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樊崇義教授作為首席專家主持的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研究”(批準號:20ZDA03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書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辯護問題為研究主題,一是本書聚焦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辯護問題進行“微創(chuàng)式”的深度研究,具有重要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從規(guī)范刑法學的維度,勾勒了一個初步的理論圖景,初步形塑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辯護問題的基本框架、理論線條、邏輯主線以及建構要領等,也將發(fā)揮承上啟下的積極作用。二是從刑法知識轉型的多重維度,嘗試有效解構并塑造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辯護問題的未來圖景,具有非常凸顯的理論奠基意義。本書以動態(tài)的漸進路徑為切入,有序滲透到刑法學研究的有效維度,展開了有的放矢的研究。本書對于更好地了解人權保障視野下的中國特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及其歷史緣起、實踐成果以及新的發(fā)展、完善等,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三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密集互動,本書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以刑事辯護為切入和歸屬,以開啟針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另一新領域的觀察、思考、應對,在動態(tài)的平衡中,既闡明了理論研究的主旨,也竭力回應司法實踐的真問題,通過類型化思維、司法功能導向等方式,對當前突出的司法議題作出針對性、具體性的回答或回應,具有非常顯著的司法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