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五娘”民間傳說廣泛流傳于閩粵地域,并隨著明清閩南先民的足跡而傳播至海外各地,成為世界“閩南文化圈”里有著廣泛影響的文化奇觀。2014年,該傳說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泉州市洛江區(qū)至今還保留有陳三壩、陳三故里等不少相關遺跡。明清以來,該傳說經好事者之筆,衍化為各類文藝作品,其中以戲文和歌仔冊的版本最為豐富。“海峽兩岸民間歌仔冊校理叢書”首先將該傳說的歌仔冊作為重點整理對象,對其刊刻本與手抄本,一并進行輯錄和校注,有利于今后人們更好地傳承和研究。本書輯錄的陳三五娘歌仔冊刊刻本共有五種。第一種為《繡像荔枝記陳三歌》,木刻版,具體年份不明,該文獻現(xiàn)藏于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東方圖書部和日據時期臺灣地區(qū)輯錄的《臺灣俗曲集》;后四種文獻分別為《特別最新五娘掞荔枝歌》(第一冊)、《特別最新黃五娘送寒衣歌》(第二冊)、《改良黃五娘跳古井歌》(第三冊)、《最新改良洪益春告御狀歌》(第四冊),均源于臺灣地區(qū)王汎森等主編的《俗文學叢刊》。本書輯錄的四種手抄本為閩南民間尋訪所得。分別為《陳三歌全本》(郭斌源抄本)、《陳三歌》(張主示藏佚名抄本)、《陳三歌》(王光輝抄本)、《陳三山歌傳》(黃九成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