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知識與權(quán)力:明治民法立法過程研究

知識與權(quán)力:明治民法立法過程研究

知識與權(quán)力:明治民法立法過程研究

定 價:¥78.00

作 者: 鄒皓丹
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47320006 出版時間: 2023-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一部近代日本的民法創(chuàng)制史 大變革下的知識與權(quán)力博弈 明治維新后的日本何去何從?如何改正幕末時期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廢除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收回關(guān)稅自主權(quán),實現(xiàn)國家獨立乃至“與萬國并立”?在體制變革的過程中,如何維持政治秩序穩(wěn)定,并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法律保障?包括明治民法典在內(nèi)的諸法典立法的決策、起草和審議的整個過程,就是對近代日本面臨的這些時代課題的一種集中回應。 作為亞洲第一部近代民法典,明治民法典立法體現(xiàn)了不同于西洋民法典編纂的雙重特殊性。其一,作為繼受法立法,明治民法典立法過程反映了固有法編纂中不存在的法律移植問題;其二,作為政治立法,其立法動機來源于特定政治因素刺激,其最終版本的成型受制于當時的社會氛圍與政治條件。 本書主要討論明治日本的立法者們(政治家、官僚與法學者)在國民國家建設(shè)的過程中,如何看待、思索、解決上述以法律移植為核心的學理與政治之間的矛盾,在知識與權(quán)力的互動中最終完成明治民法立法,并從政治史的角度探討明治民法得以成立的原因、背景及具體立法過程。

作者簡介

  鄒皓丹,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yè)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博士后。長期從事東亞近現(xiàn)代法律史、政治文化等領(lǐng)域的研究。在《史林》《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暨南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序言

序章

一、問題緣起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藩閥官僚主導的舊民法立法過程

第一節(jié) 萬國公法引入與江藤新平“兵法一致”觀下的民法立法

第二節(jié) 西洋國內(nèi)法引入與大木喬任“國體民情”觀下的民法立法

第三節(jié) 法德洋學競爭與山田顯義的“內(nèi)外兼顧”觀下的民法立法

第二章 “民法典論爭”:從舊民法到明治民法

第一節(jié) “民法典論爭”前的民法立法論

第二節(jié) “民法典論爭”

第三節(jié) 輿論導向的民法典反對論

第三章 初期議會法典延期戰(zhàn)

第一節(jié) 第一次帝國議會商法典延期戰(zhàn)

第二節(jié) 第三次帝國議會民法商法延期戰(zhàn)

第三節(jié) 伊藤博文與舊民法的廢棄

第四章 明治民法起草過程中的政治家與法學界

第一節(jié) 伊藤博文與法典調(diào)查會

第二節(jié) 法典調(diào)查會的運作及民法起草

第五章 明治民法的議會審議

第一節(jié) 第九次帝國議會財產(chǎn)法部分審議

第二節(jié) 第十二次帝國議會家族法部分審議

第三節(jié) 明治民法頒布、改正條約實施與“七博士事件”

終章

一、明治民法典立法的知識性

二、明治民法典立法的權(quán)力性

三、明治民法立法——知識性與權(quán)力性的互動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