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篇他者聲音與“做”人類學
第一章作為人類學方法論的“文史哲”傳統(tǒng)
第二章多重宇宙論并接的交互主體性闡釋——兼論“做”民族志
第三章超出自我與他者的實踐增量及民族志“做”法——以《雙面人》為例
第二篇經驗主體與理論自覺
第四章中國鄉(xiāng)村研究中的經驗修辭與他者想象——以《私人生活的變革》為例
第五章家與中國社會文化結構研究的主位——以《永遠的家》為例
第六章參與式理論祛魅、文化自覺與精準扶貧——基于貴州S山區(qū)縣的調查
第三篇理解中國類型與層次
第七章類型比較視野下的深度個案與中國經驗表述——以鄉(xiāng)村研究中的民族志書寫為例
第八章再論作為方法的華南——人類學與政治經濟學的交叉視野
第九章實踐、反思與自我的他性——以《孫村的路》為例
第四篇人類學與民族學交疊
第十章邁向主權的民族理論自覺
第十一章民族學知識生產的問題意識與理論視野——從李安宅先生的探索與啟示說起
第十二章關于制約當代民族研究若干問題的反思——邁向實踐社會科學的視野
正視中國人類學中的“土味”(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