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概述
壓彎篇
第2章 壓彎構件的基本模型——靜定結構
2.1 求解靜定結構壓彎構件的基本流程
2.2 由簡支梁的曲率分布求解跨中撓度
2.3 纖維截面模型與樓板膜效應
2.4 DIY:纖維截面模型的編程實踐
第3章 壓彎構件的基本模型——超靜定結構
3.1 桿系模型的歷史演化
3.2 基于位移的纖維模型
3.3 DIY:MSC.Marc二次開發(fā)實現(xiàn)基于位移的纖維模型COMPONA—FIBER
3.4 從基于位移到基于力
3.5 Neuenhofer和Filippou的一個算例
3.6 OpenSees中基于位移和力的混合單元
第4章 受壓混凝土的力學行為和等效單軸本構關系
4.1 受壓混凝土的基本力學指標
4.2 受壓混凝土單調曲線
4.3 螺旋箍筋柱與圓鋼管混凝土柱
4.4 混凝土的三軸試驗及三軸抗壓強度
4.5 由Mander等人模型的不足看Legeron和Paultre的模型
4.6 實體有限元中的約束混凝土本構
4.7 圓鋼管混凝土軸拉構件的約束效應
4.8 受壓混凝土滯回曲線:剛度退化和強度退化
4.9 DIY:復雜混凝土滯回準則的程序實現(xiàn)
4.10 如何選擇受壓混凝土的滯回模型
第5章 裸鋼筋(材)和受拉素混凝土單軸力學行為和本構關系
5.1 裸鋼筋(材)的材料性能試驗
5.2 軟鋼的單調性能及其模型
5.3 硬鋼的單調性能及其模型
5.4 鋼筋(材)滯回模型的包辛格效應
5.5 DIY:鋼筋(材)滯回模型的程序實現(xiàn)
5.6 如何選擇鋼筋(材)的滯回模型
5.7 斷裂能Gf和受拉素混凝土的σ-ω模型
第6章 鋼筋-混凝土組合受拉的裂縫模型
6.1 組合受拉的基本受力特征
6.2 Bazant-Oh彌散化裂縫帶模型
6.3 .Belarbi-Hsu受拉剛化模型
6.4 基于三大基本方程的β-橢圓模型
6.5 平均裂縫間距
6.6 補記:捏攏效應與拉壓過渡
第7章 壓彎篇總結
剪切篇
第8章 基于宏觀試驗的鋼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載力
8.1 無腹筋梁剪切的三種典型破壞形態(tài)
8.2 中國標準建議的無腹筋梁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8.3 Kani建議的剪切破壞谷
8.4 ACI建議的無腹筋梁受剪承載力計算方法
8.5 有腹筋梁的受剪承載力公式
第9章 基于微觀試驗的本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