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概述1
1.1黃精的藥用歷史1
1.2我國黃精產業(yè)發(fā)展1
1.2.1我國黃精分布2
1.2.2黃精市場需求2
1.2.3黃精種植區(qū)域3
1.2.4不同區(qū)域黃精質量差異3
1.2.5黃精規(guī)范化栽培發(fā)展迅速4
1.2.6黃精規(guī)范化生產技術體系研究4
1.2.7黃精產業(yè)發(fā)展趨勢4
1.3黃精的藥理作用5
1.3.1降血糖作用5
1.3.2降血脂作用5
1.3.3抗腫瘤5
1.3.4抑菌抗炎作用6
1.3.5免疫調節(jié)6
1.3.6抗氧化及抗衰老6
1.3.7抗阿爾茨海默病6
1.3.8抗動脈粥樣硬化6
1.3.9心肌保護作用6
1.3.10抗骨質疏松7
1.3.11其他作用7
1.4黃精產品應用7
第2章黃精的本草考證8
2.1本草考證研究方法8
2.2本草考證研究進展9
2.2.1釋名9
2.2.2黃精的原植物9
2.2.3黃精原植物種類的變遷12
2.2.4黃精的食用部位、方法和功能13
2.2.5黃精的傳說故事、詩詞及相關記載14
2.3黃精本草考證小結14
第3章黃精的植物資源特點16
3.1黃精的生境與產地16
3.1.1黃精的生境16
3.1.2黃精的產地16
3.2黃精的種類與分類17
3.2.1黃精的種類17
3.2.2黃精的分類20
3.3國內黃精種質資源的研究情況27
第4章黃精的生物學特性29
4.1黃精種子形態(tài)、結構和吸水性29
4.1.1種子及胚形態(tài)29
4.1.2種皮透水性29
4.1.3種子活力測定30
4.2黃精種子的營養(yǎng)成分30
4.2.1黃精種子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30
4.2.2黃精種子的脂肪酸含量31
4.2.3黃精種子的可溶性有機成分31
4.2.4黃精種子的氨基酸組成31
4.3黃精的生殖生物學特性32
4.3.1黃精花的外形特征32
4.3.2黃精的物候期32
4.3.3黃精花粉粒形態(tài)33
4.3.4黃精花粉活力33
4.3.5黃精結實習性34
4.4黃精形態(tài)解剖特征及其組織化學定位34
4.4.1黃精葉形態(tài)結構特征34
4.4.2黃精根莖形態(tài)結構特征35
4.4.3黃精多糖類化合物組織化學定位及定性分析38
4.4.4黃精脂溶性次生代謝物的組織化學定位及定性分析38
第5章環(huán)境因子對黃精生長及有效成分積累的影響40
5.1環(huán)境溫度和光照強度對黃精生長和生理指標的影響40
5.1.1略陽縣氣候環(huán)境特點40
5.1.2調查時間、材料和儀器40
5.1.3實驗方法41
5.1.4實驗結果42
5.1.5討論42
5.2遮陰處理對黃精生長和生理指標的影響43
5.2.1遮陰處理對黃精生長量的影響43
5.2.2遮陰處理下不同生育期生物指標的相關性分析44
5.2.3遮陰處理對黃精多糖含量的影響44
5.2.4遮陰處理對黃精葉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44
5.2.5遮陰處理對黃精光合特性和蒸騰速率的影響45
5.2.6遮陰處理對黃精地上部葉斑病的影響45
5.3水分脅迫對黃精生長及有效成分積累的影響46
5.3.1水分脅迫對黃精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46
5.3.2水分脅迫對黃精有效成分積累的影響51
5.4栽培基質對黃精生長及開花數和坐果率的影響51
5.4.1栽培基質對黃精生長的影響52
5.4.2栽培基質對黃精開花數和坐果率的影響52
5.5多年生黃精根莖有效成分積累規(guī)律研究52
5.5.1材料與方法52
5.5.2結果與分析52
5.5.3小結與討論54
第6章黃精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55
6.1黃精屬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55
6.1.1甾體皂苷55
6.1.2黃酮類化合物60
6.1.3生物堿60
6.1.4木脂素類化合物61
6.1.5蒽醌類化合物61
6.1.6糖苷及黃精多糖62
6.1.7氨基酸和礦質元素63
6.1.8其他成分63
6.2高異黃烷酮化合物研究進展63
6.3黃精化學指紋圖譜研究65
6.3.1黃精HPLC指紋圖譜方法學研究65
6.3.2陜西楊凌黃精HPLC指紋圖譜66
6.3.3不同產地黃精指標成分含量分析71
6.3.4不同產地黃精品質評價標準73
6.4黃精的揮發(fā)油成分74
第7章黃精近緣種化學成分研究77
7.1玉竹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77
7.1.1玉竹根莖不同溶劑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78
7.1.2玉竹根莖不同溶劑萃取物的化感作用研究79
7.1.3玉竹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82
7.2卷葉黃精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93
7.2.1卷葉黃精根莖不同溶劑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93
7.2.2卷葉黃精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95
7.3玉竹多糖提取分離工藝研究98
7.3.1醇沉條件對玉竹多糖提取的影響98
7.3.2脫蛋白方法對玉竹多糖提取的影響100
7.3.3小結102
7.4卷葉黃精多糖提取分離工藝研究102
7.4.1卷葉黃精多糖提取工藝優(yōu)化102
7.4.2卷葉黃精多糖醇沉工藝優(yōu)化103
7.4.3卷葉黃精多糖脫蛋白工藝優(yōu)化104
7.4.4卷葉黃精多糖脫色樹脂選擇105
7.4.5小結106
第8章黃精栽培技術研究107
8.1黃精栽培技術研究進展107
8.2黃精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108
