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經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yōu)美的傳說。其中表現(xiàn)的人們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所蘊含的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觀念,穿越時空,打動著后人。連環(huán)畫《牛郎織女》創(chuàng)作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故事講的是貧苦的牛郎受到惡嫂欺凌,在善良的老牛幫助下,和下凡的織女幸福結合。后織女不慎穿上天衣飛回天國,牛郎隨后追去。他們在天國里不愛勞動,只知享受。天帝盛怒,便將牛郎夫妻分離在天河兩岸。兩人痛改前非,最終感動了天帝。此后,夫妻每年七月初七晚在鵲橋相會一次。這個動人傳奇的故事,對人們有一定啟示,傳遞出真善美的正能量。《牛郎織女》全書共107圖,多采用中景構圖,以傳統(tǒng)的釘頭鼠尾描單線勾勒。作品語言樸實無華,無論是牛郎、織女,普通的農家百姓,還是天帝和天將,都被畫成普普通通的人物,不著力渲染傳說的情境。牛郎是個普通的農家青年。畫家通過描繪他起早貪黑打水、放牛、砍柴的畫面,表現(xiàn)他勤勞善良和樸實厚道的性格。當他得知惡嫂把相依為伴的老牛賣掉后,不顧一切地想贖回來。他飛快地奔跑、抱緊老牛難舍難分痛哭失聲的畫面,真實感人而有生活氣息。他和織女成親后,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雖然日子艱苦,但夫妻情投意合、兒女繞膝。這些溫馨幸福的場景,如同一幅幅展開的田園畫卷,令讀者仿佛回到悠遠的古代歲月。當織女不經意間穿上仙衣飛上天后,牛郎騎上老牛飛也似的往家跑、擔上兩個孩子上天追趕織女的場面,也畫得情真意切,給讀者帶來審美的熏陶和享受,產生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