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材研究生/本科/??平滩?/a>基礎(chǔ)化學(第四版)

基礎(chǔ)化學(第四版)

基礎(chǔ)化學(第四版)

定 價:¥48.00

作 者: 劉禹,劉一男 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22425409 出版時間: 2023-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基礎(chǔ)化學》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從培養(yǎng)應用型技術(shù)人才的目的出發(fā),本著“必需和夠用”的原則,注重基礎(chǔ),加強應用性,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夠用的前提下,突出理論和實踐的結(jié)合。 本書基本內(nèi)容包括:化學基本概念,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基礎(chǔ),元素周期律,化學熱力學基礎(chǔ),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與沉淀滴定法,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法,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法,脂肪烴,環(huán)烴,鹵代烴,含氧有機化合物,含氮有機化合物,雜環(huán)化合物,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和核酸,共17章內(nèi)容。 本書為高職高專制藥工程、生物工程和化工工藝專業(yè)使用教材,也可供高職高專其他專業(yè)開設(shè)基礎(chǔ)化學課選用。

作者簡介

  任保軼,男,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2000年于東北師范大學專業(yè)后,進入沈陽化工大學工作至今。2012年,獲東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16年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交流學習。從事有機化學、功能材料化學教學工作20余年,并在Organic Letters, Inorganic Chemistry等國際期刊,發(fā)表研究論文30余篇。目前,承擔沈陽化工大學理學院教學管理工作。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1章氣體、溶液和膠體4
1.1氣體4
1.1.1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式4
1.1.2氣體分壓定律5
1.2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6
1.3分配定律7
1.3.1相似相溶原理7
1.3.2分配定律8
1.4稀溶液的依數(shù)性8
1.4.1蒸氣壓下降8
1.4.2沸點升高9
1.4.3凝固點下降9
1.4.4溶液的滲透壓11
1.5膠體溶液12
1.5.1分散體系12
1.5.2膠體溶液的分類13
1.5.3溶膠的性質(zhì)13
1.5.4膠團的結(jié)構(gòu)14
1.5.5溶膠的聚沉14
習題15

第2章化學熱力學基礎(chǔ)16
2.1化學熱力學的基本概念16
2.1.1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16
2.1.2系統(tǒng)的性質(zhì)16
2.1.3狀態(tài)和狀態(tài)函數(shù)16
2.1.4過程和途徑17
2.1.5熱和功17
2.1.6熱力學能17
2.2熱化學18
2.2.1化學反應熱效應和焓18
2.2.2蓋斯定律19
2.2.3標準摩爾生成焓20
2.2.4標準摩爾燃燒熱20
2.3化學反應的方向21
2.3.1自發(fā)過程21
2.3.2熵和熵變21
2.4吉布斯自由能與化學反應方向22
2.4.1吉布斯自由能的定義22
2.4.2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自由能23
2.4.3化學反應方向——吉布斯自由能判據(jù)23
2.4.4ΔrGm與溫度的關(guān)系24
習題24

第3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26
3.1化學反應速率26
3.1.1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法26
3.1.2化學反應速率理論27
3.1.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28
3.2化學平衡30
3.2.1化學平衡30
3.2.2平衡常數(shù)30
3.2.3多重平衡規(guī)則32
3.2.4化學平衡計算32
3.2.5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33
習題36

第4章化學分析38
4.1化學分析概述38
4.1.1分析方法的分類38
4.1.2定量分析的一般過程39
4.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40
4.2.1誤差的分類40
4.2.2誤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41
4.2.3可疑數(shù)據(jù)的取舍43
4.3提高分析結(jié)果準確度的方法43
4.3.1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43
4.3.2檢驗和消除系統(tǒng)誤差43
4.3.3減小測量的相對誤差44
4.3.4增加平行測定次數(shù),減小偶然誤差的影響44
4.4有效數(shù)字及其運算規(guī)則44
4.4.1有效數(shù)字44
4.4.2有效數(shù)字的修約45
4.4.3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45
4.5滴定分析法46
4.5.1滴定分析法概述46
4.5.2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47
4.5.3基準物質(zhì)和標準溶液47
4.5.4滴定分析中的計算48
習題49

