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承古爍今。托林寺是吐蕃王室后裔益西沃在象雄文明故地所開創(chuàng)的古格王國的政教中心,它不僅是古格王室參政議政和頒發(fā)詔令之所,更是藏傳佛教后弘期開啟序幕之圣地。本書以該寺紅殿壁畫為切入點,通過對歷史、圖像及所據文本的翔實考證,呈現了古格佛教藝術復興之潮、xiz ang地方政教變遷之景和我國多民族文化交織之維。吉光片羽。托林寺紅殿是由古格國王赤·南喀旺布平措德主持重建,為現存15—16世紀古格王國佛教復興期遺留至今的較大的佛殿。作為王室貴胄參拜禮佛的重要禮儀空間,其壁畫是昭示早期古格王國政教韜略的歷史之鏡;其圖像配置隱現了xiz ang西部與衛(wèi)藏地區(qū)諸教派的互動關系和政教話語。通過剝絲抽繭地接通歷史、圖像和文本所依,作者發(fā)現紅殿借古開今重構了古格早期藝術傳統,壁畫呈現了先祖益西沃與仁欽桑布于11世紀所建立的“瑜伽上派”之傳規(guī)。該傳規(guī)曾被后藏地區(qū)年楚河流域諸寺傳承,后經由布頓·仁欽珠和薩迦派叔侄發(fā)揚光大,才得以見諸托林寺紅殿的絕世精美壁畫。金玉珠貝。托林寺紅殿遺存的解讀關乎xiz ang西部文明演進的關鍵性內核,是西喜馬拉雅地區(qū)重要的歷史性紀念碑,其壁畫內容為古格王國中晚期撲朔迷離的政教歷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線索。壁畫所據文本及圖像傳承具有連續(xù)性、正統性和層累性,其圖像遺存以深奧精妙的視覺語言再現了波瀾起伏的古格政教關系演變進程。托林寺紅殿藝術以冰山一角實證了藏傳佛教是融合本土宗教實踐而形成的文化系統;古格早期藝術傳統及其與衛(wèi)藏地區(qū)在政教方面的關聯互動,豐富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