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一 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二 關洛學派產生的文化背景
上編 張載與二程四次論學(1056—1077)
第一章 第一次論學:京師論學(1056—1057)
第一節(jié) 張載、程顥、程頤生平
一、張載生平
二、程顥生平
三、程頤生平
第二節(jié) “京師論《易》”
一、“京師論《易》”之經過
二、“京師論《易》”隱含之問題
第三節(jié) “關學不出于洛學”之考論
一、從“京師論《易》”論“關學不出于洛學”
二、從學派創(chuàng)立先后再論“關學不出于洛學”
第二章 第二次論學:定性工夫(1058—1060)
第一節(jié) 《定性書》釋義
第二節(jié) 《橫渠易說》成書考證
第三節(jié) 《橫渠易說》中“定”之內涵
第四節(jié) 張載、程顥“定性”工夫之比較
一、張載與程顥“定性”工夫之差異與會通
二、“以程解張”出現(xiàn)之誤讀
第五節(jié) 張載、程顥“定性”工夫討論之意義
一、理學兩種工夫路徑之呈現(xiàn)
二、為儒家以“止”代替佛教之“定”打下基礎
三、為學者們提供“入德之途”
第三章 第三次論學:“虛無即氣”與“勿忘勿助”(1069—1070)
第一節(jié) “虛無即氣”之論
一、“虛無即氣”之由來
二、張載“虛氣關系”略論
三、程頤“余論”略析
第二節(jié) 張載、程頤對“勿忘勿助”之詮釋
一、張載與程頤對“勿忘勿助”詮釋之差別
二、“勿忘勿助”討論之意義
第四章 第四次論學:“窮理”與“政術”(1076—1077)
第一節(jié) 張載、二程對“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之討論與詮釋
一、張載、二程對“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之辯論與詮釋
二、從“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再論張、程修養(yǎng)工夫之異同
三、張載、二程“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異解之根源
四、張載、二程將“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與其它命題互詮
第二節(jié) 張載與二程論“政術”
一、論政
二、論禮
三、論井田
下編 二程對張載思想之批評與借鑒(1078—1107)
第五章 二程對張載宇宙論思想之評說及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從“太虛”到“天理”
一、二程對張載“太虛”觀之批評
二、二程之“天理”觀
第二節(jié) 張載“天人合一”與程顥“天人本無二”
一、張載“天人合一”命題之提出
二、程顥“天人本無二”的思想
三、“天人合一”與“天人本無二”之差異與會通
第三節(jié) 程頤對張載氣論之批評
第六章 二程對張載心性思想之評說與繼承
第一節(jié) 二程對張載心性關系之評說與借鑒
一、張載、二程心性論概要
二、二程對張載心性關系之評說與借鑒
第二節(jié) 程頤對張載“知”論之繼承與發(fā)展
一、張載“知”論
二、程頤對張載“知”論之評說與繼承
第三節(jié) 程頤對張載“命遇”之評說及二者“義命”思想之會通
一、程頤對張載“命遇”之評說
二、張載、程頤“義命”思想之會通
第七章 二程對張載《西銘》之表彰與詮釋
第一節(jié) 張載《西銘》釋義
第二節(jié) 二程對《西銘》之表彰與闡發(fā)
一、二程對《西銘》之表彰
二、二程對《西銘》之闡發(fā)
第八章 張載、二程對佛教之批評及其“圣賢氣象”
第一節(jié) 張載、二程對佛教之批評
一、張載對佛教之批判
二、二程對佛教之進一步批評
第二節(jié) 張、程之“圣賢氣象”
一、學以成圣的共同目標
二、張載、二程之氣象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