第5章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51
5.1酸堿理論51
5.1.1酸堿質(zhì)子理論51
5.1.2水的質(zhì)子自遞反應和溶液的酸堿性52
5.2酸堿平衡中有關(guān)組分濃度的計算53
5.2.1強酸(堿)溶液pH值的計算53
5.2.2弱酸弱堿的離解常數(shù)53
5.2.3離解度和稀釋定律54
5.2.4一元弱酸(堿)溶液pH值的計算54
5.2.5多元酸堿溶液pH值的計算55
5.2.6酸堿兩性物質(zhì)溶液pH值的計算56
5.2.7同離子效應與鹽效應56
5.3緩沖溶液57
5.3.1緩沖溶液及緩沖作用原理57
5.3.2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58
5.4酸堿滴定法59
5.4.1酸堿指示劑及指示劑的變色原理59
5.4.2酸堿滴定曲線與指示劑的選擇原則60
5.4.3酸堿滴定法的應用65
習題66

第6章沉淀-溶解平衡與沉淀滴定法68
6.1沉淀-溶解平衡68
6.2溶度積及其應用68
6.2.1溶度積常數(shù)68
6.2.2溶度積和溶解度的相互換算68
6.2.3溶度積規(guī)則69
6.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70
6.3.1沉淀的生成70
6.3.2影響沉淀反應的因素70
6.3.3沉淀的溶解71
6.4分步沉淀和沉淀轉(zhuǎn)化72
6.4.1分步沉淀72
6.4.2沉淀轉(zhuǎn)化73
6.5沉淀滴定法74
6.5.1莫爾(Mohr)法74
6.5.2佛爾哈德(Volhard)法75
6.5.3沉淀滴定法的應用75
習題76

第7章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法78
7.1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78
7.1.1氧化值(氧化數(shù))78
7.1.2氧化還原電對78
7.2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79
7.3電極電勢80
7.3.1原電池80
7.3.2電極電勢81
7.3.3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83
7.4電極電勢的應用84
7.4.1比較氧化劑或還原劑的相對強弱84
7.4.2計算原電池的電動勢85
7.4.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向85
7.4.4確定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86
7.4.5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88
7.5氧化還原滴定法88
7.5.1氧化還原滴定曲線88
7.5.2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指示劑89
7.5.3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90
習題93

第8章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基礎(chǔ)95
8.1原子結(jié)構(gòu)和元素周期律95
8.1.1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征95
8.1.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98
8.1.3元素周期表 100
8.1.4元素基本性質(zhì)的周期性102
8.2化學鍵理論概述105
8.2.1離子鍵106
8.2.2共價鍵理論106
8.2.3雜化軌道理論109
8.2.4分子間作用力112
習題114

第9章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法118
9.1配位化合物的組成和命名118
9.1.1配位化合物的組成118
9.1.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19
9.1.3螯合物119
9.2配位化合物的價鍵理論120
9.2.1價鍵理論的要點120
9.2.2配合物的幾何構(gòu)型120
9.2.3內(nèi)軌配合物與外軌配合物122
9.2.4配位化合物的磁性122
9.3配位平衡123
9.3.1配離子的離解123
9.3.2配離子的離解常數(shù)123
9.3.3配離子穩(wěn)定常數(shù)的應用124
9.4配位滴定法126
9.4.1乙二胺四乙酸的離解平衡127
9.4.2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合物127
9.4.3配位滴定曲線130
9.4.4金屬指示劑131
9.4.5配位滴定的方式和應用132
習題133

第10章有機化合物概述136
10.1有機化合物的概念136
10.2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136
10.3有機化學反應中的酸和堿137
10.4有機化合物的一般特點137
10.5有機反應的基本類型138
10.5.1化學鍵斷裂方式138
10.5.2有機反應的類型138
10.6有機化合物的分類138
10.6.1按基本骨架特征分類139
10.6.2按官能團(或特征結(jié)構(gòu))分類139
習題140

第11章脂肪烴142
11.1烷烴142
11.1.1烷烴的通式和同系列142
11.1.2烷烴的結(jié)構(gòu)142
11.1.3烷烴的異構(gòu)現(xiàn)象143
11.1.4烷烴的命名144
11.1.5烷烴的物理性質(zhì)146
11.1.6烷烴的化學性質(zhì)147
11.1.7烷烴的天然來源149
11.2烯烴149
11.2.1烯烴的結(jié)構(gòu)149
11.2.2烯烴的異構(gòu)現(xiàn)象150
11.2.3烯烴的命名151
11.2.4烯烴的物理性質(zhì)152
11.2.5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153
11.2.6低級烯烴的工業(yè)來源158
11.3炔烴158
11.3.1乙炔的結(jié)構(gòu)159
11.3.2炔烴的構(gòu)造異構(gòu)和命名159
11.3.3炔烴的物理性質(zhì)160
11.3.4炔烴的化學性質(zhì)160
11.3.5重要的炔烴163
11.4二烯烴164
11.4.1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164
11.4.2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165
11.4.3重要的二烯烴166
習題166