8.2.1外植體滅菌108
8.2.2誘導109
8.2.3不定芽增殖109
8.2.4組培苗生根培養(yǎng)110
8.2.5組培苗移栽煉苗110
8.3黃精栽培中的問題111
8.3.1種子種苗生產良莠不齊111
8.3.2播種期混亂111
8.3.3適合黃精的遮陰密度不清楚111
8.3.4黃精的適合栽培密度存在爭論111
8.3.5根莖繁殖的方法不夠明確111
8.3.6黃精的組培方法尚待研究111
8.4播種期對黃精生長發(fā)育及有效成分的影響112
8.4.1田間試驗區(qū)自然狀況112
8.4.2試驗方法112
8.4.3不同播種期處理的黃精發(fā)芽、生物指標及多糖含量結果分析112
8.52年生黃精發(fā)芽狀況調查研究113
8.5.1調查時間、目的和地點113
8.5.2調查材料簡介113
8.5.3調查方法114
8.5.4分析與討論114
8.5.5小結114
8.6田間管理對黃精生長發(fā)育的影響114
8.6.1不同葉位凈光合速率與蒸騰速率比較114
8.6.2土質對黃精生長發(fā)育的影響115
8.7黃精與微生物研究116
8.7.1多花黃精葉枯病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116
8.7.2多花黃精內生貝萊斯芽孢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抗菌與促生作用分析122
第9章黃精良種選育與繁育技術133
9.1黃精種質資源133
9.1.1黃精種質資源的收集及形態(tài)特征133
9.1.2黃精種質資源的鑒定134
9.1.3黃精DNA指紋圖譜構建153
9.1.4黃精種質資源的評價162
9.2黃精的良種選育172
9.2.1黃精良種選育現狀172
9.2.2黃精良種選育方法172
9.3黃精繁殖方式研究進展173
9.3.1黃精的繁殖174
9.3.2移栽技術176
9.3.3生長期間的管理176
9.4有性繁殖黃精幼苗生長發(fā)育動態(tài)研究177
9.4.1材料與方法177
9.4.2結果與分析179
9.4.3小結與討論182
9.5有性繁殖黃精種苗春季移栽試驗183
9.5.1不同生長年限種苗在不同生境下出苗率的差異183
9.5.2移栽后不同生境下黃精種苗生長的差異184
9.5.3小結與討論184
9.6黃精根莖催芽實驗184
9.6.1赤霉素對黃精根莖發(fā)生的影響185
9.6.2赤霉素對黃精須根生長的影響185
9.6.3硫脲對黃精根莖及須根發(fā)生的影響185
9.6.4討論185
9.7黃精種子發(fā)芽技術研究186
9.7.1黃精果實及種子成熟動態(tài)研究186
9.7.2三種生境下黃精果實及種子差異188
9.7.3黃精種子質量差異對發(fā)芽的影響190
9.7.4黃皮種子與綠皮種子發(fā)芽對比191
9.7.5外源生長調節(jié)物質對黃精種子萌發(fā)的影響192
9.8黃精種子處理技術和育苗技術研究194
9.8.1外源試劑處理黃精種子194
9.8.2黃精種子沙藏技術195
9.8.3黃精種子發(fā)酵漂洗196
9.8.4不同顏色黃精種子的挑選196
9.8.5黃精種子預處理和消毒196
9.8.6黃精種子育苗技術規(guī)程196
9.8.7黃精組織培養(yǎng)196
9.9黃精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技術規(guī)范197
9.9.1范圍197
9.9.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97
9.9.3術語和定義197
9.9.4技術要求198
9.9.5鑒定方法200
9.9.6判定207
第10章黃精炮制規(guī)范及炮制原理解析209
10.1黃精炮制規(guī)范研究209
10.1.1黃精炮制的歷史沿革209
10.1.2黃精現代炮制概況210
10.2黃精炮制原理解析210
10.2.1黃精的炮制工藝210
10.2.2現代改進的黃精炮制工藝211
10.2.3炮制對黃精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212
10.2.4不同炮制工藝對黃精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214
10.2.5黃精及其炮制品增效解毒作用研究215
10.3黃精生品及其炮制品的特征圖譜215
第11章黃精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218
11.1黃精生產基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控制218
11.1.1黃精生產基地的自然環(huán)境218
11.1.2黃精環(huán)境質量標準220
11.2黃精繁殖材料的質量控制224
11.2.1黃精漿果和種子的質量標準224
11.2.2黃精種苗的質量標準224
11.2.3黃精根莖的質量標準225
11.3黃精生產過程中對肥料的控制225
11.3.1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225
11.3.2禁止使用的肥料種類225
11.3.3黃精生產中肥料的使用原則226
11.4黃精生產過程中對重金屬及農藥殘留的控制226
11.4.1使用肥料的控制226
11.4.2使用農藥的控制226
11.4.3采收加工及運輸過程中對污染的控制226
11.5黃精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226
11.5.1黃精病蟲害調查226
11.5.2黃精病蟲害防治中農藥的安全使用原則227
11.5.3黃精病蟲害防治方法227
11.6黃精的采收、產地初加工229
11.6.1黃精的采收229
11.6.2黃精的產地初加工230
11.6.3黃精商品規(guī)格230
11.7黃精基地產品的初包裝和貯存230
第12章黃精規(guī)范化生產與質量標準232
12.1黃精規(guī)范化種植、加工流程232
12.2黃精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