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二戰(zhàn)”之后的一段時期是“焦慮的年代”,那么今天我們則生活在“躁郁的時代”。躁郁癥,這個曾經僅適用于1%人口的診斷,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總體診斷數已經增加了4000%。今天的問題已不是“你有躁郁癥嗎?”,而是“你的躁郁癥如何了?”。要如何解釋躁郁癥的爆發(fā)性增長?它究竟是來自合理的醫(yī)學診斷還是制藥業(yè)的營銷推廣?躁郁癥又與當今的消費主義有著怎樣的聯系?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師達里安·利德對這些問題展開了自己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挑戰(zhàn)了過往醫(yī)學史對躁郁癥的定義和闡釋,而且對躁郁癥本身進行了重新的思考。他告訴我們,只有以新的方式看待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幫助躁郁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