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通過對我國各地宅基地政策按照“申請-使用-管理-退出”進行梳理和總結,劃分四個維度定量測度農戶對宅基地政策認知水平,利用均值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挖掘其影響因素。其次,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論,整合家庭層面的多種因素,運用計量方法對假說進行驗證,探討家庭生命周期與農戶宅基地退出意愿之間的影響關系。再其次,基于雙邊匹配理論,根據宅基地退出模式匹配特點,從農民家庭稟賦異質性出發(fā),構建宅基地退出模式與農民家庭雙邊匹配模型,設計雙邊主體滿意度互評指標體系,以宅基地退出主體滿意度和退出實施主體滿意度最大化為目標,運用改進的離散粒子群算法對模型進行求解,以獲得最佳匹配方案。然后,基于福利經濟學理論與可行能力理論,構建農村家庭福利水平的測度模型,從農村家庭風險承載能力視角出發(fā),利用面板門限模型實證檢驗農戶宅基地退出與家庭福利水平之間的關系。之后.基于農村家庭發(fā)展能力理論,在對宅基地退出對家庭福利水平的變化分析的基礎上,以家庭發(fā)展能力為切入點,測算農戶對宅基地退出補償意愿的受償水平,以期從家庭單元視角設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補償水平。最后,按照“三權分置”的宅基地管理思路,考慮到宅基地有償退出的過程復雜,多方利益交叉,為充分考量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方政府在宅基地退出過程中的利益、角色和地位,建立演化博弈模型以體現合作主體在宅基地退出中策略調整、趨于穩(wěn)定的過程,引入成本、收益等變量,從理論上分析宅基地有序退出相關主體決策行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以探索有利于農戶退出宅基地的合作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