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旅游、數字經濟等的加持下,這些非遺化后的“文化”,實現了從“小道”向“大道”的華麗轉身。至少說,“雕蟲小技”被提升到了與“大道”等量齊觀的地位,民族、 情懷滿滿。然而,非遺化后的這些文化,正如加了配音的簫、笛,情趣迥別,情懷迥異。非遺也就面臨著是否“再民俗化”,是否回歸生活常態(tài)而與個體生命歷程發(fā)生實在關聯的問題。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度“中央高校建設世界 大學(學科)和特色發(fā)展引導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是文化學者岳永逸教授多年來研究非遺文化的成果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