第12章環(huán)烴170
12.1脂環(huán)烴170
12.1.1脂環(huán)烴的分類和同分異構(gòu) 170
12.1.2脂環(huán)烴的命名 170
12.1.3脂環(huán)烴的物理性質(zhì)171
12.1.4脂環(huán)烴的化學性質(zhì)171
12.2芳烴172
12.2.1芳烴的分類和命名172
12.2.2苯的結(jié)構(gòu)174
12.2.3單環(huán)芳烴174
12.2.4芳烴的來源180
習題181

第13章鹵代烴184
13.1鹵代烴的分類及其命名184
13.1.1鹵代烴的分類184
13.1.2鹵代烴的命名184
13.2鹵代烷的物理性質(zhì)185
13.3鹵代烷的化學性質(zhì)186
13.3.1取代反應186
13.3.2消除反應187
13.3.3與金屬鎂反應187
13.4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188
13.4.1分類188
13.4.2不同類型的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反應活性的差異188
習題189

第14章含氧有機化合物191
14.1醇191
14.1.1醇的分類和命名191
14.1.2醇的物理性質(zhì)192
14.1.3醇的化學性質(zhì)193
14.2酚196
14.2.1酚的分類和命名196
14.2.2酚的結(jié)構(gòu)196
14.2.3酚的物理性質(zhì)196
14.2.4酚的化學性質(zhì)197
14.3醚199
14.3.1醚的分類和命名199
14.3.2醚的物理性質(zhì)200
14.3.3醚的化學性質(zhì)201
14.4醛、酮201
14.4.1醛、酮的結(jié)構(gòu)、分類和命名202
14.4.2醛、酮的物理性質(zhì)203
14.4.3醛、酮的化學性質(zhì)203
14.5羧酸209
14.5.1羧酸的結(jié)構(gòu)和命名209
14.5.2羧酸的物理性質(zhì)210
14.5.3羧酸的化學性質(zhì)211
14.6羧酸衍生物214
14.6.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214
14.6.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zhì)215
14.6.3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zhì)215
習題217

第15章含氮有機化合物221
15.1硝基化合物221
15.1.1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221
15.1.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zhì)222
15.1.3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222
15.2胺223
15.2.1胺的分類和命名223
15.2.2胺的物理性質(zhì)224
15.2.3胺的化學性質(zhì)224
15.3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227
15.3.1重氮化反應227
15.3.2重氮鹽的性質(zhì)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228
習題229

第16章雜環(huán)化合物231
16.1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231
16.1.1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231
16.1.2雜環(huán)化合物的命名231
16.2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233
16.2.1結(jié)構(gòu)與芳香性233
16.2.2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的物理性質(zhì)233
16.2.3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233
16.3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235
16.3.1吡啶235
16.3.2喹啉236
16.3.3嘌呤237
習題238

第17章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和核酸240
17.1糖類化合物240
17.1.1單糖240
17.1.2二糖245
17.1.3多糖246
17.1.4糖類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48
17.2脂類248
17.2.1油脂248
17.2.2類脂250
17.2.3甾族化合物251
17.2.4脂類的主要生理功能253
17.3蛋白質(zhì)254
17.3.1蛋白質(zhì)的基本單位——氨基酸254
17.3.2肽257
17.3.3蛋白質(zhì)258
17.3.4蛋白質(zhì)的功能261
17.4核酸261
17.4.1核酸的組成261
17.4.2核酸的結(jié)構(gòu)263
17.4.3核酸的性質(zhì)265
17.4.4核酸的生物功能266
習題266

附錄268
附表1常見的物質(zhì)的ΔfHm、ΔfGm和Sm(298.15K)268
附表2弱酸、弱堿的離解常數(shù)269
附表3溶度積常數(shù)(298.15K)270
附表4標準電極電勢(298.15K)271
附表5常見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shù)(298.15K)273

參考文獻274

元素周期表27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