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

定 價:¥98.00

作 者: 張健 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1158311 出版時間: 2022-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呈現(xiàn)在讀者手中的這部《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論著是在張健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成的。作者利用清代檔案、方志、文集中有關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和災害的大量信息建立旱澇災害數(shù)據(jù)庫,基于該數(shù)據(jù)庫中的信息,作者對清代黃河中游地區(qū)旱澇等級、降雨量變化序列進行了重建,并分析其變化特征、演化規(guī)律和時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礎上,作者將之與太陽活動變化、樹輪序列等進行對比分析,以判斷引起清代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變化與波動的原因。不僅如此,作者還選取有代表性的氣候事件進行個案分析,以復原其形成的氣候背景,探討它們對區(qū)域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以及社會應對方式。這一研究的目標,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講,是立足于較高分辨率的歷史文獻,試圖復原中小空間尺度上的歷史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由于作者用力甚勤,寫作認真,用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對待其研究,出色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讀者通過研讀《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也很容易從中領悟其研究的精妙與扎實。在此我不必贅言,僅舉一例以見研究者對待學問的嚴肅態(tài)度及其扎實的史料處理功底。

作者簡介

  張 健,1980年生,陜西大荔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2012年6月獲博士學位;同年7月入職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2016年特評副教授,入選西北大學青年學術英才計劃。主要從事歷史地理信息技術、歷史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環(huán)境史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項目與面上項目各1項、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并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全球變化研究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在《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自然科學史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曾先后榮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陜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譚其驤禹貢基金優(yōu)秀青年歷史地理論著獎、優(yōu)秀地圖作品裴秀獎、國務院扶貧開發(fā)成效第三方評估先進個人等獎勵。

圖書目錄

序   緒論   節(jié) 歷史氣候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節(jié) 學術史回顧   第三節(jié) 研究問題、目標、思路和方法   第四節(jié) 時空界定與研究區(qū)概況   第五節(jié)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區(qū)史料及其蘊含的氣候信息   章 黃河中游旱澇等級序列重建與特征分析(1644-2009年)   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代表站點的選取   第三節(jié) 旱澇等級序列的重建   第四節(jié) 旱澇特征分析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5-10月面降雨量序列重建與特征解析(1765-2009年)   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萬錦灘水志設立與水位數(shù)據(jù)解讀   第三節(jié) 面降雨量重建的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jié) 面降雨量重建結果與特征解析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康熙年間陜、晉、豫三省大旱事件剖析(1689-1692年)   節(jié) 研究問題與思路   第二節(jié) 大旱災情與時空分異特征   第三節(jié) 大旱事件的自然和社會因素分析   第四節(jié) 1689-1692年大旱災的社會應對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嘉慶二十四年(1819)黃河中游降水事件診斷   節(jié) 研究問題與思路   第二節(jié) 雨情與災情   第三節(jié) 降水時空分異特征分析   第四節(jié) 氣候背景推斷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清代黃河中下游決溢與氣候波動關系討論(1751-1911年)   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黃河中下游決溢事件及氣候背景   第三節(jié) 氣候波動與黃河歷次決溢程度變化關系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與討論   第六章 清代黃河防汛與報汛制度的運作   節(jié) 古代水志設立及其應用的三段時期   第二節(jié) 清代黃河水志設置及其水位記錄的學術意義   第三節(jié) 清代黃河河務與報汛制度運作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民國時期黃河中游氣溫變化及寒冷事件   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jié) 數(shù)據(jù)來源與說明   第四節(jié) 氣溫變化特征   第五節(jié) “民國十八年年饉”與寒冷事件史實、影響及天氣背景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節(jié) 結論與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未解決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附錄一 1644-2009年黃河中游旱澇等級數(shù)據(jù)   附錄二 1644-1911年黃河中游旱澇分異圖集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