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緒論
1.1 無人機任務載荷分類
1.2 電子戰(zhàn)無人機任務載荷的組成與功能
1.2.1 無人機通信對抗任務載荷
1.2.2 無人機雷達對抗任務載荷
1.2.3 無人機導航對抗任務載荷
1.2.4 無人機成像偵察任務載荷
1.2.5 無人機反輻射任務載荷
1.3 電子戰(zhàn)無人機的應用于電子戰(zhàn)任務載荷的發(fā)展
1.3.1 電子戰(zhàn)無人機的應用
1.3.2 電子戰(zhàn)無人機任務載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 2章 無人機機載任務載荷通用技術
2.1 無人機機載任務載荷設計原則
2.2 典型機載任務載荷天線
2.2.1 機載任務載荷天線的技術要求
2.2.2 機載任務載荷天線的主要電參數(shù)
2.2.3 典型機載任務載荷天線
2.3 無人機電磁兼容
2.3.1 無人機的電磁環(huán)境
2.3.2 無人機電磁兼容性設計
2.3.3 機載天線的電磁兼容
2.4 升空增益
2.4.1 地面對視距傳播的影響
2.4.2 升空增益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機載通信對抗任務載荷原理
3.1 機載通信對抗任務載荷的組成
3.1.1 基本結構和工作流程
3.1.2 偵察/測向天線單元
3.1.3 偵察/測向接收信道單元
3.1.4 模數(shù)轉換單元
3.1.5 信號處理單元
3.1.6 干擾信號激勵單元
3.1.7 干擾發(fā)射單元
3.2 通信信號搜索
3.2.1 頻率搜索原理
3.2.2 頻率搜索方式
3.2.3 頻率搜索時間和速度
3.3 通信信號分析
3.3.1 參數(shù)測量
3.3.2 調制識別
3.4 通信信號測向
3.4.1 單脈沖比幅法測向
3.4.2 沃森-瓦特比幅法測向
3.4.3 一維線陣干涉測向
3.4.4 三通道干涉測向
3.4.5四單元干涉測向
3.5 通信干擾
3.5.1 通信干擾基本概念
3.5.2 通信干擾基本原理
3.5.3 通信干擾分類與主要指標
3.5.4 機載通信干擾設備的組成和工作階段
參考文獻
第4章 機載雷達對抗任務載荷原理
4.1 機載雷達對抗任務載荷的組成
4.1.1 機載雷達對抗偵察設備的基本組成
4.1.2 機載雷達干擾設備的基本組成
4.2 機載雷達對抗偵察
4.2.1 對雷達信號的頻率測量
4.2.2 對雷達信號方向的測量和定位
4.2.3 雷達偵察作用距離與截獲概率
4.3 機載雷達干擾
4.3.1 壓制性干擾
4.3.2 欺騙性干擾
4.3.3 有效干擾空間
4.3.4 無源干擾
參考文獻
第5章 機載導航對抗任務載荷
5.1 導航對抗的基本概念
5.1.1 導航對抗的起源
5.1.2 導航對抗的定義和內涵
5.2 機載壓制性導航干擾
5.2.1 功能和分類
5.2.2 干擾作用機理
5.3 機載欺騙性導航干擾
5.3.1 功能和分類
5.3.2 生成式欺騙干擾
5.3.3 轉發(fā)式欺騙干擾
參考文獻
第6章 機載成像偵察任務載荷原理
6.1 可見光成像偵察
6.1.1 可見光成像基本原理
6.1.2 機載可見光成像偵察的工作方式
6.2 紅外成像偵察
6.2.1 紅外輻射的基本原理
6.2.2 紅外成像系統(tǒng)
6.3 光譜成像偵察
6.3.1 光譜成像基本原理
6.3.2 光譜成像系統(tǒng)
6.4 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偵察
6.4.1 合成孔徑雷達的基本原理
6.4.2 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的工作模式
6.5 激光雷達成像偵察
6.5.1 激光雷達的基本原理
6.5.2 激光雷達成像系統(tǒng)
6.5.3 機載激光雷達的工作方式
6.6 典型機載成像偵察任務載荷
6.6.1 常規(guī)無人機機載荷
6.6.2 微型無人機機載荷
參考文獻
第7章 機載反輻射任務載荷原理
7.1 概述
7.1.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tǒng)的組成
7.1.2 反輻射無人機的攻擊過程
7.1.3 反輻射無人機的特點
7.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功能與組成
7.2.1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功能
7.2.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組成
7.3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工作原理
7.3.1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工作機理
7.3.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測向原理
7.3.3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測頻原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