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經(jīng)濟經(jīng)濟學理論貨幣理論批判與重建:基于馬克思二重性思想

貨幣理論批判與重建:基于馬克思二重性思想

貨幣理論批判與重建:基于馬克思二重性思想

定 價:¥89.00

作 者: 李秀輝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2703046 出版時間: 2022-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西方經(jīng)濟學正面臨著困境,一個主要原因是西方經(jīng)濟學將貨幣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商品并用實物分析求取市場均衡,這種基于“古典二分法”的思路實質上是取消了貨幣的存在和作用。借助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對貨幣理論加以批判和重建能夠準確理解貨幣的多重內涵,為重建符合經(jīng)濟現(xiàn)實的宏觀經(jīng)濟學奠定貨幣基礎。二重性分析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的具體應用,用以批判兩種貨幣本質觀和貨幣分析的“二分法”既是走出西方理論困境的現(xiàn)實所需,又是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新實踐。《貨幣理論批判與重建(基于馬克思二重性思想)》內容可分為貨幣理論批判和貨幣理論重建兩個部分,批判部分包括對主流經(jīng)濟學的貨幣商品本質觀和非主流的商品信用本質觀的邏輯譜系與理論局限的梳理,指出西方貨幣理論的深層困境在于邏輯與歷史的背離。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為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提供了哲學武器,具體體現(xiàn)為二重性思想對貨幣理論基礎的批判。重建部分包括從抽象到具體考察貨幣的歷史起源,并以二重性思想考察貨幣形態(tài)發(fā)展以及貨幣信用與商業(yè)周期的互動機制,最后提出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結合的貨幣管理原則。

作者簡介

  李秀輝,杭州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從事貨幣理論與貨幣史研究。已在《復旦學報》等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六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貨幣商品本質觀的論證邏輯與困境
一 問題的提出:宏觀經(jīng)濟學的貨幣困境
二 主流貨幣理論商品本質觀的思想譜系
三 主流貨幣理論的兩種分析框架及其困境
(一)基于交易媒介職能的一般均衡與數(shù)量論分析框架
(二)基于價值儲藏職能的貨幣與資產(chǎn)選擇分析方法
四 貨幣為什么不只是一種商品
第二章 貨幣信用本質觀的理論譜系與局限
一 貨幣信用本質觀的理論譜系梳理
二 貨幣信用本質觀的論證思路
(一)貨幣是一套信用等級體系
(二)貨幣信用本質觀的基本觀點
(三)從“商品—貨幣—信用”到“信用—貨幣—商品”的分析邏輯
三 基于信用本質觀的貨幣理論框架
(一)重構宏觀經(jīng)濟學的貨幣信用分析基礎
(二)貨幣市場運行分析的機理框架
(三)貨幣政策應關注金融市場的內在不穩(wěn)定性
四 貨幣信用本質觀的理論局限
(一)信用概念模糊妨礙貨幣信用理論的清晰論證
(二)過于強調政府作用侵蝕了市場經(jīng)濟的主體地位
(三)動態(tài)的現(xiàn)實與靜態(tài)的理論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四)難以制定適合多元信用主體的有效政策標準
第三章 貨幣理論邏輯與歷史背離的深層困境
一 主流貨幣分析框架中邏輯與歷史的背離
二 主流貨幣理論拋棄歷史分析的原因
三 思想史中的邏輯與歷史方法之爭
(一)經(jīng)濟思想史中邏輯與歷史方法的分離與融合
(二)邏輯方法在社會科學中的勝出及其批判
(三)邏輯與歷史方法之爭的哲學史根源
四 兩種分析方法的特點及比較
(一)邏輯方法的優(yōu)勢與局限
(二)歷史方法在研究社會科學中的作用
(三)兩種研究方法的比較與適用前提
五 馬克思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分析方法
(一)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必要性
(二)馬克思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方法的思想淵源
(三)馬克思對邏輯與歷史方法相統(tǒng)一的論證
第四章 基于馬克思二重性思想的貨幣理論批判
一 貨幣理論兩種本質觀的比較
二 馬克思對兩種貨幣本質觀的批判
三 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辨析
(一)馬克思二重性思想的古典經(jīng)濟學淵源及其批判
(二)馬克思二重性思想的運用
(三)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原理
四 馬克思基于二重性思想的貨幣本質觀
(一)從《法哲學批判》到《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人的本質二重化與貨幣的異化
(二)從《穆勒筆記》到《哲學的貧困》:等價物或交換手段與商品的貨幣二重性
(三)《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1857-1858草稿)》到《資本論》:一般等價物與特殊商品的貨幣二重性
(四)馬克思的貨幣本質二重性思想
五 馬克思的貨幣本質觀對西方學界的影響
(一)??怂够谪泿攀返呢泿疟举|觀
(二)勞森基于社會定位理論的貨幣本質觀
……
第五章 從抽象上升為具體:貨幣社會形式的歷史演變
第六章 貨幣形態(tài)發(fā)展與貨幣職能的二重分析
第七章 貨幣信用與經(jīng)濟周期的兩種分析范式
第八章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結合的貨幣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