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共收錄21篇文章,內容集中于以下幾個欄目:“東西古典學”欄目有4篇文章。蘇聰的《傳承與轉型:“新古典史家”塞奧非拉克特史學思想探析》通過分析塞奧非拉克特的史學思想,梳理了拜占庭史學中“新古典史學”流派的特征,為進一步理解中世紀歐洲史學的多面性提供可能。楊俊明在《關于斯巴達克起義研究的兩個問題》一文中回答了斯巴達克起義研究中懸而未決的兩個問題。文章指出,斯巴達克在得知塞多留起義失敗的消息后為避免起義軍再度分裂,只能順應民意作出終止北上、全軍南下進攻羅馬的決策,而配合克拉蘇前來助剿斯巴達克起義軍的實際上是馬爾庫斯·李錫尼烏斯·盧庫盧斯。馮定雄的《羅馬帝國時期基督徒對巴勒斯坦朝圣的歷史考察》考察了羅馬帝國時期基督徒對巴勒斯坦朝圣行為,提出朝圣的過程其實也是造圣的過程,而該過程圣化了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促進了中世紀政教關系和統(tǒng)治模式的形成。鄧曉、何瑛的《歷史學及物質文化視野下的古希臘陶瓶文化》一文對古希臘陶瓶的產生及風格變化的分析表明,陶瓶是珍貴的一手資料,其發(fā)展與古希臘的社會政治經濟相伴,在帶給人們審美享受的同時,也能客觀地反映出城邦制度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