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梓州》以時間為順序,以史料為依據,以詩歌為根基。作者既能從歷時性角度考察杜甫在梓州的前后,對杜甫這一段歷史有較為全面、總體的把握,也能從共時性角度對杜甫在梓州所作的一百四十余首詩歌作品進行考據之研究、義理之研究與辭章之研究。作者善于發(fā)現(xiàn)學術洼地,橫向與縱向結合,深度與廣度兼具,為我們還原了杜甫在梓州的真實情況。該書能結合古代文學研究熱點,結合地理特色,充分挖掘梓州一地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對杜甫的氣質、心理、價值觀念、審美傾向、情感態(tài)度、語言風格等構成的影響。誠如金啟華先生在《杜甫詩論叢》中所言:“杜甫在寓居梓、閬時期的詩風,仍是沉郁悲涼,并有衰颯之感,而梓閬山川,峭拔高聳,也影響到了他的詩風,成為一種特殊的風格,并開了后來夔府詩風的先河。”可見,杜甫在梓州這段寶貴的經歷對其詩歌風格變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后人研究杜甫不可錯過的一段重要歷史?!抖鸥υ阼髦荨匪x取的杜詩以蕭滌非先生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為范本(魏君亦有參考、比較多種版本),體現(xiàn)了學術的嚴謹性;又加入一些地方志收錄的杜甫在梓州的詩歌,體現(xiàn)了研究視野的寬廣性。魏君立足杜詩、闡釋杜詩、挖掘杜詩,一切解釋與賞析都力求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將一個鮮活、全面的杜甫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他提及杜甫的性格時,談到“在人們的印象中,杜甫似乎是不茍言笑,老實固執(zhí)的人,其實面對挫折、生活困難,他有時也開開玩笑,幽他一默”。魏君深刻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面性和復雜性,秉承著為求真而研究的精神,讓讀者能更走近“詩圣”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