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章早期現(xiàn)代“自我意識”問題
節(jié)從“sentiment”釋義看“存在的覺知”
第二節(jié)“自我意識”的衍變--從笛卡爾到洛克
一 笛卡爾與奠基性的“我”
二 帕斯卡爾、馬勒伯朗士與神恩之下的“我”
三 蒙田與“自我”認識
四 洛克與同一性人格的“我”
第三節(jié) 從盧梭的“反啟蒙”看“存在的覺知”
一 反思啟蒙理性
二 理性與自我意識
第二章“存在的覺知”的文本闡釋
節(jié)“存在的覺知”在三個文本中
一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從“存在于自身之中”到“存在于自身之外”
二 《愛彌兒》--公民的“存在”范型
三 《孤獨漫步者的遐思》--哲人的自足存在
第二節(jié)“存在的覺知”的性質…
一非經驗認識
二 非“本真性”
三 與“幸福”之間
第三章“存在的覺知”與政治社會
節(jié)一種合乎自然的存在狀態(tài)…
一 “自然”作為“邏各斯中心”
二 “自然”之于“存在的覺知”
第二節(jié)社會人“存在的覺知”
一 “政治社會”作為“替補”
二 “存在的覺知”對抗“異化”
第四章“存在的覺知”與“社會狀態(tài)中的自然人”
節(jié)“社會狀態(tài)中的自然人”
一 成為自身
二 脫離“意見帝國”的德性實踐者
第二節(jié)“自由”之于“存在的覺知”
一道德自由與公民自由
二 對自由的覺知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