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引論和背景
章 苦樂的動機
趨樂避苦并不足以解釋或激勵人的行為與決策。動機是追求渴望的結果、建立現實和掌控事件的協同運作。
第二章 什么是動機?
什么是動機?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已有多種回答。但本書的答案是人想在生命追尋中卓有成效。
第三章 價值、真相和控制:有效性的方式
生命追尋的有效性三位一體:價值、真相和控制。
第二部分 有效性方式
第四章 價值:獲得欲求結果
事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以及它有多么的積極和消極,這是價值體驗的關鍵:價值方向與價值強度。
第五章 真相:建立現實
尋找真相、確定真相以及接受真相,是人類的生存急需。在回答“什么”和“為什么”中,人發(fā)展出了獲取真相有效性的不同策略。
第六章 控制:管理何事發(fā)生
控制有效性,體現在人能控制事情是否發(fā)生。有效的控制,除卻自我控制,還關涉成功地追求目標所做的決斷、承諾和反饋感知。
第三部分 動機協同運作
第七章 價值—真相關系:創(chuàng)造承諾
人對一件事的承諾,是價值和真相協同運作的產物:這件事不僅需要被認為具備較高的價值,還要被判斷為有實現的可能性。這樣才能讓人為之努力。
第八章 價值—控制關系:匹配為王
當目標追求和目標追求的手段“天造地設”,即價值與控制互相匹配時,這一手段便 有助于目標實現。這種調節(jié)匹配效應,展現了實現目標的策略的重要性。
第九章 真相—控制關系:方向正確
朝著正確的方向采取行動,就是人希望明了現實的真相,掌控事情的發(fā)展,為此甚至可以犧牲成功的快樂。
第十章 價值—真相—控制關系:動機的組織
相比價值、真相與控制的兩兩關系,三者作為整體所創(chuàng)造的動機組織,協同效用 優(yōu)。
第四部分 動機協同運作之內涵
第十一章 人格與文化:觀察和應對方式
是什么導致了人格與文化差異?動機的三元結構與調節(jié)匹配原則,能提供統(tǒng)一的解釋方案。
第十二章 有效把控動機:運籌帷幄
寄希望于金錢與社會獎勵手段來提升人之業(yè)績,這是忽視差異的正向思維??紤]到動機組織的復雜性,值得提倡的是一種逆向思維:從具體目標和需求出發(fā),倒推出能激發(fā)預期狀態(tài)的條件。
第十三章 美妙生命:基于有效性的福祉
通過動機的權衡與調整,當三種有效性都得以協調運作之時,人之良善生活甚至美妙生命也得以成就。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