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的魅力在于它的實踐性,職業(yè)的裝置藝術設計師,怎樣理解靈感和捕捉藝術瞬間,怎樣理解包括繪畫、雕塑、音樂在內的各種形式的作品,因為實踐性而往往具有更強的說服力。這是一部個人化的藝術敘事作品,來自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這所世界前五的時裝設計學院的美術系主任趙穗康。個性化的敘事,一如書名“拾穗”表達的,作者撿拾自己散碎的念頭和藝術體驗包括人生經(jīng)驗,然而正是學術理論之外的內容,往往決定了設計師的格調、品位和風格。全書大體講了視覺藝術的遷衍、繪畫和音樂作品中神視的眷顧、反思“藝術”教學,以及生活本身四部分,所以本書的副標題是:藝術,創(chuàng)作,反思,自己。副標題連起來很像一句話: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反思自己,或者反思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或者反思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自己。“自己”,在作者的敘述語境下,是個體的本能。所以,這是一本看上去沒有主線的藝術論集,但,你會懂。
作者簡介
趙穗康,多年旅居海外,藝術家,教授,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術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