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平裝本序 i
致 謝 v
圖表目錄 viii
翻譯名詞說明 x
引 言 印刷、歐洲中心主義以及對中國前近代社會的研究 1
印刷、藝文文化與科舉考試 1
偏漢學模式的歷史敘事 9
建構中國前近代社會“習業(yè)”概念 18
士商文化和“公”領域的擴張 25
第一章 書籍生產成本和書價 31
紙在明代社會中的使用 47
書籍生產的成本 54
書價 61
收入與書價 74
第二章 中國書籍與晚明出版 87
印刷技術的經濟學分析 87
出版業(yè)的商業(yè)運作 109
書籍貿易和銷售 116
第三章 寫作、科舉和出版的商品化 134
明代的科舉考試和文化生產 134
超附文本與可信性、公眾性和人際網絡的生產 162
形形色色的士商出版人與士商作家 180
第四章 超附文本:評論、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 216
科舉考試與意識形態(tài) 216
超附文本以及對經典的多種閱讀闡釋 249
第五章 公眾權威、藝文批評與組織力量 270
公眾權威:從宮廷到閱讀公眾 270
出版與科舉考試成功 294
批評家和商業(yè)出版 306
文社與考試成功 316
藝文批評家的聯(lián)盟——復社 329
結 論 16—17 世紀中國的印刷和藝文文化 340
印刷對16—17 世紀中國的影響 340
士商文化在超附文本中的象征性產物 344
前近代中國與歐洲的印刷 346
附 錄 357
附錄1 毛扆:《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 357
附錄2 潘允端1586 年至1601 年間所購圖書 362
附錄3 沈津列出的書籍價格 363
附錄4 1570 年代至1640 年代食物、用具和其他物品的價格 364
附錄5 陳仁錫以不同身份參與出版的書籍(出版商、編輯、評注者、編纂者、校對者) 366
附錄6 晚明時期關于“四書”評注書籍的出版時間列表 368
圖書館、機構和書目出處縮寫 371
參考文獻 374
譯后記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