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八五五年到一八七六年,屠格涅夫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這六部長篇小說都敏銳地捕捉到典型的、新興的時代風向標,因而被稱為“十九世紀俄國社會思想的藝術編年史”,茅盾先生曾說,它們“活生生地把俄國社會的形狀現(xiàn)出,寫新思想和舊思想的沖突, 把自己的靈感和觀察灌到新青年的腦里去”。《羅亭》是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處女作,也是他 一部以男主人公姓氏命名的小說。主人公羅亭空有熱情和夢想,無論在愛情中還是在事業(yè)中,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是典型的“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读_亭》為俄羅斯文學中的“多余人”畫廊貢獻了一個新形象,是屠格涅夫長篇小說的典范:人物關系簡單,線索明確,結構緊湊,描寫和議論樸素自然。《貴族之家》是俄國貴族階級“黃金時代”的挽歌,以拉夫列茨基的生平際遇為明線,勾勒了俄國貴族的興衰史,發(fā)出了“怎么辦?”的吶喊?!顿F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創(chuàng)作中藝術上 嚴整、 美的長篇小說,在人物、結構、題材等方面極大地影響了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肚耙埂穭?chuàng)作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俄國農奴制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時期,既反映了農奴制改革的“前夜”,也反映了屠格涅夫的重要思想轉變——平民知識分子必然取代貴族知識分子。作為“貴族之家”的一員,屠格涅夫懷著復雜的心態(tài)對待“真正的白天”?!陡概c子》的創(chuàng)作貫穿了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前后,提示了一個永恒的人類命題——代溝。反映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兩股主要社會力量的斗爭:自由主義派與革命民主派。通過主人公巴扎羅夫的形象,屠格涅夫刻畫了民主主義平民知識分子的特征,塑造了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不甘心淪為“多余人”,但自身又矛盾重重的“新人”形象?!陡概c子》被 為屠格涅夫 成功的長篇小說。《煙》創(chuàng)作于俄國農奴制改革六年后,小說場景雖然在德國,但中心議題依舊是俄國改革的出路,而且暴露了不 的改革留下的后遺癥。小說主人公李特維諾夫曾被愛慕虛榮的伊琳娜拋棄,一次偶然的相遇后,他再次拜倒在伊琳娜的石榴裙下, 終不僅仍被拋棄,而且深深傷害了真正的愛人塔吉雅娜。因此,他感嘆一切都是虛幻的,“全都是煙……”《處女地》是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收官之作,以俄國民粹派運動的軌跡為中心議題,描繪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批俄國青年投身于“到民間去”運動的曲折歷程。作為文學家,屠格涅夫對時代的敏感把握始終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