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塞爾(John R. Searle),當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他于1932年出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年就讀于威斯康星大學,1952年獲羅茲(Rhodes)獎學金赴牛津大學學習,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牛津日常語言學派主要代表、言語行為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奧斯?。↗.L.Austin)。1959年學成返美,一直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已出版《言語行為——論語言哲學》(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 《表達與意義——言語行為理論研究》(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意向性——論心靈哲學》(Intentionality: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心靈的再發(fā)現》(The Rediscovery of the Mind)、 《社會實在的建構》(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觀物如實:一種知覺理論》(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 A Theory of Perception) 等著作,其著作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文字。譯者文學平,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兼任重慶市哲學學會會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當代外國哲學研究,出版專著譯著6部,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項目2項,JY部項目4項。盈俐,語言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外語學院教師,從事語言學研究,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出版譯著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