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實錄》是明代官方所修當代“編年附傳”體史書,屬于史料基本來源于政府檔案的國史,包括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共十三朝實錄。世宗時所修《睿宗獻皇帝實錄》雖然今天也有殘本存世,但獻皇帝(興獻王)實未當過一天皇帝,僅由其子世宗追封,故其實錄內容更像一個藩王的記載,與實錄專以記載皇帝大事不同,故本書屏而不錄。清初私修《明口宗口皇帝實錄》和《崇禎實錄》,前者僅記崇禎即位以后天啟七年八月至十二月的史實,后者則記崇禎元年正月至十七年三月的史事,兩書合起來正好是崇禎朝完整的實錄。此兩部崇禎實錄雖不合實錄由當朝官方所修之例,但為保持明代歷史的完整,本書仍將此兩書的史料撮錄于中?!睹鲗嶄洝返陌姹荆駷橹?,仍以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出版之臺本有威信。臺本以北平圖書館紅格抄本為主,輔以抱經樓本、廣方言館本、禮王府本、北京大學本、武漢大學本等版本整理影印而成。故本書所摘錄之史料,即據臺本而錄。崇禎朝的史事,亦以《明實錄》附錄中的《明口宗口皇帝實錄》和《崇禎實錄》兩書之版本為據錄入。《明實錄》中每朝實錄的名稱長短不一,用字不同,如《太祖高皇帝實錄》、《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大明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實錄》、《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寔錄》、《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明熹宗悊皇帝實錄》等。為方便計,本書按通行慣例,將每朝實錄的名稱,統一以“朝代十廟號十實錄”的模式書寫,如《明太祖實錄》、《明世宗實錄》、《明熹宗實錄》等。但崇禎朝的兩部實錄,則仍沿其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