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我國著名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是由中國古代軍民無數血汗和智慧凝聚而成,以悠久的□□、雄渾的姿態(tài)、豐富的□□文化價值享譽世界。長城大多憑險建造,處于相對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中。明末以降,長城除個別重要關隘區(qū)域,大部分段落未實施任何形式的維修和保護,自然或人為損壞、坍塌現象較為嚴重。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長城的保護修繕工作,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全國長城資源調查,豐富了人們對長城的認知,為長城保護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依據。2005年頒布的《長城保護工程(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和2006年提出的《長城保護條例》,代表著對半個世紀以來長城保護經驗的總結,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使長城保護修繕工作前進了一大步,拉開了全國長城資源大規(guī)??睖y的序幕。2017年和2018年兩年間,北京市古代建筑□□□(現并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學合作勘查研究明長城(北京段)邊墻建筑形制、構造及材料性能。通過選取北京平谷、密云、懷柔、昌平、延慶、門頭溝等六區(qū)18處長城邊墻段落,實地勘測和實驗室分析,基本掌握了北京明長城形制、結構、材料等相關信息,主要包括邊墻外觀尺寸、構筑工藝,以及砌筑材料尺寸、性能、材質等相關內容,同時對勘查地點明長城保存狀況和砌筑材料病害予以評估。本次北京明長城勘測工作匯總整理了勘查地段相關圖片、文字及勘測、實驗檢驗數據,從而為明長城保護修繕工作提供較為科學的指導依據,以切實保護長城,助力北京長城文化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