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中國與朝鮮王朝保持著典型的宗藩關系。作為藩邦外交的直接參與者,兩國使臣的紀行作品構成了中朝文化交流的主體。特別是朝鮮使臣創(chuàng)作的大量《燕行錄》,以詩歌、日記、雜錄、狀啟等形式記載使行途中的見聞隨感,從自然景觀、人文古跡、民俗風貌、思想文化等方面翔實描繪明清中國社會圖景,堪稱古代域外漢文學的經典文本。本書時間范圍起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止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結合史料、文集、年譜、碑傳、書牘、詩話等文獻對康熙時期中朝兩國使行詩歌及作品本事進行搜集、整理、考證與系年,以期通過對以使臣為媒介的中朝詩歌交流情況的系統(tǒng)考察,再現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風貌,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文獻支持和資料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