唐伍議定召集國民會議辦法/265 十二 民軍提出優(yōu)待皇室條件/270 十三 張謇代擬清帝遜位詔書/274 十四 袁氏拒絕唐伍所定國民會議組織辦法/279 十五 北方議和總代表唐紹儀辭職/287第四章 袁內閣勸導清廷授權組織臨時政府受挫/291 一 北方軍人官紳及宗社黨反對共和/294 二 袁伍電商互不相讓/307 三 靳云鵬等游說袁氏支持共和及袁氏轉變策略/319 四 袁氏利用洋商團提出組織臨時政府/329 五 孫中山承諾讓臨時大總統(tǒng)與袁氏/335 六 袁內閣奏請內廷降旨速定大計/341 七 優(yōu)待皇室條件的協(xié)商/351 八 內廷宣布共和詔書的秘密擬定/358 九 親貴反對袁氏組織臨時政府/363 十 孫中山對袁氏要求取消南京臨時政府發(fā)起反擊/370 十一 伍廷芳對袁氏試圖獨攬組織臨時政府大權提出警告/376 十二 袁黨應對危機之未遂密謀/380 十三 內廷降旨宣布共和及授權袁氏組織臨時政府計劃流產/385第五章 北軍將領聯(lián)銜請愿共和與清廷屈服/389 一 親貴王公激烈抵拒共和/392 二 清廷再令袁氏商談國民會議/397 三 廖宇春等敦促北軍請愿共和/406 四 封賞袁氏侯爵陰謀與袁氏堅辭/410 五 段祺瑞等四十七將領奏請立定共和政體以鞏皇位/417 六 宗社黨領袖良弼被炸身亡/422 七 前敵兩軍和解與北軍撤退/429 八 清廷授權袁氏與民軍協(xié)商優(yōu)待條件/434第六章 清帝退位優(yōu)待條件協(xié)商及詔書頒布/445 一 袁內閣提議皇室優(yōu)待條件/448 二 南北圍繞優(yōu)待條件的交涉/453 三 回歸張謇所擬清帝遜位詔書/462 四 袁氏對清帝退位詔書的修改/465 五 清帝退位詔書之頒布/469 六 臨時政府地點之爭與袁氏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477結語/491附錄 辛亥鼎革紀事(1911.10.10—1912.2.12)/511征引文獻/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