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歌數量巨大,詩人群體眾多,地域特色紛呈,藝術形式繁富,至今有大量詩人作品保存于傳統(tǒng)郡邑文獻中,梳理、挖掘、整理這些傳統(tǒng)郡邑文獻對清詩研究無疑有廓清全貌的意義。崔十元即是清代地域色彩鮮明的詩人之一,通過崔士元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深入觀察清代詩壇風貌和地域特色,并可藉以考察清代后期中國底層知識分子的世界觀和心路歷程。崔士元(1805-1869),字次龍,號雪廬居士,晚號伴鷗散人,清代詩人、畫家,直隸獻縣(河北獻縣)人。其詩與崔旭、梅成棟、董元度齊名,廾稱“燕齊四家”?!肚迨犯濉に囄闹尽纷U《燕齊四家詩集》十二卷,該詩集為匯印本,收錄崔士元《雪廬三種詩》二卷(其他為:崔旭《念堂詩鈔》一卷,梅成棟《樹君詩鈔》一卷,董元度《舊雨草堂詩》八卷并附《詩余》一卷)。崔士元一生窮苦潦倒,闌頓于社會底層,其生平資料存世者甚少,載于方志及他書者亦皆語焉不詳,所以只能從他的作品與交游中大體了解他一生的脈絡。崔士元生于嘉慶1‘年(1805)。許鍟在《雪廬詩草·序》中說他“立年掇衿,旋以科歲歷受知于昊甄甫、潘蕓閣、馮武原諸學使”,董小韓(名式愈,小韓其字,獻縣人,道光二1‘四年甲辰科舉人,有《重修漢獻王陵碑記》留世)在寫給崔十元的詩中有“太歲甲午文戰(zhàn)始,至今猶灑秋風淚”之句?!傲⒛辍敝溉畾q,“甲午”指道光1*四年(1834),可見崔十元在道光1‘四年參加縣試,成為童生。又,崔士元在《新月十首》詩下自注道“自此以下至《雪月郊游篇》皆辛卯以前作”,其中包括《與馬印溪述舊聯(lián)句四十四韻》,詩中寫道:“俱痛椿萱謝,空嗟弟妹癡?!苯Y合許锽《雪廬詩草·序》所言“十齡而孤,鞠于大父,八歲時母病,嘔守藥鼎者十又八年”可知,崔十元之母病逝于道光卜一年(1831)前。又,道光二卜四年(1844)刊刻《雪廬詩草》,崔十元在自序中提到“茲且頭顱四十“,同治三年(1864)刊刻《花王閣剩稿遺稿用韻》,崔十元在《白悼二首》(之二)中提到“投閑六十年,安所助陶甄”。加之以古人多以虛歲計,綜上,我們基本判斷崔士元出生在嘉慶卜年(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