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為晉?王叔和撰,成書于公元210-259年之間,是中國現存早的中醫(yī)脈學專著。王叔和,名熙,“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經方,精意診處,洞識修養(yǎng)之道(宋?林億等進呈劄子語)”,他利用做太醫(yī)令時搜求的各種脈學文獻,先取《內經》《難經》以及張仲景、華佗等有關脈學方面的論述,旁征博引,采摭群論,然后根據自己的臨床體驗,按照“百病根源,各以類相從”的方法,若網在綱,依類編排,精心梳理,終于完成了《脈經》這部偉大著作。全書共十卷,九十八篇。卷一論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卷二、卷三則以脈合臟腑經絡,舉其陰陽之虛實,形證之異同,作為治療依據;卷四診四時、百病死生之分,并論脈法;卷五述仲景、扁鵲脈法;卷六列述諸經病證;卷七至卷九討論脈證治療,其中卷七以傷寒、熱病為主,卷八為雜病,卷九為婦產科、小兒病證;卷十論奇經八脈及右側上下肢諸脈。原有“手檢圖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次出版以元天歷庚午(1330)葉氏廣勤書堂刻本為底本,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