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三國志集解》《后漢書集解》和《資治通鑒》等史書為依據(jù),以《中國歷史大事編年》為時間線索,以《中國歷史地圖集》為地理線索,在參考眾多主要書籍和眾多珍貴網絡資料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三國春秋演義》,該書分84個章回。本書稿中還補寫了《三國演義》未提及的興勢大戰(zhàn),對三國時期一些主要人物作了客觀描述。本書與《三國演義》的區(qū)別在于,本書以歷史真實見長,后者是以文學藝術取勝。本書對三國時期一些主要人物作了客觀描述。曹操雖然文韜武略,雄霸當時,但也殘忍非常。劉備雖忍辱負重,百折不撓,禮賢下士,但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孫權雖然年輕有為,臨危就任,能納群言,但也晚年昏庸,胡亂彈琴。諸葛亮雖深謀遠慮,長于理國治軍,卻短于軍謀等,都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本書的作者根據(jù)史實由一定邏輯性假設出來的事件,為讀者提供了不同角度、不同視覺的演義故事;對人物性格的剖析和故事脈絡的梳理,也為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