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與進化(修訂版)

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與進化(修訂版)

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與進化(修訂版)

定 價:¥328.00

作 者: [美] D.索爾蒂斯(Douglas Soltis)等著,陳士超,李攀,傅承新 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722638 出版時間: 2022-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8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與進化(修訂版)》全面回顧了被子植物的主要演化趨勢,將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學與形態(tài)學、植物化學、解剖發(fā)育學和古植物學數(shù)據(jù)相結合,對被子植物及其各主要進化分支的重要化石信息進行了詳細說明,并將這些化石證據(jù)整合到了一個強大的系統(tǒng)發(fā)育框架之中,重新評估了與被子植物相關的關鍵進化假說,給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主導類群的演化關系提供了*新、*全的概述,是近年來被子植物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著作之一。原書主要作者均是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領域的世界*領袖,包括來自美國、英國和瑞士的4位院士,他們共同完成這部集大成的著作,進而填補了分子系統(tǒng)與形態(tài)分類間的重要空白。

作者簡介

暫缺《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與進化(修訂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被子植物與其他種子植物的關系 1
1.1 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現(xiàn)存類群 3
1.2 買麻藤目的系統(tǒng)位置 3
1.3 生花植物假說 5
1.4 生花植物假說的消亡 8
1.5 形態(tài)學回顧 15
1.6 整合化石 16
1.7 旁系-被子植物:性狀演化的新視角 16
1.8 化石:尋找被子植物的姐妹類群 19
1.9 多雄假說 23
第2章 早期被子植物的年齡和多樣性:綜合化石記錄和分子數(shù)據(jù) 26
2.1 簡介 26
2.2 生物地理學 28
2.3 被子植物的年齡:化石證據(jù) 28
2.4 被子植物的年齡和分化時期 33
2.5 *早的被子植物:習性和生境 37
第3章 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 39
3.1 簡介 39
3.2 重建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的努力歷史 39
3.3 經(jīng)驗教訓 43
3.4 被子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框架:概述 51
3.5 序列變異:總體的模式、快速輻射和物種分化 62
3.6 大型進化樹 66
第4章 基部被子植物(ANA-Grade) 70
4.1 簡介 70
4.2 早期的形態(tài)學分析 70
4.3 早期的DNA分析 71
4.4 合并DNA數(shù)據(jù)集 72
4.5 減少噪聲后的DNA數(shù)據(jù)集 74
4.6 形態(tài)學+DNA數(shù)據(jù) 75
4.7 了解被子植物根的重要性 77
4.8 基部被子植物的形態(tài)學特征 78
4.9 無油樟科Amborellaceae 82
4.10 無油樟屬的核基因組 83
4.11 睡蓮目Nymphaeales(包括獨蕊草科Hydatellaceae) 84
4.12 木蘭藤目Austrobaileyales 90
第5章 木蘭類植物與金粟蘭目 92
5.1 簡介 92
5.2 木蘭目Magnoliales 96
5.3 樟目Laurales 97
5.4 胡椒目Piperales 98
5.5 白樟目Canellales. 99
5.6 金粟蘭目Chloranthales 99
第6章 性狀進化:被子植物的祖先和一般演化趨勢 102
6.1 簡介 102
6.2 生活習性 106
6.3 金粟蘭型葉齒 107
6.4 精油 111
6.5 節(jié)部解剖 112
6.6 導管結構單元 114
6.7 花被排列 115
6.8 花被分生數(shù)(花基數(shù)) 117
6.9 花被分化 118
6.10 雄蕊排列 121
6.11 雄蕊分生 121
6.12 雄蕊的形成 124
6.13 花粉 125
6.14 心皮的形成 127
6.15 心皮密封 128
6.16 離生心皮與融合心皮 129
6.17 胚珠數(shù) 131
6.18 胚珠曲率 131
6.19 胚乳 134
6.20 重建早期被子植物 135
第7章 單子葉植物 139
7.1 簡介 139
7.2 利用形態(tài)學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141
7.3 分子分析 143
7.4 單子葉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與性狀演化 143
7.5 化石歷史 173
第8章 真雙子葉植物(+金魚藻科):簡介和早期分化的譜系 175
8.1 簡介 175
8.2 神秘的金魚藻科 180
8.3 早期分化的真雙子葉植物 181
8.4 性狀的進化 190
第9章 核心真雙子葉植物:簡介、大葉草目和五椏果目 203
9.1 簡介 203
9.2 快速輻射分化 204
9.3 大葉草目Gunnerales 204
9.4 五椏果目Dilleniales 205
第10章 超薔薇類 207
10.1 簡介 207
10.2 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208
10.3 薔薇類Rosids 221
10.4 薔薇類的寄生植物 268
第11章 超菊類 269
11.1 簡介 269
11.2 檀香目Santalales 269
11.3 紅珊藤目(智利藤目)Berberidopsidales 273
11.4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274
11.5 菊類分支Asterids 285
11.6 性狀特征的演變模式 323
第12章 被子植物分類 331
12.1 簡介 331
12.2 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APG)分類系統(tǒng) 331
12.3 分等級的分類系統(tǒng)與不分等級的分類系統(tǒng) 333
12.4 被子植物/顯花植物(被子植物門) 337
第13章 平行進化和趨同進化 356
13.1 簡介 356
13.2 被子植物中的寄生現(xiàn)象 356
13.3 食蟲植物 366
13.4 C4光合作用 374
第14章 花的多樣化 381
14.1 簡介 381
14.2 形態(tài)進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 382
14.3 進化輻射和平行進化 382
14.4 花型變異 385
14.5 花的發(fā)育遺傳學 405
第15章 基因組大小的演化 417
15.1 基因組大小 418
15.2 基因膨脹假說 423
15.3 基因組大小進化的機制 425
15.4 以禾本科Poaceae和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為模型研究基因組進化 426
15.5 被子植物基因的同線模式 428
15.6 祖先被子植物基因組 431
15.7 水平基因轉移的背景 432
第16章 多倍體 435
16.1 簡介 435
16.2 基因組技術對遠古多倍體頻率的探究 436
16.3 多倍化是否促進了物種多樣性? 440
16.4 遠古多倍性與白堊紀-第三紀界限 442
16.5 基因組進化:WGD后的分選 443
16.6 多倍化后基因保留與丟失的重復模式 444
第17章 對主要分支的描述 446
第4章 446
第5章 447
第7章 450
第8章 457
第9章 459
第10章 460
第11章 472
致謝 485
圖片版權聲明 486
二維碼資源(彩圖和參考文獻) 4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