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青年馬克思的閱讀文獻為基礎,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機體分析方法,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在1835—1844年期間的錯綜復雜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馬克思的閱讀與思想起源之間邏輯關系,力圖把青年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個歷史—批評、客觀的基礎之上。本書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歷史辯證法是綜合性創(chuàng)造的產物。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認識論斷裂”,也不是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的簡單推移的結果,更不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耦合。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歷史辯證法和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思想都來源于歷史、政治哲學和法哲學綜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會是一個力量關系之間的斗爭,力量的來源和規(guī)模決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質力量的生產和分布結構就決定了政治力量的結構及其語言表達形式,各種力量之間的再生產和斗爭就推動著社會形態(tài)的不斷演變。正是這種思想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將各種來源的思想提升到了一個偉大的程度,從而標志著近代的哲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