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化時代是指從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時期推行互助組,到20世紀80年代農村人民公社體制結束的時代。此間約四十年時間(各地容有不一),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農業(yè)學大寨前后相繼,一路走來。這是一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億萬農民走向集體化,實踐集體化的時代,也是中國農村經歷的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代。中國農村的集體化時代結束于改革開放后普遍實行的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集體化時代農村檔案叢編》第一輯,共30冊。由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選編。為盡量保持資料原始形態(tài),遵照村莊檔案原始保存順序,以影印方式公開出版發(fā)行。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從成立之初,就著手進行社會史文獻的收集整理,到目前為止,已收集近代以來關于鄉(xiāng)村社會各級各類文獻數(shù)十萬件,在此基礎上,中心按地區(qū)進行整理。以村莊為單位,影印搜集到的檔案,保持原始形態(tài)。這些材料對于我們了解近代以來鄉(xiāng)村社會變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集體化時代農村檔案叢編》第一輯為山西省陽高縣上吾其公社的情況。陽高縣北交內蒙古,東南接河北,歷史上因“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的突出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本輯檔案所涉的上吾其公社,位于陽高縣中北部,是吾其河的發(fā)源地。集體化時代的上吾其公社下轄村莊多有析出、析入更迭變化。上吾其在陽高縣1954年撤銷區(qū)級建制,1955年設立縣、鄉(xiāng)人民委員會時成為鄉(xiāng)級建制;1958年公社成立時隸屬于超美公社,1962年1月由潘寺公社析出,成立上吾其公社。 上吾其公社檔案資料共10000余件、26000多頁。主體為成冊檔案,白色硬紙封皮,題頭為“陽高縣革命委員會”,側脊標有年代、全宗號、文書處理號、案卷號、單位及保管期限等內容,呈現(xiàn)出較為系統(tǒng)的形態(tài)。原全宗號從1排至233,編者雖已盡數(shù)收集,但目前僅有122冊。 上吾其公社檔案所涉年限上起1952年,下迄1980年。各冊的分類比較雜亂,但內容相對完整連貫,或以公社為單位,或以村莊為單位,涉及經濟生產活動,黨政軍群組織發(fā)展及活動、選舉、征兵及相關政審材料,抗災救濟及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經費支出及教師登記,人口及其變動登記,結婚申請書登記,“四清”運動材料,公社上下級來文的借閱、保管、移交,會議記錄及工作筆記等,為研究集體化時代的農村社會提供了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