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第1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 11.1.1 Science 2.0環(huán)境下研究人員的交流和協(xié)作模式發(fā)生深刻變化 11.1.2 學術社交網絡的新型學術平臺受到廣泛關注 21.1.3 用戶對學術社交網絡信息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41.2 國內外研究述評 51.2.1 學術社交網絡的功能與結構研究 51.2.2 學術社交網絡的用戶行為研究 91.2.3 學術社交網絡的評價研究 161.2.4 研究現狀小結 191.3 概念界定及研究問題 211.3.1 概念界定 211.3.2 研究問題 24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251.4.1 研究方法 251.4.2 研究框架 28第2章 理論基礎 312.1 手段目的鏈理論 312.2 服務質量評價理論 332.3 社會資本理論 342.4 雙系統(tǒng)加工理論 352.5 線索利用理論 362.6 顯著解釋理論 38第3章 學術社交網絡中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線索框架研究 393.1 基于攀梯訪談的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研究 403.1.1 信息質量影響因素的現有研究 403.1.2 研究設計 423.1.3 研究結果 463.1.4 結果分析 503.1.5 小結 533.2 基于已有資料扎根分析的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研究 543.2.1 研究設計 543.2.2 分析過程與結果展示 553.2.3 小結 623.3 學術社交網絡中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線索框架研究 633.3.1 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線索確定 633.3.2 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線索框架構建 663.3.3 小結 68第4章 學術社交網絡中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社區(qū)環(huán)境線索研究 694.1 模型構建 704.1.1 社區(qū)環(huán)境線索的刺激 704.1.2 用戶知覺的機能 714.1.3 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反應 714.2 假設的提出 724.2.1 環(huán)境刺激因素和用戶知覺 724.2.2 用戶知覺和行為反應 754.2.3 控制變量 774.3 研究方法 774.3.1 研究設計 774.3.2 數據分析 824.4 結果討論 994.4.1 人口統(tǒng)計特征對感知信息質量的影響 994.4.2 信息質量體驗對感知信息質量的影響 1004.4.3 社區(qū)環(huán)境線索對信息質量期望、信息質量體驗的影響 1014.4.4 信息質量期望對信息質量體驗的影響 1034.4.5 用戶社會資本的調節(jié)效應 1044.4.6 信息質量體驗的中介效應 1054.5 小結 106第5章 學術社交網絡中用戶感知信息質量的信息特征線索研究 1075.1 假設的提出 1085.1.1 信息內容線索 1085.1.2 來源權威性線索 1105.1.3 與信息傳播有關的線索 1115.2 實驗介紹 1145.2.1 研究方法 1145.2.2 實驗域的選取 1155.3 實驗一 1185.3.1 實驗方法 1195.3.2 實驗結果 1225.3.3 實驗討論 1245.4 實驗二 1265.4.1 實驗方法 1275.4.2 實驗結果 1285.4.3 實驗討論 1335.5 小結 136第6章 學術社交網絡信息質量治理和提升研究 1376.1 信息質量治理框架 1376.2 調查研究和設計 1406.2.1 研究方法 1406.2.2 研究流程 1416.3 數據分析 1516.3.1 信息質量治理維度、準則權重分析 1516.3.2 信息質量治理維度、準則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 1516.3.3 學術社交網絡信息質量治理的現狀分析 1526.4 結果討論 1536.5 學術社交網絡信息質量提升的管理啟示 1566.5.1 定位應用場景和研究人員特征,改善社群互動體驗 1576.5.2 豐富媒介展現線索,降低感知信息質量判斷偏差 1596.5.3 強化算法技術和人工干預,提高社區(qū)的信噪比 161第7章 結語 165附錄 168附錄A 攀梯訪談研究材料清單 168附錄B 扎根理論研究材料清單 171附錄C 中英文問卷設計材料 176附錄D 實驗系統(tǒng)移動端頁面設計清單及問卷 183附錄E 學術社交網絡信息質量治理的調查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